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663 年)是中国商朝至春秋时期冀东地区古国。孤竹国王族子姓,墨台氏,是商朝之初建立的,位居商王朝北方的奴隶制侯国。它兴于殷商,衰于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约 940 年。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辽宁省西部、南部和河北省东部一带,是商代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一个侯国。
族源姓氏
编辑孤竹,孤竹原为子姓,是商的同姓诸侯国。商汤时代,“汤特封墨台氏于孤竹”,自此改以墨台为氏,历史记载中又作墨胎氏、墨夷氏或目夷氏、明夷氏。
国名
编辑关于孤竹释名的问题,历来颇多相左之处。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约有以下几种:
竹少说。竹子通常生于南方温润潮湿之地,北方地区冬季较长,气候严寒干燥,不产竹子,所以“孤竹”便是竹子稀少之意。
酒器简牍说。“孤竹”亦写作“觚竹”,“觚”是青铜器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或木简,用觚饮酒,有事能记,反映了这个诸侯国的贵族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
书写工具说。这种意见认为“觚”和“竹”同为书写工具,也从侧面反映出,孤竹古国比较重视文化,这也给后世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激昂之士找到了渊源。
乐器说。《周礼·春官·大司乐》和《路史·国名记》中都提到孤竹作为一种古代乐器,也能看出古孤竹国是个文化发达,乐舞盛行的地区。
图腾说。这种意见则认为孤竹是古人对男性阳具崇拜的结果,孤竹是一根竹子,代表男性的根,是一个坚挺的男性阳具。它是氏族图腾。
历史
编辑建立
孤竹族与商汤同为子姓,是殷商的亲属民族,孤竹国就是商汤所封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孤竹国是商汤在正月三日丙寅日被册封,商汤建立商王朝在公元前17世纪即公元前1600年前后,孤竹国也应是这个时候被分封建立的。
灭亡
春秋初年,随着周王室衰微,中原各大国间展开了剧烈的争霸战争,无暇顾及偏远的少数民族,这给了周边少数民族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就在这个时期,山戎迅速崛起,达到鼎盛,与其相邻的令支、孤竹等都被征服。
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不得不求助于齐国,齐桓公北伐山戎。此时的孤竹国势力衰微,不得不从属山戎,因而在齐灭山戎之战中被当作山戎与国一并消灭了。自此之后,孤竹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最终逐渐融入华夏族群之中。
疆域
编辑孤竹也是古商族在辽西地区内重要的一支,其所建孤竹国,文献记载中又称孤竹氏、觚竹或竹氏,是商初至春秋时代存在于燕山北麓至辽西地区的一个小诸侯国。今河北省卢龙县蔡家坟村遗址和滦县孙薛营村遗址都曾发现有殷商晚期遗址,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很多学者认为其可能是孤竹城址的所在。
孤竹国作为四荒之一,是商周时期中国北方一个标志性的诸侯国。其活动区域的北境,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附近,其南境位于今滦县、昌黎一线的渤海北部海滨地区,其东境当位于辽宁省兴城附近。其西境,有可能是在今迁安一带。
政治
编辑孤竹国是殷商时期商王朝的一个同姓奴隶制侯国,从商初至西周,其国祚绵延近千年,说明其国内政治比较稳定,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比较平和,与商王朝的关系也比较亲近,才能建立起长时间的稳固统治。
孤竹国建立了一套比较稳固的宗族世袭制度,子承父业的权利继承模式,与西周时期比较相似。孤竹国建立之初,是商王朝的同姓诸侯国,国内的贵族和平民阶层相互之间都是亲族。以血缘关系维系并建立起的社会,更有利于宗族制度的诞生。
经济
编辑农牧业
孤竹国时期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不仅开垦土地,改良培植农作物,研究农业灌溉技术,同时还大量驯养野生动物,畜禽养殖也具有一定规模。孤竹族的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的规模,畜牧业之水平亦很高。
孤竹的社会经济是以农耕经济和渔猎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其农业和渔猎生产工具基本上以石制和骨制为主。在天津蓟县张家园、卢龙县东阚各庄遗址等遗址出土了许多用于农业生产的石器。同时,卢龙县东阚各庄遗址还发现有用于从事渔猎生产的网坠和骨制镞。
孤竹国地处燕山南北的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带,畜牧业比较发达,居民大量饲养牲畜。与此同时,在卢龙、滦县、迁安等地发现的可能是孤竹国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其他畜禽如牛、羊、鸡、狗等的骨骼遗存,亦可以证明当时的孤竹社会畜牧养殖业是比较兴盛的。
手工业
殷商孤竹族经营着比较发达的金属冶铸业,在殷商文化的影响下,其青铜冶铸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青铜器的制造和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孤竹国的制陶业和纺织业也有所发展,在河北卢龙东阚各庄遗址中,曾出土有一些陶器和陶器残片,还有一定数量的陶制纺轮。
今河北北部和辽西地区曾大量出土了青铜酒器,同时比较进步的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这也为孤竹人发展酿酒业提供了基本条件。
文化
编辑图腾文化
生育在上古时期极为重要,是关系到整个氏族部落繁衍与兴衰的大事,而竹子成为孤竹族人的崇拜图腾也是源于上古族人对生育的敬重。商组以玄鸟为图腾,象征男根,而孤竹族把象征翘立挺拔阳具的孤竹定为本氏族的图腾,说明古孤竹国与商先祖有着同样的对生育的崇拜渊源,这也为以后商汤册封孤竹国奠定了亲缘基础。
外交
编辑孤竹是殷商的同姓诸侯国,在孤竹国历代国君中,可以考证出来的三位都曾经在商王朝担任官职。孤竹国的女子也经常会嫁入殷商王室,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通婚联姻关系,同时,孤竹国经常向商王朝纳贡,经参与商王朝的军事活动,两国军事合作密切。
大约在商代晚期,随着商王朝控制力的削弱,古燕族开始逐渐强大,并开始向燕山以北扩展疆域,孤竹受此影响进行北迁,渐渐沦为古燕族的从属国。西周分封的燕国是在殷商古燕族的基础上建立的,因为孤竹国不承认西周王朝的正统地位,不再做西周诸侯燕国的附庸,选择与山戎结盟。
国君世系
编辑自受汤之封起,至殷纣王时代止,孤竹国传了九代,目前可考的有第七代起的最后三代国君。
第七代名竹 ,甲骨文中记作“竹侯”,庙号为“丁”。大约是殷武丁后期至廪辛时代的人,曾做过商王朝的“贞人”和“司卜”。
第八代是竹 的儿子,金文中记作“微”,文献中又书作“初”,尊称为“亚微”。他为其父所作的铜罍,已于喀左北洞村出土。他大约是殷廪辛至文丁前后的人。
“亚微”有子三人,继承其位者是第二子,名“凭”,金文中作“亚宪”,在殷王朝中官至亚卿,关于他的铜器发现甚多。“亚微”之子名久,字公启,史称伯夷;三子名致,或作智,字公达,死谥齐,故又称叔齐。
国族后裔
编辑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北伐山戎,孤竹国被齐所灭亡,而孤竹的最后一位君主亚宪,应该也死于这场战争之中。自此之后,孤竹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民众大部分为齐国所俘获,最终逐渐融入华夏族群之中。
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民间传说
伯夷、叔齐的历史传说, 诸如兄弟让国、叩马而谏、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等,于 2007 年 6 月被批准为“河 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 类保护名录。
卢龙境内的商代孤竹国少君伯夷叔齐读书处遗址
民间艺术
夷齐的故事千百年来已融 入卢龙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艺术形式 中。如大型历史歌舞剧《孤竹浩歌》,评剧《孤竹魂》,歌曲《漆水悠悠》《千秋仰令名》等,秧歌《伯夷下山》,舞狮《夷齐降狮》,剪纸《采薇》《伯夷驾祥云》等, 以及赞颂与纪念伯夷、叔齐的民谣。
南宋画家李唐所绘伯夷叔齐《采薇图》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12-13. 9787520331692.
[2]冯艳丽. 先秦孤竹国史料辑考[D]. 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5): 9-17.
[3]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13-17. 9787520331692.
[4]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36-41. 9787520331692.
[5]秦学武. 古孤竹国文化探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47-153. 9787010208374.
[6]孔丽静. 浅议孤竹国兴衰问题[J]. 文化学刊, 2019: 227-230.
[7]司马迁. 史记. 西汉: 卷三.
[8]李文艺. 孤清之竹[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5(6): 33-35.
[9]司马贞. 史记索隐. 唐: 卷十九.
[10]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33-35. 9787520331692.
[11]司马迁. 史记. 西汉: 卷三十二.
[12]佟冬. 中国东北史·第一卷[M].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155-156. 9787806263211.
[13]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28-33. 9787520331692.
[14]李德山. 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考论[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81 -87. 81 -87.ISBN:9787560219103.
[15]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22-25. 9787520331692.
[16]文启胆. 河北卢龙县东阚各庄遗址. 考古, 1985, (11): 980-984.
[17]秦学武. 古孤竹国文化探源[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45-147. 9787010208374.
[18]李德山. 孤竹·东胡·令支·屠何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25-27. 9787520331692.
[19]纪烈敏. 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第三次发掘[J]. 考古, 1993: 311-320.
[20]李 路 白军鹏. 孤竹与古燕族、燕国关系考论[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7: 271-75.
[21]秦学武 王芳 李强华. 消失的国度——孤竹国的历史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 运河, 2015: 148-156.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6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