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朱鹮[huán](学名:Nipponianippon),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是鹮科朱鹮属唯一物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朱鹮曾在中国东部、朝鲜及日本等地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至1981年间一度被认为已野外灭绝。1981年5月,中国科研人员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从此开启了保护拯救行动,随着保护工作进行,朱鹮数量持续增长,濒危等级于2001年...

朱鹮[huán](学名:Nipponia nippon),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是鹮科朱鹮属唯一物种,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类。 朱鹮曾在中国东部、朝鲜及日本等地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至1981年间一度被认为已野外灭绝。1981年5月,中国科研人员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从此开启了保护拯救行动,随着保护工作进行,朱鹮数量持续增长,濒危等级于2001年由极危下调为濒危。2021年,朱鹮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3年11月,朱鹮种群数量已达11000只,该物种的保护行动被赞誉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

朱鹮

动物学史

编辑

通过现代考古人们发现,朱鹮是古老的鸟类之一,它比人类历史要久远得多。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它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才生存50万年),因此,朱鹮是难得的“活化石”。朱鹮作为鹮类中为数不多的现生种,其对环境的抗争与适应能力都显示出较高的物种价值。

19世纪以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西南部、中国的中部、东北部,日本的南部和朝鲜半岛,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种。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它们,其在中国古代的文献记录中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记》《禽经》《上林赋》《本草纲目》等古书中都记载有与朱鹮相关的内容,在民间还有大量有关朱鹮的故事流传着,如《汉乐府·朱鹭》中有:“朱鹭,鱼以鸟。鹭何食,食茄”之句,可见当时朱鹮是很常见的水鸟。

自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自身生物学性质、农药化肥的严重污染以及森林的破坏等因素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急剧缩小,西伯利亚地区,1963 年在兴凯湖附近有人曾经发现过1只朱鹮幼鸟,此后未见有关朱鹮的报道;朝鲜半岛,1979年在“三八线”非军事区记录到1只朱鹮,此后也再未见报道。日本曾经是朱鹮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的国家,1934 年调查还有 100多只,但到1950、1952、1953年时分别只有29、20、14只。在1980-1981年间,日本政府将野外仅存的最后5只朱全部捕获,试图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后由于这些个体死亡都未能成功繁殖,宣布朱鹮在日本的灭绝。

在中国自20世纪初期,朱鹮种群的数量也开始急剧下降。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还有14个省份存在朱鹮的踪迹;20世纪50年代,在甘肃陕西江苏等省市还有存在有朱鹮的分布;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未见到朱鹮的踪影,1964年在甘肃康县采到朱鹮的最后一个标本,此后一度认为已经绝灭。1981年5月,经过中国科研人员长期考察,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境内终于发现了 7只野生朱鹮(2对成鸟和3只雏鸟),从而向世界宣告朱鹮野生种群在中国被重新发现了,这也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野生朱鹮种群。对此,多年来受到众多学者和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各级政府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也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拯救这一濒危灭绝的物种,使得该物种能够继续衍续、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壮大。经过近30年的努力,朱鹮种群数量出现了稳定的增长。

形态特征

编辑

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雌雄鸟基本相似。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尾长15~18厘米。成鸟身体大小与雁相似,但腿细长而纤瘦。羽毛鲜艳,体态优美。全身皆白,两翅和头部有粉红色,尤以腋下和两翅最浓;头和枕部有较长的茅状羽;额顶和面颊裸露,呈赤红色;嘴长而尖,略向下弯曲,呈黑褐色,基部和端部呈粉红色;腿和脚亦呈粉红色;颈项有数十根柳叶状羽毛,呈下垂状,形成冠状。雄鸟颈背部呈灰色,较雌鸟深。雌鸟在繁殖期间为烟灰色。

朱鹮

朱鹮

飞翔的朱鹮

朱鹮

繁殖期的雌性朱鹮背部羽毛为烟灰色

朱鹮

嘴长而尖 略向下弯曲

幼鸟:体羽初为灰色,随后换为白色而带烟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的端部为灰褐色;面颊裸露无羽,呈淡红色。颈项及上背部为灰色,嘴呈黑色,筒状,细长;背部及爪为朱红色。6个月龄后,除羽色外,幼鸟的形态和体型与成鸟相似。

朱鹮

朱鹮幼鸟

朱鹮

成年朱鹮和幼鸟

分布栖息

编辑

地理分布

历史分布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北起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南部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北25公里处,南抵中国的台湾,西至中国青海、甘肃两省的交界处,东迄日本列岛岩手县的宫古,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日本曾经是朱鹮分布最多的国家,日本的本州大部、北海道、四国德岛以及其周围的部分岛屿都曾经是朱鹮的繁殖栖息地。在 1936 年以前朱鹮是朝鲜半岛极其常见的鸟类,从韩国的庆尚南道、全罗南道到朝鲜的平安北道、咸兴北道等均有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乌苏里江上游的松阿察河和列夫河沿岸都曾经是西伯利亚朱鹮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在中国清、明时代朱鹮南到汉中盆地,北到神木、府古,全省几乎都有朱鹮的分布;中华民国时期至20世纪60年代时期,朱鹮也曾广泛分布于商洛、关中地区的岐山、户县、周至、眉县、西安、商县、陇县、山阳、丹凤等广大地区;在1964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

现在分布

1981 年,野生朱鹮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后,被重新引入至中国河南南部、浙江北部以及韩国和日本。到2022年野生朱鹮的分布范围已经由洋县一地扩展至洋县、城固、南郑、西乡、勉县、佛坪、汉中等七个县区约3000平方千米的广大区域。

栖息环境

朱鹮喜欢在海拔1200~1400m以下林带的高树上栖息,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大多邻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朱鹮对生境的条件要求较高,只喜欢在具有高大树木可供栖息和筑巢,附近有水田、沼泽可供觅食,天敌又相对较少的幽静的环境中生活

生活习性

编辑

觅食行为

朱鹮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鱼类,如泥鳅、鲫鱼等;二是两栖类,如蝾螈、蛙等;三是甲壳类,如河虾、河蟹等;四是腹足类,如田螺、蜗牛等软体动物;五是昆虫类,如甲虫、蜻蜓等;有时还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谷类、草籽、嫩叶等植物性的食物。冬天的时候,朱鹮的食物主要是冬眠的青蛙。觅食地主要有水田、河流、浅滩以及水库岸边的湿地,偶尔也能看到朱鹮在闲置耕地和菜地中觅食。

朱鹮

朱鹮在浅水里觅食

它们在浅水或泥地上觅食的时候,常常将长而弯曲的嘴不断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发现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取食地域,喜欢在没有农药、化肥等污染的稻田中进行觅食,当稻谷覆模之后,它们就在小溪、水库或池塘等湿地中寻找食物。早晨离巢觅食,午后回归巢区,日间多次往返于取食地与巢区之间,傍晚归巢。朱鹮在觅食的时候周围一般会有一到两只同伴对周围的动静进行监视,当它们察觉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大声鸣叫,以此来提醒群体离开。随着季节的变化,朱鹮的食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喂养维鸟的阶段是朱鹮食量最大的时候,此时它们每天需要觅食10多次,成鸟大约要带回500克的食物才能满足自己与孩子的需求。

朱鹮

朱鹮在觅食

警戒与飞行

朱鹮胆怯怕人,在觅食的时候周围一般会有一到两只同伴对周围的动静进行监视,当它们察觉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大声鸣叫,以此来提醒群体离开;在繁殖期的警戒行为主要有觅食地的昂首静立,回巢时在巢区上空的盘旋、鸣叫和巢树树枝间的“Z”字形跳跃观察等行为。同时朱鹮有着较强的飞行能力,飞行高度一般在600~1000米之间,可以连续飞行1~5公里,在降落之前它们通常会盘旋几周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在确认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才会落到地面或树枝上。其在飞翔的时候翅膀振动缓慢且有利,两腿伸直向后并收于腹下。

朱鹮

朱鹮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留居行为

朱鹮的留居行为因分布区不同有所改变,原来在俄罗斯东部、朝鲜、日本北方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种群,秋季多要迁到日本南部和中国黄河以南至长江下游、福建、台湾和海南岛越冬,也有部分留在朝鲜越冬。而在中国和日本南部繁殖的种群,通常不迁徙,为留鸟,分布于中国陕西洋县的种群亦不迁徙,繁殖期后向四周游荡。

朱鹮

留居的美洲白朱鹮

节律性为

根据朱鹮的年周活动规律,可将其年周活动分为繁殖期(2月下旬~6月)、游荡期(7~10月)和越冬期(11~2月中旬)。繁殖期朱鹮多活动于水田分布较多的中低山地区,以便于满足大量食物资源摄取的需要;游荡期朱鹮个体完成繁殖后陆续迁移至低海拔地区活动,白天成小群分散觅食,夜晚在较为稳定的夜宿地夜宿。越冬期朱鹮成对或以小群分散活动,后期逐渐向繁殖区过渡。

朱鹮

捕食中的朱鹮

朱鹮性情孤僻而沉静,胆怯怕人,平时成对或小群活动。休息时,会把长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飞翔时头往前伸,腿向后伸,翅膀鼓动缓慢而有力,空中飞翔一般离地面不高。在地上行走时,步履轻盈、迟缓,显得闲雅而矜持。它们的鸣叫声很像乌鸦,除了起飞时偶尔鸣叫外,平时很少鸣叫。晚上在大树上过夜,白天则到没有施用过化肥、农药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洁的溪流等环境中去觅食

朱鹮

休息的朱鹮

社群行为

朱鹮基本上都是各自占领地盘,单巢繁殖,有的时候也会聚在一起分享食物资源。朱鹮群体有着明显的巢域,但是它们也是会相互往来,在选择巢区、筑巢、产卵之前和幼鸟离开巢之后都是集群活动的,它们的性格十分温和,极少出现同类相残的行为。

朱鹮

扩大的种群

生长繁殖

编辑

求偶配对

朱鹮作为长寿鸟类,其生存年龄长达30~40年,相当于人类70~80岁的高龄。两岁后即进入性成熟阶段,开始求偶交配。朱鹮配对为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如果一只配偶死去,另一只朱鹮则至死不再选择新的配偶。与雉类的求偶炫耀行为相比较,朱鹮的求偶过程显得简单而简短。最常见的交配方式是雄鸟从觅食地返回,落于巢旁距巢2~3m处的侧枝上,与巢中的雌鸟互相观望,同时双亲不时发出“啊-啊-啊”的低鸣,数十秒后,雄鸟颈部向前平伸,冠羽顺贴枕后,逐渐靠近雌鸟,继而导致交配。此外,常见的交配方式有产卵期雌雄亲乌共同站立于巢树或者停歇数的横枝上,相五梳理对方头部的羽毛,嘴时不时相互咬逗,并发出咕咕的低鸣声,数十秒后发生交配。同时在求偶期,朱鹮变得特别喜欢鸣叫,在起飞、降落和交配时更为明显。

朱鹮

朱鹮正在求偶配对

朱鹮

交配中的朱鹮

产卵繁殖

每年3~5月是朱鹮的繁殖季节,每年1月开始进人发情期,而到4月雌鸟才开始产卵,在此期间的3个月时间里,朱鹮“夫妇”会一起寻找筑巢的树林、养育维鸟所需的觅食地,还要仔细观察巢树周围是否有潜藏的危险或周围的动物对它们是否友善。它们通常选择高大的栗树、白杨树或松树,在粗大的树枝间,用树枝、草棍搭成一个巢,朱鹮的巢平平的,中间稍下凹,像一个平盘子,一般高29cm、深24cm左右,外径最大可以达到66cm,巢底通常是由10~60cm长、2cm粗的栎树枝编成,巢里面多是树叶或柔软的根须和草茎。雌鸟在繁殖期中,背羽有鲜蓝色渲染,两翅的粉红色较浅淡。

朱鹮

朱鹮的产卵繁殖

孵化发育

朱鹮每窝产卵2~5枚,卵为卵圆形,卵重80~85克,与鸭蛋的大小相似,表面呈浅褐绿色,上面还有黑褐色的斑点。雌鸟在产下第一枚卵开始就窝巢孵卵,雄鸟也会替雌鸟坐巢,分担孵化的任务。孵化期28—30天,在第一只雏鸟出壳后,每隔一天就会有另一只也破壳而出。

朱鹮

刚孵化出的幼鸟

朱鹮

朱鹮繁育中心拍摄的朱鹮卵

雏鸟晚成性,随着雏鸟的生长,亲鸟的行为也有所变化。15日前总有1只亲鸟卧巢暖雏,把沾有类便的碎铺垫物叼出巢外,有时叼来新的巢材和新的铺垫物;15~20日,雏鸟胸羽、腹羽、背羽和大小覆羽基本长齐,初具御寒力,亲鸟除晚上外不再坐巢,只站立巢旁守护;25日时,亲鸟晚上已不进巢,雏鸟白天活动加剧;30日,雏鸟不时扇翅、伸腿,亲鸟已站至巢树顶端护卫;33日,双亲可同时离巢;35日幼雏可在侧枝上走动;37日可短飞13米,能飞至邻近大树;38~40日离巢;60日后,雏鸟的羽翼丰满起来,但还没发育成熟,它们的羽毛比成熟朱鹮的颜色稍深,呈灰色。直到两岁后进入性成熟阶段,开始求偶交配。

朱鹮

哺育幼鸟

物种保护

编辑

种群现状

朱鹮种群恢复大体经历了极小种群、缓慢增长、加速复壮3个重要阶段。1964年至1981年间曾在全世界神秘消失,并一度被认为已经野生灭绝。1981年5月,中国科研人员在陕西省洋县八里关乡金家河和姚家沟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因朱鹮种群基数小,加上缺乏科学技术能力,种群恢复较为缓慢,未能突破20只,始终面临灭绝的风险。1991年至2000年,陕西改进野外保护措施,探索社区参与机制,保护水平迅速提升,朱鹮营巢地增加到18处,种群数量突破100只。进入21世纪以来,全面实施一系列兴林草兴生态工程,加快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进程,秦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朱鹮保护、繁育和野化放飞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营巢地超过700处,朱鹮种群突破7000只,全球朱鹮种群数量正在全力冲向万只关口。截止到2022年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经从1981年的7只扩展到目前的9000余只,朱鹮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约1.6万平方公里,朱鹮分布范围逐步向历史分布区扩展。

朱鹮

陕西发现野生朱鹮的姚家沟

致危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其影响程度最大,主要表现有:人类耕作方式的改变和对河流、浅滩等湿地的开发,导致朱鹮觅食地——水田的大面积缩减,可供朱鹮利用的觅食地和食物资源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水田中的泥鳅和黄鳝含有大量残留的有毒物质,朱鹮在食用后会中毒死亡或者产软壳蛋,不能孵化出小鸟;对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适宜朱鹮营巢树种的减少,使其无处筑巢;此外,人类对其捕杀和掏鸟蛋的行为也对其产生很大的毁害。

朱鹮

稻田里觅食的朱鹮

此外由于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影响、天敌侵袭及疾病感染等也对朱鹮种群造成威胁。如气候变化导致朱鹮栖息地植被的演变,朱鹮赖以生存的阔叶林大树逐渐消失,对朱鹮营巢繁殖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朱鹮具有较高的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率,感染种类主要包括吸虫纲、线虫纲等13个科的多种寄生虫;疾病包括肺结核、败血病、腹膜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和遗传性疾病,数据显示从1981到1997的17年间,朱鹮由于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高达死亡总数的39.97%,这都是朱鹮种群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中国措施

从1981年在陕西洋县八里关公社姚家沟发现了一对朱鹮归巢后,洋县林业局成立朱鹮临时保护小组,在姚家沟开展专业性质的保护观察,搭建了一个窝棚作为朱鹮临时保护站―――秦岭一号朱鹮临时保护站,这开创了中国“朱鹮保护和繁殖行为的研究”。1983年,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正式成立,并且在洋县林业局中有了朱鹮保护站的办公室。1984年,中国邮电部在全国发行了3枚特种朱鹮的邮票,国内一时掀起了朱鹮热,人们对朱鹮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保护朱鹮,1986年,林业部在北京动物园成立了“朱鹮饲养繁殖中心”。1989年,北京动物园中诞生了世界第一只人工繁殖的朱鹮。1987年7月,为了在洋县本土开展朱鹮的饲养孵化工作,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派人前往德国学习鹮类饲养和人工孵化技术。1990年,在陕西成立了朱鹮救护饲养中心。1993年3月陕西省林业厅通过与上海动物园协调,将该园在鸟类繁殖研究领域的专家何宝庆先生聘请过来担任朱鹮站的科学顾问,专门负责洋县朱鹮的人工繁殖研究工作。1999年,陕西省财政拨款150万元架设了一只朱鹮野化放飞训练的大网笼,这对于人工繁育的朱鹮进行自然繁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0年,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进行笼养朱鹮自然育维的研究。2001年,成立陕西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按照“一中心三基地”总体布局,全面加强朱鹮自然保护区和种源基地、救护繁育基地、野化放归基地建设。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洋县开展“朱鹏绿色大米”项目,希望通过对当地经济状况的改善来促进当地朱鹮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05年8月9日,汉中朱鹮生存区域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20年,朱鹮自然保护区已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种源基地2个,救护繁育基地5个,野化放归基地8个。

朱鹮

秦岭一号

世界措施

196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12届国际鸟类保护大会上,朱鹮被定为“国际保护鸟”,世界各国对这一频危鸟类开始进行重点关注。随着日本环境的恶化,1981年,为抢救朱鹮,日本将佐渡仅存的5只野生朱鹮捕获,送至佐渡保护中心,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来拯救这一物种的灭绝,但是由于外伤、疾病、年龄老化以及性比失调等原因,朱鹮的繁育实验没有成功。1985年4月22日,受中国林业部邀请,国际鸟类保护基金会主席布伦姆先生从西德到达北京,最终中德两个国家就建立朱鹮驱养繁殖中心达成协议,并于北京举行了签字仪式。1986年4月,日本环境厅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来到陕西洋县朱鹮栖息地进行考察,中日双方达成了协作开展朱鹮栖息地保护项目的实施计划之后,为了对中国拯救朱鹮的行动表示支持,世界银行、德国民间团体、日本鸟类保护联盟以及民间团体等都先后向洋县朱鹮站捐赠了资金、交通工具观察的仪器与设备等物资。1999年9月9日召开了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各国代表共同发出了拯救朱鹮的《汉中宣言》。2011年,佐渡成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大大增强了农民与朱鹮和谐相处的信心。2019年1月,日本环境省宣布,由于人工繁殖朱鹮及其野生放飞取得成功,下调朱鹮在日本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级别,从第二个级别的“野生灭绝”下调至第三个级别的“濒临灭绝1A类”,标志着朱鹮在日本摆脱了灭绝的危机。

保护级别

2018年,朱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物种。

2019年,朱鹮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

2021年2月,朱鹮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定级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价值

编辑

经济价值

朱鹮神态优雅,体形端庄,在给人们审美需求之时,必然带给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如1999年,“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了生态旅游的名单,朱鹮所具的美名吸引的大量的游客前来学习参观,这也为当地民众和朱鹮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用朱鹮形象来制作的工艺品、日用品、玩具、图片、图书等等,在国内外都将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同时朱鹮已经成为一种地方知名品牌,如朱鹮牌大米,朱鹮牌果蔬等所代表的一批无公害商品已经走向了市场。

观赏价值

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中国已多次将朱鹮赠送或借予韩国、日本等国进行人工繁育或观赏。

美学价值

朱鹮的美学价值自古以来就成为文学、诗歌和自由想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唐代诗人张籍在游终南山时目击朱鹮身姿后专门写了一首《朱鹭曲》,诗中朱鹭现称朱鹮;在中国民间,朱鹮还有美人鸟、桃花鸟、吉祥鸟、爱情鸟等优雅的俗称,在日本,民众将其称之为“仙女鸟”,另外,在世界上,朱鹮更有被誉为“东方鸟类明珠”的美名,这些都表现出了朱鹮所独具的意蕴美。

生物学价值

依据马建章等提出的动物物种生态价值的5个评价标准评述,朱鹮是一个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动物物种,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它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才生存50万年),因此,朱鹮是难得的“活化石”。目前,大多数的鹮类都已经灭绝了,朱鹮作为鹮类中为数不多的现生种,其对环境的抗争与适应能力都显示出较高的物种价值,同时通过对其生态分布、生理解剖、繁殖、历史变迁等项目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从朱鹮的濒危的因素着手,逐步深入了掌握了朱鹮的拯救措施,为其它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社会价值

2006年,洋县荣获了“朱鹮之乡”的美称,朱鹮因洋县而美丽,洋县也因朱鹮而享誉于国内外。另外,朱鹮在对内开展宣传教育、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成为中日友好大使,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价值。

相关文化

编辑

俗名来源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也被誉为“东方宝石”;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直译为“日本的日本”,以国名命名鸟名,足见朱鹮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更有古代《日本书记》中记载,朱鹮是代表日本的鸟类。

友好大使

面对日本方面对朱鹮的喜爱,多次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磋商过另派朱鹮“出使”日本的相关事宜。1998年底,江泽民作为国家元首访问日本。期间,他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天皇赠送一对朱鹮“友友”和“洋洋”,藉此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它们能够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新的象征。

朱鹮邮票

《朱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保护珍稀禽类的意义,于1984年5月15日发行的,志号为T.94的特种邮票,全套3枚,分别描绘了朱鹮飞翔、涉水、栖息的形象。

朱鹮吉祥物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以陕西独有的秦岭四宝之一“朱鹮”为创意原型。朱鹮“朱朱”,手举火炬,展翅飞跑。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朱鹮-濒危鸟类 Nipponia nippon.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2023-02-14].

[2]朱鹮 Nipponia nippon - 物种库 -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museum.ioz.ac.cn. [2022-07-08].

[3]朱鹮.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www.zoology.csdb.cn. [2022-07-08].

[4]王超,张亚祖,曾键文,高洁,闫鲁,刘冬平. 中国野生朱鹮的繁殖现状和种群数量[J]. 林业科学, 2020: 143-150.

[5]朱建国主编. 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 动物卷[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19-10: 158. 978-7-200-14516-8.

[6]侯银续著. 安徽省鸟类分布名录与图鉴 上[M]. 合肥: 黄山书社, 2019-03: 59. 978-7-5461-7721-2.

[7]朱鹮 / Crested Ibis.鸟网. [2022-07-08].

[8]万冬梅主编. 国家生态保护丛书 国家保护动物卷[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12: 83-84. 7-5502-6694-8.

[9]Bos gaurus[EB/OL].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3-02-15

[1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3-03-02].

[11]【透视社·晓万物】从仅剩7只到破万,朱鹮种群有效摆脱濒危局面.今日头条-中国小康网. [2023-11-10].

[12]曾是代表日本的鸟类 朱鹮再次担当中日友好大使.中新网. [2023-02-14].

[13]被誉为“东方宝石”的它,你认识吗?.光明网. [2023-02-14].

[14]高岳芳. 濒危物种朱鹮的保护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5.

[15]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昨发布 吉祥物以秦岭四宝为原型.西安新闻. [2023-02-14].

[16]邵丽鸥主编. 鸟类王国[M].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4-01: 62-64.

[17]中华自然科学网 朱鹮.www.scicn.net. [2022-07-08].

[18]鸟纲鹳形目鹮科朱鹮(朱鹭、红鹤、朱脸鹮鹭、日本风头鹮)Aves Ciconiformes Threskiornithidae Nipponia nippon064-1.pdf - 文献库 -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museum.ioz.ac.cn. [2022-07-08].

[19]Nipponia nippon.ADW. [2023-02-22].

[20]马小春.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2.

[21]刘利著. 鸟类的生存研究与保护探索[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0-01: 133-134. 978-7-5692-6109-7.

[22]刘利著. 鸟类的生存研究与保护探索[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0-01: 131-132. 978-7-5692-6109-7.

[23]种群扩散研究:探寻朱鹮繁殖生态新规律.商洛之窗. [2023-02-14].

[24]刘健. 朱鹮——秦山巴水的依存[J]. 中国林业, 2007: 9.

[25]石张燕. 朱鹮种群谱系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 西北大学, 2003: 10.

[26]马小春.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5.

[27]高岳芳. 濒危物种朱鹮的保护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3.

[28]朱鹮
Nipponia nippon Temminck.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2023-02-14].

[29]赵正阶. 中国鸟类志. 吉林科学技术, 2007-05-05: 142-143.

[30]马小春.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2.

[31]高岳芳. 濒危物种朱鹮的保护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6.

[32]朱鹮:秦岭的“吉祥鸟”_动物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www.forestry.gov.cn. [2022-07-08].

[33]马小春.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14.

[34]40年,全球朱鹮数量由7只发展到7000多只-新华网.www.xinhuanet.com. [2022-07-08].

[35]刘九江. 朱鹮[J]. 林业与生态, 2016: 38.

[36]曾键文,张亚祖,王超,庆保平,张跃明,叶元兴,何健. 朱鹮对冬季农田的觅食选择[J]. 四川动物, 2021: 525-531.

[37]马小春.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42.

[38]周彤. 朱鹮繁殖期羽色变化的皮肤转录组研究[J]. 浙江大学, 2020: 12.

[39]王子健,高明,吕洪伟,周亮,易华清,刘莉,刘冬平. 北戴河朱鹮野化种群非繁殖期日间活动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J]. 生态学报, 2021: 5487-5494.

[40]高岳芳. 濒危物种朱鹮的保护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4.

[41]马小春. 陕西宁陕朱鹮(Nipponia nippon)再引入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9.

[42]史东仇,于晓平,常秀云,路宝忠. 朱鹮(Nipponia nippon)的繁殖习性[J]. 动物学研究, 1989: 327-332.

[43]陕西林业局: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达5000余只,极危降为濒危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The Paper.www.thepaper.cn. [2022-07-08].

[44]朱鹮保护的陕西贡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2023-02-14].

[45]何陆平. 朱鹮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浙江大学, 2008: 17-18.

[46]杨超伦. 日本,朱鹮为何灭绝?. 云南教育, 2004: 16-19.

[47]何陆平. 朱鹮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浙江大学, 2008: 20.

[48]高岳芳. 濒危物种朱鹮的保护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27.

[49]刘利著. 鸟类的生存研究与保护探索[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0-01: 135. 978-7-5692-6109-7.

[50]40年 从7到4000的朱鹮保护之路.陕西网. [2023-02-14].

[51]通讯:中国“吉祥之鸟”朱鹮在日本繁衍记.新华网. [2023-02-14].

[52]野生动物保护典范:从7到3000,朱鹮保护之路.开封林业局. [2023-02-14].

[53]刘利著. 鸟类的生存研究与保护探索[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20-01: 136-137. 978-7-5692-6109-7.

[54]朱鹮.物种库. [2023-02-14].

[55]2019年CITES附录中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委员会. [2023-02-14].

[56]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_政策解读_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www.forestry.gov.cn. [2022-07-08].

[57]耿守忠,杨治梅编著. 新版中国集邮百科知识[M]. 华夏出版社, 1998: 836-83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2日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8932/

(40)
词条目录
  1. 动物学史
  2. 形态特征
  3. 分布栖息
  4. 地理分布
  5. 历史分布
  6. 现在分布
  7. 栖息环境
  8. 生活习性
  9. 觅食行为
  10. 警戒与飞行
  11. 留居行为
  12. 节律性为
  13. 社群行为
  14. 生长繁殖
  15. 求偶配对
  16. 产卵繁殖
  17. 孵化发育
  18. 物种保护
  19. 种群现状
  20. 致危原因
  21. 保护措施
  22. 中国措施
  23. 世界措施
  24. 保护级别
  25. 主要价值
  26. 经济价值
  27. 观赏价值
  28. 美学价值
  29. 生物学价值
  30. 社会价值
  31. 相关文化
  32. 俗名来源
  33. 友好大使
  34. 朱鹮邮票
  35. 朱鹮吉祥物
  3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