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至2011年,港沿镇累计产业结构调整16家企业,期间利用存量资产引进企业12家,累计投资6884万元,新增产值8000万元。2007年至2011年有16家企业办理了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合计投入资金9394万元。2010年,港沿镇完成万元产值能耗较2009年下降12%。5年中,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4.9亿元,到2011年达到8亿元,比2006年预计增长64%;工业企业入库税收从2006年的1691万元,到2011年达到2675万元,比2006年预计增长59%。2014年,港沿镇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0亿元,完成实体型企业税收2800万元。稳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关闭3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投资4296万元实施3项技改项目,2家规模以下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辖区内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81份,特种设备管理责任书51份,排查事故隐患200余条。节能减排有序开展,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任务10台。万元产值能耗较2013年下降64.32%。
2011年,港沿镇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34万元,其中门票收入403万元。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700万元,其中门票收入670万元。
2013年,港沿镇投资900万元完成合兴、梅园、同心村三个村的村庄改造项目;投资985万元实施完成27座农村危桥改造工程;投资2000万元完成69公里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投资890万元完成2.6公里合五公路延伸段改造工程并通过验收;投资232万元完成镇区老公房平改坡综合改造工程。185户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如期完工。投资700万元完成1-6号河港沿公路西侧护岸维护工程。启动实施10家单位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新置电动垃圾清运车21辆,添置垃圾桶200多个。
截至2009年,港沿镇内共有4所中小学、1所专修学校。
截至2009年,港沿镇共有1所卫生中心(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港沿镇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参与上海市首届市民文化节和第二届市民运动会,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29场,累计参与人数达1.8万人次。
2014年,港沿镇参保人数9027人,缴费金额851.2万元;对13725人发放养老金9521.64万元。全年救助各类对象27679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1099.89万元。为1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有800名残疾人获得了康复上门服务。全年发放优抚对象定补金265.079万元,发放农村60周岁退伍军人老年生活补助、军龄补助108.221万元。
特产港沿镇主要特产有:崇明糕、芦笋、水仙、甜包瓜、香酥芋、白扁豆、酱包瓜等。习俗农村中家家户户砌灶时,为防止烟灰落到灶台上,所以在从灶台到屋顶砌烟柜的同时,砌一垛墙来遮拦,人们称该墙为灶山,旧时灶山的边上砌有灶君殿,内供奉灶君像,灶君殿外贴灶门帘。泥瓦匠为美化灶君殿边的灶山、烟柜及整座灶,于是在灶的各个部位画上各种图案来装饰,崇明人把这种画在灶头上的画称为灶花,因为灶花是画在供奉灶君的灶上的,所以早期的灶花内容以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等为主,并辅以花草图案及线条装饰,构图比较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陆续出现了六畜兴旺、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山川景物等题材的画。并逐渐开始出现彩色的灶花,即从原来在白色的灶壁上以黑线条勾勒为主,发展成为色彩鲜艳的红蓝黄绿黑白相杂,构图也已是雅与俗、粗与细、精与简熔于一炉。饱满的构图、简练的造型、鲜艳的色彩、通俗明了的画面,使灶花显得和谐雅致,有很强的装饰性,有独特的欣赏价值。灶花绘画方法独特,是一种湿壁画法,即灶头砌成以后,灶上所粉饰的石灰尚未干燥,泥瓦匠即挥笔在上面作画,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和自然挥发,整个灶面渐干,上面的画作就能历经几十年而不变其色。
大公所教堂大公所天主教堂是崇明天主堂中心堂口,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由比利时籍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创建,其主体建筑是由意籍耶稣会士苗仰山经造,是一座7间13梁的中式建筑。堂前有钟楼1座,高27米,鸣钟时,十里可闻。该堂可容纳1000人,奉“耶稣圣心”为主保。大公所天主教堂的宗教活动在“文化大革命”时被迫停止,教堂建筑受毁坏,改作人民公社礼堂。1981年7月,该堂举行复堂弥撒,随之进行教堂修复,重建钟楼,内外修缮一新,于1983年圣诞节举行复堂典礼。明珠湖明珠湖位于崇明岛西南部,占地6500亩,是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内陆湖,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水质为国家二级,鱼类资源丰富。湖面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500-700米,最深处负7-9米。西沙湿地西沙湿地位于崇明岛西部,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通过生态引鸟、植物多样性配置、水处理净化等工程,在原有湿地的基础上,修复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湿地生态示范区。
沈文镐(1690年—?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陈絯榜进士第三人。倪介桓(1901—1951),名匡,字锡圭,擅长诗文书画、善弹琵琶,因其琵琶才艺超人,为上海音乐学院魏国乐教授赏识,聘为讲师。
2020年5月,入选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2020年8月,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027/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