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在中国,金融业(financial industry)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界定,金融业包括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四个大类。
历史发展
编辑国际发展
金融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神庙和公元前6世纪希腊神庙的保管货币和放款收息业务。约在公元前550年,人类使用第一种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本身具有价值或用途的物品,包括金、银、盐、茶、装饰腰带、贝壳等。吕底亚的国王克罗伊斯(Croesus)发行了第一枚真正的金币,并具有标准化的纯度,供一般流通。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银行,第一家意大利银行在威尼斯成立,第一家意大利银行被称为“商业银行”。它们起源于意大利的粮食和布料商人,最初的目的是组织长途贸易的融资,到后来被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为粮食生产和贸易融资。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都有银行,是现代意义上迅速发展的银行服务中心。最著名的意大利家族银行之一,创立于14世纪的美第奇银行,后来在欧洲设有几家分行罗马、威尼斯商业银行从为自己的交易融资发展到为他人结算交易,因此,商业银行成为了根据票据持有货币的中心。19世纪,美国贸易和工业的兴起强大了新型私人商业银行,如1871年成立的J.P.摩根公司。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传统的银行职能,如接受存款、放款、货币兑换和转移资金,与发行银行债券相结合,新的银行功能支持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到17世纪末,银行业对于欧洲国家的资金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导致了政府监管和第一批中央银行的出现——中央银行管理一个国家的货币、货币供应和利率,并监管和监督其商业银行体系。到20世纪,金融世界的发展开始超过家族银行的资源,公司开始主导银行业务。金融活动类型扩大了银行服务的范围,商业银行家族开始从事从承销债券到发放外国贷款的一切业务。硬通货的例子是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它们通常也用于国际结算,也用于本国货币疲软的国家的储蓄。不稳定货币或软货币的一个突出例子是阿根廷比索,在2015年对美元贬值34.6%,使其对外国投资者极具吸引力。从雨果政府Chávez在2003年建立严格的货币管制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五次货币贬值,扰乱了经济。委内瑞拉政府于2007年3月7日宣布玻利瓦尔以1000比1的比率重新评估,因通货膨胀而将其重新命名为玻利瓦尔。2018年6月,由于恶性通货膨胀加剧,10万玻利瓦尔富尔特纸币的价值缩水达98%。2018年3月22日,总统Nicolás马杜罗宣布了新的货币改革方案:由于恶性通货膨胀,马杜罗计划以1比1000的比例对货币进行重估。
其他行业
保险业发展
保险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时代,这取决于保险的类型,它的起源有巴比伦帝国、中世纪行会、伦敦大火和海上保险。最古老的保险公司被认为是汉堡包公司(Hamburger Feuerkasse),成立于1676年。它的第一批保单提供汉堡城墙内的火灾保险,并向业主偿还其建筑物的市场价值,最高可达15,000马克,并有25%的免赔额。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的作用和影响变的重要,它可以经防止了个人和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并且一直在经济上保护人们。
信托业发展
美国是最早发展金融信托的国家,美国信托业始于个人民事信托。随着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信托业经历了一段以融资功能为主的爆发式增长期,最终在行业经营为特征的监管体制下回归其原有功能。美国信托业向财富管理、家族信托、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企业年金、员工持股等领域发展。日本信托业也从以贷款信托为主向投资理财为主转型。它的客户主要是个人、家庭和企业,他们的各种资产都需要管理和服务。在台湾,1985年的“第十信用社事件”是辖区信托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事件发生后,独立的信托投资公司不复存在。它们的业务主要涉及财富管理和交易管理,被银行和证券公司接管,随后由银行和证券公司经营。发展到现在,信托服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养老保险、家族财富传承服务、员工服务信托、房地产证券化信托、慈善信托等都被提供给各种个人、家庭和企业。
证券业发展
证券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出售的是由住宅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后来扩展到各种各样的资产,包括信用卡应收账款、商业抵押贷款、设备租赁、汽车贷款、酒店和酒店业应收账款、医疗保健应收账款、学生贷款、市政差饷和特许经营费用,以及其他甚至更多的非传统资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里,资产支持债券的发行大幅扩张。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7年底,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在美国迅速普及,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工具。抵押贷款、消费信贷和资产支持债券发行人持有的贸易应收款有了巨大的增长,到2007年底达到了37374亿美元的峰值,自1984年以来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8%。此外,在1998年至2007年之间,证券化从所有新信贷发行的32%分别增加到49%。
中国发展
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社会比较单一的形式,逐步发展成多种门类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触碰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渗透到每个经济环节,在调节收入、稳定经济与社会秩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金融业的起点最早可追溯到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以前出现的办理赊贷业务的机构。南齐时(479-502年)出现了以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明朝末期,国家开始推行官营银号和官盐官茶等金融机构,金融政策钱庄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1845年在香港开设的分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有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发展到民国年间,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主体,掌控着经济命脉,传统当铺和钱庄慢慢淡出,这是中国传统金融业迈向现代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计划经济时期实行专业银行制度,还没有完整的金融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金融业随之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成为建立金融业的开端。随后,中国进行了专业银行转型的改革,并陆续成立、组建、改制了众多商业银行。到21世纪初,大多商业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并在国外上市,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现代银行业体系。1990年,中国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标志着证券业开始发展起步。在此期间,中国的保险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有老牌的中国人寿保险(1949年10月成立)、中国人民保险(1949年12月成立),还有后起之秀平安保险(1988年5月成立)、太平洋保险(1991年5月成立)等100多家保险公司,涵盖了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健康保险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信托业、租赁业等也得到长足发展。金融行业在中国经济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已形成了业态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2000年以来,中国货币投放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是中央银行购买外汇,直接向出售外汇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投放人民币, 表现为央行的外汇占款。其中,到2014年上半年,央行外汇占款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下滑,整个货币投放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14年末央行外汇占款比2000年末增加了25.59万亿元,扩大了全社会无息资金的投放,降低了社会的融资成本。2017年底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2018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经国务院授权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基本信息
编辑基本概念
金融业是经济的一部分,由向商业和零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和机构组成。该行业涵盖广泛的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国际划分
货币中介:以可转让存款的形式获得资金,以货币形式固定的、每日获得的资金,以除中央银行外从非金融来源获得的资金。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国家货币、监督和控制货币供应、吸收存款、用于金融之间的结算、监管银行业务、持有该国的国际储备、充当政府的银行家(由于制度原因,中央银行的活动会有不同)。其他货币中介:接受存款或存款接近替代品,以及发放信贷或贷款资金。授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贷款、抵押、信用卡等。这些活动一般由中央银行以外的货币机构进行,例如: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转帐和邮政储蓄银行业务、专业存款机构发放购房信贷)、汇款单活动。控股公司:即持有一组子公司资产(拥有控制股权水平)的单位,其主要活动是拥有该集团。这类控股公司不向持有股权的企业提供任何其他服务。信托、基金及类似金融实体:代表股东或受益人组织起来汇集证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而不进行管理的法律实体。投资组合是定制的,以实现特定的投资特征,如多样化,风险,回报率和价格波动。这些实体赚取利息、股息和其他财产收入,但很少或根本没有就业机会,也没有出售服务的收入。这个类包括:开放式投资基金,封闭式投资基金,根据信托协议、遗嘱或代理协议的条款代表受益人管理的信托、遗产或代理账户,单位投资信托基金。融资租赁:租赁期限大致相当于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承租人实质上获得了资产使用的全部收益,并承担了资产所有权的全部风险。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这种租赁包括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成本、利息。其他授信:金融服务活动主要涉及由不涉及货币中介的机构提供贷款,其中信贷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如贷款、抵押、信用卡等,服务包括(发放消费信贷、国际贸易融资、由工业银行向工业提供长期融资、银行系统外的货币借贷、非存款专业机构购房授信、典当行)。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和人寿再保险。其中人寿保险还包括承保年金和人寿保险单、残疾收入保险单、意外死亡和肢解保险单。非寿险:包括提供人寿保险以外的保险服务;意外及火灾保险、健康保险、旅游保险、财产保险、汽车 海洋 航空及运输保险、财产损失和责任保险。辅助金融服务和保险活动:包括提供与金融服务活动有关或密切相关的服务,但本身不提供金融服务。这个部门的主要细分是根据所服务的金融交易或资金的类型。金融服务活动的辅助活动:这一组包括提供实物或电子市场,促进股票、股票期权、债券或商品合约的买卖。金融市场管理包括:商品合约交易所、期货商品合约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股票或商品期权交易所。证券及商品合约经纪:代表他人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及相关活动、证券经纪业务、商品合约经纪、兑换局等的活动。其他辅助财务服务活动:未在其他地方分类的金融服务活动。比如,金融交易处理和结算活动包括信用卡交易、投资咨询服务、按揭顾问和经纪人的活动、以收费或合约方式提供受托人及保管服务。
中国划分
在中国,金融业(financial industry)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的界定,金融业包括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四个大类。具体分类如表:
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主要机构
编辑金融业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
银行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运转的枢纽,在金融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规定和证券法规定批准的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证券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起着重要作用。其一,证券公司为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提供营业性服务,如承销业务服务、经纪业务服务等,帮助投资者实现投资目标。其二,证券公司是投资者与证券发行人之间的中介,可以帮助证券发行人通过发行证券实现筹资目的。其三,证券公司开展的证券业务经营活动,对证券市场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依法规制证券公司的组织与活动,构成证券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专门从事风险集中与分散经营活动的特殊型企业,借助于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在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向其支付保险金,可见保险公司的产品是对被保险人未来可能损失予以赔付的信用承诺。
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设立的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机构,是法定金融机构,是银监会监管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和处理信托事物的经营行为。
部分相关业务
部分主要产品
金融业特点
编辑金融业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等特点。高风险性——金融业高负债比例、部分准备金制和随时必备的足额应提要求等特性决定了金融业的高风险性;金融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促使单个银行的破产事件波及整个银行系统,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金融系统的放大效应,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处于危险之中。脆弱性——金融机构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就可能使他们在系统内从事风险性业务和活动,导致了系统内在不稳定性增加,因而需要对金融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规制。①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主要是金融负债而不是资产净值,在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网络;③存款合同的等值和流动性形成在萧条时期提取存款的激励。信息的不对称性——指在一项交易中,交易的一方拥有产品或服务的信息比另一方多,但不完全向另一方透露,从而将另一方置于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之中。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授信主体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存款人与银行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此外,信息不对称还表现为价格体系不能有效地传递信息,造成市场参与者较高的获取信息成本,无法实现信息效率市场的均衡,造成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垄断性——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未经中央银行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允许随意开设金融机构,不同性质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涉及的金融业务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中国的证券业主要集中在中信、招商、国泰君安、申万宏源等全国性证券公司。中国的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太平洋等。
发展困境及相关风险
编辑发展困境
金融业的发展困境和危机许多主要起因涉及到系统性的弱点和不平衡,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政策不连贯和协调不良,以及对结构方面改革的缺乏,导致了不可持续的全球宏观经济结果。这些因素对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监督和监测严重失误以及监察和预警不充分而加剧。由于这些监管失误,过度依赖市场的自我调节,总体缺乏透明度和财务健全性,加上许多行为不负责任,导致过度冒险和资产价格高得不可持续,不负责任地利用杠杆,信贷宽松和资产价格膨胀推动高消费。金融监管者、政策制定者和机构没有认识到金融体系的全部风险,也没有全面应对日益增长的经济脆弱性和跨界联系。其他系统性弱点也加剧了危机的发展,表明需要政府更有效地参与,以确保市场和公众利益之间有适当的平衡。
相关风险
信用风险,在开展信贷业务时,无论是对公业务还是零售业务,考虑的最基本因素都是借款主体自身的金融信用。商业银行会将过去每个借款主体的履约信息上传至专门机构(如征信中心),形成征信数据库。在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审批时,根据借款主体的授权,从征信机构查询相关信息。操作风险,银行机构之间存在壁垒,导致在进行交易,特别是涉及跨行跨境时,需要处理繁琐的登记、对账、结算、数据传输等工作,并且在某些环节仍需要大量人工参与,存在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在宏观经济走势监测与预警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数据的来源可靠性进行有效识别。让投资方和融资方在智能合约基础上进行信息交互,投资方对融资方行为信息、基金持有数量、基金净值及变化等情况可以真实掌握,减少了各类误判集中引起的市场波动概率增大。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流动性不足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的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经济主体的筹资成本上升或资产价值缩水,极端情况下会诱发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国家风险,是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当向外国政府或政府机构贷款时,由于这种贷款一般没有担保,国家风险可能最明显。在向国外公共或私人部门提供贷款或进行投资时,将国家风险考虑在内十分重要。国家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转移风险”,即当借款人的债务不是以本币计值时,不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如何,有时借款人可能无法得到外币,不能按期归还其外币债务。声誉风险,是指和银行有关的负面消息、宣传和流言引致客户流失,以及诉讼或盈利下降等事件在市场传播给商业银行的形象带来不利影响而导致的损失。法律风险,即合约内容在法律上有缺陷或无法履行的风险。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经常出现。战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称为战略风险。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战略制定与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战略风险是现代金融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必须进行管理的,更好的解决战略风险就可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监管机制
编辑中国
中国中央垂直金融监管是以“一委一行两会”为基本构架建立的分行业垂直监管体系。“一委”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一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两会”分别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货币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监督;另一项重要监管职责在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的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①负责监管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的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②确定人民币汇率,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经营和管理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③与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④制定、组织实施金融业的统计制度,做数据汇总、分析和预测的工作;⑤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⑥组织协调、指导和部署国家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预测职责。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其监管目的是保护广大存款人、投保人和消费者权益,维护其合法、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业的稳定。监管工作主要包括:①市场准入审查,负责审批包括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等业务,也包括机构的董事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审查;②对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估其风险状况;③对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④监督、检查、处罚金融机构的其他可能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还包括对非法从事银行保险业务的活动予以取缔。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主要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的市场,维护和保障证券期货市场的秩序与合法运行。中国证监会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证券期货市场的规章制度,拟定市场的发展规划,指导、检查、督促和协调系统监管工作。
其他国家
美国监管机制
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改革后构建了“双层多头”的伞形监管模式,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依托、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并由各专业金融监管机构组成的监管体系。“双层”分为联邦层和州政府层两个层级监管,联邦层为全国范围的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全国性金融政策和规则。州政府层则负责制定和执行各州范围内的金融监管政策和规定。“多头”是联邦政府针对分业经营的需要设立了多个行业监管主体,主要责监管各个特定领域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确保其合规运作,并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设立金融稳定监察委员会,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控制系统风险,扩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权限。
美国监管机制框架
欧盟监管机制
2009年6月19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启动了欧盟金融监管史上最为集中的改革行动。2010年9月7日,欧盟经济与财政部长理事会批准了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推进了法案实施进程。2010年9月22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最终审查并批准了该法案,决定建立一系列新的欧洲监管机构替换现存的各种监管委员会。至此,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最终获得批准并付诸实施。在欧盟,2011年1月起,这个由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和欧洲监督管理局组成的全新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开始正式运作。欧盟监管机制有以下特点:①建立超国家性质的监管机构。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包括欧洲银行业监督管理局、欧洲证券与市场监督管理局、欧洲保险与养老金家督管理局。②强调宏观审慎监管,重视系统风险。改革的核心是设立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分钟宏观审慎监管与系统风险的监控。③改变监管准则,加强微观审慎监管。修改金融监管标准,减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④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欧洲金融监管系统工作任务核心。
欧盟监管机制框架
地位和影响
编辑地位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已成为当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在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首先,金融是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所决定的。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一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它的运行表现为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金运动导向物质资源运动。其正常有效的运行对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通过货币和信用的创造、资金的筹集和融通、风险管理以及资源配置和投资支持,金融促进了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其次,金融在调节宏观经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有重要的地位。金融业是连接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枢纽,它能够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各个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利率、汇率、信贷、结算等金融手段直接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国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并运用各种金融调控手段,适时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数量、结构和利率,从而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最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资金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着社会的财富积累和价值。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在国际层面,金融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
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服务,如银行、贷款、投资、保险等。这些不仅满足了个人与企业的财务要求,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金融业还可以促进跨国贸易和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业也有双面性,收益和风险是共存的,当参与者越来越多,金融产品开发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直到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的业务相互渗透,业务的相互渗透也就意味着高风险的相互渗透。
对社会的影响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金融发展为社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推动结构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金融体系的进步通过投资等方式影响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随着金融行业的日趋成熟,金融行业促进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的深化。
对国家的影响
金融业对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量,通过提供融资、投资、支付和风险管理等服务,金融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金融业对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机构需要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以防范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
对国际的影响
金融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与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金融风险共同发展的。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是成正比关系的。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会影响到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影响国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优质的金融服务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风险管理工具和支付结算服务,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提供支持。金融发展可以让各国联系更加紧密,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资金的整合和流动,对企业的融资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金融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通常能够提供更高效的支付和结算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贸易流程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这有助于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增加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
发展现状
编辑中国
1994年以后,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体系结构日臻完善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了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以及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多样化。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包括支付系统、清算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等,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促进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支持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增加值稳居全球第二位,与美国的差距也小于两国GDP的差距。2021年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81.95万亿元。2022年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19.64万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39.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其他国家
美国
2020年第一季度,受COVID-19疫情冲击,美国经济衰退,资本市场出现短期动荡。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一系列宽松政策,向家庭和企业提供支持,以刺激经济,稳定金融市场。2021年,美国IPO发行规模为1,53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79.7%。截止2022年,美国金融总资产约为127.12万亿美元,在美国各部门中排第二;美国金融部门的负债余额为118.2万亿美元。
德国
2023年3月,据《金融时报》称,德国央行的亏损约为10亿欧元。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内格尔表示,他们将利用前几年预留的缓冲资金弥补资金缺口,但随着利率的上升,则导致在低通胀时期积累的债券价值下降,德国央行可能会遭受更多的损失。2023年2月,德国商业银行公布业绩,2022年实现利润14亿欧元(1.0866, -0.0002, -0.02%),较2021年翻三番(4.3亿欧元),经营利润21亿欧元,2021年为11.8亿欧元。
相关事件
编辑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是美国的一家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它成立于1850年,总部位于纽约。雷曼兄弟曾经是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广泛的金融服务业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雷曼兄弟因为投资于次贷抵押贷款市场,持有大量不良资产和担保品质下降的贷款证券,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注入,加上政府拒绝提供紧急援助,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是2008年倒闭的著名投资银行巨头之一。
雷曼兄弟公司示意图
2007年次贷危机
2007年次贷危机是一场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起因可以追溯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美国的住房市场经历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银行和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种称为“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就是给信用较低的借款人提供抵押贷款服务,这些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较高,风险也相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无法按时偿还,出现大量违约情况。由于房市的深度调整和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传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其逐渐增大的负面影响给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超乎预期的打击。
次贷危机示意图
硅谷银行倒闭
2023年3月10日,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宣布关闭硅谷银行。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硅谷银行成立已有40年,总部位于加州,是美国第16大银行,截至2022年年底,总资产为2090亿美元,存款超过1750亿美元。据了解,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累计加息450个基点,利率水平和金融环境的快速变化让硅谷银行陷入了危机,随着利率水平不断提高,硅谷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购入证券的收益率变为负值,出现巨额浮亏,2022年底硅谷银行证券投资浮亏已经达到175亿美元,超过了其153.9亿美元的资本权益,成为硅谷银行破产的必要条件。
硅谷银行示意图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