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又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Physics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物理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持。 1978年在庐山举行拨乱反正的中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就讨论过举办物理竞赛事宜。1979年全国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举行了物理竞赛。1983年中国物理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又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物理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持。

竞赛历史

编辑

1978年在庐山举行拨乱反正的中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就讨论过举办物理竞赛事宜。1979年全国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举行了物理竞赛。1983年中国物理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提出在全国举行物理竞赛的倡议,1983年11月13日举行预备会议讨论有关竞赛的指导思想、目的、组织办法等一系列问题。

1984年1月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正式任命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正副主任,并通过“举办第一届中学生物理竞赛的计划”(征求意见稿)。随之即开始有关物理竞赛的活动。2月在中国物理学会全国普及工作会议上酝酿和布置有关竞赛的具体事项,4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了举办竞赛的计划,对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组织领导以及具体办法均做了具体的阐述与规定。

1984年11月18日,第一届竞赛开赛,次年2月26日至3月2日在北京举行决赛。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培源教授和副理事长周光召教授以及副秘书长兼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沈克琦教授出席颁奖会,并就物理竞赛活动发表了有指导意义的讲话。

1985年8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暂行办法》,决定每年举行一次,使竞赛的进行进一步规范化。通过时原拟称为章程,在讨论时理事长钱三强教授提出,先叫“暂行办法”,经过实践取得经验并进一步修改后再名为章程。中国物理学会决定从1985年开始,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成绩优秀者中,选出我国准备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集训队,再经过进一步的考核,最后选出参赛学生。

1991年2月通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后于2004年11月30日和2014年12月26日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订;于2015年5月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修订。

2001年,国家教育部确定了五项学科竞赛与高校招收保送生制度的关系,即复赛中获得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

2014年,国家教育部取消了复赛中获得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又重新规定了物理学科竞赛与高校招收保送生制度的关系,即获得决赛中前50名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

主办机构

编辑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中国物理学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持。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制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

设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简称全国竞委会),统一领导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常委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常委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组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可设名誉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常委会下设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简称命题组)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简称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命题组负责预赛、复赛理论试题及决赛的理论、实验试题的命题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

竞赛成绩

编辑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如以参加复赛。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题,满分为320分;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满分为80分。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每届决赛设一等奖50名左右,二等奖150名左右,三等奖20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比赛规则

编辑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包括预赛、复赛和决赛。在校高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报名。凡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均在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从2001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确定了五项学科竞赛与高校招收保送生制度的关系,即复赛中获得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的学生,具有高校招生中“保送生”的资格。

预赛

预赛只进行理论考试,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各地方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定成绩。预赛满分为200分,竞赛时间为3小时。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参加复赛。

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题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满分为320分,竞赛时间为3小时。由各省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分;实验考试根据《关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由各省竞委会命题、组织赛事和评分,满分为80分,竞赛时间为3小时。实验考试的日期、地点由各省竞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各地方竞委会根据学生复赛的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之和)和全国竞委会分配的名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对于在上届决赛中成绩较好,以及在当年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全国竞赛委会确定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名额。

决赛

决赛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决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竞赛时间各3小时。理论满分为280分,实验满分为120分。由组委会聘请高校教师阅卷评分。由常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奖组,由评奖组核审学生决赛成绩,提出获奖名单,最后由全国竞委会审议通过。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00名左右,二等奖120名左右,三等奖140名左右。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历届竞赛

编辑

第一届竞赛于1984年11月18日开始,1985年2月26日至3月2日在北京举行决赛。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培源教授和副理事长周光召教授以及副秘书长兼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沈克琦教授出席颁奖会,并就物理竞赛活动发表了有指导意义的讲话。周培源主席还建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轮流承办。1985年8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暂行办法》,决定每年举行一次,使竞赛的进行进一步规范化。通过时原拟称为章程,在讨论时理事长钱三强教授提出,先叫“暂行办法”,经过实践取得经验并进一步修改后再名为章程。经过七届竞赛的实践,1991年2月通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后于2004年11月30日和2014年12月26日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修订;于2015年5月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修订。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阅卷组成员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历届竞赛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届次

预赛时间

参赛人数

决赛时间

地点

参赛人数

1

1984.11.18

43079

1985.02.26-03.02

北京

76

2

1986.01.26

52925

1986.04.01-04.05

上海

104

3

1986.11.16

58766

1987.02.22-02.25

天津

105

4

1987.10.25

57523

1988.01.06-01.10

兰州

101

5

1988.10.23

55855

1989.01.06-01.10

广州

106

6

1989.10.08

53096

1989.12.10-12.14

长春

127

7

1990.10.21

54393

1990.12.23-12.27

福州

105

8

1991.06.30

73806

1991.09.08-09.13

桂林

104

9

1992.09.06

60617

1992.10.12-10.15

合肥

101

10

1993.09.05

46843

1993.10.08-10.11

长沙

105

11

1994.09.04

65146

1994.10.09-10.12

西安

109

12

1995.09.03

55967

1995.10.08-10.11

太原

112

13

1996.09.08

86173

1996.10.19-10.22

杭州

114

14

1997.09.08

90067

1997.10.18-10.22

南昌

118

15

1998.09.06

134599

1998.10.21-10.25

大庆

121

16

1999.09.05

169282

1999.10.16-21

南京

126

17

2000.09.03

225683

2000.10.21-25

武汉

143

18

2001.09.09

267363

2002.10.20-24

海口

145

19

2002.09.08

322043

2002.10.19-23

郑州

146

20

2003.09.07

359835

2003.10.18-22

济南

170

21

2004.09.05

328134

2004.10.16-20

重庆

173

22

2005.09.04

363139

2005.10.15-19

沈阳

167

23

2006.09.02

426673

2006.11.04-09

深圳

173

24

2007.09.02

411350

2007.11.03-08

宁波

177

25

2008.09.07

452967

2008.10.18-23

北京

210

26

2009.09.06

437840

2009.10.31-11.05

上海

280

27

2010.09.05

443327

2010.10.30-11.04

厦门

280

28

2011.09.04

484301

2011.10.29-11.03

西安

280

29

2012.09.08

485193

2012.11.01-11.08

吉林

279

30

2013.09.08

473345

2013.10.26-10.31

大连

320

31

2014.09.08

521322

2014.11.01-11.06

杭州

360

32

2015.09.05

559475

2015.10.31-11.05

长沙

360

33

2016.09.03

626370

2016.10.29-11.03

武汉、黄冈

360

34

2017.09.02

714948

2016.10.28-11-02

重庆

364

35

2018.09.08

——

2018.10.27-10.28

上海

365

36

2019.09.21

——

2019.10.26-10.31

杭州

360

37

2020.09.19

——

2020.10.24-10.29

长沙

365

38

2021.09.04

——

2021.10.23-10.28

南京、苏州

480

39

2022.09.17

——

2022.10.15-10.20

武汉

543

40

2023.09.02

——

2023.10.14-10.19

北京

——

参考资料: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第36届比赛颁奖现场

竞赛规则

编辑

竞赛章程

第一章 总则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 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 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深度和广度。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是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在校普通高中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应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章 组织领导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委托物理教学委员会(简称“全国教学委员会”)负责,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简称“全国竞委会”)具体组织与实施。全国竞委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竞委常委会)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简称竞赛委员)组成。

竞委常委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副主任和常委由全国教学委员会提名推荐,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主任、副主任、常委每届任期4年,在同一位置的连续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在新一届上任时的

年龄一般不超过75周岁,常委会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超过70周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可设名誉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

全国竞委会竞赛委员产生办法如下:

1.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物理学会各委派委员1人;其任期由委派单位确定。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物理学会各委派3人;任期一年。

3. 由竞委常委会根据需要聘请若干人任特邀委员;任期一年。

全国竞委会在决赛期间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和讨论竞赛有关事宜,交流组织竞赛活动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决赛获奖学生名单。

全国竞委会在各省的竞赛委员在任期内负责所在省的竞赛委员会的工作。

竞委常委会在全国竞委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国竞委会的职责,负责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事宜,聘请有关专家分别组成命题I组和竞赛专家组,并负责其他相关工作。全国教学委员会负责组建命题II组和巡视组。命题II组负责提供备选竞赛题目;命题I组负责在备选题目中选出竞赛题目,与命题II组成员讨论修改,并确定最终的竞赛试题。巡视组负责对竞赛工作进行监督。

每年承办决赛的省物理学会与有关方面协商组成该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组委会负责决赛期间各项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工作以及命题会议的会务工作。

组委会的工作接受全国竞委会的指导。

各省物理学会与各有关方面协商组成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简称省竞委会)。省竞委会按照《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和全国竞委会制定的有关竞赛工作的各项实施细则,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省有关竞赛的各项活动。省竞委会的工作受全国竞 委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 竞赛程序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竞赛包括预赛、复赛和决赛。竞赛之前,中国物理教学委员会应向教育部完成竞赛的年度申报工作。

中国物理教学委员会在举办年度物理竞赛前将年度竞赛工作方案(包含时间、地点、承办单位、参赛学生和领队总人数、各省学生名额分配等)报中国科协青少中心,物理竞赛的通知抄送各省级科协。

全国竞委会向各省竞会发送当年全国物理竞赛的通知。全国物理竞赛考试时间由全国竞委会确定。各省不得自行变更考试时间,否则视为弃权。

各省竞委会负责组织本省学生的报名参赛工作。参赛对象为在校普通高中学生。考生资格的认定以当年所属省份教育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相关规定为准。

各省竞委会负责组织本省的预赛和复赛的监考、阅卷工作。

各省竞委会负责组建省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参赛名单及材料。各省竞委会在组织选拔及组建省队过程中必须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基本原则,将选拔方案(包括选拔形式、时间和范围等情况)报全国竞委会备案。

各省的复赛承办单位和全国决赛的承办单位的竞赛工作除了对主办单位负责外,还需接受省级科协监督,赛后向主办单位和属地省级科协提交工作报告。

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的学生答卷均不对外公开。竞赛试题及其解答的版权归全国竞委会所有。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此版权的单位和个人,全国竞委会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一等奖中成绩居前的学生获得参加国家集训队的资格(同时获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中国代表队和亚洲中学生物理奥赛中国代表队成员的选拔资格)。参加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人数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每名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最多有一次进入国家集训队的资格。

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赛区一等奖和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名单(包括姓名、性别、所在省份、毕业中学、获奖名称)由中国物理教学委员会在本部门指定网站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上述奖项获奖学生名单在全国决赛结束后报青少中心备案。 

第四章 决赛申办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原则上由某省的一所(或数所)大学和一所(或数所)中学共同承办。大学主要参加与考务有关的工作,中学主要承担接待、后勤等会务工作。

各省有参加全国物理竞赛的权利,也有承办赛事的义务。拟承办全国物理竞赛决赛的省可提前一至两年向全国竞委会递交承办书面申请和承办方案,并向全国竞委会会议做口头报告。全国竞委常委会在对申办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后,召开竞委常委会讨论并确定一至两年后的全国物理竞赛决赛承办单位,报中国科协备案。

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近期获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奖牌和近期未承办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省享有优先承办权。

 第五章 命题原则 

全国竞委会负责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简称“竞赛大纲”)。大纲的内容要从我国目前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但不拘泥于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预赛、复赛和决赛的命题均以竞赛大纲为依据。竞赛题目应重点考查参赛学生对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应用知识的能力、基本物理实验技能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 奖励和惩处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只评选个人奖

对于在复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全国竞委会设立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一等奖人数由全国竞委会核准,按复赛总成绩评定。二、三等奖由省竞委会按成绩评定,并向全国竞委会报备。赛区一、二、三等奖均在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站上向全国进行公示,并由全国竞委会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

根据决赛成绩和参加决赛人数,每届评选出决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一(或二)等奖截止分数线有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时,可以扩大相应奖项名额,给予相同分数的学生同等奖励。获奖学生由全国竞委会署名给予奖励,颁发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奖证书和奖牌。

对参赛学生及与之相关的人员的违规行为,以及考试地点工作人员、省级竞赛负责人、省竞委会和全国竞赛委员会成员的违规或失职行为,按中国科协《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惩处。

第七章 经费 

各省竞委会在组织本省物理竞赛预赛和复赛时,以及全国竞委会在组织全国物理竞赛时,均应坚持零收费原则,执行中国科协《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八章 附则 

本章程由中国物理学会制定,并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改。本章程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少年科技中心备案。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

备注: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1991年2月12日制定,2004年11月30日修订,2014年12月26日第二次修订,2021年5月23日第三次修订。

参考资料:

竞赛内容提要

说明: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1990年)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其他方面等部分。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开始实施。

经200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原则同意,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考虑到适当控制预赛试题难度的精神,《内容提要》中新补充的内容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预赛试题仍沿用原规定的《内容提要》,不增加修改补充后的内容。

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了修订。依据修订后的章程,决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复赛实验考试题目的命题范围。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参考资料:

力学

类别

详细内容

运动学

参考系

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 ※自然坐标系

矢量和标量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速度 加速度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对运动 伽里略速度变换

动力学

重力 弹性力 摩擦力

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 ※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

※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

☆科里奥利力

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 刚体的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

动量

冲量 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参考系

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质心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

(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恢复系数

※角动量

冲量矩 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有心运动

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

※刚体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正交轴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流体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

振动

简谐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相位

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 简谐振动的速度

(线性)恢复力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简谐振动的能量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长 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 ※驻波 波的衍射(定性)

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多普勒效应

热学

类别

详细内容

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和碰撞 布朗运动

※压强的统计解释

☆麦克斯韦速 分布的定量计算;

※分子热运动自由度 ※能均分定理;

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子力 分子间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气体的性质

温标 热力学温标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

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多方过程及应用

※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

※绝热过程方程

※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功

※热机及其效率 ※卡诺定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宏观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液体的性质

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 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熔点 熔化热

蒸发和凝结 饱和气压 沸腾和沸点

汽化热 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露点

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 ※导热系数

对流

辐射 ※黑体辐射的概念 ※斯忒番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磁学

类别

详细内容

静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点电荷的场强 场强叠加原理

匀强电场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高斯定理及其在对称带电体系中的应用

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

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电势叠加原理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势公式

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屏蔽,

※静电镜像法

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球形、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连联接

※电荷体系的静电能,※电场的能量密度,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偶极矩

☆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电势

电介质的概念

☆电介质的极化与极化电荷

☆电位移矢量

稳恒电流

欧姆定律 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表 电压表 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

补偿电路

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 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 ※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 ※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 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P-N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掌握机理)

超导现象 ☆超导体的基本性质

磁场

电流的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磁场叠加原理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匀强磁场

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

※安培环路定理及在对称电流体系中的应用

※圆线圈中的电流在轴线上和环面上的磁场

☆磁矩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荷质比的测定

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 霍尔效应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场(涡旋电场)

自感和互感 自感系数

※通电线圈的自感磁能(不要求推导)

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 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交流电的矢量和复数表述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感抗和容抗

※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整流 滤波和稳压

☆谐振电路 ☆交流电的功率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

☆感应电动机原理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 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赫兹实验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能量密度、能流密度

电磁波的波速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 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学

类别

详细内容

几何光学

※费马原理

光的传播 反射 折射 全反射

光的色散 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球面折射成像公式 ※焦距与折射率、球面半径的关系

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其它常用光学仪器

波动光学

光程

※惠更斯原理(定性)

光的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

光的衍射现象

※夫琅禾费衍射

※光栅 ※布拉格公式

※分辨本领(不要求导出)

光谱和光谱分析(定性)

※光的偏振 ※自然光与偏振光

※马吕斯定律 ※布儒斯特定律

近代物理

类别

详细内容

光的本性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与动量

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

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

※用玻尔模型解释类氢光谱

原子的受激辐射 激光的产生(定性)和特性

原子核

原子核的尺度数量级

天然放射性现象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 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关系式 裂变和聚变 质量亏损

粒子

“基本粒子”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德布罗意关系

※不确定关系

※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假设

洛伦兹变换

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 多普勒效应

☆速度变换

相对论动量 相对论能量 相对论动能

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

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

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与量纲分析

数学基础

类别

详细内容

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运算,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

※微积分初步及其应用

含一元微积分的简单规则;

微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函数乘积和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

积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简单积分。

参考资料:

影响和意义

编辑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简介. 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历史.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3]关于组织参加2023年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通知.安徽省物理学会. [2023-10-20].

[4]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上海成功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2023-10-20].

[5]关于举办2018年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通知.山东物理学会. [2023-10-20].

[6]关于举办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通知.山东物理学会. [2023-10-27].

[7]第36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颁奖典礼圆满举行.腾讯大浙网·教育频道. [2023-10-20].

[8]关于组织参加2020年第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通知.安徽省物理学会. [2023-10-20].

[9]2020年全国竞赛获奖学生信息汇总表.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10]关于举办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23-10-20].

[11]2021年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获奖学生名单.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12]关于组织参加2022年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通知.安徽省物理学会. [2023-10-20].

[13]2022年第3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获奖学生名单.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14]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1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2015年修订).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网. [2023-10-20].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592/

(43)
词条目录
  1. 竞赛历史
  2. 主办机构
  3. 竞赛成绩
  4. 比赛规则
  5. 预赛
  6. 复赛
  7. 决赛
  8. 历届竞赛
  9. 竞赛规则
  10. 竞赛章程
  11. 第一章 总则
  12. 第二章 组织领导
  13. 第三章 竞赛程序 
  14. 第四章 决赛申办 
  15.  第五章 命题原则 
  16. 第六章 奖励和惩处
  17. 第七章 经费 
  18. 第八章 附则 
  19. 竞赛内容提要
  20. 力学
  21. 热学
  22. 电磁学
  23. 光学
  24. 近代物理
  25. 单位制
  26. 数学基础
  27. 影响和意义
  2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