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二叠纪(Permian),显生宙古生代最后一个纪,晚古生代第三纪,以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isolatus首现作为开始标志,其时间划分为298.9±0.15Ma~251.902±0.024Ma,历时约4700万年,设立三统九阶,应建立9枚“金钉子”,目前已建立8枚。 苏格兰地质学家罗德里克·默奇森(RoderickMurchison)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西坡发现一套发育完整、含有化石...

二叠纪(Permian),显生宙古生代最后一个纪,晚古生代第三纪,以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isolatus首现作为开始标志,其时间划分为298.9 ±0.15Ma~251.902±0.024Ma,历时约4700万年,设立三统九阶,应建立9枚“金钉子”,目前已建立8枚。

定名

编辑

苏格兰地质学家罗德里克·默奇森(Roderick Murchison)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西坡发现一套发育完整、含有化石较多的地层,该地层上包括了“一大套泥灰岩、页岩、灰岩、砂岩和砾岩层”,并以弧式覆盖在石炭系上。其范围以伏尔加河东至乌拉尔,从阿尔汉格尔海一直延伸到奥伦堡南部草原。罗德里克·默奇森以该地区出露地点中部的古代王国彼尔姆(Permia)命名为Permian系,英文名为俄文的音译。1859年美籍法裔地质学家J·歇尔(J·Mancou)根据德国南部二叠纪地层下部红色砂岩的赤底统(陆相)和上部为镁质灰岩的镁灰岩统(海相)明显二分层的特点建议将二叠纪英文Permian一词改为Dyassic一词,二叠系中文名是根据该名称意译而来。

时期划分

编辑

国际地层年代表

在二叠纪命名初期,国际上一直沿用的是二叠纪地层二分性的特点将二叠纪划分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二分方案,随着对古生物演化的深入认知,二叠纪底界向下延伸至原石炭系的上部,使二叠系地层被三分,逐渐形成了当前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表三阶九统的划分方案。其地层系统自下而上依次分为乌拉尔统(阿瑟尔阶、萨克马尔阶、亚丁斯克阶、空谷阶)、瓜德鲁普统(罗德阶、沃德阶、卡匹敦阶)、乐平统(家坪阶、长兴阶),二叠纪已设立8枚金钉子。

统(世)

阶(期)

GSSP批准时间

底界值(Ma)

顶界值(Ma)

GSSP 位置

开始标志

乐平统

长兴阶

2005年批准

254.14 ±0.07

251.902 ±0.024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煤山D剖面

牙形刺(Clarkina wangi)首现

吴家坪阶

2004年批准

259.51 ±0.21

254.14 ±0.07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以东20千米处蓬莱滩剖面

牙形刺(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首现

瓜德鲁普统

卡匹敦阶

2001年批准

264.28 ±0.16

259.51 ±0.21

美国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内的Nipple Hill剖面

牙形刺(Jinogondolella postserrata)首现

沃德阶

2001年批准

266.9 ±0.4

264.28 ±0.16

美国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内的Getaway Ledge剖面

牙形刺(Jinogondolella aserrata)首现

罗德阶

2001年批准

273.01 ±0.14

266.9 ±0.4

美国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交界处的瓜德鲁普山国家公园内的Stratotype Canyon剖面

牙形刺(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首现

乌拉尔统

空谷阶

未设立

283.5 ±0.6

273.01 ±0.14

未设立

近牙形石

Neostreptognathus pnevi)首现

亚丁斯克阶

2022年批准

290.1 ±0.26

283.5 ±0.6

俄罗斯联邦乌拉尔省Ural MtsDalny Tulkas剖面

牙形刺(Sweetognathus whitei)首现

萨克马尔阶

2018年批准

293.52 ±0.17

290.1 ±0.26

俄罗斯联邦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克拉斯诺乌索利斯基北东约5千米处

牙形刺(Mesogondolella monstra)演化序列中M.monstra首现

阿瑟尔阶

1996年批准

298.9 ±0.15

293.52 ±0.17

哈萨克斯坦北部阿克托比市(Atobe)东南50千米处阿德尔拉希沟(Aidaralash)剖面

牙形刺(Streptognathodus wabaunsensis)演化序列中的S.isolatus首现

参考资料:

中国地层表

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实施下,经原国土资源部批准(国土资[2014]374号)出版发行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国地层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是中国地质行业标准规范重要内容之一,在参考国际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地区的地层年代表,该地层表将二叠纪地层系统设立为三统八阶。

统(世)

统(世)

阶(期)

中国年代表(统)

中国年代表

底界值(Ma)

顶界值(Ma)

命名

命名点位

开始标志

乐平统

长兴阶

乐平统

长兴阶

254.14

252.17

赵金科、盛金章1981年命名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煤山D剖面

牙形刺(Clarkina wangi)首现

吴家坪阶

吴家坪阶

260.4

254.14

Kanmera和Nakazawa1973年命名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以东20千米处蓬莱滩剖面

牙形刺(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首现

瓜德鲁普统

卡匹敦阶

阳新统

冷坞阶

——

260.4

梁文平1991年命名

中国浙江省桐庐县冷坞村

牙形石(Jinogondolella postserrata)首现

沃德阶

孤峰阶

——

——

又称茅口阶,叶良辅、李捷1924年命名

中国安徽省泾县孤峰镇

牙形石(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首现

罗德阶

祥播阶

——

——

范嘉松1990年命名

中国贵州省紫云县城以南44千米处猴场附近

䗴类(Cancellina)首现

乌拉尔统

空谷阶

罗甸阶

——

——

曾称栖霞阶,盛金章、李星学1994年命名

中国贵州省罗甸县纳水剖面

䗴类(Brevaxina)首现

亚丁斯克阶

船山统

隆林阶

——

——

黄志勋、时言、魏沐朝1982年命名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龙桑

䗴类(Pamirina davasica)首现

萨克马尔阶

紫松阶

299

——

张正华、王志华、李昌全1988年命名

中国贵州省紫云县羊场乡北西约500米处

以近球形䗴类(Sphaeroschwagerina、 Robustoschwagerina)首现

阿瑟尔阶

参考资料:

地史特征

编辑

全球构造

二叠纪在石炭纪的地理结构继续发展,冈瓦纳大陆和劳俄大陆板块完全于乌拉尔世完全拼合成超级泛大陆,并向北继续漂移。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在二叠纪时期与波罗的板块碰撞聚合,最终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最终形成贯通南北的统一大陆,超级泛大陆(Pangea)。大陆的西侧为泛大洋,东侧为古特提斯洋,在古特提斯洋中分布着由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羌塘、拉萨、滇缅马等地块组成的基默里地块将特提斯洋分割成为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两部分,基默里地块在向北漂移的过程中裂解分散于三叠纪时期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又重新聚合成为新特提斯洋。

二叠纪

二叠纪全球构造图

地层及地理特征

二叠纪的泛大陆横跨地球南北两极,其地层的分布特点受纬度和气候的影响,生物地理分区明显,特提斯构造域和劳俄大陆主要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冈瓦纳大陆地区以陆相、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二叠纪地层记录了晚古生代大冰期向温室期转变,其海陆变迁、气候变化、海域盐度的不同,导致了二叠纪时期生物界的显著不同。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地质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大灭绝,形成无机界和有机界系统的划时代变革,也为中生代生物群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态空间,意味着中生代时期的即将到来。

二叠纪全球板块地层及构造

板块名称

包含

地层及构造特点

欧洲地区

西欧地区

西欧地区受海西构造运动的影响,早二叠世出现了一系列山间盆地,底部地层由砾岩和红色砂岩组成,局部夹火山岩和薄煤层,盛产植物化石瓦楔杉(Walchia)和美羊齿(Callipteris),鱼类—古嘉梯鱼(Palaaochatteria),坚头类—古龙(Archegosasws);晚二叠世受海侵活动影响,形成复杂封闭的咸化海环境,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红色岩层和盐类矿床,富含苔藓虫、腕足类、双壳类和腹足类化石

东欧地区

东欧地区二叠纪时期普遍受海侵活动影响,其地块与乌拉尔地台连成一片,以碎屑岩为主,地层完整。早二叠世晚期海退,海洋范围缩小,形成小型海洋盆地,在炎热干燥的气候下形成了以石膏和红色岩系为主的蒸发岩地层;晚二叠世早期重新受海侵活动影响,形成浅海相灰岩沉积,以苔藓虫和腕足类化石为主。二叠世末期海退,与乌拉尔地槽褶皱相接,形成陆相红色碎岩沉积,夹蒸发岩以脊椎动物、双壳类、介形类化石为主

西伯利亚地区

西伯利亚地区

西伯利亚地台的二叠纪主要分布在通古斯盆地,下层以砂页岩为主夹煤层及海相层,主要产菊石类及长身贝类北极冷水动物群;上层以陆相砂岩为主,产半成水双壳类和安加拉植物群化石,顶部为火焰凝灰岩地层

哈萨克斯坦地区

主要以陆相沉积为主,多为陆相红层夹石膏层,含安加拉植物群和半成水双壳类化石,煤层丰富,火山活动强烈

俄罗斯地区

俄罗斯地区地层为海相沉积,含菊石、䗴类、牙形刺等化石,中部以蒸发岩沉积为主,顶部形成陆相沉积、边缘海相沉积、蒸发岩相沉积,缺少可对比类化石

中国天山-兴安地槽

早二叠世为海相沉积,火山活动强烈,产北极海生动物群;晚二叠世为陆相碎屑岩,产安加拉植物群

北美地区

美国、加拿大

北美地台四周为褶皱地槽,东部有阿帕拉契亚地槽,西部为科迪勒拉地槽,南部为奥契塔,形成内海结构,早期受海侵活动影响,下层以海相灰岩、页岩为主,含较多沉积间断,岩相多变,菊石、牙形刺化石零星分布;上统发育红层和蒸发岩,含石膏质页岩和硬石膏层,顶部为陆相红层,缺少可对比类化石

冈瓦纳大陆

非洲、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盐岭地区

非洲:冈瓦纳大陆主体地台,陆相地层发育,冰川分布广泛,脊椎动物化石丰富。南非地区发现部分海相夹层,含海相双壳类化石,表明南非存在短暂的海洋环境

澳大利亚:冈瓦纳大陆主体地台,陆相地层发育,冰川分布广泛。西部地区发现海相灰岩夹层,产菊石类化石,东部下二叠统下层为砂岩、页岩夹灰岩,产海相双壳类化石,上层为陆相含煤沉积;上二叠统下部为海相碎屑岩,上部为陆相含煤沉积

巴基斯坦盐岭地区:地层发育较好,生物群丰富。下二叠统底部为尼拉万群(Nalawan),盛产冷水动物,以陆相碎屑岩和冰碛层为主,夹海相砂岩;下二叠统顶部产长身贝、石燕贝等特提斯暖水型动物群;上二叠统生物群类丰富,产䗴类、菊石类、双壳类、有孔虫和珊瑚等,其底部和顶部分属于不同类型的动物群种表明该地区在二叠纪时逐步脱离冈瓦纳大陆,向亚洲大陆靠拢

特提斯地区

华南、印支、基默里地块群

以特提斯海域的演化为依据,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生物类型主要是帕米尔塔吉克斯坦䗴类化石的演化

中国地区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主体脱离海洋环境,局部地区受短期海侵影响,多为陆相沉积。早期的潮湿气候环境使植物大量繁殖形成含煤层,中期以杂色至紫红色内陆盆地河湖沉积为主,表明地势差异的增强和气候逐渐干旱的过程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在早二叠世初期出现过还退现象,地层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滨海沼泽环境,含腕足类、及植物化石;二叠世早期开始新的海侵,浅海相灰岩,多为䗴类、珊瑚类化石;中二叠世地台开始上升,泥灰质砂岩,多火山活动,地层缺失;晚二叠世早期发育为陆相地层及海陆交互含煤地层,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表明末期再次发生海侵活动

参考资料

矿产资源

二叠纪的矿产与石炭纪相近,主要为沉积型矿产,以煤、铝土矿、盐类为主,磷、铜、锰、石油和天然气也是常见的资源。

石炭纪、二叠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早二叠世是二叠纪中主要的成煤期,晚二叠世在部分地区形成煤系。西伯利亚通古斯盆地、南美的巴拉那盆地、非洲的卡鲁盆地、印度东部的切里亚煤田、中国华北山西地区的煤田都是形成于早二叠世的大型煤田。

石油和天然气

二叠纪时期的油气资源丰富,并含夹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俄克拉何马州和得克萨斯州、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荷兰和德国等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克拉玛依油田、华北地区的山西地区也有可采油页岩,四川盆地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较为丰富。

铝土矿

海侵超覆及其对古风化壳改造有关的沉积矿产, 广泛分布于二叠纪世界各地的含煤地层中,在海侵范围较少时铝受风化形成风化物,受海侵影响搬运入海,沿海岸线分布,超覆在陆地地层的剥蚀面上。

铁矿

海侵超覆及其对古风化壳改造有关的沉积矿产,主要以赤铁矿和菱铁矿为主。

铜矿

二叠纪铜矿有三种类型,一种分布在玄武岩层中,成脉状或似层状分布;一种存在于煤系地层中,为煤系地层的含铜砂岩;一种产在地槽区海底火山喷发后形成海底喷发岩中的含铜矿床。

锰矿

沉积型矿产,一般呈层状分布,形成于古陆边缘浅海地带的含锰硅质页岩中,下二叠统是锰矿的形成期,一般以软锰矿为主。

磷矿

海平面上升,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钙、磷融入海洋中形成了大量的含磷地层,二叠纪时期的磷矿主要分布在美国的蒙大拿州、爱达荷州、怀俄明州等地及俄罗斯乌拉尔山西部、中国东南部的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盐类

盐类矿床形成于干燥炎热的泻湖或海湾的蒸发环境,全世界分布极广,常产于上二叠统中,以美国、苏联、德国储最最大,岩盐多分布白俄罗斯、俄罗斯。

气候环境

二叠纪初期以极寒的大冰期开始,从石炭纪早期开始结束语二叠纪的冰川活动被称为石炭—二叠纪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是显生宙内持续时间最长的冰川活动期,于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二叠纪乌拉尔世达到巅峰,大陆冰盖几乎覆盖了整个南半球,冈瓦纳大陆的南极洲、南美、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均发现冰川沉积,中国西部的保山、腾冲和拉萨地块也有冰成杂砾岩沉积。在早二叠世之后形成冰退,气候开始由冰室气候向温室气候转变,地表植被更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温变暖,大陆地表干旱化趋势增强。在北纬15—30°出现了干燥炎热的沙漠性气候,美国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西部发现巨厚硬石膏和盐类沉积以及科罗拉多东部大片沙漠沉积都表明其气候的干燥性。二叠纪末期西伯利亚火山喷发,导致全球气温急剧上升,低纬度地区海水表层温度快速提高了8℃,这一变化是导致海洋及陆地生态系统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物发展

二叠纪时期的生物界显示出与石炭纪演化连续性的特征,早期生物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陆生植物进一步发展,以真类和种子蕨类为主,无脊椎动物腕足类呈繁盛状态,以长身贝类为主要种类,菊石类辐射演化发展,䗴类、四射珊瑚繁盛,脊椎动物中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和昆虫类快速繁衍辐射,鱼类中软骨鱼和硬骨鱼也有重要的代表物种,部分生物在晚期演化至中生代类型。二叠纪时期的生物演化气候分带密切相关,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群,都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区,不同的地区生物类群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二叠纪末期发生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生物灭绝事件,涉及到当时地球上95%以上的物种和86%以上的属级分类单元灭绝,这也是唯一已知的昆虫大规模灭绝。

无脊椎动物

二叠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以䗴类、四射珊瑚、菊石类、牙形刺、腕足类为主,菊石类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分异,长身贝目为腕足类的主要物种,苔藓虫、腹足类、双壳类辐射演化发展。受地理分异的差距影响,无脊椎动物群分为北方区(北极区)温水一冷水型动物群、冈瓦纳区(澳大利亚区)冷水型动物群和特提斯区(古地中海区)热带亚热带型动物群三个区域类型,其生物种类和形态特征也随区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叠纪时期主要无脊椎物种及变化

名称

所属科目

出现时期

灭绝时期

二叠纪变化

特征标志及常见物种

参考资料

䗴类

有孔虫界有孔虫门

石炭纪

二叠纪

繁盛至灭亡

二叠纪前期全盛期,末期灭绝

早二叠世特点为个体增大,旋壁出现蜂巢层,代表化石麦粒䗴(Triticies)、拟纺锤䗴(Parafusulina);中二叠世䗴类演化迅速,种属增多,代表化石米氏䗴(Misellina)、新希瓦格䗴(Neoschwagerina)、矢部䗴(Yabeina)、费伯克䗴(Verbeehia)、新米氏䗴(Neomisellina);晚二叠世䗴类属种减少,个体变小,旋壁变薄,代表化石古纺锤䗴(Palaeofusulina)、喇叭䗴(Codonofusiella

四射珊瑚类 (Tetracoralla)、横板珊瑚类

刺胞动物门

寒武纪

未灭绝

繁盛至灭亡

二叠纪时期四射珊瑚单带型和双带型珊瑚大为减少,以复体三带型珊瑚为主要属种,单带型四射珊瑚常见品种有奇壁珊瑚(Allotropiophyllum),复体三带型珊瑚常见品种有似文采尔珊瑚(Wentzellophyllum)、多壁珊瑚(Polythscalis)、文采尔珊瑚(Wentzella)等;横坂珊瑚常见品种有早坂珊瑚(Hayusahaia)、原米契林珊瑚(Protomichelinia

末期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灭绝

腕足类(Brachiopoda

腕足动物门

寒武纪早期

未灭绝

属种减少

较石炭纪时期属种减少,约有200属,以长身贝目为主,常见品种有刺围脊贝(Spinomarginifer)、椅腔贝(Edriostags);石燕贝目常见品种有江西贝(Kiangsiolla)、米克贝(Meekella)。

二叠纪末腕足类动物大幅度减少,仅穿孔贝目的少数属种延续至中生代

头足类(Cephalopoda

软体动物

寒武纪

未灭绝

繁盛阶段至减少

二叠纪分带建阶的重要化石。以具棱菊石目(棱菊石

型缝合线)和菊面石目(齿菊石式缝合线)的属种为主,常见品种有

安德生菊石(Anderssonceras)、孤峰菊石(Kwferngoceras)、假提罗菊石(Pseudotirolites)、道比菊石(Daabichites)等

脊椎动物

二叠纪时期的脊椎动物得到快速发展,类型也更加多样,脊椎动物的重要代表为两栖动物的迷齿类和爬行动物。二叠纪时期形成了完全陆生动物群并演化出第一批大型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早二叠纪陆生动物群以盘龙类、双足类和两栖类为主;中期以原始兽孔类动物为主,如恐龙;二叠纪晚期以更高级的兽孔类动物为主,如蛇龙类和二齿龙类。

二叠纪时期主要无脊椎物种及变化

名称

发展阶段

特征标志及常见物种

参考资料

鱼类

稳定发展

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有了新发展,软骨鱼类中出现了许多新类型,软骨硬鳞鱼类迅速发展,肋刺鲨类中的异刺鲨(Xenacanthus)是软骨鱼中的代表,二叠纪中出现了现代鲨类中的最原始种类弓鲛(Hybodus),旋齿鲨类(Zdestus)也是软骨鱼中的常见品种。软骨硬鳞鱼类是二叠纪重要的硬骨鱼类,古鳕鱼(Palaeoniscus)是硬骨鱼的典型代表

两栖类

稳定发展

两栖类的一生中具有一个变态的过程,从适应水生生活的幼虫,最终发育为一种适应陆地生活的成体。两栖类在早古生代至中新生代一直类型多样,其中,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类群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两栖类的时代”。迷齿类是二叠纪两栖类中常见品种,如与现代鳄鱼相似的蚓螈(Eryops)和从两栖类向爬行类过度的蜥螈(Scymowria)

爬行类

稳定发展

爬行类动物在二叠纪进一步发展,类型更加多样,形成了杯龙目、盘龙目和兽龙目三个主要类目,它们被看做现代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先祖或近亲,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俄罗斯和欧洲部分等内陆地区,是进行陆相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志,也是证实当时大陆相连的证据

杯龙类(Cotylosauria)主要生活于晚石炭世及二叠纪,体形较粗笨,四肢强杜,身体多匍匐状,头部骨骼很少退化,牙齿具小锯齿,以前棱蜥类(procolophonid)为主要代表,并且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中存活下来演化至三叠纪

中龙(Mesosaurzs)为中龙目的代表,体长不足1米,具长尾,长吻中具无数刺状长牙,四肢纤细而前端扩大,是一种在淡水河川中生活的爬行动物,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龙为代表

盘龙类(Pelycosauria)是一些较原始的下孔爬行类。北美二叠纪的基龙(Edathosaurus)和异齿龙(Dimetrodon)的背神经棘特别发育,背部具有由皮膜张于延长的神经棘上而形成的“帆”状物

兽孔类(Therapsida)是二叠纪中、晚期和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世界各地皆有发现,二齿兽(Dicynodon)是兽孔类的典型代表

昆虫类

繁盛阶段至大幅度减少

多类型森林的出现为昆虫类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环境,二叠纪的昆虫有古翅式和新翅式多种类目,古翅式昆虫逐渐趋于衰退或绝灭,新翅式昆虫兴起,昆虫大部分由不全变态进化全变态,以蜻蜓目、长翅目、膜翅目为代表物种,很多物种躲过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并成功演化至今

植物类

二叠纪的植物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植物群面貌与晚石炭世相似,以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类、种子蕨类和科达类为主,如栉羊齿(Pecopteris)及轮叶(Ammwlaria)等大羽羊齿植物;晚二叠世晚期随着气候温度的变化,出现了繁荣于中生代的高等裸子植物,如松柏类、苏铁类和银杏类等,如鳞杉(Uulmannia)、苏铁类的侧羽叶(Plerophyllwm)、松柏类的瓦家松(Walchia)和银杏类的拜拉(Beiera)。其植物的地理分区现象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全球的植物地理分区分为安加拉温带植物区、欧美热带植物区、华夏热带植物区和冈瓦纳寒带植物区四个地理区。

二叠纪植物群分区及分类

名称

所含地区

气候特点

主要植物种类

参考资料

安加拉温带植物区

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天山-内蒙古阴山以北、北欧

温带偏凉

草本的真蕨和种子蕨为主,木本植物年轮显著。代表属有匙叶(Neoggerathiopsis)、安加拉羊齿(Angaropteridium)等

欧美热带植物区

西欧、北非和北美东部一带

热带、亚热带

以高大的石松类、有节类和科达树为主,真蕨种子蕨也较多,树高林密,枝叶繁茂,形成热带森林景观

华夏热带植物区

中国大部分,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

热带湿润气候

以大羽羊齿(Gigamtopteris)为主要代表,又称为大羽羊齿植物群,以昆仑一秦岭一大别山一线将华夏地区分为两个亚区,其植物类型呈现出不同特点

冈瓦纳寒带植物区

冈瓦纳大陆主体,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等

寒带气候

舌羊齿植物群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

持续时间

学术界对大灭绝事件的持续时间尚有争议,主流学派分为两种观点,一部分认为此次生物大灭绝分多幕式推进,从瓜德罗普世卡匹敦期开始至二叠纪末结束,持续了较长的时间;一部分认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具有突发性,与重大灾变因素有关,曾有二叠纪晚期大规模海退,地外天体撞击等假说。

造成影响

波及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几乎所有生物类群,造成90% 到 95% 的海洋物种以及 70% 的陆地生物灭绝。

  • 三叶虫类灭绝

  • 䗴类灭绝

  • 四射珊瑚、横板珊瑚

  • 腕足动物长身贝目、正形贝目灭绝

  • 海百合、腕足动物、菊石、棘皮动物、苔藓虫等出现大规模集群灭亡事件,数量急剧减少

  • 陆地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两栖动物、蜥形纲、兽孔目科消失

  • 昆虫类中外翅总目、单尾目、古网翅总目、变翅目、原蜻蜓目灭绝

  • 鳞木类、芦木类、种子蕨、柯达类植物等趋于衰微或濒于绝灭,耐旱型裸子植物,松柏类数目增加,苏铁类开始发展

形成原因

关于大灭绝事件的成因学术界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此前的研究大多认为由西伯利亚二叠纪时期火山喷发导致的温室气体释放和快速升温、海水酸化和缺氧;在对全球各种资料的分析处理中诸如泛大陆聚合、海水进退、天体撞击、甲烷释放、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度升高、海洋盐度的变化、海洋缺氧、海水酸化或毒化、伊拉瓦拉地磁极倒转、大陆干旱化、森林野火等各种原因法人假说也都被提及,各种解释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关系尚在进一步探索中。

注释

编辑

展开[a]

Ma:地质年代单位,百万年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国际地层年代表(2023年6月版).国际地层学委员会. [2023-07-19].

[2]詹仁斌 , 张元动. 地层“金钉子”. 第1版.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1: 329-387. ISBN 978-7-5713-2431-5..

[3]肖传桃.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 第1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08: 209-213. ISBN 978-7-5021-6176-7.

[4]夏树芳. 历史地质学.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1-02: 264-290. ISBN 7-116-00759-8.

[5]W.B.哈兰德, A.V.考克斯, P.G.卢埃林, C.A.G.皮克顿, A.G.史密斯, R.沃尔特斯. 地质年代表. 袁相国, 姬再良, 刘椿.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7-04: 30-31. 13038·新361. (2)

[6]二叠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08].

[7]《中国地层表(2014)》正式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 [2023-02-19].

[8]孤峰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08].

[9]罗甸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08].

[10]全国地层委员会.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10: 38-42. ISBN:7-116-03688-1/P·2309. (5)

[11]二叠纪.Geology page. [2023-04-15].

[12]肖传桃.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 第1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08: 226-230. ISBN 978-7-5021-6176-7.

[13]二叠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16].

[14]二叠纪煤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16].

[15]宋春青, 邱维理, 张振春. 地质学基础. 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1: 366. 978-7-04-016565-4.

[16]马忠魏. 贵州二叠纪栖霞早期铁、硫、铝矿成矿条件初析
. 贵州地质, 1984, 1(1): 105-112.

[17]石炭—二叠纪冰期.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16].

[18]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3-04-16].

[19]二叠纪.Britannica. [2023-04-16].

[20]陈建强, 王训练, 张海军, 景秀春, 李全国. 地史学简明教程(2018版).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8-08: 206-240. ISBN:978-7-116-11116-5.

[21]王念忠, 金帆, 王炜. 北祁连山东段早石炭世棘鱼类、辐鳍鱼类和软骨鱼类--北祁连山东段石炭纪鱼类序列研究之一[J].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4-01-01, 42(2): 89-110. [2023-04-14].

[22]武汉地质学院, 古生物教研室. 古生物学教程. 第1版.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0-07: 338-341. 统一书号,15098·教a9.

[23]冯伟民.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化石, 2021, (3): 39-43.

[24]追踪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元凶”. 沈春蕾. 中国科学报, 2021-11-23, (1): 1-2.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1459/

(38)
词条目录
  1. 定名
  2. 时期划分
  3. 国际地层年代表
  4. 中国地层表
  5. 地史特征
  6. 全球构造
  7. 地层及地理特征
  8. 矿产资源
  9. 石油和天然气
  10. 铝土矿
  11. 铁矿
  12. 铜矿
  13. 锰矿
  14. 磷矿
  15. 盐类
  16. 气候环境
  17. 生物发展
  18. 无脊椎动物
  19. 脊椎动物
  20. 植物类
  21. 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
  22. 持续时间
  23. 造成影响
  24. 形成原因
  25. 注释
  26.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