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tiáo]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他的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高骈作品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他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左...

高骈(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tiáo]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人物生平

编辑

起家禁旅

为唐宪宗时期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太行山以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他的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

高骈

高骈作品

年少时为人严谨,研习兵书。他又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为左右神策军宦官所器重。最初在朱叔明(曾任右武卫大将军)属下担任司马,后累官为神策军都虞候。

西讨南征

唐懿宗初年,党项族叛乱,率领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当时,诸将均未有功,惟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杀获甚多。懿宗十分赞赏他。后吐蕃犯边,懿宗就命他镇守秦州,即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及浑末部一万多帐落,收复了河州、渭州。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时为骁卫将军的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以抵御南诏对安南地区的侵略。咸通六年(865年),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高骈为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后入朝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

镇守蜀中

唐僖宗即位后,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符二年(875年),出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等使(剑南西川节度使),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罗城(大玄城),加强防御。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使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为安定。

大破黄巢

乾符五年(878年),徙任荆南(北江陵)节度使。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后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沿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高骈遣将领张璘、梁缵[zuǎn]阻击,黄巢转由浙江南进广州。

自取灭亡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击毙张璘[lín],并于七月飞渡长江。慑于黄巢威势,又与权宦田令孜有怨,故而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保存实力。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并未奉诏出兵,只是命其幕客新罗人崔致远作《檄黄巢文》,出兵至扬州东塘百余日,以虚张声势,此后又上表请唐僖宗巡幸江淮,被唐廷质疑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

高骈

高骈诗作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代替高骈。高骈听到王铎加封都统,捋起袖子破口大骂,并屡次上书为自己辩解,强调“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乃至出言不逊,提到了秦王子婴系颈于轵[zhǐ]道、汉更始帝俯首刮席的典故,直指僖宗已为“亡国之君”。朝廷予以驳斥,并罢免高骈盐铁转运使之职,只加授侍中的虚衔。晚年昏庸,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黄巢降将毕师铎恐惧,光启三年(887年)遂反,召另一黄巢降将宣州观察使秦彦助战。光启三年(887年)四月,毕师铎出屯高邮,联合诸将攻扬州,庐州刺史杨行密领兵赴扬州,还未抵达,扬州城陷,高骈被囚,九月初四日与其子侄被秦彦、毕师铎所杀。杨行密闻讯后,命令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大恸三日,十月攻破扬州,杀秦、毕二人。

主要成就

编辑

军事

对吐蕃:咸通(860年-874年)初年,高骈率禁兵万人戍长武城(今陕西长武西北),屡破党项部落,功冠诸军。并率军防御吐蕃。对安南:南诏攻陷安南(治交趾,今越南河内)后,唐廷屡次遣将征讨,均未收复。咸通五年(864年),高骈奉命为安南都护,次年,治兵于海门(今广西合浦),随后率5000人深入峰州(治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就地取粮赡军。咸通七年(866年),屡败南诏军,收复交州城,并招怀溪洞,受封首任静海军节度使,近十年的安南之患始平。咸通八年(867年),又募工凿潜石,开通“天威径”(潭蓬古运河),缩短安南至广州海路,使漕运无滞。他还重建交州罗城(大罗城),后来越南李朝开国之君李公蕴在《迁都诏》中称赞“高王(高骈)故都大罗城,宅天地区域之中,得虎踞龙蟠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垲[kǎi],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蕃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此城就是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内。对南诏:南诏军屡犯剑南西川(治今四川成都),进逼成都。乾符元年(874年)冬,高骈奉命前往西川。南诏军慑其声威,请和退兵。骈至成都,发步骑5000追至大渡河,杀获甚众,继而于要道修筑城栅,置兵戍守;又筑成都罗城(大玄城),加强防御。此后南诏不敢再犯。对黄巢:乾符五年(878年),高骈奉命镇压黄巢起义。次年,遣骁将张璘、梁缵分道击黄巢,多次将其击败,降服叛将秦彦、毕师铎、李罕之等数十人。广明元年(880年),又任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传檄征集天下兵,且广招募,共得兵7万,声威大震。唐廷对其深为倚重。不久,黄巢起义军自广州北上,进趋江淮,击杀张璘,高骈坐守扬州(今属江苏),保存实力,此后未再出兵。

个人作品

编辑

高骈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丁仪《诗学渊源》称“(骈)诗情挺拔,善为壮语”。他身为武人,而好文学,被称为“落雕侍御”。笔研虽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861年)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全唐诗》录诗一卷,存诗50首,断句4,《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断句若干。

高骈

高骈诗

此外,越南藏有《高骈遗稿》《高骈奏书地稿》《安南地理稿》等署名高骈的手稿,但应该都是后人伪托的风水迷信之作。

诗作

文疏

《请筑罗城表》《筑罗城成表》《请开本州海路表》《请勒回长武鄜[fū]州河东兵士赴剑南奏》《回云南牒》

其他

《句》《杂歌谣辞·步虚词》

家族成员

编辑

轶事典故

编辑

落雕侍御

高骈早年在禁军任职。一天,高骈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说:“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亡灭之谶

高骈镇守淮海时,发现蝗虫只爬不飞,从城西浮过护城河,攀缘着城墙进入内城。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驱除也不停止爬行。松竹之类的树木,一宿之间象用剪子剪过一样,布幅上的画像,都被它们咬去了头。几天以后,它们又互相咬食。九月中旬,暴雨则晴,沟渠里忽然发现小鱼,大小如手指,都是下的雨鱼。经卜算说有兵丧。到十月,有颗大星在晚上坠落在延和阁前面,声音好像滚雷,迸发出光亮和破碎的响声,光亮照满庭院。自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大雾昏沉,长期不散。有人说: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当时米价昂贵,是过去的十多倍,因寒冷和大雨而僵卧倒地的人,每天用车拉出几千口,都扔到城墙外。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全部都空了。这时浙西军队叛变,与高骈一向不睦的镇海节度使周宝逃奔毗陵去了。高骈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使者送给周宝一封信,信上说:“你依靠着走马将要到达奔牛,现在附带送上一瓶齑[jī]粉和十斤葛粉,用来解决路途上的需要”。这是讽刺他将要成为齑粉。三月。使院请他看花赴宴,并列着有一首给诸从事的诗,诗的末句是:“人世间无限伤心事,不如樽前折一枝。”大概是灭亡的预言吧。到了被秦彦幽禁羞辱,算计人口供给食物。从五月到八月,外面围兵围困更加紧急。接着就遭到死难。

迷信仙术

高骈崇尚道教,迷信仙术。镇安南时,传说他曾剖十七岁处女以行厌胜之术;镇淮南时,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人,在府第内兴建道院,内有迎仙楼、延和阁,高八十尺,饰以珠玑金钿,使侍女数百羽衣霓服,和声度曲,拟之钧天广乐。当时高骈与宰相郑畋有隙,吕用之对高骈说:“宰相派剑客刺杀您,今晚就来了!”高骈大惊,询问如何是好,吕用之声称张守一可用仙术驱逐刺客,高骈就按他的话装扮成女人躲进其他房间,张守一则在高骈房间里扔铜器,铿锵作响,又洒猪血,作格斗状。高骈出来看,张守一笑着说:“差点就落入那家伙手中了!”高骈泣谢其再生之恩,于是对这些术士更是宠信有加了。

智安西南

唐僖宗逃往蜀地时,担忧南诏侵扰,答应两国联姻。南诏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段义宗前来拜谒[yè]僖宗,并且迎聘公主。高骈得知僖宗许婚之事,立即从淮南紧急传书,说:“蛮酋心腹就只有这几人,只要将这三个人毒死,无须再忧虑会遭南蛮侵扰。”果然在杀了这三人后,直到僖宗回京,南方都一直平安无事。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道:“此亦寇恂之余智也。”

史籍记载

编辑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二》刘昫《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四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唐诗纪事·卷六十三》计有功《唐才子传·卷九》辛文房《越史略·卷上》《尧山堂外纪·卷三十六·唐》蒋一葵

后世纪念

编辑

修筑生祠

高骈因其治理安南的功绩,被安南人尊称为“高王”。安南人还为他修筑生祠,以颂其德。高骈的幕客崔致远有诗曰:“古来难化是蛮夷,交趾何人得去思?万代圣朝青史上,独传溪洞立生祠。”

人物评价

编辑

杜牧:禁旅典兵,为吾爪士,言念付禄,未称输劳。(《高骈除祭酒兼侍御史依前充职右神策军兵马使制》)王徽:骈能不坠其业,益大其门。既席勋烈之资,克善匡扶之志。材超卫、霍,气盖关、张。忠孝两全,河山继誓。聿修厥德,自成名家。驰誉石麟,绰有美称。其守天水,边尘不惊。戎律既申,将略克举……斯所谓大为之防,俾人有泰山之安矣……骈之来镇,肇兴武备,ㄈ有御冲之事,夫然后不为外羌之所窥矣。惟蜀之人,自冰与翁自威武暨骈,乃获佑於天者四,天之於蜀厚矣。(《创筑罗城记》)李儇:利及後人,智高前古,继孔明於掌内,坐张仪於腹中……卓哉懋[mào]绩,固我雄藩。罄府库之资储,舍阴阳之拘忌,但为国计,总忘身谋。并无黎庶之怨嗟,不请朝廷之接借,忽闻进奏,言已毕功,见图写之甚明,举神化而急速。方念处身廉洁,报国忠贞,始终能协於一心,清美久闻於万口,欲人检验,具见公忠。(奖高骈筑成都罗城诏)毕师铎:朝廷所恃,谁易于公?(新唐书》引)郑畋:卿承祖父之训,袭弓冶之基。起自禁军,从微至著。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急於试效。自秦州经略使授交趾节旄,联翩宠荣。汗漫富贵,未尝断绝。仅二十年,卿报国之功,亦可悉数。最显赫者,安南拒蛮,至今海隅尚守。次则汶阳之日,政声洽平。洎[jì]临成都,胁归骠信。三载之内,亦无侵凌。创筑罗城,大新锦里。其为雄壮,实少比俦。渚宫不暇於施为,便当移镇;建邺才闻於安静,旋即渡江。自到广陵,并锺[zhōng]多垒。即亦招降草寇,救援临淮。大约昭灼功勋,不大於此数者。朝廷累加渥泽,靡吝徽章。位极三公,兵环大镇。铜盐重务,绾[wǎn]握约及七年;都统雄藩,幅员向於万里。朕瞻如太华,倚若长城。凡有奏论,无不依允。其为托赖,岂愧神明。(《切责高骈诏》)罗隐:高骈末年,惑於神仙之说,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皆言能役使鬼神,变化黄白。骈酷信之,遂委以政事。(广陵妖乱志谢蟠:唐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太平广记》引)刘昫:①高骈起家禁旅,颇立功名,玩寇崇妖,致兹狼籍。后来勋德,可诫前军。(旧唐书)②王者抚运,居安虑危。不以德处,即为盗窥。乾坤荡覆,生聚流离。读骈章疏,可为涕洟[yí]!(《旧唐书》)孙甫:由朝廷势衰,邪臣悮[wù]计,所任宋威、高骈辈奸险之人,无忠义之节、远大之谋,争功忌能,玩寇久权,养成凶贼之盛。贼势既盛,骈以重兵据天下之冲,反闭壁自固。(历代名贤确论》引)胡三省:高骈之威名,以破蛮于交趾而徙镇天平,郓人遂畏之耳。(资治通鉴》注)辛文房:少闲鞍马弓发,善射,有膂[lǚ]力……初骈以战讨之勋,累拜节度,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国家倚之。时巢贼日日甚,两京亦陷,大驾蒙尘,遂无勤王之意,包藏祸心,欲便徼幸……骈失兵柄,攘袂大诟,一旦离势,威望顿尽,方且弃人间事,绝女色,属意神仙……卒至叛逆首乱,磔[zhé]尸道途,死且不悟。(唐才子传时仕:高骈在我交南,破南诏以拯一时之生灵;筑罗城以壮万年之都邑,其功伟矣。……今国中妇孺犹能言之,前后牧守将帅,皆不能及骈,盖骈之功名为独盛也。(《越史标案》嗣德帝:高骈,唐书列入叛臣传,二心取祸,有何可称?其平南诏,亦不过恃其威武胜众耳。(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王夫之:①灭唐者,朱温也,而非温之能灭唐也……僖、昭以为之君,时溥、高骈以为之将,张濬、崔胤为奥援于内,而李克用、李茂贞、王行瑜各挟逐鹿之心,温乃内动于恶而无所忌。(读通鉴论)②小有才者,匹夫之智勇而已。小效著闻,而授之以大任于危乱之日,古今之以此亡其国者不一,而高骈其著也……而骈在天平,以威名著矣;在岭南;破安南矣;在西川,拒群蛮矣……骈之所统,天下之便势也。有三吴之财赋,有淮、徐之劲卒,而繇后以观,若钱镠、杨行密、王潮者,皆可与共功名者也。骈忠贞不足以动人,淡泊不足以明志,偃蹇无聊,化为妖幻,闭于闺中,邑邑以死,回视昔之悬军渡海、深入蛮中者,今安在哉?受制妖人,门无噍类,一旦而为天下嗤笑,繇是观之,才之不足任也审矣。(读通鉴论)③当行密之时,朱温、秦宗权、李罕之、高骈之流,凶风交扇于海内。(《读通鉴论》)蔡东藩:①高骈复交趾时,原是一员猛将,不得因后时变节,遽[jù]没前功。(唐史演义)②黄巢渡江而南,中原已经解严,北方可稍纾[shū]寇患,所赖高骈一人,镇守淮南,截住寇踪。骈将张璘,勇冠一时,屡破贼众,假使巢在饶信时,骈率诸道兵,戮力攻巢,则巢易就擒,大盗可立平矣。奈何堕巢诡计,兼起私心,遣归外兵,致丧良将,后且逍遥河上,任贼长驱,故刘巨容之纵寇,已不胜诛,骈身膺[yīng]都统,误国若是,罪不较巨容为尤甚乎?③高骈系出将门,射雕擅誉,当其初操旌节,颇似有为,及移镇淮南,误信方士,身坐围城,毫无一策,是岂前勇而后怯,始明而终愚者欤[yú]?抑毋乃狂易失心,自取灭亡欤?(唐史演义

人物争议

编辑

出兵问题

按照正史(两唐书、资治通鉴)记载,高骈拥兵自重,试图割据东南,所以在黄巢入长安时拒绝奉诏出兵勤王,在中和元年(881年)夏好不容易出兵扬州东塘也是为了禳[ráng]除野鸡。但根据《册府元龟》所收宰相郑畋在中和元年(881年)三月所发布的檄文,其中提到“淮南高相公,会关东诸道百万雄师,计以夏初,会于关内”,可知此次出兵是既定计划,并非为了禳雉而临时发动。根据高骈幕客崔致远《桂苑笔耕集》中所收录的中和元年秋的两道圣旨,指示高骈不必离任勤王,扼守江淮要地,以防黄巢逃脱,“为朕全吴越之地,遣朕无东南之忧”。由此可知,高骈主观上并非不愿勤王,最后也是奉旨收兵,正如他自己所言:“陛下远许分忧,不令离任,臣进退惟命,始终无亏。”而后人分析高骈无法北上的原因,一则是受到浙西周宝、徐州时溥两大强藩的掣肘,二则是唐廷判断高骈北上,东南必乱,所以最后以高骈奉旨收兵结束。

卒年问题

关于高骈的去世年月,史书有两种说法:1、光启三年(887年)八月:持此说的有《旧五代史·太祖纪》。2、光启三年(887年)九月:持此说的有《资治通鉴》、《旧唐书·僖宗本纪》、《新唐书·僖宗本纪》。而今人所著《高骈年谱》亦采用第二种说法,故此光启三年九月一说应较为可靠。

评价问题

而关于高骈的历史定位,《旧唐书》和《新唐书》意见不一:五代时所修的《旧唐书》将高骈与晚唐军阀王重荣等列为一传,并认同其前期讨伐黄巢所立下的战功。宋人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则将高骈与李忠臣等反叛过唐朝的人物合为一传,着重责备他后期不思进取、导致两京失陷的重大过失。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95817/

(642)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起家禁旅
  3. 西讨南征
  4. 镇守蜀中
  5. 大破黄巢
  6. 自取灭亡
  7. 主要成就
  8. 军事
  9. 个人作品
  10. 诗作
  11. 文疏
  12. 其他
  13. 家族成员
  14. 轶事典故
  15. 落雕侍御
  16. 亡灭之谶
  17. 迷信仙术
  18. 智安西南
  19. 史籍记载
  20. 后世纪念
  21. 修筑生祠
  22. 人物评价
  23. 人物争议
  24. 出兵问题
  25. 卒年问题
  26. 评价问题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