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字文彬,西魏将领,“八柱国”之一,出生于北魏边陲的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境内)。是北魏武官幢主李天赐的第二子,也是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的后裔,唐高祖李渊的祖父。
人物生平
编辑身世出身
李虎,字文彬,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的后裔。年少倜傥,有大志,喜好读书,博采众长,擅长骑射。轻财重义,具有风尚高雅的名节。
追随贺拔岳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元颢迫于朝廷内乱及葛荣起义的压力,投靠南梁。借助南梁兵力,带领陈庆之杀回北魏,称帝于睢阳。永安二年(529年)五月,元颢[hào]率各路军队攻克洛阳。李虎跟随贺拔岳统领十万兵马前往洛阳平定叛乱。元颢命令部将元天穆、葛荣、宿勤明达、叱干麒麟等率兵抵抗。两军对垒,葛荣出马挑战,李虎奉命迎战将其射杀。敌军宿勤明达继续上前迎战李虎,叱干麒麟前来助阵和宿勤明达一同夹攻李虎,李虎全然不惧连续两箭射落下马,元天穆惜败收兵回营。之后,贺拔岳和李虎制定计策。当天夜里李虎带领一千精锐骑兵,火烧敌营,元天穆等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只得领兵退回洛阳城。贺拔岳和李虎又兵分两路,贺拔岳佯装退兵,吸引叛军主力前来追赶,李虎带领一路精兵埋伏于城下袭击,占领洛阳城,斩杀了元天穆。李虎由于战功卓著,以功封晋寿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加封为宁朔将军,屯骑校尉。
李虎早年为贺拔岳旧部
永安三年(530年)二月,万俟丑奴(起义军)带兵侵扰关中。这时,李虎跟随贺拔岳、尔朱天光、侯莫陈悦等受命领兵平定叛乱。于普泰元年(531年),击败万俟丑奴等起义军,北魏暂趋稳定,李虎任东雍州刺史、左厢大都督。
追随宇文泰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设计杀害,众将领拥戴宇文泰接掌贺拔岳全部兵马。李虎出于忠义,在得知贺拔岳被杀之后,连夜赶往荆州,极力劝说贺拔岳二哥贺拔胜前来接手兵马,遭到贺拔胜婉拒。这时李虎得知宇文泰已接管兵马,便回去投靠宇文泰,经过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阌[wén]西村边的310国道旁)时被高欢俘获,随后押送到洛阳,北魏孝武帝元修正准备谋取关中,得到李虎这样的将才欣喜万分,当即任命李虎为卫将军,派他回去辅助宇文泰镇守关中。李虎来建议宇文泰趁机消灭侯莫陈悦,宇文泰欣然同意。先是李虎带领一队人马迂回到侯莫陈悦的后面,宇文泰率大军正面攻打,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很快将侯莫陈悦生擒,宇文泰将侯莫陈悦交与李虎处置,李虎将其斩首为贺拔岳报仇雪恨。
剿灭曹泥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孝武帝元修逝世,宇文泰拥立元宝炬登基称帝,建立西魏政权,李虎被封为陇西郡公。同月,李虎招降费也头,合其兵马,一同攻击曹泥,经过四十余天战斗,灵州开城投降。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派李虎、李弼、赵贵三人剿灭曹泥,李虎等大军来到灵州之后,仔细观察地形,引河水灌城,曹泥军由于遭到大水,军队溃不成军,被李虎等趁机生擒活捉,并将曹泥斩首。高欢(东魏拥立者)带兵进入洛阳后,李虎带领大军将孝武帝元修迎接到潼关,孝武帝重赏李虎,授李虎为骁骑将军。
对抗东魏
东魏元象元年(538年),东、西魏对战于河桥,布置的军阵非常庞大,头尾相距甚远,双方交战了几十次,打的烟雾尘土四处弥漫,互相都看不清楚。西魏左右军都失利,不知文帝和宇文泰在何处,右翼独孤信、左翼赵贵等人扔下士兵独自撤回。开府仪同三司李虎、念贤等人属于后续部队,看见弃军而逃的独孤信、赵贵等人,以为是宇文泰撤军的命令,跟着独孤信等人一同离开战场。此时宇文泰孤立无援,导致西魏军溃败。河桥之战大败后,关内动乱四起,李虎等人退至长安,一时想不出好对策,便和王盟、周惠达侍奉西魏太子元钦出城,到渭北地区驻防。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权臣宇文泰设立府兵制,李虎等八人因军功封为八柱国大将军,号称“八柱国家”(宇文泰为全军最高统帅)。
人物逝世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李虎逝世。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诏以有功诸将继承鲜卑三十六国(大部落及九十九姓(大氏族),李虎被赐姓大野氏。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自立,建立北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为襄,由其子李昞袭封。武德元年(618年),其孙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皇帝,谥号为景,庙号太祖,葬于永康陵。李虎历仕北魏、西魏和北周三朝,皆身居显位。
人物评价
编辑王钦若等《册府元龟》:“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雅尚名节。”《周书》卷十六卷“史臣曰”:北魏孝庄帝时(528年—530年),有翊[yì]戴之功而拜“柱国大将军”。在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年),宇文泰有翊戴之功,授予“柱国大将军”。之后李虎等七人也授予“柱国大将军”之职,称为“八柱国家”,为功臣之家,权势显赫。到唐初,“八柱国家”仍是门阀兴盛之家。
家族成员
编辑人物争议
编辑李虎出身籍贯
李唐皇室曾对其氏族和先氏事迹进行过杜撰,各史书记载不一,学术界多有不同观点。
观点一
《唐书·高祖本纪》《唐会要》等书记载,李氏一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境内),七世祖为西凉王李景。
观点二
刘盼遂《李唐为蕃姓考》,载《女师大学术季刊》《燕京学报》和王桐龄《杨隋李唐先世系统考》载《女师大学术季刊》两位学者经过一再考证,认为李氏出自鲜卑拓拔族。
观点三
著名学者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考证中认为,李虎先祖葬于河北赵郡昭庆县,因此其郡望可能在赵郡,而不是陇西。
李虎墓
杨希文、刘向阳《从<李虎墓志>看李唐皇室对其氏族与先世事迹的杜撰》(第1辑)认为墓主李虎为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祖父,墓志撰写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5年),李虎死后不久,墓志所书更为可信。
甘肃李虎墓
永康陵
李渊建唐后追尊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为其修建永康陵。永康陵位于今天的陕西三原县东北18公里的陵前乡侯家村西南。西面是浊峪河、清峪河河谷。陵园内,有一座覆斗形封土,东西长37米,南北宽34米,残高8米左右。
甘肃清水李虎墓
在甘肃清水县城东白沙乡鲁湾村东壹地上有一处李虎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修整墓址,并于墓前树立“大隋使节骠骑大将军慎政公讳虎之墓”石碑。墓地现存,占地600平方米,填墓封土底径5米,高2米。该墓志是否为唐公李虎,学术界多有争论,以下列举不同观点。
- 观点一认为是李虎墓
高士样《成纪李氏初探》一文中认为:现在存于甘肃省清水县文化馆的李虎墓志铭明确记载:“公讳虎,字威猛,陇西成纪人也。”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祖父,追封为太祖景皇帝。”陈作义撰《唐人先祖李虎墓》文中,同样认为清水墓志主人为李虎。
- 观点二认为不是李虎墓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汪受宽 在《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刊登文章《唐先祖李虎与清水李虎墓志铭》认为,清水县之李虎不是唐人先祖李虎,原因四点:一是姓氏说法不同,二是本人字号及父祖姓名不同,三是历代封爵不同,四是驱使年与葬地不同。李阿能、穆兴平《也论清水李虎墓志与李唐皇室世系》(第10辑)认为清水李虎墓所葬者系陇西李氏旁支。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