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定边县柳树涧堡(今郝滩镇柳树涧村)人。在明末领导过农民起义,建立了大西政权,是大西唯一的皇帝。张献忠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张快是一名市井小贩。母亲沈氏靠织席贴补家用,在张献忠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张献忠年轻时在延安府(今陕西延安)任捕快一职,后在延绥镇从军,成为一名边兵。因生性爱打抱不平,在军中得罪了小人并被其诬陷处...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定边县柳树涧堡(今郝滩镇柳树涧村)人。在明末领导过农民起义,建立了大西政权,是大西唯一的皇帝。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张献忠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张快是一名市井小贩。母亲沈氏靠织席贴补家用,在张献忠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张献忠年轻时在延安府(今陕西延安)任捕快一职,后在延绥镇从军,成为一名边兵。因生性爱打抱不平,在军中得罪了小人并被其诬陷处以死刑。上司陈洪范非常欣赏他刚烈的性情,替其求情遂免其死罪。随后张献忠被处以军棍一百下的责罚,并被逐出军营。流落民间后,加入了叛军神一元和神一魁兄弟的阵营,担任先锋。

反明起义

崇祯元年(1628年),陕西白水县爆发了王二领导的饥民大起义。短时间之内,在陕北就聚集了由饥民、边兵还有驿卒组成的几十支农民部队。遂形成明末大起义洪流。

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在米脂响应王嘉胤进行起义并聚集十八寨农民自行组建了一支农民军队。该队伍最初在王嘉胤手下行事,后自成一军。在阳城战役中王嘉胤战死,手下部队归王自用统率。张献忠在征战中屡立战功,在王自用的三十六营之中,张献忠的部队是战斗力最强劲的部队,并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张献忠身材高挑细长面色微黄,作战敏捷勇猛且果敢彪悍,故在军中外号“黄虎”。

招安复叛

崇祯四年(1631年),孤山副将曹文诏在河曲讨伐叛军,王嘉胤逃走,后来在阳城战役中战死他。他的党徒王自用又聚众三十六营,张献忠和高迎祥罗汝才守应等人都是叛军首领。这年冬,洪承畴任总督,张献忠和罗汝才都接受了他的招安,归顺朝廷,但隔年(1632年)又再次叛乱。张献忠进入山西,与众叛军一起焚掠。不久后又开始骚扰黄河以北,一同渡过黄河。此后,陕西、河南、湖广、四川、江北数千里地,都被卷入战火。

张献忠率领大部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冬,横渡黄河南下。明崇祯七年(1634年),同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各自率领部下联合周围群众顺利进入四川作战,陆续占领夔府、剑州、巴州、通江、开县等地。于是中央政府派出巡抚刘汉儒、总兵张尔奇对张献忠的农民军进行反击,成功将张献忠等击退回陕西。张献忠大部队被逼回陕后只能在陕西南部流窜。

对抗官军

明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情况十分窘迫。各部农民军首领急于扭转当前的不利形势,打破官军的围剿,遂于河南荥阳共商反围剿计划。会后,高迎祥率张献忠和李自成向东方突击,张献忠部队为主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奔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

张献忠部队迅速将凤阳(今安徽凤阳)两万守城官军歼灭。占领凤阳(今安徽凤阳)后,张献忠带领当地百姓拆皇陵以示挑衅,摧毁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又名皇觉寺),周围的建筑物和十几万棵松柏也被摧毁。凤阳(今安徽凤阳)知府颜容暄被张献忠带领的农民军生擒,在百姓面前处以死刑,被缴获的金银珠宝也分与城中百姓。张献忠率领部下一鼓作气攻下凤阳(今安徽凤阳)后,又挥师南下,接连攻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安庆(今安徽安庆)、和州(今安徽和州)、滁州(安徽滁州)等地,一路从长江征战到江苏。后来又同马守应部会师于湖北麻城。张献忠率领部队从湖北进入河南,又进入陕西,由商洛打回关中。进入关中,在凤翔(陕西凤翔)与高迎祥会合。农民军在陕西与大将艾万年、曹文诏等率领的官军交战,后将其斩杀,官军损失惨重,趁此机会农民军直入河南。

明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领部队多次在鄂、豫、皖等地战胜官军。但各路农民军因各自为战、不擅长战斗等原因,终究无法与官军抗衡。明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张献忠在进袭南阳时被平贼将军左良玉军击败,受伤幸得部下孙可望相救脱险,遂带部队退居谷城(今属湖北)。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兵部尚书熊文灿对张献忠抛出橄榄枝,欲将张献忠收归己用。因李自成的接连战败,农民军情况不似从前,张献忠只好以逸待劳,暂时接受了朝廷的“招抚”。但是只是假意归顺,张献忠仍保存自己的实力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张献忠不仅背后带兵操练,而且请人为自己讲解《孙子兵法》,准备日后学以致用,接受安抚也为重振旗鼓赢得休整的时间。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东山再起,在谷城(湖北谷城)再次发起了反叛,杀了谷城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谷城(湖北谷城)就此失守。闻此消息,农民军三十六营将领之一的罗汝才等前往谷城(湖北谷城)与张献忠大部队会合。李自成部队也重整旗鼓进入河南。多方人马紧逼下,明朝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农民军起义卷土重来。张献忠前往房县,左良玉开始追击张献忠。总兵罗岱任前锋奉熊文灿之命也领兵追剿张献忠,张献忠在房县(今湖北房县)以西的罗猴山伏击左良玉和罗岱,并成功将一万余官兵全部击溃,罗岱在埋伏战中被张献忠部队斩杀,左良玉也大败。因战败,熊文灿被革职处死,左良玉降职留军中戴罪立功。

此时农民军气势较盛,张献忠在湖广和四川一带活动,准备向东进攻夺取襄阳。因襄阳(今湖北襄阳)的城墙被提前加固,张献忠部队夺取襄阳未果,并遭受左良玉的持续追剿。为增强自身力量,张献忠说服罗汝才与自己强强联合,并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暂处有利位置。然而,农民军仍有随时被围歼的危险。

川中鏖战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闰正月,左良玉在枸坪关(今陕西岚皋县西南)击溃张献忠,张献忠带队往防守薄弱的四川方向逃遁。逃至太平县玛瑙山(位于今四川万源县)又受到郑崇俭和左良玉的夹击。张献忠带领自己的部队就近占山抵抗敌人。没想到左良玉捷足先登,率领陕西副将贺人龙和部下李国奇夹击农民军。农民军打败,张献忠妻妾被官军所擒。此战中,贺人龙斩首一千三百多首级,降服了张献忠手下二十五个将领。张献忠为突破重围挑拨离间杨嗣昌和左良玉,派人贿赂左良玉。致使左良玉斗志低迷,借此机会张献忠收聚散亡,并借助山民的帮助顺利与罗汝才等部会合。随后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宁(今四川开江)成功入川。杨嗣昌的围剿计划因农民军入川而失败。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十二月,杨嗣昌集中火力对准张献忠,企图瓦解农民军。赦免罗汝才并赐予官职,但是就不赦免张献忠。并声称如果有谁能生擒张献忠赏钱万两且加官进爵。但第二天杨嗣昌就收到了“有能斩督师来献者,赏银三钱”的挑衅。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农民军在开县黄陵城(今重庆开州)被官军左良玉部追击,左部参将刘士杰、游击郭开力立即出战,张献忠在官军后方出击。左良玉逃走,刘士杰、郭开力被击毙,官军将士死伤过半,农民军获得全胜。

直至鄂中

张献忠挥师出川,直指鄂中。在驻守当阳的官军还没有防备之时,张献忠带领的农民军就已经到达当阳。张献忠还嘲笑官军:“前有邵巡抚,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农民军在前往襄阳(今湖北襄阳)的路上遇到了杨嗣昌的使者,张献忠杀了使者,夺取军符。张献忠部下伪装成使者骗襄阳边兵大开城门。农民军得以顺利进入,斩杀守城明兵,占领了军事重镇襄阳,襄王朱翊铭也被张献忠斩首。围积于此的军资粮饷被张献忠拿出一部分赈济灾民,其余留给农民军自用。张献忠此次的胜利,进一步摧毁了杨嗣昌的围剿计划。杨嗣昌在逃窜的过程中,因过度殚精竭虑而亡。左良玉被降职。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张献忠攻陷舒城(今安徽舒城县)、六安(今安徽六安市),进克庐州(今安徽合肥)。又连下无为(今安徽无为)、庐江(今安徽庐江县)。但在十月,张献忠败给官军刘良佐部,张献忠退回郸水。此时原属于张献忠的由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又作乱世王、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这五支当时比较有名望的农民军首领合兵组成的“革左五营”北投李自成,李自成军队顿时壮大了起来。于是左良玉带领湖广兵往东躲避。张献忠乘机攻占黄梅(今湖北黄梅)。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蕲州被张献忠农民军农民军攻下。随后连下蕲水、黄州、麻城。五月,农民军横渡长江,攻占长江,攻占武昌府城(今湖北武昌)。张献忠听闻楚王恶贯满盈,遂杀楚王泄民愤,并且大开粮仓接济百姓。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设六部五府,开科取士。李自成不满张献忠占据武昌为王,也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建号称王,随后派人带书信给张献忠表达自己对他的不满。张李离心,两支农民军逐渐形成对立,张献忠力量薄弱,不能与李自成部队相匹敌,开始力不从心,思考自己的去向问题。左良玉趁机向西进兵,大肆屠杀大西政权官吏,动摇大西地方势力。八月,张献忠靠着军队数量的优势占领湖南岳州,随后进攻长沙,逼迫明总兵尹先民、何一德投降。

张献忠占据长沙后,宣布免征三年税粮,得百姓拥护爱戴。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从武昌撤兵后,带领军队连克长沙、武陵(今湖南常德)、吉州(今江西吉安)、袁州(今江西宜春)等军事重镇。九月,农民军顺利攻占永州(今湖南永州),震慑到了广东,南雄、韶州(今广东韶关)属县的官兵们,农民军因官兵的逃跑不战自胜。明分巡南韶副使王孙兰因恐惧自缢而死。随后张献忠带领农民军攻克杨嗣昌老家常德府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并清算了杨嗣昌家族欺压当地百姓罪行。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二月,张献忠在江西大败江西总督吕大器,退岳州(今湖南岳阳)。左良玉重新夺回岳州和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张献忠在嘉鱼(今湖北境内)大败左良玉的精锐部队,使得左军萎靡不振。这时,整个湖南,及湖北南部,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都在张献忠的控制之下。张献忠随后带队再入四川谋求新的发展。

入川称帝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带领他的军队朝北京进发,明崇祯政权危在旦夕。张献忠趁四川兵力薄弱之时举兵攻入四川。六月攻下重庆。张献忠留刘廷举守重庆,自己率农民军,八月攻下四川首府成都。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等驻守在四川的主要官员拒不投降,皆被斩杀。九月张献忠攻陷绵州,十月接连攻克保宁(今四川保宁)、龙安(今四川龙安)、茂州(今四川北川、茂汶羌族自治县等地)、雅州。数战告捷四川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收入张献忠麾下。

是年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进入成都称帝,改成都为西京,建国号大西,年号大顺。四川地主和明朝官员为捍卫自己的利益,与大西政权形成对立,并与大西的地方政权展开激烈的搏斗。基于此,为巩固新生政权,张献忠立马进行了镇压,命将明朝宗室赶尽杀绝,而对待百姓则采取亲民政策,严禁军队扰害地方,如果违禁,则枭首示众。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战死沙场

顺治二年(大顺二年,1645年)夏,清军进入北京以后,曾企图以高官厚禄招抚张献忠。顺治二年(1645)十一月,清朝软硬兼施企图规劝张献忠顺从自己,为清朝效力。张献忠则是拒绝了清朝的招抚。

顺治三年(1646),清朝派肃亲王豪格和汉奸三桂率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农民军,除了与明朝在四川的残余军队对抗外,还要同四川的地主武装作斗争。张献忠寡不敌众,七月撤出成都并将自己的妻妾和子女全部杀死。

随后,张献忠带领部队北上应敌。十一月在西充的凤凰山,遭受清兵突击,张献忠因不接受部下刘进忠的劝谏,被刘进忠怀疑,随即刘进忠背叛张献忠投奔清军。刘进忠为清将指点说:“这就是八大王张献忠。”大顺三年(1647年1月2日),清兵入关南下,张献忠在与清兵交战的过程中战死,时年四十一岁。

张献忠死后,他的手下,用棉被将张献忠的尸首包裹起来,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进行埋葬,之后就逃跑了。清军找到了张献忠的尸体并将其挖出,取下头颅带回首都以示众人。张献忠死后,部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仍然继续着农民起义活动,带领大批人马一路向南。据《明史》记载张献忠最终葬于凤凰山。

家庭成员

编辑

义子

关系

姓名

官职

义子

孙可望

将军

义子

李定国

将军

义子

刘文秀

将军

义子

艾能奇

将军

表中信息均来自

妻儿

关于张献忠的妻儿史料中少有记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张献忠战败,妻妾被官军所俘虏最后什么下场也不得而知。

个人作品

编辑

“一线羊肠游天堂,此处万世永无忧;神来仙来仙是神,世世流传与天休。”

“高山有青松,黄花生谷中;一旦冰雹下,黄花不如松。”

为“天圣神祠”题词。

历史评价

编辑

正面评价

对张献忠的正面评论主要集中在他的军事才能方面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清史研究专家刘德鸿在《张献忠之死》中首先肯定了张献忠的军事家身份,认为张献忠不止是一个好兵也是个好将军。不止有力量上的优势,计谋上也有自己的发挥。暂且不讨论张献忠的负面,就其带兵打仗这一方面其才能可以称得上卓越。张献忠既带领苦难中的人民群众起义,英勇反抗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又领导爱国将士,奋起反抗清军入关,无一不展现自己的才智和身手。

当代学者周颐厚在《浅谈张献忠的形象》中给予了张献忠非常正面的评价,认为张献忠在明末农民起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虽然自身带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在众多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中已经很优秀了。

更有学者开始分析张献忠形象被扭曲的原因,并为其正名。西南师范大学黎邦正在《浅谈张献忠》中对张献忠的形象进行了重塑,他认为张献忠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形象出自一些封建文人还有资产阶级学者之手,这都是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偏差。解放后史学界发掘了很多为张献忠辨诬的材料,逐步还原了他的真实面目。

负面评价

《明史》中记载的张献忠是反抗中央权力的暴徒和祸患,对于他的形象描述也大多是阴险狡诈、凶性残暴、嗜血如命的市井小民。

清初学者、历史学家谷应泰,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也都认为张献忠是个粗鄙之人,爱好杀戮,虽出身平民,但生性狡诈,诡计多端。

人物争议

编辑

屠蜀

对于张献忠屠蜀历来饱受争议。一种认为张献忠没有屠蜀,杀人魔的形象是被丑化的。

有《明实录》记载,中国的人口在明万历年间达到了一亿二千万至两亿。但官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六万万(6亿)人。人数有出入。明末清初造成四川人口的呈锐减趋势,其因素很多,张献忠不是决定因素。四川人口大量锐减持续了一百年左右,而张献忠在四川活动只有两年多且张献忠只占领四川部分地区。史料记载张献忠起农民军纪律严明,是不会乱杀人的。很多人因为张献忠占重庆后那次空前绝后的屠城还有青羊宫事件诬蔑张献忠为“蜀祸”。

据《四川通志》等史料记载,张献忠存在过度杀戮的问题。当时局面混乱,各帮势力鱼龙混杂,张献忠敌我不分,采取一律镇压政策,才导致滥杀无辜。或是粮食奇缺,杀人为食。且《七杀碑》的碑文也是也是张献忠杀人如麻的证据。

籍贯

《明史》认为张献忠是定边柳树涧堡人,明代柳树涧属延安卫。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张献忠是柳树涧附近刘渠村人。定边县水利局汪生儒《张献忠米脂士八寨起义考掠》,称张献忠是刘渠村柳树涧村民小组人。根据实地考察,两地相距甚远,此说法便不成立。《明史》的写作时期与明末较近,后人大多信服柳树涧堡人这一说法。

家庭情况

一种观点认为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纪国庆在《张献忠微时口碑小考》分析后认为张献忠13岁(1619年)时,母亲病死,父亲做一些卖盐卖枣的小买卖,赖以生计。另一种观点是,张献忠出身于盐贩家庭,家庭条件富裕。李春元《关于张献忠若干历史问题的刍议》中指出张献忠的父亲靠运盐发家致富,曾经发展到毛驴几十头,脚户几十人,甚至成为当地首富之一。

死因

关于张献忠的死因有五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在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被部下孙可望杀害,但因与其他史实发生时间冲突被否决。第二种说法认为张献忠打了败仗后自杀。第三种说法认为张献忠是在军中病逝的。第四种说法认为张献忠还没到战场就中箭身亡。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凤凰坡中箭坠马身亡。

轶事典故

编辑

江口沉银

据《彭山县志》记载,杨嗣昌手下杨展在江口左右伏兵将张献忠击溃,船被焚烧,金银珠宝全部都落入水中。战乱平息后,附近的居民经常来江中获取掉落的金银珠宝。自此,官军和民间一直持续江中采银的行为。“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句民谣也因此流传下来。

在清人沈荀蔚所著《蜀难叙略》中,有更多关于沉银的细节: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把银锭放在里面,让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后来部队遭到阻击,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

直至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开展引水工程,施工队发现了“江口沉银”。在实地考察遗址与文物后,2015年12月25日,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等十余名国内权威专家,共同发表了《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研讨会专家意见书》,确认此地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

后世纪念

编辑

墓葬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被埋葬在凤凰山。凤凰山位于西充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临多宝寺、太阳溪,西靠金山铺,面积25平方公里。相传是张献忠中箭后将士们扶他回营地途中牺牲之处。山顶东侧有一小丘(土冢)为张献忠墓,今犹存凤凰山。

西充县于1983年在这里分别树立了地名牌,在带箭岭上树立了《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纪念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王纲为其撰写了碑文。西充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3月13日,将“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殉难地——凤凰山”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会

1980年3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召开了“张献忠在四川”学术讨论会。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举办了两次以张献忠研究为主题的全国性研讨会,相关讨论对该领域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2010年8月15日至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在陕西省定边县召开了首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全国学术讨论会”,对张献忠“屠蜀”问题及其历史地位、籍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影视形象

编辑

年份

影视作品

题材

扮演者

1984年

《双雄会》

电影

江化霖

1988年

《英雄残梦》

电视歌仔戏

许思贤

2010年

中华名将张献忠》

纪录片

-

文学形象

编辑

蒋蓝在《黄虎张献忠》中将张献忠描写成了一个视人命如草芥、践踏山河、野蛮的形象。“他半闭着眼挥出长剑,四两拨千斤,官员们肥硕的脖子或者劳动人民坚强的手臂,枯枝一般断开了!”“张献忠得知洋人需要看图识文后狂吼“真正野蛮!”,但是,“言完,又索要天文书”。

姚雪垠在《李自成》中描写的张献忠是个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农民起义将领,“咱老子也是穷百姓出身,可不是做大官儿的”。虽然张献忠身居要职,但是他一直采取亲民政策。谷城起义时严厉不准官兵骚扰百姓,并且“公买公卖”官道上的小商小贩也不怎么怕他。

余同元在《张献忠》中描写的张献忠性格复杂,有残暴的一面。但并不只是残暴,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他多采取与民共修养的政策并且注重生产和秩序。张献忠在作战时,也有横扫千军的气势。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 250-251.

[2]郑汝壁. 延绥镇志·卷五之四[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417.

[3]张廷玉等. 明史·卷三百九·张献忠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7969-7977.

[4]彭孙贻. 平寇志·卷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53-81.

[5]吴伟业. 绥寇纪略·卷六[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47-172.

[6]查继佐. 罪惟录[M]. 济南: 山东齐鲁书社出版有限公司 , 2014: 2943.

[7]吕思勉. 中国通史 上[M].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20: 614.

[8]慕塞. 张献忠研究[M]. 北京: 华龄出版社, 2021: 99-109.

[9]张邦伸. 锦里新编·卷十[M]. 成都: 巴蜀书社, 1984: 549.

[10]吴伟业. 绥寇纪略·卷九[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27-272.

[11]彭孙贻. 平寇志·卷十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267-285.

[12](清)邓凯, 瞿玄锡等著. 崇祯长编[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2: 64.

[13]张廷玉等. 明史·卷二百七十三·左良玉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6987-6998.

[14]戴笠撰等. 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八[M]. 沈阳: 辽沈书社, 1993: 105-106.

[15]张廷玉等. 明史·卷二百五十二·杨嗣昌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6509-6521.

[16]吴伟业. 绥寇纪略·卷七[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73-204.

[17]张廷玉等. 明史·卷二百九十二·张克俭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7499-7500.

[18]张廷玉等. 明史·卷二百六十·邵捷春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6746-6748.

[19]何锐等校点.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M]. 成都: 巴蜀书社 , 2002: 58.

[20]龙文彬. 明会要·卷五十[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6: 937.

[21]彭孙贻. 平寇志·卷六[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125-141.

[22]查继佐. 罪惟录[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 2249.

[23]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 续修四库全书1176册内影印南京图书馆藏周星诒抄本《广阳杂记》[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625.

[24]张廷玉等. 明史·卷二百九十四·王孙兰传[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7541.

[25]邓之诚著, 邓珂增订点校. 骨董琐记[M]. 北京: 中国书店, 1991: 494-495.

[26]马里. 陕西通志·卷三十一[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1721-1772.

[27](清)彭遵泗等著. 蜀碧[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2: 24.

[28]乐天居士辑. 痛史 第十八种 客滇述[M]. 1911: 3-14.

[29]张邦伸. 锦里新编·卷十[M]. 成都: 巴蜀书社, 1984: 549.

[30]何锐等校点.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M]. 成都: 巴蜀书社 , 2002: 99-126.

[31]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16 第9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 下[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1732.

[32]张廷玉等.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4: 4501-4511.

[33]周远廉著. 清朝兴亡史 第2卷 入主中原[M].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6: 33-34.

[34]路遇, 滕泽之. 中国人口通史[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 759.

[35]曹鹏程编. 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纪事卷)[M]. 成都: 巴蜀书社, 2018: 269.

[36]刘德鸿. 张献忠之死[J]. 延安大学学报, 1986, (04): 76-80.

[37]周颐厚, 黎敏茜. 浅谈张献忠的形象[J].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 (Z1): 37-41.

[38]黎邦正. 浅谈张献忠[J]. 西南大学学报, 1980, (4): 43-51.

[39]谷应泰编. 明史纪事本末·第七十七卷·张献忠之乱[M]. 江西书局, 2018: 18.

[40]吕思勉. 中国通史·第四十八章·明清的兴亡[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7: 675.

[41]葛剑雄著. 中国人口发展史[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273.

[42]王纲. 论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J]. 南充师院学报, 1981, (3).

[43]邓前程编. 江口沉银历史文献汇编 学术研究卷[M]. 成都: 巴蜀书社, 2020: 390-391.

[44]古洛东. 圣教入川记[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 9.

[45]流沙河. 老成都 芙蓉秋梦[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4: 221.

[46]任语桥. 杀气腾腾七杀碑. 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 2011, (10).

[47]张凤翥. 彭山县志[M].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455..

[48]何锐等校点.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M]. 成都: 巴蜀书社 , 2002: 107.

[49]李廷茂. 四川文物[J]. 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文物局, 1989年, (03). (3)

[50]双雄会(1984).baidu. [2023-03-23].

[51]英雄残梦(1988).百度. [2023-03-23].

[52]中华名将张献忠(2010).百度. [2023-03-23].

[53]周毅, 刘靖. 《黄虎张献忠》:“蒋式悖论”与非虚构写作的突围[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 (第6期).

[54]政协神木县委员会. 蔡雪村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M].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8: 371-372.

[55]郑光路著. 张献忠剿四川真相[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 444-445.

[56]慕塞. 张献忠本传[M]. 陕西省定边县史志办工室, 2017: 编印本.

[57]姚雪垠. 李自成[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1999: 第一卷至第五卷.

[58]余同元. 张献忠[M]. 台湾: 台湾文津出版社, 1994: 280.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6723/

(36)
词条目录
  1. 人物生平
  2. 早年经历
  3. 反明起义
  4. 招安复叛
  5. 对抗官军
  6. 川中鏖战
  7. 直至鄂中
  8. 入川称帝
  9. 战死沙场
  10. 家庭成员
  11. 义子
  12. 妻儿
  13. 个人作品
  14. 历史评价
  15. 正面评价
  16. 负面评价
  17. 人物争议
  18. 屠蜀
  19. 籍贯
  20. 家庭情况
  21. 死因
  22. 轶事典故
  23. 江口沉银
  24. 后世纪念
  25. 墓葬
  26. 研究会
  27. 影视形象
  28. 文学形象
  2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