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青苔是苔藓植物的泛称,附着于物体表面蔓延生长,故也称苔衣。青苔色泽翠绿,茎细如丝,可如毛发一样附着在山石、水池、屋瓦、颓墙、湿地等阴暗潮湿、人迹罕至之处,是一种极不起眼却极富生趣的植物。 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受精卵(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

青苔是苔藓植物的泛称,附着于物体表面蔓延生长,故也称苔衣。青苔色泽翠绿,茎细如丝,可如毛发一样附着在山石、水池、屋瓦、颓墙、湿地等阴暗潮湿、人迹罕至之处,是一种极不起眼却极富生趣的植物。

青苔形态特征

编辑

小型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具假根与类似茎、叶的分化。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雌雄生殖器官分别称颈卵器和精子器,由生殖细胞和器官壁细胞组成。受精卵(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孢子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孢子萌发经丝状体(原丝体)阶段,原丝体上发育出新的配子体,产生精子和卵,精子具鞭毛,受精需要水。

青苔

青苔

生长环境

编辑

常年生长在湿地、墙上、井中、屋瓦及水中等处。

分布范围

编辑

是水生苔藓植物,翠绿色,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

青苔

环境分布图

物种简介

编辑

苔藓植物精致、细密、充满生机,在园林上的应用形式也丰富多样,并且可以和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素材、不同的地形相搭配,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主要应用于公园绿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家庭园艺中,营造出优雅别致的植物景观。

主要危害

编辑

青苔与水草、其它藻类争夺养分,过度消耗水体营养,破坏池塘正常的物质代谢,使养殖水体清瘦。水质清瘦的后果:水草生长受抑制;浮游生物生周期性生长被破坏导致水体藻相失衡…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小龙虾、蟹、鱼的正常生长。青苔大量滋长的养殖水体,水质清澈透明,阳光直射池塘,增加了小龙虾、蟹、鱼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的应激反应容易导致养殖动物免疫力下降并导致病变。青苔大量生长、繁殖,如“天罗地网”般悬于水中,容易缠住小龙虾、蟹、鱼,被缠住的小龙虾、蟹、鱼基本上无法挣扎出来,只能活活地饿死或累死。死亡的青苔随风吹至池角或沉底腐烂,除散发恶臭味外,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体溶氧、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养殖水体溶氧降低、、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高,败坏水质,导致小龙虾、蟹、鱼缺氧、中毒而亡,危害健康养殖。

主要价值

编辑

治疗火伤取墙上青苔烧成灰,用适量植物油调匀擦患处。治疗痔疮脱肛取墙上青苔15克,用火焙干研细末。又以羊蹄壳5副,炒白术、白芷各30克、茯苓60克、槐花15克、共研为细末、加米饭少许为丸,每晚临睡时服3克,连服1个月可愈。治疗外伤取水中青苔烘干研细末,伤口经消毒后撒上药粉,加压包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每日刮取墙上(不得混有泥沙)的新鲜青苔少许。用一小块干净薄纱布包裹后,在睡前塞入鼻孔(两鼻孔轮流交替),次晨取出。待鼻塞解除,流涕及其他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后,照此法继续用3~4天,即可治愈,且不易复发。治疗蜂蜇伤涂抹青苔可以去毒。对蜂蜇有奇效!

食用方法

民间有谚语说,“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江,”不论哪种青苔,都是附生在水底的石块或岩石上,春暖时抽丝发苔,三月末、四月初长成又长又绿的青丝,此时傣家“卜哨”和少妇便腰系小筐到江河、池塘内采集青苔,烹饪[rèn]保健菜肴。

青苔

合并图册

以鲜鱼苔为原料烹饪的小菜有青苔鲜汤、青苔卵石汤、清蒸青苔等。青苔鲜汤,以从江河中捞来的鲜青苔为主要原料,以聚果榕的嫩尖为配料,加大葱、青蒜、芫荽等佐料烹煮。烹饪时,先捡去混在青苔丝内的杂质,用清水反复漂洗;其他配料、佐料洗净切碎。油锅烧热,投入二三瓣蒜瓣煸炒至香味溢出时,加入食盐和鲜青苔略加翻炒后加入鲜汤,至汤烧沸时再加入聚果榕嫩尖共煮至熟时,加入切碎青蒜即起锅装碗,在汤面上撒葱花、芫荽即可食用。这道激发菜,色泽青翠,气香、味鲜。傣族人家大都傍水而居,偏爱水生藻类植物做成的菜肴,傣语称为“改”和“捣”的两种青苔更为其首选———据说这两种藻类植物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可从水里捞出洗净后,加工成青苔干片食用。就像内陆的汉人吃晒干后的紫菜的方式,嗜好那种清香的海味。而且便于贮藏。青苔卵石汤,又叫滑苔汤。主要原料是从池塘中捞来的新鲜青苔和干净的卵石及大葱,姜、蒜、芫荽、辣椒和少许滤尽石灰的石灰水。烹饪时,青苔漂洗干净与洗净切碎的佐料一起盛在盆内,加石灰水拌匀,撒上食盐待煮。作为热源的卵石投入火塘烧至发红时,一只只取出投入青苔盆内,使盆内青苔沸腾至熟,用糯米饭团蘸裹食用。这道菜,色泽青翠,滑腻清香,风味独特。清蒸青苔,即可用新鲜青苔为原料,又可以青苔干品为原料。烹饪时应与鸡蛋、精瘦猪肉及大葱、姜末、蒜泥、芫荽作配。先将青苔洗姜装碗,加入剁细的猪肉和鸡蛋、食盐和一应佐料充分调拌成糊,再加入适量猪油、味精,置入木甑[zèng]内蒸熟即可。这道菜,色泽黄绿相间,细嫩、鲜香可口。青苔还可加工成傣语称为“改些”和“改养”的干品。“改些”又称“改义”。其加工方法是将新鲜青苔洗净,捡尽杂质,拉开苔丝,摊成薄片晒干即成。“改养”又称“改英”,加工方法与“改些”大同小异。加工这种青苔干品,只需在摊开的青苔上撒些姜末和盐水晒干即成。青苔干品,统称青苔片,主要作商品上市。青苔片可用清水发开成新鲜青苔,烹饪青苔汤、清蒸青苔和卵石青苔汤。同时还可用干品烹制油煎青苔和烘烤青苔。烹饪油煎青苔,只需将青苔片剪成一寸见方的小块,在沸油中过一次油即可食用。烘烤青苔需用文火慢烤,边烧烤边的青苔片上抹油,直至烘熟烤脆即装盘供食。油煎青苔和烘烤青苔,形呈片状,色翠绿,香脆而具有海味气息。傣家人多用糯米饭蘸裹食用。青苔长于清流之下,不受污染,富含绿色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B12、和维生素C、维生素D,还含有人体所需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能防治疟疾,对消化不良、肺炎、气管炎有一定治疗作用。是天然绿色保健美食。

俗称青苔

池塘中的“青苔”,又称“青泥苔”,是丝状绿藻的总称,特别是水绵、刚毛藻、水网藻等。一方面会争夺其他藻类生活空间,并消耗池塘水中的养料,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会使池水变瘦,溶氧偏低;另一方面,当鱼、虾、蟹苗游入“青苔”时,往往被乱丝缠死。

青苔

青苔[植物]

自然界中作用

自然界的拓荒者许多青苔植物都能够分泌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缓慢地溶解岩石表面,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所以青苔植物也是其他植物生长的开路先锋。促使沼泽陆地化青苔植物可促使沼泽陆地化,故被称为“地表塑型师”。青苔植物不断地向湖泊和沼泽的中心发展,湖泊和沼泽的净水面积不断地缩小,湖底逐渐抬高,最后,湖泊和沼泽就变成了陆地。

指示作用

许多种青苔植物可以作为土壤酸碱度的指示植物,像生长着白发藓、大金发藓的土壤是酸性的土壤;生长着墙藓的土壤是碱性土壤。

下级分类

编辑

葫芦藓

葫芦藓是葫芦藓科葫芦藓属下的一种,在中国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是很常见的一种苔藓植物,多生长在空气湿度较高的路旁泥土上或土墙上,对光照有一定的抗性。葫芦藓植株中等大小,密集或稀疏丛生,可形成面包状群落(少见),植物体黄绿色或带红褐色,单一苔株高1-3cm,茎单一或分枝,叶簇生在茎尖端,干时皱缩,湿时伸展斜立,叶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蒴[shuò]柄细长,孢朔梨形,垂倾,朔帽兜状,形似葫芦瓢,因此得名,孢朔和蒴柄成熟时变为红褐色。

白发藓

白发藓是苔藓园艺中备受欢迎的一类,日本苔藓园艺界很是推崇,被称为“山苔”,几乎是每一个盆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白发藓颜色靓丽,群落美观,叶片饱满,即可独赏一个群落,也可与大部分植物组合种植,国内网上常卖的“苔藓微景观”也都是白发藓。

金发藓

金发藓植株大,密集或稀疏丛生,单一苔株可高达10cm,植物体呈暗绿色,茎直立,几乎不分枝,叶片干时平直、抱茎,湿时伸展,披针形,基部鞘状,边缘有锯齿。孢朔四棱柱形、朔帽兜状,密被金黄色纤毛。在日本俗称“杉苔或大杉苔”。在日本的苔藓园艺中,常被用于庭院种植,如苔庭和枯山水庭院,是庭院常用的一种苔藓植物。

大灰藓

大灰藓植株大,密集交织大片丛生,圆条形,植物体呈绿色或黄绿色,茎匍匐,规则或不规则羽状分枝,茎叶阔椭圆形,镰刀形弯曲,叶缘平展,先端具细齿。大灰藓的辨认相对较简单,不必看植株细节,看看是否是羽状分枝,交织丛生即可。大灰藓是苔藓植物中适应能力较强的一类,在盆土中蔓延迅速,能短时间接受阳光直射,在半阳地和阴湿地都可以生长,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植物体变干以后,喷洒水可以较快恢复,适合新手、懒人或时间少的人。

大羽藓

羽藓科,羽藓属。体形一般稍大,绿色或黄绿色,老时呈褐绿色,常疏松交织成片。茎匍匐,上部略倾立,2-3回羽状分枝;鳞毛由单列或成片状细胞组成。茎叶与枝叶异形。茎叶卵形或卵状心形,多具细长尖,具纵褶,叶边多背卷;中肋不及叶尖,稀突出于叶尖;叶细胞六角形或圆六角形,中央具单个尖疣。枝叶和小枝叶卵形或长卵形,内凹,中肋短弱。雌苞叶卵披针形,边缘具长纤毛。蒴柄纤细,平滑。孢蒴卵状圆柱形,略呈弓形弯曲,老时褐色。

湿地匍灯藓

湿地匐灯藓是提灯藓科匐灯藓属下的一种,在中国西南省市较常见,多生长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林下泥土上或岩石上,耐荫能力较强,对光照的抗性较弱。湿地匐灯藓植株中等大小,密集或稀疏丛生,植物体鲜绿色,营养枝匍匐或呈弓形弯曲,疏生叶,着地部位密生黄棕色假根;生殖枝直立,高2-3厘米,叶多集生于上部,下部疏生小分枝。叶稀疏,干时皱缩,潮湿时伸展,呈卵状阔披针形、菱形或狭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生殖枝上的叶较狭长,长可达7毫米,宽约2.5毫米),叶基狭缩,先端渐尖。蒴柄红至黄色,长2-3cm,孢蒴下垂,呈卵状圆筒形。湿地匐灯藓的特点很明显,匍匐茎可以长到很长,叶片疏松着生在上,其在日本园艺中被称为“小壶苔”。

暖地大叶藓

暖地大叶藓是真藓科大叶藓属下的一种,多生长在林下空气湿度较高的腐殖质表层或岩面薄土。暖地大叶藓植物体大,稀疏丛生,植物体鲜绿色至黄绿色,高2-3cm,地下茎匍匐,地上茎直立,叶莲座状聚生于直立茎顶端,长舌形或近匙形,上部明显宽于基部,先端锐尖,上部叶缘平展或略波曲,具双齿,中下部叶缘背卷,中肋单一。孢蒴性状不详。大叶藓能在水下生长,常用于草缸造景(以水草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水族箱),因植株大,在苔藓微观盆景中一般用于充当树形植物,由于群落较稀疏,覆盖能力不强,在庭院中也不太常用。

东亚万年藓

万年藓植物体粗壮,大片稀疏丛生,植物体绿色或黄绿色,主茎匍匐,支茎直立,下部不分支,上部密生近羽状支茎,密被叶,先端钝。茎上部叶阔卵形,具有纵长褶,先端圆钝,具齿。枝叶狭卵形或披针形,叶缘具粗齿,中肋单一。在日本园艺中被称作“高野之万年苔”。目前园艺中运用的主要是东亚万年藓,其被广泛运用在各个类目的园艺造景中,在庭院、盆景中都有较多种植,由于东亚万年藓可在水下存活,所以草缸中也较常用,其植株高大(在苔藓植物中),常在微观盆景中作“树形植物”。

砂藓

砂藓属植物是苔藓植物中较喜光的一类,大多数种类生长在日照较好的岩石或岩面薄土上,在半阳地(林下空地)也能良好生长,对空气湿度要求相对不高,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苔藓植物,在城市绿地或小区绿地中均能发现,溪流或水塘边发现概率较高,可在有水流的郊区或公园寻找。

真藓

真藓植株矮小,密集或稀疏丛生,常呈面包团状群落,银白色至淡绿色,常具绢丝光泽。茎直立,少或不规则分之,叶干、湿时均覆瓦状排列,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兜状,具细长尖或短尖,上部无色透明,下部分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全缘,中肋单一,细弱。孢蒴卵圆形或长圆形,垂倾,成熟时候红褐色。真藓的主要特征是植株有银白色光泽(光照下),适宜环境下呈淡绿色,单一苔株呈圆柱状(明显特征),若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叶片会缓慢张开。真藓是园艺上很常用的一种苔藓植物,日本俗称“银苔”或“馒头苔”。真藓的耐寒性较强,非雨雪天气,南方城市可在露天安全过冬,北方城市建议移至室内。其对光照的抗性较强,短时间内阳光直射也可正常生长。真藓的颜色比大多数苔藓都要暗,主要用于在盆景中作重色部分,也可种植单一种类观赏,真藓植株密集,聚团效果良好,可与其他植物制作组合盆景。真藓在日本享有“银苔”的美誉,是苔藓园艺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植物。

大凤尾藓

大凤尾藓是凤尾藓科凤尾藓属下的一种,在中国南方分布较为广泛,附件、两广、云贵川、海南、两湖、江浙、港台等省市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林下沟边吐壁,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大凤尾藓植株较大,扁平,密集或稀疏丛生,绿色至黄绿色,单一苔株连叶子高2-6cm,茎单一,不分化,羽状复叶,叶10-30对,中部叶比基部叶大,叶披针形至狭长披针形,先端急尖,有小尖头,叶缘上半部具不规则粗锯齿,下半部全缘,中肋粗壮。

日本曲尾藓

日本曲尾藓是曲尾藓科曲尾藓属下的一种,在中国大部分省市都有分布,多生长在林下空气湿度较高且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和大树根部,岩石表面也可生长。日本曲尾藓植物大,密集丛生,植物体黄绿色,略带光泽,高2-5cm,茎单一,西叉状分支,密被假根,叶四散倾立或扭曲,干燥时呈镰刀状弯曲,湿时略伸展,狭长披针形,上不背凸,龙骨状,边缘有粗锐齿,中肋单一,纤细。孢蒴长柱形,背曲弓形,蒴帽兜状。日本曲尾藓的主要特点是密集而细长的叶片和高长的茎,并且空气干燥时叶子也不会卷曲,是园艺效果相对较好的一种苔藓植物。

波叶仙鹤藓

波叶仙鹤藓是金发藓科仙鹤藓属下的一种。波叶仙鹤藓植物中等大,密集或稀疏丛生,植物体绿色至暗绿色,高2cm,茎单一,少分支,叶干时强烈卷曲,湿时常具斜向波纹,长舌形,中部以上稍宽或宽不明显,叶先端狭长披针形,中肋长达叶尖。孢蒴性状不详。波叶仙鹤藓的叶片特色鲜明,常呈伞状轮生。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8183/

(18)
词条目录
  1. 青苔形态特征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4. 物种简介
  5. 主要危害
  6. 主要价值
  7. 食用方法
  8. 俗称青苔
  9. 自然界中作用
  10. 指示作用
  11. 下级分类
  12. 葫芦藓
  13. 白发藓
  14. 金发藓
  15. 大灰藓
  16. 大羽藓
  17. 湿地匍灯藓
  18. 暖地大叶藓
  19. 东亚万年藓
  20. 砂藓
  21. 真藓
  22. 大凤尾藓
  23. 日本曲尾藓
  24. 波叶仙鹤藓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