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长期建档 锁定
本词条由“suifeng” 建档。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别称颜平原、颜太保。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子太师,封爵鲁郡开国公,谥号文忠,世人尊称颜鲁公、颜文忠。 颜真卿出身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颜氏,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在朝中因不依附于杨国忠被贬平原太守。天宝十四...

颜真卿简介

编辑

颜真卿(公元709年—公元785年),字清臣,号应方,乳名羡门子,别称颜平原、颜太保。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官至太子太师,封爵鲁郡开国公,谥号文忠,世人尊称颜鲁公、颜文忠。

清宫殿藏本颜真卿像

颜真卿出身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颜氏,是复圣颜回四十世孙,文学家颜之推五世孙。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在朝中因不依附于杨国忠被贬平原太守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兵变,颜真卿联络堂兄颜杲卿,抗击叛军,被河北十七郡推为盟主,相继收复失地,为郭子仪李光弼大军进入河北获取嘉山大捷奠定了基础。扈从肃宗入京后,封宪部尚书、太子少师等。颜真卿整肃礼仪,整饬朝纲法纪,被李辅国等六任宰相忌恨不容,屡次遭贬地方达七八次之多。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七十三岁的颜真卿被授命前去招降李希烈叛军,遭羁押为人质三年,被叛军缢杀,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授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唐肃宗对他的评价定位很高,说他立德践行,当四科之首;品德操行,四科均优;文章学识,可做众人师表;忠诚正直,是士人的典范。文天祥、罗贯中、王夫之、纪昀、蔡东藩等名家学者评价他为人忠直刚节,治学典博庄重,一生挽救危亡、匡扶国难,却被奸人忌妒和构陷,死于叛将之手,这是唐中期后皇帝信任奸佞远离贤臣造成的。颜真卿书法以“颜体”自成一派,缔造了独立又独特的书学风范,备受后世推崇,欧阳修说自己在观赏颜真卿书法时,自然和他忠直的人品联系起来。苏轼说书法到颜鲁公已经到头了。康熙皇帝说从他的字里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行书湖州帖卷

颜真卿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颜真卿出身名门琅琊颜氏,他的童年过得却很清苦。他三岁丧父,由母亲殷氏抚养教导长大。《颜鲁公集》记载了他少年时代就勤于学业、知礼仪和仁孝恭敬。因为缺纸少笔,就扫下墙上的黄土代墨习字。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颜真卿考中进士,迈入仕途,时年二十六岁。同年,娶中书舍人韦迪之女韦氏为妻。这时的颜真卿已凭仁孝闻名于世。

入仕宦途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7年),二十八岁的颜真卿参加吏部遴选,授朝散郎、秘书省校书郎,即着手编撰《韵海镜源》。次年,母亲殷氏在洛阳去世,赴洛阳守丧三年。天宝元年(公元741年)复职,历任京兆府醴泉县尉、长安县尉。自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被四次任命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后升任殿中侍御史、调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

颜真卿为官并不顺利,因不亲附杨国忠,遭到忌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被调出京去平原郡(今山东省陵县)任太守。

安禄山有了反叛迹象,颜真卿料定他一定会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颜真卿以防雨讯为托词,在平原郡修葺城墙、挖深护城河,秘密招募壮年男子,储备粮食。有人向安禄山告发,安禄山认为颜真卿一介文人,不值得担心。

首举义旗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引兵南下,河朔陷落,年底攻陷洛阳,杀洛阳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部下段子光持此三人的头示众。只有平原城守城措施完备。颜真卿派平原司兵李平向朝廷奏报,玄宗这才知道安禄山起兵叛乱了,河北各郡已经纷纷陷落,玄宗感叹河北二十四郡,却没有一个能抗敌的义士。听了李平奏报平原太守颜真卿备战的情况,玄宗大喜,说自己不知道有颜真卿这个人,听了汇报才知道,他竟能做出这样的功绩,原来他是颜杲卿的堂弟。

颜真卿旬月之内招募勇士上万人,腰斩了段子光, 秘密藏起三人的人头,对众将士说自己认识这三人,这三颗头颅都是假的,以稳定人心。危机过后,将三人头颅整饰、装殓殡葬举哀,人心更加归附。十七郡共同宣布效忠皇帝,推举颜真卿为主帅,集结军队一共二十多万,拦腰隔断了燕赵。安禄山便不能急攻潼关。皇帝下诏加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郎,依旧任平原郡太守。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称帝。同月攻破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县),颜杲卿殉国。燕军一路攻城略地,很快拿下都城长安,唐玄宗逃亡四川。颜真卿联合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博平郡(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一带),三郡兵汇为一处驻扎博平,出兵斩杀袁知泰叛军万余人,一举收复魏郡(今河北邯郸以南、河南安阳以北及山东冠县、莘县一带),杀袁知泰,恢复原太守司马垂的职位。为了大局,颜真卿将此功劳归于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为了取信平卢游弈使刘客奴,将还不满十岁的儿子颜颇送其作为人质。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改元至德,为唐肃宗。肃宗任命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北采访招讨使。此时后方兵少空虚,安禄山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各郡,饶阳、河间、景城、乐安相继破城,只有平原、博平、清河三城守住了。 《陵县志》也记载了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后,为抵御安史之乱,以一郡之力抵范阳十五万人,为维护大唐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仪肃礼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四月,颜真卿在凤翔朝见肃宗,封宪部尚书,不久加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爆发后,很多事都顾不得了,中书舍人崔漪带着酒色上朝,谏议大夫李何忌在朝廷行列中不恭,广平王的都虞候管崇嗣不顾礼仪,在广平王之先上了马。颜真卿认为礼不可荒废,于是上奏弹劾他们,崔漪被贬为右庶子,李何忌被贬为西平郡司马。至于管崇嗣,皇帝因他年迈有病予以宽恕。这件事令百官从此十分恭敬。

同年十月,颜真卿扈从肃宗回长安,见祭文用“嗣皇帝”称呼肃宗,说太上皇现在在蜀地,不能这样称呼。于是皇帝表彰朝臣深知礼制。太庙被叛军毁损严重无法祭祀,颜真卿借春秋时鲁宣公的先例,奏本皇帝在郊外筑坛,面东哭三日,然后入宫。因为颜真卿对待军政事务知无不言,遭到宰相崔园的忌恨,将他贬出京任同州刺史,又任蒲州刺史。这一段时间颜真卿职位上上下下变化频繁,接连遭到打击排挤。

乾元三年(公元760年),李辅国传假诏逼玄宗迁居西宫,颜真卿时任刑部尚书,他带领百官呈表问候玄宗的健康状况,遭李辅国忌恨,奏本将他贬为蓬州长史。

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驾崩,太子李豫即位,为唐代宗。任命颜真卿为利州刺史,升户部侍郎,再任荆南节度使,又任尚书左丞。皇帝要从陕州回来,颜真卿请求皇帝先拜谒五陵、九庙,然后回宫。和宰相元载产生分歧,元载从此记恨在心。

整饬朝纲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晋爵鲁郡开国公。宰相元载培植亲信任用私人,又怕大臣揭发,于是奏请百官议政先报各自长官,再报告宰相,由宰相向皇帝奏报。颜真卿就此奏疏,说这样做上下政令不通,大臣专权。历朝历代的权臣都是这样蒙蔽皇帝、欺瞒大臣、大兴刑狱的。本朝的李林甫、杨国忠就是,导致潼关大败。李辅国专权,问题再次出现,肃宗为此忧虑辛劳以致早逝。这样公然要求,千古也没有过。我知道冒犯宰相,没有好下场,但不能眼看着再发生祸端。颜真卿的奏疏被争相传抄,很快流传于宫外。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元载借诽谤时政罪名贬颜真卿为硖州别驾,三月改贬吉州别驾,再任抚州刺史,又任使持节湖州诸军事、本州团练守捉使、湖州刺史。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宰相元载获罪被杀。朝廷召颜真卿回京。次年,七十岁的颜真卿三次上表请求致仕,均未获许。 奉皇帝命谒昭陵,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怀璧为罪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驾崩,太子李适 [音:kuò] 即位,是为唐德宗。颜真卿以礼部尚书职代理礼仪使。任太子少师,授光禄大夫衔。

宰相杨炎讨厌颜真卿,卢杞掌控着朝政大权,对颜真卿心怀畏忌,罢免了他礼仪使的职责,改任太子太师,明升暗降夺了实权,卢杞故意问颜真卿若到地方任职,觉得哪里合适。颜真卿说自己多次被赶出京,现在老了,全靠宰相庇护。您的父亲的头当年被安禄山示众经过平原郡,我不敢用衣物擦拭他脸上的血迹,而是用舌头舔掉,宰相不忍心不容我吧。卢杞听完急忙向颜真卿跪拜致敬,但他内心充满忌恨。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二月,淮西都统李希烈起兵造反,卢杞提议说,颜真卿威望很高,让他去招降叛军,也许连军队都不必动用。皇上准奏。次年正月,颜真卿任淮西宣慰使,前往徐州。宰相李勉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损失一位老臣是朝廷的耻辱,秘密上奏没有成功,于是派人到路上拦截,却没能赶上。

义死蔡州

颜真卿到达李希烈军中,被李希烈扣押。李希烈为自己辩护并让颜真卿替他写奏章,愿意停战。颜真卿多次派人相继进京,都没得到朝廷的回复。李希烈宴请颜真卿,又以宰相之位诱其投降,颜真卿回敬道,自己的哥哥颜杲卿被安禄山所杀,自己快要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到死都要保持哥哥的气节。

诱降不成,李希烈派人挖一个大坑,要活埋颜真卿。又以淮西应援讨招使张伯仪的人头示威,颜真卿从此不再和李希烈做任何沟通。大将周曾等人计划杀掉李希烈,推举颜真卿任节度使。不料泄密,周曾被杀,颜真卿被转移到蔡州龙兴寺看守。颜真卿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他写下临终奏章、自己的墓志铭和祭文。李希烈派人来咨询即皇帝位的仪式流程。颜真卿斥责来人,不予回答。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5年)正月,李希烈称帝。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张荐上书朝廷,请求以李希烈亲属三人质交换赎回颜真卿,奏折被卢杞扣押。八月,李希烈威胁烧死他,又以太监冒充朝廷下诏逼颜真卿就范,均不奏效,于是缢杀他于龙兴寺。年七十六岁。次年十一月,藩镇将领陈仙奇、二子颜预三子颜硕,共同护送颜真卿灵柩回京,唐德宗辍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葬颜真卿于京兆万年县凤栖祖茔。

颜真卿书法成就

编辑

书法价值

颜真卿遗留的书迹比较多,大多以碑刻的形式出现,楷书居多,兼有行草。颜真卿书法艺术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他的政治品质和当时政治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安史之乱后,历代统治者均推崇颜真卿作为为正统思想和王权利益的典范。这也是颜真卿书法比其他书法家流传更多更广的原因。颜真卿的书迹,有文物、文献、书法艺术三重价值。

颜真卿早年师法欧阳询、褚遂良,后拜张旭为师。颜氏世重训诂,秉承家学,后来又编纂《韵海镜源》,因此他的书体全和字样,兼吸取北朝雄浑气质,融合唐初秀逸风雅,盛唐肥劲宏博,博取众长,逐渐走向纯熟。在王羲之后为行草书另开生面。颜真卿的书法与他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颜真卿创立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美誉;行书与王羲之并列被称为双璧。

书法影响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欧阳修最先将颜真卿的人品和书法联系在一起,说他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书则是刚劲独立。由书及人,和人品统一了起来。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已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颜真卿的楷书具有正大气象,对唐以后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宋四家”在内的很多书法家都学习他的楷书,到了清代,他的楷书基本影响了朝野上下,康熙皇帝称赞他的字能看出忠义的气质焕发于笔墨间。中国美学里的正大气象,在颜真卿的书法里表现了出来,是官方认可的书体,完成了书法风格和传统美学的完美对接。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是继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又一个高峰。颜真卿行书在笔法的创新和丰富性上是空前的,在作品《祭侄文稿》中,同时使用篆隶、行书和草书的笔法,笔法混杂却通篇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在王羲之书法体系之外,另立门户,形成自己雄强、气势开张、有篆隶笔意,又不失文人气息的一种行书风格。《祭侄文稿》是祭吊在安史之乱中死去的堂兄和侄儿,因有激烈的情绪在内,达到了书法节奏和情感节奏的高度统一,为后世的书法抒情树立了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治学成就

《韵海镜源》:封演《闻见记》记录此书共三百卷,颜真卿年表记录此书最终定稿共三百六十卷。自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颜真卿二十八岁着手此书的编纂,一直到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 六十九岁时完稿,全书献于朝廷止,前后历时超过四十年。因为篇幅过大,后人还曾怀疑此书为类书而非韵书。该书在宋代就已经大部分遗失,今仅存黄奭辑本一卷,韵会定正韵书。

《颜鲁公全集》:文集共三十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由清代学者黄本骥整理编著。文集分三个大类,第一部分为文,第二部分为诗,外集为有关史传碑状、年谱、题跋,赠答题记制诰行文、杂记、书评等,并予补遗,全面收录了颜真卿留存下来的几乎全部作品。

颜真卿所著《礼乐集》十卷 、《历古创置仪》五卷、《颜氏家谱》1卷,诗文集《兴集》十卷、《庐陵集》十卷、《临川集》十卷,均佚失。

后世影响

编辑

人格影响

颜真卿说:“出处事殊,忠孝不并” ,意思就是大丈夫出仕,以身许国,势必无法兼顾承欢父母于膝下,内心可以忠孝并存,践行却无法两全。这是出于士大夫的责任感将忠放在首位。颜真卿后来奉皇帝命宣谕李希烈,明知一去贼穴凶多吉少,仍慨然成行,就是他忠君思想的践行。

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形态发生巨变,朝廷和社会都需要匡扶社稷的忠诚典范,时代的需要,让名节道德标杆式的人物颜真卿,自然地被历史所选择。颜真卿历四朝,时时为权贵所不容,数次遭贬谪。颜真卿这样士大夫的忠君,并不限于危急时为君主献身。他们要的,是恪守儒家道义,追求政治清明,对君主敢于直言进谏,对权贵邪恶敢于坚持正义,这也是颜真卿被后世赞誉的原因。

礼制影响

颜真卿任礼仪使时间很久,期间又经安史之乱,唐肃宗后,又有多次地方叛乱。国家在乱局中,很多事都简略了。颜真卿始终认为礼仪不可荒废,他参定礼仪,对唐礼仪制度多有厘正。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他向皇帝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其礼仪思想举措,影响唐中后期及后世。

文学影响

颜真卿有明确的文学观:文质并重。就是内容与文辞并重。他说汉魏以来,文章偏于文而质欠缺。并举例沈约过于推崇谢灵运、卢藏用过于发扬陈子昂,都是太过重视一方面而偏废另一面,复古意识浓重,贬低晋宋历代文学,甚至包括楚辞汉赋,只尊重六经。颜真卿认为:不正雅的作品,如郑、卫淫声,在诗经的时代也曾流行,而发扬风化的作品,本朝近世均有产生。所以他不将古、今做截然区分,不崇古非今,更不强调复古。

颜真卿的文学观受家学影响,颜氏历代重视儒家经典学习教育。孔子《论语·雍也》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就是强调文质并重。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说“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就是融合古今的观点。颜真卿的精神世界受儒家支配,思想上和家族传承又保持一致,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文字尚实,文辞慷慨率真,情感真挚,同讲究文章的辞藻美和技巧,影响了唐代及以后文风。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43/

(596)
词条目录
  1. 颜真卿简介
  2. 颜真卿生平
  3. 早年经历
  4. 入仕宦途
  5. 首举义旗
  6. 整仪肃礼
  7. 整饬朝纲
  8. 怀璧为罪
  9. 义死蔡州
  10. 颜真卿书法成就
  11. 书法价值
  12. 书法影响
  13. 后世影响
  14. 人格影响
  15. 礼制影响
  16. 文学影响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