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佛塔是佛教特有的建筑物,用来收藏遗骨、供奉舍利、经卷等,俗称“宝塔”,又称“塔婆”“兜婆”“浮屠”等,都为梵语stūpa(窣堵婆)的音译。巴利文则作Topes。佛塔源自印度,随佛教传播的路径基本有三条。一是从古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并向东传入缅甸、泰国等国,是为南传佛教。二是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亚,再向东传入中国,再传入朝鲜半岛、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为汉传佛教。三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西藏,再传入中国...

佛塔是佛教特有的建筑物,用来收藏遗骨、供奉舍利、经卷等,俗称“宝塔”,又称“塔婆”“兜婆”“浮屠”等,都为梵语stūpa(窣堵婆)的音译。巴利文则作Topes。佛塔源自印度,随佛教传播的路径基本有三条。一是从古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并向东传入缅甸泰国等国,是为南传佛教。二是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亚,再向东传入中国,再传入朝鲜半岛、 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为汉传佛教。三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西藏,再传入中国内地和蒙古国等地,是为藏传佛教

名称由来

编辑

在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遗体火化,获得了被称为舍利子的珠子,它们有着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坚固等特点。佛教信徒将舍利子视为圣物,并在各地修建坟冢,将舍利分葬,每处都修建一个覆钵形坟,坟顶立一根尖刹,这就是塔的雏形“窣堵婆”。这些建筑物被称为佛塔。佛塔从狭义上来讲是用于收讫佛舍利的建筑,从广义上说凡是在佛教中出现的塔形建筑都可称之为佛塔。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古代中国的建筑中并不存在"塔"这一建筑形式,也没有相应的字词来表示它。"塔"这个概念完全是从印度引入中国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名称的发音经过音译,最终演变为简化的"塔"字。实际上,"塔"这个词汇是中国人特意创造出来,用来专门指代这种从印度引入的建筑形式。塔,梵文为स्तूप(stūpa),巴利文为Topes。“塔”的汉译名称有二十多个,常见的有率堵婆、浮图、偷婆、私偷婆、浮屠、佛图、方坟、圆家、高墓、灵庙等。唐代玄应《妙法华严经》卷一说:“塔字,诸书所无,唯葛洪《字苑》云:塔,佛堂也。”

佛塔起源

编辑

佛塔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在古印度,塔有两种形制:一种是藏佛舍利的“窣堵婆”,是坟冢;一种是“支提”,内无舍利。与佛教的发展密切相关。佛陀涅槃后的200多年是窣堵波佛塔的初步形成阶段,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在公元前3世纪末建立起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此期间他分舍利造八万四千塔,推动佛塔建筑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公元前180年的巽加王朝,公元前72年的坎婆王朝都在按照阿育王造塔的典型形制不断仿造,此时期以巴尔胡特和桑奇的佛塔最为典型,均为覆钵塔形制,圆形平面,中心覆钵丘高大,周围环有礼拜道、栏楯和石柱石门。

佛塔

桑奇佛塔

中国佛塔发展

编辑

初创时期

中国佛塔自东汉末年始建,根据用途和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佛教寺庙的一部分而建造,作为供佛、佛事纪念或标志的塔,通称为佛塔;另一类是墓塔,主要用于安葬高僧、大法师灵骨及有关佛经、袈裟、法器等遗物。中国佛塔的建造是从木塔开始的,东汉末年笮融曾建木塔。早期在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寺院中,塔通常被用作寺院的中心,周围建造其他建筑。例如洛阳白寺,它以大型方木塔为中心,周围建有廊庑、门殿等建筑。两汉时期,为了维持统治神秘感,多把佛塔修建很高,楼阁式佛塔由此产生。

佛塔

洛阳白马寺

北朝时期佛教广泛发展,僧徒增多,各地纷纷建寺造塔,留于历史文献的有河南洛阳永宁寺塔和登封嵩岳寺塔。在南北朝时期,木构佛塔的建造技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多层高耸的结构。特别是后期,兴建高塔成为了皇室、贵族和富商之间争相炫耀的一种方式。因此,南北朝时期的佛塔总体上呈现出高大、绚丽、奢华的风格。然而,由于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以及建造技术的不同,南北方的佛塔在外观上呈现出一些区别。北方的佛塔通常更加雄壮而华丽,而南方的佛塔则更加纤细和优美。魏晋时期,密檐式塔代替原有的楼阁式佛塔而出现。密檐式佛塔的塔檐重叠紧密,从而没有了层楼的空间位置,故没有设置门窗在各层之间,并且将楼板、楼梯布设在内部,这与楼阁式建筑区别十分明显。北魏中期,随着制砖技术的提高,砖产量的增加,砖塔逐渐取代木塔。从东汉至南北朝500多年间,中国佛塔从木塔发展到砖塔石塔,从单层向多层级发展。

佛塔

北魏青石佛塔

佛塔

登封嵩岳寺塔

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的佛塔是中国佛塔史上一个完整的发展阶段。隋朝时期,隋文帝致力于佛教的传播,曾下令修缮被毁坏的佛塔。隋文帝还用天竺沙门赠送的佛舍利一包,分给各州建造的110座舍利塔。这些塔有高大的木构楼阁式塔,砖石密檐式塔、还有小型的砖石墓塔。隋唐时期的佛塔作为一种建筑物,不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佛塔的结构类型,还在形式上给人以高大雄壮的美感。例如隋代敦煌石窟第302窟的人字披顶上,存有四层的小塔,每层的屋檐出檐都很大,特别是第一层塔的面阔、层高、出檐都比上层高大许多,显得非常稳重。

唐代佛塔的排列组合从单塔趋于多塔组合,出现了为供养佛陀和多宝如来佛而建造的太原双塔;为供养佛陀、弥勒佛、药师佛而建造的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为纪念佛陀从诞生到涅槃而建造的青海塔尔寺如来八塔;排列成行的塔墙有国清寺六塔;成群布置的塔林有宁夏青铜峡市牛首山一百零八塔;以众僧公墓形式出现的塔林有河南嵩山少林寺塔林等。唐代建造的塔一般方形居多,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 、香积寺塔 、兴教寺塔等,其中以玄奘法师主持修建的大雁塔最为典型 。这座塔初建时为五级 ,后来增至十八级,现存为七级。隋唐时期除了上述高大的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的造型和结构,还有很多单层、多层的墓塔。如济南神通寺四门塔,作为一座亭式塔,该塔平面成四方形,底边长7.4米,塔高10.4米,全部用青石建成。塔身四面正中各开一个呈半圆形拱顶的塔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装饰。在现存唐代的塔中,砖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较多,外观轮廓具有弯曲的旋律,塔身没有任何雕饰,底层较高,二层以上层层递减,每层楼上均有仿木的门窗、柱子、梁枋和斗拱。

佛塔

青海塔尔寺如来八塔

佛塔

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公元917年,辽太祖宣布将建佛教寺塔作为帝都建设的一部分。辽代的兴佛运动致使在其统治期间大量修塔建寺。在隋唐,宋的佛塔基础上,辽代演变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密檐式塔,该时期佛塔虽然形式多样,但主要以砖石塔为主,其中八角密檐式砖塔最为流行。平面多呈八角形,辽代的佛塔虽承袭唐及五代时期的风格,又融入中原汉人传统文化,却不同于唐宋,辽塔建筑材料多为砖石、形制上多用密檐结构,且实心塔最多。

佛塔

八角密檐式砖塔

北宋建隆元年宋王朝开始,佛教继续发展,广泛流传,尤其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极力推崇佛教,大规模建造寺塔。宋代的佛塔是在唐代佛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在塔檐下部分存在一些显著的建筑演化和设计改进。唐代的塔檐下斗拱相对较为简单,仿木构件的工艺不够精致。到了宋代,这些斗拱变得更为复杂,仿木构件的制作也进一步改进。此外,在宋代的塔身壁面砖中,常常砌有精美而形象各异的佛像雕刻砖,增加了艺术性和装饰性,内部楼板和楼梯通常采用木质结构,而且常常包括迂回盘旋的砖砌梯道,门窗也由同一方位上集中装置转化为逐层变换方位,这些改进增强了塔的结构坚固性和稳定性。宋代佛塔主要以楼阁式为主,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壁内折上式、回廊式、穿心式、穿壁式、塔心柱式。大多数佛塔平面为八角形,个别为六角形。八角形塔是宋代佛塔的基本形制。现存如祐国寺塔、兴国寺塔、乾明寺塔、明福寺塔、崇法寺塔等都是北宋时期佛塔的经典之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塔

崇法寺塔

西夏佛塔基本延续了隋唐方形密檐式佛塔的特征,同时融入了自身的鲜明特征,以拜寺沟方塔为例,从形制和结构上来看,佛塔采用方形平面,首层较为高大,基本以密檐式为主,而塔身整体用砖石堆砌的结构特点,塔身部分层中有塔心室结构。从装饰特点上来看,拜寺沟方塔比起隋唐追求简练的线条感则具有鲜明的装饰风格,塔身各层饰有影塑直窗,彩绘兽面连珠,日月等图案,部分层级上加饰彩绘柱等建筑构件。由于佛塔结构性能的改进加强,以及与宋朝的交往加深,多边形楼阁式塔逐步替代了方形密檐式塔,成为西夏初期佛塔的主流。

佛塔

拜寺沟方塔

金代期间女真族统治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完颜王朝,女真族在建立王朝前,就已有佛教流行,是从邻邦奉行的高丽渤海国传入的。金代帝室崇拜和支持佛教始于太宗,太宗时金代佛教达到全盛时期,世宗喜欢巡游名山古刹,修建寺塔。作为前后相续的政权,辽金两代的思想、艺术、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佛塔上也是如此。金代佛塔以密檐塔为主,在结构上一般都是置须弥座于台基之上,塔身雕刻假窗,顶部则安有塔刹,整体结构严谨,各部分比例匀称,既有唐宋及辽塔的遗风,又不乏新的创造,主要代表有正定临济寺澄灵塔、正定天宁寺灵霄塔。

佛塔

正定临济寺澄灵塔

元代时期,佛教一直是元的国教。这段时期,塔的结构和材料方面没有更高的发展,在元代的中国佛塔都是参照中原地区的标准建造,没有什么特殊创造,数量也不多,但这一时期多了一种藏式喇嘛塔,较为著名的佛塔代表有兰州白塔,凉州白塔等。兰州白塔是元代国师的灵塔,采用传统的覆钵式塔身,塔高约17米。

佛塔

兰州白塔

明代在统一后重建了许多寺塔,范围不断扩大,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这个时期,仍以楼阁式塔为主,继承并发展了宋代的“壁内折上式”结构。如山西阳城龙泉寺塔、永济万固寺塔、宁夏银川承天寺塔等。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班德达来中国弘传佛教,他向明成祖奉献了五尊金佛和金刚宝座塔的模型,这为中国式金刚宝座塔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塔

金刚宝座塔

衰落时期

清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并且受到了国外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导致了佛教在这个时期逐渐衰落。虽然晚清时期还有一些楼阁式的佛塔建造,但是这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在佛塔的造型、式样和结构等方面没有出现创新,而且它们的内外部分割明显,结构相对简单,并且没有进行任何装饰性雕刻。云南傣族佛教与西藏喇嘛仍在继续发展,以曼飞龙白塔为代表的云南族佛塔是我国明清时期佛塔建筑的另一种风格,西藏的喇嘛教在明清时期也持续发展,并且喇嘛塔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喇嘛塔成为高僧活佛的墓塔形式,并且在建筑范围上不断扩大,涵盖了许多寺院、园林和金刚宝座塔。

佛塔

曼飞龙白塔

近代佛教是指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前夕的佛教发展阶段。在清末时期,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部分佛教寺庙和塔窟遭到破坏,到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寺庙,佛塔均被日军炮火损毁,僧人被侵华日军屠杀,佛塔受到了严重冲击,处于困境中。

复苏时期

现代佛教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佛教,这一时期,中国的佛教在近代佛教的基础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遭受了冲击,寺庙设施被损毁,僧侣遭受迫害,佛塔发展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地的佛教寺庙佛塔重新开放,僧侣和信众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并获得了宗教信仰自由。许多被损坏的寺庙、塔、窟得到修缮或重建。此外,政府还积极抢救佛教文化遗产、维修和恢复佛教古建筑。在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佛塔重建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嘉兴三塔始建于唐代,然而1971年被拆毁建成了水泥厂,到了1999年,政府在原址重建三塔,现如今的嘉兴三塔,依旧是嘉兴最具有代表性的运河文化景观。梅州千佛塔始建于南汉大宝八年,1970年左右,梅县钢铁厂扩大,将千佛铁塔围在厂内,导致千佛铁塔损毁严重,1990年,由明慧法师发起,耗资4000多万元在大东岩山顶建造九层石塔,将被围于钢铁厂的“南汉千佛铁塔”移置于新千佛塔底层 ,并将它们统称为“千佛宝塔”。1983年政府为了保护名胜古迹,重修有“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名誉的南京市鸡鸣寺,并于1990年在寺内重新建造一座七层八面的药师佛塔,塔高四十四米,塔内供奉一尊明代药师佛铜像。普明塔院始建于南北朝时期,1966-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建筑多处损毁,1992年秋,寒山寺举行普明宝塔奠基仪式。并于四年后,举行普明宝塔落成及佛像开光典礼,2004年寺院投资百万元,对已建十年的普明宝塔进行全面保养性修缮,使普明塔成为寒山寺的标志性建筑。它们多为现代重建的塔,一般都是根据地方志的记载,承袭古代佛塔的规制在旧址上重建古佛塔,再现古塔风景。

佛塔

梅州千佛塔

佛塔

普明宝塔

中国藏传佛教佛塔发展

佛塔在藏族地区随处可见。它作为佛教信徒的崇拜物与寺庙并存,但也有离开寺庙独立存在的佛塔。

佛塔既承袭了古印度佛教中的存在意义,同时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融入了西藏文化之中。藏族佛塔从功能上可分为灵塔和经塔两类。灵塔,也叫“舍利塔”,是储存和供奉大小喇嘛僧众的真身或真身舍利的坟冢。经塔,包括菩提塔、过街塔等。它用于供奉佛经、佛像等。灵塔建造可露天也可建于寺庙内,而经塔一般建在寺院周围或山顶路旁等位置。经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塔座面积为2200平方米,全高约40米。最小的经塔叫玛尼塔,是信徒们随便在路旁堆起的一堆石头。

佛塔

江孜白居寺

佛塔

玛尼堆

公元5世纪,第二十八代吐蕃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佛塔传入西藏。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并创制了藏文并翻译佛经。随后迎请了两位来自大唐和尼泊尔的公主,并为她们带来的两尊释迦牟尼佛像建造了寺庙。公元779年,在赤松德赞的主持下,建成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该寺融合了汉、藏、印三种建筑风格,在桑耶寺主殿的四角建了红、绿、黑白四座佛塔,围墙上建有一百零八座小佛塔。桑耶寺著名四座佛塔可代表藏式佛塔的最初形制。公元8世纪晚期,寂护大师在桑耶寺圆寂,为了缅怀这位印度高僧,在哈布日山建造了供奉寂护大师遗骸的灵塔,是西藏本土产生的第一灵塔。这标志着西藏传统佛教的前弘期,持续到公元10世纪初朗达玛灭佛为止。

公元10世纪,西藏阿里地区大力弘扬佛法。当时,以大译师仁钦桑布为首的西藏和印度学者积极翻译佛经,建立寺庙。同时,印度高僧阿底峡也应邀前往西藏推广佛法。从那时起,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在整个藏传佛教发展史上,佛塔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寺庙、佛像、佛经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12-14世纪,西藏普遍流行噶当觉顿式佛塔,在这一时期建造的较著名的噶当觉顿式佛塔有20多座,代表性建筑有萨迎北寺西部佛塔群、聂塘度母堂铜塔、萨迎寺佛塔、康马东南方的雪囊寺佛塔等。公元 14 世纪,布顿大师在潜心研究大藏经《甘珠尔》部的基础对西藏佛塔的格式作了严格规定。从此,兴建佛塔理论与具体实施上都形成较为统一的模式,这对藏式佛塔的最终定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自14世纪开始,藏传佛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繁盛时期,建造出布达拉宫红宫历辈达赖灵塔,色拉寺建造的以阿底峡牙灵塔为主的220座佛塔等。。

佛塔

布达拉宫红宫

佛塔

桑耶寺佛塔

世界佛塔发展

编辑

汉传佛教相关国家

汉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韩国、日本以及一些其他周边国家,佛塔多为多层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其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印度佛教塔的影响。

日本

佛教于6世纪传入日本,随着佛陀像和佛教经典的引进,开始了佛教寺庙和佛塔的建设。最初的佛塔受到中国和朝鲜半岛佛教建筑的影响,采用了独特的塔形式,如三重塔和五重塔,日本的法隆寺五重塔的布局、结构和形式就明显受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建筑的影响。。794-1185年平安时代见证了佛教的繁荣,佛教寺庙和佛塔的建设在这一时期达到巅峰。平安时代的佛塔通常采用了檐式结构,这是一种特点明显的塔顶结构,其中檐子重叠叠置,形成了多层的效果。其中醍醐寺五重塔是平安时代佛塔的代表之一,位于京都。醍醐寺五重塔耗材量巨大,初层内部的壁画,包含金刚界与胎藏界曼荼罗,还有日本密教绘画的始祖真言八祖相。

佛塔

醍醐寺五重塔

1185-1333年鎌倉时代见证了日本佛教的变革,佛教宗派如禅宗和浄土宗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佛塔通常较为朴素,强调禅宗的精神。鎌倉时代的佛塔形式包括方形塔,它们更加坚实,没有多层的檐式结构。室町和江户时代的佛塔建筑风格依然延续了前期的传统,但也表现出更多的日本本土特色。在这个时期,一些佛塔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庄严,如最胜院五重塔,全塔搭建没有用一根钉子。随着现代化的到来,日本的佛塔建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形式,但也受到了现代建筑和工程技术的影响。一些现代佛塔结合了传统的外观和现代的结构材料。

佛塔

最胜院五重塔

韩国

韩国的佛教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当时朝鲜半岛分为三个独立的国家:百济、新罗和高句丽。佛教在这个时期传入,并带来了佛教寺庙和佛塔的建设。最早的韩国佛塔受到印度和中国佛教建筑的影响,例如九层木塔的建立,韩国初建佛塔皆与舍利有关。佛教在统一新罗时代达到巅峰,这个时期见证了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和佛塔的兴建,单层塔形制开始出现。例如庆州锡丈寺遗址出土塔形纹砖上的单层塔纹和感恩寺西塔出土舍利函的多闻天手捧之小塔。前者为四角攒尖顶、单刹。后者由方形塔身、山花蕉叶和比塔身更高的相轮组成。

在高丽时代,佛教继续繁荣。高丽时代的佛塔特点是多层石塔,通常有三到九层,以保存佛经和圣物,例如慈福寺五层石塔,佛塔基础利用天然岩石打造,向上堆砌二层石座,座上立五层塔身,顶端置雕莲花图案的塔顶。随着现代化的到来,韩国佛教和佛塔建设经历了复兴。一些新的佛塔项目也开始在韩国兴建,旨在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遗产。

佛塔

庆州大宝塔石塔

南传佛教相关国家

南传佛教佛塔建筑传入东南亚的时间说法并不统一,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南传佛教的相关国家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的佛塔是该地区的重要宗教建筑之一。这些佛塔通常为单层结构,其高度一般很高,如缅甸的仰光大金塔高达110多米。 南传佛教地区的佛塔通常具有高大的基座,基座可能是高大的方箱形式。塔刹一般由刹座、刹身和刹顶组成,刹座大多采用宝匣(方箱),刹身通常雕刻相轮,刹顶多数是金伞,少数是宝珠。在不同的南传佛教国家流行的佛塔形制也各不相同。

泰国

泰国最古老的佛塔之一,以堕罗钵底时代的佛统大金塔为代表,佛塔呈覆钵式,上方有华盖和禅座,但我们现存能看见的佛统大金塔是曼谷王朝四世王时代重新修建的。14世纪50年代到15世纪90年代间,这段时期建造的佛塔基本遵照华富里或乌通时代的样式即吉蔑式。塔的外观呈杨桃瓣或呈菠萝瓣的形状,例如阿瑜陀耶城菩苔萨旺寺的佛塔。15世纪60年代戴莱洛纳迦王北上征讨彭世洛府,自此素可泰的佛塔艺术便开始大量传入阿瑜陀耶,这时期流行的是锡兰式的佛塔,其典型建筑便是阿瑜陀耶城希讪派寺的三塔,塔的外观呈覆钵式,塔尖为花串藤式。17世纪30年代,从巴塞通王征服柬埔寨以后,时兴建造吉蔑式塔来纪念战功。塔为方楞形或者称为四角十二曲佛塔,到了18世纪60年代之后,主要流行方楞式佛塔,同时由于缅甸的入侵缅式塔也开始出现。

佛塔

佛统大塔

佛塔

阿瑜陀耶遗址

缅甸

缅甸的仰光大金塔,也称瑞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据缅甸的传说,当时两位仰光的商人知道印度正在发生饥荒,于是运送大米去布施。在印度,他们听闻佛陀讲佛法后,非常欢喜并解悟。当他们回国时,佛陀赠与他们佛陀的8根头发。于是他们回到仰光建造了一座金塔,用来供奉佛陀的头发,这就是仰光大金塔的。初建时,塔的高度只有8米,历经许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仰光大金塔已经演变为塔身高112米,底部周长达427米,四个角上还有缅甸式的狮身人面像,这些是常见于缅甸佛塔的装饰元素。佛塔由砖砌成,塔身贴满黄金,塔项置着一个5米高、1.25吨重的金属宝伞,伞尖项还有一个直径27厘米的金球,球上镶嵌着5449颗钻石和2317颗红宝石和蓝宝石,其中有一颗重达76克拉的著名金刚钻。伞的檐上挂着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在大金塔的周围,还有68个大大小小的金塔,使仰光大金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塔建筑群之一。11世纪左右,阿奴律陀统一了缅甸,创建了蒲甘王朝,造了上万座佛塔,使小乘佛教成为人民的普遍信仰。在蒲甘佛教的全盛时期,缅甸共有13000座佛塔与僧院。著名佛塔代表有瑞西光塔,塔高40多米, 塔尖高耸, 呈钟型, 四周有很多小塔和亭台。现如今,缅甸全国大小佛塔有10万多座,被誉为“佛塔之国”。

佛塔

仰光大金塔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佛塔发展始于公元前3世纪,当时印度的佛教传入斯里兰卡。据传说,印度皇帝阿育王的儿子、传播佛教的阿拉汉尊者于公元前3世纪来到斯里兰卡,引导斯里兰卡国王佛祖塞纳皈依佛教。这标志着佛教在斯里兰卡的传播。斯里兰卡最早期的佛塔是由土堆积而成,而后演变为砖石结构。早期的佛塔通常是单层,具有较简单的形状。后来,佛塔的建筑风格逐渐演变,采用更复杂的结构和装饰元素。公元前2世纪,斯里兰卡国王达图森卡(Dutugamunu)在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建造了著名的阿努拉德普勒佛塔,它标志着斯里兰卡佛塔建筑的高峰时期。这座佛塔高约70米,成为斯里兰卡古代佛教建筑的代表。另一座重要的佛塔是位于波隆纳鲁瓦(Polonnaruwa)的佛塔,建于公元12世纪。这座佛塔是斯里兰卡佛塔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结构和装饰元素显示出高度的技术和美学成就。

佛塔

阿努拉德普勒

主要特色

编辑

中国佛塔

楼阁式

楼阁式佛塔是佛塔类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样式之一。这种塔大都采用砖或石材等材料,具有层与层之间距离较大、设有门窗、砌斗拱和构塔等特点,并内设楼梯以方便登塔观景。由于其造型形似楼阁,因此得名楼阁式佛塔。 如:西安大雁塔、苏州报恩寺塔、济南千佛山宝光塔等。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1667/

(29)
词条目录
  1. 名称由来
  2. 佛塔起源
  3. 中国佛塔发展
  4. 初创时期
  5. 鼎盛时期
  6. 衰落时期
  7. 复苏时期
  8. 中国藏传佛教佛塔发展
  9. 世界佛塔发展
  10. 汉传佛教相关国家
  11. 日本
  12. 韩国
  13. 南传佛教相关国家
  14. 泰国
  15. 缅甸
  16. 斯里兰卡
  17. 主要特色
  18. 中国佛塔
  19. 楼阁式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