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都因人(原文名称:Bedouins,亦作Beduin),属于闪含语系民族,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贝都因人信仰伊斯兰教,绝大多数贝都因人是逊尼派穆斯林。各地贝都因人均使用当地的阿拉伯语方言及阿拉伯文。人口总数约400万(截至2023年),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
历史沿革
编辑早期历史
历史上,贝都因人从事游牧、农耕,有时捕鱼。主要收入来源是从路过的商队收税、向非贝都因人的居民收取纳贡。他们也与路过沙漠的商队交换物品。水源和放牧土地的稀少性让他们必须时常迁徙。到罗马帝国建立时,贝都因人的民族身份已经确立,他们被公认为一个单一的民族,但 "家庭、氏族和部落 "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他们还通过用驯化的骆驼拉着商队在沙漠中运送货物和人员来赚取收入。
公元600年阿拉伯半岛的部落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报告说,1326 年,在通往加沙的路上,埃及当局在西奈半岛北岸的卡提亚(Qatya)设立了一个海关岗哨。在这里,贝都因人被用来守卫道路和追踪那些试图擅自越境的人。
奥斯曼帝国时期
根据1858年的坦齐马特改革,奥斯曼帝国颁布了新的《土地法》,为驱逐贝都因人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奥斯曼帝国逐渐失去权力,该法制定了史无前例的土地登记程序,其目的也是为了扩大帝国的税收基础。由于奥斯曼帝国执法不力、拒绝纳税以及所有权书面文件与贝都因人当时的生活方式缺乏关联性,很少有贝都因人选择向奥斯曼塔普登记其土地。十九世纪末,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将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切尔克斯人)安置在现代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以色列等游牧民族聚居的地区,并建立了几个永久性的贝都因人定居点,但其中大多数人并没有留下来。主要原因是非阿拉伯人在传统上属于贝都因人的地区定居。十九世纪末,许多贝都因人开始向半游牧生活方式过渡。其中一个因素是奥斯曼帝国当局强迫生活在其领土上的贝都因人定居。奥斯曼帝国当局将贝都因人视为对国家控制的威胁,并在内盖夫建立法律和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内盖夫的贝都因人与土耳其人共同对抗英国人。
二十世纪之后
在1950和1960年代,大量中亚的贝都因人开始放弃传统游牧生活、到都市定居,尤其是当人口增长时。在叙利亚,贝都因的传统生活在1958到1961年的大迁徙后消失,他们放弃游牧生活、寻求稳定的工作。随着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突尼斯、波斯湾阿拉伯产油国和利比亚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及贝都因人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促使大多数贝都因人成为各国的定居公民,而不是无国籍的游牧民。
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营地
民族分布、人口
编辑人口数量
贝都因人口总数约为 400 万。(截至2023年)
1908 年贝都因部落地图
民族分布
贝都因人(Bedouins,亦作Beduin),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他们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在沙漠旷野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许多国家都有贝都因人社区,包括中东的埃及、叙利亚、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和伊拉克,以及北非的摩洛哥、苏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
语言文字
贝都因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己的阿拉伯语“Bedawi”语言,根据居住地区的不同,该语言有不同的方言。与其他阿拉伯人一样,贝都因人讲不同的阿拉伯方言,如贝达维语、汉贾兹语、纳吉迪语和哈桑尼亚语。男人的名字通常由个人名字、父亲的名字和至少祖父的名字组成。妇女即使在结婚后仍保留父亲的姓氏。
外貌特征
贝都因人往往又小又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沙漠中食物匮乏。瘦身有助于排除体内热量。脂肪层可以保持体内热量,在寒冷的天气里更有用。
巴尔米拉的贝都因酋长
唐·贝尔特在《国家地理》杂志上这样描述贝都因人,他“身材矮小、苗条、肤色黝黑,面容像伯劳鸟一样凶猛,长着尖尖的喙,尖尖的小胡子像一把匕首一样向前伸”。典型的贝都因男性有着阳刚的鹰钩鼻、橄榄色的皮肤,以及因常年在阳光下眯着眼睛而出现皱纹的眼睛。有些男人使用黑锑制成的化妆品来保护眼睛免受阳光照射。
部落组织
编辑直到今天,“氏族组织”仍然是贝都因社会的基础。 每个“Bayt”(帐篷)代表一个家庭,相连的家庭组成一个氏族(“Aela”)。同一氏族的所有 成员都认为彼此是同一种血统(“Dam”),氏族精神要求对氏族成员无条件的忠诚。 许多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组成一个拥有自己土地的 部落(“Qabilah”)。 氏族由一名长老或最年长的人代表,由其成员选出,他的权力很大,但没有绝对的权力。在重大事务中,他必须咨询部落首领:“Shaykh”。在大多数贝都因部落中,领导人(Shaykhs)是根据他们的智慧和判断力选出的。在其他部落,例如阿莱加特部落和哈马达小部落,领导权由父亲传给长子。
贝都因家庭
经济
编辑畜牧业(主要是山羊、绵羊和单峰骆驼)构成了贝都因人的传统生计,尤其是骆驼,它们被视为“上帝的礼物”,是许多贝都因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和交通方式。贝都因人传统上为定居的阿拉伯人饲养牲畜。他们饲养骆驼、马和驴作为驮畜,饲养绵羊和山羊作为食物、衣服。他们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获得了骆驼,贝都因人在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大城市国家之间用骆驼进行商队贸易。大马士革依靠贝都因人引导商队穿越沙漠。作为商人,贝都因人通过向城镇提供原材料、向村庄提供制成品来帮助村庄和城镇之间的货物运输。他们与定居者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并按照精心制定的规则进行。被蒙古人征服后,中东的灌溉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定居的阿拉伯人变得更加依赖牲畜,并与贝都因人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还加入了他们的部落。
民族文化
编辑宗教信仰
贝都因人信仰伊斯兰教,绝大多数贝都因人是逊尼派穆斯林。大多数贝都因人都遵守斋月的斋戒,进行必做的祈祷,并庆祝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开斋节和宰牲节。整个贝都因地区的贝都因人社会都不同程度地相信有神灵(精灵)的存在,有些神灵是嬉戏的,有些则是邪恶的,它们会干扰人类的生活。因此,他们经常在衣服上或脖子上挂上护身符。
社会生活
贝都因人在中古初期占半岛居民的绝大多数,逐水草而居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最基本生活方式。住的是可以随时迁移的帐篷。养驼、养羊、狩猎、掠夺是他们的共同爱好,半岛中部和北部的主要社会特征就是贝都因人的游牧生活。骆驼对贝都因人至关重要。没有骆驼,就不能设想沙漠是可以居住的地方。游牧人的生活、运输、贸易,无一不依靠骆驼。新娘的彩礼、赌博者的赌注、尊长的财富,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的,骆驼是贝都因人忠实的朋友。驼乳可以解渴,驼肉可以充馍,驼皮可以做衣服,驼毛可以织帐篷,驼粪可以做燃料,驼尿可以当生发油,还可以做药。贝都因人又喜欢自称驼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热情好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贝都因人的个性特征。
文化习俗
婚姻
传统上,婚姻是在穆斯林法律允许的最亲近的亲属之间进行的。表亲结婚很常见,最好是一个男人和他父亲兄弟的女儿之间。传统上,父亲的兄弟的儿子对他的表妹有优先权,表妹有权拒绝,但需要得到他的儿子的许可才能与其他人结婚。尽管人们希望与第一代表兄弟姐妹结婚,但大多数婚姻是在第二代和第三代表兄弟姐妹之间。大家庭之外的婚姻很少见,除非建立部落联盟。生很多孩子被认为是一种义务,因为一个部落的成员越多,它就越强大。一夫多妻制是允许的,但很少实行。一般来说,只有有足够钱养活多个家庭的年长、富有的人才能负担得起。
生活习俗
传统贝都因人一般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农区边缘地带,靠饲养骆驼、羊为生,他们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游牧,在农区边缘地带度过最炎热、干旱的季节。在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采购香料、购买生活必需品。
饮食习惯
贝都因人的典型食物包括面包、米枣、调味米饭、酸奶以及牲畜的奶和肉。贝都因人喜欢吃用明火烹制的山羊肉和大米菜肴。贝都因人的典型早餐包括酸奶、面包和咖啡。椰枣是贝都因人的主食。贝都因人从棕榈树上采摘椰枣,晒干后储存起来,到冬天时供一家人食用,有时也供骆驼、山羊和绵羊食用。贝都因人可以连续数月仅靠椰枣、动物奶和水维生。有时,当蝗虫成群飞来时,人们会把它们收集起来,烤熟后食用。有些蝗虫会被晒干,碾成粉末储存起来。牲畜通常只在宴会和庆祝活动时才宰杀。贝都因人传统上坐在地上或地板上用手指吃米饭和肉。吃肉时,通常是把一大块肉传给大家,每个人用匕首切下一块。传统上,妇女在户外的骆驼粪篝火上做饭。篝火生在一个坑里,坑里有三块石头作为锅的支撑。贝都因人喜欢喝浓稠的咖啡,传统的咖啡是用绿豆在黄铜钵中碾碎,加入豆蔻和姜根调制而成。在沙漠中,咖啡是用木柴烧开的水冲泡的,然后从一个长嘴铜壶中倒入瓷制的顶针大小的杯子或像鸡蛋杯一样的小杯子中。
贝都因人服装
防晒防沙是贝都因服装的首要目标。贝都因人的服装可以裹在穿着者身上,以防止沙尘和阳光进入。宽松的衣服可以遮挡阳光,并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使衣服吸收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到皮肤上。每个贝都因部落的成员都会穿一些衣服来表示他们的地域、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这些通常通过他们斗篷上的刺绣、头饰、珠宝和特殊场合的发型来表示。每个部落的衣服上都有自己的图案,帐篷和骆驼包上也有这些图案,以便远距离识别商队。
贝都因人的常见服饰
贝都因男子穿长到脚踝的灯笼裤、肥大的长衫,冬季外加斗篷,腰间插一弯刀或手枪。妇女的长衫、外衣、斗篷都绣花,喜欢佩戴各种首饰。典型的贝都因人身穿白色棉质长袖衬衫、"aba"(卡其色长及脚踝的无袖长袍)和红色流苏腰带。有时,他们会在腰带上佩戴一把匕首。晚上,"阿巴 "被用作毯子。在许多地方,贝都因男子都穿着 "thobe"(白色长袍)。有时他们会在长袍外面套一件长袖外套,称为 "gumbaz "或 "kibber"。
贝都因人音乐、娱乐和文化
贝都因人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音乐、诗歌、舞蹈(如萨斯舞)、各种贝都因传统节日,如诗歌朗诵、传统剑舞、传统帐篷编织和贝都因传统乐器表演。骑骆驼和在沙漠中露营也是居住在沙漠附近的城市化贝都因人喜爱的休闲活动。
贝都因音乐以单簧管、独特的贝都因节奏和吟唱为特色。贝都因人可以围着篝火吟唱到深夜。"胡达"(Al-Huda)是大篷车的歌谣,用来帮助骆驼摆脱沉重的负担。有一个故事说,这些歌谣非常有效,骆驼在到达目的地时会精神抖擞,充满力量,但当歌声和鼓声停止时,骆驼就会因疲劳而死去。贝都因乐器包括鼓、单弦乐器和类似木笛的管乐器。一种贝都因乐器可以追溯到圣经时代,那就是 "kinnor"。妇女们用绵羊毛和山羊毛编织成帐篷、地毯和毯子。在这些手工艺品中,设计、色彩和图案都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