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季风气候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温带季风气候(TemperateMonsoonClimate)是在温带盛行季风地区的气候,属温带气候的一种。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南北气温差别大。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的东岸,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分,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部分远东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是在温带盛行季风地区的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Temperate Monsoon Climate)是在温带盛行季风地区的气候,属温带气候的一种。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南北气温差别大。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的东岸,包括中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分,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部分远东地区。

定义

编辑

温带季风气候是在温带盛行季风地区的气候,属温带气候的一种。其风向风力、降水和气温的季节变化都较明显,冬寒夏热,干湿季分明。

成因

编辑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行星风系为西风带,大部分天气系统自西向东运行,因而本区域冬季风强劲,夏季风相应削弱,四季天气变化较为明显。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影响,大陆气温远较海洋气温低,本区域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即冬季风),多晴寒天气。又由于太阳辐射的原因,北方不仅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也比南方短,更促使南北气温差别大。

春季由于大陆增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势力大为减弱,低压的出现引起了南北气流的辐合,气旋活动频繁,导致天气瞬息多变。春季盛行偏南大风,而且在低压的后部常导致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晚霜。

夏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衰退,夏威夷高压强大,本区域盛行东南风(即夏季风),气温偏高,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都比较大。此时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虽比北方大,但白昼时间却短于北方,因此南北气温差异就远较冬季更小。

秋季随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本区域气温迅速下降。

特征

编辑

温度

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南北温差小,气温年较差大;冬季南北温差大,非周期性变化显著。寒潮爆发时气温骤降,在24小时内可下降10余度甚至20余度。而秋冬之际暖空气北上时,亦可出现“小阳春”的天气。

  • 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介于中温带与热带之间,具有暖温带的气候特征。这一区域热量资源较为丰富,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由沿海向内陆,大陆性逐渐加强。年均温一般在8℃~14℃,积温约为3400℃~4500℃。夏季气温较高,温暖期较长,大于20℃的时期前后可持续三个月,华北平原可延长至五个月。7月全区气温大多超过24℃,渭河谷地、华北平原南部气温可达28℃。冬季气温偏低,1月平均气温在0℃~-8℃之间,较同纬度各地低,在强大的寒潮过境时,即造成各地低温。

  • 中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全年温差居世界同纬度地区之冠。冬季长达6个月左右,1月平均最低温度在-20℃以下,比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是世界上同纬度陆地气温最低的地区。漠河曾记录了-52.3℃的全国最低温,被称为“中国寒极”。夏季气温不高,东北平原南部的7月平均气温可达24℃,兴安岭北部则基本没有夏天,7月平均气温低于18℃,但大部分地区绝对最高温也可达到35℃以上。

  • 俄罗斯远东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的南部。本区域气候温和,冬季气温为-10℃~21℃,夏季气温为15℃~21℃,气温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年较差自西向东递增。

降水

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其余季节(尤以冬季)雨雪稀少。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上,降水量有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初夏多锋面雨,盛夏多对流雨,沿海地带还可受到台风雨的影响。

  • 中国华北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毫米~750毫米,具有夏湿冬春干旱的特征,尤以春旱为突出。春季不仅降水量小,且无雨时间长,通常1~2个月,甚至3~4个月无雨。因冬季少雨雪,入春以后气温升高,风力增大,蒸发加强,更加深了春季旱情的发展。降水高度集中于夏季且沿山麓地带多暴雨,虽年降水量少于东北地区,但降水强度比东北地区大,降水变率也大。华北各地每年都有日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记录。

  • 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毫米~700毫米,长白山地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夏季降水占到全年的60%左右,多的达70%以上。受地形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西侧背风坡则较少。由于东北地区气温低,故降水多以固态形式积聚地表,最厚达50厘米,且降雪日数多,积雪日期长。

  • 俄罗斯远东地区雨量充沛,降水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530毫米~1050毫米。

大气环流

温带气团是温带季风的来源。温带气团形成于50°~70°的纬度带,是自西向东的环绕全球的气流。温带气团经过海洋时具有海洋气团的特征,成为温带海洋气团;温带气团经过大陆时具有大陆气团的特征,成为温带大陆气团。在夏季,温带大陆气团比温带海洋气团温暖;在冬季,温带大陆气团则比温带海洋气团寒冷。温带大陆气团(冬季)和温带海洋气团(夏季)交替控制,形成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气团: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上的西伯利亚、蒙古、加拿大、阿拉斯加一带。气团控制的区域低温干燥,天气晴朗。气团低层有逆温层,使气层稳定,冬季多霜、雾。

  • 温带海洋气团: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中纬度海洋上、及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洋面上。气团控制的区域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可能出现云和降水。

分布

编辑

范围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的东岸。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和太行山脉以东的华北平原及东北平原、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勘察加半岛等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主要国家及地区

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国家及地区

国家/地区

主要城市

中国

北京、哈尔滨

朝鲜

平壤(Pyongyang)

韩国

首尔(Seoul)

日本

札幌(Sapporo)

俄罗斯

布拉戈维申斯克(Blagoveshchensk)

生态系统

编辑

温带落叶阔叶林

  • 分布与特征

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阔叶林,是在气候比较温和湿润的温带地区由冬季落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群落,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各地均有分布。该群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变化明显。年均温一般为5℃~15℃,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为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全年至少有四个月的温度在10℃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10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典型土壤为棕壤。

  • 生物多样性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都是冬季落叶的阳性阔叶树种。群落外貌上的季相变化,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冬季完全无叶,春季长出新叶,夏季叶片通常呈鲜绿色,秋季叶子转黄、脱落。群落结构清晰,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有时还有一个地被层。乔木往往分枝强烈,故树冠发育良好,上层乔木往往仅由单个或少数优势种所构成,形成顶部较为平整的林冠。乔木优势树种多为栎、山毛榉、榆、椴、鹅掌楸、栗树、槭树、胡桃楸,以及杨、桦、柳等属的一些树种。林下常有落叶灌木如卫矛、忍冬、榛和山刺玫等。藤本植物以草本种类为主,攀援能力不强,主要有葎草属、常春藤属、铁线莲属、菝葜属等。附生植物苔藓地衣多数生长在树干上。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动物有鹿、、黑熊、花鼠、狐、啄木鸟、杜鹃、野火鸡、乌鸫、灰背鸫、黑冠山雀等。林中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地面活动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隐蔽条件,地栖哺乳类动物如赤狐、灰狐、臭鼬、东部花栗鼠、美洲河狸、水獭等,都过着穴居生活。树栖哺乳类则主要有松鼠、飞鼠、蝙蝠、北美豪猪等。树栖的鸟类有啄木鸟、鹦、杜鹃、黄鹂、鹟、鸫、鹰等,它们在树上或树洞中营巢。显著的气候变化也对动物产生了影响。春季大批旅鸟过境和夏候鸟迁来,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活动达到高峰,使得动物种类比冬季多。冬季大量食虫鸟、猛禽和水域鸟类会迁徒到较温暖的气候区越冬;翼手类、食虫类、啮齿类中的大部分、食肉类中的一部分(如獾,熊等)动物则有冬眠现象。

  • 物产

21世纪以来,原始的落叶阔叶林仅残留在山地,平原及低丘多被开垦为农田,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北美东部等。它们是棉花、小麦、玉米及落叶果树的主要产区,农作物多为一年两熟。

温带针阔混交林

  • 分布与特征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是针叶林和夏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在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包括东北东部山地,华北山地,山东、辽东丘陵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等地。该区域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5℃,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5℃,年降水量500毫米~1000毫米。

  • 生物多样性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由栎属、槭属、椴属等阔叶树种,和云杉冷杉、松属等针叶树种组成。由于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也不相同。中国的温带针阔混交林主要以红松为主,另有黄花忍冬、白千层、卫矛等灌木,及类、舞鹤草、薹草、深山露珠草等草本植物。此外,西南山地还有以铁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是山地阔叶林带向山地针叶林带过渡的森林植被。

林中栖息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如紫貂、松鼠、欧亚野猪、狍子、黄鼬、猞猁等。

  • 物产

林中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有虎骨、鹿茸、熊胆、人参、贝母、刺五加、天麻、北五味子、黄芪等名贵药材,还有木耳、蘑菇、榛子、山葡萄、猕猴桃、蕨菜、楤木等林特产品。

但目前该类森林已残留无几,大部分地区被农业生态系统所代替。除部分北方地区实行一年一熟制外,山西、河北、陕西关中等地已较为普遍地实行三年四熟或两年三熟制,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高梁、铃薯、花生、棉花、苹果、桃、杏、梨、李、枣、柿、核桃等为主。

注释

编辑

展开[a]

指农历十月时的气候温暖如春。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中国地理 简报系列(3)-中国的气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 [2024-03-12].

[2]周淑贞. 气象学与气候学[M].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05: 289-290. (2)

[3] 三保, 孙以年. 地理学小辞典[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08: 74.

[4]《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 修订稿 地理分册 中国地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04: 6,8. (2)

[5] 闫庆武. 地理学基础教程[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7-02: 101.

[6] 任美锷, 杨纫章, 包浩生.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07: 139-140. (2)

[7]周淑贞. 气象学与气候学[M]. 第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07: 74-75,119. (2)

[8]王彦坤. 现代汉语三字词典[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9.07: 610.

[9]《中国自然地理》编写组. 高等学校教材 中国自然地理[M].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4-05: 185-188. (3)

[10]庞规荃. 中国旅游地理[M].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09: 102-103.

[11]韩中安. 世界地理 上[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08: 366.

[12]盖莉萍. 中俄相邻地区农业经济合作发展研究[M].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08: 16.

[13]任美锷, 杨纫章, 包浩生.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07: 140-141.

[14]金祖孟. 普通自然地理讲义 第3册[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函授部, 1959-06: 402.

[15] 刘毅. 世界地图册. 北京: 地图出版社, 1991-06: 3-4. (2)

[16]世界地图册[M]. 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4-05: 2-5. (3)

[17]夏征农. 辞海 生物学分册[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 280.

[18]殷秀琴. 生物地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7: 118-121. (3)

[19](美)莱斯特·R. 布朗. B模式3.0 紧急动员 拯救文明[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9.11: 214.

[20]李博. 生态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2: 266.

[21]刘方明, 田立娟, 丛慧颖. 园林生态学[M].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6-07: 168.

[22]包浩生. 自然资源简明词典[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05: 219.

[23]王庆贵.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理[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10: 51.

[24]梁家勉.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9.10: 49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6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7607/

(17)
词条目录
  1. 定义
  2. 成因
  3. 特征
  4. 温度
  5. 降水
  6. 大气环流
  7. 分布
  8. 范围
  9. 主要国家及地区
  10. 生态系统
  11. 温带落叶阔叶林
  12. 温带针阔混交林
  13. 注释
  14.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