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元志》上有“凭负山海,地号极边,利擅渔盐,西有石门之固,东有朱高之险,高山距其前,大海绕其后”的记载,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登州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历史沿革
编辑作为古代山东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千二百余年发展历程中,登州政区的历史沿革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肇始
唐朝沿袭隋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五代因之。这一时期,除了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的十几年时间里实行郡、县二级制外,其他大部分时间皆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初期,全国设有州360个、县1557个。唐朝鼎盛时期,山东地区至少划分为14个州,80多个县,总体上构成了现代山东行政区域的框架。
武德4年(621年),唐高祖首次设立登州,治文登,领文登、观阳县(一说治在今海阳县发城镇),属河南道。起初,登州行政区的名称、管辖范围和治所并不固定。武德6年(623年),割观阳属牟州,置清阳、廓定两县属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和清阳、廓定两县。如意元年(692年),于黄县复置登州,辖黄县、文登、牟平等3县。神龙三年(707年),蓬莱置县,黄县省入,登州移治蓬莱。先天元年(712年),又析蓬莱县置黄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登州为东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登州,治蓬莱,领蓬莱、黄县、文登、牟平等4县。
为加强对众多州、县的统治,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依山川自然形势划全国地域为10个道。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为15个道。道并不是一级行政实体,而是巡视、监察机构。当时,山东地区以黄河为界,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登州、莱州、齐州、曹州、兖州、密州、青州、淄州、济州、郓州、沂州等11州属河南道。
五代十国时期,山东地区先后归属梁、唐、晋、汉、周等政权,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唐朝。
发展
宋朝改革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政府领导下的路、州(府、军、监)、县三级政区制。据史籍记载,政和元年(1111年),山东大部分地区划归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仅有少数州、县属于河北东路,合计26州(府、军),89县。登州、莱州、青州、淄州、密州、沂州、潍州等7州属于京东东路,登州辖蓬莱、黄县、牟平、文登等4县,治蓬莱。
金基本沿袭唐制,并参照宋制,实行中央政府领导下的路、州(府)、县三级政区制。将宋朝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改名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大定年间,山东地区归属山东东西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和南京路,共设28州(府),94县。其中,登州、莱州、滨州、沂州、潍州、密州、莒州、淄州、棣州、宁海州等10州划归山东东路。登州管辖区域有所变化,析登州之牟平、文登2县设宁海州,以登州所属的两水、杨疃2镇置福山、栖霞2县。登州辖4县: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治蓬莱。
元地方行政区划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全国确立行省制度,形成行省、路、府州、县四级政区制。山东与河北、山西、内蒙等地处于元大都周围,通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管辖,故没有设行省,而是直接设路和直隶州。由于中书省区域广大,为便于管理,在路之上设立肃政廉访司和宣慰司,作为检察区。山东地域分属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和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的一部分,登州归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据古文献记载,元朝在山东地区共设置6路,23州,97县。登州、莱州2州,元初隶属益都路,后归属淄州路、淄莱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属般阳路,登州领蓬莱、黄县、福山、栖霞等4县,治蓬莱。
稳定
明朝实行的省、府、州、县制,登州归属山东省(后改为山东布政使司)下的莱州府,1376年升登州府,治蓬莱,辖宁海州、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和文登县。明末设登莱巡抚于此,登莱巡抚袁可立曾在此操练水师,登莱成为关防重镇。在《明实录》一书中曾提到登州升州为府的原因,“时以登、莱二州皆濒大海,为高丽、日本往来要道,非建府治,增兵卫,不足以镇之。”
登州在明末辽海形势图中的位置
清沿明制,登州府辖区基本无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登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1862年登莱青胶道由莱州迁往烟台。
消亡
1911年11月12日,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布取消山东独立,逮捕屠杀革命党人。
1912年1月15日,蓬莱同盟会会员孙丹林等人组成的敢死队与山东支部负责人徐镜心组织的起义部队一举攻占了蓬莱城,登州府和蓬莱县的文武官员全部投降。当天下午,山东(登州)军政府在登州府衙宣告成立,办事机构设在登州考院。
1914年5月,北洋政府置胶东道,治烟台,登州作为行政区划划上了句号。
明代名宦祠
编辑明太祖洪武四年,诏天下学校各建先贤祠,左祀贤牧守(后称名宦),右祀乡贤。此二祠为附於学宫之始。凡入两祠人等,皆由各省学臣及采访使审定。清代入祠人物,则须经部议批复。“明:登州知府周斌、林弼、毕汝周、朱希颜、徐问、刘镛(参政,管府事)、冯昆、郑漳、刘泾、李承选、鲁廷彦、同知李钺(前蓬莱知县)、张学、弋正(见旧志,今增入)、登莱巡抚袁可立、登莱道周之训、蓬莱知县邢琦、登州副总兵沉有容。”《登州府志·卷十学校·祀典附》)
清末开埠
编辑1858年,中英不平等《中英天津条约》,把登州辟为通商口岸。
1861年,清政府派人督办开辟"登州"等通商口岸事宜,英方勘察代表认为登州"滩薄水浅",看中烟台芝罘湾这一天然良港,清政府便下令烟台为通商口岸。同年,8月22日,烟台正式开埠。
1862年在烟台设立"东海关",这是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口岸。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17个国家先后在烟台设立领事馆,洋学堂、洋行、洋医院相继在烟台建立,洋货洋品也相继由烟台上岸。中国的花生、大豆、丝绸、矿产等土特产也由烟台出口海外。上世纪初年,烟台先后铺设至上海、大沽、大连的水下电缆,成为中国最早设水缆电报的商埠。
史书记载
编辑登州,东牟。中。开元户二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乡三十六。
《禹贡》青州之域。古莱子之国,《春秋》“齐侯灭莱”。至汉,为东莱郡之地。後魏孝静帝分东莱於黄县东一百步中郎故城置东牟郡,高齐废。隋开皇三年改置牟州,大业三年废。武德初又置,因文登县人不从贼党,遂於县理置登州。
州境:东西五百六十里。南北一百六十五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三千里。西南至东都二千一百四十里。北至海三里。西至海四里,当中国往新罗渤海过大路。正北微东至大海北岸都里镇五百二十里。东至文登县界大海四百九十里。东南至大海四百六十里。南至莱州昌阳县二百里。
南至大海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牛黄,水葱席。赋:麻,布。
管县四:蓬莱,牟平,文登,黄。
蓬莱县,中。郭下。本汉黄县之地,属东莱郡。昔汉武帝於此望蓬莱山,因筑城,以蓬莱为名,在黄县东北五十里。贞观八年,於此置蓬莱镇。神龙三年,析黄县置蓬莱县,在镇南一里,即今登州所理是也。
牟平县,中。西至州二百里。本汉县也,属东莱郡。有铁官、盐官。在牟山之阳,其地夷垣,故曰牟平。《汉书》齐悼惠王子将闾为牟平侯。後属莱州。武德四年於中郎城置牟州,牟平县属焉。贞观元年,牟州及县俱废。麟德二年,析文登县於此重置牟平县,属登州。
文登县,上。西北至州三百二十五里。本汉牟平县也,属东莱郡。高齐後帝分牟平县置文登县,属长广郡,取界县文登山为名。隋开皇三年废长广郡,文登县属莱州。武德元年,改属登州。
之罘山,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史记》曰:“始皇二十九年,登之罘,勒石纪功。”《封禅书》曰:“齐有八祀,之罘为阳主。”
成山,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史记》曰:“秦始皇二十九年,又东游,登成山,升之罘,勒石纪功。”《郊祀志》曰:“齐有八祠,成山为日主。”《封禅书》曰:“七曰日主,祠成山。”
文登山,在县西北九十里。
海,在县南六十里。县东一百八十里。三面俱县於海。县东北海中有秦始皇石桥,今海中时见有坚石似柱之状。
东牟故城,在县西北一百一十里。汉高后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侯。
不夜故城,在县东北八十五里。属东莱郡。春秋时莱子所置,初筑此城,有日夜出,故名之。
黄县,中。东北至州五十里。本汉旧县也,属东莱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莱州。武德四年属牟州。神龙三年置登州,黄县割属焉。《汉书》曰:“秦欲攻匈奴,运粮,使天下飞刍挽粟,起於黄、?垂、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锺而致一石。”黄即今黄县,?垂即今文登县,属东莱郡。?垂,直瑞反。北河,朔方已北。六斛四斗曰锺。计道路所费,凡用一百九十二斛,乃能致一石。
莱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封禅书》曰,齐之八祀,“六曰月主,祠之莱山。”
故黄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古莱子之国,《春秋传》曰“齐侯灭莱”,杜注曰:“今莱黄县是也。”
大人故城,在县北二十里。司马宣王伐辽东,造此城,运粮船从此入,今新罗、百济往还常由於此。
蓬莱镇,在县东北五十里。
海渎祠,在县北二十四里大人城上。
参考资料
编辑展开[1]古城纪事 || 登州沿革.蓬莱发布. [2024-02-27].
[2]党史史志学习研究 | 登州之设及其变迁.文登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2024-02-27].
[3]生活在蓬莱的您,了解登州吗?.蓬莱文化和旅游局. [2024-02-27].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