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适当的商品、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交付给适当的顾客的整个过程,是实现物品有目的经济的流动。其主要环节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适当的商品、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适当的商品、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交付给适当的顾客的整个过程,是实现物品有目的经济的流动。其主要环节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基本概念

编辑

物流定义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将适当的商品、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交付给适当的顾客的整个过程,是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物品有目的的经济的流动。物流中的“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和物流服务。物质资料包括物资、物料和货物,物流服务包括货物代理和物流网络服务。物流中的“流”是物的实体位移,包括短距离搬运、长距离的运输和全球物流。

服务标准(7R原则)

物流的7R原则是指,将适当的商品(Right Product)、以适当的品质(Right quality)、适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适当的价格(Right Price),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适当的地方(Right Place),交付给适当的顾客(Right Customer),这是物流管理的根本所在,是物流服务的标准。

发展历史

编辑

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

1901年,约翰·F·克罗韦尔(John F. Crowell)首先研究了物流问题。他在为美国政府提供的《行业协会关于农产品配送报告》的第一部分中研究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因素。1905年,美国的昌西·B·贝克少校(Major Chauncey B.Baker)提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1935年,由美国营销协会提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的流动过程相伴随的各种活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唐纳德·鲍尔索克斯(Donald Bowersox)提出了物流模型。1963年,由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提出,物流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以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原用的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改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并将Physical Distribution 改为Logistics,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从20世纪初“物流”概念产生至今,物流其及管理活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物流一词从“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演变为现今的“logistics”(物流)。物流管理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经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20世纪初—60年代

这一时期,欧美地区和国家先后进入工业社会,规模化大生产迅速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消费者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市场供不应求。生产物流和装卸搬运货物的方式出现变革,人们开始认识到“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在销售环节上的重要性。但一方面这时的物流发展规模还较小,物流作为整体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具体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局部环节,另一方面以高速公路修建为契机,公路运输开始代替铁路运输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这一时期,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先后进入消费社会,企业生产能力迸发,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开始成为主导市场的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日本的制造业引入准时制(JIT)生产;条形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仓储管理效率;美国航空公司开始涉足货物运输,物流作为整体逐步受到重视。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欧洲在综合物流管理方面开展探索。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现代物流组织方式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及其物流外包兴起,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和理解从“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发展到“物流”(logistics)。 

  •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这一时期,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等新兴国家先后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消费者需求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商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呈全球化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多批次、小批量和定制化生产成为制造业的常态,由此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并推动物流实践的发展。互联网、RFID、GPS、GIS等技术广泛运用于物流行业,MRP、DRP、看板等管理方法与技术在物流管理中被普及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之间的协同是快速响应市场的保证,物流管理必须面向消费、流通与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共同实现商品附加价值。因此,这一时期物流(logistics)发展到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第四阶段,21世纪初—现在

这一时期,美、中、欧、日等地区和国家先后进入网络社会,社会、生活、消费行为、经济活动等纷纷网络化、电子化。尤其在中国,网络购物、在线支付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常态。在中国,适应网购物流的快递业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和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物流相关数据处理能力,还对客户的行为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的决策水平。无人仓库先后在美国的亚马逊,中国的京东、阿里等电商平台投入商业运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无人码头在上海洋山港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中国,除京东自营物流模式、淘宝第三方物流模式外,阿里菜鸟网络开始探索大数据为核心的网络协同物流模式。“互联网+物流”的发展,让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由于网络的跨时空性,消费、流通和生产呈现出跨国化,使得全球化物流成为现实和常态。现代物流发展历程概括如下表。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来源于日本“物的流通”简写,其发展可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 第一阶段:1949—1979年

这个时期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落后状态,与之相适应的物资流通事业也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物流环节相互割裂,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下,物流的概念在中国基本上还没有出现。 

  • 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

这个时期处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物流的概念、物流的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这个时期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中国的工商企业不断提出新的物流需求,中国经济界开始把物流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对一些老的仓储、运输企业进行改革、改造和重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出现。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形成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企业三足鼎立之势。物流活动开始体现出“服务”这一物流的本质性内容,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物流的合理化和标准化体系不断加强,物流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物流研究和物流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第四阶段:21世纪初—现在

这个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200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重视。2009年,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将物流业纳入中国十大调整与振兴规划产业之一,从国家层面的重视物流业。2010年后的中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中国快递业随之而起,中国探索出了淘宝天猫模式、京东模式、菜鸟网络模式等物流模式,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开始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前后,在“互联网+”的推动和“滴滴打车”的启发下,车货匹配平台及相应的软件产品开始出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智慧物流受到各界关注和重视,开始成为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物流发展历程概括如下表。

分类

编辑

按物流的本质进行分类

物流的本质就是物的流动,只要存在物的流动,就必然存在物流。物流存在的领域非常广泛,根据物流存在的领域不同,可以从自然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来认识物流。1.自然物流自然物流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物流,最早存在的物流现象,是宏观物品(物料、物件、物资和商品等)的流动和微观物质(分子、原子和电子等)的流动的总称。自然物流的特点:物是自然界存在的物,不是经济商品的物;流的动力来源于自然界,而非来源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因为不是人类行为,所以不存在任何目的。2.社会物流社会物流存在于社会领域的物流,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一种为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和社会服务需要的非营利性的社会行为。社会物流的特点:物是自然界存在的物和经济商品,流的动力来自人类的社会活动,是非盈利性的社会行为。3.经济物流经济物流存在于经济领域的物流,是在自然物流和社会物流之后出现的。自从农业社会生产发展有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物流随之而发展。经济物流的特点:物是经济商品的物,流的动力来自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有赢利目的的经济行为。经济物流主要遵循经济规律,现研究最多的物流就是经济物流。

按物流业务活动性质不同分类

按物流业务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采购/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这种分类就是按企业角度对物流进行的分类。

按物流活动性质不同分类

按物流活动性质不同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又可以区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按物流活动空间范围不同分类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不同分为地区(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按物流研究范畴不同分类

按物流研究范畴不同分为微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宏观物流。微观物流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流活动,是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属企业物流。中观物流介于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之间,是区域性社会经济与再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是从区域社会经济角度去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是指社会经济与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整个社会经济角度及社会再生产角度去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等都属于宏观物流活动。

按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领域或作用分类

按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领域或作用分为冷链物流、敏捷物流(Agility Logistics)、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电子商务物流、云物流(Cloud Logistics)等。

主要环节及构成

编辑

主要环节

物流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每个环节也是一个物流活动,这些具体活动根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基本的物流活动、派生的物流活动和增值的物流活动。

  • 运输

运输活动克服物资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空间距离,是物品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通过运输活动,使得物品能够从一地移动到另一地,以解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在地理空间上集中与分散的矛盾,进而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运输是物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运输活动主要借助各种运输设施设备进行,形式多种多样,有五种基本运输方式:铁道运输、公路运输、船舶(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活动的管理和组织的基本要求是经济合理,即选用经济的运送方式或联运方式,确定合理运送路线,实现运输对安全、迅速、准时、经济的要求。

  • 储存

储存活动也称为仓储或保管,克服了物资供应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是物品在时间上的停顿,体现出了物流的时间效用。储存也是物流基本的活动之一,主要有检验、整理、分类、保管、保养、加工等作业。储存活动主要借助各种仓库设施设备进行,通过对物品的堆码、保管、保养和维护等工作,使得物品在停留期间,其使用价值的下降可以控制在最低程度。储存活动的管理与组织的基本要求是有效保养和维护商品品质,保护储存物品安全,合理控制库存量,建立储存保管制度,规范储存管理流程,改进保管设施和保管技术等。

  • 装卸/搬运

装卸活动是指某场所中的物品通过人力或机械从某处装上或卸下的活动,一般来说,装卸活动主要表现为物品的垂直位移;搬运活动是指某场所中的物品通过人力或机械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活动,一般来说,搬运活动主要表现为物品的水平位移。虽然装卸活动与搬运活动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都具有伴生性、衔接性和保障性特点,通常将装卸活动与搬运活动合称为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保证运输、储存基本物流活动高效运行而派生的物流活动。装卸搬运改变物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贯穿物流活动全过程、主要有堆放拆垛、分拣配货、搬送、移送等作业。装卸搬运活动伴随物流活动过程始终,它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不断出现,反复进行,哪里有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等活动,哪里就必然伴随着装卸搬运活动。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装卸搬运方式,合理配置和使用装卸搬运机具,保证装卸搬运物品及人身的安全,降低装卸货物损失,提高搬运活性。

  • 包装

包装活动就是采用容器、材料及各种辅助物,并施加一定技术方法,以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的活动,是保证运输、储存基本物流活动高效运行而派生的物流活动,其具有方便性、效率性和防护性特点,是包装物、包装活动、包装手段、包装作业的总称。包装活动不完全是物流领域的活动,还是消费领域的活动,即通过包装活动,能够方便顾客购买与消费、传递商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包装活动的管理与组织工作主要包括包装的设计、包装材料、包装方法与技术的选择及采用、包装的绿色化等。

  • 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又称为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它是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通过程中,为了增加商品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需求,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高效率而进行的简单加工活动,其克服生产加工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差异,改变产品形态或包装形式,属于增值的物流活动。加工活动主要包括组装、剪切、套裁、贴标签、刷标志、分装、检量、弯管、打孔、捆扎、搅拌、调色等流程。通过流通加工活动,能够弥补产品在生产领域过程中的加工的不足,使产品功能得到强化,或者方便配送,从而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更好地衔接生产与消费,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使流通过程更加合理。因此,流通加工是物流的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功能,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趋势。一般而言,流通加工活动主要在配送中心、流通仓库、运输站场等场所进行。

  • 配送

配送活动是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到指定地点的活动。配送活动完善了运输及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末端物流经济效益,降低客户库存,方便客户,提高供应保障程度,按照用户对货物种类、数量、送货时间的要求送达收货人,属于增值的物流活动。通过配送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分散的个人消费者的大件商品的消费物流需求,帮助企业,特别是连锁零售企业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与水平,促进商品销售;能够更好地满足分散的企业客户的多批次小批量购买商品的物流需求,有助于企业客户降低物流成本,帮助企业用户减少库存,集中资源于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取利润,并创造企业价值。因此,配送活动也是物流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功能,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配送活动主要通过配送中心、专业物流服务商、商品供应商完成。

  • 定制服务

定制服务活动就是根据客户的物流需求,设计并提供物流服务的活动过程。定制服务是增值物流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定制物流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对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能否根据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开发设计出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增值的服务,成为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实践看,定制的物流服务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如为客户规划制订物流方案,代客户收取货款,帮助客户再造、优化物流流程等。

  •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起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订货信息、库存信息、生产(采购)指标信息、发货信息、管理信息等。

市场结构

  • 物流市场主体

物流市场主体是进入物流市场进行交易的单位与个人,包括政府、供方企业(含个人)、需方企业(含个人)、第三方物流企业(3PL)、第四方物流(4PL)、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包装企业、装卸企业等。

  • 物流市场客体

物流市场客体是指在物流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易与加工增值的所有有形商品,包括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以及在物流市场上需要进行位移的所有实体,甚至包括人都是物流市场客体。

  • 物流市场载体

物流市场载体是为物流客体服务的设施与场所。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以及集装箱、船舶、飞机、港口、机场、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

行业构成

物流行业基本上由交通运输业、储运业、通运业和配送业四个子行业构成。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主体行业,包括各种不同运输形式的小行业。储运业以储存为主体,兼有多种职能。通运业是货主和运输业之外的第三者从事托运和货运委托人的行业。配送业是以配送为主体的各类行业,是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行业。

物流产业

  • 产业形成

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各种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大量涌现,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成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物流产业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属性和产业地位。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了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取得普遍共识。

  • 产业特点

(1)跨部门、跨行业复合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突出,横跨一、二、三产业,传统产业中都包含物流业。例如,第一产业中的粮、棉、油等仓储业;第二产业中的物流装备制造,物流设计、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中的配送业等。(2)产业体系庞大复杂,边界不清且交叉物流产业由铁道、公路、水运、空运、仓储、搬运、包装等行业组成,包含商贸、供销、粮食等行业中的一半领域,还涉及物流装备生产行业和独立的、企业化的物流活动。产业体系庞大,而且有重复和交叉。(3)分布广泛,缺乏产业集中度就地域范围而言,工业、农业都可以采取产业密集、集中的办法,而物流业必然是广泛分布的,且相对集中程度很低。(4)总体上的非生产性和服务性虽然现代化的物流产业之中有一些行业(例如流通加工)能够创造价值、生成财富,但从总体上来讲,物流的严重形态仍然是承担和组织已经完成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的产品的实物运动,是增加物流对象成本的因素。(5)不能涵盖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物流活动有几大领域的物流发生在物流产业之外,它们是:生产领域内部物流;经济管理和经营机构无法外包,由本身承担的物流;商业、餐饮业直接控制和运行的内部和外部物流;日常工作和生活范畴的物流。

  • 产业结构

物流产业是层状结构体系,有三个层面,即基础、平台支持、运作运行层面。物流产业基础层面是由科技、教育、装备和管理行业及企业构成的,主要包括:科技、教育、研究、设计、建设、制造及劳动手段提供、管理等行业、企业和部门。平台的主要作用是均化差异、保证运作。行业和企业本身可以进行物流运作,但更重要的是支持和承载物流运作。平台的构筑是系统化的,是国家重要资源,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平台有信息网络、实物物流网络、实物物流结点三个大的类别。其中,实物物流网络包括铁道、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大网络体系,是平台支持层面的重要资源。运作运行层面由从事和承担物流经营、服务和组织物流运行的行业与企业构成。这个层面的行业与企业数量、种类是最多的。物流需求多种多样,必然有一般需求与高端需求之分,所以,运作运行层面也有一般的和高端物流运作运行的行业、企业。服务是物流产业构筑的主线和灵魂。许许多多物流行业所起的作用,最后都归结到最终的物流服务,从本质来看,物流产业的主体应当是属于第三产业。

  • 产业现状

中国物流市场按照服务对象和物流供给特点的差异,可细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金字塔型的结构特征。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是数量众多的零担专线,即一种以单一或少数几条线路为载体的零担经营模式,部分地方称之为托运部、货代等,是低端物流市场的供给主体;处于金字塔中部的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优势的中型物流企业(包括快递、零担以及部分综合物流企业),主要服务介于规模化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客户群,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规模化的零担、快递及综合物流企业,是大型生产及商贸企业高端、集约、多样化物流需求的供给主体。中国的高端物流市场呈现出"三分天下"的格局,一是规模化的民营物流企业,其主要集中在快递、零担、综合物流等领域,二是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其主要集中在综合物流、快递领域,三是规模化的外资物流企业。中国物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仍待提高。

作用及影响

编辑

经济价值

  • 时间价值

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就是时间价值。物流活动中三种时间价值:缩短时间创造价值、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和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 场所价值

物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改变这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就是场所价值。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物流将其从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从而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场所价值的三种形式: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和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 流通加工附加价值

流通加工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其通过对商品实施完善、补充和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增加了商品价值,从而创造流通加工附加价值。

  • 物流增值价值

物流增值价值是通过物流为企业提供创造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客户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物流增值价值包括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值价值、提高企业客户价值的增值价值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值价值。

地位与作用

  • 宏观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发动机。(1)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和要素只有经过物流环节,才能够实现时空的转移,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发挥正确的作用。(2)社会商品的销售只有经过物流环节才能实现,消费者需求向多品种、小批量、多品次、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对物流各环节,尤其是流通加工和配送的需求与日俱增。(3)物流是使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经济、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4)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0%,中国大大高于这一比例。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降低资源消耗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 微观作用

物流是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保证。(1)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通过“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和“降低活劳动消耗”这两种途径来增加利润的潜力越来越小的今天,企业逐渐认识到,“整合物流活动,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增加利润的第三种途径。(2)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这一特点使其成为科研和管理的中心。随着现代设备与技术的投入,以及优化理论和专业化运作模式的应用,企业的物流运作将更加经济、高效。(3)物流可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首先,物流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获得价格方面的优势;其次,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可以使企业获得客户服务方面的优势。

  • 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连接社会经济的各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 体。(2)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3)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化、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4)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661/

(1019)
词条目录
  1. 基本概念
  2. 物流定义
  3. 服务标准(7R原则)
  4. 发展历史
  5. 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
  6.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
  7. 中国物流发展历程
  8. 分类
  9. 按物流的本质进行分类
  10. 按物流业务活动性质不同分类
  11. 按物流活动性质不同分类
  12. 按物流活动空间范围不同分类
  13. 按物流研究范畴不同分类
  14. 按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不同领域或作用分类
  15. 主要环节及构成
  16. 主要环节
  17. 市场结构
  18. 行业构成
  19. 物流产业
  20. 作用及影响
  21. 经济价值
  22. 地位与作用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