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江苏武进人,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号朴如。少时自名公朴,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社会教育家、“爱国七君子”之一。 李公朴1902年生于江苏省的武进县,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少时自名公朴。李公朴幼时家境贫寒,小时只念了几年的私塾,后来跟随其三哥李公愚去了商店做学徒,学徒期间,他依然努力挤出时间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公朴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江苏武进人,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号朴如。少时自名公朴,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社会教育家、“爱国七君子”之一。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李公朴1902年生于江苏省的武进县,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少时自名公朴。李公朴幼时家境贫寒,小时只念了几年的私塾,后来跟随其三哥李公愚去了商店做学徒,学徒期间,他依然努力挤出时间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公朴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抵制日货,也因此被解雇,1920年,李公朴考入了武昌文华大学附中高中学习,不久又被开除,1922年又转学到上海沪江大学附中学习,1924年升入沪江大学。五卅运动爆发后,在运动期间李公朴积极参加了上海学生的罢课游行活动,还联合工各界爱国人士,成立了“五卅运动后援会”,也是在这时,李公朴加入了国民党。1926年,北伐开始后,李公朴投笔从戎,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直到四一二政变时期幻想破灭后,李公朴才离开军队,1928年考取了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在此期间了解到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留学期间李公朴受邹韬奋邀请兼任了《生活》杂志通讯员,李公朴考察美国国情,撰写了海外通讯30多篇。

李公朴

青年李公朴

爱国救亡

1930年李公朴回国,曾与高士其等筹办了《全球通讯社》,后决心开展社会教育,在1932年初与邹韬奋、胡愈之等人筹办了《生活日报》,同年12月,又创办了《申报》附设流通图书馆,宣传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1933年,先后创办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与妇女补习学校,1934年李公朴又创办了《读书生活》半月刊,系统地介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观点,1934年,《申报》流通图书馆与补习学校受到很大的压力,李公朴于是在1935年蒋图书馆和补习学校改名为“量才流通图书馆”“量才业余补习学校”等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李公朴被选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36年,李公朴又被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参与了救国会宣言和《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的起草,积极呼吁各界体制内张一致抗日,同年11月,李公朴和沈钧儒、史良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七君子”之狱,在法庭上, 李公朴等人在庭审中据理力争,逐条驳回了审判长提出的问题企图强加给他们的罪名,国民党政府对“七君子”的迫害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人们纷纷发起救援运动,宋庆龄、何香凝等人积极发动爱国入狱运动,提出“爱国者无罪”,“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下,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式,最终释放了“七君子”。

李公朴

“七君子”合照(右二为李公朴)

宣传抗日

出狱后,李公朴到山西对抗日形势进行考察,担任了赏析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和宣传部长。期间,李公朴拜访了周恩来等人,与大批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热血青年座谈。10月10日回到上海后,李公朴发表了《为全民动员告国人书》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没有全民的动员,就没有全民的战争”。12月时,李公朴在武汉和沈钧儒一起创办了《全民》周刊, 7月,李公朴将《全民周刊》以及由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并改为《全民抗战》抗战初期,李公朴又应阎锡山之邀前往山西主持民族革命大学,后应受到阎锡山等的排斥,李公朴再次回到了武汉。10月武汉沦陷后,李公朴等又转赴延安,在此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对边区的行政教育等进行了考察之后,李公朴提出了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的建议,以及到敌后去进行抗战教育和动员群众,后来李公朴一行深入到华北敌后晋察冀,每到一地都开办短训班,宣传抗日,传播抗战教育的种子。在这6个多月的晋察冀之行中,李公朴走访了15个县500多个村庄。同时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的三年多时间,李公朴四次前往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从事战地教育,在此期间完成了四五十万字的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其中有《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等。1940年11月,李公朴受沈钧儒电邀回重庆商谈关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等事宜。皖南事变后,李公朴将全家都搬去了昆明,在这里组织青年读书会,出版了《青年周刊》。1942年,李公朴创办北门书屋,1944年被扩展为北门出版社。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了《枫叶集》《人民的歌》《献给乡村的诗》以及儿童文学《孩子们》等,对当时西南人民坚持抗战,保卫大西南起了一定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此外,北门书屋还积极印刷中共的宣传品和文件。

李公朴

筹建民盟

1944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成立云南省支部,李公朴担任支部执行委员。之后,李公朴与闻一多开展了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李公朴受邀出席民盟临时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了中央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在救国会改为中国人民救国会后,李公朴担任中央委员。同时,李公朴还和陶行知共同创办了社会大学,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此外,李公朴还将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编了《民主教育》,积极组织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

李公朴

李公朴

(左起)沈钧儒、张澜、鲜英、李公朴合影

遇难被杀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李公朴与郭沫若、马寅初等各界人士60余人均被打伤。对此,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为了民主,我已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了。”5月,李公朴回到昆明,不顾国民党的威胁,积极地投身到民主运动中去。6月下旬,民主势力和反民主势力斗争日益尖锐起来,对此,李公朴等人召开记者招待会,声明其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绝不搞暗杀暴动。同年7月11日晚10时,李公朴在回家途中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次日凌晨逝世。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6502/

(8)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爱国救亡
  4. 宣传抗日
  5. 筹建民盟
  6. 遇难被杀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