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大型落叶藤本植物,又名猕猴桃、藤梨、羊桃藤、羊桃、阳桃、奇异果、几维果、井冈山猕猴桃。中华猕猴桃生于海拔200~600米低山区的山林中,一般多出现于高草灌丛、灌木林或次生疏林中。中华猕猴桃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美国(阿肯色州)、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南部及北部、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在中国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云南、浙江等地均有栽培。
栽培与引种历史
编辑中华猕猴桃通常被称为“猕猴桃”,因猕猴喜食而得名。中华猕猴桃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栽培和利用至少有1200年的历史。关于中华猕猴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开宝本草》、《海录碎事》、《本草纲目》等著作中都有对其的形态描述和利用记载。新西兰自19世纪初从中国引种,之后逐步完成从自然野生到人工栽培各主要技术环节的研究, 至19世纪30年代,在新西兰出现了第一个猕猴桃商业化果园。 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新西兰普伦提湾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果园栽培,1952年新西兰栽培的猕猴桃成功出口英国,并逐步打开了欧洲市场, 1959年新西兰人将其改名为国际市场通用的名称“几维果”(Kiwi fruit)。
形态特征
编辑植株
大型落叶藤本,有长圆形皮孔;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或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糙硬刺毛,老时秃净或留有断损残毛;花枝短的4~5厘米,长的15~20厘米,直径4~6毫米;隔年枝完全秃净无毛,直径5~8毫米;髓片层状,白色至淡褐色。
叶
叶纸质,宽卵形到宽倒卵形至近圆形,长6~17厘米,宽7~15厘米;顶端大多截平形并中间凹入,基部钝圆形、截平形至浅心形,边缘具脉出的直伸的睫状小齿;叶片正面深绿色,通常无毛,中脉和侧脉上偶被微柔毛;背面苍绿色,密被淡褐色或灰白色星状绒毛,侧脉5~8对,常在中部以上分叉,平行的横脉明显,网状小脉不易见;叶柄长3~6(~10)厘米,被灰白色短柔毛或黄褐色长硬毛或铁锈色糙硬毛。
花
聚伞花序1~3朵,花序柄长7~15毫米,花柄长9~15毫米;苞片小,线形,长约1毫米,均被灰白色丝状绒毛或黄褐色绒毛;花初时白色,开放后变淡黄色,有香气,直径1.8~3.5厘米;萼片3~5(~7)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10毫米,两面密被黄褐色绒毛;花瓣(3~)5(~8)片,阔倒卵形,长10~20毫米,宽6~17毫米;雄蕊极多,花丝狭条形,长5~10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1.5~2毫米,基部叉开或不叉开,先端锐尖到圆形;子房球形,直径约5毫米,密被金黄色的压紧交织绒毛或不压紧不交织的刷毛状糙毛,花柱狭条形。
果实和种子
果实黄褐色,近球形、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幼时密被绒毛、长硬毛或刺毛状长硬毛,成熟时无毛或密被糙硬毛,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点;宿存萼片反折;种子纵径2.5毫米。
物种分布
编辑中华猕猴桃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美国(阿肯色州)、捷克斯洛伐克、新西兰南部及北部、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在中国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云南、浙江等地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编辑中华猕猴桃生于海拔200~600米低山区的山林中,一般多出现于高草灌丛、灌木林或次生疏林中。常与合欢、胡枝子、马桑、忍冬、五味子、野葡萄、三叶木通等伴生,在深山中常见于锐齿栎杂木林及栓皮栎林中。喜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为微酸性到中性;分布于较北地区者喜生于温暖湿润、背风向阳的环境。
繁殖方式
编辑自然繁殖
中华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虽然雌雄株都能产生花粉,但通常只有雄株才能产生有活力的花粉,所以雌雄株之间必须通过授粉才能坐果。花粉主要依靠虫媒和风媒传播,虫媒授粉效果优于风媒授粉。如果花期遇上阴雨低温的天气,花粉散发及自然授粉都会受到严重阻碍,导致落花落果、畸形果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中国南部较早、北部较晚。
人工繁殖
人工授粉
在中华猕猴桃花期,采用果园放蜂和人工辅助授粉效果较好。
播种繁殖
中华猕猴桃播种前以温水浸种2~3天,与湿沙混合放入花盆或木箱内,低温沙藏。一般2月上中旬播种,如遇气温较低、土壤干旱,则推迟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采用条播和撒播两种方式,因种子细小,播种宜浅,播种后盖草或草帘。
扦插繁殖
中华猕猴桃扦插繁殖要求土壤疏松、通气,PH值从微酸到中性都能生根,适宜温度为20~25℃。嫩枝和硬枝都可以进行扦插,嫩枝扦插成活率较高,硬枝扦插生根比较困难。硬枝扦插在2月底和3月中旬进行,嫩枝扦插应在6月上中旬进行。选取生长健壮、腋芽明显的一年生枝条,取中段和下段的组织,垂直插入土内,插后将土按实,随即浇透水。
组织培养繁殖
中华猕猴桃的茎片、茎段、叶柄、叶片和枝条均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进而生根,可以获得大量接近于母系的苗木。
栽培技术
编辑建园及栽培时间选择
中华猕猴桃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的地方建园。中国偏南地区秋末、冬初(11~12月初)栽培为宜,中国偏北地区适合春季(2~3月上旬)栽培。
嫁接
从中华猕猴桃树上采集生长良好、充分成熟、腋芽饱满的一年生枝,或当年发育枝及结果母枝作接穗,砧木可选择狗枣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硬毛猕猴桃。嫁接以早春(5~6月)和初秋(8~9月)为佳。嫁接方法主要有芽接法、枝接法、芽片腹接法、单芽枝腹接法等,常用的是单芽枝腹接法。
整形
中华猕猴桃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搭设支架较大,主要采用篱架和棚架整形。每年在冬季落叶后至伤流期前及初夏开始至7月中下旬各修剪1次。
水肥管理
中华猕猴桃整个生产期主要施肥3次,第一次在采果后,以基肥为主,加少量的磷肥、钾肥;第二次在萌动前追肥,以氮肥为主;第三次在果实膨大期,以复合肥为主。中华猕猴桃喜潮湿环境,必须经常灌水,在萌动及解封前应进行冬灌,以缓解干旱。
病虫害防治
中华猕猴桃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立枯病、黄化病等;虫害有金龟子、斑衣蜡蝉、豆天蛾、介壳虫等。可利用人力捕杀、黑光灯诱杀、喷施菌毒清或多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对根部病害,可用药液灌根或将草木灰撒到根部。
采收
中华猕猴桃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一般在9~10月的晴天或阴天采收为佳。采下的果实应剪去过长的果梗,套袋果采收时,连同果实袋一并摘下。
功用价值
编辑食用价值
中华猕猴桃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每100克鲜样中一般为100~200毫克,高的达400毫克,含糖类8%~14%、酸类1.4%~2~0%、12种氨基酸,还含有钙、硒、锰、钾、铁、碘、磷、锌、铬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大量的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能够补充人体的电解质损失。
中华猕猴桃口感酸甜,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浓缩果汁、固体饮料、果酒、啤酒,或与红枣、绿茶等搭配制作复配果汁。以中华猕猴桃为原料的加工产品类型多样,包括猕猴桃果奶、猕猴桃果干、猕猴桃果脯、猕猴桃果酱、猕猴桃罐头等。
药用价值
中华猕猴桃多个部位均可入药,果实有延缓衰老、抗疲劳、降血脂、保肝的功效,可消渴,主治烦热、消化不良、肝硬化腹水;根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主治肝炎、痢疾、消化不良、水肿、淋浊、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结核;藤或藤中汁液可治疗消化不良、呕吐、黄疸;枝叶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主治乳痈、烫伤、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中华猕猴桃含有大量与桦属花粉等有交叉反应的致敏原,其中一种30kD致敏原为其特有。中华猕猴桃浓缩10倍果汁有毒性;根有轻微毒性。
经济价值
中华猕猴桃的根可以制农药,可杀灭茶毛虫、稻螟虫、蚜虫、稻苞虫、菜青虫等害虫。叶含淀粉、维生素C、蛋白质,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花朵具有香气,可提取香料调制香精,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果胶具有解毒作用,对铅汞中毒和放射性损伤有防治作用。果实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湿润、防护、抗老化、抗炎、减少紫外光伤害、祛斑等功效,可作为护肤品的理想原料。
生态价值
中华猕猴桃生长快、叶面积大、单株覆盖面大,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能够很好地截留降水,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刷;其根系发达,呈水平状错综分布,有很好的固土保湿、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分类地位
编辑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的种下等级包括2个变种:
(1)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deliciosa):又名硬毛猕猴桃。花枝多数较长,达15~20厘米,被黄褐色长硬毛,毛落后仍可见到硬毛残迹。叶倒阔卵形至倒卵形,长9~11厘米,宽8~10厘米,顶端常具突尖,叶柄被黄褐色长硬毛。花较大,直径3.5厘米左右;子房被刷毛状糙毛。果近球形、圆柱形或倒卵形,长5~6厘米,被常分裂为2~3数束状的刺毛状长硬毛。
美味猕猴桃产于甘肃(天水)、陕西(秦岭)、四川、贵州、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北部)等省区。美味猕猴桃分布于海拔800~1400米的山林地带,与中华猕猴桃大致同在一个纬度带上,但在经度带上则是美味猕猴桃偏西,中华猕猴桃偏东。两者的分布区有一个重叠部分,即陕西南部、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和广西东北角的五岭区。中华猕猴桃的垂直分布较低(200~600米),美味猕猴桃的垂直分布较高,恰好在中华猕猴桃之上。
(2)刺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setosa):幼枝被铁锈色硬毛状刺毛。叶阔卵形或近圆形,长12~17厘米,宽10~15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常心形,腹面或疏或密地被短糙毛;叶柄被铁锈色硬毛状刺毛。花直径1.8厘米左右。果近球形至椭圆形,被长硬毛。刺毛猕猴桃与中华猕猴桃及美味猕猴桃的形态分化特征是植株的硬毛更加普遍和发达;叶片形状已不呈倒卵形。刺毛猕猴桃是台湾独有的植物之一,生于海拔1300~2600米的阿里山上。
相关品种
编辑中华猕猴桃主栽品种如下:
(1)海沃德:果实椭圆形,果肉绿色,质细味香。耐贮藏,但结果晚、丰产性差。
(2)华美2号:果实长圆柱形,个大,果肉黄绿色,质细多汁,酸甜可口。生长旺盛,成熟期早,产量高。
(3)秦美:果实椭圆形,果肉绿色,质细汁多,酸甜可口,有香气。丰产性极好,耐贮藏。
(4)金魁:果实阔椭圆形,有棱脊,果肉绿色,汁多,甜度高。
(5)徐香:果实圆柱形,果肉绿色,汁多,有香味,酸甜适口。较耐贮藏。
(6)华美1号:果实长圆柱形,果肉绿色,酸甜适口,有芳香气味。丰产、稳产性好,较耐贮藏,适合加工。
(7)魁蜜:果实近圆形,果肉黄色或绿黄色,质细汁多,酸甜味浓。丰产、稳产性好,较耐贮藏。
(8)红阳:果实短圆柱形,果肉紫红色,沿果心呈放射状红色条纹,汁多,香甜味浓。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China Check List of Higher Plants[EB/OL]. sp2000, 2022-03-24[2022-11-26].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49(2)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260.
[3]杨德兴,戴京晶,庞向宇. 河南省中华猕猴桃科技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 河南科技, 1988: 3-5.
[4]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DB/OL]. powo.science.kew, 2022-11-25[2022-11-26].
[5]中华猕猴桃.植物智. [2022-11-26].
[6]刘世珍. 中华猕猴桃的营养价值[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5): 48-49.
[7]李加兴,孙金玉,陈双平,等. 猕猴桃综合加工利用[J]. 食品科学, 2006,27(11): 575-578.
[8]丁正国. 猕猴桃浓缩汁的生产开发[J]. 食品工业, 1998(2): 12-13.
[9]田春美. 猕猴桃固体饮料的研制[J]. 农产品加工, 2014(9): 48-49.
[10]罗登宏. 猕猴桃果酒酿造[J]. 酿酒, 2008,35(6): 102-105.
[11]梁楚泗,黄维南,李璞君,等. 中华猕猴桃综合利用的研究——中华猕猴桃蛋白酶的研制及其在啤酒工业上的应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89(1): 76-82.
[12]唐华丽,黄婷,罗均洪,等. 红阳猕猴桃红枣复合饮料的研制[J]. 食品科技, 2013,38(9): 82-85.
[13]孙红艳,王小云,刘文星. 绿茶-猕猴桃复合饮料制取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35(1): 227-236.
[14]宋社果,曹少华,崔易虹,等. 猕猴桃奶豆腐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 2010,29(4): 18-21.
[15]杨毅辉. HACCP体系在猕猴桃果干加工中的应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3(1): 76-79.
[16]高振鹏,岳田利,袁亚宏,等. 真空渗糖法加工低糖猕猴桃果脯工艺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0(S1): 36-38.
[17]敖礼林,饶卫华. 猕猴桃罐头的加工[J]. 农产品加工, 2012(11): 38.
[18]张丽华,李昌文,纵伟,等. 猕猴桃果酱制作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55(3): 699-702.
[19]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2676-2679.
[20]黄雪林,李如升. 中华猕猴桃的经济价值[J]. 中州学刊, 1981(1): 26-30.
[21]蔡程晨,朱式业,熊武国,等. 猕猴桃籽油微乳液氧化稳定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9(2): 13-17.
[22]王志宏,李录林. 小陇山林区中华猕猴桃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探讨[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19(5): 53-54.
[23]JAEGERSR,ROSSITERKL,WISMERLWV,ETAL. Consumer-driven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kiwi fruit industry[J].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03: 187-198.
[24]潘林娜,邱武凌,陈长忠,等. 授粉技术对中华猕猴桃果实大小和产量的效应[J]. 福建农业科技, 1995(S1): 38-39.
[25]冷建华,涂贵庆. 猕猴桃大面积简易高效人工授粉技术初探[J]. 江西园艺, 2002(2): 7-9.
[26]寇绍丽,刘听报. 中华猕猴桃的繁殖与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08(13): 44.
[27]李灿,魏金成,焦汇民,等.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J]. 中国果树, 2020(2): 110~112.
[28]李玲,钱长发,顾振惠. 中华猕猴桃扦插繁殖技术简报[J].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0(2): 40-42.
[29]林国辉. 中华猕猴桃试管苗快繁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1990(4): 16.
[30]黄仁煌,王圣梅,武显维,等. 中华猕猴桃硬枝扦插繁殖研究[J]. 中国果树, 1981: 15-17.
[31]林信浩,邵小华,陈小云. 中华猕猴桃茎片培养繁殖苗木试验[J]. 福建果树, 1982(2): 1-4.
[32]黄贞光,皇甫幼丽,徐乐茵. 中华猕猴桃组织培养繁殖[J]. 农业科技通讯, 1983(2): 23-24,42.
[33]阳小成,王伯初,叶志义,等. 中华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及其实用快速繁殖[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6): 75-77.
[34]朱碧英,张平. 中华猕猴桃离体茎、叶诱导再生植株与快速繁殖[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2): 82-86.
[35]金韵琴. 中华猕猴桃成年树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1986(4): 11-12.
[36]江洪如,涂艺声,向五星,等. 中华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J]. 江西科学, 1988(4): 54-58.
[37]张小虎. 中华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种子科技, 2022,40(12): 58-60.
[38]李金明. 中华猕猴桃品种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 2015(6): 51-54.
[39]姚茂君,李加兴,张永康,等. 猕猴桃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2002,21(3): 307-309.
[40]欧阳辉,张永康. 猕猴桃果仁油主要成分及其药理生理作用[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1): 81-82.
[41]王永安,薛莹. 我国猕猴桃主要品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山西果树, 2001(1): 22-23.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