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砂岩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粉砂岩是一个碎屑沉积岩由大小介于砂岩和泥岩。它可以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颜色和纹理。粉砂岩一般呈红色、灰色,层理平坦。深色粉砂岩有植物化石以及其他富含碳的物质。它坚硬耐用,不易分裂成细小的颗粒或层。虽然经常被误认为是页岩,粉砂岩缺乏页岩典型的裂变性和层状结构。粉砂岩可能含有结核。除非粉砂岩相当泥质,否则层理可能不明显,并且往往以与层理无关的倾斜角度风化。泥岩或页岩是岩石含有泥浆,泥浆是含有一系列...

粉砂岩是一个碎屑沉积岩由大小介于砂岩和泥岩。它可以发现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颜色和纹理。粉砂岩一般呈红色、灰色,层理平坦。深色粉砂岩有植物化石以及其他富含碳的物质。它坚硬耐用,不易分裂成细小的颗粒或层。虽然经常被误认为是页岩,粉砂岩缺乏页岩典型的裂变性和层状结构。粉砂岩可能含有结核。除非粉砂岩相当泥质,否则层理可能不明显,并且往往以与层理无关的倾斜角度风化。泥岩或页岩是岩石含有泥浆,泥浆是含有一系列淤泥和粘土的材料。粉砂岩的特点是主要是粉砂,而不是粘土。

用途

编辑

粉砂岩主要用于建筑行业,人们正在努力的开发着它的商业价值。由于粉砂岩极具吸引力的外观,成为了备受追捧的工艺品。在一些生活用品中,如瓷砖,也可以用粉砂岩来制作。粉砂岩石粉也可以用来保护地雷或其他危险的爆炸区域。在艺术领域,雕塑家们的接嘴往往从粉砂岩开始。

基础特征

编辑

岩性:中国产板岩 | China's Slate

产地:中国河北 | China HeBei

底色:其他 | Other

纹路颜色:粉红色 | Pink

花草样式:细花 | Fine beautiful

使用领域:室内外装饰。构件。户外园林用料 | Indoor and outdoor decoration. Component. Outdoor garden material

岩石特征:粉红色。细粒砂岩 | Pink. Fine-grained sandstone

特点

编辑

粉砂碎屑的粒径大小在0.0625~0.0039mm。比粉砂更细者称为泥。主要由粉砂碎屑组成的沉积岩是粉砂岩。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较简单,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填隙物有钙质、铁质及粘土质等。粉砂岩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沉积物含水时易受液化产生变形层理及其它滑动构造。粉砂岩按粒度分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和细粉砂岩(0.0312~0.0039mm);按混入物成分分为:泥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等。

分类

编辑

按碎屑成分划分为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岩、岩屑粉砂岩(少见)和它们间的过渡类型。根据胶结物成分划分为粘土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和白云质粉砂岩。黄土也是一种疏松的或半固结的粉砂质沉积物。粉砂岩多形成于河漫滩、三角洲、潟湖和海洋的较深水部位。

按照种类粉为:粉砂岩文化石、粉砂岩蘑菇石、粉砂岩板岩、粉砂岩脚踏石、粉砂岩网贴。

形成

编辑

粉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随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变。粉砂岩是在经过了长距离搬运、水动力条件比较安静、沉积速度缓慢的环境下形成的。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可渐变成砂岩或粘土岩,并构成韵律性层理。粉砂岩形成于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常堆积于潟湖、湖泊、沼泽、河漫滩、三角洲和海盆地环境。

分层岩石可能被风化了几千年,肉眼才可以清晰可见。这些层是由各种材料和矿物质,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铁,方解石,绿泥石,石英,长石,氧化铝,和碳酸钾等组成的。矿物形成的岩石颜色,通常为黑色,沙褐色或灰色。虽然岩石遍布全球,但是只有在森林或热带地区才可能发现粉砂岩,通常煤矿巷道里面有出现粉砂岩。

性质

编辑

淤泥是指物质粒子之间的规模大的砂颗粒和小粘土颗粒。因此,粉砂岩颗粒测量的直径大约0.0039-0.0625cm。虽然石头,泥沙不能被看作是单个粒子,但可以感受到粉砂岩的分离颗粒。这个组合的岩石有这样的特点,层状的,坚韧的,容易断的。

当粉砂岩遇到高压力,如热,它可以蜕变成不同品种的岩石——片岩和片麻岩。这些变质岩是很容易辨别的,他们是有条纹的结晶矿物。粉砂岩蜕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粉砂岩.geologyscience. [2024-03-29].

[2]什么是粉砂岩粉砂岩的用途.住范儿. [2024-03-29].

[3]粉砂岩.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方博物馆. [2024-03-29].

[4]什么是粉砂岩 粉砂岩的用途.装信通网. [2024-03-29].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345/

(5)
词条目录
  1. 用途
  2. 基础特征
  3. 特点
  4. 分类
  5. 形成
  6. 性质
  7.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