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简称红军挺进师或挺进师,是1935年2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的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的,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军。组建时,全师仅500余人,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由赣东北到浙西南后,于1935年夏建立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队伍发展到近千人。但在国民党军对浙西南游击区发动的第一次大“围剿”中,浙西南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残,许多领导骨干纷纷牺牲,队伍锐减到3...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简称红军挺进师或挺进师,是1935年2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的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的,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力军。组建时,全师仅500余人,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由赣东北到浙西南后,于1935年夏建立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队伍发展到近千人。但在国民党军对浙西南游击区发动的第一次大“围剿”中,浙西南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残,许多领导骨干纷纷牺牲,队伍锐减到300余人。1935年10月,粟裕、刘英率领挺进师主力转移到闽浙边,以泰顺东部山区为中心开辟革命根据地。

部队简介

编辑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简称红军挺进师或挺进师。在中共闽东特委和浙南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至1936年底,全师兵力又发展到1500余人。但1937年2月,国民党军又调集重兵对浙南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根据地中心区的军民付出巨大牺牲。1937年8月,浙南国共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10月,有三四百名挺进师战士到平阳县山门镇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3月,粟裕率领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等一批干部则坚持在浙南,继续领导浙南党组织开展工作。

红军挺进师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不但保存了一支能排除万难创造奇迹的武装力量,积累了游击战争的经验,而且在浙江各地培养了大批革命的新生力量,为浙江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挺进师的革命斗争历程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亮点,其革命功绩不可估量。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

发展历程

编辑

一、挺进浙西南与闽浙边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率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留在南方原各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党政机关人员孤悬敌后,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同几十倍的敌兵进行九死一生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留在赣东北地区的红军第十军团陷入困境。1934年12月10日,红军第十军团主力开赴皖南黄山附近与红军第十九师会合。这时,国民党军调集五个师和两个旅、四个保安团的兵力合围黄山汤口地区。14日,红军第十九师在黄山谭家桥伏击战中失利,师长寻淮洲牺牲,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右手腕负伤。随后,红军第十军团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追堵下,转战于皖浙赣边地区,损失严重。1935年1月12日,第十军团在江西省德兴县遭敌袭击,被截成两段。先头部队500余人在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撤至横峰县篁村,与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会合。主力部队约2000多人被七倍于已的敌兵合围于怀玉山地区。血战数天后,红军战士弹尽粮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1935年2月初,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江西省横峰县篁村搓源坞召开会议,总结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的教训,部署苏区军民转入游击战争。根据中央分局转来的中共中央1月15日批示电,决定以红军第十军团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其基本任务是:到浙江长期行动,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扩大党与苏维埃的政治影响,创立新的根据地;建立党的组织,政权组织,直到分配土地;配合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行动,调动和牵制住大批敌人,彻底粉碎敌人对中央红军的“清剿”计划。任命粟裕为师长,刘英为师政治委员。2月中旬,在闽浙赣省委的领导和帮助下,挺进师迅速组成。除师长、政委外,又任命王永瑞为师参谋长,黄富武为政治部主任,刘达云为供给部长,谢文清为没收委员会主任,张友昆为卫生部长,宗孟平为组织科长兼地方工作科长,王维信为宣传科长,姚阿宝为政治特派员。全师约400余人,整编为三个支队和一个警卫排。

红军挺进师组建后,确定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地区作为建立游击根据地的第一个目标,部队经由闽北转入浙西南。1935年2月下旬,为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挺进师在出发前进行了一次“声东击西”的战斗,粟裕、刘英率部西进。在挺进师部队途经胡三里时,闽浙赣独立师第一团100多人由团长李重才率领编入挺进师。充实了力量后,上穿越三县岭,袭击贵溪县裴源河上溪之敌。国民党军调兵堵截,挺进师突然东返,抵达弋阳县西源山一带。然后东进上饶,再向南行动。

2月27日下午4时,挺进师出发南进。此时,全师指战员538人,长枪445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部队翻山越岭穿过敌军封锁线,于28日在白沙渡口渡过信江,胜利到达闽赣边境。

3月1日早晨,挺进师部队在铅山县石溪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的伏击。在交火中,虽然毙敌十余名,但挺进师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毁,从此与党中央、闽浙赣省委失去电讯联系。挺进师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部队继续前进,登上武夷山,穿过寮竹关,抵达闽北崇安县车盆坑进行短期休整。此时,在胡三里新编入挺进师的闽浙赣独立团一团的战士大多掉队。

3月上旬,挺进师在车盆坑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政治军事训练。白天下操上课打野外,晚上进行政治讨论和群众工作经验交流,提高部队作战能力和政治工作水平,使每个战士学会既能打仗又能做群众工作两套本领,为在白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好基础。3月中旬,挺进师在浦城县岚谷附近与先遣队北上时留下的由营政委洪家云率领的原第五十五团第二营第四、第六连会合。该部150余人,长枪82支,机枪2挺,编入挺进师。全师人数又恢复到500余人。部队略事整训,将支队扩编为纵队。第一纵队队长王屏、政委刘达云;第二纵队队长李重才、政委洪家云;第三纵队队长刘汉南、政委方志富。师部机关组成政治连,王维信任连长,宗孟平任政委。并由刘英、粟裕、黄富武、宗孟平、王维信、姚阿宝、刘达云、洪家云、方志富等九人组成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刘英为书记,以加强挺进师活动区域内党、政、军的领导。

4月20日,挺进师主力部队从景宁上标进入泰顺县台边村。由于敌情不明,挺进师派出一个便衣化装的侦察排走在队伍的前面。侦察排到达台边村时,突然发现国民党兵。侦察排和前卫部队立即发起进攻。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歼灭了国民党泰顺县基干连的一半兵力。第二天,残敌在里光村与红军遭遇,也被俘虏缴械。接着,部队向司前开跋,在司前兵分两路:一路向泰顺县城进逼,迫使敌兵龟缩县城不敢出动;另一路去攻打泰顺的第二重镇百丈口。百丈口敌兵闻风而逃,红军缴获了一批物资并破坏了电话线。初见战果后,挺进师向景宁方向撤离。22日,部队在寿宁县上村宿营时,遭到国民党闽保第二团马洪深部偷袭,牺牲战士十余名,损失步枪十余支,通讯器材丧失,丢失白银9担(每担800元),政治特派员姚阿宝失踪。部队突围时被敌冲散,三天才集中完毕。此后,以通信人员为基础编成红军挺进师第四纵队。

4月27日,进驻庆元县斋郎村的挺进师部队,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沉重打击敌人。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一道,沿村构筑工事,严阵以待。28日上午6时,上千名反动大刀会会徒挥舞着长矛大刀,杀害一名红军干部。红军被迫还击,打死会徒十余人,俘20余人,其他会徒狼狈逃窜。这时,国民党浙保一团在山堆与驻防此地的红军交火。红军先发制人打死敌连长一人,然后且战且退,诱敌进入包围圈。上午9时,红军居高临下猛烈打击敌人。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5时,敌人全线崩溃,红军乘势发起冲锋,打得敌人遍野横尸。此仗共毙敌伤敌100多人,俘敌100多人,缴长短枪150余支,轻重机枪5挺,敌团长李秀手被打断。红军战士也伤亡20余人,师宣传科长王维信因重伤抢救无效光荣牺牲。斋郎战斗的胜利迫使龙泉河以南的敌人转攻为守。

二、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1935年5月初,红军挺进师政治委员会决定:第四纵队留浙闽边活动,其余部队分路北渡龙泉溪,开创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任命宗孟平为政委会随军代表兼行动委员会书记,率挺进师第二纵队开赴龙泉、浦城、江山、遂昌边区开展工作。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红四军闽边境游击石

5月5日,挺进师第二纵队在龙泉梅七离开师部,向北行动。国民党浙江保安纵队副指挥蒋志英及保安第四分处处长陈式正赶赴小梅截击。第二纵队出敌不意,折经福建松溪县境越龙浦公路到达龙泉山溪,袭击浦城党溪之敌,歼灭国民党浦城县保安队一个分队,进抵毛洋休整。在毛洋建立了秘密贫农团和游击队,并建立了党小组。为了加强地方工作领导,挺进师决定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别区委员会。委员会由宗孟平、欧阳道、杨干凡、方志富、洪家云等人组成,宗孟平任书记。

5月7日,粟裕、刘英率挺进师主力(第一、三纵队)到达龙泉安仁口附近,打下坑口,俘国民党基干队30余人,然后北渡龙泉溪。第三天,师部领导和第一、第三纵队经龙泉源口、郑坑到达松阳县境安岱后村宿营,受到当地青帮首领陈凤山、陈丹生及会众的热烈欢迎。陈凤生主动向粟裕、刘英汇报当地“青帮”的活动情况,并提出要求参加红军。10日,粟裕、刘英率红军抵达枫坪村,青帮另一首领卢子敬组织人员前往迎接。次日卢子敬等安排红军进驻斗潭村。由于当地“青帮”领导人的参与,使挺进师有了初步的依托。从此,这一带成为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创建游击根据地的基本地区。

5月13日,挺进师第二纵队在龙泉内高塘成立了中共龙浦县委,高信全任书记。接着,部队在龙泉西北部穿梭行动,连续出击,先后消灭了住溪、八都等地之敌,打土豪,宣传发动群众,并向遂昌王村口一带活动。这时,挺进师主力部队也由松阳进军遂昌。

浙江国民党政府为了对付挺进师,调集浙江保安团4个团、11个保安大队和南京税警团一个团,向挺进师发动进剿。国民党浙江保安纵队副指挥官蒋志英由宣平来到遂昌,坐镇督剿红军。5月16日,挺进师为了粉碎敌人的“进剿”计划,决定转入敌后打击敌人,并兵分两路:一路由黄富武率第一纵队及政治部人员在龙泉、云和、松阳、遂昌等县边境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另一路由粟裕、刘英率领转战汤溪、龙游、宣平等地,以调动敌人,保障第一、二纵队顺利开展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工作。24日,挺进师各部在遂昌县琴淤乡姚岭村会合。当晚与来犯之敌激战。次日,部队再次分兵活动。黄富武、刘达云、王永瑞率180余人到江山、遂昌交界的湖岱口、柘岱口一带活动;粟裕、刘英率250余人继续到龙游、遂昌、汤溪、宣平、武义等地活动,连续打击敌人。在游击战中,成立了中共遂汤区委。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

5月底,挺进师第二纵队在龙泉宝溪乡草鞋岭与国民党军五十二师的一个团遭遇,血战一夜,打垮敌军一个营。此战之后,第二纵队也兵分两路:一路由纵队长李重才、政委洪家云率100余人转战龙泉西北地区;一路由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宗孟平率50余人转向浦城、遂昌边境。

6月6日晨,由于地主告密,宗孟平的部队在遂昌县横源坑遭到遂昌际下剿共义勇队200余人的伏击。宗孟平身负重伤被捕牺牲。其他战士冲出伏击圈到龙泉西坑与洪家云部汇合。

6月中旬,红军挺进师各部汇集于松阳县小吉村。刘英主持召开了政治委员会会议,决定由黄富武继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建立浙西南军分区,王永瑞任司令员,黄富武兼政委;成立地方工作团,杨干凡为团长,柯勤发为副团长;任命陈凤生为地方武装游击大队长。会议还决定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缴枪扩红运动,迎接“八·一”建军节。部队调整了部署,决定第一纵队由刘达云率领到永康、缙云、仙居、青田、丽水一带活动;第二、三纵队留浙西南,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府。

7月上旬,挺进师委派杨林在松阳县安民乡高坛背村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宣布成立中共竹溪区委和竹溪区苏维埃政府,杨林任区委书记,潘昌利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旬,第二纵队政委洪家云在遂昌王村口成立了中共王村口区委,洪家云兼区委书记。同时,挺进师没收委员会主任谢文清在龙泉岩樟乡柳山头村建立后方基地,成立村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开始分田试点工作。22日,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在松阳县外南坑村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中共玉岩区委和玉岩苏维埃政府。24日,挺进师第二、第四纵队联合攻占了龙泉八都镇,歼敌一个中队。由于武装斗争的胜利,浙西南各地纷纷建立党政组织。在松阳县,高亭、小吉、斗潭、枫坪、安岱后等乡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另有72个村成立苏维埃政府。在龙泉、浦城县,8月20日方志富接任中共龙浦县委书记后,成立了住溪苏维埃政府。不久,住龙、宝溪、竹洋、岩樟等30多个乡村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或分田委员会。在遂昌,8月26日成立了王村口苏维埃政府,还相继成立了关塘、对正、山前、枣坪、独口、凉冷下等乡苏维埃政府。各县的苏维埃政府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查田、插标、分青苗运动。至此,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基本形成。

三、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1935年7月26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任命宣铁吾为省保安处长。宣铁吾率部进驻遂昌县,成立“浙南剿匪指挥部”,自任总指挥。将浙保4个团大部部署在松阳、遂昌之西南,云和、龙泉之西北地区。其中第三团从龙游溪口至遂昌界首,第四团从松阳至云和构成封锁线;第一团二营构成云和、龙泉封锁线,一、三营“围剿”青田挺进师一纵队;二团一营除控制遂昌外,其余主力赴衢州“围剿”挺进师二纵队,妄图全歼红军。

根据“八一”行动计划,挺进师第二纵队100余人在李重才、洪家云的率领下,于7月29日奔袭衢州。途经江山县时,歼灭国民党驻塘源口的一个基干队,缴机枪一挺,步枪50支。30日凌晨3时,第二纵队袭击了衢县城外的衢江汽车站。敌兵紧闭城门不出,部队即向江山转移,沿途剪电话线、锯电杆、书写标语、宣传群众。与此同时,挺进师第一纵队则由仙居县进入缙云县南乡榧树后村,击退国民党一团一营的“追剿”,毙敌俘敌13人,红军有两名战士牺牲。

8月初,国民党军委会命令卫立煌、罗卓英为闽浙皖赣四省边区“清剿”指挥部正副指挥,总指挥部移驻江山;命令十八军从江西进入浙江“清剿”红军,并归入闽浙赣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部序列。浙保各部则开始向松阳、龙泉、遂昌等地的红军驻地发起“进剿”。国民党江西“剿匪”军第二纵队也由赣入浙,进驻江山配合十八军行动。

8月23日,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颁布了《第一期清剿计划》,以罗卓英的十八军(11、14、67、94四个师)、江西“剿匪”军第二纵队、福建五十六师的两个旅、浦城第三师及浙江保安团(一、二、三、四团)和地方武装共40个团,约七万兵力,“清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形势对红军挺进师来说变得非常严峻。

8月28日,国民党浙江保安团开始“清剿”松阳玉岩地区。挺进师第五纵队在黄富武、王永瑞的指挥下,与浙保三团激战于松阳燕田村。红军毙敌排长一人,伤敌数人,缴获机枪一挺。红军在此仗中牺牲12人,被捕若干人。9月2日,国民党浙江保安团进驻松阳庄后乡,与驻守该地的挺进师第五纵队再次激战,红军牺牲20多人。几天后,黄富武、方志富、洪家云等分别召集玉岩、住溪、王村口地区党和苏维埃政府干部召开会议,进行紧急战斗动员,布置封锁水陆交通要道,发动群众砍路柴、设障碍、构筑工事,积极准备反“清剿”斗争。

9月18日,挺进师部队在龙泉县上田袭击了前来构筑遂昌溪圩至龙泉东需封锁线的敌人,打死打伤敌兵100多人,俘敌官兵40多人,取得重大胜利。后经审问俘虏,挺进师方面才知道此仗的对手是国民党中央军主力部队第十一师的一个营。

9月19日,挺进师在龙泉县上田仓坛社召开政治委员会会议,决定采取“敌进我退”方针打破敌人的“围剿”。由黄富武率第二、第五纵队及松遂龙游击总队留浙西南坚持自卫作战;粟裕、刘英率第一、第三纵队及师直属队南下闽浙边境作战,借以调动敌人,保卫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粉碎敌人的进攻。

9月20日,黄富武率第五纵队与主力红军分开后,在玉岩、枫坪顽强阻击进攻该地区的国民党十八军九十四师。由于寡不敌众。第五纵队被打散,黄富武受伤。同日,国民党十八军十一师等部兵分四路进攻住溪地区,方志富带领第二纵队在住溪地区进行阻击,因兵力众寡悬殊,住溪被敌兵占领。方志富被迫率部上山打游击。21日,国民党军十一师进攻安岱后一带,杨干凡带领游击队转移到碧龙、蔡坑,又遭敌袭击,游击队被打散。22日,国民党军十一师、十四师进攻遂昌王村口地区,中共王村口区委副书记宣恩金率游击队在馒头岭阻击敌人;洪家云率第二纵队在王村口溪边与敌十四师激战。因敌强我弱,洪家云只好撤退至高山上,后转移到湖岱口等地隐蔽活动。26日,挺进师第五纵队十三支队政委邱绍金在王村口附近被捕牺牲。敌十四师七十九团占领王村口,大肆烧杀淫掠。红军伤病员、游击队员及地方干部158人被捕,26人被杀害。挺进师主力撤离浙西南后,坚持在浙西南斗争的挺进师人员和地方党政军组织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0月初,十三支队副支队长李金城在遂昌安口乡仰天湖山棚内被捕。10月4日,第五纵队十五支队特派员王金根在龙泉县住溪司公旦被捕。5日,中共龙浦县委书记方志富在龙泉县住溪茶园坑遭到国民党浙保二团一营的袭击而英勇牺牲。龙浦县委和住溪苏维埃政府遭破坏。6日,挺进师第五纵队政委兼十五支队政委柯勤发在松阳县林山头被捕牺牲。10月9日,挺进师第四纵队与国民党浙江保安团的一个大队在庆元县斋郎发生战斗,由于闽浙保安队联合“围剿”,第四纵队与挺进师师部失去联系,部队向闽北转移,进入闽北根据地。

另外,进入浙东地区的挺进师第一纵队也面临严峻的考验。11月21日,第一纵队在天台县尚偏遭到国民党浙保一团袭击,政委杨金山牺牲。部队转移到东阳县大盘山区,又遇浙保唐营的袭击,红军牺牲21人。29日,纵队长王屏率领部队转移到磐安县苦竹坑村附近时,遭到浙保蒋营包围,在战斗中,王屏受伤被捕,宁死不屈而光荣牺牲,红军战士牺牲9人。第一纵队仅剩14战士由刘达云、张文碧率领转移到八宝山区和仙居县的央田一带隐蔽。

12月,挺进师第二纵队政委洪家云在龙泉、浦城边境的青龙源、毛洋一带将第二、五纵队的失散红军30多人陆续集中,在饥寒交迫中坚持顽强的斗争。同月下旬乘敌兵换防之机,部队转移到江山、遂昌边境山区,坚持下来的红军仅剩十二、三人。同时,第二纵队长李重才也集合了失散战士50多人,隐蔽在江山、衢州边境。

1936年2月,洪家云率领的第二纵队六支队余部和支队长余龙贵率领的第二纵队四支队在遂昌陆坑源会合,全队八九十人,准备重整旗鼓。同月洪家云、李重才率领部队从周村出发,深夜袭击保安乡公所,并从缴获的国民党《东南日报》中得知粟裕、刘英率挺进师主力在浙南坚持斗争的消息。

同月,刘达云、张文碧率一纵队余部转移到永康的金竹绛、缙云的黄弄坑等地活动,与坚持在这一带斗争的由红十三军余部组成的浙西工农红军第一、二大队会合。

3月,第二纵队向龙泉水塔方向隐蔽运动,准备通过龙浦公路去浙南寻找粟裕、刘英首长。在马迹坑宿营时,部队遭福建保安团袭击,纵队长李重才在突围战斗中牺牲。突围部队退回毛洋。政委洪家云为解决粮食问题在党溪茶坪附近遭敌袭击而牺牲。

四、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

粟裕、刘英率挺进师主力(第一、第三纵队及师直属队)1935年9月25日偷渡龙泉溪,当晚抵达安仁镇。在镇东南的赤源支平岭突遭国民党浙保三团六连及六十七师的夹击。激战数小时,第三纵队队长刘汉南英勇牺牲。挺进师部队向季山头、金蝉湖方向突围。30日,粟裕、刘英率部经过景宁县大仰村,当晚又遭敌袭击。挺进师即兵分两路,一路由刘达云率第一纵队经青田越丽青公路进入缙云县、东阳县活动;主力部队由粟裕、刘英率领进入泰顺县。

1935年10月5日,粟裕、刘英率挺进师主力120多人(以第三纵队为主)在寿宁县含溪村与闽东独立师会师。由于当时闽东特委和挺进师都与中央失去联系,双方会面十分高兴。当日,双方移驻郑家坑自然村,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双方认为,为有效对付敌人的“围剿”,最好把挺进师、闽东和闽北三支力量联合起来,建立省委一级组织统一领导。刘英提议,请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与闽北联系。在没有联系上闽北之前,可先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

这次联席会议还决定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会议上,叶飞主动提出把闽东鼎平办事处管辖的地区划给浙南,作为挺进师的根据地。还商定调浙西南政委会秘书许信昆任闽东独立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时,挺进师调一个班的战士带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给闽东独立师。从此,红军挺进师在闽东独立师的配合下,为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以泰顺、福鼎、平阳(今苍南地区)、瑞安(今文成地区)四县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刘英、粟裕于10月7日率领挺进师部队离开郑家坑村和甲坑村,在泰顺东北部兜了一个圈子,于10月17日再次攻克泰顺县百丈镇,全歼敌警察一个分队,缴获步枪7支、子弹170多发。接着,挺进师神速南行,约三个支队的兵力次日到达泰顺县洋溪乡可溪村。程美兴率尖刀班化装进入国民党保安团营地,顺利处决了敌哨兵。挺进师部队迅速包围了正在打赌行乐的敌兵。措手不及的敌人约一个连的兵力全部做了俘虏。红军缴获了敌人的全部武器。

10月底,刘英为及时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写信约叶飞前来研究。叶飞接信后于11月7日到达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这天恰逢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刘英、粟裕、叶飞等当天即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叶飞汇报了闽北领导人黄道不同意与挺进师一起恢复闽浙赣省委的情况。于是,双方决定正式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粟裕、叶飞、黄富武、阮英平、刘达云、许信昆、洪家云、范式人、李凡林、许旺等11人组成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会,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省委书记。同时相应成立了闽浙边省军区,粟裕任司令员,刘英兼政委。

临时省委成立后,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立足泰顺的东北部山区,转战泰顺、福鼎、苍南、文成、景宁等地区。中共闽东特委将刚开辟的中共鼎平县委鼎泰区委的地盘划给挺进师作为基本活动区。鼎泰区位于福鼎与泰顺两县交界地,群众基础好,国民党势力相对薄弱,其周围已有中共霞鼎泰县委、寿泰县委、鼎平县委及平阳县的地方党组织。这是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的地方党组织作为依靠,反过来挺进师的武装斗争又支持了地方党组织步入大发展时期。

1935年12月,中共鼎泰区委被划为临时省委直属区,还在挺进师和省委的驻地(九峰、峰文乡一带)成立中共泰平区委。同时,中共瑞平泰县委成立,周建生任县委书记,下辖鼎泰区和泰平区。这是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以来的第一块根据地。

同月,挺进师70多人、闽东寿泰景庆县游击队70多人、上北区游击队10多人和革命群众50多人协同作战,攻打国民党泰顺县基干队里光据点。战斗开始后,双方对峙了两个小时,最终我方毙敌2名,俘敌34名,缴获枪支36支、子弹1000多发。

1936年2月7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第三纵队(四、五支队)和师直属队、重机枪班、警卫队等共200多人从文成县珊溪镇经泰顺县峰文、灵家山村再次进驻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休整。第三天午饭前,交通员报告:国民党浙保第十大队第三中队从九峰村下来,已到了前坪仔村。粟裕断然决定集合部队,刘英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战士们个个犹如猛虎,很快就抢占了有利地形。这时,果然发现了敌军慢吞吞地步入红军的伏击圈。粟裕一声令下,敌前卫班很快被歼灭。后面的敌兵乱作一团。经过将近一小时的紧张战斗,敌兵开始放下武器,举手投降。这一仗,红军挺进师共毙敌27名(包括敌中队长倪侠男),俘敌80名,缴获轻机枪一挺、长枪80多支。敌第十大队的另外两个中队惊悉第三中队被红军全歼后,慌忙向苍南莒溪方向逃窜。

2月24日,刘英、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第三纵队及省委直属队280多人,准备西行往福建边境。当路过泰顺县国岭村时,在冥斋岩与国民党闽保第四团的一个连遭遇。红军由山下向山上猛打猛冲,尖刀班很快控制了制高点,后续部队紧跟而上。经过半小时的激战,全歼敌人一个连,缴获马克芯重机枪一挺,步枪50多支。

3月,省委在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自然村成立中共浙南特委,郑宗毓任书记,领导瑞平泰、福鼎、鼎平县委,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发动群众支持挺进师作战。同月,为恢复浙西南根据地,扩大挺进师在浙江及闽东的游击区,粟裕根据省委峰文会议的决定,率领挺进师主力部队(第三纵队两个支队和第五纵队第十三支队等)100余人离开了泰顺,转战于浙南、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吸引和打击敌人,掩护省委在浙南开展工作。同时寻找第四纵队,相机恢复浙西南根据地。

挺进师主力离开后,刘英仅带一个特务班(警卫班),有短枪6支、长枪两支,连同省委机关工作人员仅20多人在泰顺、福鼎、苍南三县活动。另外挺进师还有一些分散活动在浙闽边界地区的兵力继续留在这一带活动。

4月12日中午,挺进师某部70余人在王连长的带领下从泰顺县松垟乡古洞坑村转移到峰文乡小南山村。由于地方“反共”分子告密,国民党泰顺保安团约一个连的兵力悄悄包围了小南山村并占领了高处有利地形。战斗一打响,挺进师战士即处于劣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交火,战士们被逼向鸡公山悬崖,没有了退路。战士们或英勇拼搏而牺牲,或跳下悬崖牺牲,或隐蔽在丛林中被乱枪击中牺牲。血染悬崖下的弯溪,场景悲壮。小南山战斗红军战士共牺牲20余人。深受群众爱戴的王连长也英勇牺牲,部分人员失散。次日这支队伍回到古洞坑集中时仅剩20来人。

十几天后,刘英带领特务班和省委机关干部20多人驻扎在福鼎县王家山村。国民党闽保第四团团长陈佩玉闻讯后即派一个连来袭击。刘英得到情报后,率省委特务班等20多人埋伏在王家山的排头岭密林中以逸待劳,消灭了敌前卫排。后续敌兵调头逃命。

5月22日,国民党保安团一个中队从泰顺县五里牌出发进犯峰文乡。刘英率特务队埋伏在火爬岭,居高临下,歼灭了敌人一个尖兵分队,余敌逃跑。

省委特务班在当地赤卫队的配合下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屡战屡胜,根据地人民深受鼓舞。许多革命群众纷纷要求参加红军。因此,省委直属部队人多了枪也多了。部队番号从省委特务班改为特务队,后又改为省委教导团。人数也由2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

7月9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省委教导团驻在离福鼎县城不到15华里的南峰山、青山岭一带活动。国民党闽保四团两个连的兵力出来“搜剿”。省委教导团战士在青山岭全歼了敌前卫排,缴获步枪20支,余敌狼狈逃回福鼎县城。

五、重返浙西南恢复根据地

1936年3月底,粟裕、张友昆率领挺进师主力(第三纵队两个支队和第五纵队第十三支队)100余人,从泰顺出发,重返浙西南。部队经文成县南田到达青田县高市,再向丽水前进。

4月1日,部队进入宣平马村等地,然后又转回丽水库头,进入缙云县雪峰山,再北上武义县盛岭脚,接着袭击了桐琴镇保安团,缴获保安团的全部枪支弹药。4日经永康县前仓到舟山下,5日进入缙云县壶镇赤岩山、溪圩、下园等地活动。6日部队在缙云县南乡越王山击溃地方反动民团,活捉正回家扫墓的国民党驻赣预备军司令部秘书长兼参谋长陈素子。

不久,粟裕率部到达龙泉青草洋,与第二纵队余部会合,然后一起返回浙南根据地。

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蒋介石急调国民党十八军离浙赴湘,国民党军对浙西南历时8个月的第一次清剿至此结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根据形势变化,在福鼎县排头村召开省委会议,决定利用敌兵空虚的大好时机,抓紧根据地建设。在排头会议上,刘英决定成立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郑丹甫任主席,陈辉、蔡爱凤任委员。并决定重建浙西南特委和第二纵队,许信昆任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赵春和任第二纵队队长,张文碧任第二纵队政委。同月,临时省委还在泰顺县东北部、中部和文成县西部建立中共泰顺县委,书记周钦明。

粟裕带领重新组建的第二纵队,负责恢复浙西南和浙东南两地的工作。部队到浙西南后,再度占领龙泉住溪、遂昌王村口、浦城党溪等地。中共浙西南特委还在浦城县西坑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龙浦县委,宣恩金任书记。同时建立龙遂县委,曾友昔任书记。浙西南的局面打开后,粟裕为特委留下一个大队,坚持开展浙西南的工作。第二纵队及其余部队由粟裕带领转战各地,其间还进入江山县境,攻打长台镇,歼敌保安队一个分队。

6月中旬,粟裕率领第二纵队进入宣平白姆乡,镇压了反动地主。21日到达丽水北乡,次日破坏了银坑到坑口段的丽缙电话线路,并在坑口击毁国民党汽车一辆。

7月初,国民党丽水保安司令部急调青田、丽水、缙云的部队“围剿”挺进师。7日傍晚挺进师部队在洪坑岭与国民党浙保二团二大队发生战斗,相持5个小时不分胜负。

7月10日,粟裕率领第二纵队到达永康、缙云边境的黄弄坑,与刘达云、张文碧率领的挺进师第一纵队和浙西工农红军两个大队会合。

红二大大队长钱双全曾几次给刘达云提过意见,这使刘达云十分憎恨红二大,同时又深怕红二大官兵向挺进师首长粟裕、刘英告状,因此,刘达云决定先下手为强。

7月12日,挺进师一纵队和红二大在永康唐先成兴祠堂一仗失利,刘达云抓住唐先战斗失利一事大肆污蔑红二大,说红二大是一支通土匪的部队,钱双全生活腐化,私分打土豪得来的钱财。当日夜,挺进师一纵队与红二大宿营于永康后渠坑,刘达云下令十几个受蒙蔽的战士,在后渠坑村后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又布置了一个房间,挑选了4个身材高大的红军士兵,交代了杀害红二大指战员的任务。这天夜里,刘达云坐在房间的床沿上,以首长找战士谈话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叫红二大指战员来谈话。谈不上几句,刘达云就拍桌子大骂,然后由刘达云事先布置的人上来捆绑,用碎布塞住嘴巴。一个接一个押到土坑边,用刺刀刺心脏致死,19个人统统埋在一个土坑里。

7月13日,粟裕率部攻打永康唐先保卫队,战斗相持数小时,由于敌援兵越来越多,部队撤至后渠坑宿营。

7月14日,粟裕率第二纵队及第一纵队余部离开浙东,17日经丽水大港头、景宁县境南下,于月底返回泰顺县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会合。

六、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1936年7月底,粟裕率领挺进师第一、二纵队返回泰顺县,根据地内的武装力量如虎添翼。8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福鼎县李家山召开了第十次扩大会议。会议调整充实了省委机构。经改选后产生的省委成员是:书记刘英,常委粟裕、刘达云、谢文清、范式人,委员许旺、许信昆、罗烈生、范义生、罗连生、龙跃、林辉山、陈昌会等。同月,中共浙南特委还根据省委的指示,成立了浙南军分区,司令员罗连生,政委谢文清,政治部主任龙跃。闽东特委领导人叶飞因为与刘英在领导策略上产生了意见分歧,实际上5月份就已脱离了临时省委的工作。

8月下旬,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郑丹甫根据省委的指示,在泰顺县东云自然村召开了土地改革会议,并举办了土地分配训练班,培训了近70名骨干力量。9月份,中共瑞平泰中心县全面开展分粮斗争和土地改革,按人口先分谷子后分土地,群众热情高涨。仅鼎泰区就在月湖、富垟、鹏山三个乡分配了3463亩耕地。

9月15日,国民党浙保第一大队驻矾山的一个中队向福鼎李家山进犯。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200多人在鼎平独立四团的配合下,在李家山一举全歼敌人,毙敌5名,俘敌105名,缴获长短枪103支。此战大捷的当夜,省委还在李家山召开了军民庆功大会。

10月6日,国民党浙保四团第一大队(缺一个中队)开到泰顺富垟驻防。省委拟趁敌人立足未稳就把富垟包围起来夜袭。但考虑到富垟有碉堡,红军缺少攻坚武器,最后决定去仓边“钓鱼”,把敌人引出来打。10日,一支地方游击队白天公开行军开往仓边龟子山,有意暴露给敌人。于是次日上午敌人兵分两路来进犯了。一路一个中队由副大队长陈达德带领经过老虎丘到仓边;另一个中队经车头去仓边。上午10时多,陈达德一路进入由刘英、粟裕率领的挺进师与瑞平泰县游击队等部署好的布袋形伏击圈。刘英一声令下,指战员们立即向敌人猛烈开火,半个小时结束了战斗。另一路敌兵赶到时,龟缩在猪母石山上不敢下来,只是乱放冷枪。此战打得干脆利落,共毙敌20多名,俘敌副大队长陈达德等60多名官兵,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80多支、子弹15箱和一批手榴弹、一架望远镜。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红军挺进师政委刘英

仓边战斗胜利后的第二天晚上,省委和挺进师在福鼎县淡竹洋村召开军民联欢大会,庆祝仓边战斗的胜利。10月13日,驻福鼎县城的国民党闽保四团及自卫队1000多人兵分三路向淡竹洋村进犯。由于红军轻敌麻痹,敌兵蜂拥般冲进村口时才仓促应战。红军全力突围,撤出淡竹洋村后在泰顺东安住了一夜,第二天转移至松垟乡灵家山村修整。在灵家山连住四天,充分总结了经验教训。后又到苍南天井乡的瓜场住了两三天。在天井,刘英决定挺进师分开活动,一路留浙南,一路到浙西南。

敌军占领淡竹洋村后,把全村的几百间民房烧光。事后,刘英从省委机关经费中拨出2000多银元供淡竹洋村民重建家园;鼎泰区各村群众也给予淡竹洋群众粮食支援。淡竹洋失利使群众情绪受到挫伤,但也加深了群众对敌人的仇恨。

1936年11月初,国民党驻福建的八十师进驻福鼎。因红军挺进师主力已到浙西南,谢文清带领的留在泰顺的挺进师队伍仅100来人,不能有效地与之对抗。这时,敌八十师开始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向泰顺逼进。他们占一个地方修一座碉堡,并控制银洞坑、丁步头一带,同时搞起了保甲制。这对泰顺是个威胁。刚实施不久的土地革命成果将会遭受致命的破坏。11月23日,国民党浙保二团300多兵力在文成县双溪乡涂山村围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罗烈生带领的部队。经过激战,罗烈生壮烈牺牲。同年12月,刘英率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主力部队返回泰顺,打下了月湖洋,暂时逼退了敌军。

七、第二次反“围剿”斗争

1936年冬,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蒋介石为了消灭南方红军游击队,加紧策划对红军的“围剿”。他任命刘建绪接任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公署主任,纠集正规军6个师、两个独立旅,还有四省的部分保安团队,共十万余人,大部分兵力部署在浙赣铁路以南、瓯江流域和浙闽边境。

1937年1月,国民党军向泰顺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泰顺军民配合挺进师部队和地方游击队展开了反“围剿”斗争。

1月26日,中共浙南特委书记谢文清率领部队120多人从泰顺峰文乡出发,经过一个昼夜的行军,抵达离福鼎县城十多里的花亭,伏击了押送群众去筑碉的敌人一个连,毙敌连长以下官兵数名,俘敌40多兵,缴获机枪一挺、步枪40多支。从此,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开始对敌人的“围剿”展开全面反击。

1月底,刘英、粟裕率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部队在泰顺峰文村大力训练干部,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为了扩大政治影响,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刘英、粟裕还决定在峰文整编部队,重建红军第十九师。

重建红十九师是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第二届第六次大会上确定的闽浙边党和挺进师的紧急任务。因为当时红军挺进师及时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把正规战转为游击战,并在根据地建设中发展了力量,打了许多胜仗。

1月30日,扩编军队工作放在峰文村的一座大房子中进行。任命浙南军分区司令员罗连生为红十九师师长,中共浙南特委书记谢文清为红十九师政委。红十九师下设三个团和一个师直属教导队。名义是团,实际只有营的兵力。每团三个连,每个连有70至100多人。

红十九师组建后的第六天,敌人就来进攻峰文。

泰顺峰文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闽浙边与敌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此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较多。红军挺进师和新编红十九师1100多人;国民党军有浙保二、三团和八十师的一个团共3000多人。当年苏联《红星报》曾报导过峰文大战的消息。

2月5日这天,红军埋伏在峰文后门山等待敌人,埋伏了一天敌人没有出现。第二天埋伏在董家坪村十二盘岭。可是当敌军逼近时,前哨部队步枪走火暴露了目标。敌人还没有进入红军预定的伏击点,慌忙远远地找地形集中火力与红军顶牛。从早上8时双方开始交火起直到下午3时半还无战果。红军主动撤出战斗。2月7日,红军挺进师与新编红十九师埋伏在牛塘湾简洋大峡两旁。国民党军浙保三团来了。红军放过敌人尖兵班,打其中间。打死打伤敌军20多人,击毙敌副连长一人。后来听到寿桃尖方向枪响,知道敌人的增援部队来了,红军主力部队缴到敌军20多支枪后主动撤离。

此时,挺进师第二纵队第四支队由余龙贵带领,正埋伏在寿桃尖高峰。由于通讯员迷路,没有把撤退命令及时送达。眼看四面的敌人都向寿桃尖包围过来,而红军主力部队又毫无动静。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上突起大雾。余龙贵下令撤离。他们顺着一条旱水溪坑向南冲,冒险冲出了包围圈。

原进攻董家坪的敌军和新到的国民党浙保二、三团,此时循枪声摸到寿桃尖。从富垟方向来的援敌国民党军八十师的一个团,也寻枪声向寿桃尖狂攻。在浓雾中,两股敌军从相对方向发起冲锋,形成“狗咬狗”的局面。此时红军已转移到附近的西山上,只听见两股敌军相持打了一个小时才弄清情况停火。

为了避免和占优势兵力的国民党军硬碰,刘英、粟裕决定将部队分几路撤离。2月8日,主力由粟裕率领暂时到泰顺中部山区游击;刘英率省委机关人员、省委教导队和红十九师的部分战士转移到苍南一带活动。

2月19日,省委机关及教导队的100多名战士在鼎平交界地区活动几天后,转移到苍南县玉苍山增瓯休息。第二天上午与国民党军十九师遭遇。打了一整天,被四面八方赶来增援的敌军包围在一座孤山上。刘英率部突围时,又遇设伏敌人的攻击,红军十九师师长罗连生中弹负伤被俘,后叛变。但省委教导队的战士们打得灵活勇敢,保卫了省委机关领导。战斗坚持到天黑后,已经负伤的程美兴利用夜色指挥突围战斗,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辗转了几天后重返泰顺县峰文乡董家坪村。

这次战斗后,红十九师的番号无形中消失了。

罗连生的叛变,使敌人进一步查明省委和军区及挺进师的主要负责人都在泰顺山区。红军的实力也完全暴露。因此,国民党第十九师、独立第九旅、浙保第二第三第四团和八十师及闽保第四第六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蜂拥而来,企图一举将红军挺进师合围聚歼在泰顺、福鼎、苍南三县交界地区,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1937年2月下旬,刘英在泰顺县松垟乡天门下村牛童往的一间茅草屋里,召开了省委紧急扩大会议,与会者20多人。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针对敌人的“大拉网”战术,红军决定在战术上采取与敌人相向对进、易地而战的打法;战略上,部队采取“化整为零”的方针,以连为单位,转到敌人的侧翼和后方打游击,或到敌人不大注意的地方隐蔽起来。牛童往会议及时正确地改变了红军的斗争策略,对保护红军的自身实力和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牛童往会议后,刘英带省委机关教导团短枪队准备从泰顺县东北角越过飞云江,不料受阻。后折回鼎平两县交界地区,经平阳冠尖、马头岗以北地带,于3月28日夜,经过长途急行军抵达瑞安飞云江南岸。经过许多曲折,最后找到一条能坐30多人的船,刚好把省委机关一批人送过江,从而跳出重围,进入瑞安县境活动。

粟裕此时仍留在泰顺县的泰东南区行动。牛童往会议后,他率领部队连夜前往泰东南的卢梨村。国民党浙保第二、第三、第四团从戬州包抄上来,然而红军兜了一圈又从山上下到戬州了,捉迷藏似的与敌周旋。后来,由于漫山遍野都是国民党军、“反共”义勇队、壮丁队,在这里已无法坚持,粟裕毅然率部向北,突破国民党军独立第九旅和第五十二师的数道封锁线,回到龙泉以北原来的浙西南根据地。

挺进师突围离开泰顺后,中共瑞平泰县委和泰顺县委的干部仍就地坚持斗争。地方武装力量顶着巨大的压力,与敌展开殊死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敌兵占领了泰顺各大村庄,纠合地方上的一切反动势力筑起284个碉堡把关守口,实行移民并村,同时进行搜山、烧山,反复“清乡”。当时国民党公布了十条所谓“十杀无赦”的条令,烧、杀、抢无所不用其极。

值得一提的是,红军挺进师撤离泰顺时,将30多名重伤员交托给泰顺县峰文乡双溪口等村的党支部。为了更好地让伤员隐蔽疗伤,这些党支部的党员和当地群众利用当地的复杂地形,以几个山洞为居所,建立了“红军医院”。在八个月的反“清剿”斗争中,红军伤员在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掩护下,同敌人、同饥饿、同病痛作斗争。最后,他们大都恢复了健康,重新走上了战斗岗位。

在国民党军大肆“清乡”期间,泰顺境内共有456名干部和群众为保卫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献身。有4424间民房被国民党无情地烧毁。

1937年2月18日,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昆在松阳周际一带活动时,被国民党军五十二师一营跟踪,向江山转移时又遭敌夜袭。于是许信昆、宣恩金长途跋涉到浙南寻找省委。

随后,谢文清也率部离开浙南,转移到遂昌县门阵一带,在遂、宣、汤边隐蔽活动。

同月,刘达云、张友昆、刘亨云率一部到永、缙边活动。刘达云借口队伍目标大,带领长枪班分开活动,后刘达云投敌叛变。

3月,许信昆、赵春和率二纵队返浙西南时,在青田瑶坑岭头与国民党一个营的兵力遭遇。许信昆、宣恩金负伤,隐蔽在岭后炭棚里养伤,部队由赵春和、杨干凡带领到达浙西南地区。

4月,粟裕率部到达遂昌门阵和谢文清会合,改变策略,团结民众,发展党员,开辟建立了宣遂汤小块游击根据地。

4月下旬,第二纵队在龙泉、庆元边境的凤阳山庙宿营,遭尾追之敌袭击,杨干凡在突围中不幸牺牲。突围后,赵春和率第二纵队于5月份到达江山、浦城边区,连连遭受敌兵袭击,处境非常困难。赵春和思想动摇,丢下部队,携枪逃回江西贵溪县老家。

6月,伤势尚未痊愈的浙西南特委书记许信昆急于寻找部队,途经龙泉县锦溪乡下畈村时,因叛徒告密,遭敌袭击牺牲。

八、国共和谈,山门集中

为实现中共中央“团结抗日”的主张,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反“围剿”斗争的同时,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和浙江国民党当局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

1937年3月2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给国民党闽浙皖赣四省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刘建绪、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等发了《快邮代电》,呼吁国民党当局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派代表与我方谈判。一个月后,国民党当局派代表到温州,并在报纸上披露愿与中共方面和谈。由于当局所提的条件很苛刻,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数日后,蒋介石给刘建绪“停抚进剿”的手令,谈判遂告破裂。5月间,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发出《为团结御侮共赴国难以及和平谈判破裂告各界人士书》;6月份又发出《呼吁各界人士要求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7月卢沟桥事变的第三天,国民党当局派四省“剿共”总指挥部党政处主任邓訒来温州谈判。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毓、黄耕夫和陈铁军为代表前往温州,在温州申江旅馆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9月16日,刘英在平阳县山门会见了刘建绪的代表,商定红军集中的地点由泰顺峰文改为平阳山门,集中期限为10月1日。

9月中旬,刘英派挺进师干部张文碧带领20多人,全副武装,扛着红旗到泰顺传达和谈成功的消息。经过一番曲折,坚持在泰顺及边区的60多名干部和红军伤员按时赶到山门集中。不久,刘英又派张文碧到浙西南寻找挺进师师长粟裕及其部队,集中了近80名战士赶赴平阳山门。10月份,已集中的红军战士达三四百人。部队番号按和谈协议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队长,刘英任政委,准备开赴抗日前线。这时,抗日游击总队一边抓紧时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提高指战员的军事政治水平;一边积极吸收新战士,扩大队伍。泰顺月湖乡柘坑下村就有十多人前往参军。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领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500余人从平阳山门出发,经丽水、云和、遂昌、衢县、常山、开化,到达皖南岩寺集中,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成功地在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区域创建了浙南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创立的最后一块根据地,也是在整个中国革命走向低潮的过程中少有的局部反攻,因而在政治上极大地震动了蒋介石政权的统治。红军挺进师在浙江的活动不仅牵制和消耗了国民党军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而且在浙江各地培养了大批革命的新生力量,为浙江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人物

编辑

刘英(1905~1942),江西瑞金人。1929年4月参加红军,9月入党。历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委、红九军团组织部长、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2月,任挺进师政委。3月,任挺进师政委会书记。11月,任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1938年7月,任浙江省委书记。同年秋,任中共闽浙赣三省特派员、华中局委员。1942年2月,遭叛徒出卖被捕于温州。5月18日,就义于永康方岩。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1926年入团,1927年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政委、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1935年2月,任挺进师师长。11月,任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兼省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以后,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和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和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2月病逝于北京。

北上抗日

编辑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位于平阳县山门凤岭笔架山。主碑高18米,副碑由六根高低不同的立柱组成,碑座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碑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系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写。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红军挺进师纪念碑

在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前,还建设了北上抗日出征门,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张震亲笔题写了“红军北上抗日出征门”匾额。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建成于1998年。纪念碑建筑群总占地面积528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群山,面向畴溪。纪念碑分为主碑、北上抗日出征门、碑林三大部分,三者共同组成一个阶梯式的建筑群。纪念碑主碑高18米,位于由花岗岩石板铺成的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中后部。碑身是两根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外贴黑色花岗岩板块的长方形砌体,中间由花岗岩碑名石相连。碑形为双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长方体,象征着红军挺进师与浙南革命力量紧密结合,并肩战斗。主碑周围布置了高低不同的6根立柱,如春笋破土,象征挺进师活动过的闽浙赣等地区的革命力量蓬勃发展。碑前有一人高的花岗岩石碑,上刻中共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主碑前方是北上抗日出征门,高4米,宽3米。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门楣上题写“北上抗日出征门”。门柱两边各有一堵相称的白石板墙,高4米,宽2米,墙的正反两面都刻有抗战浮雕像。门后则有3组各38级的石阶通向主碑。主碑后面是以黑色花岗岩为底的碑林,上刻中央和省、市领导,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反映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出征时英勇壮丽情景的题咏,代表作有《题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出征门》:“国破寇猖狂,山河射血光,同仇同敌忾,赳赳向沙场”等。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与平阳的其他革命遗址组成了“浙南(平阳)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是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图

走进浙江省平阳县山门镇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看到了那象征着烈士鲜血染红的红旗长廊,上面雕刻着迟浩田题写的几个醒目大字“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纪念碑分主碑、北上抗日出征门、碑林等部分,三者组成一个阶梯式的建筑群。主碑的前方是北上抗日出征门,高4米、宽3米,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门楣上题写了北上抗日出征门七个大字。门柱两边各有一堵相称的白石板墙,高4米、宽2米,墙的正反两面都刻有抗战浮雕像。门后,则是3组、每组38级的石阶通向主碑。主碑位于由花岗岩石板铺成的纪念碑广场的中后部,高18米。碑身是两根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的外贴黑色花岗岩板块的长方形砌体,中间由花岗岩碑名石相连,使之成为双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长方体,象征红军挺进师与中共浙南委员会、浙南红军游击队等革命力量紧紧结合在一起,并肩战斗。主碑周围布置一组高低不同的六根立柱,如春笋破土,顽强地向上生长,象征红军挺进师活动过的闽浙赣等地区的革命力量蓬勃发展。

主碑的后面,则是一墙以黑色花岗岩为底的刻有邓小平同志手书以及叶飞、苏步青、张文碧、余龙贵、舒雨旺、沈鹏等数十位德高望重的有关领导人、革命老前辈及名书法家题词、手书的碑林。

邓小平手书位于墙的正中,是纪念碑筹建工作人员从有关纪念馆引用而来。手书共23字: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3680/

(66)
词条目录
  1. 部队简介
  2. 发展历程
  3. 主要人物
  4. 北上抗日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