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江、浙两省的界湖,有“包孕吴越”之称。太湖大部分水域位于中国苏州市,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是江苏省境内的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省境内的湖州。湖泊面积2425平方千米,蓄水量44.28亿立方米,平均深度2.1米,最深深度3.33米,平均海拔低于50米。太湖的主要补给水系有三个:苕溪水系、南溪水系和江南运河。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具区、笠泽。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1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江、浙两省的界湖,有“包孕越”之称。太湖大部分水域位于中国苏州市,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是江苏省境内的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省境内的湖州。湖泊面积2425平方千米,蓄水量44.28亿立方米,平均深度2.1米,最深深度3.33米,平均海拔低于50米。太湖的主要补给水系有三个:苕溪水系、南溪水系和江南运河。

命名

编辑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具区、笠泽。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周太王古公父的儿子太伯和仲雍从中原地区逃离,来到江南,在今天的无锡梅里一带建造了一个小城,名为"太伯邑"。这个城市建在湖边,太湖由此得名。

位置境域

编辑

太湖地理位置在北纬30°56′-31°34′,东纬119°54′-120°36′,地跨江苏、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长兴,东近苏州、吴县、吴江。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南缘,在行政区划上,几乎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有“包孕吴越”之称。太湖湖面面积2425平方千米,流域面积36571平方千米。

成因

编辑

泻湖成因说

19世纪30年代后,中国的一些地理学家提出了泻湖成因说,该观点一直占据主要地位。3亿多年前,江南广大地区被海水覆盖,形成了汪洋大海。中生代印支运动导致沉积地层褶皱隆起,形成了天目山脉,海水被挤退,由此形成太湖周围山岭的倾斜砂岩和石灰岩

此后燕山运动引发了太湖周围一系列的断裂,进入第三纪的喜拉雅运动使太湖地区的块断差异更加明显,西部山区的河流注入形成了湖泊群。第四纪以后,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影响,太湖地区在距今约4万年至2.5万年的大理亚间冰期海侵和约6000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侵过程中两次形成海湾。在第二次海侵过程中,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为浅海、泻湖、沼泽和海滨低地。

6000年前长江口在镇江,海岸线还在奔牛、溧阳一带。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在河口附近沉积,当时的长江三角洲不断扩大并向外海延伸,形成了沙嘴。随后,沙嘴逐渐转向东南侧与钱塘江北岸的沙嘴相连,将太湖平原的全部大小湖泊连接为一个泻湖。

初期的古泻湖与海洋相通,十分广阔。由于山区河流逐渐在湖中沉积,泻湖逐渐被封闭、淤积、湖水变淡。大碟形洼地被分割为多个大小不等的洼地,这些洼地的水汇聚形成了湖泊群,如淀泖湖群、阳澄湖群等。太湖位于碟形洼地的中心,它是原始太湖在分化过程中残留下来的最大湖泊。

“三江—湖泊—水网化"演化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太湖的形成是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的方向发展的。在太湖平原成陆之初,来自太湖西南侧山地的水流顺着平原的自然坡分别汇入荆溪和苕溪入江、入海。随着气候转暖和海平面上升,河口地带和沿海地带逐渐沉积,形成了长江南岸沙嘴,导致荆溪改道东流与苕溪汇聚于太湖地区,形成了太湖的起源。

构造断陷湖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太湖是一个构造断陷湖。由于强烈的燕山运动,太湖地区发生了断陷,形成了太湖的地质基础。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太湖断陷盆地出现西高东低的倾斜式沉降,形成了西南部湖岸平滑、基本呈圆弧形的特征,而东北部湖泊岸线则呈现曲折的形态,多湖湾和半岛、岬角。根据史料记载,太湖拗陷盆地与北东向的断层,在印支运动后就已存在。燕山运动增添了北西向的断裂,原有的北东向断裂被分成了几段。太湖西部山区的水系经过的几个小洼地由此积水形成了湖泊。

陨石坑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太湖是由一颗古陨石冲击坑积水形成的。主张此说的依据是湖西岸的平滑弧形岸线与陨石坑的形态特征相符合。2009年,由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分析鉴定,他们确认目前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和石棍具有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这些特征显示了它们的形成历程,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和空中飞行等多个阶段,最终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

火山喷爆说

学者沈自励认为解释太湖的微裂隙与变形纹并非只有陨石坑冲击这一原因,它也可解释为火山喷爆所致。通过对太湖的采样鉴定,其研究团队发现并确证火山的存在。该学说认为太湖及其周边诸湖应为同源同因的火山喷爆而成的地面升降湖。太湖的形成是逐级沉降与水患综合作用而成。中生代末,岩浆火山活动降低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地下热压与容重,产生负压,导致该地区新生代缓慢沉降。

地理特征

编辑

气候

太湖湖区地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富,温热湿润。冬季受大陆冷气团侵袭,盛行偏北风,天气寒冷而干燥;夏季受海洋气团的控制,盛行东南风,水汽丰沛,天气炎热而湿润。太湖地区年平均气温14.9—16.2℃,最冷月平均气温0—12℃之间,7月平均气温28℃以上,温度南高北低。太湖地区平均年降水总量1010—1400毫米,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太湖地区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雨量分配不均。由于地形影响,西南部天目山区因地势较高,年降水量较大,可达1408毫米,东部沿海及北部平原区,年降水量均少于1100毫米。全年以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为340—45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35—40%,东部少,西部多。此外,一般情况下,湖湾和岛屿的背风岸会形成2厘米厚的薄冰;在寒冷的年份,太湖可能会完全结冰。

地质

地质构造

太湖地区断裂构造较为复杂。作为郯庐断裂带的主要次级断裂带,太湖一小池断裂带发育十分清晰,并造成明显的地质、地貌界线。太湖一小池断裂带北段平直,两侧地貌差异大,差异性升降强烈;南段弯曲,两侧地貌差异小,差异性升降相对较弱。大别造山带内北东向断裂构造密集发育。太湖地区平直的郯庐断裂带形成后,南段又发生了一次构造运动,大别山山体向东位移;再后来差异性升降强烈活动,西侧隆升成为大别山,东侧下降成当今的潜山盆地。

地层特征

太湖地区下伏的原地系统多为志留系一三叠系未变质的地层,以及早白垩世的火山岩。其中,志留系一三叠系未变质的地层是扬子板块北缘大地块,发育着近东西向的构造线,与外来系统内的构造线有明显差异。构成半构造窗的地质体是一套早白垩世(早期被认为是侏罗纪)的火山岩,在遥感影像上多呈团块状。

岩石矿物

太湖地区所处构造带有北大别构造带,南大别构造带,浠水——宿松构造带,随县——张八岭构造带。太湖地区北大别构造带主要有大别杂岩,总体变质为角闪岩相,部分达到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包含较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和少量变质表壳岩质。在大别山北部和罗田穹隆中存在榴辉岩。南大别构造带主要岩石有各种类型的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硬玉石英岩、榴辉岩和大理岩等组成,还有少量超镁铁质岩和绿片岩相岩片残存。浠水一宿松构造带自西向东,由中新元古代的红安岩群、浠水杂岩和宿松杂岩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震旦纪含磷岩系和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等组成,主要有厚层白云质大理岩、含磷岩系。随县一张八岭构造带主要有蓝片岩类,矿物多为青铝闪石,镁钠闪石。

地形地貌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蝶形洼地中心,湖底平浅,72.3%的湖底水深在1.5—2.5米之间。湖岸线全长390多千米。湖岸西南部呈半圆形、东北部曲折多岬湾。

太湖流域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西部高、东部低,呈碟状。流域西部为山区,属天目山及茅山山区,中间为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北、东、南三边受长江和杭州湾泥沙堆积影响,地势高亢,形成碟边。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及平原,西部山丘区面积7338平方千米,约占流域面积的20%,山区高程一般为200~500米,丘陵高程一般为12~32米;中东部广大平原区面积29557平方千米,分为中部平原区、沿江滨海高亢平原区和太湖湖区,中部平原区高程一般在5米以下,沿江滨海高亢平原地面高程为5.0—12.0米。

太湖中原有72座岛屿,由泥盆系砂岩和二叠系灰岩构成,被称为太湖72峰。然而,由于湖泥淤积和人工围垦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的岛屿数量已减少到40多座。其中最大的岛屿是西洞庭山,占地面积约62.5平方千米。此外,太湖内还有42处砂质和石质礁滩,主要分布在西太湖地区,一般距离水面约1米左右。

土壤

太湖流域土壤受南北气候过渡的影响,地带性土壤自北向南由黄棕壤过渡为红黄壤,平原地区为水稻土。太湖流域宜溧水系附近土壤已经具有向南与中亚热带北缘太湖相似的土壤属,这一地区有第四纪红色黏土分布,其土壤性状属于棕红壤的范畴。此外,太湖流域典型农田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较高,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生物

2022年,太湖生态岛发现物种969种,包括濒临灭绝的松叶。太湖生态岛上有12种植物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和濒危类别;37种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例如粗梗水蕨、松叶蕨等较珍稀的蕨类;有12种鸟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太湖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白冠长尾雉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等。

据调查,太湖入湖河口区浮游动物有71种,其中原生动物14种,轮虫34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太湖西岸湖滨栖动物约15种,其中环节动物1种,软体动物11种,节肢动物3种,主要以螺类为主。

太湖的岛屿和沿湖低山丘陵地区是亚热带经济林木和温带果树的主要种植基地。湖中生活着大约百种鱼类,其中梅鲚、银鱼、鲤鱼、青鱼、鲫鱼、鲇鱼、鲢鱼、鳙鱼等是较为著名的品种。此外,太湖还产出丰富的水生作物和水生植物,包括菱角、莲藕、茭白、莼菜、芡实、蒲草、芦苇等。其中,莼菜是太湖的特产之一。

此外,太湖湖区兴建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无锡蠡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于1997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设立,公园面积6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0%,园内地形主要为低山和丘陵,主要植被为针叶林、阔叶林及经济花果林。开放景点有石公山、林屋洞、包山寺、明月湾古村、缥缈峰景区、罗汉寺、禹王庙、古樟园、乡村牛仔俱乐部等十余个景点。蠡湖是太湖流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河流湿地系统、蕴涵自然生态价值的特色景区、湿地水体净化过程和栖息地多样性的展示平台,并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其中无锡梅梁湖泵站枢纽获得中国水利工程最高奖项“大禹奖”。

水系及特征

编辑

水系组成

水源

太湖的主要补给水系有三个:苕溪水系、南溪水系和江南运河。

苕溪水系源于浙江天目山,主要由东苕溪和西苕溪组成。这两个溪流在湖州市会合,形成雨言溪,然后分为多条娄港,主要向北流入太湖。另外,还有一个分流向东的溪流称为获塘或东北塘,在经过杭嘉湖地区的其他溪流之后注入太湖。苕溪水系连同其他东侧入湖河流,历年来约占太湖总水量的42%,其集水面积为5917平方千米。

南溪水系也称为荆溪水系,是太湖的西路来水。源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界岭山地。在历史上,通过胥溪运河,丹阳湖、石臼湖和固城湖的水流通过南溪河东泄入太湖。然而,明代以后,由于东坝的建设,水源中断。除了主要的流向太湖的西山九和东山九至大浦口的主流外,其余分散入湖的溪流总称为百渎。荆溪水系连同其北侧的洮、山鬲湖水系,历年来约占太湖总水量的58%,其集水面积为8961平方千米。

江南运河是太湖的北路来水。它起始于镇江,环绕太湖的北、东、南三面。从镇江到苏州的运河段,沿岸有许多河港,北岸的河港通向长江,南岸的河港连通太湖,起到调节江湖水量的作用。自1958年以来,各个通江口已建闸控制,防止江水灌入,使得江南运河在水利方面发挥了蓄、泄、引水的作用。

出口

太湖的水主要从东面流出,通过沙墩口、胥口、瓜泾口、太浦口等港口,分别经过望虞河、娄江(上游称胥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以及太浦河(下游为黄浦江)注入长江。太湖有超过140条大小出湖河道,其中以通过太浦口注入太浦河,再经过黄浦江进入长江的水量最大,大约占据了出湖总量的80%左右。

水文特征

太湖流域湖泊面积3159平方千米(按水面积大于0.5平方千米的湖泊统计),占流域平原面积的10.7%,湖泊总蓄水量57.68亿立方米,是长江中下游7个湖泊集中区之一。流域湖泊均为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不足2米,个别湖泊最大水深达4.0米。太湖南北最大长度68千米,东西平均宽度35.7千米,岸线全长390多千米。流域湖泊以太湖为中心,形成西部洮滆湖群、南部嘉西湖群、东部淀泖湖群和北部阳澄湖群。流域内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9个,分别为太湖、滆湖、阳澄湖、洮湖、淀山湖、澄湖、昆承湖、元荡、独墅湖。

太湖是流域内最大的湖泊,也是流域洪水和水资源调蓄中心。太湖湖区面积3192平方千米,其中水面积2425平方千米,岛屿面积89平方千米,湖岸山丘地面积765平方千米。西部山丘区来水汇入太湖后,经太湖调蓄,从东部流出。太湖出入湖河流228条,环湖河道多年平均入湖水量80.9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出湖水量88.9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蓄水量44.28亿立方米。,总容积为509亿立方米。

太湖的平均水位为3.1米,平均水深为2.1米,平台山附近最深处为3.33米。夏季水位上涨,冬季水位下降,每年的3、4月份开始水位上涨;5、6月进入汛期,7、8月水位最高,9、10月之后水位逐渐下降,11、12月进入枯水季节;1、2月水位最低。

太湖TDS(总溶解固体、总含盐量)平均值为280.64毫克每升,变化范围为215.17-317.38毫克每升,与世界河水平均值(283毫克每升)持平。阳离子中主要组成为钠离子和钙离子,占比平均值分别为44.9%和35.9%。阴离子中主要组成为碳酸氢根离子和氯离子,占比平均值分别为53.9%和30.3%。太湖沉积物质来源主要有两个:流域自身水沙供给和长江洪水倒灌湖泊区水沙供给。太湖沉积颗粒大部分为黏土质粉砂。

人类活动

编辑

围垦

光绪十六年(1890年),河南客民迁入震泽县东太湖地区种茭围垦。围垦地最初在横扇、溪港以北一带。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四年间(1891—1898年),湖田以年均1圩、约908亩的速度增长。此后对其治理政策经历了从光绪中后期招垦弛禁,到1914年禁垦、停补荡粮,再到1925年有限放垦的变化过程。1949年后到2003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达200平方千米。整个太湖湿地的围垦活动在2003年之后已经停止。

城镇化

在太湖流域,苏州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太湖流域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形成,事实上是以苏州为中心的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太湖流域已经有2000多年的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史。苏州元末战乱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但入明后迅速得到恢复,基本形成东部为手工业区,西部为商业区的城区格局。明后期城内各种纺织作坊多达数千家,每家雇佣工匠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甚至数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2年),全城仅染工就有上千人。书籍印刷业、刺绣业、铜作业、漆作业、酿酒业、文具制造业、玉雕业等较著名。明后期的苏州已是全国最大的丝绸布、书籍市场和重要的粮食、金融、日用品、工艺品市场,也是太湖流域整江三角洲最商品集散地2011年统计数据表明,太湖流域人口占全国总口的4.4%,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10.3%,人均GDP8.2万元,是全国人均GDP的2.3倍;人口密度为1593人每平方千米。太湖流域是中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2005年太湖流域城镇化率已达73%。

水利建设

建设历程

太湖流域的古代水利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以前。在马家浜文化(前4750—前3700年)时期和良渚文化(前3300—前2250年)时期,太湖流域已经存在用于灌排的沟渠、井、蓄水坑塘等水利设施。在唐至清末时期(公元581年—1911年),太湖流域的水利工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宋代,太湖成为具有节制功能的湖泊,其水利为江南农业发展和水系连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期间修建了太湖大堤、溇港以及通海水道等工程,使太湖与其他水道相连通。唐代至宋代的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太湖流域平原区的圩田开发和水道整治,为北宋以后的区域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以后,太湖流域人口增加,农田开垦导致排水和防洪问题的加剧,因此朝廷开始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治水和治田的著作,如郏亶的《苏州治水六失六得》以及单锷的《吴中水利书》等。这些著作提出了对流域治理的意见,主张控制上源的来水,导向太湖的水入长江。到了清代,太湖流域的治理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乾隆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加强了对上源的控制,完善了入海水道,并在塘浦和溇港广泛建设闸门,以控制太湖的水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淞江的疏浚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而黄浦江却逐渐扩大,最终吴淞江成为黄浦江的支流。从1911年到1949年,太湖流域的水利管理机构相对较少。在这期间,一些局部的治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行,但整体而言,太湖流域的水利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建立水利管理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的水利建设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50年代末,太湖流域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大量水库和塘坝建成。在平原地区,骨干河道得到开挖和整治。20世纪60-70年代,太湖流域内开展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导致平原洼地中的许多湖泊被围起来,减小了调蓄洪水的能力。20世纪70-80年代,平原洼地治理从小规模的好区建设向联抒并好发展,太湖流域平原地区一半以上的面积建成圩区。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决定治理太湖,全面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中确定的治太骨干工程。太湖流域的一期治太骨干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目前,一期治太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太湖流域已初步形成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框架,充分利用太湖进行调蓄。同时具备防汛抗旱和水资源调节的基本条件。在抗御1995年、1996年和1998年三次常遇洪水及1999年流域特大洪水中,太湖流域的治太工程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直接减灾效益达到亿元,是同期投入治太工程建设资金的倍数。

建设成果

太湖溇港

太湖溇港是连接环太湖地区与太湖湖区的河道,用于引排太湖水。太湖溇港圩田系统是由运河頔塘,200多条太湖溇港,北横塘、南横塘等数条横塘及万顷圩田组成的庞大水利系统。它在太湖流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水利工程,包括灌溉、防洪排涝、改善水环境和航运等方面。在灌溉方面,溇港是杭嘉湖平原灌区的灌溉水源。由于溇港直通太湖,即使在枯水季节,也可以引入太湖水来满足平原的用水需求。在防洪排涝方面,溇港可以接纳苕溪山区上游陡峭且水流湍急的洪水,将山区的洪水和平原的涝水排入太湖,从而降低杭嘉湖平原的防洪风险。在改善水环境方面,溇港的引排作用加速了太湖与杭嘉湖平原之间的水体流动和交换,有效改善了水质,有助于保持水生态的健康和平衡。在航运方面,溇港构建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网,为湖州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力支撑。太湖溇港的建设将南太湖湿地改造成了灌溉方便、产量丰富的农田,为太湖流域带来了繁荣。正因为溇港的存在,才使得杭嘉湖平原享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太湖

太湖溇港

水厂改造

在太湖流域,近一半的自来水厂已经实施了深度处理改造,其中包括以太湖为水源的13座水厂,它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改造工作。此外,流域内14个县级以上城市中,已有13个城市建成了第二水源、备用水源或者实现了管网联通,以备不时之需。目前,太湖流域已经形成了112个蓝藻打捞点(平台)、17座固定式藻水分离站以及3座移动分离车船相结合的蓝藻打捞处置网络,每天能够处理3.5万吨的藻浆。这一举措有效减少了太湖湖体的蓝藻数量,降低了内源污染。此外,太湖湖体的清淤工作共清淤了3700余万立方米的泥沙,从而减少了内源污染的程度。

太湖

太湖马山水厂

环境问题与保护

编辑

20世纪90年代,太湖水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太湖流域水体中蓝藻爆发的频率逐年增加。每年夏季会发生2至3次蓝藻爆发,在生存条件相对恶劣的春末冬初,蓝藻依然能够大量繁殖生长。每升水中的蓝藻数量从90年代初的几百万个迅速增加到现在的上亿个。同时,蓝藻爆发的范围已经从无锡等沿湖城市扩散到其他污染较重的城市。随着城市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大量地倾入河道水网,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步上升。2007年,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太湖爆发“蓝藻危机”。

为了解决太湖环境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生态环境部对太湖进行了督察,并强调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太湖流域管理局作为水利部派出的机构,在太湖流域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推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太湖流域管理局是水利部设立的太湖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和浙江省、福建省(韩江流域除外)区域内的水行政管理职责。2007年后,江苏省级财政累计投入治理太湖专项资金320亿元,带动各级财政和社会投资近3000亿元,共实施7000多个重点工程。经各方共同努力多年整治,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藻情持续改善,生态持续恢复。

2019年,东太湖4.5万亩网围养殖全部拆除,恢复自由水面;2020年,太湖全面禁捕退捕,东太湖实现退养还湖、退渔还湖。2022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15年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各项水质指标均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2022年,即使太湖流域遭遇罕见高温少雨极端天气,太湖蓝藻依然得到很好控制,太湖8个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自来水出厂水水质全面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风景名胜

编辑

太湖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由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有吴越文化古迹、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和明清建筑景观资源,是一个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并存的天然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3190平方千米(含太湖水面2425平方千米),其中景区面积为902.23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地带2287.77平方千米(含太湖水面1931平方千米),分别为苏州市的木渎、石湖、光福、东山、西山、甪直、同里景区;常熟市的虞山景区;无锡市的梅梁湖、蠡湖、锡惠、马山景区;宜兴市的阳羡景区等13个景区和无锡市的泰伯庙、泰伯墓2个独立景点其中组成。所辖范围涉及2市2县市的35个乡镇和街道。其中,梅梁湖景区中距太湖主要入口处的鼋头渚,素有“太湖佳绝处”之誉。

鼋头渚景区

鼋头渚为太湖西北岸无锡境内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鼋翘首而得名,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主景点之一。鼋头渚风景区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樱花谷、无锡人杰苑及中犊晨雾、广福古寺等10多处景点。

鼋渚春涛

鼋渚春涛是鼋头渚的精华景区,主要景点有灯塔、“鼋头渚”石碑、“横云”摩崖石刻、“震泽神鼋”铜像、澄澜堂、飞云阁等。

太湖

鼋渚春涛

樱花谷

樱花谷位于鼋头渚景区鹿顶山北麓,与中日樱花友谊林相邻,占地20万平方米,种植樱花68个品种,3万余株,被认为是国内最大的樱花专类园。樱花谷建有赏樱楼、蹑云阁、繁英轩、簇春桥等建筑,是人们踏青赏樱和开展友好交流活动的好地方。

太湖

樱花谷

无锡人杰苑

无锡人杰苑位于鹿顶山麓樱花林间,由人杰馆、雕塑像、演示厅等组成,展示了60多位无锡先贤的生平业绩,是寓教于乐的“梁溪山水客厅”和“无锡文化名片”。

太湖

无锡人杰苑

太湖仙岛

太湖仙岛原称三山岛,位于鼋头渚西南2.6千米的湖中,有“三山映碧”誉称。岛上建有三山道院,有会仙桥、天街、灵霄宫、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觉湾等建筑。

太湖

太湖仙岛

木渎景区

木渎景区位于太湖东岸4.5千米处,景区面积19.43平方千米(含核心景区面积6.15平方千米)。木渎景区由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华山等山脉以及木渎古镇组成,景区含范文正公祠虹饮山房、灵岩山寺、古松园、严家花园等33个主要景点。该景区是一个古老的山林风景名胜区,以吴越遗迹名胜和山林石景为特色,拥有独特的花岗岩山体资源,因其被乾隆皇帝六次造访而闻名。

太湖

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在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门对香溪,背倚灵岩,为江南名园之一。严家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位居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不常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尚贤堂和明是楼前各有清代砖雕门楼一座。

太湖

严家花园

明月寺

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僧道根重修。1966年到1976年期间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梨花盛开,成为古镇一景。大雄宝殿是明月寺建筑群的中心,正殿五间,二层翘角飞檐。大殿中央供奉如来佛,两侧分别是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合称“三世佛”。大佛背面供奉观音菩萨,脚踏莲花,手持净瓶杨柳枝,神态矜持娴静。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

太湖

明月寺

石湖景区

石湖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郊,距太湖东5千米。它是以吴越遗迹和江南田园风光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山林湖景型景区。景区面积26.15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9.97平方千米),景区规划石湖、上方山、吴山、七子山4个景群,含23个主要景点。

太湖

石湖景区

桃花岛

桃花岛位于石湖北部湖面中心,是石湖景区较为重要的景观节点和游览活动场所。桃花岛占地面积24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在桃花岛上,向东可观赏由高架桥和高楼大厦组成的现代都市景观,向西可隔湖远眺历史悠久、古迹遍布的上方山。桃花岛现状以草坪为主,大树较少,从石湖东西两岸均可越过桃花岛和越堤同时观赏东、西两片湖面。

太湖

桃花岛

百狮桥

百狮桥位于石堤处,造型优美,如彩虹般横卧于西石湖和南石湖之间。桥栏杆上矗立着形态各异的小狮子八十几只,桥两端各伫立着两只大石狮子,分别为一公一母,因石狮子数量近百,故称之为“百狮桥”。百狮桥有桥孔十九个,大大小小,均匀分布,有时也称之为“十九孔桥”。百狮桥为景区内高度最高的桥梁,桥顶为景区观景的绝佳位置。

太湖

百狮桥

东山景区

苏州太湖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和光福景区,依托苏州市东山、西山和光福三镇而形成,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要景区之一,其中东山和光福以半岛状伸入太湖的形式展现,而西山则是太湖中临近陆地的大型岛屿。东山景区是一个以明清古村名镇、宅院建筑和果林景观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也是康熙御茶碧螺春的发祥地。东山景区有3处一级风景资源,分别是雕花楼、紫金庵和启园。景区总面积82.60平方千米(含核心景区面积10.78平方千米),陆域面积34.22平方千米,水域面积48.38平方千米。景区规划东山古镇、莫厘峰、陆巷古村、龙头山、杨湾古村、铜鼓山、碧螺峰、三山岛8个景群,含50个主要景点,另有独立于景群外的1个散列景点,共51个主要景点。

太湖

东山景区

雕花楼

雕花楼,建于民国初年,楼主是洞庭山商人中后起的佼佼者。雕花楼,是这座宅院的俗称,它的正名为“春在楼”,因宅院座西向东,大门朝东开设,故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命名。宅院面积5500多平方米,有照壁、门楼、前楼、后楼、附房等建筑组成,并呈纵轴线对称布列。前、后楼之间,有厢房和回廊联结,成走马楼形式。主楼三层,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天井和主楼的采光与通风,三楼收身两檩而呈“假三楼形式”。

紫金庵

紫金庵坐落在东山西卯坞内,始创于唐代,清代重修。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被誉为“天下罗汉两堂半”之一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刹紫金庵以罗汉塑像闻名海内外,十六尊罗汉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塑像名家雷潮夫妇鬼斧神工的杰作

太湖

紫金庵

西山景区

洞庭西山简称西山,又称禹迹山、包山,距东山4千米,是中国内湖面积第一大岛,太湖山水精华之地。是以吴越古迹、田园村落、湖岛风光为特色的湖岛古镇型景区。西山景区的两处一级风景资源分别为林屋洞和石公山。景区总面积231.76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22.66平方千米),景区规划甪里古村、东村古村、缥缈峰、涵村古村、植里古村、东西蔡古村、后埠古村、林屋洞、明月湾、消夏湾10个景群,含28个主要景点,另有独立于景群外的4个为散列景点,共计32个主要景点。

太湖

西山景区

林屋洞

林屋洞位于江苏苏州金庭镇西山岛,是太湖边一处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

太湖

林屋洞

缥缈峰

缥缈峰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海拔336米,因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太湖

缥缈峰

光福景区

光福景区位于太湖东岸,由四个突入湖中的半岛和若干小岛所组成。沿岸水面被划分为四个大小不同的水湾,湖岸线长达67千米,为太湖湖岸线最曲折窈窕的部分。是一个以植物胜景、宗教福地和湖湾渔港为特色的山水古镇型景区。光福景区的一级风景资源分别为植物生景类的香雪海、清奇古怪和宗教建筑类的圣恩寺、铜观音寺。景区总面积108.30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8.33平方千米)。景区规划安山、西崦湖、光福古镇、铜井山、玄墓山、西碛山、冲山7个景群,含15个主要景点,另有独立于景群外的4个散列景点,共19个主要景点。

太湖

光福景区

香雪海

香雪海省级森林公园是以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光福景区香雪海景点为主体的森林公园,是光福景区的核心区域,是集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自然生态、太湖山水组合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赏梅历史最为悠久、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而列为中国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清朝康熙、乾隆皇帝曾到此探梅赏胜,并留下诗篇。

太湖

香雪海

圣恩寺

圣恩寺为佛教禅宗临济中兴发祥地,寺内保留大量的佛教古建筑,每年正月初九于此举办光福镇规模最大的圣恩寺庙会。

太湖

圣恩寺

相关文化

编辑

典故传说

东山典故

胥母,又名伍母,是春秋时楚国太傅伍奢之妻,吴国太师伍子胥之母。因古时胥母对开辟太湖东山有功,东山人又把她称为地母娘娘,意即天降地母,并在她定居后终其生的古槎湾立庙祭祀。胥母定居东山后,为尚未开发的“荆蛮之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推进了东山农业生产的发展。她编了通俗简明的山歌,来教化和教导东山人。

柳毅传书

公元七世纪时的唐高宗仪凤年间,苏州城里滚绣坊的书生柳毅,进京赶考,可名落孙山。路上遇到年轻女子牧羊,太湖洞庭龙君的三公主。公主嫁人后生活凄惨,托他鸿雁传书给父母,并告知在洞庭东山如何入太湖和仙界传递书信的方法。后来公主被亲人解救,洞庭君宴请柳毅。

节庆

泰伯庙会

泰伯庙会是太湖地区悠久的传统民俗和民间宗教文化活动,起源于古代吴地先民对泰伯的祭祀信仰。泰伯是吴太伯的尊称,相传他的生日在正月初九。根据传说,泰伯三次让位,最终逃亡到无锡梅里并创建了吴国,为吴文化的开创做出了贡献。为了纪念泰伯为江南地区带来的福祉,人们在无锡梅里(今梅村)修建了泰伯庙,并举办每年正月初九的泰伯庙会。泰伯庙会是无锡地区一年中最早举行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城乡百姓前来参拜。人们怀着虔敬的心情,祈求泰伯的庇护和祝福。因此,在乡间流传着一句民谣:“正月初九拜泰伯,稻谷多收一二百”,寓意祭拜泰伯能够带来丰收的祝福。

荷花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苏州东山一年一度的荷花节。由民间自发组织举办的东山龙头山“荷花节”庙会于葑山寺举办,荷花节当日有舞龙、扭秧歌等各类地方民俗演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藤编

在太湖地区流行藤编这种传统实用工艺品。它是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的编织工品和实用品。 藤编约有5000多个花色品种,主要有藤笪、藤席、藤织件、藤家具等4类,具有轻巧、凉爽、耐用等特点。

拓印

天池花山景区可以看到拓印工艺。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地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艺术作品

诗词

太湖秋夕

(唐)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梦魂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太湖

(宋)范仲淹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

影视作品

2017年5月26日,大型音诗画舞台剧《太湖传奇》首演式在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彩虹剧院隆重举行。《太湖传奇》是一部大型音诗画舞台剧,是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及单位资深专家联合编创的一台带有神话色彩的舞台剧。该剧目共分五幕,分别为:水天一色(远古时代)、吴地文化(商朝末年)、惊涛骇浪(晋朝年代)、太湖人家(明朝年间)、梁溪春曲(现代),采用阿福穿越古代讲述太湖历史故事的形式,阐述太湖的由来、吴文化的起源、工商业的兴起、今日的梁溪盛世等历史进化和发展历程。

2021年5月4日大型歌舞《醉美太湖》上线首演,它是国内首部环太湖文化旅游演艺作品,由太湖龙之梦乐园创始人老童亲自策划、导演和监制,历经4年精心创作而成。该剧以吴越大地充满传奇的历史和哀婉动人的传说为主线,运用全新的舞美设计、高科技的舞台技术以及沉浸交汇的艺术手法,演绎太湖千百年来的文化。

注释

编辑

展开[a]

景源评价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国际吸引力。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Lake Tai.britannica. [2023-06-20].

[2]太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1-27].

[3]美不美,太湖水.央视网. [2023-05-30].

[4]众星拱北斗太湖与江南.中国国家地理网. [2023-03-09].

[5]湖泊.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2023-06-08].

[6]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2023-06-26].

[7]太湖公地困局:缺乏垮区域协调机制.南方周末. [2023-01-27].

[8]国家禁止开发区典型区域状况分析 ——太湖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 [2023-07-25].

[9]沈自励. 火山喷爆与太湖成因[J]. 地球科学, 2003, (04): 441-444.

[10]“保护级别最高”!首次现身大溪港!.无锡高新区在线. [2023-07-10].

[11]太湖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大皖新闻. [2023-07-10].

[12]方志龙. 近代东太湖的围垦与治理(1890—1937年)——以吴江地区为中心[J]. 历史地理研究, 2020, 40(04): 68-82+149.

[13]邝奕轩. 建国以来太湖湿地围垦及其对太湖湿地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J]. 生态经济, 2013, (08): 149-151+160.

[14]杨亮, 丁金宏.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因素对水资源消耗的驱动作用分析——以太湖流域为例[J]. 南方人口, 2014, 29(02): 72-80.

[15]【中国水利报】溇港:太湖流域治水的历史见证.浙江省水利厅. [2023-06-08].

[16]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概况.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08].

[17]三教授找到关键证据 确认太湖系陨石冲击坑(图).新浪科技(科技日报). [2023-06-11].

[18]陈月秋. 太湖成因的新认识[J]. 地理学报, 1986, (01): 23-31.

[19]丁越峰. 近10,000年来太湖气候与环境变迁的沉积记录[D].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0]连芸. 太湖地区地质构造的遥感技术分析[D]. 合肥工业大学, 2008

[21]张修桂. 太湖演变的历史过程[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9, 24(01): 5-12.

[22]地形地貌.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2023-07-20].

[23]张弛. 太湖流域不同介质中钙镁比例变化及环境意义[D]. 扬州大学, 2020. DOI:10.27441/d.cnki.gyzdu.2020.001989.

[24]史艺杰1, 2, 王美艳1, 徐胜祥1等. 太湖流域典型设施蔬菜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①[J]. 土壤, 2020, 第52卷(5): 1050-1056.

[25]江苏省苏州环境监测中心“打卡”调查 太湖生态岛物种达969种.苏州市人民政府. [2023-07-20].

[26]聚集太湖 林屋洞惊现娃娃鱼,此乃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最太湖. [2023-07-10].

[27]郑丙辉, 田自强, 张雷等. 太湖西岸湖滨带水生生物分布特征及水质营养状况[J]. 生态学报, 2007, (10): 4214-4223.

[28]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苏州市林业局. [2023-07-20].

[29]无锡市蠡湖风景区.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3-07-20].

[30]蒋飞卿. 太湖水化学特征及水污染状况[J]. 化工管理, 2016, (13): 119.

[31]李永飞, 于革, 沈华东等. 太湖沉积对流域极端降水和洪水响应的研究[J]. 沉积学报, 2012.06: 1099-1105. DOI:10.14027/j.cnki.cjxb.2012.06.021.

[32]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2023-07-14].

[33]太湖水利史.朝阳市水务局. [2023-06-11].

[34]庞进武, 徐雪红, 张祥伟. 关于太湖流域治理规划的思考[C]. 中国水利学会.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 2004: 8-12.

[3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湖溇港.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文物局. [2023-06-11].

[36]太湖流域治理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水网. [2023-06-11].

[37]“零点行动”:启动太湖流域污染防治.湖州市人民政府. [2023-05-30].

[38]两会后探落实,江苏如何守好太湖水?.百家号(人民网江苏频道). [2023-05-30].

[39]压实生态环保责任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效综述(新华社).生态环境部. [2023-05-30].

[40]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2023-05-30].

[41]鼋头渚介绍:鼋渚春涛.无锡太湖鼋头渚. [2023-07-13].

[42]鼋头渚介绍:樱花谷.无锡太湖鼋头渚. [2023-07-13].

[43]鼋头渚介绍:无锡人杰苑.无锡太湖鼋头渚. [2023-07-13].

[44]太湖仙岛.无锡太湖鼋头渚. [2023-07-13].

[45]木渎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11].

[46]严家花园.木渎景区. [2023-07-13].

[47]明月寺.木渎景区. [2023-07-13].

[48]石湖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11].

[49]石湖,苏州石湖,苏州石湖景区,苏州石湖风景区.石湖滨湖景区. [2023-07-13].

[50]石湖,苏州石湖,苏州石湖景区,苏州石湖风景区.石湖滨湖景区. [2023-07-13].

[51]相西如, 丁纪江. 试论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构建——以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苏州东山景区、西山景区、光福景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05, (03): 65-68.

[52]东山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11].

[53]雕花楼.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54]紫金庵.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55]东山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7-13].

[56]【扬子晚报】醉美太湖西山岛 健康生态休闲小镇.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 [2023-06-27].

[57]西山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11].

[58]走进苏州西山林屋洞.光明网. [2023-07-13].

[59]苏州西山缥缈峰景区欢迎您!.缥缈峰景区. [2023-07-13].

[60]光福景区.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11].

[61]香雪海省级森林公园.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苏州市林业局. [2023-07-13].

[62]「圣 恩 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2023-07-13].

[63]地母娘娘佑东山.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64]柳毅传书.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65]泰伯庙会.太湖风景名胜区. [2023-06-11].

[66]荷花节.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67]藤编.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68]拓印.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69]太湖秋夕.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70]太湖.太湖旅游网. [2023-07-13].

[71]新华网--大型音诗画舞台剧《太湖传奇》盛大启幕.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2023-07-20].

[72]开业钜惠!太湖龙之梦大型原创歌舞《醉美太湖》今天下午震撼上演!.长兴县人民政府. [2023-07-20].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173/

(57)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位置境域
  3. 成因
  4. 泻湖成因说
  5. “三江—湖泊—水网化"演化观点
  6. 构造断陷湖观点
  7. 陨石坑说
  8. 火山喷爆说
  9. 地理特征
  10. 气候
  11. 地质
  12. 地质构造
  13. 地层特征
  14. 岩石矿物
  15. 地形地貌
  16. 土壤
  17. 生物
  18. 水系及特征
  19. 水系组成
  20. 水源
  21. 出口
  22. 水文特征
  23. 人类活动
  24. 围垦
  25. 城镇化
  26. 水利建设
  27. 建设历程
  28. 建设成果
  29. 太湖溇港
  30. 水厂改造
  31. 环境问题与保护
  32. 风景名胜
  33. 鼋头渚景区
  34. 鼋渚春涛
  35. 樱花谷
  36. 无锡人杰苑
  37. 太湖仙岛
  38. 木渎景区
  39. 严家花园
  40. 明月寺
  41. 石湖景区
  42. 桃花岛
  43. 百狮桥
  44. 东山景区
  45. 雕花楼
  46. 紫金庵
  47. 西山景区
  48. 林屋洞
  49. 缥缈峰
  50. 光福景区
  51. 香雪海
  52. 圣恩寺
  53. 相关文化
  54. 典故传说
  55. 东山典故
  56. 柳毅传书
  57. 节庆
  58. 泰伯庙会
  59. 荷花节
  60. 非物质文化遗产
  61. 藤编
  62. 拓印
  63. 艺术作品
  64. 诗词
  65. 太湖秋夕
  66. 太湖
  67. 影视作品
  68. 注释
  6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