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宋仁宗赵祯(公元1010年5月30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原名赵受益,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降生。是北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3月23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赵祯,最初的名字叫赵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出生。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章献皇后没有儿子,便将赵...

宋仁宗赵祯(公元1010年5月30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原名赵受益,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降生。是北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3月23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赵祯,最初的名字叫赵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第六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出生。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章献皇后没有儿子,便将赵祯收养作为自己的儿子。宋仁宗赵祯性格仁义孝顺,平易近人,不擅长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被封为庆国公。次年被封为寿春郡王,还曾在资善堂(北宋时皇太子就学之所)进行讲学活动。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赵祯兼任中书令,次年进封为升王。九月初八,赵祯被册封为皇太子,赵受益改名为赵祯,任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十四日,朝拜太庙。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宋真宗赵恒下诏五日一开资善堂,赵祯手握手板,向南站立,听各位辅臣参与决策各司的事务。

赵祯

赵恒

太后辅政

乾兴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赵恒驾崩,留下了让皇太子赵祯即位的遗诏,这就是宋仁宗。即位后的宋仁宗尊真宗赵恒的刘皇后为皇太后,杨妃为太妃。因赵祯年幼,军国大事全凭刘太后做主。在赵祯即位之初是刘太后的专政时期,宰相丁谓等人上奏将年号定为天圣,以此搏得刘太后的欢心,“天圣”之意为掌握实权的是刘太后和宋仁宗赵祯两位圣人。之后将年号改为了明道,也同样是讨刘太后欢心。刘太后在专政之初曾说赵祯成年以后即将大权奉还,到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时,赵祯年已十九,刘太后却毫无还政之意。谏官刘随曾上奏将平常事情交给仁宗赵祯亲理,随后就被刘太后逐出了朝廷。

赵祯

刘太后

开始亲政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逝,赵祯开始了亲政。宋仁宗赵祯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走上了帝位,并对宋仁宗赵祯提出了“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的蛮横条件。在刘太后辅政时曾在宋夏边境增设了几个互市市场,除了互市以外,两国百姓之间的贸易也逐渐兴起,出现了众多从事贸易的商人,这种稳定互市的关系维持了大概30多年。元昊的称帝使得宋夏关系再次破裂。赵祯拒绝了元昊称帝并剥夺了他的官爵,揭榜边地,还放消息称有能够擒杀元昊的勇士,当即任命为定难军节度使,又关闭榷场[què chǎng],禁止互市。但是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的三次大战中宋军连遭惨败,给北宋的财力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由于真宗赵恒中期开始到仁宗亲政的四十年里,宋朝在政治上因循苟且,积弊日深,所以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政局。在赵祯亲政之初,担任谏官的范仲淹就在《救弊八事》中指出了天下百姓贫困,国家冗兵冗吏冗费,官员任职懈怠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应对冗兵,削减冗吏,刨除冗费,禁止游惰,提高工作效率等各项改革措施。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八月,赵祯任命范仲淹担任副相,富弼升任枢密副使。九月,为使行政系统能彻底革新,赵祯督促范仲淹、富弼实行一系列新措施,表明了赵祯革新的决心。于是范仲淹富弼两人商量了改革措施,最终由范仲淹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这条奏疏,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谣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措施。

赵祯

范仲淹

低谷时期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赵祯的第三个儿子赵曦夭折,群臣担心宋朝继承人的问题,便向宋仁宗赵祯上奏建议领养宗室的子嗣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被宋仁宗赵祯拒绝。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比较严密,阻碍了一些人的仕途之路,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同年五月宋夏签订合约,元昊取消帝号,宋仁宗赵祯册封他为夏国主,准许元昊自己设置官署,每年赐给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这就是庆历和议。宋仁宗赵祯的性格仁慈,只要听到几个人说某事或某官员的问题和不对,他就会叫停或罢免。由于“朋党论”的兴起,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宋仁宗赵祯叫停了变革,这场改革由于仁宗赵祯的叫停而终止,积贫积弱的现象依旧没有改变。

施行仁政

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春天北宋王朝发生了大旱灾,赵祯下罪己诏,表示政策的错是他自己的问题,跟百姓无关,他希望能把这些痛苦转移到自己身上替百姓受惩罚。他还亲自出宫祈祷降雨,拒绝用伞盖保护,让自己在炎炎烈日之下进行暴晒,来表示自己渴望救百姓于水火的恒心。宋仁宗赵祯不仅对百姓仁慈,对大臣和读书人也是宽厚包容。他在位期间,凡是国家政策的决定和人事的任免,大都采取朝堂公议的程序进行,而不是一言堂。有一次,他想提拔自己宠幸的张氏后妃的父亲张尧佐为节度使和宣徽使,在朝堂上提名“公议”。此方案刚提出,御史包拯就第一个反对,并同宋仁宗赵祯当面辩论,认为张尧佐无论是才是德都无法担任这个职务,包拯反对时义愤填膺[yīng],口水溅了宋仁宗赵祯一脸,宋仁宗赵祯虽然不开心,但还是听取了包拯的意见。宋仁宗赵祯还特别爱惜人才,求才如渴,采取一切可用的手段,网罗天下人才,所以出现了欧阳修范仲淹等传世名臣。在生活上,宋仁宗赵祯拒绝扩大御苑,穿洗过的衣服,宫殿装饰不用昂贵丝织品,夜里饿了想吃烧羊宁可忍着,仁宗赵祯的这些做法极大的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选定皇嗣

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宋仁宗赵祯突然大病了一场,在宰相文彦博的建议下,宋仁宗赵祯暂时同意了从皇室选继嗣的请求。但病愈后宋仁宗赵祯就将继嗣问题再次搁置一边,之后群臣包括宰执文彦博、富弼、王尧臣,以及御史包拯等多人依然不断提出建嗣的事情,没有结果。直到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十月,已经五十二岁的宋仁宗赵祯才同意了建嗣。次年八月,立濮王[pú wáng]赵允让的十三子赵宗实为皇子,继嗣这时他已经二十二岁了,被立为皇子后随即改名赵曙。

暴病去世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末,仁宗赵祯暴病驾崩。四月初一,被选的皇子赵曙遵循遗诏即位,这就是宋英宗,即位后的宋英宗尊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曹氏为皇太后。宋仁宗驾崩后谥号为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十月二十七日,在河南府永安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的永昭陵安葬。根据邵伯翁的《邵氏闻见录》,赵祯驾崩以后,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商人罢市,百姓在大街小巷痛哭,持续了好几天,无论是乞丐还是年幼的儿童都给赵祯焚烧纸钱,在宫城之前大哭。同时,(洛阳)城里的军民甚至是女人孩子,也早晚都在向东跪拜哭泣,烧纸的烟布满天空,使得天空白天都很昏暗。

为政举措

编辑

政治

择官长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十月中旬,赵祯任命范仲淹正式开始改革。对于官员的选举,赵祯下诏由中书和枢密院先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大藩知州。然后委任两制、三司、御史台、开封府官、诸路监司众官署推举知州通判。再由知州和通判推举县长、县令,并且限制人数,再由知州考察下属的县官,有不称职的官员由幕职官暂时代理。担任代理州、县长官二年后政绩优秀的,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州、县长官,作为改善吏治的重要措施。赵祯采取这个政策后选举了一大批优秀的地方官员。

谏官制

赵祯统治时期,颁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纠错制度,制度的基础是赵祯对制度的尊重和遵守,包容与接受批评。谏官虽然地位较低,但作用和宰相类似。谏官和宰相类似的原因,是因为二官都是心系天下大事,承担天下的责任。宋仁宗赵祯因此培养了一堆青史留名的官员,这些官员能够独立思考,对事认真负责。

明黜陟

赵祯颁布诏令,对官员的考绩方法进行改革革新,改变了自大中祥符(公元1008-公元1016)年间开始的不管贤人还是愚人,以及不管政绩优劣,只看职场经历的办法,高级官员完成工作年限后,要根据具体的在任政绩上奏听旨。如果官员在任期内有犯私罪的,也要将其能否升迁的条件考虑在内。如果政绩比较优秀的,就根据政绩的优异状况来决定他职位升迁的高低。但这项改革只针对文官。

抑侥幸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十一月中旬赵祯又颁布了一道圣旨,要求削减中高级官员子弟通过恩荫升为初级官员(任子)的人数,还将刨除长子以外的亲属荫补官的级别降低。初级文官的恩荫要经过考试才能当选,武官则要考查其武艺高低或者对兵书的掌握能力,然后才能担任相对应的官位。

均公田

赵祯颁“诏限职田”的圣旨,下诏对各路、府、州、县的文武地方官员所拥有的职田数量做了规定。这是因为政府财政收入较少,没有办法提高地方官员的俸禄的情况下,通过给予职田的方式变相提高地方官员的收入,有不均的官员将其均给应给予但没有给予的,让官员能够足衣添食,从而让他们保持廉节,监督他们完成中央派发的工作。

精贡举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三月,赵祯颁布了圣旨,下诏命各地方州、县设立学校,应试者要在学校学习三百天,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落第的也要学习一百天才能继续参加考试。各学子的德行由地方州、县、乡、里进行考察,如果发现士子德行不够的,不允许他参加科举考试。修改了原先取进士主要是通过诗赋的办法,以及通过帖经墨义取诸科的传统科考标准。进士科修改成第一场考策,第二场考论,最后一场才考诗赋,这不仅仅是考试项目的顺序问题,而是考完策、论以后就决定了去留,最后通过诗赋一决高下。各科考试中取消了专考背诵记忆为本领的“帖经墨义”,改成了考经术大义。史学科考试重点是点明史意和文理,明法科是测试判案等,这使得考试科目向实用性转变。

经济

宽松佃户

仁宗赵祯天圣五年(公元1027)十一月,赵祯颁布了一道诏书,规定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等地区的佃客如果想要离开去别的土地,不再需要取得原土地主人发放的凭证,在每年收获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原地主商量离开的事情,如果地主不讲道理的强留佃客,佃客可以向县官申诉,这道诏令赋予了佃客一定的自由。

发行纸币

赵祯执政时期,政治清明,与辽夏关系和平,这使得使宋朝的经济快速发展。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赵祯下诏在益州(今四川重庆等地)设置交子务,由京朝官主持交子发行,并设置抄纸院来革除伪造的弊端,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军事

宋夏战争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正月,元昊集结了数万兵力,趁宋朝军队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出兵包围了延州(今陕西延安)以北的要塞金明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为了守住该城,延州主帅范雍急忙调刘平、石元孙等五位将军各自率领自己的军队回援延州,但由于这些将军的轻敌冒进,宋朝军队在三川口(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陷入了元昊的伏击圈。宋军大败。三川口战争失败后,宋仁宗赵祯迅速调整对夏策略,首先调整了陕西边帅的人选,贬范雍当安州(今四川绵州)知州,对于有勇有谋的将士予以奖励,束手就擒和临阵脱逃的将士予以惩罚。而后调整边塞挂帅人选,将户部尚书夏竦[xià sǒng]调到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作为夏竦[sǒng]的副手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仁宗赵祯还积极招募兵,积极备战。修筑城池,同意参知政事宋庠[sòng xiáng]在潼关增加兵力,严设守备的奏请。并且在此同时寻找外援,派遣使臣前去联络青唐唃厮啰[gū sī luō],一起夹击元昊。在这些策略下,好水川之战依旧以失败而结束。宋仁宗赵祯为了洗刷战败的耻辱,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就要发动战略进攻。当宋仁宗赵祯和他的臣子们还在纠结攻守问题之时,元昊已经抢先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二月,元昊亲自率领10万大军自天都山(今宁夏固原西北)出发,进入宋朝领域与韩琦统领的泾原路宋军主力决战。韩琦派任福带领刚刚招募而来的1.8万军队,准备侧击西夏军队。但任福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中了元昊的诱兵之计,大败。此战宋军遭到开战以来最惨重的失败,任福以下几十名将校全部战死,士卒死伤万余,仅有残兵败卒千余得以逃生。好水川之战后,宋仁宗赵祯不再进攻,采取守势。在好水川战败后的同年十月,宋仁宗赵祯把陕西路分为秦凤(甘肃天水市)、泾原(今宁夏固原市)、环庆(今陕西长武、武功)、鄜[fū]延(陕西宜君、黄龙)四个经略安抚使路,屯兵20余万,分守军州堡寨,来阻止夏军进攻腹心地带。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闰九月,元昊再次进攻泾原路,泾原路主帅王沿闻夏军自天都山倾巢出动,急忙派大将葛怀敏率兵据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夏军。葛怀敏在向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进发的时候被西夏军队包围。葛怀敏等人率军出战,战败奔回军寨,在突围的时候再次陷入元昊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葛怀敏和曹英等诸将16人皆战死。三次大战,宋军连遭惨败,损失严重,给国家财力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宋、夏双方都渴望罢战,经过谈判,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五月签订合约,元昊取消帝号,宋仁宗赵祯册封他为夏国主,准许元昊自己设置官署,每年赐给夏绢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

镇压兵变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八月,保州(今河北保定)云翼的禁卫军四百多人在都监韦贵的领导下发生了哗变,城中的两千多兵士被迫跟从。事态严重以后,韦贵又反过来带着哗变的兵士投降。赵祯派出田况和李昭亮实行招降工作。富弼当时担任了枢密副使新兼河北宣抚使,立马就去处置保州兵变的事情,被迫哗变的两千多人先后出降,但这些人在被迫退回本营后全部被杀,历时二十一天。

镇压民叛

赵祯在位时,荆湖南路(今湖南汨[mì]罗、益阳、安化、洞口、绥宁等县以南及广西越城岭以南湘水、灌水流域)及广南地区(今云南省文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叛乱的事情层出不穷,给宋朝带来一定冲击的是侬智高的叛乱。侬智高出生于广源州(今越南境内),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九月的时候发动叛乱,掠取广南西路等地区。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五月初,侬智高攻占邕[yōng]州(今广西南宁市),称帝建元。赵祯先命韶州(今广东韶关)知州陈曙率部讨伐,六月初,又选派官员赴广南任职,以期遏制侬智高。九月,侬智高久攻广州不下,撤而西进,攻破昭州(今广西平乐)。侬智高宣言欲得邕桂七州节度使,即降附宋朝,实际是想割据广南西路。赵祯起初态度动摇,在枢密副使梁适陈述利害后方作罢。宰相推荐新任枢密副使、武将狄青率军前往平叛,狄青也上表自请出征。九月末,赵祯任狄青为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贼盗事,全面负责征讨依智高十月,狄青率西北骑兵南下,侬智高退往大理(今云南大理)后死于该地。

编修武书

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公元1040)至庆历四年(公元1044),赵祯命儒士丁度和曾公亮等编纂[zuǎn]《武经总要》40卷,前集20卷,后集20卷,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记述了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战略与兵器制造,对中国的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非常重要。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誉之为“军事百科全书”。

赵祯

《武经总要》前集

民族关系

西夏

宋和西夏双方在战争严峻的军事环境之下,各有得失。但是真正让夏愁于“战”还是“守”的是两方的贸易。宋夏三次大战后,宋军连遭惨败,损失严重,严重损伤了国家的经济,不利于社会稳定。西夏也是因为连续数年征战,使得国力日益衰弱,百姓逐渐不满,并且此时辽、夏关系也出现裂缝,辽朝派军队屯在辽夏边境,使得元昊暂时停止了对北宋的进攻。赵祯和元昊都希望停战收兵,经过一系列谈判,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五月双方签订了合约,元昊取消帝号,赵祯册封他为西夏国主,允许他自己设置官僚下属,每年赐给西夏13万匹绢,5万两银,3万斤茶,允许重新开放沿边的市场。这使得北宋和西夏之间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宋夏战争时期,官营通道禁止贸易,茶马贸易活跃于走私之下,藏于黑暗。直至宋夏和谈,禁止榷场的规定才被解除。

辽朝

自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维持了三十多年的和平,然而宋真宗赵恒逝世之后,即位的仁宗赵祯,年仅十三岁,辽国违背盟约,不断对宋寻衅滋事,其中重要的的一次冲突发生在宋仁宗赵祯庆历(辽为重熙)年间。这是在宋夏交战之机,辽国以领地归属问题为由挑起了争端,想迫使宋仁宗赵祯增加岁币,这就是“庆历増[zēng]币”,也因为当时辽国的年号为重熙,又叫“重熙增币”。面对辽国的要求,当时仁宗赵祯派出以富弼等为代表的使者进行谈判,当时辽朝屯兵边境,派使臣萧英、刘六符来谈判割地的条件。为了避免更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军事压力,仁宗赵祯不仅答应了增加岁币的条件,而且还允诺以宗室女嫁之。谈判进行了将近一年,经过富弼力争,赵祯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继续遵守澶渊之盟的盟约。

吐蕃

青唐吐蕃首领唃[gǔ]厮啰在雄河湟(今青海省)称帝,赵祯在位期间对其多次进行联络,宋夏战争时期赵祯寻找外援,派遣使臣前去联络青唐唃厮啰,一起夹击元昊。并多次加封官爵,起到牵制西夏政权的作用。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唃厮啰曾被赵祯封为宁远大将军等职,双方一直有使者往来。

文化

重视科举

宋朝重视科举,在宋仁宗赵祯统治达到鼎盛。宋朝最有名的文人,很多都是在宋仁宗赵祯统治期间参加科举进入官场,而后才名扬千古的。比如变法的苏轼、苏辙兄弟,以及神宗时期变法的王安石、元佑更化的司马光、文坛巨星欧阳修、曾巩这些,“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六人都是宋仁宗赵祯时期的人。像富弼、韩琦这些传世名臣,理学家程颢[chéng hào],思想家张载,科学家苏颂、沈括,像画家文同、书法家蔡襄,都是宋仁宗赵祯通过科举发现并提拔和重用的人才。柳永本来是穿行于烟花柳巷瓦肆勾栏的无业游民,在科考中,赵祯曾经因为他的一首词罢黜了他。但柳永依然在年近50参加科考时被宋仁宗赵祯钦点,成为了进士,进入了仕途。表现了宋仁宗赵祯将唯才是举做到了从一而终。

崇奉佛教

宋仁宗赵祯崇尚佛教,他积极的参加佛教的活动,并且对佛教非常礼遇。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频繁的参加佛教事务,比方放生、建道场等。这都充分表现出赵祯对崇佛特点。除此之外,宋仁宗赵祯还在润饰寺院、推崇佛教译经传入藏地、对僧人也特地礼遇。最能证实他崇佛的一点是他曾经讨论过禅学的意义。他曾与多位方丈大师有过接触,和他们讨论禅理。宋仁宗赵祯的禅学见地在和他们的接触中逐步深化,到赵祯统治后期,赵祯的禅学造诣已经很高了,还得到了那时的人以及后世的好评。宋仁宗赵祯崇佛,一方面是他对佛教热衷,另一方面是要利用佛教辅助政治。赵祯对佛教的悟性较高,在赵祯的国家管理和个人思想行为中,佛教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礼制

宋仁宗赵祯明道年间(公元1032年—公元1033年),天灾人祸频发,于是宋仁宗赵祯从雅乐着手改革。宋仁宗赵祯坚持用礼乐仪式来调和天人之变,他本人积极地参与了两次雅乐改制中的具体工作,创制了多首为郊庙祭祀的歌曲,对于雅乐乐器的使用,他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宋仁宗赵祯还赐给群臣自己撰写的、专门论乐的书籍《景祐乐髓新经》。这本书中记录了仁宗赵祯构建的总括雅乐与俗乐的八十四调体系,对宋仁宗赵祯本人的乐律观念也进行了记载。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雅乐改制活动。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燕肃上书重修乐器开始,到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结束。改制耗时了20年,在北宋宫廷6次大规模雅乐改制中,宋仁宗赵祯时期的改革具有独特的地位。

对外

西域诸国

自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至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也就是仁宗赵祯统治期间,西域的归义军和甘州的回纥[huí hé]、龟兹国、于阗[yú tián]等西域方国多次遣使来朝。

越南

自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四月,南平王(属地在今越南)李公蕴与宋朝通好,四次来朝贡。李公蕴死后,又册封其子李佛玛为交阯[zhǐ]郡王,并加授勋号。

高丽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丽国王王询遣使进贡。

人物评价

编辑

古代

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宋仁宗赵祯的施政使得天圣、景祐年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庶,他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北宋士人魏泰在其作品《东轩笔录》中评价宋仁宗赵祯的仁厚。他说道:“仁宗圣性仁恕,尤恶深文,狱官有失入人罪者,终身不复进用。至于仁民爱物,孜孜惟恐不及。”即宋仁宗赵祯性格宽仁正直,还不喜苛刻的法令条文,如果狱官因过失导致冤枉好人,赵祯不会再次录用此官。明朝大诗人邹智说:“宋之英主,无出仁宗。”

近代

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一书认为宋仁宗的仁并不是明君的仁德,他说:“仁宗之驾驭中外,未尝不明,而失之于柔……仁宗以仁称,吾谓乃妇人之仁,非明主之仁。”

现代

北京大学教授赵冬梅评价赵祯体恤民情,关心民事,他认为:“仁宗“畏天变”而“爱民力”,以“不扰”为善政,尊重与爱惜个体生命。”著名宋史专家虞云国认为仁宗赵祯统治时期颇有盛世气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繁荣,他说:“尽管有种种外患内政上的问题,但仁宗一朝无论如何还是宋朝的治世,除却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颇有些盛世气象。”复旦大学中文博士李强评价宋仁宗赵祯时期的士风:“但仁宗在位时期,北宋文人政治文化获得较大发展,“和而不同”的庆历士风得以涵咏和张扬,宋仁宗与他的士大夫合作者们共同构建了和谐的文人社会。”

家族成员

编辑

长辈

赵祯

宋太宗赵炅

皇后

郭氏即郭皇后,后被废为净妃,赵祯赐名清悟,死后追复为皇后。曹氏即曹皇后,经历仁、英、神三朝。谥号慈圣光献皇后。张美人:起初,仁宗赵祯宠爱张美人,想立他为后,章献太后不准。去世后仁宗赵祯非常悼念,追复为皇后。张贵妃:张贵妃是河南永安人也。去世后仁宗赵祯对其十分哀悼,追册为皇后,谥温成赵祯

赵祯

慈圣光献皇后

妃子

儿子

女儿

赵氏母昭节贵妃苗氏(苗贵妃),即福康公主,累封庄孝明懿大长帝姬。赵氏母俞德妃,即崇庆公主,早亡,追封楚国公主,累封徐国大长公主。赵氏母温成皇后张氏,即安寿公主,早亡,追封唐国公主,累封邓国大长公主。赵氏母温成皇后张氏,即宝和公主,早亡,追封越国公主,累封镇国大长公主。赵氏母冯贤妃,早亡,追封楚国公主,累封楚国大长公主。赵氏母杨德妃,早亡,追封鲁国公主,累封商国大长公主。赵懿安母冯贤妃,即隋国公主,早亡,追封国公主,累封鲁国大长公主。赵幼悟母温成皇后张氏,即邓国公主,同年进封齐国公主,早亡,追封韩国公主,累封唐国大长公主。赵氏母董淑妃,即福安公主,早亡,累封陈国大长公主。赵氏母周贵妃,即庆寿公主,累封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赵氏母董淑妃,即永寿公主,追封衮[gǔn]国大长公主。赵氏母周贵妃,即宝寿公主,追封燕、舒国大长公主。赵氏母董淑妃,早亡,追封楚国公主,后追封至豫国大长公主。

人物争议

编辑

生母争议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赵祯的生母李氏在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生病,刘太后派亲信张怀德、押医官杨可久等进行医治,但还是抢救无效薨[hōng]逝。李氏生下了赵祯,按祖制要进位皇后,但李氏一生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嫔,宸妃也是直到临死前才赐给的。刘太后死后,燕王(八王)赵元俨始向仁宗赵祯坦白说他是李氏生养的,而李氏是被人害死的。于是赵祯将刘太后的亲信张怀德和医官杨可久等人贬黜出京。

火灾争议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八月,内宫发生了大火,连烧了八殿,火刚开始的时候,小黄门王守规率先察觉,从寝殿到后苑门,把锁都给取了,带着宋仁宗赵祯逃到了延福官。长编所记载的是王守规带着赵祯和刘太后两个人出逃,但真实情况是赵祯亲口说的王守规只带了他一人逃命。据史书载火灾发生以后,百官早晨上朝,但是官门不开。辅臣请求奏对,宋仁宗赵祯御驾到拱门,各班百官在楼下相拜,但宰相吕夷简唯独不拜。赵祯问他为什么不拜,吕夷简说官廷发生大灾,群臣想亲眼看见皇帝的面容。赵祯打开车帘露出面容后,吕夷简才下拜。

人物作品

编辑

宋仁宗赵祯的诗作收录在全宋诗第七部中,有《句》(其一)、《句》(其二)、《莲花经赞》《赏花钓鱼》《送李端懿师郓》《挽刘沆[hàng]》《幸资善堂》《赐赋元亨》《赐刘辉及第》《赐梅挚知杭州》《嘉祐六年八月十五日赐林悦二首》(其一)、《合宫歌》等诗作。

后世纪念

编辑

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1010-1063)的陵墓,位于巩义市内的宋陵,这里除了埋葬北宋钦、徽二帝之外的7位皇帝,计有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永厚陵、永裕陵、永泰陵,加上永安陵,俗称“七帝八陵”。1963年6月,永昭陵所在的宋陵被河南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祯

永昭陵

永昭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皇陵。“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官”构成了整个陵园,规模比较庞大,建筑宏伟,陵园中的雕塑有“瑞禽”和"角端”,除此之外还有高大巍峨的石刻群,气势雄浑。过去的永昭皇陵,杂草丛生,田野纵横。由于巩义人民政府在1995年6月进行投资,并将重点保护范围内大概568亩土地收归国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永昭陵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得永昭陵广布绿植,楼阁层立,使文物游览区的面貌发生了改观。

典故趣闻

编辑

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是民间很著名的故事,在现代也一直在流传,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晚年无子,他的两个妃子刘妃和李妃在他晚年才有了孩子。宋真宗赵恒将他们召到一起,分别赐给了信物,明确告诉他们谁生下太子,谁就是皇后。刘妃在太监郭槐的帮助下,把最先临产的李妃生的儿子换成已经剥了皮的狸猫,还诬陷李妃生下的是妖魔鬼怪。于是李妃被打入了冷宫。但宫内的太监总管陈琳和宫女寇珠用食盒将李妃生的儿子救出了宫,送到了八贤王的府上养育。刘妃察觉到了这事情,就命令陈琳拷打寇珠,使得寇珠撞柱身亡。之后,囚禁李妃的冷宫发生了大火,李妃也趁机逃了出来,流落到了民间,正好遇到包拯出行。于是李妃向包拯诉说她的冤案,包拯使得这个案件真相大白,于是李妃回到了宫里,宋仁宗赵祯母子最终团圆。

赵祯

狸猫换太子

与民共情

宋真宗赵恒崇信道教,玉清昭应宫是赵祯的父亲真宗赵恒为了崇奉“天书”所建的道观,房间有两千六百多间,规模宏伟、但是劳民伤财。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玉清昭应宫发生了火灾,只烧的剩下了一两座小殿,刘太后在臣僚的建议下,下诏天下不再修这些道观缮修,安顿民心。赵祯亲政之后,臣僚请求在曾经玉清昭应宫的旧址上扩建皇家园林,赵祯拒绝了。但他修建了一处宗室住宅区在上面,还赐给国子监一大块田地做学田,用于和睦宗亲和培养人才。

后宫爱情

自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到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宋仁宗赵祯与张贵妃有长达14年的宫廷爱情。宋仁宗赵祯经常会不顾群臣的反对实行一些僭[jiàn]越制度的举措,比如对张贵妃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封赏以示恩宠。赵祯和张贵妃就像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普通夫妻一样。从相识到去世,张贵妃陪伴着宋仁宗赵祯经历了最为困难的一段时间,但是他们两个人从未出现过感情危机。张贵妃的早逝让宋仁宗赵祯非常遗憾,为表示对张贵妃的纪念,赵祯在张贵妃的葬礼规格上违背了礼制,宋仁宗赵祯仍然长期保留着温成阁(张贵妃的寝宫)。

影视作品

编辑

电影

电视剧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6月29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85024/

(1086)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太后辅政
  4. 开始亲政
  5. 低谷时期
  6. 施行仁政
  7. 选定皇嗣
  8. 暴病去世
  9. 为政举措
  10. 政治
  11. 择官长
  12. 谏官制
  13. 明黜陟
  14. 抑侥幸
  15. 均公田
  16. 精贡举
  17. 经济
  18. 宽松佃户
  19. 发行纸币
  20. 军事
  21. 宋夏战争
  22. 镇压兵变
  23. 镇压民叛
  24. 编修武书
  25. 民族关系
  26. 西夏
  27. 辽朝
  28. 吐蕃
  29. 文化
  30. 重视科举
  31. 崇奉佛教
  32. 礼制
  33. 对外
  34. 西域诸国
  35. 越南
  36. 高丽
  37. 人物评价
  38. 古代
  39. 近代
  40. 现代
  41. 家族成员
  42. 长辈
  43. 皇后
  44. 妃子
  45. 儿子
  46. 女儿
  47. 人物争议
  48. 生母争议
  49. 火灾争议
  50. 人物作品
  51. 后世纪念
  52. 永昭陵
  53. 典故趣闻
  54. 狸猫换太子
  55. 与民共情
  56. 后宫爱情
  57. 影视作品
  58. 电影
  59. 电视剧
  60.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