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紫苏(学名:Perillafrutescens(L.)Britt.),又名桂荏、大紫苏、鸡苏、白紫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的一种直立型草本植物,紫苏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带以及中国中南部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中国、不丹、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南半岛等地区。20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版《中药志》将“紫苏”归为“白苏”的变种;而70年代时,学者默里尔(E.D.Merill)建议将“紫苏”以及“白苏”合为一种...

紫苏(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又名桂荏、大紫苏、鸡苏、白紫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的一种直立型草本植物,紫苏原产于喜拉雅山地带以及中国中南部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中国、不丹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南半岛等地区。

研究历史

编辑

学名演变

20世纪50年代末期,第一版《中药志》将“紫苏”归为“白苏”的变种;而70年代时,学者默里尔(E.D.Merill)建议将“紫苏”以及“白苏”合为一种,并命名为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到了80年代,有中国中医药学者建议把“紫苏”命名为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var. arguta (Benth.)Hand-Mazz,并归为“白苏”的变种。直到2010年版本的《中国药典》出现,才正式记载了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种植历史

通过考古研究,在中国河南渑池班村裴李岗文化期及洛阳关林皂角树遗址中发现紫苏的种子,证明了紫苏在中国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紫苏的种植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历史。在先秦时期《尔雅》中记载了紫苏可以和鸿荟、泽蓼编在一起,并利用紫苏独特的气味作调味剂;也记载了紫苏可以药食两用。后来,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唐代的《四时纂要》等文献均对紫苏的种植方法、种植条件等进行了记载以及推广。

形态特征

编辑

紫苏

01:29

紫苏的形态特征(来源:贵州阿军)紫苏是一种一年生的直立型草本植物,茎高可达2米,有绿色或紫色,为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紫苏的叶片呈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顶端锐尖,叶基部为圆形,边缘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叶片两面为绿色或紫色,或仅叶背紫色,上面被稀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叶柄长3~5厘米,密被长柔毛。紫苏的花朵为轮伞花序,有2朵花组成,长1.5~15厘米;苞片近圆形,光滑无毛;花梗长约1.5毫米,花萼形如钟,长约3毫米;花冠呈白色至紫红色,长3~4厘米,外面略被小柔毛;雄蕊离生,几不伸出,花丝扁平,花药两室平行,后面稍稍岔开,花柱顶部具相等的两个浅裂,花期8~11月。果实近球形,径约1.5毫米,为灰褐色,有网纹,果期8~12月。

紫苏

紫苏的叶子

紫苏

紫苏的叶

紫苏

紫苏的花

物种分布

编辑

世界分布

紫苏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带以及中国中南部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不丹、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南半岛等地区。

紫苏

紫苏的世界分布图

中国分布

紫苏在中国主要栽培于陕西、湖北、浙江、四川、安徽、辽宁、山东、福建等省份。

紫苏

紫苏的中国分布图

生长习性

编辑

紫苏的适应性很强,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喜光,但耐旱性较差,喜温暖湿润。紫苏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适宜的土壤pH值在6~7之间,在盐碱地生长生长不良。其种子在地温5℃以上即可萌发,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3℃;苗期能耐12摄氏度的低温,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5~25℃,开花适宜温度为26~28℃。常生长于房前屋后、水沟边、树荫下。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紫苏是一种可以自花授粉的植物。有学者认为紫苏应该属于自花兼具异花授粉的植物。紫苏的花是一种两性完全花,具有雌蕊及雄蕊。随着苞片的原基型分化成熟,紫苏即开始进入生殖阶段,且紫苏雌雄蕊同时分化成熟是自花授粉繁殖的条件之一。而紫苏雄蕊的特点符合唇形科植物虫媒授粉的特点。此外,因为紫苏自带的芳香性气味,且紫苏花蜜腺的泌蜜量丰富,对于传粉昆虫有较大的吸引力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紫苏的种子繁殖一般有两种方式,分别为直播或育苗移栽。常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进行直播,一般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法。播种之后需要覆盖一层土壤,稍稍压实。当空气湿度条件充足时,温度在18~21℃范围内,紫苏种子播种后7~10天即可出苗。组织培养紫苏的组织培养是一种快速繁殖的方式。紫苏的叶子、下胚轴、嫩叶都是最佳的外植体选择对象,通过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的分化以及生根培养等,一步步建立紫苏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栽培技术

编辑

紫苏

00:37

紫苏的种植教程(来源:丸子菜园)

田间管理

在紫苏植株的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及时除草、松土,并适当进行培土处理。其次,还需要加强水肥管理,施肥应以钾肥为主,配合无机肥使用。在紫苏的幼苗期及花期需水量较大,在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如遇雨季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植株烂根死亡,若遇到持续干旱的天气,应当及时浇水。另外,还可以用含硒[xī]量较高的补硒产品混合相应比例的清水喷施紫苏的叶片,在采收期停止即可。

病虫防治

病害

紫苏常见的病害有斑枯病、锈病等。斑枯病斑枯病的病原是一种半知菌,发病时期一般为6月。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大斑点,病斑干枯后会形成大圆孔。发病前可使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施防治,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锌胶悬干粉进行喷粉防治。锈病锈病的病原是一种担子菌,主要危害紫苏的叶片,一般于6月中旬发病。发病初期植株的下部叶背面出现黄褐色的斑点,后叶片枯黄脱落。在发病初期可用敌锈钠或二硝散药剂喷施防治。

虫害

紫苏常见的虫害有苏子卷叶螟、红蜘蛛、银纹夜蛾等。苏子卷叶[míng]苏子卷叶螟的幼虫会危害紫苏的叶片及顶梢,幼虫吐出大量的丝将顶梢叶片卷曲成一团并在其中取食。虫害发生的日期为8~9月。可在紫苏的收获时期深翻土壤,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虫源。

功用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紫苏以叶和带叶的小枝条入药,性温,具有镇静解热、止咳平喘、祛痰、止血、抗诱变、抗微生物等等作用,能用于治疗恶心呕吐、腹痛、咳嗽气喘等疾病。此外,紫苏能减少支气管的分泌物,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紫苏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肠胃蠕动性。

食用价值

紫苏

03:03

紫苏的7种神仙吃法(来源:甜七姑娘)紫苏的叶、茎、花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酸蛋白质、黄酮及其甙类化合物、以及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紫苏全草可蒸馏出紫苏油,用其种子榨出的苏子油也是一种食用油。以紫苏的苏子制成的紫苏油经过中国国家卫生部认定后证实了紫苏油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而紫苏油的制成品紫苏油胶囊还得到了中国国家卫生部国产保健食品证书。此外,在日本,紫苏可以和寿司生鱼片一起食用,有去除生鱼中的寄生虫的功效;紫苏的叶子也可以用来制作沙拉等。而在越南,紫苏一般被切碎与面条一起食用。除了鲜食外,紫苏干叶能被制作成清凉爽口的功能性饮料。

紫苏

韩国泡菜使用的紫苏叶

经济价值

紫苏是一种香料资源,通过对紫苏中含量大于1%的17种成分(苯甲醛、芳樟醇、石竹烯、紫苏醛、紫苏酮等)进行聚类分析,能提取出五种精油系统(PA精油系统、PAPK精油系统、PP精油系统、MY精油系统、EK精油系统),五种精油系统中的成分不同,导致了味道的不同,而紫苏精油中含有丰富的芳香物质,导致紫苏的气味多变,可用于制作保健品及化妆品等。紫苏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世界各国都在研制相关的紫苏保健产品。如:美国已将其列入抗癌食品研制计划,日本已将其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大力开发。而在日本和韩国,紫苏油加工成的天然保健品也逐渐的被推向市场。紫苏手工肥皂

紫苏

紫苏手工肥皂

主要变种

编辑

紫苏的下级分类还有两个变种,分别是茴茴苏以及野生紫苏,这两种植物与紫苏形态较为相似,但有细微差别。茴茴苏(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 ),该品种与紫苏的区别是叶子常常是青紫色的,叶锯齿较窄,细长。野生紫苏(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var. purpurascens),该品种与紫苏的区别是该品种的叶片较原种小,呈卵形,长4.5~7.5厘米,宽2.8~5厘米;果实较小,为土黄色,直径1~1.5毫米。

紫苏

茴茴苏

紫苏

野生紫苏

延伸文化

编辑

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中,收藏着一份敦煌紫苏煎原卷,这是一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医方。经学者们研究发现,敦煌紫苏煎很有可能来源于敦煌西域的医家,也可能是中原医家的药方经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后,经当地医家结合外来药物化裁而成。这两种情况都能反映出丝绸之路中的医药文化交流。

相关研究

编辑

挥发油的作用经学者们研究发现,紫苏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但挥发油的不稳定性、易降解性等问题限制了紫苏挥发油在临床上的用途。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学者研究将紫苏挥发油制备成微囊,能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便于临床应用。还有研究表明,紫苏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抗衰老、清除及抑制自由基等作用,其效果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一样,且更安全,无副作用。多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在药用植物上应用较广泛,有着显著的效果。在紫苏多倍体育种这个研究中,研究员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处理紫苏幼苗茎尖的生长点,得到突变体植株,并筛选出具有开发价值的多倍体品系,实现紫苏种质资源的创新。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346/

(359)
词条目录
  1. 研究历史
  2. 学名演变
  3. 种植历史
  4. 形态特征
  5. 物种分布
  6. 世界分布
  7. 中国分布
  8. 生长习性
  9. 繁殖方式
  10. 自然繁殖
  11. 人工繁殖
  12. 栽培技术
  13. 田间管理
  14. 病虫防治
  15. 病害
  16. 虫害
  17. 功用价值
  18. 药用价值
  19. 食用价值
  20. 经济价值
  21. 主要变种
  22. 延伸文化
  23. 相关研究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