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历史沿革
- ▪ 创建
- ▪ 衰颓
- ▪ 修复
- 2 寺院布局
- ▪ 历史布局
- ▪ 现状
- 3 主要建筑
- ▪ 历史建筑
- ▪ 真如寺大殿
- ▪ 韦驮殿、北方境、财神殿、官厅、送子观音殿、后山门
- ▪ 东岳行宫、文昌阁、大悲阁、忠显王殿、西方境
- ▪ 地藏殿、城隍行宫、十王殿、痘司殿、鄂王殿、鲁班殿
真如寺是位于上海市真如镇的一座佛教寺庙,建于宋代,初名真如院,已有800年左右的历史。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真如院改建并易名真如(教)寺。
历史沿革
编辑创建
真如寺始建于宋嘉定之前,至今已有800年左右的历史。初创取名真如院。宋嘉定年间僧人永安将真如院改建并易名真如(教)寺。元延祐[yòu]七年(1320年),僧人妙心对真如寺进行请额“鼎建”。
真如寺大殿
“真如寺”一名,取佛经《成唯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概括说,“真如”意为“法性真实不虚,表象如常不易”。在宋元时期,真如寺被改建重建,重要的有:宋嘉定年间僧人永安改建。元延祐七年(1320年),僧人妙心重建。到明代,真如寺又有几次修缮和重建。如:僧人道馨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修。僧人法雷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重建。到清代,请额后经过四百多年发展的真如寺进入鼎盛时期,寺庙建筑群逐渐形成。在大雄宝殿四周,有韦驮殿、痘司殿、送子观音殿、城皇行宫、大悲阁、东岳行宫、十王殿、忠显王殿、鄂王殿、西方境、文昌祠、财神殿、地藏殿、禅堂、放生池、官厅等建筑。
衰颓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与清兵、洋枪队在真如镇一带大战,真如寺建筑群在战火中遭到毁损,致"颓败不蔽风雨”。经同治和光绪年间米商及僧人等合力恢复,大体复原了旧时建筑群模样。
大雄宝殿
民国21年、特别是民国26年(1932和1937年)的两次淞沪战役,真如寺又遭严重破坏。送子观音殿、东岳行宫、迦蓝殿、地藏殿、鲁班殿、官厅、忠显王殿等均毁于八一三战火。抗战胜利时,真如寺仅剩大雄宝殿、东西配殿及铜弥勒像。至解放时,除正殿外,其他建筑大多废圮[pǐ]。解放后,真如寺得到一定的保护。1950年政府还拨款对佛像进行修缮,对寺内明代铜弥勒设栏保护。1959 年5 月 ,真如寺大殿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1964年,对真如寺大殿进行落架修缮。但是,同时期的公社化和“文革”对真如寺的冲击极为严重。1966年,大殿内的如来佛被焚毁;明永乐二年(1404年)的古物铜弥陀竟被作为废铜回炉;大殿顶上的飞檐、门上的匾额同时被烧;殿前的石狮、碑刻均被打碎。
修复
上海市政府重视该寺的保护。1950年、1963年、1978年、1982年,上海市政府连续拨款修缮。1977年12月,真如寺大殿再次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普陀区向上海市规划部门提出了《真如居住区整理规划》,《规划》规定,真如寺将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以此为起点,真如寺的修复工作开始了。1992年1月,真如寺修复委员会成立。真如寺的修复工程共分两期,第一期1992-1996年,以殿宇修复为主。期间,搬迁了占用寺产的单位和个人;寺院对外开放,并恢复香火;同时,迎请了新加坡佛教居士捐赠的大小3尊佛像;铸成3尊菩萨像,雕成了韦陀像。1994 年雕成了四面整身观音佛像,塑成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像。1993年,新建了天王殿;1994年,建成圆通殿(观音殿);1995年,建成念佛堂。第二期工程为改扩建工程,自1997年至2006年。一是调整规划,搬迁真如第二小学,动迁48户居民,另获转让土地627平方米,为寺院改扩建创造条件。二是推动真如佛塔建设,1999年10月,佛塔竣工。三是从2003年起,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2003年,完成水、电、气管路布置并改造香花桥。2、2004年,藏经楼、东厢房、西厢房、禅堂等工程结束;真如桥、牌楼先后竣工。3、2004年,按照新标准完成塑造、彩绘、贴金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六尊佛像被请进各殿堂。4、2004年,完成方丈室、新寮[liáo]房、新食堂等施工。5、2005 年,念佛堂改建、东西复廊、西长廊等项目一一动工并先后建成。6、2005年,完成寺院的现代化网络、声讯等各设施建设。至2006年,真如寺恢复建设已经完成,不仅恢复了昔日荣光更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寺院布局
编辑历史布局
真如寺初建于宋代,在以后的数百年间,寺庙建筑屡建屡毁。元延祐七年(1320年)请额后经过四百多年发展,真如寺发展达到顶峰。随后,真如寺遭到战火毁损,经同治和光绪年间米商及僧人等合力恢复,大体复原了旧时建筑群模样。民国初年真如寺建筑群布局示意图大致反映了真如寺顶峰时期的状况。
民国初真如寺建筑群示意图
现状
经过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恢复和改造,真如寺布局现状为:在寺院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真如寺大殿、观音殿、真如寺佛塔、藏经楼(一楼方丈室);中轴线东从南到北依次为钟楼(一楼地藏殿)、厨房、东厢房(地下室斋堂、一楼药师殿、文殊殿)、念佛堂(楼上寮房)、办公楼;中轴线西从南到北依次为鼓楼(一楼伽蓝殿)、客堂、西厢房(地下文物陈列、一楼释迦殿、普贤殿)、禅堂(一楼禅堂、二楼寮房)。长廊在寺院西侧桃浦河东岸,南北长约200米。(详见真如寺现状布局平面图)
真如寺平面图(源于网络)
主要建筑
编辑历史建筑
真如寺大殿
(后述)
韦驮殿、北方境、财神殿、官厅、送子观音殿、后山门
韦陀殿又名金刚殿,位于真如寺大殿正南。元至顺三年(1332年)建。明正德八年(1513年)重建。正中供奉铜弥陀,背面韦驮面北,四大金刚分立两侧。清雍正、光绪年间两次重修。“文革”初被拆除,铜弥陀作废铜回收。北方镜位于韦陀殿东隔壁,修建年代不详,早毁;财神殿在北方镜东隔壁,寺院修复工程中拆除新建东厢房;官厅位于韦驮殿西隔壁,毁于1937年八一三战火;送子观音殿又称禅堂,在真如寺大殿东南侧,乾隆年间建,毁于1937年八一三战火。后山门位于真如寺大殿东侧,建于明洪武年闻,清乾隆年间重修,抗战争后此山门拆除,其残墙直至1950年才全部清除。
东岳行宫、文昌阁、大悲阁、忠显王殿、西方境
东岳行宫位于真如寺大殿东侧,初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再毁于八一三战火;文昌阁又称文昌祠,位于真如寺大殿左后,建筑年代不详。咸丰十年,被洋枪队损毁;大悲阁位于真如寺大殿后,毁于咸丰十年;忠显王殿位于文昌阁东侧后山门外。原建筑毁于咸丰十年,重建后毁于八一三战火;西方境位于真如寺大殿右后,乾隆九年建,早毁。
地藏殿、城隍行宫、十王殿、痘司殿、鄂王殿、鲁班殿
地藏殿位于真如寺大殿西侧,乾隆九年建。光绪二十三年重建,毁于八一三战火;城隍行宫位于地藏殿西侧。建于明初,祭祀明将韩成。毁于咸丰十年。清同治九年重建,解放后拆除成为真如第二小学附属幼儿园,迁出后原址新建禅堂;十王殿位于地藏殿南,原建筑毁于咸丰十年,光绪年间重修。真如寺修复工程中拆除,原址建西厢房;痘司殿位于十王殿南。修复工程中拆除新建西厢房;鄂王店位于痘司殿南,俗称岳王殿,纪念岳飞。咸丰十年毁,后又重修。修复工程中拆除新建鼓楼、客堂等;鲁班殿位于鄂王殿西侧,原建筑毁于咸丰十年,后改建又毁于八一三战火。后又建,修复工程中拆除新建鼓楼、客堂等。
改造后主要建筑
真如寺大殿
(后述)
真如佛塔
真如佛塔位于真如寺中轴线北段,藏经楼前。为真如古镇标志性景观,是佛教信众和中外游人的瞻仰胜地。1998年9月奠基,次年落成。它的建成使真如寺成为塔寺合一的完整佛教寺院。佛塔占地391平方米,建筑945.3平方米,塔高53.62米,为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宝塔,与大殿的建筑风格一致。佛塔地面十层,象征菩萨修行的十个阶段。佛塔底层是供奉佛像的主要场所,供奉8座高3.5米,宽2.5米的青石深浮雕佛像。其余各层塔身均嵌有佛陀浮雕。佛塔建有地宫,存放寺院所收藏的名家书法、工艺品、绘画、篆刻等。在佛塔地宫中心专门供奉了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珠一颗,为上海地区唯一的佛陀真身舍利,是真如佛塔的镇寺、镇塔之宝。佛塔正前方两侧,东西各建有经幢一座,系佛塔的辅助建筑,高11.08 米,分26层逐层雕刻后拼装成整体,寓意深刻。
真如佛塔
天王殿
位于真如寺大殿前,为仿元式结构。1993年建成。殿高9. 96米,阔13.9米,深9.5米,占地132平方米。殿内迎面供奉仿元铜弥勒坐佛,殿北面正中朝北供奉木雕贴金韦驮菩萨。两侧为仿元泥塑彩绘四大天王和两尊密迹金刚(哼哈二将)。
天王殿
圆通殿
又称观音殿。在真如寺大殿正北,仿元单檐歇山顶、白墙青瓦。1994年新建。供奉四面相同的观音菩萨像一尊,像高5.2米,重35吨,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为国内罕见。菩萨面容丰满、慈祥,在菩萨的顶上还有五尊小佛,与佛像形成整体。菩萨的底座为高1.2米的青石圆形莲花台,配以浮雕“八部众”。佛像上方的天花板,划成36块的棋盘格,以彩色绘写梵文六字真言。殿四周墙体,镶嵌青石深浮雕观音菩萨的二十八部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二十八部众的上方,还14块石碑,为书法上品。
圆通殿
念佛堂
位于真如寺大殿东侧,1995年初建,2005年改建,共两层,总面积1040平方米,可供500余人同时礼佛念经,也可举办大型佛事活动。楼下堂内供奉阿弥陀佛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立像。念佛堂里有电视转播设施,达到一殿诵经全寺齐鸣效果。念佛堂楼上为法师们阅览经典、书刊和上课、学习场所。
念佛堂
藏经楼
位于真如佛塔后,是全寺最北端的建筑,2000年竣工。共三层,主体以木结构为基调,古朴端庄。藏经楼底层为方丈室,是住持法师进行重要佛事活动和接待贵宾的地方。二、三层藏有《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乾隆大藏经》等各类经书典籍2万余册,其中不少是国内少见的珍品。还藏有《真如丛书》及名家字画一千余幅。
东厢房
位于大殿东侧,外形与大殿风格一致,仿元建筑,白墙青瓦。2004年12月建成,加地下室共三层,地下为商堂;地上二层为餐厅;地上一层北侧为药师殿,供奉药师佛。南侧为文殊殿,供奉“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药师殿和文殊殿,还供有延生禄位 3800 多个,为善男信女消灾延寿保家平安。
文殊殿供奉的文殊菩萨
西厢房
位于真如寺大殿西侧,2004 年 12 月建成,加地下室共有三层,地下层计划文物陈列;地上二层为单人寮房;地上一层南侧普贤殿,供奉普贤菩萨。次为释迦殿。北侧为接引殿,接引殿供奉释咖牟尼佛涅槃[pán]像,为新加坡长老捐赠佛像之一。接引殿和普贤殿,还供有往生莲位5000 余个,是生者为往生者求生净土,安住莲邦所设。
长廊
位于寺院西侧桃浦河东岸,南北长约200米,元代风格,2005年建成。以中部拱门为界,北为碑廊,南为景观廊。碑廊内有四方立柱碑、方塔碑等石碑13座,雕刻有40幅古今高僧大德手迹、16尊罗汉以及各种经文。这些碑刻,既蕴含佛教教义,又为寺院增添了文化气息。景观廊内陈设有报恩钟、平等钟、佛心钟、和平钟等古钟14口,系明、清或民国时期所铸造,丰富了真知寺文物收藏的内容。长廊临水一侧,设吴王靠长椅,供香客、游人歇息。景观长廊东侧即为“六和园”,曲径通幽。
真如寺长廊
地藏殿、钟楼
地藏殿位于天王殿东侧,建于2004 年12 月,与东厢房相连。一楼供奉地藏菩萨。殿内天花板为棋盘格,绘彩色莲花图案,地藏菩萨像为生漆麻布脱胎,全身贴金,正中端坐,身后衬托背光;二楼是钟楼,钟楼中间悬挂青铜钟一座,高1.7米,重1.2吨。撞钟时钟声远播四方。
钟楼
伽蓝殿、鼓楼
伽蓝殿位于天王殿西侧,与西厢房相连,建造时间、风格、面积均与钟楼相同。一楼供奉伽蓝菩萨(寺院的护法神)。二楼为鼓楼,楼中间木架上置一直径1.46米,高1.38米大鼓。击鼓时鼓声远播。
大寮、客堂、禅堂、办公楼
大寮俗称厨房,位于东厢房和钟楼之间,2004 年12 月建成。可以满足正常日用餐6000人左右;客堂位于西厢房和鼓楼之间,2004 年 12 月建成。是寺院信息传达沟通、进行活动安排的职能机构;禅堂位于真如寺大殿和圆通殿西侧,共两层,与念佛堂相对称。底层禅堂,是僧众学习研讨佛学之处。二层为寮房;办公楼位于念佛堂北并与之相连,共两层,是寺院议事、办公、会议场所。
山门
位于天王殿外东侧,兰溪路399号,是出入寺院的主要通道。歇山顶牌楼形式,2004年2月建成。在古朴的山门外两侧,还有一对仿故宫青铜巨狮坐镇,工艺精美。
山门
真如寺大殿
编辑真如寺大殿又称真如寺正殿、大雄宝殿。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是上海最古老的砖木结构建筑,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元代砖木结构的寺庙之一。1959 年5 月 ,真如寺大殿被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 年 12 月.真如寺大殿再次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真如寺大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寺大殿
建筑特色
真如寺大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呈正方形。殿内有柱16根,10根为元代原物。柱为柏木材质呈棱状,其中金柱高6.45米,直径0.4,米,檐柱高4.28米,直径0.32米。正间的柱身都向内倾斜,金柱内倾0.16米,檐柱内倾0.08米。柱础有6个是元代原物。地基独立,以柱础为中心所浇。在柱础周围有1.8×3米的范围内施浇了深1.8~2米的黄土和炼铁渣,分层夯筑,最底层为铁渣,表现出宋元木结构建筑的典型风格。真如寺大殿的上部构造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时,由原来的单檐3间改成了为双檐5间。1963年上海市政府组织重修时恢复了元代面貌。现在,真如寺大殿顶为灰瓦单檐的歇山形式,屋面曲线流畅优美、出檐深远,屋角起翘平和。屋面垂吊、戗角上塑有人物、走兽等装饰物。屋顶下有四铺作小斗棋,后尾斜向挑出。大殿南立面中间开6扇格子落地门窗。东、西次间各有一形如火焰的直棂[líng]窗。大殿北立面中间也有6扇门。整个大殿端庄古朴,审美特征显著且具浓浓古意,凸显元代建筑特色。
殿内文物
历史上的真如寺大殿,供奉释迦牟尼、普贤、文殊等塑像。1958 年时部分佛像被迁,“文革”中,塑像被毁。恢复后的真如寺大殿,供奉了新加坡佛教居士捐赠的坐姿玉佛雕像,像高2.18米。玉雕佛像为释迦牟尼,装金彩饰,妙相庄严,古朴典雅。左右分立2位尊者。佛龛后,面对大殿后门为观音浮雕像,观音像左右分立善财童子像。大殿正门外置放一尊青铜万年宝鼎;大殿内亦置放有钟、钹[bó]、鼓、磬[qìng]、木雕象、木鱼等法器。均为恢复开放后所添置。殿内东西两侧墙面,还悬挂了条幅、十六尊者拓片等字画文物。
大殿玉佛
建筑文字
1950年,华东文化部调查上海的古建筑时,华东文化部蒋大沂及古建筑专家刘敦祯对真如寺实地勘查,发现寺内大殿额枋下保留有旧墨字题记:“旹[shí](时)大元岁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xùn]时鼎建。”专家认定,元延祐七年(1320年)为大殿建造的确切年份。同时还确认金柱、柱础,部分斗拱都是元代旧物,平藁[gǎo]草架构筑法也是元代特征。1961年文物复查时发现大殿损坏严重,遂于1963年1月至1964年10月对其落架修建。这次修缮还发现大殿木柱的柱头、柱底都为弧形,在枋、梁、柱、斗拱等元代构件的卯榫隐蔽处,都有工匠的墨迹,共计54处,标明构件的部位与名称,多为行话、俗语。殿内正梁上还有“旹大清光绪丁酉春壬正月二十日吉时重建”墨迹,实证了光绪年间重修的事实。提高了大殿的文物价值。
文物价值
真如寺大殿对我国古代建筑史研究有很高价值。我国古建筑学界的专家,如梁思成、陈从周等曾多次实地考察、研究;日、美等国建筑界专家也一再前来考察、研究,并给以很高评价。《中国古今建筑鉴赏辞典》认为:南宋时日本来宋求法的佛教僧人很多,他们将江浙地区建筑技法带回日本,建造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寺庙建筑,称为“禅宗样”,是日本中世纪佛寺建筑的三种主要形制之一。真如寺大殿建筑有助于人们了解中日间建筑技术与艺术交流和影响的脉络。
佛事活动
编辑1992年,真如寺恢复对外开放,佛事活动日益扩大。
讲经
自1992年起,住持妙灵法师坚持每周六晚上向僧人和佛教信徒讲授佛教经典,每次有300余人参加,念佛堂座无虚席。1997年起增加每周日晚上讲经。每周讲经两次,长期坚持。先后讲解了《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10余部佛教经典。自开放以来坚持长年讲经不断,其弘法利生方式在上海独树一帜。
法 会
自1992年起,每年举办华严法会、文殊佛七法会、清明佛七法会、观音佛七法会(2场)、药师佛七法会、地藏佛七法会、盂兰盆会、冬至佛七法会、浴佛法会等,从每年举办5场逐渐增加到每年举办约10场。法会期间信徒云集,有外省市的,还有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地专程赶来的信徒。
念佛会
1993年,寺院成立了念佛会,每逢周日在念佛堂内诵念佛经,由僧人教授和领念,参加者众。诵念的佛经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满足了广大信徒学习佛法、修持念佛的迫切愿望。
皈依活动
1992年起,每年为居家男女举行三皈五戒仪式2~3 次。至2003年,皈依在住持妙灵法师门下的弟子有近万人。
民众礼佛
每到农历的初一、十五为固定香期,信众们来寺进香礼佛;日常民众的佛事活动也很频繁,为死者超度,为生者延寿消灾。
培养僧才
组织僧人学文化、学法律、学技术;举办书法展、演讲会;开办佛学研究班。
文创产品
编辑《真如丛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宗教与宗教学》指出:上海真如寺的《真如丛书》是当代佛教研究的“集大成者”,既是佛教研究成果的系列展示,又可以成为方便后世佛教研究的典籍,很有价值。上海大学出版社的《文化上海》也认为《真如丛书》是国内较为少见的佛教研究丛书。《真如丛书》全套10册,分别是:《般若智慧论——妙灵法师(金刚经)二十七释疑》妙灵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中国佛教史论——杨正文佛教文集》杨振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东方佛教论——黄心川佛教文集》黄心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近现代中国佛教论——高振农佛学文集》高振农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超越与顺应——现代宗教社会学观照下的佛学》邓子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渊源与流变——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方广錩[chāng]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化导与反思——佛教入世之道》刘元春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唯心与了别——根本唯识思想研究》周贵华著,;《弘道与明教——<弘明集>研究》刘文夫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论典与教学——略释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上)》印度世亲菩萨著,玄奘译,妙灵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真如丛书
其他著作
《金刚经释疑》释妙灵著,2002年9月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八识演义》释妙灵著,2002年11月上海佛学书局出版。另外还有《上海真如寺书画藏品选》等书画作品。
贡献社会
编辑华严法会
真如寺自1994年起,每年举办华严法会。僧人引领信徒吟诵《华严经》。1995 年,华严法会期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祈祷和平,并为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超度亡灵;1997年5月,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举行为期18天的华严法会,弘扬爱国爱教精神,全体僧众、居士600人同颂《大方广佛华严经》,使全寺院充满一派祥和的梵音气氛。1998年,举行华严法会期间,有不少信徒从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赶来参加,念佛堂近400只拜垫,座无虚席。
慈悲济世
真如寺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慈善帮困活动。据统计,1998~2005年底,真如寺对希望工程、体育活动、纪念馆、敬老院等方面的资助捐款累计已达200多万元。
对外交往
真如寺自恢复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活动不断。寺院住持妙灵等法师在1998~2005年间,国内出访累计数十次,涉及四川、辽宁、重庆、天津、贵州和香港等10多个省市(行政特别区)的26所寺院;国外出访10多次,出访的国家有新加坡、日本、泰国、尼泊尔以及欧洲诸国。接待国内领导来访10多次,接待国内佛教界团体来访近20次,接待国外来访10多次,涉及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多个国家。
开发与保护
编辑上海市政府重视真如寺的开发与保护。1950年拆除寺院前山门残墙时,对两侧全貌、雕刻题字均摄影留档。同年拨款修缮佛像,对铜弥陀设栏保护。1959年5月、1977年12月,两次将真如寺大殿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明确要求将寺周20米内划为保护范围,寺东、南、北20~80米及寺西20~50米内为建设控制地带。1963年、1978年、1982年,上海市政府连续拨款对真如寺进行修缮。1987年10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真如居住区整理规划》,明确规定:真如寺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1990年8月,上海市政府明确:“真如寺要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同年,普陀区政府提出了开发步骤:修复大殿,重塑佛像,恢复香火;在寺周围设置商业网点和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和香客;逐步恢复大悲阁等宇堂。1991年4月,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批复《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真如寺旅游商业小区开发规划的报告》,同意将真如寺的周围地区建设成为旅游、商业、文物保护和宗教的综合区”。并明确:“规划范围为东到规划的兰溪路、北面是铜川路、西侧为桃浦河、南到北石路。总用地面积为2.47 公顷。1991年8月,建立真如寺修复委员会。1992年2月,真如寺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11月,真如寺大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庙会
编辑自真如寺建成以后,因寺兴市,明正德年间称“真如市”。明万历年问,由市而成镇,真如镇以寺得名。自元末明初在赶集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真如庙会盛极一时。新中国成立后,庙会名称几经变化,但是开展文化娱乐、促进商品展销的基调始终没变,白切羊肉等行销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真如寺银杏
编辑在真如寺大殿前有一棵银杏树,考证为建寺时栽植,与大殿同龄。在数百年风雨中曾经受雷击而树身中空。但中空的树身中又生一棵朴树,称作树中树,堪称奇观。这棵银杏被认定为古树名木(编号0067)。现树高10米,树冠11米,长势良好。2004年,上海静安寺方丈捐赠一棵约300年树龄的雌性银杏,使雌雄两棵银杏对称生长。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