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柏尔人是北非的土著居民,是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分布于北起地中海沿岸、南至尼日尔河河湾、东自埃及、西到大西洋沿岸的广大地区,一般都认为柏柏尔人是该地区的最早民族。柏柏尔人主要居住在摩洛哥(约占总人数的35%至60%)和阿尔及利亚(约占总人数的15%至33%)以及利比亚和突尼斯,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总人口约4200万人(20世纪末)。
族名词源
编辑柏柏尔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在历史上曾被称作利布人、利比亚人、努米底亚人、毛里塔尼人、阿非利加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攻入北非,将他们称作“barbaros”,后来渐渐演化成“Berbères”,音译成“柏柏尔人”。摩洛哥人认为,柏柏尔人的称呼本来是“野蛮人”或“异教徒”的意思,具有歧视意味,因而他们更倾向于用Amazigh(自由人)来称呼柏柏尔人。古埃及人一开始称他们为“特赫努”(Tehenou),后来称其为“利比亚人”(Lybyans)或“努米底亚人”(Numidians)。古希腊人称他们为“巴巴卢”,原意是“异地人”。罗马在北非的一位总督始称努米底亚(Numidia)为“barbarian”,古罗马人后来称这里的人为“巴巴里”(Barbarus),与希腊语的“巴巴卢”意思相同。汪达尔人入侵北非之后,“Berber”一词逐渐流行开来。此后的穆斯林历史学家也开始采用“Berber”一词。英语的“Berber”一词出现于19世纪,用以取代“Barbary”。因此,“柏柏尔”一词是由希腊语的“巴巴卢”和拉丁语的“巴巴里”演变而来。柏柏尔人是北非的土著活民,在阿拉伯征服之前,柏柏尔人曾建立过努米底亚王国,与腓尼基人、罗马人长期交往,这段历史为柏柏尔人族群认同的构建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构成了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差异性。阿拉伯征服北非后,柏柏尔人的语言、习俗、社会结构甚至血统都发生了变化。柏柏尔人逐渐融入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他们的穆斯林认同构建起来。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北非后,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差异被殖民主义再次强调,两大族群间的认同分化发生。但与此同时,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新的共识也在发展。以阿尔及利亚为例,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阿尔及利亚认同在法国殖民主义的压迫下不断增强并向阿尔及利亚民族国家认同发展。北非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后,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伊斯兰的民族国家之间出现了摩擦甚至是冲突。
沙漠中的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历史
编辑起源
公元前1.1万年至公元前7000年,北非西部的米契塔-阿尔比人(Mechtael-Arbi)创造了伊比尔-毛鲁西亚文化(Ibero-Maurusianculture),在公元前7000年末被昔兰尼加(Cyrenaica)的卡普萨文化取代。古柏柏尔人是北非的早期居民,对其起源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卡普萨人(Capsianman)的后裔,继承了卡普萨文化。二是多种人种混合的结果,包括伊比尔-毛鲁西亚人、卡普萨人和北非新石器时代其他人种。三是由棕发柏柏尔人和金发柏柏尔人融合而成。前者是公元前20世纪以前从亚洲高原大规模迁徙而来,即所谓的原始闪族人。后者是公元前20世纪从西班牙迁徙而来,他们与这里的东方人和少量土著黑人进行融合并采用了东方人的语言。柏柏尔人具有一些黑人血统,亦为北非的早期居民。公元前5000年前后,北非居民基本上都是伊比尔-毛鲁西亚文化和卡普萨文化创造者的后代。早期柏柏尔人就是从这些青铜时代末期到铁器时代早期的史前族群中融合产生。
扩张
第19王朝法老塞提一世(SetiI,公元前1318—前1304年)击退特梅胡人的入侵后,其继任者拉美西斯二世(RamsesII,公元前1304—前1237年),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一道防线,还将骁勇善战的特梅胡人作为雇佣军编入军队,以抗衡来自赫梯人的威胁。拉美西斯三世(RamsesIII)时期,利博人和梅什维什人先后进犯尼罗河,于公元前1194年和公元前1188年爆发了两次著名的埃及-利比亚战争。柏柏尔人遭到失败,许多战俘被强行编入埃及军队。然而,柏柏尔人的军事才能在埃及军队中得到充分发挥,到新王国结束时已经获得支配性的影响力。古柏柏尔人与东边的埃及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早在埃及统一国家形成之前,一些柏柏尔人部落就迁居埃及西北部。到法老时期,柏柏尔人更是不断东侵。特梅胡人尤其尚武,经常与埃及新王国的法老们爆发冲突。正因如此,埃及人对他们有大量记载。
征服
公元前241-237年,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前夕对雇佣兵的镇压、第二次迦太基战争中迦太基人的失败以及努米底亚人王族间的争权以及罗马人的诡计,结果成立了与罗马结盟的第一个柏柏尔国家:努米底亚人马齐尼萨王国。王国占领了迦太基的殖民地,于是爆发了第三次迦太基战争,导致了迦太基彻底的灭亡(公元前146年)。从那时以后,柏柏尔人吸收了迦太基文化,尤其是在语言方面(有大量用新迦太基语写成的碑文)和宗教方面(从原先只膜拜土地神过渡到更为成熟的多神论阶段)。之后又受罗马帝国文化的影响,使努米底亚马齐尼萨国王制订的定居和建立城市的政策得到进一步执行。罗马-努米底亚联盟并没有使柏柏尔人摆脱敌人的威胁和内部王族间的内讧,其中最重要是朱古塔国王和他岳父毛里塔尼亚波克旭国王之间的争斗。罗马人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分阶段地对柏柏尔各公国逐个击破,先使其沦为保护国,最后加以并吞。公元前13世纪时,特梅胡人中的利博人(Libou)和梅什维什A(Meshwesh)日益强大起来。利比亚人与强大的“海上民族”结盟,不断进犯尼罗河三角洲。公元前10世纪中叶,柏柏尔将领塞桑克推翻埃及第21王朝,建立史称“利比亚王朝”的第22王朝。此后的第23王朝和第24王朝均为柏柏尔人建立,柏柏尔人统治埃及长达200年时间。公元前52-公元后24年,毛里塔尼亚人建立朱巴二世王国。历史上柏柏尔人从未形成过政治上统一的国家,而是多次遭受外族的统治(罗马人、阿拉伯人、法国人)。建立过一些国家但疆城有限,存在的历史也短。迦太基人从柏柏尔人中招募雇佣兵。这些雇佣兵组成迦太基军队的骨干力量。这些政治经济上的往来,再加联姻关系,促进了柏柏尔头人的“迦太基化”。可是有不少因素使柏柏尔人走向独立,如因得不到军饷的雇佣兵举行的暴动。
广义统一
公元后40年,毛里塔尼亚王国被灭,罗马帝国对柏柏尔人的征服宣告完成,柏柏尔人第一次在外族的统治下实现统一,但这次统一也不完全,高原地区尤其是马格里布撒哈拉沙漠边沿的山区并不受罗马的管辖,而罗马帝国的影响一般也仅限于帝国所建的城堡中心,广大地区的柏柏尔人受影响不大。因此,在公元3世纪,当哥尔丁王死后(公元238年),罗马帝国瓦解,柏柏尔人的地方主义上升。尤其是通过在公元372-375年的费尔穆斯的暴动和398年吉尔顿暴动以及与这两次暴动相呼应的罗马领地上的农业工人的起义,大大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被征服
公元429-531年,柏柏尔人从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的统治下摆脱出来获得独立,公元647年起,阿拉伯人大举侵入马格里布,并建立了盖兰王国(公元670年),又迫使柏柏尔人为捍卫刚刚取得的独立而战斗。公元687-690年,柏柏尔人在奥雷斯、君士坦丁高原和比扎塞纳建立了一个可寨拉王国,柏柏尔女英雄卡伊娜带领部众没能阻止阿拉伯人的征服。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于占领了马格里布,并使之伊斯兰化。然而柏柏尔人还不断进行反抗,公元740至761年,柏柏尔人不断的发动暴动。在宗教方面的反抗更为突出:柏柏尔人都只信仰伊斯兰教的一支,称为赫瓦里奇的异端。九世纪以后,柏柏尔人皈依什叶派,赫瓦里奇派只在达赫和西奇马萨菜王国里存在。其他地区在臣服于阿巴西德人的条件下成立几个王国,如非斯的伊特里西德王国和凯鲁万的阿哈拉比德王国。这些国家上层统治者是阿拉伯人,下层被统治者是柏柏尔人,对拜占庭王朝基本上保持着独立,该情况一直维持到公元十世纪。
同化
公元十世纪,马格里布西部由柏柏尔族的则那塔王国所占,东部为阿拉伯族的法底米德王国所统治。前者不久就归顺于西班牙的奥梅雅德王朝。后者在公元十世纪末定都埃及,把伊弗里基伐(现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地区)转让给齐里德王朝的柏柏尔人桑哈奇族统治。齐里德王朝不久就对开罗闹独立。为了惩办齐里德王朝,法底米德王朝在十一世纪中叶,派伊里里亚人侵入齐里德王国,横扫马格里布,这次浩劫之后,柏柏尔人的民族精神只得通过宗教改革方面曲折地表现出来。公元1063-1147年,撒哈拉游牧柏柏尔人朗都纳族所发起马利几特教派(malikires)阿尔莫拉维德教团运动,公元1100-1270年,上阿特拉斯山区定居的柏柏尔人马斯穆达族发起异端教派阿尔莫哈德运动。这两个运动都相继席卷整个马格里布,其影响波及西班牙的穆斯林。十三世纪,东边的突尼斯建立哈弗希德王国,中部是特勒明建立阿希达瓦底德王国,西边是非斯建立马利尼德王国,此时马格里布已完全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在柏柏尔人身上已看不出他们民族特征。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土耳其对马格里布的统治只采取封地形式,对马格里布影响不大。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是法国殖民时期。这两次外族统治只是加速了阿拉伯化的进程,使北非各国变成了地道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即使还有一部分人讲柏柏尔语,但作用有限。截至2011年,很多北非阿拉伯人有柏柏尔人的血统。
部族划分
编辑柏柏尔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谱系学家们把马格里布区域的柏柏尔人划分为两大部分。
巴拉尼斯人
巴拉尼斯人有十个著名的部族:阿兹达贾(瓦兹达贾)、马斯穆达、乌尔贝、阿吉萨、库塔马、桑哈贾和乌里格,根据一部分人的看法,还得加上卢姆塔族、哈斯库拉族和贾祖拉(卡祖拉)族。这些大的主干分成若干小的分支:胡瓦拉族来自乌里格部族,梅利利亚族来自胡瓦拉部族,古马拉族来自马斯穆达部族。
布特尔人
布特尔人有四个著名的部族:阿达萨部族、内富萨部族、达里萨部族和大卢瓦部族。这些大的主干分成若干小分支:尼弗扎瓦族和卢瓦塔族属于卢瓦部族,姆扎塔族和马加加族又来自卢瓦塔部族,其中的萨德拉塔族是马格拉瓦族(母系)的姊妹族。瓦勒哈萨族来自尼弗扎瓦族,提尔加什族由瓦勒哈萨族派生出来,而瓦尔法朱马族又源自提尔加什族。塔姆齐特(塔姆西特)族和叶海亚族出自达里萨部族。而塔姆齐特(塔姆西特)族的分支又有马特马塔族、萨特福拉族(也称为库米亚族)、利马亚族、穆特格拉族、穆吉拉族、马勒祖扎族和马德尤纳族,叶海亚族的分支为所有的扎纳塔部落,另加上瓦尔萨提夫族和萨姆江(萨姆甘)族。梅克内斯族则源自瓦尔萨提夫族。
人口与分布
编辑人口
柏柏尔人主要居住在摩洛哥(约占总人数的35%至60%)和阿尔及利亚(约占总人数的15%至33%)以及利比亚和突尼斯,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总人口约4200万人。
柏柏尔人人口一览表(人)
资料来源(20世纪末期)
分布
柏柏尔人分布于非洲西北部,主要分布在摩洛哥(称里灰人、塔马齐格特人和什卢赫人)、阿尔及利亚(称卡比尔人和沙维亚人)、利比亚(称乔夫拉人)、马里(称图阿雷格人)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晚期摩洛哥境内约有890万柏柏尔人,阿尔及利亚约有470万,邻近国家人数较少。柏柏尔人分为若干部落,各有不同的语言。这些部落中最大的是里夫人(Rif)、卡比尔人(Kabyle)、沙维亚人(Shawia)、图阿雷格人(Tuareg)、哈拉廷人(Haratin)、施卢赫人(Suluh)、柏拉柏尔人(Beraber)。
宗教信仰
编辑处于游牧部落状态的柏柏尔人对早期伊斯兰教的政治和文化扩张,构成了严重威胁。在马格里布地区,柏柏尔游牧民族为了保持独立,强烈抵制阿拉伯军队入侵。在最终屈服于伊斯兰教之前,柏柏尔人先后12次叛教。即使柏柏尔人改宗伊斯兰教,也有所保留: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保留了很多传统习俗,并在改宗之后数百年间还有很多人反对先知穆罕默德。公元12一13世纪,穆瓦希德王朝想通过军事胁迫迫使柏柏尔人接受伊斯兰教传统,但并未见效,直到苏菲派的进人才导致了柏柏尔人最终的选择了伊斯兰教。柏柏尔人几乎全是伊斯兰教徒,但他们之中保存了各种前伊斯兰时期的宗教要素,在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中,保留本民族的许多古代宗教残余,如对岩石、高地、树木等物进行祭祀,并把它们看作“守护神”。许多部落还都有自己的圣徒。部分柏柏尔人的清真寺建筑亦与阿拉伯人有所不同,尖塔不是圆形的,而是四角形或六角形的。妇女的巫术和外表,乃至室内的摆设(陶罐、地毯等)也与以往对自然现象的迷信有关。
语言文字
编辑柏柏尔语,是闪含语系的一支。关于柏柏尔语与闪含语系中的哪个语言最接近还有争议,但一般语言学家认为闪语族或乍得语族与柏柏尔语最近。柏柏尔语区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两国。埃及有少数几个部族(锡瓦绿洲)也讲柏柏尔语,其他如利比亚、突尼斯和毛里塔尼亚也有讲柏柏尔语的部族。阿尔及利亚人口中有20%把柏柏尔语作为母语。柏柏尔人集中聚居区是卡比利亚、奥雷斯(讲夏维亚语),姆扎布和阿哈加尔(讲图阿雷格语)。在瓦尔塞尼和毗邻摩洛哥边境地区,柏柏尔语已经消失或很快就要消失。在摩洛哥,讲柏柏尔语的人占总人口的40%左右,主要集中在阿特拉斯山区和里弗山区。其中上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讲施卢赫方言,里弗山区的讲塔马里特方言。
民族文化
编辑社会结构
柏柏尔人社会结构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以家族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几个家族连成片即成村落,几个村落联合即成村庄或村镇。再上一级就是乡,乡是常设的最高一级的社会结构形式。由几个乡联合成的部落,其关系就比较松散。至于几个部落之间的联盟,则仅限于采取某个特殊行动而形成的暂时联合关系。柏柏尔人的社会以家族谱系为基础,由各级机构组成。社会结构的底层受血统影响极大,越往上影响就越小。在这个社会里,血统关系即可成为政治关系。各自独立的社会结构也就会给政治带来混乱。例如两个邻村会因为灌溉问题成为敌人,可是在对邻乡的问题上又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个社会结构形式反映到社会实际生活里就显得更为复杂。居住区就是家族分布的反映。柏柏尔人是排斥旁系和母系关系的,因此土地的分配只以父系为准,以免土地落人旁系手中。这一点与穆斯林法规相反,柏柏尔人根本不承认妇女有继承权。有些地区连灌溉用水也是以父系宗谱进行分配的。在保存该风俗习惯的地区,连粮仓的使用、集体获得的肉食分配以及集体劳动的组织方面都是按上述原则进行。柏柏尔社会相当松散,一群家庭组成氏族,几个氏族组成社区,许多社区组成部落。
柏柏尔人古村落
亲缘结构
柏柏尔人家系血统以父系为准,妇女婚后随夫居住。实行族内婚制,即娶堂姐妹为妻。堂兄弟均作亲兄弟相待。传统家庭都是大家庭,称为“家族”。族长均为父亲或长子,下面是儿女、儿媳和孙子孙女。族长权力很大,对一切重大事情尤其是对女儿的婚姻问题,拥有绝对权威。在农村经济已发生不少变化的情况下,该权威仍然存在。因此常常可见到在外工作的儿子把工资如数交给老父亲支配使用。这一点在柏柏尔人头脑里根深蒂的。加上他们思想上还有许多禁忌,犯忌后就深感羞耻。把父亲的尊严不放在眼里就是该忌讳之一。整个家族住在一起,房子连成一片。儿子结婚时,就在旁边再建造一所房子。该家族结构就是柏柏尔人社会的最小单位。所有柏柏尔人都实行父系大家族制。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主持家务,外出不戴面纱,行动较自由。
经济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柏柏尔人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定居民和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及半游牧民。定居民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黑麦、葡萄、豆类、蔬菜和油橄榄,定居的柏柏尔人以村庄为居住单位。游牧民主要饲养牛、羊、驴、马、骡和骆驼。橄榄则是柏柏尔人最为重要的农作物。不管是阿特拉斯山区还是撒哈拉沙漠地区,橄榄都是最常见的农作物,当然阿特拉斯山区会种植得更多一些,随处可见成片橄榄园。橄榄除了可以榨油之外,更被广泛地用于柏柏尔人的各种菜式当中。橄榄的颜色、形状等元素也被用于柏柏尔人的各种手工艺术品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橄榄情结。
法律
法律都是些无文字条文的习惯法或近期制定的。一般都只包括一些刑事条款,列举刑事罪和相应的惩处办法,就是这些法律也不统一。习惯法的规定使妇女处于不利地位(丈夫专权、随时可遭休弃、无保护儿童的规定等)。不过习惯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如卡比利亚对妇女限制严重,在奥雷斯就相对宽松。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妇女的地位比法律条文规定得要好。柏柏尔人中妇女的个人自由程度大於阿拉伯妇女,柏柏尔地方政府常比阿拉伯政府亲民,也不独裁。
文学
柏柏尔的文学作品几百年来都以口头形式流传,哪怕是祭祀时唱的歌也经过精心加工并具有一定艺术要求。摩洛哥中阿特拉斯山区的推磨伴唱实际上是抒情小剧。一些讴歌古代战绩的诗歌也具有荷马史诗的灵感。柏柏尔故事的结构和表达往往显示出真正的文学探讨价值。柏柏尔故事中使用的表达法和词汇都不同于柏柏尔的口语。许多动物寓言都以迭韵句作为结尾,并点明寓意,从而具备了文学价值。
服装服饰
20世纪初,生活存马格里布地区的柏柏尔人、被阿拉伯人同化了的柏柏尔人在服饰上各有特色。柏柏尔人的身体装饰具有重大的象征性意义和丰富的审美情趣,柏柏尔人相信,人的头部需要特殊的保护才能抵制邪恶力量。银饰上,深色的红、蓝、绿、黄重彩釉也加强了这些饰物的保护能力。马格里布地区的首饰大多由犹太银匠制作,或者由有犹太血统的同族已婚嫁的群体制作。绝大多数柏柏尔人都认为,制作这些具有超白然能努力的贵重金属物件很危险,或者有毒。在柏柏尔人看来,所罗门和其他的犹太人长老都被视为魔力无穷的魔术师,因此所罗门的后嗣们也被认为超自然的能力,可以通过制作银器操控“巴拉卡”。在所有柏柏尔人中,游牧的图阿雷格人有着更寓戏剧性的个人装饰。图阿雷格族男人穿着深蓝色长袍,蒙着闪闪发光的靛[diàn]蓝色面纱,只有眼睛、于和脚暴露在外面。贵族的士兵们佩带刀剑和护身符。图阿雷格族妇女虽然也裹着靛蓝色头巾,却可以把脸露在外面。
身着传统服饰的柏柏尔女人
居住
柏柏尔典型的穴居式住宅分为两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下层是卧室、作坊、厨房、储藏间,房间之间可连通;上层是用来存放粮食的仓库,上下两层必须攀着绳索才能进去;在“大院”的一侧有一横洞与外面相通,这就是进出的门。该穴居式住宅为柏柏尔人提供了凉爽舒服的空间,减少了热带沙漠气候带来的酷热及风沙的侵袭。穴居式住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文化,是柏柏尔人在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智慧的体j现,更是人类建筑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突尼斯柏柏尔人的地穴
饮食习惯
薄荷茶是柏柏尔人的传统饮品,平时他们招待客人,首先端出的一定是薄荷茶。该茶冲制起来也比较简单。他们本国不产茶叶,用的茶叶都是进口茶。冲制时,要先分三次往铜壶中注入少量热水洗茶。然后,加入鲜薄荷叶,往铜壶中加人大量热水,放入大量的白糖块,放在炉灶上烧开就可以饮用了。薄荷茶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国民饮料,在炎热的沙漠地区,可以祛暑、提神醒脑,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补充人体所需的糖分,饮茶已经成为摩洛哥文化的一部分,他们有句俗语:“宁舍三顿饭,不舍一杯茶。”
重要生活用具
作为柏柏尔人的传统用具,塔吉锅在柏柏尔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几乎所有的菜都由塔吉锅烧成,现在塔吉锅也已经成为摩洛哥的一种国民性厨具,作为摩洛哥餐饮的象征享誉世界。塔吉锅注重用食物自身水分烹制食物,摩洛哥菜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都与用塔吉锅烹制有直接关系。
主要手工艺
柏柏尔的传统手工业有编织和制陶等,能烧制各种储粮盛酒的大型容器,以及各种小巧玲珑的杯盘、灯盏、烛台等,编织各种地毯、帐幕以及褡裢等用品。地毯是柏柏尔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毯作为重要家居用品,伴随柏柏尔人的一生。编织地毯是柏柏尔人妇女重要的技能,也是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手段。柏柏尔人地毯在摩洛哥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出名,其精致的工艺水平、复杂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近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瓦尔扎扎特省,柏柏尔人编制的手工地毯图案简单、粗犷,有浓郁的沙漠风情。陶器制作是柏柏尔人的另一项传统手工艺。阿特拉斯山区特有的红土和北非独特的气候孕育了柏柏尔人的陶器文化,柏柏尔人的陶器制作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
正在纺织的柏柏尔女人
发展现状
编辑摩洛哥的柏柏尔人
摩洛哥柏柏尔问题始于20世纪初,法国为推行殖民统治,开始对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制造了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的族群矛盾,让本就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边缘的柏柏尔人处境更趋恶化。1930年5月16日,法国发布“柏柏尔法令”,该法令通常被视作导致摩洛哥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以及独立后柏柏尔人与中央政府爆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因为该法令事实上将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居住地区分割开来,这激怒了摩洛哥的民族主义精英。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该国政治权力主要由代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独立党把持,位于阿特拉斯和里夫山区的柏柏尔人继续以乡村部落社会组织的形式存在,政治参与度极低。独立后5年里,由于独立党在政策制定方面忽视了柏柏尔地区,导致柏柏尔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渐被边缘化,进而引发了1957—1959年间塔菲拉勒特(Tafilalt)、里夫(Rif)等地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在里夫动乱中,由于王储哈桑二世对该地区进行了残酷镇压,在其执政的30余年,里夫民众与摩洛哥当局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柏柏尔问题也开始进入政治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受邻国阿尔及利亚卡比利亚地区“柏柏尔之春”(Berber Spring)的影响,摩洛哥爆发了波及全国的柏柏尔文化运动。在此形势下,哈桑二世实施了允许以文化为主题的民间社会组织存在、对部分激进活动领袖进行军事威逼的政策。同时,摩洛哥建立了以社团主义和多元主义为特征的国家—社会关系,从而在整体上避免了阿尔及利亚式的武力冲突。哈桑二世统治时期,以里夫为主的柏柏尔人聚集区被认为是动乱地区,故而摩洛哥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政治维稳,较少关注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1999年,穆罕默德六世继位后,一改哈桑二世时期的政治拉拢与武力威逼政策,转而采用以和解为手段的“总体友好政策”。2011年摩洛哥通过新宪法,还将它列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教授柏柏尔文,公共设施已开始普遍使用柏柏尔文的标示牌。截至2021年,摩洛哥的部落社会主要由土著柏柏尔人构成,其人口约占摩洛哥总人口的40%,主要生活在摩洛哥南部的苏斯地区、中部的阿特拉斯山区和北部的里夫地区。摩洛哥柏柏尔人人口众多,但柏柏尔部落社会与摩洛哥中央政府的关系却相对平稳,彼此之间总体上维持较好的融合度。
阿尔及利亚的柏柏尔人
阿尔及利亚大多数是阿拉伯人,柏柏尔人约占总人口20%。2002年4月,阿尔及利亚议会确定柏柏尔语为官方语言之一,官方语言现为阿拉伯语、柏柏尔语,通用法语, 伊斯兰教为国教。每年1月12日是柏柏尔新年,也是阿尔及利亚的官方节日,每逢新年,柏柏尔人身穿民族服装庆祝柏柏尔新年。
利比亚的柏柏尔人
在利比亚,柏柏尔语曾遭到卡扎菲政权的长期压制。卡扎菲1969年掌权后,宣称利比亚为阿拉伯国家,禁止使用柏柏尔语作为人名,并在教科书中淡化柏柏尔人的历史作用。对于利比亚的柏柏尔人来说,他们长期缺乏基本的言论自由,希望未来利比亚的宪法将塔马塞特语列为官方语言,并实行保护。2013年,利比亚临时议会宣布柏柏尔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是利比亚社会的组成部分,并授权学校将这些语言作为选修课程。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的柏柏尔语正走向复兴之路,柏柏尔人现已能够公开使用并教授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在积极争取政治权利。
突尼斯的柏柏尔人
突尼斯南部的马特玛塔山区,是这个国家柏柏尔人(berbers)最主要的聚居地,这里的柏柏尔人至今仍然穴居,凹陷的大坑洞就是柏柏尔人开凿的“窑洞”。马特玛塔柏柏尔人典型的洞穴式建筑分为两层,每一层的功能不同。底层是卧室、作坊、厨房和储物间;二层是用来存放粮食的仓库,人们必须攀着绳索才能进去。由于这里属沙漠性气候,很少下雨,因此不必担心房屋被雨水冲垮。柏柏尔人喜欢穿一种类似斗篷的长袍,披在身上感觉厚重。突尼斯中部以及南方的男人在冬季都会穿上这样的衣服,他们称之为“柏柏尔长袍”。经过改良后的柏柏尔长袍颜色鲜艳,布料种类丰富,有的礼服也被设计成柏柏尔长袍样式,上面镶满了亮晶晶的装饰物。如今该长袍也成为一种时尚,突尼斯一些旅游城市的老城区都有出售,阿拉伯时装发布会上,也经常见到柏柏尔长袍的影子。
游牧的柏柏尔人
马里的柏柏尔人
马里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南方是尼日尔河流域,主要居民是黑人。北方是撒哈拉沙漠,居住着有白人血统的古老游牧民族柏柏尔人,不同民族之间长期有冲突。20世纪60年代,马里的柏柏尔人以被政府忽视为由发起了革命运动,后被平息。20世纪90年代初期,马里反政府运动再次死灰复燃。柏柏尔族人在利比亚的支持下建立起武装部队,并希望获得自治。两年后,马里政府与柏柏尔反政府武装签订和平协议,但双方近年来时有零星交火。2013年,马里突然陷入动荡,这次的叛军主体是柏柏尔人,里面交织着基地组织支持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本土分离主义势力,还有一部分从利比亚涌入的卡扎菲残余力量。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7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