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zāng]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曾用名:臧瑗[yuàn]望,笔名:孙荃、何嘉, 籍贯山东潍坊诸城,国立青岛大学毕业,中国现代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
主要经历
编辑早期经历
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8岁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臧克家9岁入读私塾,1917年到私立有志国民初级小学上学,1919年暑假考上诸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同年暑假,在聆听北京学生代表的反帝反封宣传演讲后,深受打动。
1923年暑假,臧克家以第19名的优秀成绩考取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3年学习期间,他阅读大量新书报刊,包括一些宣传革命的书籍和报刊。1925年9月,臧克家写了一篇揭露山东军阀反动统治当局罪恶的文章在《语丝》上发表,第一次在全国性大杂志上发表文章。
次年秋,基于对张宗昌倒行逆施和沉重压迫的反抗,臧克家奔赴革命政府所在地武汉,次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在1927年5月,臧克家参加了讨伐夏斗寅叛军的战斗。第二年6月21日,臧克家突遭诸城县国民党县党部的围捕,经青岛流亡到东北,次年秋返回家乡。
臧克家于1929年9月考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就读一个学期后因病休学。养病期间,和族叔臧亦遽[jù]、臧武平经常讨论新体诗歌的创作问题,该经历直接影响其新体诗创作。次年臧克家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数学零分,国文98分,被国立青岛大学英文系录取,成为闻一多的门下弟子。在青岛期间,臧克家完成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及《罪恶的黑手》。
1930年考入山东大学后臧克家学籍卡上的照片
诗集《烙印》
大学毕业后,臧克家1934年8月到山东省临清县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教书,工作3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离开,千行长诗《自己的写照》就是这一时期完成并于1936年7月出版的。
抗战时期
日本侵华战争1937年10月全面爆发,臧克家和妻子王深汀及内弟王牲珙[gǒng]离开家乡,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徐州。12月将王牲珙送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夫妻二人在徐州参加了第五战区青年军团,在宣传科任职。1938年1月下旬徐州战役打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奉命转移到河南潢川[潢:huáng],臧克家把这次长途行军的见闻写成长诗《血的春天》,于1938年3月18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
台儿庄战役于1938年3月底打响,臧克家三赴战地采访,写成长篇通讯报告集《津浦北线血战记》。同年5月,在河南潢川成立了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臧克家任团长,并任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委员,在河南、湖北、安徽3省的不少县宣传抗日救亡。
随(县)枣(阳)战役期间,臧克家与姚雪垠于1939年4月一起来到八十四军,深入到一七三师,把在战场上的见闻和感受写成报告长诗《走向火线》和报告通讯《随枣行》。《随枣行》一书中的《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曾被当时的国语教科书选做教材。1940年秋,臧克家离开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到三十军。次年夏应邀到第三十一集团军参加文化工作,随后到三一出版社任副社长。其间,他撰写了许多暴露抗战黑暗面的诗篇。
1942年7月,臧克家离开河南,8月14日抵达重庆,住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9月28日完成《我的诗生活》一书,在抗敌协会期间,还完成3000行长诗《感情的野马》等诗篇。
随后,臧克家于1945年9月出席了毛泽东主席在张治中家里举行的招待会,备受鼓舞,写成70行长诗《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以何嘉的笔名在9月9日的《新华日报》上发表。次年7月,臧克家和爱人郑曼回到南京,停留7天后前往上海。8月12日起,减克家正式接编《侨声报》副刊《文学》(周刊)及诗歌专页《星河》(双周刊)。1946年末,国民党散布“臧克家不再写诗了。”臧克家即写下了向反动政权再一次宣战的檄文《你们》。
臧克家1946年11月摄于上海
1947年7月,臧克家与曹辛之组织星群出版社,出版《诗创造》月刊。10月《侨声报》停刊。11月国民党当局以“写讽刺诗、办左倾刊物和参与共产党创办的星群出版社”为罪名,将臧克家列入逮捕黑名单,臧克家12月去了香港。1947年末,臧克家写成诗歌《冬天》,预见性地指出“这该是最后的一个严冬”。
新中国成立在即,臧克家1949年3月北上到已经和平解放的北平,5月,臧克家被分配到华北大学第三部文学创作研究室做研究员。不久又调到国家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任编审,在出版社工作了7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
臧克家在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担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1956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79年11月。
调任作家协会书记次年,1957年1月《诗刊》创刊,臧克家任主编。创刊时臧克家执笔上书,请毛泽东主席(以下简称)亲自审定并允许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毛主席诗八首,1957年1月12日毛主席给《诗刊》编委们来了亲笔回信,还给了18首诗词,除了《诗刊》抄呈的8首,又加上了10首。《诗刊》创刊号的出版轰动了文坛,轰动了全国,破天荒地一下子集中把毛主席的18首诗词推介给全国人民,让人民第一次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伟大领袖原来还是位伟大的诗人。全国人民纷纷组织学习,兴起学习毛主席诗词的热潮。
刊登毛主席18首诗词的《诗刊》创刊号
毛主席致《诗刊》编辑部的信(1957年1月12日)
毛主席致《诗刊》编辑部的信(1957年1月12日)
晚年时期
“文革”期间臧克家遭受迫害,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三年。粉碎“四人帮”后,旧体诗词创作成为臧克家晚年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创作了大量精美的散文和古典诗文欣赏,从《落照红》《放歌新岁月》等诗集中可以看出,晚年臧克家的诗歌创作一改早期创作沉郁顿挫的风格,变得明丽清新,积极向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的拳拳之心。
臧克家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第九届文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1981年起任中国作协顾问中国写作协会会长。
2002年底,臧克家因病住院,2004年2月5日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臧克家给大女儿臧小平录自作旧体诗《老黄牛》手迹
臧克家
臧克家晚年
人物关系
编辑臧克家曾祖父、祖父均为清朝举人,六曾祖父为清朝翰林,辛亥革命时期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其革命行动对幼年臧克家产生极大影响。臧克家曾有三任妻子,分别为王深汀、郑桂文、郑曼,闻一多、王统照都是臧克家的良师,挚友季羡林在辞世的前一天晚上仍为即将落成的臧克家故居题写馆名。
关系 | 姓名 | 关系简介 |
曾祖父 | 臧俞臣 | 清朝举人,曾任山东省聊城县教谕 |
祖父 | 臧著仪 | 清朝举人,曾任大理院录事的小官 |
六曾祖父 | 臧济臣 | 是清朝的翰林,官至侍读、湖北提学使,被慈禧太后罢官返乡,在臧家庄创办了一所私立有志国民初级小学。辛亥革命时期,他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成为诸城县革命军总司令 |
妻子(第一任) | 王深汀(又名:慧兰) | 七哥是教育家王笑房,1928年与臧克家结婚,两人育有臧乐源、臧乐安两子,1938年3月离婚 |
妻子(第二任) | 郑桂文 | 文化工作团团员,1938年秋天与臧克家结婚,两人育有1孩,1942年春离婚 |
妻子(第三任) | 郑曼(原名:郑香云) | 1919年10月14日出生于浙江台州,曾任职于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出版总署编审局,1942年与臧克家相识,8月于重庆结婚,1950年12月到人民出版社工作,1983年10月从该社离休。离休后郑曼全职协助臧克家的创作和工作。晚年儿孙满堂的臧克家,曾对儿子感言:“没有妈妈,就没有你们的今天。”2009年2月5日因肺癌晚期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享年90岁,与臧克家合葬万佛园 |
老师 | 闻一多(本名闻亦多,曾改闻多、家骅、一多) |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30年,作为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主持入学考试,对臧克家的作文大加赞赏,向校长说项,极力主张破格录取臧克家。1933年臧克家自费出版处女诗集《烙印》,老师闻一多掏了20块大洋给予支持,并且为诗集写序。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痛斥了国民党的统治,下午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遇难。臧克家常常撰文缅怀、纪念、宣传、介绍、弘扬闻一多先生和他的诗文,曾创作《我的先生闻一多》纪念老师 |
老师 | 王统照 | 作家、诗人,与臧克家同为山东诸城人。1924年担任印度诗人泰戈尔济南讲演的翻译,让臧克家不胜钦佩。是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的鉴定者、资助者、出版人。自抗战爆发至1949年,整整12年时间两人不能相见。但1950年相会后,王统照几乎“每周必书,书必厚,大事小节,均形之于字句”与臧克家通信,王统照逝世后,臧克家在为《王统照先生怀思录》一书所作序言末尾说道:“王统照先生是我的乡亲,是我文学创作的领路人、提携者。每每回想起种种往事,心里便十分激动,哀思难禁。” |
挚友 | 季羡林(字希逋[bū],又字齐奘) | 学贯中西,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堪称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与臧克家是挚友,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大年初一,季羡林都从西郊跑到东城,到臧克家府中共度春节,从1990年起,又改为一年两次。臧克家去世后,季羡林抱病写出悼文《忆终身挚友克家》。在季羡林辞世的前一天晚上,为即将落成的臧克家故居题写馆名,写下了“臧克家故居”5个大字 |
臧克家(前左一)郑曼(前右一)夫妇庆祝金婚
1935年臧克家和王统照合影
臧克家之子臧乐源讲述季羡林和臧克家的生前往事
主要作品
编辑经典作品
《老马》
《老马》以闻一多的《死水》为艺术范本,全诗八行,分为两节,每节的字数、行数,都是完全相同的。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老马》影响广远,曾被作曲家冼[xiǎn]星海选中拟配曲寄往法国,被誉为诗人早期诗作的代表,以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实主义诗歌的翘楚。
《三代》
《三代》作于抗战期间,由三个排比句组成,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形容,把“孩子”“爸爸”“爷爷”独立出来,揭示今天“在土里洗澡”的“孩子”,到了明天,就该“在土里流汗”了,而那时,“爸爸”也早已年老力衰,榨尽了身上的血汗,又将“在土里葬埋”了,成为臧克家反映农民生活的一首杰作。
《有的人》
《有的人》是臧克家于1949年10月写下,副题为“纪念鲁迅有感”,以鲁迅精神为坐标,以激情与哲理的互补共生而自然形成的艺术张力,叩问人生的真谛。《有的人》以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以及各自不同的结局,呈现出一种严峻深刻的辩证法则。两种人生追求,两种人生结局,是短暂与永恒矛盾又统一的历史规律。摒弃了某种具体的人与事,而以“有的人”抽象化、特质化,使读者从个别中领略到一般,从具体人事的认知中升华到对深层哲理的探求。又以强烈的对比度,把肯定与否定、短暂与永恒、一己愿望与历史结局写成相反相成的格局,引发人们对人生真谛的长远思考。《有的人》是臧克家广泛传颂的名篇。
著作列表
著作名称 | 类型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烙印 | 诗集 | 1933 | / |
诗集(增订本) | 1934 | 开明 | |
合集(与《罪恶的黑手》) | 1963 | 人文 | |
罪恶的黑手 | 诗集 | 1934 | 生活 |
诗集 | 1947 | 星群 | |
自己的写照 | 长诗 | 1936 | 文学出版社 |
运河 | 诗集 | 1936 | 文生 |
紧浦北线血战记 | 通讯、报告集 | 1938 | 生活 |
从军行 | 诗集 | 1938 | 生活 |
泥淖[nào]集 | 诗集 | 1939 | 生活 |
乱莠集 | 散文集 | 1939 | 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 |
随枣行 | 散文、通讯、报告集 | 1939 | 前线出版社 |
淮上吟 | 报告长诗 | 1940 | 上杂 |
猴子拴 | 诗集 | 1940 | 上海三通书局 |
呜咽的云烟 | 诗集 | 1940 | 创作出版社 |
古城的春天 | 诗集 | 1942 | 秋白书店 |
古树的花朵(原名《范筑先》) | 长诗 | 1942 | 东方书社 |
向祖国 | 长诗集 | 1943 | 三户 |
我的诗生活 | 散文集 | 1943 | 读书 |
泥土的歌 | 诗集 | 1943 | 今日文艺社 |
1947 | 星群 | ||
感情的野马 | 长诗 | 1943 | 当今出版社 |
国旗飘在雅确尖 | 诗集 | 1943 | 中西书局 |
十年诗选 | 诗集 | 1944 | 现代出版社 |
民主的海洋 | 诗集 | 1945 | 世界编译所(错排太多未发行) |
生命的秋天 | 诗集 | 1945 | 新中国成立书店 |
宝贝集 | 诗集 | 1946 | 万叶书店 |
生命的零度 | 诗集 | 1947 | 新群 |
挂红 | 短篇小说集 | 1947 | 读书 |
磨不掉的影像 | 散文集 | 1947 | 益智出版社 |
拥抱 | 短篇小说集 | 1947 | / |
创造诗丛(12本) | 诗集(主编) | 1947 | 星群 |
冬天 | 诗集 | 1948 | 耕耘出版社 |
臧克家诗选 | 诗集 | 1954 | 作家 |
诗集(重编本) | 1956 | / | |
诗集(增订本) | 1978 | 人文 | |
诗集(增订本) | 1986 | 人文 | |
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 文艺随笔集 | 1955 | 新文艺 |
文艺随笔集(新版) | 1962 | / | |
中国新诗选(1919—1949) | 诗集 | 1956 | 中青 |
毛主席诗词讲解(原名《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 | / | 1957 | 中青 |
杂花集 | 散文、杂文集 | 1958 | 北京 |
一颗新星 | 诗集 | 1958 | 作家 |
春风集 | 诗集 | 1959 | 作家 |
李大钊 | 传记长诗 | 1959 | 作家 |
欢呼集 |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诗选集 | 1959 | 人文 |
给少年的诗 | 诗集 | 1961 | 上海少儿 |
凯旋 | 诗集 | 1962 | 作家 |
学诗断想 | 诗论、文艺随笔集 | 1962 | 北京 |
诗论、文艺随笔集(重编本) | 1979 | 四川人民 | |
忆向阳 | 旧体诗集 | 1978 | 北京人民 |
今昔吟 | 诗集 | 1979 | 山东人民 |
怀人集 | 散文集 | 1980 | 上海文艺 |
友声集 | 旧体诗词集(与程光锐、刘征合集) | 1980 | 云南人民 |
诗与生活 | 散文集 | 1981 | 四川人民 |
散文集 | 1982 | 香港三联 | |
甘苦寸心知 | 散文集 | 1982 | 四川人民 |
臧克家长诗选 | 诗集 | 1982 | 山东人民 |
臧克家散文小说集 | 散文小说集 | 1982 | 长江 |
青柯小朵集 | 散文集 | 1984 | 花城 |
落照红 | 诗集 | 1984 | 花城 |
臧克家集外诗集 | 诗集 | 1984 | 陕西人民 |
克家论诗 | 诗论、文艺随笔集 | 1985 | 文化艺术 |
乡土情深 | 诗文集 | 1985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臧克家文集(1—3卷) | 文集 | 1985 | 山东文艺(未出齐) |
臧克家 |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 | 1987 | 香港三联 |
臧克家抒情散文选 | 散文集 | 1988 | 湖南文艺 |
臧克家旧题诗稿 | 诗集 | 1988 | 武汉出版社 |
资料来源
创作风格
编辑主题思想
爱国主义思想
臧克家在抗日文学的影响下写了表达自己爱国主义思想的诗歌。《自己的写照》《送战士》《走向火线》等诗歌作品是诗人表达爱国主义思想类型的代表性作品。诗人《自己的写照》诗歌中,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这首诗歌中,诗人表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时代风云变化。诗中描写了人们在革命熔炉中的变化,也抒发了对农民经历破产及天灾人祸的痛苦的愤懑,同时还表现了在帝国主义侵略之下义士们反抗的悲壮。在四十年代的诗歌中,臧克家的大量诗歌是描写战斗的前线,如《送战士》《走向火线》《淮上吟》《呜咽的云烟》等,也有的诗歌继续对生活进行哲理性的思考,这类诗歌有《财产》《英雄》《生活的图式》《三代》等,表达出爱国主义的思想。
揭露社会的黑暗
臧克家早期创作的诗歌暴露出地主对农民的压迫,之后创作的诗歌暴露出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社会。《烙印》是臧克家最早自费出版的诗集,里面诗歌分两类,一类是《难民》《炭鬼》《当炉女》《贩鱼郎》《洋车夫》等,这类是以农村生活为主要题材,表现出农民的生活,描绘了在黑暗社会中过着非人生活的各类社会底层人物形象,另一类是《烙印》《生活》等诗歌,写的是诗人自我,是诗人对人生的个人体验。
现实主义
臧克家非常强调只写自己熟悉的, 在“时代需求”和“自己熟悉” 的关系上,他强调的是题材的熟悉。他熟悉的是旧中国的农民,所以写的就是旧中国的农民,如《三代》《泥土的歌》《送军麦》等,臧克家强调亲历,认为这是一个无可逾越的“范围”:“如果溢出了这个范围,那,读者怕会嫌它是不真实的了。”他呈现给读者的是真实的农民和广阔的农村。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诗人能够如此成功地表现这题材。所以,臧克家也被称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的主要成就在抒情短诗,但是长篇叙事诗也是其作品类别之一。在他之前,现代叙事诗比较少;在他之后,30年代的中国新诗出现了从抒情到叙事、从短到长的热潮。 臧克家费了一个多月工夫,推出篇幅有1000行的叙事诗《自己的写照》,此后至1959年,臧克家写出《走上前线》《淮上吟》《向祖国》等14部叙事长诗。臧克家将他的叙事诗的抒情本质抓得很紧,在写法上又注意有别于抒情短诗。他注意让字句不能像抒情短章那样太局促于谨严的韵律;他也注意在忠于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地运用想象。
艺术风格
含蓄
臧克家的抒情诗大体有两类:写所见,以心观物的;写所思,以心观心的。前者多描绘社会下层,后者多展现诗人的心灵状态。 无论哪一类,在表现手法上,臧克家的诗在构思上用的都是现实想象,近距离想象,他拒绝非现实想象的变形手法。难民,老哥哥,老马,当炉女,洋车夫,三代,六机匠,都是这样的诗歌形象。臧克家重“藏”,即诗在诗外,笔有藏锋。他回避直白,回避一览无余。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须把深的意思藏在浅的字面上”。
精炼
臧克家常常为了推敲一个字,踱尽一个黄昏。 最极端的例子,是曾为了八句诗,整整琢磨了一年。为了对每个字敲声音,配颜色,审意义,放诗里最恰当的位置。臧克家曾解释:“精炼就是使语言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到 了恰到好处的程度”,不是以字数多少作标准,也不是以语言的难解为圭臬[niè]。在臧克家的精炼素朴的言说方式里,巧用括号是一大特色。如《神女》每节五行,第五行用括号。 括号外是外在世界里的神女,括号内是内心世界里的神女;括号外是矫情的神女,括号内是真情的神女;括号外是强作欢笑的神女,括号内是心里酸楚的神女。
音乐性
“敲声音”,是臧克家炼字的标准之一。 他提出 “诗要三顺”,“听来顺耳”是其中之一。臧克家的组诗《凯旋》中有一首《黄鹂》,一行四顿,而第三行改用三顿,加强急促感,增加黄鹂跳跃的动感。 诗篇的AABA的“三行韵”的押韵方式,使得音乐性很圆熟和铿锵。到了后期, 他的作品的音乐性得到了加强,也反映了臧克家的美学思想的调整。
感情热烈
臧克家新中国成立后的诗作,无论是生活感悟诗、纪游诗、悼亡赠答诗、时政诗及其它,在艺术风格上却都展示了“热烈、率直”的演变。这种演变正是缘于诗人新中国成立后生活环境及诗人心境的变化。例如诗作《有的人》,在极力赞颂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同时,又用强烈的艺术对比,揭示出“有的人活着等于死了;有的人则虽死犹生”的深刻真理。其诗情的热烈和哲理的深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荣誉奖项
编辑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人物影响
编辑“《烙印》体”或“臧克家体”
自1933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烙印》后,该风格的诗也被誉为“《烙印》体”或“臧克家体”。所谓“《烙印》体”,一般指擅长取材于生活现场,执着于现实生活的本真,在诗艺追求上又强调凝练含蓄、隽永深邃的风格。
将现实主义诗派推向辉煌时代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世纪诗翁”,其领衔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行进过程中色彩纷呈,但都以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与创作方法为统摄,使诗与现实社会呼应同步,揭示生活本质与历史发展动向,从而铸就了一种贴近现实、严肃清醒的现实主义真实观;讲究细节真实,用浅近质朴的语言表现深刻独到的情思感受,仍达到了言近旨远、淳朴清新的审美效果;形成了多元化审美品格,深化了现实主义诗歌自身,将现实主义诗派推向辉煌时代,并使之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
人物评价
编辑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新华社电讯稿
臧克家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俯首为基层百姓发声;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挺起胸膛,高唱正气歌,颂扬英勇战士以血肉之躯构建新长城的历史功绩;当和平建设时期,他又对标鲁迅精神,向所有人严肃地叩问生与死的价值与意义。——光明日报
父亲不仅是一位对中国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诗人、作家和编辑家,更是一名在百年历史风云中不屈不挠始终如一的永远的战士。——臧克家长女臧小平
“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王统照
以臧克家为代表的诗歌出现后,中国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歌。——朱自清
他的世界是硬的,人也全是硬的。克家是对现在的世界和人生决定了态度,是要在这黑圈里干一气。——老舍
克家天生是诗人,胸中溢满了感情,尤其重视友情,视朋友逾亲人。好朋友到门,看他那一副手欲舞足欲蹈的样子,真令人心旷神怡。他表里如一,内外通明。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半句假话会从他的嘴中流出。——季羡林
人物轶事
编辑祝贺季羡林不再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84年3月,臧克家从报纸上得知季羡林不再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为之大喜,立即写信向老友祝贺,并马上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贺友人去职》的抒怀之作。臧克家在文中所写:“一般情况是贺就职,祝升级,我为何反其道而行之?不知我者,或以为矫情,知情况者,便觉得其中有深意了。”“去掉空的,干实的。去了别人能干的,挑起自己专干的。珍惜专家们——特别是老专家的学术研究工作,因为他们来日已无多。”“贺去职”的去信和文章,引起季羡林的共鸣,他特意用彩笺回信:“你的祝贺,实获我心。去掉乌纱,如释重负。不过这只能算是一个开端,外面还有不少的近似‘乌纱’的‘会长’一类的头衔,有待去掉。看《北京晚报》,白寿彝同志讲,七十岁以后他感到才开始钻研学术,我极有同感。有好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删除书稿中对其本人的赞美之辞
1991年,赵顺年、茂梓编辑《诸城名人传略》一书,将有关其本人的内容寄给臧克家过目并斧正。臧克家删去了书中对他的全部赞美、评价之辞,在给编者的复信中,非常明了地写道:“其实,我就是一位战士。”
人物纪念
编辑臧克家故居
臧克家故居位于诸城市龙都街道臧家庄村,是诸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总占地4700平方米,为单层四合院,青砖灰瓦清式建筑风格,其中故居建筑面积为1799平方米(寓意臧克家17岁离开故乡,99岁魂归故里),馆名由季羡林在辞世的前一天晚上提写。自2009年建成投用以来,截至2023年4月,累计接待各地各类参观活动1200余场次,累计接待人数达260万余人。
臧克家日
臧克家曾被国立青岛大学(即现山东大学)破格录取。2013年10月,臧克家的长子臧乐源表示,根据父亲遗愿,臧家兄弟姊妹决定将父亲生前珍藏多年的名人字画、他的著作集等捐赠给母校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决定将10月8日臧克家诞辰日定为“山东大学臧克家日”,并在学校博物馆设立“臧克家纪念馆”。
传记与相关著作
编辑作品名称 | 作者 | 出版年份 | 出版社 |
臧克家评传 | 张惠红 | 1987 | 能源出版社 |
臧克家作品欣赏 | 刘增人、冯光廉 | 1988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追光文学巨匠|《光明日报》上的臧克家足迹.光明网. [2023-10-29].
[2]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委会. 中国文学家辞典 现代 第1分册[M]. 第1版.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610-613. (4)
[3]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5日晚在北京去世 享年99岁.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4]杨牧,袁伟良. 黄埔军校名人传 下[M]. 第1版.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1911-1920. (11)
[5]臧克家:始终为人民而跃动的诗心.光明网. [2023-10-29].
[6]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篡中心编. 文学经典鉴赏 新诗三百首[M]. 第1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110-112. (3)
[7]靳瑞霞选注. 黄河现代散文选[M].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20.07: 16.
[8]时代风雨铸诗魂 ——写在《臧克家诗歌精选》之前 文/郑苏伊.青海人民出版社. [2023-10-29].
[9]库哪吉·吾斯曼. 艾青和臧克家诗歌比较[J]. 喀什大学, 2020: 16-20. (5)
[10]吕进. 臧克家:现实主义与中国风格[J]. 文史哲, 2004, (284): 69-75. (7)
[11]吴开晋. 减克家诗歌艺术风格的演变一论臧克家建国后的诗作[J]. 作家研究, 1995: 48-49. (2)
[12]“世纪诗翁”臧克家:不逝的诗心、童心与爱心.新浪新闻. [2023-11-12].
[13]臧克家:始终为人民而跃动的诗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2023-11-12].
[14]朱德发,邢富钧. 中国新文学六十年[M]. 第1版.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6: 263-267. (5)
[15]民国时的破格录取:臧克家数学0分被青岛大学录取.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16]郑苏伊:黄埔军校在父亲臧克家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17]闻一多臧克家的师生情.华西都市报. [2023-10-29].
[18]臧克家三赴台儿庄战地采访 报告文学饱含爱憎.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19]长女回忆臧克家:永远的战士(图).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20]始终心系人民的“泥土诗人”.光明网. [2023-10-29].
[21]臧乐安:父亲臧克家和毛主席的诗缘.人民网. [2023-10-29].
[22]历史上的今天:诗人臧克家出生.正观新闻. [2023-10-29].
[23]罗文雯:我的外公臧克家(文末有赠书).澎湃新闻. [2023-10-29].
[24]《臧克家与王笑房》的一点说明.半岛网. [2023-10-29].
[25]前线采访,记录战地行.潍坊新闻网. [2023-10-29].
[26]“人民诗人” 深情如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2023-10-29].
[27]闻一多.南京大学. [2023-11-11].
[28]臧克家与文学引路人王统照的师生情.齐鲁壹点. [2023-11-11].
[29]季羡林辞世前一天为“臧克家故居”题写馆名.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30]居无定所,多年漂泊苦.潍坊新闻网. [2023-10-29].
[31]臧克家夫人昨别人间 老两口将如愿合葬万佛园——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32]臧克家自费出版处女诗集 老师闻一多掏20大洋支持.中国新闻网. [2023-11-11].
[33]闻一多臧克家的师生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2023-11-11].
[34]卞毓方. 季羡林 清华其神,北大其魂[M]. 第1版.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40-241. (2)
[35]臧克家 (1905.10.8—).中国作家网. [2023-10-29].
[36]诗词世界心相印.金台资讯. [2023-10-29].
[37]臧克家:始终为人民而跃动的诗心.光明网. [2023-10-29].
[38]季羡林与臧克家是好朋友,但“生死之交”这段佳话几无人知.北晚在线. [2023-10-29].
[39]臧克家故居——“红色打卡地”.今日诸城. [2023-10-29].
[40]臧克家遗物捐母校 含老舍郭沫若等人字画(图).中国新闻网. [2023-10-29].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