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榨菜(学名:Brassicajunceavar.tumidaTsen&Lee),又名菱角菜、羊角儿菜、茎瘤芥菜、茎用芥菜等,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tái]属(Brassica)植物。榨菜起源于中国四川盆地的涪陵区,在云南、重庆、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省市均有较大面积栽培。榨菜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因其形态不同各有名称。其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高温和霜冻。中国是芥菜原...

榨菜(学名: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 Lee),又名菱角菜、羊角儿菜、茎瘤芥菜、茎用芥菜等,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tái]属(Brassica)植物。榨菜起源于中国四川盆地的涪陵区,在云南重庆、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等省市均有较大面积栽培。榨菜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因其形态不同各有名称。其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高温和霜冻

起源与进化

编辑

中国是芥菜原生起源中心或起源中心之一,中国的栽培芥菜是由原生中国的野生芥菜进化而来,最早的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其中茎瘤芥最早发现于中国四川盆地。通过研究分析榨菜是芸薹属芥菜(Brassica juncea (Linnaeus) Czernajew)的一个变种,跟其他芥菜变种存在树状进化和非树状的进化史。其进化次序为野生芥菜进化为大叶芥,接着进化为笋子芥,最后进化为榨菜。

栽培历史

编辑

榨菜起源于中国四川盆地,通过人工种植的榨菜历史已经长达100余年。最早在清乾隆51年,即公元1787年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中记载“青菜有苞有蔓盐腌名五香榨菜”。中国浙江省于1931年从四川引进种植,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栽培,在80年代后,榨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得到了快速增长,90年代之后基本稳定在27000公顷左右。

榨菜

01:05

榨菜的起源(来源:大姜南北)

命名变动

编辑

榨菜是芥菜变种,1936年,毛宗良将榨菜定名为Brassica juncea var. tsatsai,1942年,曾勉和李曙轩将其重新定名为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 Lee。50年代以来,人们为便于区别,将榨菜原料称为青菜头,其加工制成品叫榨菜。20世纪40年代初农业科学工作者对榨菜原料曾有过植物学的拉丁文命名,但未确定出一个准确的汉文名称。80年代前期,育种家杨以耕、陈材林等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鉴定,将榨菜原料的植物学名称定为茎瘤芥,仍沿用过去曾勉和李曙轩教授的拉丁文命名。

形态特征

编辑

榨菜的根系有主根、侧根、须根。

榨菜

榨菜根

榨菜茎的发育有3个时期。初期缩短茎,即子叶以上至最低膨大叶的一段。中期,缩短茎上部与膨大叶茎部逐渐生长膨大,有3层瘤状或乳状突起,成为肥大的肉质茎。瘤茎是淡绿色或绿色,表皮有光泽或披灰白色蜡粉,茎皮下的肉质呈白色。后期膨大茎逐渐延伸而成150cm以上的薹茎,薹茎叶腋间的腋芽会生出一次分枝,然后抽生二次分枝,之后再依次抽生三次四次分枝,直到开花。

榨菜叶的生长分4个时期,分别是子叶、茎生叶、膨大叶和薹茎叶。子叶两片呈肾脏形,长出3~4片真叶后,慢慢变黄脱落。茎生叶生于缩短茎上,由5个叶片生成一个叶环。叶身由短小渐变狭长,叶柄明显。膨大叶生于膨大茎上叶柄和叶的中肋肥实多肉,长60cm~80cm,宽30cm~40cm。叶形呈椭圆型、卵圆倒卵圆型。叶色会有绿、淡绿、黄绿、暗紫红等不同颜色。叶面呈现平滑或绉皱的形态,叶缘波状或锯齿状。叶背及中肋上常有蜡粉和疏软的刺毛。薹茎叶叶身狭而短,生在薹茎和分枝上。

榨菜的花萼和花瓣都有4片,雄蕊4长2短,雌蕊单生子房上位,密腺4个。

榨菜

榨菜花

果实和种子

榨菜果是斜生型长角果,果身长2.9厘米~3.9厘米,果柄长1.2厘米~2.5厘米,角果成熟是由绿色转黄色,每个角果内有红褐色种子10粒至20粒,千粒重1克。

榨菜

榨菜中国分布图

物种分布

编辑

榨菜起源于中国四川盆地的涪陵区,种植区域主要在云南、重庆、浙江、四川、湖南及湖北。此外,贵州、安徽、江苏、山东、江西及福建等省市也有栽培。

习性

编辑

榨菜为可2季种植植物,其可适应冷凉湿润气候,不耐高温及霜冻,也不耐炎热及干旱,适宜生长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中,在高海拔山区的冬季中生长时,低温冷害严重会影响榨菜顺利越冬。

繁殖

编辑

榨菜是常异花授粉的植物。整个生育期是210天~230天,出苗到瘤茎成熟约160天~170天,抽薹现蕾到种子成熟约60天~70天。

栽培技术

编辑

播种移栽

榨菜选择一季种植可以在9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播种期的适宜温度为15~25℃,苗期的适宜温度为15~26℃,10月中下旬进行移栽。两季种植早季榨菜在8月下旬开始播种,适宜温度为15~23℃,9月上旬开始进入三叶期,需要注意花芽分化的敏感期,注意防止气温太高,从而影响榨菜出现现蕾抽薹,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晚季榨菜播种时间为10月中下旬,播期适宜温度为10~15℃;11月底移栽。

组织培养

选取带柄子叶、子叶柄和其下胚轴等作为外植体,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对带柄子叶进行插植接种,子叶、子叶柄和下胚轴进行平接,平放于培养基上,稍微压入培养基中,通过诱导不定芽生根,培育成苗,后对再生植株进行移栽。

田间管理

榨菜茎瘤膨大期间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在秋季播种后的榨菜瘤茎膨大生长期适宜温度在15℃以下,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8~13℃,肉瘤逐渐膨大,在2月中旬开始采收,需要注意防寒,避免造成伤害,导致植物停止生长。榨菜在播种栽培时容易产生根肿病的病害,可以将播栽期提前或延后,还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或使用杀菌剂灌根的方式防治该病害。

用途

编辑

榨菜为中国特有的农业资源,可以当作新鲜蔬菜食用,也可以用作腌菜、泡菜加工的原料。随着榨菜商品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已形成以涪陵榨菜和浙江榨菜为主的榨菜产业,榨菜在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2008年,中国重庆市仅销售新鲜的榨菜产值就达10亿元以上,预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80亿元以上。中国浙江余姚市销售新鲜的榨菜产值达2亿元,预计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0亿元以上,对榨菜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榨菜

00:35

榨菜的营养价值及吃法(来源:安安科普)

相关品种

编辑

榨菜品种比较多,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青菜头形状分为犁头菜、猪脑壳菜、香炉菜、草腰子、菱角菜、指拇菜、笋子菜和包包菜等;根据菜叶形状分为枇杷叶、蝴蝶菜、凤尾菜和鸡啄菜等品种,根据产区来命名的品种有河菜与山菜茎瘤芥等。40年代有鹅公包、三转子、潞酒壶和白大叶等品种。到80年代品种已达到40多个。80年代中期,根据榨菜肉质茎和肉瘤的形状分为4个基本类型:一纺锤形,肉质茎长13cm~16cm,横径10cm~13cm,两头小,中间大,如蔺市草腰子、细匙草腰子等品种;二近圆球形,肉质茎长10cm~12cm,横径9cm~13cm,纵横径基本接近,如枇杷叶、小花叶等;三扁圆球形,瘤状凸起大而钝圆,肉瘤间的间沟很浅,肉质茎长8cm~12,横径12cm~15cm,如柿饼菜等;四羊角菜形,瘤状凸起尖或长而弯,像羊角,只适宜做鲜食,不适宜加工,如皱叶羊角共和短秆蔓菁菜等品种。

相关研究

编辑

榨菜空心是在生产榨菜时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是由气候和栽培条件所致。在榨菜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的期间,其叶片内N、P、K元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的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研究表明增施钾肥,茎瘤芥地上部生物量增加,茎叶比上升,瘤茎产量提高。同时,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菜皮含量,改善瘤基菜形指数,提高加工品质和商品性。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也与施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施钾肥量相关性显著,可溶性糖、粗蛋白及维生素C的含量都可提高。

延伸文化

编辑

榨菜的加工产品“涪陵榨菜”很有名,与欧洲甜酸甘兰、日本腌菜称为世界三大名腌菜。

榨菜

02:39

涪陵榨菜文化介绍(来源:探影视界)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162/

(306)
词条目录
  1. 起源与进化
  2. 栽培历史
  3. 命名变动
  4. 形态特征
  5. 果实和种子
  6. 物种分布
  7. 习性
  8. 繁殖
  9. 栽培技术
  10. 播种移栽
  11. 组织培养
  12. 田间管理
  13. 用途
  14. 相关品种
  15. 相关研究
  16. 延伸文化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