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建于1931年3月1日,是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复旦版本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28位。在《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该医院病理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位,该医院肿瘤科综合排名位居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医院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建于1931年3月1日,是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复旦版本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28位。在《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该医院病理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位,该医院肿瘤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3位。

历史沿革

1931年3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身“中比镭锭治疗院”,在圣心医院挂牌成立。1936年,中比镭锭治疗院正式成为独立成为医疗机构。1937年10月,圣心医院和中比镭锭治疗院暂时迁到法租界齐祈路45号(今岳阳路45号)。1938年9月,迁到霞飞路1729号(今淮海路1733号)。1939年6月,中比庚款委员会将镭锭治疗院无偿转交给比利时驻华医学会。1940年1月,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又将中比镭锭治疗院的管理委托给天主教会,由圣方济合会安排该会修女掌管治疗院,宋梧生仅保留“医学顾问”的名义。1945年9月,汤于瀚辞职,国民党卫生部代表和比利时驻华医学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聘请放射科医师徐惊伯为院长。1946年,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将中比镭锭治疗院交给国民党政府,并由卫生署派金宝善医师主持镭锭治疗院管理委员会工作。1947年,医院增添了深度X线治疗机、菲利浦X线诊断机、菲利浦接触式X线治疗机,同年10月,因徐惊伯院长应邀赴美访问,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吴桓兴为医务院长,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0年2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中比镭锭治疗院。1951年7月,中比镭锭治疗院更名为上海镭锭治疗院。1954年1月起,上海镭锭治疗院划归到上海第一医学院并定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1959年,成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址位于肿瘤医院内。1960年,医院由宛平路11号迁到东安路270号。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肿瘤医院又划归为上海市卫生局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1969年,上海市肿瘤防治办公室设于医院内,开展了防癌宣传。1970年,建立启东肝癌现场防治基地。1979年,医院建成62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1979年,医院重新归属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及肿瘤防治办公室与医院脱离,为市卫生局的直属单位。1987年,上海市抗癌协会成立并挂靠在医院。1995年9月,经上海市卫生局审核,认定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6月,建成18层病房大楼(三号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并入复旦大学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医院也成为当时复旦大学8所附属医院中的一所。2000年7月,医院更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次年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06年9月,门诊楼(一号楼)正式启用。2009年3月,综合楼(二号楼)正式启用。2009年8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开工建设。2013年12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试运行。2015年5月,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开业。2015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开工建设。2018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科研综合楼正式启用。2019年4月,长三角区域肿瘤防治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成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历史沿革

规模条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设有徐汇院区、浦东院区两个院区,并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并打造肿瘤医学中心。截至2022年底,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136张,设有大外科(含乳腺外科、胸外科、头颈外科、胃外科、肝脏外科、胰腺外科、大肠外1科、大肠外2科、大肠综合治疗科、泌尿外科、肿瘤妇科、神经外科、骨软组织外科、麻醉科)、大内科(含头颈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内科、乳腺及泌尿肿瘤内科、胸部肿瘤内科、消化肿瘤内科、淋巴瘤科)、放射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综合治疗科、介入治疗科、I期临床试验病房、病理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超声诊断科、内镜科、检验科、药剂科、心肺功能科、营养科、心理医学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有教职员工2,933人,其中医师777人,护理人员1,298人,医技人员519人,科研专职人员128人,职能人员211名;其中正副高级专家453人;在岗硕士生导师112名(含双聘),博士生导师91名(含双聘)。2022年医院门诊量140.1万人次,住院10.3万人次,手术7.4万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36天。并挂牌“上海市级医院肿瘤临床规范化诊疗研究中心”。

重点科室

医院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肿瘤学、病理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肿瘤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胰腺肿瘤),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乳腺癌、放射治疗、病理学)、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乳腺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胸外科)、上海卫生重点学科1个(病理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肿瘤学、病理学、放射治疗学、妇科肿瘤学、胸部肿瘤学),同时是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也是上海市抗癌协会的支撑单位。设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放射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肿瘤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和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成立王红阳院士工作站,建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顺利竣工。主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4本学术期刊,以及《抗癌》科普杂志,努力打造肿瘤精准医学期刊的高地。

全部科室

医学贡献

医院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资源共享,打造肿瘤医学中心。目前已收治患者超5305例,完成国内首例坐姿重离子颅底脊索瘤放疗、国内首例重离子治疗眼部脉络膜黑色素瘤、国内首例质子治疗眼部疾病(湿性眼底黄斑变性)。在首届“春昇杯”医学创新人才大赛中,一项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方法获得转化,签约金额为3100万元。 获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1人荣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提名奖;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兼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邵志敏教授、胡欣研究员、狄根红教授领衔的团队,发现基因“半乳糖结合凝集素2”是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逸的“帮凶”。该基因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新靶点。2022年6月30日,国际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该成果论文。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临床科研团队领衔,全球72家研究中心(包括22家欧洲研究中心)参与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654名患者)证实,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二代抗雄药物瑞维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去势治疗),可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绝大多数初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属于激素敏感性)的死亡风险降低42%、影像学进展风险降低56%。2022年9月6日,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 复旦大学丁琛教授团队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健元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中西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关键致病基因突变谱的差异。2022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教育科研

医院2019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6名,博士研究生84名,博士后20名;毕业硕士54名,博士55名;规培招录85名,结业79名。2022年,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6人新获省部级、校局级人才计划项目,包括东方学者岗位计划特聘教授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项目3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人才引进项目2人。医院2022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61名,博士研究生112名,博士后进站37人(含临床博士后16人);毕业硕士46名,博士75名,博士后出站16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93名,结业37名;临床病理科基地获批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18人,结业42人。医院共获得各级各渠道科研项目291项,立项金额首次超过2亿元,达2.13亿元。获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区域联合重点项目1项,资助总经费达4054万元;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经费总额2581万元。在Science、Lancet Oncology、Gastroenterology等高水平期刊发表IF≥20的论著10篇。

声誉与排名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28位。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该医院病理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位,该医院肿瘤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3位。

院内专家

郭小毛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院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院长。放射治疗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乳腺肿瘤和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含质子重离子治疗),尤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的放射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肿瘤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从事乳腺肿瘤和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含质子重离子治疗)。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在国内外肿瘤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虞先濬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先后在美国Baylor医学院以及MD. Anderson肿瘤中心进行胰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博士后与临床培训。从事外科工作25余年,对处理胰腺、胆道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临床经验,尤其在胰腺、胆道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诊断、手术、综合治疗有研究。擅长胰腺、胆道恶性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治性手术与介入微创治疗。开展了全胰腺切除,后腹膜扩大清扫+门静脉置换术等手术,主持胰腺肿瘤根治手术500余台/年,累计为4000余例患者实施胰腺手术。邵志敏 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大外科主任、乳腺外科主任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肿瘤学硕士。曾于1997年-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乳腺中心工作。自1995年起,一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1998年晋升为教授,并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St.Gallen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主要从事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早期筛查和诊疗流程,开展临床试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科研重点为乳腺癌的转化研究和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等。陈海泉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诊治组首席专家、肺癌防治中心主任胸外科学科带头人陈海泉教授199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胸心外科学,1997-1999年在美国波特兰St.Vicent医学中心工作,师从著名胸心外科专家Albert Starr教授,完成美国胸心外科医师临床专科培训。2000年后,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MD Anderson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Dana-Faber癌症中心等进行学习交流,保持本学科的前沿知识。长期从事胸心外科临床工作,胸心外科技术全面。擅长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医院地址

徐汇院区:上海市东安路270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徐汇院区

浦东院区:上海市康新公路4333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浦东院区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290/

(5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