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其全称为“地面覆盖薄膜”,是指工业部门生产的专用于农作物地面覆盖栽培塑料薄膜。地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的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虽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早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地膜对于那些刚出土的幼苗来说,具有护根促长等作用,对于我国三北地区,降低低温、少雨、干旱贫瘠、无霜期短等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种作物栽培也有积极作用。
地膜简介
编辑地膜mulch plastic film释义:地面覆盖薄膜。
推广
编辑70年代初,中国部分地区曾利用废旧普通农膜对蔬菜、棉花等作物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经济、技术原因未能得到推广。1978年农牧渔业部通过对外科技交流,从日本引进一整套的地膜覆盖技术,包括作业方法、专用地膜和覆盖机械。经过几年的消化吸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人力和物质条件,并与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对覆盖效应及其对作物生育的影响,以及作物生理生化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覆盖栽培环境相对稳定效应”的理论,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覆盖栽培技术的经验。1979年试制成功地面覆盖专用膜,接着又试制成功了多种有色地膜、反光膜、除草膜、光降解膜、耐老化长寿膜、切口膜等新产品。1983年又研制了低压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超薄地膜。1980年试制成功了地膜覆盖机,1984年已经可以生产不同动力牵引的各种覆盖机共60多种型号,1984年成立了中国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1985年,中国地膜覆盖面积达1.80×1010平方米,跃居世界第一位。地膜覆盖栽培在80多种作物上均获得成功,有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的覆盖栽培作物亦有40多种。
地膜覆盖范围
编辑中国十几亿人的粮食蔬菜完全自行解决,而且还可以出口,少不了这覆盖在片片幼苗身上的薄衣——地膜,这是使中国农业及多种经济作物产量出现彻底改变的功臣之一。
技术
地膜即是石油化工产品聚乙烯产品。中国的地膜覆盖技术,1978年从日本引进。头几年在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及内蒙古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研制试行,经过在16个省市农业区域生产示范,确定了是一项适合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科学技术。从1983年起做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向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作用
二十年来,地膜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增产、增收效果也特别显著。1979年以蔬菜为主进行小面积试验开始,1983年各种作物地膜覆盖面积猛增至62.9万公顷。1982年-1992年的11年间,推广地膜覆盖面积2506.7万公顷。1996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亿亩,达到700万公顷,其中达到和超过38万公顷的作物有玉米176.1万公顷,棉花181.6万公顷,水稻育秧60.5万公顷,花生58.9万公顷,蔬菜74.3万公顷,西甜瓜60万公顷,烟草38万公顷。这项技术用于“老、少、边、穷”地区,高寒山区及边远地区,能有效增加积温量,克服了低温干旱,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条件,使晚熟高产优质玉米良种获得丰收,产量成倍增加,1989年-1991年在16个省市实施的“温饱工程”中,这一技术,使3200余万农民越过了温饱线,1993年-1996年4年间,共推广地膜覆盖玉米育苗移栽及水稻育苗抛秧栽培2866.7万公顷,其中地膜覆盖2333.3万公顷,共增产各种农产品1亿多吨,增产值1143.12亿元,增加纯收入达971.65亿元。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也有力地促进了化工、轻工、农机制造、农资供销、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由地膜覆盖技术发展到大棚蔬菜,使人们在寒冷的季节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蓬勃发展的地膜覆盖技术,使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农业高产稳产的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副作用
地膜种植在田地内覆盖大量的塑料薄膜,作物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损害。随着塑化剂风波的漫延,地膜无法沉降是否会导致土壤中塑化剂含量过高而影响人们的健康仍在检测,急需权威部门的信息公布。
新技术
编辑简述
灌水多功能地膜是著名农业节水保护地专家、高级农业气象工程师张朝兴等专家在世界各地的反复实践完善,使得普通地膜具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和优点。它的主体为塑料薄膜,以平行于膜纵平分线的沟底线及分别在其两边的棱线将膜面规划为地面膜和沟面膜,以平行于沟底线的覆土线将沟膜划分为清水膜和覆土膜,清水膜开单面阻塞土壤毛管吸水孔,覆土膜开双面阻塞土壤毛管束孔。这种灌水多功能地膜有许多的优点,克服了重力水灌溉的弊病,实现了土壤毛管孔的自控灌水,多面多向分部位立体灌水,具有抗风,可实现田间集雨、贮水、节水;能施入有机肥、化肥;集雨、贮水、灌水、节水、施肥和地膜覆盖有机结合一体化;可用于平地、坡地、各种形状的沟形和坑形地使用。
特点与优点
1、灌水多功能地膜实现了土壤毛管自控灌水灌水多功能地膜与现有灌水设备喷灌、滴灌、渗灌相比其优点是:土壤自行吸入毛管水,消除了土壤非毛管重力水,避免了出现土壤水饱和,不板结,把保持土壤结构和土壤的水汽协调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土壤自控灌水,使水源进入、灌水速率、灌水量达到准确自控自动化,克服了以往灌水速率、灌水量难以与土壤所需一致的技术问题,免去了人为操作的高难化、复杂化技术。在技术先进的国家,用电子计算机和先进测试技术以现有灌水设备配套控制灌水,也还未达到与土壤所需一致的自动控制,灌水多功能地膜轻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2、灌水多功能地膜实现了按植物根系分布立体灌水灌水多功能地膜实现了按植物根系分布直接适量配水的立体灌水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功能,免除了在未覆膜地面浇水,中耕后能长期保持干细土层,和地膜配合共同形成全田面防蒸发保墒[shāng]体系,克服了单面单向或深层土双向灌水造成的蒸发、无用水、重力渗透水等方面的浪费,克服了水量过平均或过集中的两极化灌水害处,克服了灌水部位不合理和供水量没有分配准确性,对一点一滴水做到了合理、精准、科学的利用,把水的利用率和有益效果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3、灌水多功能地膜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灌水多功能地膜在田间集雨、贮水,消除了降水的平均分布和从地面渗入,克服了强降水的危害,有效地消减了径流和保持了水土,使降水以合理、科学的方式进入土壤,在土壤自控灌水配合下,过量降水既不能立即进入土壤形成涝害和大量重力水渗透流失,又有把涝时而推后到旱时用的效果,雨水多到无法积贮时,可通入排水沟流到贮水窖,能有效的减轻涝害,所以能多方面干涉自然降水,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4、灌水多功能地膜使用简便效果优越利用灌水多功能地膜灌水施有机肥时,有机肥养分溶于水中随水进入土壤,残渣经分解,下次又可应用,一次施肥,多次可用,肥随水行,合理分布,宜于植物生长需肥特征,又简便省工;灌水与长时间贮水适当结合,可提高作物生长层的空气湿度;全覆灌水多功能地膜能一次覆盖多年使用,且能灭膜下杂草,既省膜又免去劳作之苦;设计、规划灵活多样,有什么灌水要求,就可制造出什么样的灌水膜;多种功能有机结合一体化,使多项任务在一张简单经济的灌水多功能地膜上以自动化流水作业高质量完成,省去了庞杂和高难度技术设备,也节约了劳力和能源投入;制造简便,在制膜机上加一个适于需要的开孔设备即可;覆盖方法易学易懂,使用简便,人为放入贮水时,落水点放一个缓冲垫即可,缓冲垫可用一把茅草扎成,也可用一块塑料膜,只要不把覆土层冲开即可,所以可迅速推广;增强植物抗病、抗灾力;能显著提高作物、蔬菜、林果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