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圣心大教堂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石室圣心大教堂(ShishiSacredHeartCathedral)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广东融合中外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以后,两广总督府被改建为石室圣心大教堂。教堂于1863年12月8日耶稣圣心瞻礼日举行奠基仪式。教堂修建后一共经历了两次重大破坏,分别是抗...

石室圣心大教堂(Shishi Sacred Heart Cathedral)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广东融合中外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以后,两广总督府被改建为石室圣心大教堂。教堂于1863年12月8日耶稣圣心瞻礼日举行奠基仪式。教堂修建后一共经历了两次重大破坏,分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2004年,教堂进行第三次大修,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的维修,使这座国家级文物以历史的原貌、健康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名称由来

编辑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旧部前街,所在旧址是清朝两广总督行署。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两广总督行署被英法联军焚毁,咸丰十一年(1861年),法国强行在总督行署原址修建教堂。1863年12月8日,教堂举行奠基典礼,修建工作正式开始,由于这一天是天主教圣心瞻礼日,教堂故称为圣心大教堂,又因为整座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采用花岗岩石堆砌而成,故又俗称“石室”。石室圣心大教堂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成。天主教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广州市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沿革

编辑

建造背景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国海军陆战队250人越过广州城墙的缺口,连人带炮进入广州。清朝咸丰七年(1857),侵略军把清朝两广总督行署夷为平地。当时罗教廷任命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法国传教士明稽章(Guillemin)看中了面朝珠江,海珠石以北的两广总督行署原址,他要求清政府划这块土地给他建造教堂,但是时任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

石室圣心大教堂

英法进攻广州示意图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全国各地形势紧张,明稽章依仗法国侵略军的势力,再次提出将总督行署的原址永租给他建造教堂。于是明稽章请法国军队总司令出面写信威胁劳崇光,如果1天之内不将土地给他,法军将实行全城戒严,以此逼使两广总督劳崇光交出土地。1861年,中法不平等条约规定,法国人到各通商口岸地方的租地自行建礼拜堂学房。法国政府依据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借口清政府曾在教禁期间没收过天主教在广州的教堂,威胁清政府赔偿损失,强迫官府出租两广总督行署原址修建教堂。咸丰十年阴历12月15日(1861年1月25日),两广总督劳崇光与法国参赞大臣哥氏(Acoupentdes Bois)签订了合约,将两广总督行署基址永租给巴黎传教会修建天主堂。租地面积为42亩6分6毫,每亩租金为1500文钱。之后,由恭亲王奕忻与法国政府签署附加协议,正式确认了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建立。随后咸丰皇帝下诏,批准了建立圣心教堂的协议。

建造过程

明稽章回到法国觐见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法皇在仔细听取了明稽章的建议以后,大笔一挥,同意分期拨款 50 万法郎在广州兴建大教堂。教堂在1861年8月26日动工,并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大的奠基典礼。教堂奠基时,明稽章还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各运来泥土一公斤置于地基之下,以此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的意思。后来在教堂正面东侧的墙角下有“J erusale m 1863”的刻字,西侧墙角下有“Rome1863”的刻字。1864年,法国教会专门聘请两位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主持修建教堂,整体设计仿造巴黎的圣克洛蒂尔德教堂,同时还聘请了数百位中国工人参与修建。由于整座教堂使用花岗岩石建成,而广州并不出产花岗石,所以教堂采用了当时从香港九龙的牛头角及茶果岭开采出来的大麻石。石料采自香港九龙,石工多来自于五华。这些石料经过加工分件后,用帆船运至广州,再经过人工打磨、装配、砌筑,石料粘合灰浆则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桐油糯米石灰浆。教堂在建造过程中经历了重重困难。建造初期由于两位法国的建筑师与中国本地工人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再加上东西方的建筑技术差别巨大,没有一个本地工人曾经见过西方的大教堂,本地工人也就没有建造哥特式教堂的经验,工程开展了数年,仅仅垒起几尺高的石墙壁,进展十分缓慢。后来教堂聘请了一位来自广东揭西并且有施工经验的石匠蔡孝,并任命蔡孝为总管工,两位法国建筑师因水土不服在开工两年后相继离开,最后石匠蔡孝利用图纸和前期的施工资料主导指挥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到1888年教堂竣工时,蔡孝已由原来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五十多岁的老人。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教堂终于顺利完工,前后总共历时25年,其中单单是开采石料,就用了8年,整座教堂建造耗费了40万法郎。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料运输路线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修建参考的木模型

石室圣心大教堂

20世纪30年代初的石室

破坏与修缮

石室圣心大教堂一共经历了两次重大破坏。第一次破坏是抗日战争期间,七七”事变爆发后,广州成为日本轰炸的目标之一,石室圣心大教堂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没有遭到破坏。但是1938年8月8日,日本军机在珠江炸长堤永安堂,随后再到石室,落下3枚炸弹,其中一架日本飞机被中国军队的高炮击中,撞上了教堂塔尖的避雷针,随后撞毁在教堂前的沧海茶楼并发生爆炸,教堂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被震落过半,教堂上的大时钟也被震停。抗日战争后,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集团溃退南逃,国民党军队在逃离广州时炸毁海珠桥,这时教堂剩下的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全被打碎。第二次破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次浩劫对石室教堂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们冲进教堂内砸神龛[kān]、倒神像,教堂里的宗教油画也被撕扯下来,教堂内原本所剩无几的彩色玻璃也被红卫兵砸碎,红卫兵甚至把教堂前壁高40多米最大的玫瑰窗整个打烂。教堂内的书籍和讲道用的跪板长椅被堆成小山,一起焚烧掉,教堂内的祭台、祭具、圣像以及神功亭也被焚毁,部分墙壁和石柱因焚烧而破裂。后来,教堂一度被当作垃圾处理转运场和废品仓库来使用,再加上长期风吹雨打,整座教堂早已伤痕累累。20世纪20年代,石室圣心大教堂进行了第一次修缮。修缮将教堂的屋顶及大梁、东西塔楼的楼梯等木质结构全部换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尖的避雷针也由原来的铁针换成了铜针。改革开放后,石室圣心大教堂又进行了第二次修缮。1979年7月,广州市政府筹备重新修缮石室圣心大教堂,在各方人员的努力下,教堂得以陆续恢复原貌。2004年7月,石室圣心大教堂进行了第三次修缮。这次大修广州市政府拨出1900多万元专款、教会自筹300万元对教堂内外进行全面修缮,彩色玻璃经历多次损毁后剩下的不足原来的10%,所以耗资413万元从菲律宾购来98扇彩色玻璃,这些玻璃上还特别印制了62个圣经故事。这次教堂修缮历经两年零四个月,已于2006年秋季完成,随后教堂重新开放。

地理环境

编辑

石室圣心大教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一德路(因路旁有明清时期的一德学社而得名)旧部前56号,海珠石北侧,坐落在珠江北岸,坐北向南,面向珠江,与珠江的主航道相垂直。教堂所在旧址是清朝两广总督行署。从清初至咸丰十年(1860年),石室设在广州外城“卖麻街”上,早在宋朝时期,石室那一条街道就叫做“卖麻街”。教堂内外环境优美宁静,每当早晨,旭日辉映,光线透过色彩绚丽的玻璃投射到教堂里的各个角落,给原本森严肃穆的教堂带来明快祥和的气氛。教堂的周围,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簇拥。2003年,广州市建委将石室圣心大教堂周边环境的整治纳入“2010年一大变”的建设规划。另外在10年规划中,石室还计划在大教堂的周围新建四个绿化广场,分别为东广场、南广场、西广场和后花园。通过绿化广场的建立,石室的周边环境问题也得到解决。

建筑布局

编辑

整体布局

石室圣心大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北向南,宽35米,深78.69米,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教堂正面(南面)山墙两侧为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58.5米,塔顶为八角尖锥体,石块与石块之间由铁件连接构成。教堂前面有三个正门,一楼进门是一个小厅,正中挂这一幅巨大的耶稣圣心像,以示堂的命名。二楼是唱经楼,能容纳百余人在这里唱圣歌,二楼与大堂空间以栏杆相隔,音响与视线效果均佳。三楼的两边为钟楼。教堂的彩色玻璃花窗是从法国特地运来,共计600多平方米。教堂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有一个直径近7米的圆形玫瑰花窗,窗花心为一小十字,共有放射花瓣24瓣,花瓣之间顶尖上有12个小圆,圆之间又有12个小十字,组成一朵玫瑰图案,这些玫瑰花窗由深红、深蓝、紫、黄等彩色玻璃用细雕石条镶嵌。教堂大门和四周墙壁的花窗棂[líng]都是合掌式门窗,窗上镶嵌红,黄,蓝,绿等彩色玻璃,彩色玻璃上绘有圣人行善图和14幅圣经故事,后墙的玫瑰窗镶嵌着圣心教堂的耶稣十二圣徒像。这正是哥特式教堂的特色之一。这些彩色玻璃可避免室外强光射入,使教堂室内光线一年四季保持柔和,形成慈祥肃穆的宗教气氛。

石室圣心大教堂

圆形玫瑰花窗

内部布局

石室圣心大教堂室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窟窿,堂顶中间最高,两侧稍低,呈现起伏的状态。教堂内部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通常的哥特式建筑,石柱一般称为束柱,就像一束拄子被捆绑在一起。从外观上看,石室的石柱和普通束柱有所区别,这里的每根石柱都是由整块的花岗岩堆成,石面之间严实合缝,每根石柱的四面贴着一圈小圆柱成为集束柱,集束柱延伸经过15米高的柱头后,又向上散射出尖形的券,这些券相互交叉后汇集到拱顶的最高点,形成教堂的“骨架”。自下往上看,每个柱头都放射出好几个券,一直延伸到近三十米的拱顶。在券与券之间填充上“蹼”,构成完整的拱顶。券架在石柱顶上,“蹼”又架在券上,“蹼”的重量传到券上,由券传到石柱再传到地面,这便是哥特式教堂中最为精彩的肋拱券。同时,所有券都是尖券,更好的扩大了内部空间,又有助于力的传导。

石室圣心大教堂

肋拱券结构

教堂的东、西、北三面共有24个飞扶壁,衬托着教堂的外壁。飞扶壁承接拱顶产生的横向侧推力,并且将这种侧推力传导到外侧的扶垛上,最后导向地下。同时由于飞扶壁的存在,侧廊的拱顶不必承担中堂拱顶的侧推力,可以大大降低高度,中堂也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如此一来,墙壁失去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彩绘玻璃。

石室圣心大教堂

飞扶壁

教堂的正立面分为三层。底层有三个门,门面呈后退“八”字形,上面凹入,称为透视门,这也是哥特式建筑中的特色。透视门顶端为三角山墙,山墙上装饰有雕花盲窗。二层的正中为直径接近7米的玫瑰圆窗,整体造型如同光芒四射的太阳,十字窗型与24朵花瓣都在隐喻着《圣经》中的典故。玫瑰圆窗两侧各有一个尖顶拱窗,形成对称。三层的两边为钟楼。东塔钟楼原本安装了5个法国运来的大铜响钟,但其中1个铜钟在1980年代初被教堂的神父送给了广西梧州的一座教堂,因此现在塔内只剩下4个铜钟,铜钟组命名为“玛利亚”等圣名,铜钟可敲出C、E、G 至高音C的四组音律,发出高低不同的洪亮钟声,钟声可传至十里开外,这便是广州城里最早的报时大钟。西塔钟楼安装有罗马字钟面的机械计时钟。钟楼与地面之间有旋梯相通。从高处俯瞰整座教堂,会发现教堂平面像一个平放的拉丁十字架,这在天主教的文化中歌颂着耶稣背负十字架的生命奉献精神,又是太阳、火、光明的象征,表达天主教徒对“上帝之光”的追求。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俯瞰图

外部布局

以石室圣心大教堂为中心,原占地范围6000多平方米,包括有中学,小学,医院,育婴堂,神学院等。现尚存教堂、主教府、神父楼、苦修院、颐铎园及东侧的天主教女青年会所、西侧的男青年会所。教堂门前为广场,周边为商铺及民居。据载,早在宋朝时期,石室那一条街道就叫做“卖麻街”,因而至今石室教堂东西两侧的街道称为“卖麻街”和“玉子巷”。石室圣心大教堂建好之后,一些外国文化在广州有了立足之地,如石室的丕崇书院,在光绪、宣统年间就放映电影,成为广州最早的电影院。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周边

建筑特色

编辑

建筑结构

石室圣心大教堂整座建筑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是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是东南亚唯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保存比较完整的“哥特式”大教堂,还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相媲美。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石室圣心大教堂几乎具有哥特式建筑的所有构图元素,既有早期建筑风格的彩色玫瑰窗、透视门等,又有中、晚期建筑风格的双钟楼尖塔等。石室教堂正面是典型的左右三段式和上下三段式格局,基座是三座尖形拱门,中央大门最大,左右门对称,这三座门及东西两侧的横门都是层层又叠叠的尖券门。教堂由数以十万计的花岗岩石搭建而成,教堂正面为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教堂共分为三层,底层开3个尖拱券门,东西两侧的墙下方分别刻有“Jenuslem1863”和“Roma1863”拉丁文。二层当中是一用石头雕刻镂空的圆形玫瑰窗,玫瑰窗上所绘的是圣经故事。三层为钟楼,是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西侧墙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尖拱券门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正面

设计立意

1864年,法国教会专门请来两位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主持修建教堂,仿照巴黎的圣克洛蒂尔德教堂设计图纸。他们吸收了巴黎圣母院建筑的许多精华,又增加了不少自己的创意,采用“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特点,即外形广泛应用线条轻快的尖拱窗,造型挺秀的小尖塔、飞扶壁、簇柱及彩色玻璃嵌镶的花窗。这种设计造型具有名贵的华丽感,整体崇高庄严。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堂平面示意图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圣克洛蒂尔德教堂平面示意图

石室圣心大教堂

圣心教堂原型圣克洛蒂尔德教堂

中国元素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在19世纪下半叶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由中国人为总管工,中国工匠建造完成的。当时,西方建筑传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中国工匠对西方建筑普遍不熟悉,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而西方教堂的建造时间又很长,巴黎圣母院建了87年,而德国科隆主教堂更是前后修了7个世纪才完工。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却只用了25年,建造时间之短,工艺之精湛,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石室圣心大教堂细节(共3张)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创建人是法国传教士稽明章,但是教堂真正指挥建造是由蔡孝主导完成的,他是广东揭西坪上镇尖田村的客家人,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石匠。蔡孝在教堂修建中融入一些中国元素。以十万计数的石块从打磨到吊装,全部手工操作,每到关键步骤,蔡孝都亲自动手。石室的石作技术要求很高,石面要精细,线脚也要精巧,特别是玫瑰花窗棂,用石块雕成并且拼合得天衣无缝。对于黏合材料,教堂修建时,水泥已经发明了近四十年,蔡孝依然采用广东的土办法,用蒸熟的糯米和桐油等中国传统粘合材料代替水泥,用于花岗岩石之间的连接,这样既防水又坚固而且有韧性,历久而强度不减。在教堂陡峭的屋面下,蔡孝采用中国的抬梁式木构架取代欧洲的木桁架,对一部分石块做了特别加工,当中凿穿双孔,用铁枝贯穿起来砌结,这样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蔡孝还在教堂顶楼出水口的石槽上加入了岭南特色,石槽原本是西洋怪物的设计,他改造成了中国传统石狮子的造型。原设计方案中,祭衣间(神父换衣服的地方)地面铺的是石块,蔡孝改成地面铺广东大阶砖,其防潮湿性能比较好,更适合广州本土的气候特征。蔡孝还在教堂大门上刻上了中国传统的广式木雕,木雕是中国传统的葡萄、梅花等图案。虽然有许多西方的哥特式教堂在平面尺度和立面高度上都超过了石室,但石室却有其独特的价值。

石室圣心大教堂

用来排水的狮头

重要文物

编辑

1996年,石室圣心大教堂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次被评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和和谐寺观教堂。圣心大教堂文物保护标志碑立于2015年。西塔楼上塔钟的钟面石室圣心大教堂西塔楼上塔钟的钟面产于法国。钟面直径将近1.4米,底板为铁质,板厚约1.5毫米,钟面的涂层是珐琅质,外面有搪瓷涂层。钟面上的罗马数字则是由各自单独的12块紫铜板组成,上面分别用珐琅材料烤制了12个精致的罗马数字,然后镶嵌在大面板上。这块教堂原始的大钟面作为文物现存于广州博物馆内。教堂的木制模型教堂的木制模型是按照当时教堂设计方案制造出来的。根据一些老教友回忆,这个模型在40年代以前就已经存放在教堂里面。但是在1966年一场文革动乱中,教堂遭到破坏,教堂里面的东西被砸坏,甚至被放火烧毁。这个木制模型可能因为陈旧和细小,被扔进了垃圾堆里,没有被扔到火堆里,免遭破坏。后来在教堂开始第一次维修时,人们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这个模型。由于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模型下半截已经破损。模型经过修复后,现在有新旧两种颜色的木料。这个木制模型作为文物现存于广州博物馆内。

石室圣心大教堂

广州博物馆内的钟面和模型

价值与影响

编辑

石室圣心大教堂是中世纪“哥特复兴式”建筑的再现,是中国劳动人民高超智慧的结晶,历经百年,石室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过去的历史,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它是文明对话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石室圣心大教堂所在之地是一条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宋朝起就已被称为“卖麻街”,东临“百米巷”,西至“玉子巷”,北靠大新街,包括十八铺、十三行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石室圣心大教堂作为广州首批“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景点之一,不仅是信徒们安放信仰之地,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一观其容。历经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教堂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

开发与保护

编辑

保护修复

石室圣心大教堂一共经历了两次重大破坏。第一次破坏是抗日战争期间,第二次破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后墙的玫瑰窗原是镶嵌着圣心教堂的耶稣十二圣徒像,教堂东西两边的高侧尖拱窗全部是彩色玻璃窗,内容为14幅圣经故事和圣人行善图,破坏后现均无存。在民国时期即20世纪20年代,石室圣心大教堂进行了第一次维修保护。石室屋顶及大梁、东西塔楼楼梯等原来是木质结构,维修全部换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在观察大教堂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材质分层。避雷针也由原来的铁针换成了铜针,因为铜的电阻更低,更利于高温雷电向下方的地网传播。在改革开放后,教堂又进行了1980年和2004年的两次维修保护。20世纪80年代初,圣心大教堂开始进行第二次修缮。改革开放后,1979年7月,广州市政府重新落实了宗教信仰政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活动得以恢复,政府开始筹备重新开放石室圣心大教堂。在各方人员的努力下,教堂得以陆续恢复原貌。石室圣心大教堂于1996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石室圣心大教堂第三次大修开工。广州市政府拨出1900多万元专款、教会自筹300万元对教堂内外进行全面修缮。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是维修方案的设计者和工程质量的监督者,因为石室的原始图纸已经找寻不着,从1994年开始,他就带领学生们对圣心大教堂进行测绘和各种研究,从完成测绘到设计维修方案,再到施工,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这次维修内容包括:上下层屋顶和双塔楼混凝土翻建工程、解决屋顶排水难题、全部修补损坏和缺失的石构件、全面清洗内外石墙、全部重新安装镶嵌彩色玻璃窗、恢复三面机械时钟以及教堂的避雷装置和内部照明音响设备重新布置等。同时,教堂周边的环境整治也列入计划。其中维修重点是教堂的玻璃,玻璃经历损毁后剩下的不足原来的10%。大修前,只有东西立面的玫瑰窗和竖窗顶部还保留着少量的原彩色玻璃,其余花窗只能用国产的蓝绿色玻璃修补代替。据主管大修工程的负责人介绍,此次玻璃修复由于工程专业性比较强,所有的彩色玻璃需要高温处理,使颜料渗入并融为一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彩色玻璃可以永不变色和脱落。整个教堂全部将共安装98扇彩色玻璃窗,按照圣经旧约和新约的主题,玻璃上还需要特别印制62个圣经故事。由于这些图案没有先例可供参考,难度颇高,国内没有公司敢承担这一工程。经过多方比较筛选后,最终把工程交给菲律宾一家专业制造教堂玻璃的公司,之前该公司已做过全球200多家教堂的玻璃。图案全部以旧约、新约里的故事、代表人物为原型,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晚餐等大约60个故事,每一幅图案菲律宾公司都要向专家组提供3个样本以供选择。98扇玻璃窗的总面积有710多平方米,耗资则高达430多万元。同时,教堂塔楼的机械大钟也重新进行安装并准点发出钟声,教堂上下层屋顶和双塔楼混凝土也进行翻新,内外石墙全面清洗,照明系统也全部翻新。教堂修缮历经两年零四个月,已于2006年秋季完成,并在12月24日首次开放,吸引近1000名市民参观。2015年,越秀区成立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将石室圣心大教堂纳入重点检查对象之一,定期开展文物巡查工作。2017年,越秀区协助管理使用责任单位广州市石室天主堂申请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18年,越秀区积极指导文物管理使用责任单位使用该资金,开展文物外墙清洗、木窗翻新等文物保养维护工作。2019年,对该文物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并发函敦促文物管理使用责任单位尽快采取整改措施。

石室圣心大教堂

塔尖的避雷针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顶部的花窗

石室圣心大教堂

印有圣经故事的彩色玻璃窗

开发规划

2002年,政府在石室圣心大教堂周边建立永久性的观测点,检测控制建筑的变化,更好地保护文物。2015年,广东省政府采购网公开了《编制广州圣心大教堂保护规划》的采购信息,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古建筑总工程师汤国华表示,保护规划是圣心大教堂的“保护伞”,重点在于将保护范围法规化,将补全教堂本体的第五个机械钟等,但不会进行封闭大修缮。2017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打造三大城市客厅,其中就包括石室圣心教堂广场,将对其进行空间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在植物绿化、灯光照明、路面铺装、景观小品、街道家具、无障碍设施、标识系统等景观要素方面实施修复提升。2022年,“十四五”期间,越秀区将扎实谋划和推进石室圣心大教堂片区品质提升。通过强化规划引领、环境改造和业态提升,统筹物业经营管理,引入文创潮玩、艺术设计、咖啡轻餐、展贸办公等新业态,改变一德路传统、单一的产业类型,并逐步替换片区内低端产业。2023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公示,新增“一德路——圣心大教堂”为历史文化街区。

石室圣心大教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夜景

重要活动

编辑

1990年5月6日,天主教广州教区在石室圣心堂为林秉良举行隆重的祝圣主教庆典。2014年4月17日下午,应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以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团主席考德尔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广州天主教石室圣心大教堂,并拜访了天主教广州教区甘俊邱主教,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并表示,今后中德双方不仅应进一步加强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也可以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开展更多的交流。2019年4月27日下午,香港六宗教界交流团一行24人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协调部处长郑海燕、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巡视员马金才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集中参访了石室圣心大教堂。参访交流团对教堂的建筑历史文化与文物维护保养表示高度赞赏,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与穗港两地宗教界的交流互动,共同促进宗教中国化发展,着力提升教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

石室圣心大教堂

交流团参访石室圣心大教堂

2020年11月15日下午,广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广州教区在石室圣心大教堂召开“一会一区”领导人第九届三次联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号召与会人员要带头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结合天主教领域工作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石室圣心大教堂

天主教召开“一会一区”会议

2021年8月8日下午,广州市天主教在石室圣心大教堂礼堂隆重举行“风雨同路不忘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会。音乐会是广州天主教界积极响应全国宗教界发出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共同倡议的实际举措,全市天主教神职人员、修女和教友代表积极参加,大家用温暖而热情的歌声赞颂党的百年辉煌,抒发广州市天主教界高举爱国爱教旗帜。

石室圣心大教堂

音乐会现场

2023年6月16日上午,广州市石室圣心大教堂举办庆祝广州教区耶稣圣心主保瞻礼暨石室圣心大教堂奠基16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汪茂铸在宴会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广州市石室天主堂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在新征程上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石室圣心大教堂

教堂奠基160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相关文化

编辑

文学

影视

参观信息

编辑

时间信息

石室圣心大教堂每天上下午对公众开放,在非弥撒时间,游客可随便参观,但教堂内部禁止拍照。

交通信息

地铁: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B口)步行370米到达;地铁2号线海珠广场站(B1口)步行671米到达。公交:8路一德中站步行92米到达;183路海珠广场(侨光西)①站步行739米到达;B21路堑口②站步行1.3公里到达。

温馨提示

进入教堂参观,要求衣着不宜穿无袖衫和背心,不宜穿超短裙和短裤,下装长度尽量过膝。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738/

(1004)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历史沿革
  3. 建造背景
  4. 建造过程
  5. 破坏与修缮
  6. 地理环境
  7. 建筑布局
  8. 整体布局
  9. 内部布局
  10. 外部布局
  11. 建筑特色
  12. 建筑结构
  13. 设计立意
  14. 中国元素
  15. 石室圣心大教堂细节(共3张)
  16. 重要文物
  17. 价值与影响
  18. 开发与保护
  19. 保护修复
  20. 开发规划
  21. 重要活动
  22. 相关文化
  23. 文学
  24. 影视
  25. 参观信息
  26. 时间信息
  27. 交通信息
  28. 温馨提示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