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呃逆(英文名:hiccup),古称“哕”,俗称“打嗝”“打呃”“打咯忒”,又称“哕逆”,是以胃气上逆,通过咽喉发出不由自主的、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冲击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呃逆是胃气上逆,通过咽喉所发出的不由自主的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冲击声。唐以前称"哕",《类经·针刺类》曾记载“是古之所谓哕者,即呃逆无疑也。”《丹溪心法·呕吐》中也记载有“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哕”多指呃逆和干...

呃逆(英文名:hiccup),古称“哕”,俗称“打嗝”“打呃”“打咯忒”,又称“哕逆”,是以胃气上逆,通过咽喉发出不由自主的、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冲击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定义

编辑

呃逆是胃气上逆,通过咽喉所发出的不由自主的短而频,不能自制的冲击声。唐以前称"哕",《类经·针刺类》曾记载“是古之所谓哕者,即呃逆无疑也。”《丹溪心法·呕吐》中也记载有“凡有声有物谓之呕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哕”多指呃逆和干呕。

病因病机

编辑

该病病因可概括为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和正气亏虚。病位在膈,主脏在胃,与肝、脾、肾相关。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为寒凝、火郁、气滞、痰阻、胃失和降;虚证为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正虚气逆。亦有虚实并见者。

临床表现

编辑

呃逆如果发生在疾病过程中,可根据呃声长短、高低和间歇时间不同,以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进而判断疾病的预后。呃逆声频作高亢有力者,属实证、热证。呃逆声低沉,声弱无力者,多属虚证、寒证。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邪气客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无力,多属胃气衰败之危候。《形色外诊简摩·外诊杂法类》中记载:“新病闻呃,非火即寒;久病闻呃,胃气欲绝也。”情志抑郁也可能发生频繁呃逆,严重的会持续数日或数周,但入睡后呃逆可自行停止。

实证呃逆

实证呃逆往往发病较急,多因寒邪直中脾胃或肝火犯胃所致。呃声高亢洪亮有力,频频发作,口臭烦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属于肝火犯胃,多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气横逆犯胃所致。呃声沉缓有力,胃脘[wǎn]胀满冷痛,得热则减,形寒肢冷,苔白脉迟等,属于寒邪伤胃,多因寒邪损伤胃阳,胃气不降而上逆所致。

虚证呃逆

虚证呃逆多因脾胃阳衰或胃阴不足所致。呃声低弱无力,气短乏力,形寒肢冷,脘腹隐痛或胀满,食少便溏,苔白脉沉,多见于脾胃阳虚,中焦气机不畅,而致胃气上逆。呃声急促,频频发作而不连续,伴有咽干口燥,潮热烦躁,胃脘灼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属于胃阴不足,多因热病后期,胃津大伤,或过食辛辣,损伤胃阴,胃失濡润而胃气上逆所致。久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形瘦骨立,是胃气衰败的危候。《素问·保命全形论》中记载:“病深者,其声哕。”

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

诊断要点

1、逆气上冲,喉间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常伴有胸脘膈间不舒,嘈杂灼热,腹胀嗳气。2、起病多较急,常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

鉴别诊断

呃逆在诊断上,需与干呕、嗳气作鉴别,干呕属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其声长短不一,其势一般较急,呈不规则性发作。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嗳气乃胃气阻郁中焦,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

治疗

编辑

呃逆在治疗上,需要辩证论治,临证当分虚实寒热。

辩证要点

1、呃逆初起,呃声响亮,气冲有力,连续发作,脉弦滑者,多属实证;呃声时断时续,声音低长,气出无力,脉虚弱者,多属虚证;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适,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舌苔白滑,多为寒证;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2、老年正虚,重症后期,呃逆断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伏,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候。

治疗原则

呃逆治疗当理气和胃,降逆平呃。寒呃当温散,热呃当清降。气滞宜疏肝解郁;痰阻宜化痰降浊。兼食积者可消之,腑实者则下之。阳气虚弱宜温补脾阳,阴津不足当养胃生津。至于危重患者出现呃逆,当以扶正为原则,以顾护元气,补益脾肾为大法。

分证论治

中成药治疗

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中成药。1、加味清胃散:清胃疏肝,用于肝火犯胃、胃气上攻证。2、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用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3、生脉胶囊:益气养阴,用于久病气阴两虚证。

穴位治疗

实证呃逆症状表现为呃声有力,连声而出;治疗法则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主;选用经穴处方:膻中、内关、膈俞。

呃逆

实证呃逆配穴图

虚证呃逆症状表现为呃声无力,或气不得续,或口干咽燥;治疗法则则以益气滋阴,和胃止呃为主;选用经穴处方:膻中、中脘、足三里。

呃逆

虚证呃逆配穴图

其他疗法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其他疗法。对于轻症呃逆,可用取嚏法、压内关及合谷等,较重者可针刺内关、膈俞穴等。

转归预后

编辑

如为一过性呃逆,大多轻浅,可不药而愈。如为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呃逆,则服药后多可平呃。若慢性虚衰病证后期出现呃逆者,多为胃气将绝之危象,多预后不良。

预防调护

编辑

保持精神舒畅,避免过喜、暴怒等情志刺激;避免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避免饥饱失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食物。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4928/

(7)
词条目录
  1. 定义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实证呃逆
  5. 虚证呃逆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7. 诊断要点
  8. 鉴别诊断
  9. 治疗
  10. 辩证要点
  11. 治疗原则
  12. 分证论治
  13. 中成药治疗
  14. 穴位治疗
  15. 其他疗法
  16. 转归预后
  17. 预防调护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