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平原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海河平原,中国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华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南界黄河,北至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因海河流经而得名。平原绝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故又称河北平原。耕地约800万公顷,人口7000余万。首都北京及天津、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大中城市均座落平原上,交通方便,工业发达。盛产粮棉和果品,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名胜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 海河平原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又称...

海河平原,中国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华北地区主要农业区。南界黄河,北至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因海河流经而得名。平原绝大部分在河北省境内,故又称河北平原。耕地约800万公顷,人口7000余万。首都北京及天津、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等大中城市均座落平原上,交通方便,工业发达。盛产粮棉和果品,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丰富。名胜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

平原概况

编辑

总体概况

海河平原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又称河北平原。北起燕山山脉,南到黄河,西起太行山脉,东到渤海。是华北平原的北部。主要由黄河和海河等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由100米左右降低到渤海沿岸的3米左右。洼地和泊淀面积宽广。比较著名的有山东临清西洼地、聊城北洼地,禹城大黄洼地,河北白洋淀、文安洼、衡水湖等。其中以白洋淀最大,面积约500平方千米,素称鱼苇之乡。

地理位置

海河平原北倚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东临大海,西以太行、王屋山与山西高原为界,南以黄河毗连黄淮平原。包括今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大部(冀北山地、张北高原除外),山东省黄河以西以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海河及其五大支流白河潮白河)、永定河(桑乾河)、大清河(唐河)、滹沱河(子牙河)、大运河(卫河),有如扇状流贯其间,地势低洼,故称之为海河平原区或河北平原区。

地理气候

整个区域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乾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雨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尤其在夏季季风迎风面的丘陵地带,这种夏季暴雨的现象更为明显,再加上海河本身淤塞严重,因此,常形成洪涝灾害。年降雨量的变化甚大,集中在单一季节的情况越北、越内陆,越明显,雨量变率往往达百分之三十左右。

行政区划

就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有: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份,山西省东部,山东、河南两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的一小部分。平原上的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市等,其中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963年以来,海河全流域已建立大、中、小型水库1000多座,并开挖和疏浚河道,修筑防洪大堤,增加和扩大河流的入海口,基本上免除了平原的旱、洪、涝、盐、沙的灾害,大片荒碱地成为良田。产小麦、棉花、杂粮。

水系

编辑

概述

整个平原上有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等三大水系。其中,海河是此区域最大河流,主要支流有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于天津附近汇聚入渤海。整个海河平原的范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为蒙古高原,东北与辽河流域接界,南面黄河,东临渤海,流域面积达到三十一万平方公里。

得名由来

海河平原是以淀和泊众多而得名。这是因为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北流,劫夺了海河各大支流河道入海,或者把本来由西向东入海的河流截断,使集中到北面低处天津附近汇合成为海河,然后入海。所以,今天的海河水系象一把扇子那样,海河是扇柄,五大支河(永定、大清、子牙、卫河、北运河)扇形散开。由山西黄土高原流下的河流更有大量沙泥带下,沿途形成“悬河”或“自然堤”,于是,平原地面实际上是布满不少洪水分流的高河床,形成不少脊状高地和槽形凹地。雨季五河洪水齐来,流量达5,000秒立方米,而海河排洪能力只有1,500秒立方米。因此,洪水泛滥,凹地积水便成为淀和泊了。如著名的南泊(即大陆泽)和北泊(即晋宁泊),东淀(即三角淀)和西淀(即白洋淀)等。解放初(1960年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洼淀还有十三个。而在古代洼地更大,可占平原面积七分之一。宋代且连合淀泊,积水成池,以抵抗金人的南侵。这是海河平原和其他平原不同之点。因为沿海还有由泻湖所成洼地在内之故。如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等,即为泻湖所成洼地。

南泊概况

南泊古称大陆泽,相传是大禹引黄河所入的低地,唐时南北30里东西20里,今已淤为平地;巨鹿古城1108年被淹,深埋地下二丈多深处(1919年发现),为内丘到邯郸间九河所汇低地,即在太行山流下沙河等扇形地前缘凹地所成。北泊即晋宁泊,现亦干涸,洪水期才有10平方公里水面。南、北泊2,000年前是相连的。合称“大陆泽”。东淀即三角淀,受大清河泛滥而成,故又称“溢流淀”,由于每年淤沙达1,200万立方米,故1958年时已成季节湖了。西淀即白洋淀,面积50万亩(1958),由143个小淀组成,低水期还有4~7米水深,为永定河和滹沱河扇形平原间洼地。蓄洪、航运、水产都很出色,有“华北明珠”之称,由1965年起,已经干涸六次,故亟应恢复。

最大洼地

此外,最大的洼地文安洼,正是各河汇流的中心区,故积水面积特大,水深可达8米。这里古代是个海湾,古禹河即入此海。海迹洼地还有黄庄洼。可见海河平原是由三部分组成,即沿海为海积平原,中部为河积洼地,西部为太行山山足平原。

地形

编辑

扇形平原

沿太行山山足有一列大小不等的扇形平原:主要有北京所在的永定河扇形平原,石家庄所在滹沱河扇形平原和唐山市所在的滦河平原。

北京所在正是永定河扇形平原的中心。扇顶在三家店附近(90米),到通县(25米)降低,扇形平原半径60~80公里。今天北京市区河渠都是引自永定河和东北面的温榆水,河道呈扇形放射状水系。如按北京饭店下古树年龄为12,000多年计,平原加积速度为每年淤高1.33厘米,古河床呈沙岗(地上河形),现存在7条,扇面上河流善变,故古代有“无定河”之称(1651年前),计1698~1864年的166年间共改道16次。固安以下海拔降为20米,有利于运河的开筑。

石家庄所在的滹沱河扇形平原是由滹沱河冲积而成的,该河在汉代以前曾是独流入海的。由于河源于山西黄土高原,河水带来大量黄土,故河床在扇形平原上也成“悬河”,今天古河床所成岗地也高出平原4米之多。扇顶在平山(海拔120米),到鹿束降为25米,扇半径110公里,北到定县,南达高邑,河道在扇面上放射分流,北流青县入海,或南入晋宁泊,或东北入文安洼(狐狸淀处)。计同磁河、沙河小扇形平原,合成一大的太行山东麓山足平原。它的扩大,也是迫使黄河向东迁移的原因。在扇形平原间低处,往往又在石灰岩区出现自流泉水,因为太行山东侧为古生代石灰岩山地,大量地下水在山足涌出,著名的邢台百泉,邯郸的黑龙洞泉都是例子。邢台百泉灌区面积今天更达40多万亩,主要泉眼有百泉、葫芦套、狗头、黑龙潭、珍珠、达活、紫金等泉。泉眼涌水量每小时达500吨以上。

海河平原

历史资料

唐山市所在的滦河扇形平原更使渤海湾北部海岸向海伸展。由于这里断裂活动强烈,使扇形平原不断向东迁移,由唐山市向东到昌黎间,有4~5期扇形平原发育,古滦河也由南下唐山,出黄庄洼、七里海等海湾港汊区,扇顶在历史时代才改由滦县开始分汊。古河道可见到的还有10条之多。平原坡度也大,优点是土层不致盐碱化,缺点是易变。如东汉前滦河是在海阳县西侧入海,到了北魏时(466前)又改由碣石山南入海了,到明代河口又改在柏各庄入海。东汉时和北魏入海变迁之大,使《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也不发觉,反而指责东汉记载错了。这里常变河道同燕山隆起、渤海下沉的新构造活动有关。唐山地震时产生蓝光,即为断裂强烈的表现。燕山加强侵蚀后,山地负重减轻,上升加强。大量沙泥又堆在海岸,负重增加,必然诱发断裂线的重新活动。早在汉代即已记载海岸的轻微下沉,今天下沉还表现为海岸离岸沙堤被切蚀,如包绕扇形平原外的沙堤,就是因为海浪力量大,把大量河床来沙堆起成长条状沙堤的;这些沙堤包绕着平原海岸,使这三角洲成为“侵蚀型三角洲”。长大的沙堤也可以被蚀成一断续不连的小沙洲,如今天海上曹妃甸即已被潮没,昔日有庙宇人居,是一条长大沙堤。这种情况反映了古代滦河是由此入海,并由丰富的沙源堆出这条大沙坝的。今天平原面积还有8,000平方公里。海岸因来沙多还能前进,如明代海口在柏各庄,今已离海18公里了。又如昌黎明代海岸在县南15里,而今已距海50里。河道变迁在近代仍在进行,如由于上游水土流失,大量沙泥淤积,即引起河道变迁。近代三角洲向海发展每年平均可涨淤50米,海岸则涨淤10米。

海河平原

海岸平原

海河平原在海岸上形成了另外一种地形格局,这里不少海湾形成的泻湖和泻湖干涸形成的洼地。平原地面上又可见断续相连的贝壳堆积所成的沙堤,表示古代海岸线所在的位置。如今天由天津到塘沽海口,即有四条贝壳沙堤保存,就是海岸不断向海推进的结果。

海河平原沿海即为海岸平原了。南大港、北大港即为贝壳堤后的泻湖所成洼地。天津在古代是个海滨区,因为在育婴堂到同居镇即有一条半埋藏地下的贝壳堤存在(4,500年前)。天津东面巨葛庄贝壳堤的年代,用C14测得为8,400±115年,在白沙岭和泥沽又有一条2,200年的贝壳堤,其上有战国时代文物;在海岸上还有一条贝壳堤,有唐、宋以后文物出土。

四条海岸线表示四个清水时期,因为贝壳要求水质较清才能生长,贝壳堤则要求有波浪作用的浅海环境,象今天那样浅水泥滩是不能产生较大波浪动力,把贝壳堆高成堤的。换句话说,这四个时期,黄河不在这里入海。黄河在大禹时是北入海的,故第一条堤可能是大禹治水前的。沿岸一条则显然是黄河南迁后所成了,而第三条堤也说明这时黄河不在此地入海,即说明秦汉时黄河已在山东入海或更南下淮河入海了,这和历史记载相符合。只第二条贝壳堤表示殷商时水清还未有黄河在此入海。

整治

编辑

平原现状

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等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在河北邯郸发现地裂缝以来,海河流域平原区已发现地裂缝200多条,主要分布在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地区,其规模由长达数米到500米,最长达数千米。河北省柏乡县地裂缝,始发于1996年,到目前为止,这个地裂缝已长达8000米,可见深度为1.5米,宽度为半米以上,且深度和宽度仍在扩大。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裂缝主要由构造裂缝、塌陷伴生裂缝、地面沉降裂缝和脱水干裂缝类型组成。其中,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不均匀性沉降,产生地面沉降裂缝;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产生了脱水干裂缝。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是造成地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超采地下水还带来地下漏斗形成、湿地湖泊干涸、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水系整治

水患原因主要是由于古代黄河北流,破坏了原来平原水系平行东流的规律所致。因此,根治之法,就是恢复平原上各河东流入海,减轻洪水集中天津一道入海。天津以下,由于洪水集中,河道向曲流发展(有72沽),常成涝区,并使天津每年水淹上街,如1939年天津大水,淹116个县,经济损失巨大。内部平原如黑龙港区也是个“南北七十二连洼,淹了上洼淹下洼”的内涝区。平原各河汛期20,000秒立方米洪量,排洪水道只约4,000秒立方米(1970),故“夏汛秋涝”已成规律,“春旱起碱”也很常见。这种“洪、涝、旱、碱”四大害都要解决。

改变扇形水系缺点的办法是开“减河”,和在上游筑水库、造林。减河包括各大支流的新渠、新河在内,还有排河。大致恢复各河东流入海情况。在1970年已可排洪近30,000秒立方米(主要为漳卫新河、北、南排河、捷地减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碱地也随着获得较好解决;但是旱害仍未解除。

海河平原在半旱区,雨期在6~9月,雨势又大又连续,几场大雨即需抗洪,过后每要抗旱。1920年大旱,98县受灾,春旱几成规律。之后上游兴建水库截去了不少水量,人口增加和工业用水又耗用大量地下水,致使天津市一些地面由于地下水减少而下沉,下沉量达1.5米,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个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的吸水盆,地下水位低于外围60米;再加上减河排去大量河水,因此,解决养活一亿人口的海河平原的缺水问题,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把黄河的水引入平原,把长江的水北调,即“南水北调”,滦河水南调等,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法。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海河.http://igsnrr.cas.cn. [2023-12-15].

[2]来源: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2023-12-15].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791/

(16)
词条目录
  1. 平原概况
  2. 总体概况
  3. 地理位置
  4. 地理气候
  5. 行政区划
  6. 水系
  7. 概述
  8. 得名由来
  9. 南泊概况
  10. 最大洼地
  11. 地形
  12. 扇形平原
  13. 历史资料
  14. 海岸平原
  15. 整治
  16. 平原现状
  17. 水系整治
  18.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