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2853号,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始建年代没有定论,主要有三国时期、唐朝时期和五代时期三种建造年代说法。
命名
编辑龙华寺的名称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
历史沿革
编辑始建年代
关于龙华寺的始建年代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有三种说法。
三国时期
清康熙年间《龙华志》记载:景佑五年(1038年),宋太史叶清臣撰《沪渎龙华寺记》称:“后汉吴赤乌五年(242年),有神僧自康居国来,卓锡于此,吴主孙权命致佛牙舍利,为建塔、寺,赐额龙华寺以居。”据此,龙华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
唐朝时期
清康熙乾隆年间《上海县志》中称:“(龙华寺)殿宇创于唐垂拱三年(687年)”,说明龙华寺始建于唐垂拱年间。
五代时期
宋绍熙四年(1193年)《云间志》称:“空相寺,在龙华。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旧号龙华寺,治平元年(1064年)改今额。”根据这个记载,龙华寺始建于五代吴越王钱俶时期。
明清时期
明代
龙华寺在元代毁于战乱,只剩龙华塔保留存世。明代时期,龙华寺了得到全面修复,并在永乐年间复称龙华寺。修复后的龙华寺,寺院规模宏大。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世宗赐“万寿慈华禅寺”匾额,从此龙华寺又称“万寿华禅寺”。但由于倭寇进犯,龙华寺再度遭到破坏。明万历年间,皇帝又赐“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匾额给龙华寺,从此又得名“大兴国万寺慈华禅寺”。万历年间,寺内新建了阿陀佛殿、轮藏殿、大藏经阁等殿堂。明代皇帝对龙华寺的赏赐丰厚,仅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太皇就敕赐大藏经718函,裹金绣袱718张,五彩织桌衣18件,范金千叶宝莲毗卢遮寻佛1尊,日月宝幡2对,缕金彩结幡10丈,大红锁金友幡2对,宫修五彩西方三圣法华28品,圣像18轴,五彩金供花4朵,五彩对立面龙花瓶2对,供佛古铜器5件,御书承恩堂匾额1座,金印1颗等。明朝皇帝敕赐给龙华寺的藏经、范金毗卢佛像和金印,被称为“龙华三宝”,收藏于寺内。
清代
清代是龙华寺的全盛时期。清朝顺治年间,龙华寺住持韬明禅师先后修建了韦驮殿、东西照楼、怀香楼、藏经阁等。据记载,当时龙华寺主要殿堂有: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圆通宝殿、韦驮殿、天王殿、千手观音殿、大悲殿、真武殿、禅堂、祖师堂、法堂等,另外还有钟鼓楼、大藏经阁、文昌阁、方丈室、东西照楼、怀香楼、塔院、东轩、三元祠、张方伯祠、五通祠、僧房禅舍等建筑。清代咸丰年间,观竺法师住持龙华寺。他是天台宗第四十祖,在龙华寺弘扬天台宗,并募集资金修整殿宇。清政府彰其功德,赐给龙华寺一部《清藏》,共730池藏于寺内。观竺法师传法与弟子所澄,所澄弟子有迹端、文果等,都是龙华寺的著名僧人,对维修寺院作出了贡献。
民国现代
1911年,近代名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世传人谛闲法师主持龙华寺。但由于战乱,龙华寺逐渐衰落。1936年《上海研究资料》记载,龙华寺尚存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方丈室、金刚殿、三圣殿、弥勒殿、伽蓝殿、观音殿、祖师殿、地藏殿、罗汉堂、钟楼、鼓楼、客堂、斋房等建筑,但大多数在1937年毁于日本侵华战争。新中国建立以后,龙华寺的保护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之后十余年又经过两度全面整修;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并勒石立碑;1983年,龙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并开始重建;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华寺旧照
风格与布局
编辑龙华寺的建筑风格是宋代佛教伽蓝七堂制,整体布局采取中轴线排列,进入山门后,有六进殿堂,即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在中轴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龙华寺方位图
主要景点
编辑山门
山门正中间有用隶书写的“龙华”匾额,两字上面有颗放大的金印“钦赐神堂龙华讲寺之宝印”,这是龙华三宝之一的皇赐金印,由玉石制成。边上有“江南古刹”“人间兜率”的匾额。
山门
弥勒殿
龙华寺第一进殿是弥勒殿,悬挂的“龙华寺”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在殿门前两侧蹲踞两只石狮,须弥座上雕刻有牡丹、凤凰、狮子等图案,因此名叫三王狮,也是规格高的寺院的标志。弥勒殿正面墙上有“九狮”砖雕,暗含“救世”的意思。进入弥勒殿,正面则是弥勒佛像。弥勒佛背后是一尊阿弥陀佛像,左手持金莲台,右手做接引印,指引人们往生极乐世界。弥勒殿的后檐上悬挂着“继证大雄”的匾额,大雄是佛祖的尊号,指定以后弥勒佛为继承人,所以叫“继证大雄”。出了弥勒殿右手边是钟楼,供奉“大愿地藏王”,钟楼对面是鼓楼,供奉“护寺伽蓝”伽蓝神关羽。
弥勒佛殿
天王殿
弥勒殿后面是天王殿,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天冠弥勒,也就是弥勒佛的法身像,旁边是四大天王,背后是韦陀,面对着大雄宝殿。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华严三圣”,正中是头戴毗卢帽、手作毗卢印的毗卢遮那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左右两边是二十天神和十八罗汉,背后是五十三参童子拜观音,展现的是佛祖两千五百年前在灵鹫[jiù]宫讲法、文殊普贤助法、二十天神护法、十八罗汉传法、观音持法、童子求法的盛况。殿内还陈列一口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铸造的寺钟。大殿前面西侧供奉着二十诸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大殿后边两侧供奉着十六罗汉塑像。
大雄宝殿
三圣宝殿
三圣宝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内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圣”,中间是接引佛“阿弥陀佛像”,左边一尊为观音菩萨像,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像。与别的寺院不同的是,这里的观音菩萨是男相。
三圣宝殿供奉的“西方三圣”
观音堂
观音堂在三圣殿的西侧,堂内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像、千手观音和代表天神、人类和鬼怪的大功德天、波斯匿王、八部鬼众。
千手观音像
罗汉堂
罗汉堂在观音堂旁边,堂内供奉五百罗汉。正中墙上是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讲经说法,左边是大弟子摩羯[jié]迦叶带领七位弟子,右边是天冠弥勒也带领七位弟子,对下首的五百罗汉传法。两侧是四大菩萨助法,还有关羽韦陀护法。
五百罗汉神态各异
龙华塔
据传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孝敬父母亲而建,故又名报恩塔。唐末毁于战火,现存塔身和塔基都是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1954年,曾聘请了古建筑专家,按照宋代规格修建了龙华宝塔,恢复了宋代旧观。龙华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共七层,总高40余米,内室为方形,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缩,形成密檐。塔顶有铁制的覆钵、露盘和宝瓶,及镇塔之宝“七相轮”。龙华塔为上海保存最完整的古塔之一,是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代表。
龙华塔
塔影苑
塔影苑是龙华寺西南角的一扇圆门。因傍晚太阳落山时会把塔的影子投射到这里,由此而得名。塔影苑中的澄碧亭里安放着一块宋朝时寺院的界碑,是龙华寺建于宋朝的实证。
其他
三圣殿的后面是方丈楼和藏经楼,被称作“龙华三宝”的鎏金毗卢遮那佛、万历金印、乾隆《龙藏》就收藏在这里,且里面还供奉着明旸大和尚的舍利。在三圣殿和方丈楼东面有一座牡丹园,牡丹是咸丰年间从杭州东林寺鲁智深墓附近移植过来的。
文化活动
编辑龙华撞钟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为传承迎新文化并丰富市民文化生活,龙华寺启动了“龙华撞钟”活动。1989年岁尾之夜,龙华寺首次举行“迎元旦撞龙华晚钟活动”。经过此后30年的延续发展,“龙华撞钟”现已发展成为上海地区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被称为“上海新年第一游”。每年公历岁末、农历除夕,龙华寺内游客众多,香火不断,伴随着钟声迎接新年的到来。
“上海新年第一游”——龙华撞钟
龙华庙会
龙华庙会是上海地区有影响力且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之一,从明代时就已形成规模并延续至今。相传农历三月初三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涅槃[pán]日,且佛家典籍中有弥勒早年在兜率天内院修行,之后降生人世,坐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的说法。因此每年三月初三前后,龙华寺内香客不断。后来庙会随着规模与影响力的扩大,时间也由三月初三延长到了三月十五。2008年,龙华庙会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开发与保护
编辑开发
1991年,对龙华塔安装永久性泛光照;1999年,市、区政府和龙华寺出资在塔上安装了光导纤维照明;2019年,龙华寺塔景观灯光进行改造提升,参照徐汇区级标准《风貌区景观照明管理规范》相关要求,选取四组立杆灯具,安装于塔身周边,提高了夜景品质。1984年换铁刹、新铸塔尖宝瓶,
保护
新中国建立以后,龙华寺的保护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54年和1982年,前后两次分别按宋代规格重修龙华塔;1959年,龙华寺与龙华塔被列为上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并勒石立碑;1983年,龙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开始重建;1984年,对龙华塔更换铁刹并新铸塔尖宝瓶;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20年,龙华寺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和龙华塔保养维护工程立项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荣誉
编辑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