五岭是指中国南岭的5条高大山脉。又称南岭。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具体范围
编辑五岭,是指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 。西起于广西桂林市的灵渠附近(涉及越城岭、都庞岭),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大庾岭),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涉及越城岭)—永州市大部分(涉及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郴州市南部(骑田岭就在郴州市南部),南线是广西贺州市(涉及都庞岭和萌渚岭)—广东韶关市(涉及大庾岭)。彼此相距遥远非山系。注意:广东清远市北部的连阳地区很大,没有涉及。
行政区划
编辑五岭由西到东(三个在湘桂间),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湖南郴州市南部)、大庾岭(在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地处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在古代长江以南的地方被中原称为“蛮夷之地”。古代的统治者总是利用五岭作为划分行政区界的地物标志,所以五岭也是诸省区的边缘。五岭山脉以南的地区称作岭南,原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提及到岭南一词(指南岭之南),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则并不包括在内。
其它含义
编辑先是要塞五岭在秦汉早期指五个军事要塞性质的山岭,扼守几个关键通道,所以范围有限。因为名气大,而所在大山没有统一名称,后来才以之称呼所在大山,以方便了解。五岭亦作“五岭(上山下领,是岭的繁体字,)”、“五领”(上山下领的字有时简写为领,为古代通假字)。史书记载互有出入,综合《广州记》、《南康记》、《舆:地志》、《水经注》诸家所说,五岭的具体位置如下(三个在湘桂间而且西端附近的灵渠是秦始皇统一岭南的重大工程,因此五岭一般由西到东地排列):越城岭:在今广西兴安县之北,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这里还有兴安县严关和秦城遗址。——这里的灵渠是秦始皇打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统一岭南的重大工程,灵渠附近就是五岭的西部起点。建成灵渠的当年,秦始皇就在岭南设立了三个郡。都庞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南和广东省连州市之北,而不是今日位于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和湖南永州市江永县之间的都庞岭。秦时的湟溪关即在此岭之上,亦为由湘入粤之道。萌渚岭: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钟山二县区之北,为由湘入桂之道。骑田岭:在今湖南郴州市区和宜章县之间,为湘粤通道,秦时的阳山关即在此岭之上。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余县(古称大庾县)南境的梅岭(还有梅岭古道)附近,与广东省南雄市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大庾岭早期为军事要塞性质的台岭,相传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于此,因名庾岭。后来扩大范围而称大庾岭,但当时虽然范围扩大,还不是整个山脉。可见,五岭的位置都在南岭山系一线之上,其间大小山岭不计其数,史书单举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这与秦军的进军路线有关。"(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后指山脉
从五岭的名称来源可知:一是,五岭早期指秦始皇-汉武帝时期(楚国之南的)五个军事战略驻地(要塞)、指山岭或台岭,例如,越城岭最早是秦始皇修建灵渠(打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时期在今广西兴安县之北驻守的一个军事要塞,大庾岭早期为要塞性的台岭(有庾岭和梅岭古道),后来以之泛称所在的大山乃至山脉了(山脉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脉)。类似:湖南雪峰山早期指一个经常有雪覆盖的几十里大山,后来泛称其所在的整个相连的长达数百里的大山了,再后来指整个山脉(包括主山、大支和余脉),因为该区域需要代表性名称来谈论。二是,在含义的变化过程里,有的还出现不同地理的指称,都庞岭前后所指的区域不在一起了。
南岭的代表
编辑五岭与南岭的关系: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五岭只是南岭的代表性山脉。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后来的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汉武帝时期已经统治到南海郡即今越南的北部,“南”的区域不同了】,其中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要地(山岭或台岭)被突出而称为五岭(都有秦汉时期的军事遗址),后来指其所在地方的大山乃至山脉。例如大庾岭早期为军事要塞性质的台岭,相传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于此,加固秦时的横浦关的驻守,因名庾岭。南岭里的其它山脉:桂林海洋山、永州九嶷山、郴州香花岭、清远市北部的起微山和大东山、韶关北部的大瑶山和蔚岭(古代曾被一些人称为小庾岭,因此,蔚岭关曾被一些人称为小庾岭隘)、韶关东北部跨赣州南部全南县的青云山脉(主峰在两省边界上)和九连山(主峰靠近省界),赣州东南部的三百山(跨三省交点)等。
分水岭特征
编辑有其特征五岭所在的南岭是长江水系(里的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西端的越城岭山脉:北方是洞庭湖水系里的资江的东源夫夷水,南方是洞庭湖水系里的湘江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源头,同时,越城岭山脉西南角的南方所在的兴安县和灵川县又是珠江水系里的西江在广西桂林市的几支的发源地,因此,秦始皇时期南征桂林而在这里修建著名的灵渠以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从湘江水系运输人员和物质去桂林,后来建立桂林郡。骑田岭为湘江支流耒水和珠江水系里的的北江西源武水的分水岭。东端的大庾岭山脉是鄱阳湖水系里的赣江源头与珠江水系里的北江的分水岭。其它几个山脉也是如此的分水岭。大庾岭大庾岭亦称庾岭、台岭、梅岭、东峤山,中国南部山脉,“五岭”之一,位江西与广东两省边境,为南岭的组成部分。为花岗岩断块山,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公尺左右。是珠江水系的浈水与赣江水系的章水的分水岭。大庾岭(19张)原古道经庾岭之山脊筑有一雄关,今谓之大梅关。大梅关现尚存有数里的石板古驿道,道旁多梅树,亦称“梅岭”,为著名的风景区。后开通的粤赣公路,经过庾岭之地,谓之小梅关,小梅关高约400公尺,为江西、广东间主要通道。庾岭山脉为著名钨矿产地,储量占中国的1/2以上,仅大余县境就有国有四大钨矿,大余因之也被称为“世界钨都”。不限于分水分水岭比较小,而周围群山很大。南岭有分水岭特征,但不限于分水岭,例如越城岭在湖南的部分都在洞庭湖水系(资江和湘江的源头都深入到广西桂林市,一个在资源县,一个在兴安县的灵渠附近),整个越城岭只有其西南部才是长江—珠江的分水岭,就是说,越城岭的大部分段落没有分水岭特征。
红军长征经过
编辑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开始在1934年,他们不可能看过1935年的教科书。但这些描述可以大致代表在那个年代,受过地理教育的人可能了解到的五岭。“五岭”“南岭”“岭南”“山地”“山脉”——其中,这五个名词交替出现,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五岭即南岭,这是相对于秦岭来讲的。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也被称为“北岭”。这不仅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也因为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这一点广为人知,而五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界线——虽然也很重要,却往往被人忽视。在唐代,“岭南道”是当时全国十“道”之一,管辖“南岭”之南的两广区域。迄今为止,“岭南”依然代表着这片土地,并滋生出别具一格的岭南文化。另外,五岭不是山脉,它没有统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红军长征后的游击战场沿323国道从大余去南雄距离只有40公里,这条路开通以后,梅关古驿道彻底成了风景。我们步行过梅关。现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优美。跨过梅关,即进入广东,的确是非常轻松、便捷的山道。可惜红军长征没有走过这条路。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后,根据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的协议——尽量不进入广东——红军刚到南雄境内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岭回到江西境内,而后经崇义、聂都到广东北部长江镇、城口镇借路北上。只有没参加长征的陈毅、项英留下来,在油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他们在梅岭留下了足迹和诗篇。
引证
编辑《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书·张耳传》作“五领”,颜师古注引邓德明《南康记》:“大庾领一也,桂阳骑田领二也,九贞都庞领三也,临贺萌渚领四也,始安越城领五也。”晋·陆机《赠顾交阯[zhǐ]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毛泽东《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文学
编辑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塑造了贾府大观园,并让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入住潇湘馆。潇水、湘水均发源于五岭,“潇湘夜雨”——所以,不知曹雪芹是否暗示着林黛玉有流不完的泪水。五岭山地雨量丰沛,发源了不少名川。北坡除潇湘两江,还有资水上源夫夷水、湘水支流春陵水和耒水,以及与贡水合成赣江的章水。而南坡河流更多,发源了桂江、贺江、连江、武水、浈江。虽然五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但是此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水界线,史上互相掠水现象屡有发生。古往今来,人们利用这些不明显的、有时只是个缓丘的分水岭,开凿了数条山道,从而水陆联运,沟通岭南两广与“岭北”的湘、赣。由唐朝张九龄建议并主持开凿的梅关古驿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它辟山成谷,很快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的要道。上梅关之前,大余县委宣传部的彭承礼告诉我:“早在秦代,大余就是始皇帝南征的要道。汉代庾姓兄弟到这里筑城防守,大庾岭亦因此得名。从前章水航运非常繁忙,中原南运的货物从我们这里上岸,经梅关,下广东,接着利用浈江航运,十分便捷。”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吴海涛收集了中国近百年的地理教材。据他提供的资料,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对五岭有所介绍,“自越城岭而东,横障南境,与两广分界。最著者曰萌渚岭、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又东与大庾岭相续,即所谓五岭也。”而1935年,某中学地理教材第八章名为“岭南山地”,对五岭描述得更加详细:“南岭山脉蔓延数千里,随地异名……南北交通,非限于曲似羊肠之河道,即为崎岖升降之山路,其艰难险阻,盖可想见。”此外,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还曾在《长征七律》中提到过,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都知道,红军走过的地方都充满了艰难险阻,也就更加可见五岭的巍峨,气势的磅礴。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