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是指中原解放军于1946年6月至1946年7月期间,面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重兵围攻,为保存有生力量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
战役背景
编辑中原解放区的成立
中原解放区原称“豫鄂边区”,是开创于1938年武汉沦陷以后抗战的艰难时刻,1942年以后称“鄂豫边区”和“鄂豫皖边区”;1944年10月改称“鄂豫皖湘赣边区”。其主要部分是鄂豫两省边界地区,即北起河南舞阳、叶县、南抵洞庭湖畔,东自安徽宿松、太湖和江西的彭泽,西至湖北宜昌,包括了豫鄂皖湘顿边界50多个县、9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在地形上,它东逼南京、南扼长江、西慑西安,控制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中共在此发展了5万余军队。抗战进入到1945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呈现颓败之势,蒋介石开始策划借助美国的帮助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迁都南京,中原地区立即成为了国共双方军事较量的战略要地,成为全国解放区的前哨阵地。
为此,蒋介石立即派出20多个师及9个纵队的兵力抢占中原地区。为应对蒋介石的进攻,中共中央决定集中中原地区的兵力。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王树声、戴季英率领的河南军区部队及冀鲁豫军区第八团,于10月24日在唐河祁仪王田以南,枣阳鹿头镇、流城以北,桐柏程湾西南、随县三和店西北的随、桐、唐、枣4县交界地区,与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胜利会师。桐柏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先后宣告成立。此后,中原解放军兵分两路,向枣阳、唐河、新野一带发起反攻。经过半个多月连续续的作战,中原解放军开辟了以桐柏山为中心包括豫南、鄂北、豫东南、鄂东北地区在内的中原解放区,为中原解放军建立了赖以立足的根据地。
中原解放区建立后,中原解放军继续出兵作战,力图巩固根据地,向国民党军发起第二次桐柏战役。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加之中原三路大军会师不久,各部队之间配合尚不默契,致使第二次桐柏战役未能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打击。12月中旬,蒋介石继续向中原调兵。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乘国民党军合围尚未形成之机,即率主力部队分南北两路转移。最终,中原主力部队转移平汉铁路以东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军合围的计划,并开辟了以大别山为依托的新解放区。
国共关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签订之后,双方继续就协议中没有达成的解放区政权问题、中共领导的军队整编问题进行谈判。
1946年1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国政府代表马歇尔组成”三人会议“,会商解决军事冲突及有关事项。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定,同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该停战令1月13日夜生效。同日,毛泽东发布《中央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通告》,要求各地各级党政军组织切实严格遵行停战令,不得有误。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当天接到停战令和毛泽东发布的通告,即令中原部队停止军事行动,所属河南、江汉、鄂东3个军区之部队也同时在原地待命。然而,蒋介石却密令国民党部队“迅速抢占战略要地”,向中原解放区罗山定远、宣化店进攻,中原解放军被迫向光山县转移,国民党军遂占领罗南山李店。随后,国民党军继续向光山县城进犯,于1月14日上午抢占光山县城,后又相继侵占了中原解放区之黄陂桃园店、商城吴家祠、张店、独山等地。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