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故里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津门故里,又称“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指的是天津古文化街这一带早在800年前就形成的聚落,位于中国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门外,是一条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并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餐饮住宿、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津门故里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是津门十景之一。 天津古文化街即津门故里形成于公元1404年天津卫建立之前,是天津市最为古老的文化商贸中心。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元政府...

津门故里,又称“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指的是天津古文化街这一带早在800年前就形成的聚落,位于中国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门外,是一条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并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餐饮住宿、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津门故里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是津门十景之一。

历史沿革

编辑

天津古文化街即津门故里形成于公元1404年天津卫建立之前,是天津市最为古老的文化商贸中心。

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元政府为祈佑航海安全,将护航女神崇为天妃,并建立“天妃宫”,后更名为“天后宫”。随着漕运逐步发展,南北往来增多,天津贸易逐渐繁华,天后宫的规模随之扩大,这便为天津古文化街的雏形打下基础。

津门故里

天后宫

津门故里曾是一片繁华景象:店铺鳞次栉比,廊舍华丽整洁,有的院落花木扶疏,铺面有烧锅店、钱号、肉铺、海味店、药铺、布店、米面铺、酱园、烟铺、饭馆、客栈等,在几处稍许宽敞的角落,还有商贩驻足叫卖;街上的行人、车、轿络绎不绝;绿瓦红墙的“天后宫”和彩绘华美、平台宽广的宫前戏楼。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开辟为商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介入天津人民生活,导致天津本市经济重心朝东南方向转移,古文化街一带逐渐开始衰落。

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决定修复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和“天后宫”。古文化街也正式定名。自此,以古文化街为代表的“街文化”成为天津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津门故里

天津古文化街

建筑特征

编辑

建筑结构

天津古文化街建筑平面以巷弄为轴线对称布局,相对独立的四个院落分列巷弄南北两侧,巷口处建有过街楼。古文化街建筑主体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其一是仿清小木作建筑,青砖灰瓦,注重细部雕刻和装饰彩画;其二是仿西方折中主义建筑,使用古典三段式,青砖饰面,有连续的拱券外廊,多采用拱门拱窗,檐口有连续的线脚装饰,坡屋顶上开老虎窗;其三是简洁的现代主义建筑,灰色面砖饰面,立面开大面积的玻璃窗,形式简单少装饰。

建筑风格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有民居、宗教和商业建筑,现状以宗教建筑、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为主。古文化街整体建筑风格多以中式传统建筑为主,兼有中国北方、南方建筑风格。而建筑功能、风格、装饰和里巷布局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又有西洋建筑符号,是天津近代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妈祖作为古文化街一大重要文化特色,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以中妈祖文化为特色,街区内以天后宫、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为主轴,以袜子胡同、大狮子胡同等东西向街巷为主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空间格局。同时古文化街又是一个商业区,街内又分布了许多传统风格商业建筑群,一些店面建筑风格即为传统中式风格的楼阁。古文化街整体建筑呈仿清代民间建筑风格,一律青砖砌体、磨砖对缝,有坡顶、飞椽廊柱的楼阁,也有冰盘檐、挂落板、朝天栏杆的平顶小轩,高低错落、各具特色。配上不同形式的隔扇门窗,加之匾额、联、宫灯、旗幡、精美的木雕,更增添了这条街的古典文化气息。过街戏楼雄伟壮丽,宫前广场宽阔豁亮。遥望街南和街北,只见曲折跌宕,充满古巷幽深的意境。“宫南”和“宫北”处各有一座彩绘牌坊,分别写有“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街内的近百家店铺均为清式建筑,门窗上饰有内容为历史、神话、人物和花鸟的彩绘图案,其装饰形式也涵盖透雕、浮雕、圆雕等。

景区布局

编辑

津门故里

天津古文化街布局

天津古文化街的空间格局是以天后宫为核心,在发展过程中向海河、京杭大运河以及老城厢地区延伸。其街区在历史上通过渡口、道路、浮桥、有轨电车等与海河、估衣街、大胡同等形成了较好的空间联系,形成“环城通衢”的地理结构。

天津古文化街区内以天后宫、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为主轴,以袜子胡同、大狮子胡同等东西向街巷为主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空间格局。古文化街内历史上以民居、宗教和商业建筑为主,现状则以宗教建筑、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为主。

主要景点

编辑

津门故里牌坊

天津古文化街南口矗立着一座仿清代风格的牌楼,翠顶朱楹,上书“津门故里”四个蓝底金字,其周围还镶嵌有贴金的彩绘。

“津门故里”牌坊背面写着“晴雪”二字,是取自于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直沽八景》中的诗句,比喻雪后初晴街上游人如织的欣喜景象。

津门故里

津门故里牌坊

天后宫

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向海河,经过多次重建、修缮,现在具有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院落空间,自东至西,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大殿、藏经阁、启圣祠,牌楼两侧分列钟鼓楼,后有多座配殿,跨古文化街上座张仙阁,院内配有多处游廊,现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曾名“天妃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由元政府正式下诏敕建,是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与福建湄州妈祖庙和台湾北港朝天宫齐名,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天后宫,最初是为供出海远航之人祭拜祈求平安而建造,占地5360平方米,从海河岸边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为正门、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两侧有钟鼓楼、配殿和回廊。其殿外坐有两尊神兽,分别为龙之二子——狻猊、霸下。天后宫前殿供奉护法神王灵官和四大金刚——千里眼、顺风耳、加善、加恶。前殿左右还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再两侧则是碑廊。天后宫正殿内供奉天后圣母(即妈祖,本名林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传说林默天资聪颖,15岁时就会为人治病。她擅长游泳,经常在海上救助遇难的船只,因此被人们称为“龙女”,信仰膜拜,并为其修建庙宇供奉。历代朝廷都对林默加以褒奏、晋封,宋代封为顺济夫人,元代封为天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敕封为天后。圣像周边设有记述天后生平的壁画。正殿前有两眼泉水,分别为“妈祖泉”和“普济泉”。

津门故里

天后宫

天后戏楼

天后戏楼是天津市现存年代最为古老的戏剧演出场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是旧时天津百姓为感恩天后娘娘而专门设立的以演戏酬神为主的民间活动场所。天后戏楼内悬挂有一块有200余年历史的金匾,匾上刻有“乐奏钧天”四个大字,意为普天同庆、太平盛世,体现了旧时期人们对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的美好盼望。现在的天后戏楼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均有演出进行。

津门故里

天后戏楼

玉皇阁

玉皇阁,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原为古代天津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群,现仅存清虚阁,距今有近六百年的历史。玉皇阁始建年代失考,但据史料记载,其曾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重建。玉皇阁最外边设有旗杆,后方有狻猊(俗称铁吼),内部则有牌坊、山门、偏殿、配殿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以及战火摧毁,这些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存留下来的只有原来清虚阁的一座殿堂。

清虚阁坐西面东,为单檐两层阁楼,占地面积约为297平方米,是玉皇阁的主体建筑。清虚阁一层殿内右方供奉真武大帝,左方则为火神爷祝融像,两侧南北斗楼分别供奉着文昌帝君和三官像。清虚阁二层则藏有许多明清时代的彩绘。

玉皇大帝诞辰之日为农历正月初九日,前一日天下全星下凡。因此,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人们会来到玉皇阁祭星求顺。

津门故里

玉皇阁

通庆里

通庆里,现为商业建筑,原为里弄式居住建筑。是天津古文化街内的一条胡同,始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2年),占地2000余平方米,是目前天津市规模较大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之一,被誉为“百年民居”。通庆里是津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兼具中国北方与南方的建筑风格,并融合传统中式与西洋建筑的风格特色,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群。其入口处镶一副蝴蝶状镂空木雕,意为“通达吉庆”,牌匾上书“通庆里”。

津门故里

通庆里

泥人张美术馆

泥人张美术馆坐落于天津古文化街深处的通庆里四号院,是由“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先生开设的民办美术馆。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泥人张”项目的保护单位。美术馆内馆内设有6个展室,逐一陈列展示了泥人张世家六代大师近两百年来的经典作品,是泥人艺术发展历史的具体化缩影。

津门故里

泥人张美术馆

天津民俗博物馆

天津民俗博物馆创立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座民俗类的博物馆,也是研究和陈列天津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

天津民俗博物馆馆藏有九百余种与天津本地民俗文化相关的文物。博物馆内以“印象天津卫”为主题的展览展示了天津漕运兴起、渔盐的发展和习俗以及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天津皇会表演用具和津门独有的娃娃大哥等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民俗内容。

津门故里

天津民俗博物馆

沽上艺苑牌坊

天津古文化街北端入口处的牌楼,为清代“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大点金彩绘形式,牌坊上书“沽上艺苑”,背面则是“金鳌”二字。“沽上艺苑”指的是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以来水源丰富、水网密集,地域内有“七十二沽”,素有“津沽”“直沽”“沽上”之称;“艺苑”解释为文学艺术荟萃之处。“沽上艺苑”就是天津卫的文化艺术发祥地的意思。“金鳌”取自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直沽八景》中《百沽潮平》诗句“海门晴雪浸金鳌”。“金鳌”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神龟,比喻当年小小的直沽寨,经历了鱼跃龙门的蜕变,化身如“金鳌”一般大气的存在。

津门故里

沽上艺苑牌坊

文化活动

编辑

皇会

天津皇会,又名“娘娘会”“黄会”“天后圣会”,始办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最初是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而在其诞辰吉日(农历三月二十三)举行的庆典仪式,于乾隆年间更名“皇会”后流传至今。

皇会是有组织、有计划并有严格规定的庙会形式。其行会表演融聚了净街、中幡、挎鼓、法鼓、旱船、秧歌、宝辇、銮驾、高跷等40多种天津民间技艺精华,按表现形式和内容可分为指挥协调类、公益服务类、仪仗銮驾类、座会设摆类、还愿劝善类、玩意儿表演类等六类,总计300余道。

随着经济发展,天津皇会逐渐演化成集天神崇拜、宗教信仰、问医求子、祈福还愿、赛会演剧、男女游观、访亲会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于一体的庙会形式。

2008年,天津皇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津门故里

皇会

相声

名流茶馆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传统民俗特征的民间演艺茶馆。30年来名流茶馆的舞台上几乎天天都有演出,演出内容与时俱进、传统现代并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被媒体誉为“最具津派儿相声风骨的职业相声团队”。

民俗体验

五号院民俗体验馆成立于2017年,秉承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馆内设立了各种民俗体验项目,包括参观梅兰芳旧居、摔碗酒、泥人彩绘、京剧脸谱彩绘、手工扎染、杨柳青年画制作、民国风摄影、传统茶馆相声、传统水铺、文玩清供、玻璃桥等,二层是相声馆,也是天津鲜有的四合院式茶馆相声。演出的津龙艺术团是一个由专业相声演员组成的民间相声团体,成立于2008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增加了京韵大鼓、单弦、山东快书、古彩戏法等表演。

其他看点

编辑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鞋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百年老店“老美华”斥资创办。馆内展览内容包括鞋的发展史、鞋履民俗、民间鞋品、三寸金莲、精品特展、制鞋技艺、场景复原7个部分、60多个专题、近千件展品。从远古、商周、秦汉三国、宋元明清,到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的鞋履应有尽有。其中“百履墙”更是精选了100双不同款式、不同地域风格的鞋子。

联升斋刺绣博物馆

联升斋刺绣博物馆是由“津门老字号”的刺绣商号联升斋创办的。展出面积有600平方米,共6个展区,共展出刺绣制品300余件。馆藏刺绣精品有以妈祖为题材的大型《天后圣迹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大型绣画,为歌颂改革开放、缅怀邓小平同志而绣的《邓小平在深圳》等。

天津记忆博物馆

天津记忆博物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介绍的是天津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二层是销售区,汇聚天津本土品牌的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义聚永、金星牌、长城牌系列罐头、天津冬菜、京万红乐家老铺药酒、海鸥手表、达仁堂、山海关汽水、起士林巧克力、恒大牌香烟、康乐冰棍等。

达仁堂国药展览馆

达仁堂是由“乐家老铺”乐氏第12代传人乐达仁先生所创。由达仁堂所创的国药文化展览馆是一家将经营与展览结合在一起的展览馆。一层主要以药材展示、传统中药制作技艺展示及中成药和大健康产品销售为主。二层展示的是达仁堂的发展历史。展览馆内还定期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及技艺传承活动。

天津美食

民间有“吃尽穿绝天津卫”的说法,美食有“天津三绝”和其他津味小吃。天津风味小吃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桂发祥麻花最为著名,合并称为称为“天津三绝”。此外,还有崩豆张崩豆、石头门坎素包等多种津味十足的小吃。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美食坊汇集了糖堆儿、茶汤、炸串、炸糕、熟梨糕、奶茶、泡芙、药糖、手工冰淇淋等30多种天津传统特色小吃、经典甜品及网红美食。美食坊中央还设了舞台,每天都有民间艺人表演绝活儿,让游客不仅能够品尝美食,还能看到精彩的表演。逢年过节,天后宫宫前广场上,有卖糖艺、面人、茶汤的。古文化街上的铜壶茶汤、响熟粝膏、香热面茶等饮食民俗也被延传并保留至今。

名流茶馆

2010年,津门故里的名流茶馆以《相声戏曲集萃》成功入选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中国首个《重点文化旅游演出项录》,成为天津第一个跻身“国字号”的重点文化旅游品牌。2012-2018年名流茶馆受天津市旅游局的重托,连续筹办了7届“中国天津曲艺文化旅游节”,并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曲协等有关机构的大力支持。

开发与保护

编辑

开发

1991年,古文化街被选为天津市十大景观之一,定名“故里寻踪”。

2002年,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做出了“将海河两岸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国际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总体部署。2003年,以海河综合开发为契机,古文化街扩建成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成为集旅游商贸、民俗文化、购物休闲、健身娱乐、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新建成的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总规划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面积扩大了近10倍,同时,完善了配套设施。近几年,天津市政府为了"加快服务商贸旅游业发展",古文化街旅游区从多个方面加快推进提升改造,打造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品牌。每年的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古文化街推出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多项大型庙会、花会等民俗文化活动。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

保护

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为了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决定修复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和天后宫,古文化街也被正式定名。自此,以古文化街为代表的"街文化"理出了天津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清晰脉络。修复后的古文化街,建筑总面积有2.2万平方米,古建筑皆为清代风格。

2012年8月,天津市出台十大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古文化街的整体定位,即以中式传统商业建筑群及妈祖文化为特色,体现天津传统及民俗文化的商业文化街区,民俗文化由此成为古文化街活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很多民俗类街区不同,古文化街没有视民俗文化为静态的文化事象,而视其为动态运行的民俗生活,基于此采取了一系列活化举措,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化

编辑

妈祖文化

天津天后宫的妈祖信仰属于海洋文化的产物,最初是出于保佑航运安全的朴素愿望应运而生。妈祖最初仅仅是漕运安全的保护神,但随着与天津本地文化的逐渐融合,其职能越来越宽泛,如求子、祛疾、除恶扬善等。天后广场后来演变成每年妈祖诞辰和出皇会的地方。两根高高的帆杆高九丈九,约26米,最初的作用相当于灯塔,高悬的红灯可以为海上船只指路引航。后来,每逢妈祖诞辰和出皇会,这两根帆杆都会各悬挂24个大红灯笼,意为期盼出海的人们能够早日平安返航。

津门故里

妈祖像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木牌年画,始创于明代崇祯年间,后于清代雍正年间逐渐兴盛。

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表现手法,反映了天津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民俗风尚和历史故事,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感情和愿望。其中,尤以反映各个时期现实生活、民俗风和历史故事见长。流传最广的要数《连年有余》了,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

津门故里

杨柳青年画

“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天津艺人张明山将传统彩塑技法的世俗化推向高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二代“泥人张”由张玉亭主持生产与经营,在题材上迎合广大民众的审美,以戏曲、市井人物为主,在制作上采用家庭作坊式的流水线方式,产量的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泥人张”彩塑传承由过去的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社会主义工艺美术集体生产的模式,并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天津成立泥人张工作室。

“泥人张”新一代艺人们在继承“泥人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一面重新梳理学习寺观彩塑的传统,一面从现代雕塑中寻找可鉴之处,寻求技法的创新。“泥人张”彩塑创作素材十分广泛,从民间习俗、民间故事到舞台戏剧、古典文学名著,从“三国”“红楼”“水浒”中的人物再到“八仙过海”“贵妃出浴”的场景,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津门故里

”泥人张”彩塑

“风筝魏”风筝

“风筝魏”风筝做工精细、造型逼真,由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的魏元泰一手创办。“风筝魏”风筝名声远播国外。魏元泰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以做工精细、造型逼真以其飞行高平稳度和色彩富有民族特色著称,名声传播海外。魏元泰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大风筝,折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如今,风筝魏的风筝已多达1000余个品种,并多次出访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天津与世界各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信使和纽带。

津门故里

"风筝魏"风筝

重要事件

编辑

1991年,天津古文化街被选为天津市十大景观之一。

2005年,天津古文化街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定为“中国特色商业街”。

2007年5月,天津古文化街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市人民政府网. [2023-05-22].

[2]天津经济课题组, 仲成春, 石芳娟等. 600年文化底蕴——津门故里[J]. 天津经济, 2010, No.194(07): 18-21. [2023-05-22].

[3]城市微线路·古文化街里的时光造像-天津文旅资讯服务系统.天津市人民政府. [2023-05-22].

[4]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05-22].

[5]《走遍中国》编辑部著. 走遍中国 河北 天津[M]. 贵州图书馆, 2017: -. [2023-05-22].

[6]津门故里古文化街[N]. 天津日报, 2006-06-13, (020). [2023-05-22].

[7]赵建永. 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宫[J]. 中国道教, 2018, No.168(06): 68-71. [2023-05-22]. DOI:10.19420/j.cnki.10069593.2018.06.024.

[8]李刚. 天津玉皇阁[J]. 中国道教, 2004, (05): 58-59. [2023-05-22]. DOI:10.19420/j.cnki.10069593.2004.05.027.

[9]毕留举. 从天津老城区“通庆里”建筑装饰特色看天津地域文化的包容性[J]. 现代城市研究, 2013, 28(08): 59-62. [2023-05-22].

[10]泥人张:百年传承的彩塑技艺.中国文明网. [2023-05-22].

[11]天津皇会.天津档案方志网. [2023-05-22].

[12]王明月. 基于民俗生活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策略研究——以天津古文化街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1, (5): 87-89. [2023-05-22].

[13]吕伟涛. 从《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看北方地区的妈祖文化[J]. 中国宗教, 2021, No.263(10): 62-63. [2023-05-22].

[14]王雪峰. “泥人张”彩塑艺术(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6). [2023-05-2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044/

(28)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建筑特征
  3. 建筑结构
  4. 建筑风格
  5. 景区布局
  6. 主要景点
  7. 津门故里牌坊
  8. 天后宫
  9. 天后戏楼
  10. 玉皇阁
  11. 通庆里
  12. 泥人张美术馆
  13. 天津民俗博物馆
  14. 沽上艺苑牌坊
  15. 文化活动
  16. 皇会
  17. 相声
  18. 民俗体验
  19. 其他看点
  20.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21. 联升斋刺绣博物馆
  22. 天津记忆博物馆
  23. 达仁堂国药展览馆
  24. 天津美食
  25. 名流茶馆
  26. 开发与保护
  27. 开发
  28. 保护
  29. 相关文化
  30. 妈祖文化
  31. 杨柳青年画
  32. “泥人张”彩塑
  33. “风筝魏”风筝
  34. 重要事件
  35.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