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又名铃铛花、包袱花,为桔梗科桔梗属的多年生草本,植株有白色乳汁。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不丹、越南均有分布,全球广泛种植;在中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草地、稀疏灌丛及林缘。 桔梗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书均以桔梗为正名,因其“根结实而梗直”而得名,另有白药、梗草、荠苨等别称。 桔梗始...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又名铃铛花、包袱花,为桔梗科桔梗属的多年生草本,植株有白色乳汁。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不丹越南均有分布,全球广泛种植;在中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草地、稀疏灌丛及林缘。

历史

编辑

桔梗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书均以桔梗为正名,因其“根结实而梗直”而得名,另有白药、梗草、荠苨等别称。

桔梗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形态特征

编辑

植株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白色乳汁。

桔梗

桔梗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长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粗壮,肉质,呈胡萝卜状,少分枝,表皮黄褐色或灰黄色。

桔梗

桔梗的根

桔梗

桔梗——根

茎高20~120厘米,几乎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

桔梗

桔梗的茎叶与花

桔梗

桔梗-茎部

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柄极短。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5~3.5厘米,基部圆钝渐狭至宽楔形,顶端急尖。正面绿色,无毛,反面有白粉,无毛,叶脉上偶有短毛或瘤突状毛,边缘锯齿状。

桔梗

桔梗-叶-正面

桔梗

桔梗-叶-反面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花序。花萼裂片5枚,筒部半圆球状、圆球状倒锥形或广钟形,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有时齿状;花冠大,宽钟状或浅钟状,长1.5~4.5厘米,蓝色或紫色(极少数为粉红色或白色),顶端尖锐;雄蕊5枚与花冠离生;花药线形,黄色;花丝基部加宽;子房半下位,5室,每室胚珠多数,柱头5裂。

桔梗

桔梗的花苞及花朵

桔梗

桔梗的花

果实和种子

蒴果球状、球状倒圆锥形或者倒卵状,长0.7~2.5厘米,直径约0.7~1.5厘米,顶端5瓣裂。种子卵形或狭卵形,具三棱,黑褐色,有光泽。

物种分布

编辑

桔梗在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不丹、越南均有分布,全球广泛种植;分布于中国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东、广西北部、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山东、山西、四川东部、云南东南部、浙江。

桔梗

世界分布图

桔梗

中国分布图

生长习性

编辑

桔梗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草地、稀疏灌丛及林缘。喜温、喜阳、耐寒、耐干旱,忌水涝、大风,适宜温度为10℃~20℃。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良好。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桔梗是两性花,雌雄异熟,花粉寿命较短,开花3天后花粉已完全失去受精活性,因此自花授粉结实率不高。自然繁殖多依靠异花授粉,风力传播和昆虫授粉是主要的授粉方式。花冠和花蜜对授粉昆虫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柱头和花粉的吸引作用不明显。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桔梗宜种植在海拔1100米以下平整、肥沃、疏松、腐殖质含量高的沙壤土上。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秋播出苗率最高。种子撒播前需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后盖火灰或细土。

扦插繁殖

每年3~4月或10月,选取多年生桔梗的茎的中下部,去掉下半部叶。以茎基部作为插条成活率较高,以茎梢部作为插条成活率较低,用激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插条的成活率。插后及时浇透水,并经常喷水保湿,但湿度不宜过大,以防止插条腐烂。

组织培养繁殖

桔梗叶片、茎尖、茎段、上胚轴和下胚轴均可以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外植体消毒成功与否是影响培养效果的关键。采用桔梗种子萌发的无菌苗的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可获得大量无毒的试管苗,省去了外植体消毒的繁琐程序,提高了丛生芽诱导率,繁殖速度较快、效果较好,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功用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桔梗以根入药,味苦,辛,性平,有化痰止咳、润肺、消肿排脓等功效。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甾醇类物质、酚类化合物。现代采收及加工方式基本沿袭古法,通常于春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去掉茎叶,洗净泥土,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后切片。

食用价值

桔梗可酿酒、制作糕点,或将其切条晒干后存放,随时食用。中国东北地区及东亚地区都有作蔬菜食用的习惯。在韩国,桔梗常用于制作泡菜。

观赏价值

桔梗植株形态优美,花型特异,观赏性强。除种植于公园花径、花坛供观赏外,也可盆栽置于室内,还可应用于花束。

桔梗

观赏性强的桔梗

延伸文化

编辑

朝鲜族通常称桔梗为“道拉基”,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民歌,就叫作《桔梗谣》。

物种对比

编辑

洋桔梗(Eustoma russellianum),为龙胆科洋桔梗属植物,因名字相近常被误认为是桔梗,但二者外形相差较大。洋桔梗花色丰富,有红色、紫色、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而桔梗花色多为蓝色和紫色。

物种

分类地位

花色

桔梗

桔梗科桔梗属

多为蓝色和紫色

洋桔梗

龙胆科洋桔梗属

红色、紫色、白色、黄色

桔梗

洋桔梗-花

桔梗

洋桔梗-花

桔梗

桔梗-花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三卷第二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77.

[2]中国植物志-桔梗.iplant. [2022-11-17].

[3]World Plant.worldplants. [2022-11-17].

[4]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辽宁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辽宁植物志(下册)[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414.

[5]管仁伟,郭瑞齐,詹志来,等. 经典名方中桔梗的本草考证[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28(10): 82-91.

[6]丁宝章,王遂义,高增义. 河南植物志(第三册)[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557.

[7]贺士元,刑其华,尹祖堂. 北京植物志[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2: 967.

[8]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河北植物志[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626.

[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经济植物志(下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1: 1937.

[10]蒲昭和. 祛痰利咽之要药桔梗[J]. 家庭医学, 2017, (4): 53.

[11]王文亮,王志芬. 桔梗的营养价值及其综合开发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 (09): 12-13,33.

[12]沈立荣. 药用蔬菜桔梗的开发价值及栽培加工[J]. 农牧产品开发, 1997, (11): 16-18.

[13]刘家宜. 天津植物志[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624.

[14]李心怡. 川产桔梗药材的品质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

[15]李今,邵锦震. 药用植物桔梗的传粉效率与结实率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1, (2): 73-75.

[16]朴锦,严一字,基日. 提高桔梗自花授粉结实率方法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07, (9): 49-51.

[17]李戈莲,高义富,李志明,等. 桔梗种子繁殖技术[J]. 种子世界, 2003, (11): 32-33.

[18]陈震,张丽萍. 桔梗扦插繁殖试验[J]. 时珍国药研究, 1997, (6): 72-73.

[19]张凤生,姜淼,李建红. 桔梗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J]. 北方园艺, 2007, (1): 165.

[20]左艇. 桔梗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方法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5): 40-41.

[21]唐伟斌,石晓云. 药用植物桔梗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5): 599-601.

[22]牛德水. 桔梗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3, (5): 42-43.

[23]孙强,蒙艳丽,吴秉纯,等. 桔梗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J]. 黑龙江中医药, 2017, 46(4): 64-65.

[24]黄红慧. 桔梗的采收加工技术探析[J]. 光明中医, 2013, 28(11): 2412-2414.

[25]唐伟斌. 观赏桔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04, (3): 23.

[26]高惠金. 清雅秀丽的桔梗花[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9, (8): 12-13.

[27]赵清月. 琴弦上的朝鲜族传统音乐——伽倻琴曲《桔梗谣》作品分析[J]. 戏剧之家, 2021, (33): 67-68.

[28]李振,李晓丽,庄得凤,等. 洋桔梗育苗基质的筛选[J]. 辽宁农业科学, 2020, (6): 72-74.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4月7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186/

(13)
词条目录
  1. 历史
  2. 形态特征
  3. 植株
  4. 果实和种子
  5. 物种分布
  6. 生长习性
  7. 繁殖方式
  8. 自然繁殖
  9. 人工繁殖
  10. 播种繁殖
  11. 扦插繁殖
  12. 组织培养繁殖
  13. 功用价值
  14. 药用价值
  15. 食用价值
  16. 观赏价值
  17. 延伸文化
  18. 物种对比
  1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