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雷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水雷,是指布设于水中,用于封锁海区、航道、待机打击敌舰船或阻滞其行动,或用于破坏桥梁、码头、水中建筑等设施的一种爆炸装置。水雷由雷体、引信、发火装置、仪表、辅助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水中兵器,是由中国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的水中兵器。远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中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时有倭寇船只侵扰。为了打击倭寇的侵略,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水雷称为“水底雷”。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

水雷,是指布设于水中,用于封锁海区、航道、待机打击敌舰船或阻滞其行动,或用于破坏桥梁、码头、水中建筑等设施的一种爆炸装置。水雷由雷体、引信、发火装置、仪表、辅助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历史发展

编辑

起源

水雷是一种古老的水中兵器,是由中国最早发明和最早使用的水中兵器。远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中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时有倭寇船只侵扰。为了打击倭寇的侵略,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水雷称为“水底雷”。明朝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唐荆川编纂[zuǎn]的《武论》一书中,记述了“水底雷”用于海战的情况:“水底雷以大将军(一种炮的名称)为之,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用三铁锚坠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统发于水底,使贼莫测,舟楫[jí]破而贼无所逃矣。”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在岸上用绳索控制其爆炸的人工操纵水雷。

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水雷摆脱了最早需由人操纵触发的方式。

中国

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中叶),为了打击倭寇的侵略,我国最早使用的一种水雷称为“水底雷”。随着抗击倭寇斗争的发展,又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水雷。例如,在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创造了一种用”香”做定时引信的漂雷——“水底龙王炮”。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武器设计家王鸣鹤利用“走线地雷”碰线引信拉火引爆的原理制造了“水底鸣雷”。到明朝天启六年(1621年),又改进为“碰线漂雷”,它是根据“水底鸣雷”的碰线原理制成的,水雷漂于水面,当敌船挂到绳索即爆炸。清朝初期,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兴起,特别是左宗棠、李鸿章等领导的洋务派,促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光绪七年(1881年),开始在大沽口设“水雷营"“水雷学堂";在旅顺、威海设立“水雷营”“鱼雷营”,专门负责布雷和设置其他水中障碍。1884年10月24日,成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家性的海军机构,标志着中国海军成为一支独立的军种。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水雷事业衰落不堪,远远落后于别的一些国家。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在长江流域部署了一定数量的水雷,以打击日本军舰。当时制造的水雷共有14型,其中“海甲"式和“海乙"式触发水雷为1937年8月由上海海军新靓监造室制造,外形为圆简型,水雷直径762毫米.高863毫米,雷重300磅。50多年来,大陆先后研制了20多型水雷.其中主要有6型锚雷,分别为“锚"一型(大型雷).“锚”二型(中型雷).铺三型(触线雷)、“锚”改进型)和“锚”四乙型(引信改进型);其中6型沉底雷,分别为“沉"一、“沉"二型.“沉"三型(“沉”二改进雷)、“沉"三乙型(引信改进雷)、“沉”四型和“沉"五型,井有“漂"二型(小型定深雷)、“特"一型火箭上浮雷、“特”二-1型遥控雷、“训"一型训练沉底雷,“空" 3-500型空投水雷和52型火箭上浮水雷和EM12型沉底雷。中国在1970年开始研制江河遥控非触发锚雷,在1974年生产定型。从1978年中国又开始研制“特”二-1型遥控水雷,在1987年装备部队。

俄罗斯

俄罗斯是开发水雷最早的国家之一,是早期使用水雷打击水面舰艇最频繁的国家, 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战绩冰雷作战是其重要的作战手段之一。早在 1769年俄上战争期间俄军就作过使用漂雷打击土耳其舰船,在17世纪末到 19世纪中后期的多次俄土战争中,为了对付装甲战舰,俄罗斯就开始探索能在水下重创或击沉战舰的武器。1769年,俄罗斯首次尝试用漂雷打击上舰,虽然此种漂雷的破坏威力不大印拉开了水雷反舰的亭幕。1840年,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斯亚科比试验了一种触发锚雷,即具有现代锚雷形态的触发锚雷。此种锚雷在克里米亚战争 (1853-1856年)期间被大量使用,1882年,俄国海军中尉阿扎罗夫发明 了锚雷自动定深装置。采用该装置可将锚雷雷体自动布设在设定的深度以上,便于水雷的战斗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已经开始研制自动定深漂雷、潜布水雷,但沙皇俄国的工业基础较落后,这些先进的技术并未得到应用。1926年,苏联设计定型了大型触发锚雷装药量可达250公斤。该型水雷曾在波罗的海、黑海 、巴伦支海。1925年开始研制空投水雷,并于1931年定型。1933年,苏联又在大型触发锚雷的基础上,设计定型了KB大型触发锚雷,它的装药量虽与前者相同但布深增大到300米。1941年,苏联建造了共 l2艘专门用于布雷的潜艇。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核装药水雷,是俄罗斯海军独有的一种威力最大的品种。1997年,俄罗斯得罗普里波尔中央研究院推出了一种新型水雷系统—MDM自动推进式海底水雷。

欧洲

1585年,比利时的弗雷德里戈·吉安尼伯利制造了定时漂雷——装满炸药带有定时引信的小船,并在独立战争中使用。80年代初,意大利根据海军反舰/反潜、沉底布雷要求,由意大利原米萨公司、现白头公司(Whitehead)研制出新型通用水雷MR-80/MP-80/MRP-80,可由布雷艇、水面舰艇、潜艇布放,也可由飞机投布,攻击潜艇、水面舰船、登陆艇等。80年代末,丹麦开始研制首型沉底雷MTP-19,由布雷舰布设,也可由设有雷线或其他舰船布设。MTP-19采用声引信和磁引信,控制距离大于12千米。此外,无线遥控方式也已获得应用,水声和电磁遥控距离可达40千米。该雷于1990年装备于丹麦海军。同期英国由可尼水下系统公司,研发了石鱼(Stonefish)沉底水雷。该型水雷90年代初开始试验,现已投产并服役。该水雷是典型的具有预编程序、微机控制、多路传感器的现代沉底雷可由布雷艇、水面舰艇、潜艇布放,也可由飞机投布,主要用作沉底水雷,布放在水深5~200m的海底,攻击潜艇、水面舰船、登陆艇等,也可用作锚雷,布放在入水深度75~200m的海中,攻击潜艇、水面舰船、登陆艇等。德国则生产了赫兹触角(电液触角)锚系水雷。

美国

在美国,1776-1778年独立战争期间,大卫·布什内尔制造了带火石锁“触发”引信的水雷,并投入实战,到了1862年开始的南北战争,南部联邦的亨特·戴维逊海军上尉发明了一种电引信水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又研制出了MK13Mod6沉底水雷。70年代中期,美国在MK80系列低阻炸弹基础上发展出新型沉底水雷MK62/63/64,其功能仍然是用于浅水海区布雷,而同系列中的MK65水雷,则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新型机载/潜载沉底水雷。80年代,美国开发研制了几种用于深水反潜的水雷,比较典型的有MK67通用型潜布自航水雷(SLMM)、MK60“捕手”水雷,这两种水雷都以MK46鱼雷作为战斗部,能探测和识别潜艇目标,它们通常布放在敌潜艇出没的战略航道上,用于打击敌方的核潜艇。

基本设计

编辑

水雷由雷体、引信、发火装置、仪表、辅助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雷体

雷体是炸药和壳体的总称。装在水雷里的炸药,是破坏或者击毁舰船的能源。壳体又叫做雷壳,它主要用来容纳炸药、发火装置、引信、仪表等,并将其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类型的水雷,对雷体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如锚雷雷体必须具有足够的正浮力,以便可靠地锚泊在一定深度上;空投水雷的雷体,必须能承受较大的击水载荷等等。

引信

引信是水雷的核心部分。它的作用不仅是要引起水雷爆炸,而且是要保证有效地击毁舰船。因此,对于引信引起水雷爆炸的条件和时机都有严格的要求。引信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水雷的质量,衡量引信的战术质量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点:动作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动作区域性。

发火装置

发火装置是用来引起整个水雷爆炸的专门装置,一般由起爆管,传爆药等组成。对于发火装置的要求,主要是动作可靠能引爆水雷全部装药,而且使用方便和安全。因此,现代的水雷发火装置,大多加有保险装置,构成独立部件。

仪表

虽然水雷中装有大量的烈性炸药和性能良好的引信,可达到有效地打击敌人舰船的基本要求,但是要构成一个性能完善的水雷,仍然是很不够的。根据使用上的需要,往往在水雷中还配备有各种专用仪表。水雷仪表种类很多,就其作用来说,有保证操作使用安全的保险器,这是任何水雷都不可缺少的基本仪表,有限制水雷战斗有效期的失效器或灭雷器;有保守水雷机密,防止敌人捕捞和拆卸的防拆器;在非触发沉底雷中,为了与扫雷武器对抗,配有设定水雷进入战斗状态时间的定时器,还有设定水雷引信工作次数的定次器,在自动定深漂雷中,有保证水雷在一定深度上漂行的漂行仪;在自动定深锚雷中,有自动定深仪等。

辅助装置

水雷的辅助装置是根据水雷类型的不同和使用方法的不同而确定的。例如,为了便于在甲板的雷轨上移动,舰布水雷就需要有雷车,为了适应空中运动,空投水雷就需要有降落伞,开伞仪、稳定装置及整流罩等;为了便于从布雷管或鱼雷发射管中布放,潜布水雷需要有导制、连接器和制动器等为了保证水雷搬运及布放撞水时不受损坏,一般在引信,仪表等部位装有各种防震装置;为了便于布放前的检查和准备,配有检查装置等。

引爆方式

编辑

1.接触引爆,是指当物体与水雷碰撞,触发引信继而引爆内部的炸药而达到攻击的目的。2.压力引爆,是指当船只通过时,水雷内部的传感器在判断压力发生变化时就会启爆水雷。3.声响引爆,是指利用船只发出的声音信号作为引爆的依据而适时启爆水雷。4.磁性引爆,利用水雷内部的传感器判读船只引起水雷附近区域磁场的变化来决定引爆的时机。5.数目引爆,是指在非接触引信的基础上,加上数目记忆的功能,记录侦测到的目标数目,直到累积的数量与预先设定相符合时才启爆水雷。6.遥控引爆,是指利用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由岸上或者船上的管制中心在适当的时机引爆水雷。

水雷类型

编辑

按在水中所处位置分类

系留雷

系留雷,又称锚雷,是指在水雷下方加上长索与重物,施放水雷之后,长索与躺在海底的重物保持连接,让水雷能够保持一定的深度与位置,不会因潮流的变化而移动。例如“万象二型系留雷”,它感应爆炸方式为“声、磁、压感应”、布放深度20米至300米,采用舰艇布放方式,水雷全重1110公斤、装药量170公斤。

漂浮雷

漂浮雷,简称“漂雷”,是指布设后没有任何系留,漂浮于水面或水中设定深度的水雷。例如漂二型自动定深漂浮水雷,由701研究所设计,大连起重机厂生产的小型自动定深漂雷,代号P-2。该型水雷外形像拉长的手枪弹弹头,体积大,全重125-150公斤,在离水面一定深不度漂浮,采用水压引信,主要用于打击中、小型水面舰艇。

水雷

漂二型自动定深漂浮水雷

沉底雷

沉底雷,是指布设后直接沉在水底,依靠自身的重量与地面的接触来维持部署的位置,当舰船进入引信作用范围时原地爆炸的水雷。例如法国汤姆逊·幸特拉水下系统公司与法国海军水雷战研究所联合研制的一种非触发沉底雷MCC-23,亦称TSM3510沉底雷。由潜艇布放,用以毁伤水面舰船和潜艇。该雷1978年开始服役,除装备法国海军外,还向国外出口。西班牙已获准生产,并定名为MAE-10沉底雷。

水雷

不同位置的水雷

上浮水雷

上浮水雷,是指布设后,沉于水底或锚系水中,在其引信发现并确认目标后,能自动上浮打击目标的水雷。例如特-1火箭上浮水雷是中国于1987年设计定型的一种火箭上浮水雷。由水面舰艇布设,用以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

水雷

特-1火箭上浮水雷

自航水雷

自航水雷,是指布设后,能自航至预定海区或雷位,变为沉底雷或锚雷的水雷。例如Mk67自航水雷,它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自航水雷。由MK37型鱼雷改装的,因此出管后可自动航行10~15千米。这种水雷有条件从远处发射,直达对方港口或主航道,作为沉底雷布放在对方水下,显然更具隐蔽性、突然性和危险性。

水雷

MK67自航水雷

反直升机水雷

反直升机水雷,是指布设后系留或漂浮于水面,在其引信接收到直升机的空中或水下噪声信息,并确认目标后,以对空导弹或子母弹为战斗部,打击直升机(反潜、扫雷直升机)的水雷。

导弹式水雷

导弹式水雷,是指一般以锚雷雷体(装有传感器与引信的密封壳体)为运载器,以封装在雷体内的近程导弹为战斗部的水雷。

按发火方式分类

触发水雷

触发水雷,是只有当敌舰与水雷直接碰撞才能引爆的水雷,漂雷和锚雷大多属于触发水雷。例如66型防登陆水雷是中国于1966年研制的一种机械触发防登陆锚雷,适用于近岸登陆地投浅水水域。可用作各种舟船和水上运送工具布投,毁伤或退滞败中小型登陆制或水陆两栖登陆工具。

水雷

66型防登陆水雷

锚-1型水雷是山西汾西机器厂仿制的苏式大型触发水雷,代号M-l。该型水雷专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只,可由舰艇或潜艇布设。布设水深3—25米,使用期限1年,破坏半径10米。1962年开始装备部队服役。以后经过改进,加配非触发引信,研制出锚一乙型水雷,提高了攻击主动性,并扩大了使用的海域。

水雷

锚-1型水雷

非触发水雷

非触发水雷,是只要敌舰航行至水雷引信的作用范围内就可引爆的水雷。非触发水雷,按引爆机制又可分为音响水雷、磁性水雷、水压水雷,以及各种联合引信的水雷等。例如H/MTC-01型非触发沉底音响感应水雷(原名称为:沉一型水雷) 是由中国舰船研究院701研究所、西安东风仪表和山西汾西机器厂联合仿制的苏式非触发性沉底音响感应水雷,代号C-1。

水雷

沉一型水雷

控制水雷

控制水雷,是通过遥控或自动控制方式引爆的水雷,因此分为遥控水雷、自控水雷。遥控水雷,由控制台用预先设定的水声信号或低频无线电信号启动,一个控制台可遥控多枚水雷。自控水雷,雷载计算机通过预编程序可控制雷上传感器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评估,以及选择目标、估计最近的目标接近点和引爆。

自导水雷

MK60自导水雷,MK60是自导水雷的典型代表,MK60自导水雷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并于1979年装备部队的一型深水反潜水雷,MK60水雷的战斗部采用MK46轻型鱼雷,它可由飞机、潜艇或水面舰艇布放,其作业水深为912 m,动作半径为1000m,MK60自导水雷原先采用MK46MOD.4型鱼雷,它是专门为MK60水雷而研制的,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自导头、制导和推进系统进行了重大改进,成了MK46MOD. 5型鱼雷. MK46MOD.5型鱼雷长2670mm,直径324mm,重量232kg,航速45kn,航程11km。

按布雷工具分类

按布雷工具不同,水雷可分为舰布水雷、空投水雷、潜布水雷、火箭水雷等。

舰布水雷

苏联的水面舰艇拥有许多战前和战时研制的咸系列的舰布锚雷,包括Кб、Kб一“蟹”(Краб)、ДГСБ—模块(Бяок)、ЯМ等。大型舰布水雷的工程设计是研制各种用途的更现代化的(首先是非触发)水雷的基础。

空投水雷

相比使用水面舰船和潜艇布雷,以飞机空投的方式布放水雷,具备远程、快速的特点,更适合强对抗、高节奏的信息化战场环境。以GBU-62B型水雷为例,该雷加装了增程型“联合制导打击武器”即增程型“杰达姆”(JDAM-ER)的弹翼和GBU-38航空制导炸弹的制导组件,在1万米高度投放,可无动力滑翔74公里,以高精度飞抵预设地点,入水和沉置海底。

潜布水雷

潜布水雷是一关于横轴、纵轴 对称的轴对称体,雷头是椭球体形,雷体部分是圆 柱体形,质心与浮心不重合。SMDM自航水雷是潜布水雷,它 去掉了鱼雷的自导系统,增大了装药量,加装了水雷的声、磁联合引 信和水雷的控制系统,每个发射管只装一枚自航水雷。该型水雷长 7900mm(11000mm),直径533mm(650mm),重1980Kg(5500Kg),装 药480Kg (800Kg),布雷水深4~100m(8~150m),航程17000m (5000m)。

火箭水雷

例如KPM舰用火箭上浮水雷,俄KPM火箭上浮水雷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主动攻击的特种水雷,是一种舰布、近底、垂直上浮水雷,可用于200 m水深,打击水面舰船,该水雷的关键部件是其分离系统,它使用了被动一主动声系统,发现目标并给目标分类,把命令下达给战斗部的分离器,并启动火箭发动机,使火箭连同装在里面的战斗部飞向水面目标(水面舰船或接近水面的潜艇)所在的水面区域,该型水雷长2800 mm,直径600 mm,装药100 kg,水雷中所用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装药为40 kg,上浮速度为60 km。

按装药量分类

大型水雷

大型水雷,是指装药量在200 kg 以上的锚雷、装药量在150 kg 以上的漂雷、装药量在700 kg 以上的沉底雷。

中型水雷

中型水雷,是指装药量为100 ~200 kg的锚雷、装药量为100 ~150 kg的漂雷、装药量为250 ~700 kg的沉底雷。

小型水雷

小型水雷,是指装药量在100 kg 以下的锚雷、漂雷,以及装药量在250 kg 以下的沉底雷。

经典型号

编辑

MRP型非触发沉底水雷(意大利)

MRP水雷是意大利怀特黑德公司(Whitehead)研制和生产的,1983年服役,为玻璃钢雷体。它是在MR-80型水雷的基础上,加装了四个单片微机,分别控制磁、声,水压引信和联合动作。该水雷在布放之前,可通过微机对预定打击的目标进行特性数据存储,在水下服役期间,微机可对接收到的目标物理场进行数据处理,并与储存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打击预定目标。

主要技术参数

KPM火箭上浮水雷

KPM水雷是原苏联设计的一型火箭上浮水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具有主动攻击能力的特种水雷。该型水雷布放后锚于接近海底的地方,当舰船通过水雷上方时非触发分离系统将雷体和雷锚分开,并点燃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动雷体以30米/秒的速度快速上浮,当雷体上浮至预定水深时,水压引信动作,使水雷在舰船底部或舰船旁边爆炸。KPM水雷主要由雷体、雷锚、非触发分离系统、水压引信﹑保险器、定时器、起爆装量、固体火箭发动机、电池组等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

MSHM 定向攻击水雷

该水雷也称为大陆架水雷,属于火箭上浮定向攻击式短索锚雷。是导弹技术在水雷武器中的成功应用,是前苏联在80年代装备的新型水雷。它可由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布放,用于打击大陆架水深范围内的水面舰艇和潜艇。MSHM水雷主要由筒体、目标探测和控制装置、可控尾翼的火箭战斗部,雷锚等组成。该水雷一经布放到位,水雷将于雷索顶端处垂直向上,当目标探测装置探测到潜艇或水面舰艇时,水雷就启动其主动声引信,并计算出火箭战斗部的弹道和相应的战斗部尾翼的舵角,随即筒体开盖,火箭发动机点火,战斗部脱壳而出,按照预定的弹道飞向目标。

主要技术参数

MK60型自导水雷

MK60是自导鱼雷与水雷相结台的产物。美国海军从1961年开始,研究这种大深度反潜水雷,主要用于封锁大西洋的东北水道和太平洋的西北诸水道,以达到限制敌方弹道导弹核潜艇行动的目的。它的英文全名是encapsalatad torpedo/mine,简称CAPTOR“捕手”反潜水雷。MK60水雷主要由密封壳体、目标探测识别和控制系统、战斗部、电源和雷锚等组成。密封壳体用合金制造,具有正浮力,以保证壳体在水中皇垂直状态。目标探测识别和控制系统可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和分类,一旦确定攻击目标,壳体开盖,海水进入密封壳体,使壳体倾斜至30°时,该水雷的战斗部(MK46鱼雷)发射出壳体,并立即进行环形搜索运动,当探测到目标时,鱼雷便导向目标。若没发现或失去了目标,鱼雷可重新进行搜索以攻击目标。鱼雷的最大航程为11公里。

水雷

MK60

主要技术参数

MK67型自航水雷

所谓“自航”的含义是:布雷潜艇可在距离预定布雷水域10公里以外,将水雷从潜艇的鱼雷管发射出去,利用水雷自身的动力装置航行一段距离,穿过敌方的防潜设施,布设在预定的水域。MK67是美国海军在1978年开始研制的,该自航水雷是在保留MK37型鱼雷其他部分的基础上,除去鱼雷的战斗部,加装了雷头和水雷段。

水雷

MK67

主要技术参数

“双髻鲨”智能水雷

“双髻鲨”智能水雷,是一个由智能水雷功能和智能鱼雷实体相结合的智能武器组合体,也就是所谓的智能鱼水雷组合体。即,以智能水雷的功能隐蔽埋伏在海底或水中接收目标声、磁和水压信息,攻击条件具备时,及时释放鱼雷,又以智能鱼雷的机动弹道进行搜索、跟踪直至摧毁敌潜艇或水面舰船。它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隐藏、定位、识别、攻击的现代化水中兵器。它能达到非智能鱼水雷根本做不到的对目标攻击明确、精准攻击的目的。它以沉底雷或锚雷形式布设于海底或潜伏于水中,采用磁、声/地震波、水压联合引信,能够检测、识别各种目标,包括安静型柴电潜艇、快速巡逻艇和气垫船等,并开发了遥控功能。当其声呐及磁场探测系统发现攻击目标后,或智能水雷接收到外部控制系统攻击目标指令后,触发或释放所连接的自导鱼雷追踪目标,用以攻击敌方潜艇或水面舰船的一种特种水雷。“双髻鲨”智能水雷其结构是一种模块化的水中武器系统,内置多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系泊模块将水雷固定于海底或水中;能量模块提供动力;传感模块包含一套声呐装置,用于探测附近潜艇及水面舰船;武器模块,是一枚改进型MK-54鱼雷,这也是“双髻鲨”智能水雷的核心模块。MK-54鱼雷,目前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和反潜飞机的主力反潜鱼雷。全长2800毫米,直径324毫米,重276千克,战斗部重44.6千克,速度36/45节,航程大于15000米,采用主/被动声自导,主动声自导探测距离2500米。“双髻鲨”智能水雷还包含有“指挥、控制、信号处理和决策”模块,负责决策是否向特定目标发起攻击。“双髻鲨”智能水雷还拥有通信模块,采用声学调制解调器,可与附近潜艇、传感器和其他“双髻鲨”鱼雷进行水下通信。这个通信模块的作用非常关键,将决定“双髻鲨”水雷在部署就位后的激活或停用。“双髻鲨”智能水雷还有远程控制系统,在其壳体前端上部有一伸出的接收外部指令信息的天线,可以在需要时通过卫星信号将其激活并释放MK-54鱼雷,以攻击敌方潜艇或水面舰船。

水雷

“双髻鲨”智能水雷结构图

土耳其“移动水雷”

“移动水雷”外形与真正的黄貂鱼相似,采用柔性材料包裹的水雷支架甚至能够像鱼鳍那样自由摆动,帮助水雷在水下移动。水雷内置3台一体化小型发动机,能保证以5.5节的速度巡航12小时。前部“眼窝”位置安装有两台摄像机,供执行侦察监视任务使用。当执行封锁或伏击任务时,水雷可进入“假睡”模式,发现目标后自我激活,从水底向上“游动”,并启动电磁铁吸附在船体上,岸上操作员可通过加密声波对其进行远程遥控。一旦爆炸,水雷可炸毁所有类型舰艇目标。该水雷在水下的运动轨迹模仿鱼类,水雷表面喷涂有吸波材料,被雷达发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连对其进行遥控的声波信号,也特意模仿鲸类或海豚等水下生物的声波特点,声呐难以区分。另外,为防止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对对水雷进行破坏,研发人员还专门为其设计一套自我保护系统,通过电磁和超声波信号驱赶可能对其造成损坏的水下生物。

实战运用

编辑

日俄战争

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水雷被大量使用。俄海军旅顺口舰队司令斯捷潘·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在他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到两枚触发水雷,与所有舰员一起沉没。日俄战争中俄国总共损失了一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鱼雷艇和一艘炮艇;日本也未能免于受损,损失了两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鱼雷艇和一艘布雷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一战期间,交战各国共布了约31万个水雷,先由水面舰艇布设,后发展至潜艇布雷,德、英两国在1917年还开始用飞机布雷,炸沉水面舰艇148艘,占其损失总数的27%。英、法、德、意、奥五国损失潜艇54艘,占五国潜艇损失总数的20.6%。各国商船共损失111.4万t。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7年~1945年二战期间,各交战国共布放了80万~100万个水雷,击沉水面舰艇349艘,约占各国损失总数的10%,另有876艘沉没,原因不明。据分析,多数是触雷沉没的。最典型的是美国对日布雷作战(“饥饿战役”,1945年3~8月),布放11000余枚非触发水雷,使日本形成孤岛,毁伤日本残存的几乎所有商船和军舰,大约670艘(包括65艘军舰),占日本战前总舰船数的3/4。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使用了大量的海军水雷,并且影响很大。越共偶然在南越的河中使用漂雷,北越人在特别的基地使用一些锚式触发水雷。然而,美国使用飞机铺设水雷,以封锁北越的海防港和其他港口,阻止其进行航运。那些水雷装备了大量的传感器和反制系统,远远超出了北越的扫除能力,结果使北越的港口完全无法进行航运。

海湾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布设水雷约1100枚,不仅炸伤了美国海军现代化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普林斯顿”号和“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还迫使美军放弃了两栖攻击计划。

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

现代发展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水雷兵器的性能已大为改观。水雷专家们充分运用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把微电脑和智能传感技术科学地引进到水雷兵器中,设计出许多新型水雷,如自导水雷、 火箭上浮水雷、定向攻击水雷、航弹式水雷、遥控主动攻击水雷等。主动攻击式的微机控制的智能化水雷己成为新一代水雷的标志性品种。

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水雷武器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现代水雷武器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是引信智能化: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微电子及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现代水雷正逐步向智能化 的方向发展。另外,一些国家还将开发重力引信、宇宙射线引信、尾流引信等新型水雷。二是能远程投送:国外在发展远程空投水雷的做法是将现役的重型鱼雷改装成远程自航水雷,使潜艇实现远距离安全隐蔽布雷,或是研制滑翔式空布水雷,使布雷飞机在距布雷区数10km的空域安全布雷。三是提高隐身性:如改变水雷雷体外形或做成不规则形状,雷体外壳用特殊材料制造或改变其部分物理特性,水雷体上加装伪装物或涂敷吸声涂料,使其不易被探雷声纳发现,还有发展水雷自掩埋技术。四是具有防炸与抗灭能力:防炸技术主要是将不敏感高爆炸药 (IHE) 和极不敏感炸药 (EIDS) 装雷使用,以达到防炸和对抗浅水炸雷的目的,抗灭技术主要是根据猎雷舰用声纳发现水雷后通常放出灭雷具执行灭雷任务的现实情况 , 根据灭雷具上所装传感器的类型,在现有水雷上加装光学引信、高灵敏度 磁引信或高频声引信,消灭执行灭雷任务的灭雷具。五是能主动攻击,如反猎水雷,反直升机水雷,导弹式水雷等。六是具有推进能力,推进战斗部水雷 ( PW),采用浮力或推进系统,将战斗部向目标投送。七是布雷网络化。八是开发新电池,延长水雷在水下的服役期。最后就是发展反鱼雷水雷。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094/

(36)
词条目录
  1. 历史发展
  2. 起源
  3. 发展
  4. 中国
  5. 俄罗斯
  6. 欧洲
  7. 美国
  8. 基本设计
  9. 雷体
  10. 引信
  11. 发火装置
  12. 仪表
  13. 辅助装置
  14. 引爆方式
  15. 水雷类型
  16. 按在水中所处位置分类
  17. 系留雷
  18. 漂浮雷
  19. 沉底雷
  20. 上浮水雷
  21. 自航水雷
  22. 反直升机水雷
  23. 导弹式水雷
  24. 按发火方式分类
  25. 触发水雷
  26. 非触发水雷
  27. 控制水雷
  28. 自导水雷
  29. 按布雷工具分类
  30. 舰布水雷
  31. 空投水雷
  32. 潜布水雷
  33. 火箭水雷
  34. 按装药量分类
  35. 大型水雷
  36. 中型水雷
  37. 小型水雷
  38. 经典型号
  39. MRP型非触发沉底水雷(意大利)
  40. KPM火箭上浮水雷
  41. MSHM 定向攻击水雷
  42. MK60型自导水雷
  43. MK67型自航水雷
  44. “双髻鲨”智能水雷
  45. 土耳其“移动水雷”
  46. 实战运用
  47. 日俄战争
  48. 第一次世界大战
  49. 第二次世界大战
  50. 越南战争
  51. 海湾战争
  52. 现状及发展趋势
  53. 现代发展
  54. 发展趋势
  5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