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氰菊酯

甲氰[qíng]菊酯[zhǐ](英文名称:fenpropathrin),别名灭扫利。化学名称为: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中等毒性,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的农药。中文名称:甲氰菊酯中文别名:灭扫利;中西农家情;2-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

甲氰[qíng]菊酯[zhǐ](英文名称:fenpropathrin),别名灭扫利。化学名称为: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中等毒性,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的农药。

产品简介

中文名称:甲氰菊酯中文别名:灭扫利;中西农家情;2-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α-氰基-3-苯氧基苄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酸酯;农螨丹;甲氰菊酯乳剂;2-氰基-3-苯氧基苄[biàn]基-2,2,3,3-四甲基环丙烷[wán]酸酯(20%);分扑菊;腈[jīng]甲菊酯、英文名称:Fenpropathrin英文别名:Fenpropathrin emulsion; (+-)-2,2,3,3-tetramethylcyclopropanecarboxylicacidcyano(3-phenoxyphenyl)met; 2,2,3,3-tetramethylcyclopropanecarboxylicacidcyano(3-phenoxyphenyl)methylest;64257-84-7EINECS号:254-485-0分子式:C22H22NO3分子量:348.4155分子结构:(右图)

甲氰菊酯

理化特性

性状: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原药为棕黄色液体或固体。相对:d251.15(原药)蒸气压:纯品7.33×10Pa原药,1.29×10Pa(另一文献1.33×10Pa /20℃)稳定性:对光、热、潮湿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碱液中分解,暴露于日光、空气中氧化,失去活性。溶解度:难溶于水14.1μg/L(25℃),溶于丙酮[tóng]、环己烷、甲基异丁酮、乙腈、甲醇337(g/kg,25℃)、二甲苯、环己酮1000(g/kg,25℃)、氯仿等有机溶剂。危险性:毒害,损害神经系统,遇明火、高温可燃。

毒性

1、急性毒性:纯品大鼠经口LD50 49-54mg/kg,经皮LD50 900-1410 mg/kg,腹腔注射180-225mg/kg,小鼠经口LD50 58-67 mg/kg,经皮LD50 900-1350mg/kg,腹腔注射210-230mg/kg。2、慢性毒性:原药大鼠经口无作用剂量雌25ppm,雄鼠>500ppm3、诱变性:动物未见诱变性。4、致癌性:动物未见明显异常。5、致畸性:动物未见明显异常。6、体内转归:进入动物体内后48h,57%从尿中排出,40%从粪便排出,其代谢过程是酯键断裂,代谢物为3-苯氧基苯甲酸及其硫酸盐缀合物。7、中毒机制:见溴氰菊酯

产品特点

甲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中等毒性,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其属神经毒剂。

适用对象

甲氰菊酯适用作物非常广泛,常使用于苹果柑橘荔枝、桃树、栗树等果树及棉花、茶树、十字花科蔬菜、瓜果类蔬菜、花卉等植物,主要用于防治叶螨类、瘿[yǐng]螨类、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红铃虫、茶尺蠖、小绿叶蝉、潜叶蛾、食心虫、卷升蛾、蚜虫、白粉虱、蓟[jì]及盲椿类等多种害虫、害螨。广泛用于各种果树、棉花、蔬菜、茶叶等作物的虫螨防治。

使用技术

甲氰菊酯主要通过喷雾防治害虫、害螨,在卵盛期至孵化期或害虫害螨发生初期或低龄期用药防治效果好。一般使用20%乳油或20%水乳剂,或2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20%乳油或10%微乳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特别注意果树的下部及内膛。注意与有机磷类、有机氯类等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或混用,以防产生抗药性。在低温条件下药效更高、持效期更长,特别适合早春和秋冬使用。采收安全间隔期棉花为21天、苹果为14天。该药对鱼、蚕、蜂高毒,避免在桑园、养蜂区施药及药液流入河塘。

制备方法

方法一

2,2,3,3-四甲基环丙烷甲酰氯在正庚烷、水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与间苯氧基苯甲醛、氰化钠反应,即得甲氰菊酯。原料消耗定额:菊酸110kg/t、醚醛800kg/t。

方法二

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的制备通过2,3-二甲基丁烯与α-氯代烯酮作用,生成相应的α-卤代环丁酮,然后在碱的存在下进行Favorskii重排形成三元环,生成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也可将2,3-二甲基丁烯与重氮乙酸酯反应,在铜催化作用下脱氮环化生成酯,水解后生成酸(或盐)

参考资料

展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7月18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6100/

(18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