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简介
编辑虞世南(558年-638年5月),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擅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与欧阳询齐名,世称“欧虞”与房玄龄、褚亮等同封为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虞世南幼时曾跟随顾炎武之祖顾野王、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南朝学者徐陵学习。入仕为官之后,虞世南的安贫乐道、宠辱不惊,使他在各种政治形势下都能全身而退,虞世南的一生经历陈、隋、唐三代的变革,其间征乱不断。先后辅佐宇文化及、窦建德等人,但均未得到重用,最终得遇明主唐太宗李世民,才华得到施展,成为贞观时期的一代名臣。
书法上,虞世南将王氏书风代入了唐代,不仅为初唐书风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引导作用,也为日后唐代书法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此外,他私人修纂的《北堂书钞》,在敦煌石室写本古类书残卷发见、《编珠》的真伪问题被澄清以前,是现存最早的古类书。
虞世南生平
编辑陈隋时期
虞世南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在虞氏家族中排行第七。
南朝陈文帝天嘉二年(公元561年),虞世南的父亲虞荔因病去世,时年59岁,彼时虞世南四岁。
天嘉五至七年,陈宣帝太建一至七年(公元564年至575年),虞世南跟随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法师学习书法。
太建七至十一年(公元575至579年),虞世南与兄虞世基一起跟随《玉篇》的作者顾野王学习,兄弟二人学习十分勤奋刻苦,甚至连洗脸梳头都顾不上,常常是十天半月不洗脸不梳头。
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陈文帝高荔行召虞世南为建安王法曹参军,此时,虞世南二十四岁。
隋文帝杨坚灭陈后,虞世南兄弟二人同入长安,名声大噪。开皇九年,虞世南初见隋文帝杨坚,南朝陈灭亡,虞世南以侍母为由留在建康,拒绝北上入长安。在晋王(杨广)府,做王府学士。
隋大业元年,虞世南被授秘书郎的职位,掌管图书经籍,成为隋炀帝的文学侍臣。隋炀帝喜爱虞世南的才华,但讨厌他过于刚直的性格,因此虞世南始终不受隋炀帝的重用,做了十年的七品小官,在此期间,虞世南翻阅大量的宫廷藏书,在秘书省的后堂编撰了《北堂书钞》。相反,虞世基却因为做事圆滑而得到隋炀帝的重用。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缢杀隋炀帝后,又要杀虞世基。虞世南知道消息后,抱持痛哭,一度请求自己代替哥哥受死,宇文化及没有答应虞世南的请求,虞世基最终被杀害,虞世南悲痛不已。隋灭后,虞世南被窦建德所获,在窦建德军任黄门侍郎。
初唐时期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灭窦建德,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与房玄龄、褚亮(褚遂良之父)等同封为秦府“十八学士”。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迁虞世南为太子中舍人,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拜虞世南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以知交启用。同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进一步发扬儒教,诏令虞世南撰成了《孔子庙堂碑》。
贞观初期,虞世南已年过古稀,多次以年老为由上表请辞不受。但未获李世民批准,相反,又迁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辞不受,贞观七年,李世民只好将他改任秘书监,封爵永兴县子。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陇右山崩,大蛇经常出现,山东及江淮一带遭遇洪水,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忧虑。虞世南借此直言劝谏,他引经据典,就陇右山崩一事向唐太宗提出要求唐太宗节省开支,利民生活,慎处冤狱的建议。唐太宗十分赞同,"遣使赈饥,申挺狱讼,多所原赦"。后来,彗星出现时,虞世南更是顺势规谏,劝谏唐太宗不要功高自满。同年,晋封永兴县公,故有"虞永兴"之称。第二年,太上皇李渊驾崩,虞世南一再劝阻太宗打算厚葬的想法,严肃劝谏唐太宗不要因为贪图游猎而荒疏政事。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虞世南致仕,仍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的职位,俸禄同于京官任职者。五月,虞世南逝世。他死后,皇帝下诏陪葬昭陵(在今陕西醴泉县九峻山),赠礼部尚书,谥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虞世南像于凌烟阁。
虞世南创作特点
编辑书法外柔内刚
虞世南继承二王传统,书法风格以外圆内方、细大不捐、平和圆融为特点,他的书法折中调和,力道均衡,雌雄同体,中和、中正、中庸、不偏不倚,既柔也挺,分寸感把握并平衡到了极致,温润如玉,含蓄内敛,但恩威并重,反映出虞世南对中华文化的核心——和谐共存的理解。虞世南真正领悟了书法之"道",并以此来体现君子藏器的理念,即"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诗歌主张革新
虞世南的留存诗歌中,表现出革新的倾向。明代徐献忠在《唐诗品》中认为,虞世南早期的诗歌呈现出婉缛、绮丽、藻饰的特点。隋朝时期,诗歌描写了侍奉炀帝的景象,着重描绘了炀帝出巡的盛大画面,显示出挣脱南朝瑰丽诗风的迹象,如《奉和出颍应令》,就显示出由婉缛向疏秀转化的趋向,用典绵密,词藻丰富,暗含讽谏,含义深远。入唐后,虞世南的作品则发生了描写重点由场面到景物,诗歌风格由婉缛到清新的质的转变,文学观转向雅正,体现出唐王朝的治世气象。虞世南的唐代诗歌出现了许多写景之作,以婉柔的诗句创造雅正的诗歌作品。意境优美,手法老成,语出自然,不着痕迹。在政论诗《赋得慎罚》虞世南主张公正执法,废除严刑酷法。体现仁政的治国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虞世南主要影响
编辑诗歌
虞世南留存至今的诗歌作品虽不算多,却体现了诗歌发展的隋唐之变,虞世南作为隋唐之交的代
表性诗人,是探索隋唐诗歌发展变化的重要着入点。
书法
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和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在日本,欧阳询、褚遂良和虞世南被称为“唐初三大家”,其书法含蓄、静穆,蕴藉,蕴含着冲和之美的思想。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内容由suifeng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