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称由来
- 2 历史沿革
- ▪ 唐代始建
- ▪ 崇圣寺三塔外景(共3张)
- ▪ 宋元时期
- ▪ 明清时期
- ▪ 民国时期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3 景区布局
- 4 建筑特色
崇圣寺三塔是中国西南地区保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著名佛塔,又名大理三塔。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的西北部1.5公里处,西面是苍山的应乐峰,东面是洱海,始建于南诏、大理国时期,距今将近1200年。根据明清时期《南诏野史》等相关古籍记载,一般认为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朝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且劳役工匠,耗费大量金钱,历时8年建成,是云南古代的标志性建筑。
名称由来
编辑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丰佑任第十世南诏国王时,采纳寿海大法师“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的建议,重修崇圣寺。三塔中主塔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6年),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佛塔;南、北二塔修建于大塔之后,约建于宋徽宗时(1101-1125年)。清时,崇圣寺在云南回民起义混战中,只有三塔完好无恙。民国年间,崇圣寺成为军营,除了三塔、雨铜观音殿外,其他建筑成为一片废墟。三塔全称叫崇圣寺三塔,也叫崇圣三塔,简称三塔,是一组成等腰三角形的塔群,建造于原崇圣寺的山门前,因先有崇圣寺后有三塔而得名。据《滇略》和《大理府志》记载:三塔系“唐贞观六年尉迟敬德监造”。“开元初,南诏请唐匠慕韬徵修之”。
历史沿革
编辑唐代始建
南诏是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政权先后延续了二百余年,历传十三王,在社会、艺术、民俗及宗教各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唐代南诏国时期,国内崇尚佛教之风兴起,后期发展至顶峰。佛教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寺院的产生,玄化寺、感通寺、崇圣寺、华亭寺等宝刹应运而生。据考证,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三塔中主塔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836年),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古代佛塔;南、北二塔修建于大塔之后,约建于宋徽宗时(1101-1125年)。崇圣寺修建规模宏大,据《南诏野史》记载“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磋巅建大理崇圣寺,地基占方圆七里。圣僧李贤者定立三塔,高三十丈,佛像一万一千四百,屋八百九十,铜四万五百五十斤。自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开工到竣工主要匠人有恭韬、徽义、徐立。”。古代的大理国,地处亚热带,雨水丰沛,濒临洱海,水患颇多,由于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人们认为是恶龙作怪,而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便建造三塔降服恶龙。据此可见,建塔铸鹏除了出于敬佛之心外,还有镇水防灾的目的。并于塔顶四角各建造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水妖水怪,现金鹏已无存,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
崇圣寺三塔外景(共3张)
三塔近拍
三塔俯拍
雪后三塔
宋元时期
经历代的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崇圣寺达到鼎盛巅峰。大理国的9位国王到崇圣寺“逊位为僧”,不仅使崇圣寺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崇圣寺的影响。北宋至和三年、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农历五月初六大理发生大地震,史籍载:“城廓人庐尽圯[yí],中塔(大塔)折裂如破竹,旬日复吉,安然无恙。”后面两座小塔被震斜,至今斜立,蔚为奇观。
地震后倾斜的南、北两塔
略微倾斜的小塔
从元至清朝中期,崇圣寺始终得到皇室保护。元武宗至大十四年(1311年)和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令对崇圣寺寺产严加保护,任何人不准夺取。并加以维修,使得元代时期崇圣寺“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liè](相等)”。因此,元代时期,崇圣寺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
明朝的李元阳《崇圣寺重器可宝者》记载:“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鸿钟,三曰雨铜观音,四曰证道歌佛都匾,五曰三圣一金像。”说明当时寺内有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五大宝器。明正德九年(1514年)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裂二尺许,形如破竹”,最后竟然“旬日复合”;南北两座小塔也仅发生侧倾,“两小塔如翼内向”。清咸丰年间,云南回民起义于咸丰六年(1856年)率兵攻克大理,混战之中,烧毁了大多数宫殿,僧侣也四散逃亡,只有三塔完好无恙。
民国时期
民国年间,崇圣寺成为军营,除了三塔、雨铜观音殿外,其他建筑成为一片废墟。1925年地震,千寻塔塔顶被震落,大理 “ 城颓屋倒似尘昏 ”,“ 中塔金顶堕地损坏,幸塔身尚存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61年3月4日,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至1980年,国家文物局拨发款项对三塔进行了维修与加固。1976年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进行勘测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1977年提出了初步加固方案,并于1978年5月开始搭架,复查残破情况,修订维修工程计划和考古发掘工作,1980年全部完工,历时三载。在维修过程中,从塔顶和塔基里发现文物达680余件,仅佛像就有100多尊,其中一尊纯金佛像重达1000多克。
崇圣寺三塔修缮情况
2004年,大理筹措资金近2亿元开始恢复重建崇圣寺,2006年元旦正式完工后崇圣寺开始对外开放,结束了大理一段有塔无寺的历史。2011年7月,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成功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布局
编辑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以三塔为核心,占地1000亩,可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区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整体布局可以概括为主次三轴线,分八台、九进、十一层次。其中,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鹏金翅鸟、山门、护法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错落有致的方丈堂、罗汉堂、千佛廊、客堂、斋堂、护法殿、祖师殿、佛教研究院等。
景区布局
建筑特色
编辑建筑结构
崇圣寺主塔(千寻塔)是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的砖塔,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也极具特色。塔的整个外形呈方形,但又采用空心筒式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的向心力比较均匀,进而减少横剪力的负面影响,因而抗风震能力都很强。这就解释了一千多年来,大理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并且大理地区刮风较多,而千寻塔依然不倒耸立在苍洱之滨的根本原因。
塔身细节
主塔和南北两座小塔,虽然同样是密檐式结构设计,但是在外形和层数上存在区别:主塔为方形且为16层,南、北小塔均为八角形、十层。经过历代的地震,千寻塔曾被震落塔顶,南、北小塔也被地震损伤至整体有一定倾斜,后在政府修复重建中得到解决。
千寻塔
千寻塔是崇圣寺三塔正中间的主塔,高度为69.13米,“寻”在古代是计量高度的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千寻”是形容主塔之高。千寻塔共16级,塔心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呈纺锤型,线条圆润,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平面和台基千寻塔平面方形,塔身宽9.85米,两层台基,上层边长为21米,高2米,用砖砌成须弥座状,周边铺砌长宽不等的阶条石。东面正中矗立长8.23米,高约5米的石照壁,正面镌刻“永镇山川”四字。照壁两侧各砌宽1.6米的踏跺。下层台基边长33.5米,前高后低,平均高约1米,卵石砌台明,青石压面上安设钩阑望柱,钩阑高0.8米,宽度1-1.5米,中间镂空呈“十”字型,望柱头雕刻宝珠,四角望柱刻坐狮。据《修崇圣寺塔栏杆碑》记载,这些钩阑、望柱为明成化年间增建。台基西面置踏跺5级,宽2.3米。
千寻塔剖面图
- 塔身与塔檐
千寻塔是建筑工艺是唐代密檐塔,主要特征是塔壁不设柱额、斗栱[gǒng]等仿木构装饰;各层塔檐用砖层层迭涩,间施以菱角牙子塔檐翼角起翘。千寻塔由下至上从第二层至第十五层结构基本相同,第十六层为塔顶部分。从第二至第九层除结构相同外,尺寸大小也十分相近,九层以上收缩逐步明显。以第二层为例,塔身高为1.35米,每面宽上为10.2米、下为10.5米,下部有一宽25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横粱与第一层的檐面相连接。上部砌出叠涩檐,凡十七层砖,每层出浮动5到7厘米不等。出跳的第二层砖砌成菱角牙子。檐部总长12.2厘米、高1.8厘米。其中叠涩部分高1.2米,檐面0.6米。四角稍往上翘,比塔檐中部高出约30厘米左右。
- 塔刹
塔刹是位于塔的最高处,外形酷似小覆钵塔,塔刹一般由刹座、刹身和刹顶三部分组成,主要作用是存储物品和装饰。千寻塔塔刹于1925年震落无存,塔顶仅残留覆钵一口,覆钵底径为2.28米,高1.07米,壁厚1.5厘米,钵底向上收缩成一直径约50厘米的圆口。覆钵外裹相轮圈架,内埋置铜质空心套筒一根,套筒边宽37厘米,壁厚1厘米,上口收缩成圆形,直径约20厘米。整个套筒埋砌在塔顶须弥座至16层塔身内,深3.47米,两节套接。覆钵上有8个铁环,残留铁链一段,边长2厘米的方形铁柱一根。
南、北小塔
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每座塔高度均为42.19米。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也为八角形,八层以上为实心,以下则为空心。
- 平面和台基
南北小塔平面八角形,地基和千寻塔大致在一个水平上,为夯土结构。基础做法和千寻塔完全不同,为实心满堂基础,深2.8米,每面宽出塔身1.5米。根据调查,南北小塔的台基原系砖砌须弥座式,由于早年无人管理,台基自然破坏严重,改为条石台基。现存基础大部分露出地面,表面风化剥蚀,凸凹不平,形象不可辨。
南北小塔剖面图
- 塔身与塔檐
南北小塔呈锥体形,轮廓硬直。塔身高度底层4.4米,第二层至第七层1.2米左右,第八层至第九层87厘米,顶层38厘米,加上莲花座或斗棋平座的高度,塔檐没有密而扁的感觉。塔身第一层四面嵌石碑,无塔门;第二层每面棋龛[kān]一,高70厘米、宽50厘米、深30厘米,内供佛、菩萨像一尊;第八层辟栱门不通塔心,四面砖刻“破子楞窗”;顶层四棋龛四破子楞窗;余层塔身正中砖砌塔形建筑一座,塔身八隅砖刻“宝珠形倚柱”,莲花柱础,上承额枋。此外,第四、六、八层塔身下用砖模仿成朵的斗栱平座,其余各层作莲花座。第八层以下塔内空心,面积0.8米*0.8米,中心有一直径3厘米的圆柱,柱根插在基座上皮塔的中心点上,柱头直抵第八层弯隆顶,中间每隔七、八层砖用一根木枋固定支撑。
- 塔刹
南北小塔塔刹高4.85米,中心柱为锥体形铁柱,通长17.6米(埋在砌体内2.79米,露出塔顶4.81米),只用宝珠、伞盖、宝瓶,不施相轮。
建筑布局
整体布局
崇圣寺三塔建造在原崇圣寺的前方 。 距离三塔的南部336米处有条东西流向的桃溪。三塔北部的76米处有梅溪,东靠着滇藏公路。崇圣寺东边是千寻塔 , 即大塔,完整的称呼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两座小塔位于崇圣寺的南方和北方 , 三塔排列成等腰三角形,与千寻塔相距都是70米,三座塔呈现出鼎足之势,布局和整体造型和谐且统一。崇圣寺三塔处于苍山十九峰中心山峰的山脚下,踏入崇圣寺能够看到;千寻塔、存放重铸的建极大钟的殿阁、雨铜观音殿以及崇圣寺大雄宝殿等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
三塔排列
崇圣寺三塔具有美丽的造型,千寻塔外形秀丽独特,与两个小塔组合排列成“品”字,主次分明,却整体统一。远观即对比鲜明,又在造型上相互衬托、和谐协调。
内部布局
- 千寻塔
千寻塔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的最高的座塔之一,其塔基前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笔力刚劲,大气澎湃。除叠涩之外,塔身全部涂饰成白色。千寻塔每层的正背两面中央开有券龛,用来放置一尊白色大理石佛像,另外相对的两面开窗开洞,让塔内得到光线的照射,同时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塔的底层高约十三米,西面装有塔门,顺着楼梯而上,可以到达塔的顶部。
主塔布局——内仰视图
千寻塔一共16层,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塔身第2层东西两面正中建有一大二小3个佛龛,中间大龛内放佛像一尊,大龛两侧各有亭阁式小龛一个,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个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越往上越收缩。塔身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目前楼梯已坏,无法登顶。塔顶有金属塔刹宝盖、宝顶、金鸡等。
主塔内部佛龛
- 南、北小塔
南、北两小塔为密檐式的八角形空心砖塔,十级高度都相同。两塔身均涂饰一层白色泥皮,除了两层、八层设置的券龛,放置有石佛像以外,其余各层装饰有瑞云、莲花、宝瓶等。此外两塔顶端各有三个铜质葫芦作装饰。
相关景点
编辑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高大敞亮,金碧辉煌,为仿北京故宫太和殿,重檐九开间,面阔51.7米,高26米,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的殿。《张胜温画卷》被独具匠心地雕刻成高1.8米,长117米的木雕长卷安装于大雄宝殿内墙四壁的巨型佛龛内,成为国内外绝无仅有的木雕长卷。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等级最高,处于核心位置的建筑,也是游人游览,信众礼佛的核心区。因释尊英勇无畏,法力无边,称为大雄。
大雄宝殿
九龙浴佛
相传佛祖在农历的农历四月初八诞生在北印度,正逢天雨香花,天上九龙飞来,吐水为太子沐浴,此称“九龙灌顶”,九龙浴佛由此得来。释尊出生后,就能行走,周行七步,此称“步步生莲”。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九龙浴佛喷泉以九龙浴太子传说为题材,将九龙和太子以石雕形式雕刻成一组景观,并采用石雕和喷泉结合,体现出浴佛的真实效果。
九龙浴佛
南诏建极大钟
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公元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惜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年至1872年)的战乱。重铸的南诏建极大钟为典型的佛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钟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295吨。重铸的南诏建大钟为中国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所铸的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生动地再现了大理著名的旧十六景之一“钟震佛都”,以及“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的景致。
南诏建极大钟
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对于观音殿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当时的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经发誓终生募化铸一铜观音像以祈国泰民安,“铸時分三节为范,肩以下先铸就但是铜料用尽,突然间天降雨铜如珠,众共掬而熔之,恰成其首,故有此名。”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大火,观音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方将其损坏部分修复。上一世纪50年代初,雨铜观音殿尚有法号为超尘、超俗的两位和尚守护。至文化大革命时期,雨铜观音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砸碎回炉。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在原先的旧址上扩大重建,于公元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的雨铜观音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殿内居中的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重11吨。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典型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造像。
雨铜观音殿
重铸的雨铜观音
文物发现
编辑1978年到1981年,国家拨发款项对崇圣寺三塔进行维修和修复。维修千寻塔时,在其塔顶与塔基总计出土各种文物六百八十余件。其中在塔刹中心柱的基座内出土567件,中心柱东边的坑洞内出土6件,西坑洞内出土8件,塔顶覆钵内壁一件;塔身第七层西北角墙洞内出土3件;塔基的底部墙洞内出土104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中丰富度和重要性极高的一批。这批出土的文物,为研究南诏、大理时期的宗教、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崇圣寺三塔塔藏铜镜、瓷器、钱币、印章等各种文物,侧面反映了南诏、大理与内地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
佛教造像
千寻塔共清理出土佛教造像153尊,绝大多数放置在塔刹基座中,其中佛像六十四尊。出土各类菩萨像七十六尊,其中观世音像五十八尊,其他有大势至、普贤、除盖障、迦叶等。以金属铸像为主,有少量水晶、木雕及泥塑等造像,通高5到28厘米不等。此外,本次还发掘出土了塔模、印章、钱币、瓷器、乐器、日用器、金银饰品等若干。佛部造像可以明显地识别为五方佛,计有中尊大日如来像六尊、东方阿如来像十三尊、南方宝生如来像两尊、西方阿弥陀如来像二十尊、北方不空如来像十尊。三塔塔藏佛像的发型样式有差异,有螺发与发髻两种。佛垂耳、少数戴耳饰,面相分为清秀、丰满两种,前者具唐代造像的特征。从衣着看,有袒肩式、宽衣博带式与通肩式袈裟3种,少数佛像宽肩细腰,似受东南亚地区古代造像的影响。
出土的金佛像
千寻塔塔藏菩萨像中,外貌看似是男性的的立像有18尊。头戴化佛王冠,袒露出上身,胸前佩戴着花蔓璎珞,下半身身着裙摆。此像在《大理国梵像图》中题名易长观世音菩萨,其造型与我国内地所见观音像大不相同。大理佛教造像中的这种观音像受到印度佛造像的影响十分明显。
地藏菩萨像
文字资料
千寻塔塔藏文物中涉及的文字资料有手写经文、刻文铜版、绢地符咒等。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写经大多数已腐朽,仅有4件写经还残存着。千寻塔的塔刹基座内发现《金刚经》残卷一件,出土时它的外表呈现出黑褐色,看起来像木炭,后在装修时被揭开,送到故宫博物院进行修裱。残卷幅宽二十七厘米,残长五百六十一厘米,绢布质地,通过金银粉末书写,在本卷的首部立题“为施主并僧董明清妇人法珠坚等”,其下为长134厘米的金银粉敷彩佛会图像,首为“南无金刚般若经佛会”,次为“天王帝释像”,再次为五方佛众、诸菩萨众,后面是图画和文字交杂的佛经故事等。另三件写经藏于塔顶砖缝中的一鎏金铜函内。开启后发现内藏墨书布地写经三帧,分别是《佛前自心印陀罗尼钞》《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及《胎藏曼荼罗图像》。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局部)
大理国明治四年刻文铜版
铭文内容为向寺院布施的记述。此刻文铜版的书写格式完全符合南诏、大理国的惯例,即从左至右直书。铭文为研究大理国纪年及崇圣寺三塔维修史的实物资料。铜版尺寸10.5x7.3厘米,汉文5行,楷书。保存完好,现存于云南大理州博物馆。
其他文物
杨和丰铜像铭文
“杨和丰铜像铭文”是一尊高约50厘米的铜像。正面宽袍大袖,为一官宦形象。背面铸文3行。为“追为坦绰杨和丰,称宣德大王。”楷书,约为大义宁国时佚名撰文。杨和丰史无记载,坦绰为南诏清平官,相当于宰相。此铜像大约是杨和丰之后人当权后,追封先人,并铸像供于塔内,以祈祷冥福。能追封先人为“王”者有可能是大义宁国王杨干贞。铸像基本完好,铸造年代约为公元929至937年。此为塔内少见的非佛教类的铜质造像,值得研究。原物今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
金藤织
金藤织,一对两件,金质,略呈圆形,尺寸大小相同,直径6.2厘米,厚0.8厘米,断代为大理国时期文物,是一对挂饰。金藤织由金丝编织而成,纹饰大抵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饰绳纹,中间一层饰如意纹,最里层饰连枝梅花五朵。缺口处安装有方便开启的机关。这两件金光灿烂的工艺品,造型小巧、奇异,制作精美,里面采用了编织、焊接等技术工艺,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文化活动
编辑佛事活动
2006年5月,圣辉大和尚为大理崇圣寺题词“大理崇圣,辉映西南”。同年7月,大理崇圣寺开光大典系列文化活动在大理崇圣寺正式举行,包含迎请阿嵯耶观音回家、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共识座谈、大理崇圣寺开光大典系列活动剪彩、大理崇圣寺开光大典、崇圣寺佛教研究院揭牌仪式、佛光普照焰火晚会、祈福法会等系列活动。2007年4月16日,大理崇圣寺举办首届大理佛教文化研讨会。并邀请全国著名的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高僧40多为位参加会议。10月8日到次月8日,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由云南省佛教协会主办,大理崇圣寺承办的三坛大戒法会在大理崇圣寺举行。
佛教文化研讨会
对外交流
2006年9月19日,台湾灵鹫[jiù]山代表团访问崇圣寺,与中方以崇化大和尚为首的僧团进行友好交流。10月6日,台湾省国民党骨干连战一行参观访问大理崇圣寺,连战为崇圣寺题词:“大雄宝殿擎天立,苍山洱海蓄圣心。”为加强中日佛教的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2007年1月29日至2月5日,以大理崇圣寺方丈崇化法师在内、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诸多成员组成的大理崇圣寺佛教文化访日代表团赴日考察访问。此次活动参观了日本的寺院,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加强了大理崇圣寺与日本日中临黄友好交流协会的交流和沟通。2021年2月21日上午,柬埔寨王国驻昆总领馆总领事叶伟罗先生前来大理崇圣寺参拜游览。全国政协委员、大理崇圣寺方丈崇化大和尚、云南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热情接待了叶伟罗总领事,引领其参观崇圣寺的各个殿堂,并沿途介绍了崇圣寺的历史文化。
柬埔寨驻昆领事参拜崇圣寺
公益活动
2006年8月28日,举行大理崇圣捐款助学活动。大理市的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并对大理当地的高考文理科状元进行了颁奖。2021年漾濞“5.21”地震,崇圣寺三塔旅游区按照应急演练步骤,将南、北两个停车场及卫生间免费向市民开放,并增派夜班执勤人员维护秩序,令游客在地质灾害面前的损失降到最低。2022年10月13日上午,大理崇圣寺举行一年一度的“敬老慈善捐资活动”。崇圣寺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截止2022年10月,崇圣寺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累计捐款400多万元。
捐资活动现场
开发与保护
编辑开发项目
1994年10月,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建立了三塔公园。省、州、市文化部门对三塔公园进行科学规划,自行筹备资金,投入八千多万元恢复重建了一批精美的历史文化景观。在2002年10月,为整合大理旅游资源,当地州、市政府决定成立大理旅游集团,三塔公园隶属该集团。三塔公园被列为创三优景区,大力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开展升级达标工作。2003年崇圣寺三塔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证书,同年8月18日,崇圣寺恢复重建工程开工。2004年崇圣寺通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次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恢复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局面。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借鉴了国内外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在2006年1月1日,大理崇圣寺正式对外开放。在之后几年,旅游观光人数逐渐增多。2011年7月,经过国家旅游局认定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成功晋级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和修复
1961年,崇圣寺三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对三塔进行加固改造维修,并实测和清理塔顶、塔基文物。1976年至1980年,国家文物局拨款组织了对三塔的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采取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水泥灌浆法修补裂缝、补砌塔身塔檐、拆除补砌面砖等方式对崇圣寺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增强了三塔的抗震能力,恢复了古塔面貌。维修中,在千寻塔的塔顶、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重建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重铸建极大钟。1999年,重建雨铜观音殿并重铸雨铜观音。
主塔搭架维修
相关文化
编辑文学
影视
注释
编辑展开[a]南诏国(738年-902年),古代国名,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据史料载,唐贞观初年,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就随族人躬耕于“蒙舍”(傣语“蒙”为“地方、国家”,“舍”为“虎”,“蒙舍”即“虎地、虎国,位于今巍山盆地)。唐朝初期,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比较大的小邦国,史称“六诏”,分别是河蛮人的浪穹诏(今洱源)、邓赕诏(今洱源邓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哀牢人的蒙舍诏(今巍山)、蒙嶲诏(今漾濞),摩些人的越析诏(今宾川),其中蒙舍诏位于其他五诏南部,故又称“南诏”。
[b]须弥座,是带有雕刻花纹和脚浅的基座,即由多层叠涩组成的台座。
[c]踏跺,也叫踏步。中国古建筑中的台阶,一般用砖或石条砌造,置于台基与室外地面之间,它不仅有台阶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处理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之间的过渡,又称“级石”。
[d]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砌法,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叠涩法主要用于早期的叠涩拱,砖塔出檐,须弥座的束腰,墀头的拔檐。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