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外滩,别称“黄埔滩”,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外滩全长大约为1.5千米,总面积约100.8公顷,向南以延安东路为界,向北以苏州河上的上海花园桥为界。外滩与东方明珠电视塔隔江相望,是欣赏东方明珠电视塔最佳位置。 外滩之名,源于外滩的地理位置及上海的地名用词习惯。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做“里”,河流的下游叫做“外”。黄浦江在上海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了一个...

外滩,别称“黄埔滩”,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外滩全长大约为1.5千米,总面积约100.8公顷,向南以延安东路为界,向北以苏州河上的上海花园桥为界。外滩与东方明珠电视塔隔江相望,是欣赏东方明珠电视塔最佳位置。

命名

编辑

外滩之名,源于外滩的地理位置及上海的地名用词习惯。在上海的地名习惯用词中,一般把河流的上游叫做“里”,河流的下游叫做“外”。黄浦江在上海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了一个急弯,上海本地人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外黄浦的滩地叫做“外黄浦滩”,又称“黄浦滩”或“外滩”。

历史沿革

编辑

历史背景

1840年以前,黄浦江边的滩地原有一条狭长的纤道,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沿浦多旧式船作、木行,北端为李家庄(英领事馆旧址及附近)及清军营垒。上海开埠后,殖民者在此区域筑路,西方人称为“Bund”,中文译为“外滩”或“黄浦滩”(南段称“法兰西外滩”)。

1843年,英国在上海开设租界之前,将外滩周围的河流划定为英国船只的“停泊区”,外滩北端和南端分别为英、法领事馆所在地。

1845年11月29日,英国利用《上海土地宪章》侵占中国领土,将自外滩往西830亩土地划为英国租界。在此之后,殖民当局在李家庄(又称李家场,圆明园路西南部和北京东路靠近外滩的一段)修建了英国领事馆(中国旅行社上海分公司所在地,今天的外滩33号)。

1846年,江海北关在外滩今海关所在地建立,办理征税事务。

1849年,法国殖民者继续侵犯中国领土,占领了外滩,在此建立了法租界。

1854年,上海海关大权被殖民者控制。外滩也是殖民者进行文化侵略的据点。座落在南京东路旁的字林西报馆,就是他们的重要舆论工具之一。此外,外滩有豪华的华懋、汇中等大饭店和夜总会,是殖民者穷奢极欲、尽情挥霍的场所。

1941年,日本人占领租界之前,外滩被英国和法国两国占领,分别被称为“英租界的外滩”和“法国的外滩”。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共委员会分别是其最高市政机构和领导机构。

1945年,抗战胜利,与此同时,中国收回了各国殖民者的租界经营权,同时将外滩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鲁中一路。

1949年后,外滩成了上海市的政治中心。随着外贸的发展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滩成为远洋、近海、内河航运机构集中地。交通部上海海运局、长江航运局、上海市内河航运局、上海航道局、上海港务局等都设在这里。外滩南端新建一幢十六层高楼,是上海港客运总站金陵东路售票处。这一带还开设了为其服务的友谊商店、上海对外供应公司、中国外轮理货公司,中国外轮代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和平饭店及东风饭店,也座落在这里。外滩还有一些重要的新闻、科研、设计单位。北段有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中段有上海劳动报社,南段有上海民用建筑公司设计院、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船舶工业设计院、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等。此外,原汇丰银行所在的白色七层希腊式大厦,现是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外滩

上海外滩建筑

修建历程

1843年,外滩中段是外商洋行、银行的集中地,设立了诸如恰和、宝顺、仁记等一大批洋行,并在沿江建造了码头。外滩建立的外商银行主要有英商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有利银行、美商友邦银行、法商中法工商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日商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德商德华银行、比商华比银行、荷商荷兰银行等。

1845年,英国侵略者以外滩为起点,开辟了英租界。当时英首任领事巴富尔要求清政府将淞江与洋泾浜之间划出一段长2.900英尺的江面为英船“下锚地段”,其江岸即外滩。自那时起,外滩就逐步成为殖民者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控制上海的重要据点。此后,在英国领事馆南面的黄浦江边,就设立有仁济洋行、宝成洋行、启昌洋行、天长洋行等洋行。

1848年,黄浦江边的狭窄小路被改造成一条18米宽的道路,并在道路东侧修建了码头、烟囱、河岸和造船厂。

1850年前后,外滩一带的建筑物大是二层楼房。到了1860年前后,外滩开始出现一些三层砖木结构建筑。

1873年,建设于外滩源头的英国领事馆建成,这是上海最早的领事馆类建筑,同时这也是位于外滩建筑群第一界面中最古老的现代建筑。

1897年,中国自己创办的一家银行一一中国通商银行,在外滩成立。

1905年十月,外滩上有了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设立的分行。1908年五月,交通银行的上海分行在外滩设立。1854年至1941年之间,在外滩出现了十多家中外银行,外滩开始被称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同时被称为“东方华尔街”。

1906年,汇中饭店将原址旧屋拆除重建,成为上海高层建筑的先声。

1920年至193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大厦成批崛起,有“文艺复兴式”“古典式”“巴洛克式”“哥德式”等。

1936年,上海共存在有131家中资银行和银行,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外滩。

1937年,中国银行大厦建成。这是外滩唯一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建筑。

1948年10月,交通银行大楼在外滩建设完成,确定了外滩天际线和外滩建筑群的整体格局。

1989年4月~1991年8月,分三期施行外滩建筑灯光工程,采用泛光照明工艺,美化外滩夜景。同时实施外滩综合改造工程,采用岸线外移、建造管桩支承空厢长廊防汛墙的设计方案,使泄洪、交通、绿化、商业网点、景点布设等难题到较好的解决。

1988年12月至1993年12月,完成了黄浦公园防汛墙,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防汛墙外移(一、二期)等工程。其中,观光平台全长1820米,总面积为0.074平方千米;绿化面积0.033平方千米;中山东一路原6车道拓宽为10车道,并在北京东路、南京东路、福州路与中山东一路交叉口各建造长45米的人行地道;新防汛墙按千年一遇标准建造,以保证在同时遇到台风、潮汛、大暴雨时的万无一失。

1996年,为改变外滩灯光手动控制的落后状况,集资建成外滩灯光自动监控中心,对2.5平方千米内40多幢大楼灯光遥控。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外滩位于中国上海市黄浦区浦西东部,地处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黄浦江沿江一带,全长大约为1.5千米,总面积约100.8公顷,是连接浦东、浦西的中心地段,属于闹市区的交通要冲,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南京东路、金陵东路以及东西向的重要干道。

气候

外滩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外滩年平均气温约17.7摄氏度,日照时数约1809.2小时,无霜期259天,降水量1388.8毫米,其中81%以上的雨量集中在4月至10月。

水文

外滩位于黄浦江下游西侧,黄浦江贯穿上海全市,从淀山湖淀峰起,到吴淞口汇入长江,全长113.4千米,江宽214~1091米,流域面积2.4万平方千米。黄浦江是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长江水道,年平均净泄流量为639立方米每秒,年净泄水量为201.8亿立方米。

建筑特征

编辑

建筑布局

上海外滩,被称"中国的华尔街",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43个街坊,52座风格各异的古典文艺复兴建筑,全长大约为1.5千米,涉及黄浦、虹口两个行政区。其中,外滩拥有177幢建于1949年前的老建筑,临江建筑有36幢,非临江建筑有141幢。外滩以金融贸易建筑为代表,如和平饭店、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黄浦江位于外滩的东面一侧,老上海金融和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位于外滩的西侧。

外滩

外滩简图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演变史

外滩建筑早期的殖民地外廊式、安妮女王复兴式,以及希腊、哥特复兴风格以砖(石)木结构居多;而20世纪之后的新古典主义、艺术装饰派和现代建筑则应用新型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较多。上海外滩建筑建于1911年前的6栋建筑均采用了砖(石)木结构,并且建筑层数均在6层以下,风格上有外廊式建筑及哥特复兴风格。1911~1927年建成的14栋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层数以6~7层为主,最高达到了10层,建筑风格则以折衷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在近代上海外滩建筑发展的早期,即19世纪末,外廊式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到20世纪之后,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外衣之下,表现出当时以新型混合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建筑结构。至20世纪30年代初外滩出现了中国银行大楼等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进入 20 世纪以后,近代上海外滩建筑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立面的长宽比例随之发生改变,传统的古典主义样式已经难以满足高层建筑的立面表达,现代主义风格的立面表达逐渐得以运用。

外滩

外滩不同风格的建筑

建筑风格的体现

外滩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遗迹,建设有52座风格各异的古典文艺复兴建筑,建筑风格包括西方古典主义风格、装饰主义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折衷主义风格等,由此,外滩也被称为上海外滩建筑群。在外滩建筑群中,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有外滩12号大楼(汇丰银行)、沙逊大楼(现和平饭店)等;装饰主义风格有英国领事馆大楼、招商局大楼等;哥特式建筑如外滩13号海关大楼等;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如外滩17号大楼(林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9号大楼(现为和平斯沃琪艺术中心)等;巴洛克风格建筑如中山东一路2号大楼(上海总会,又称英国总会)、中山东一路29号大楼(东方汇理银行)等;折衷主义风格有上海邮政总局等。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4884/

(13)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历史沿革
  3. 历史背景
  4. 修建历程
  5. 地理环境
  6. 位置境域
  7. 气候
  8. 水文
  9. 建筑特征
  10. 建筑布局
  11. 建筑风格
  12. 建筑风格演变史
  13. 建筑风格的体现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