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南朝梁,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南朝梁共历7帝,持续时间为502年到557年,国祚55年,先后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并立。 南朝梁的国号来源于萧衍的爵号。萧衍拜于南齐的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趁齐王室内乱之机,率大军进入建康,废齐东昏侯宝卷,立齐和帝宝融,加封为“建安郡公”。次年,宣德太后临朝,...

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建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南朝梁共历7帝,持续时间为502年到557年,国祚55年,先后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并立。

国号

编辑

南朝梁的国号来源于萧衍的爵号。萧衍拜于南齐的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趁齐王室内乱之机,率大军进入建康,废齐东昏侯宝卷,立齐和帝宝融,加封为“建安郡公”。次年,宣德太后临朝,诏进萧衍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梁公,后又进梁公爵为王。同年,萧衍逼和帝让位,国号因爵号而称为梁。因皇室姓萧,故又称萧梁,以与朱温建立的梁朝相区别;因所处时代为南朝,为与历史上其他同名国号的“梁”相区别,故又称为南朝梁,为近世和当今学者所习用。

历史

编辑

建立梁朝

萧衍一族与齐王室本是同族本亲,其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深得齐王室重用。萧衍从小博学多才,喜好谋划策略,能文能武。隆昌初年,萧鸾辅政,起用萧衍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建武四年(497年),授为辅国将军、雍州刺史。

齐明帝在位时,为保帝位稳固,开始对高帝子孙及前朝文臣武将大开杀戒。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后,延续其父的遗训,继续诛杀河东七王及一批宗室大臣。永元二年(500年),萧衍的兄长、尚书令萧懿也因萧宝卷的疑心被赐死。萧衍闻讯,与吕僧珍等人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一带)起兵,扶植萧宝卷弟弟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称帝。中兴元年(501年)三月,萧宝融在江陵即帝位,萧衍主掌朝政大权。同年九月,萧衍率军兵临建康城下,发动朱雀航之战,围攻台城,同时利用各种渠道瓦解台城内文武官员。不久,东昏侯萧宝卷被齐大臣王珍国等所杀。十二月,萧衍进封为建安郡公,食邑万户。中兴二年(502年),宣德太后临朝,再进萧衍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后又进爵为王,封邑增至二十郡。

中兴二年(502年)三月,在萧衍的授意下,部众逼迫萧宝融禅位。四月初八,萧衍接受萧宝融禅代,建立梁朝,改元天监,是为梁武帝。

南朝梁

梁武帝萧衍

建梁初期

即位之初,梁武帝先后平定了江州刺史陈伯之的起兵叛乱、前益州刺史刘季连的造反。又连续三次起兵讨伐北魏。在政治上,梁武帝革除了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更换异己、任用亲信,恢复门阀世族的尊崇地位,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同时又竭力调和统治阶级内部世族和寒门之间的矛盾。梁武帝还先后多次下诏在全国大规模选拔官员,以才能与廉洁为选拔的主要标准,又依据政绩与清廉作为官员晋升的准则。并下令编修《梁令》《梁律》《梁科》等法典。

为了安定社会、恢复生产,梁武帝颁布了“招集流亡诏”,并重新制定和完善了土地政策,劝督农桑,减免“三调”。

在文化上,梁武帝积极推行儒家教化,重修经学。为了振兴国家的基础教育,他在国内开设多个馆宇,招纳寒门学士。同时,开设修制五礼的五馆。梁武帝还曾钦令编撰《通史》六百卷。

国势渐崩

梁武帝早年勤于政事,但统治后期沉溺佛教、荒废朝政,致使南朝梁政治腐败、宗室内讧,加之士族阶层的腐朽、北朝的入侵等因素,南朝梁的统治江河日下。

南朝宋齐屠宗的影响,梁武帝认为宋齐亡国的最主要原因是皇帝对宗室管理过于严格,因此萧梁建立后,梁武帝对宗室实行宽容政策。其弟萧宏两次弑逆并与永兴公主私通、次子萧综叛梁投魏、第六子萧纶意欲弑君,梁武帝都既往不咎,不仅免除他们的死罪,更对他们委以重任。梁武帝过度的宽容政策,导致宗室毫无忌惮,饱藏私利,苛刻百姓,为所欲为,王侯子弟们“多聚亡命,黄昏多杀人于道”。同时,宗室之间为争夺权、利的矛盾尖锐化。

南朝梁后期,户籍管理制度混乱,出现大量不用承担赋税的浮游人口和荫户。梁武帝以军功免徭役的政策,也使部分庶族逃脱赋税。梁武帝佞佛以后,寺院地主侵占大量的土地,寺院民户成为了免税免役的法外之地,导致很多百姓“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南朝梁后期,州郡县的数量增加了四倍之多,将军名号增加一倍有余、班次增加近一倍,行政机构与官员队伍的急剧膨胀。全国上下免税的人口日益增多,赋税徭役的项目却与日俱增,最终演变成严重社会问题,百姓破产流亡,甚者铤而走险、奋起反抗,动摇了南朝梁政局的根基。

梁武帝后期沉溺于佛教不能自拔。许多官员以崇信佛教作为迎合梁武帝心意的手段,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梁武帝沉溺佛教愈深,对官员的纵容愈烈。他无原则地放免违法乱纪者,纵容不法之徒,使他们有恃无恐,严重败坏吏治。佛教盛行,耗费国家巨额财产,割占大量肥沃土地,招纳无数人口,极大削弱国家经济基础。

另外,梁武帝统治前期身体力行提倡节俭,但统治后期宠信倖臣朱异,朱异为了获取梁武帝的宠任,千方百计“阿谀以承上旨”。朱异当权后,贪赃枉法、肆意聚敛、穷奢极欲,加剧了纲纪的废弛和奢侈风气的弥漫,浪费社会物质财富,导致国力薄弱。

侯景起乱

侯景早年臣事北魏将领尔朱荣,后又降附于东魏权臣高欢。高欢信任他,授他十万兵士专制河南。高欢死后,其子高澄立即着手削减侯景兵权,侯景遂以河南之地叛归西魏宇文泰。宇文泰疑心侯景使诈,派军队先行接管他的七州十二镇。同时,东魏高澄也派大将慕容绍宗向侯景逼近。进退维谷之下,侯景决计降梁。梁武帝接受了侯景的投降,并派贞阳侯萧渊明北上接应。梁军在彭城寒山(今徐州市东南)遭遇东魏军队,梁大败,萧渊明被俘。随后,慕容绍宗又与侯景在涡阳(今安徽蒙城)大战一场。

侯景败于涡阳不久,听闻梁武帝与东魏议和,曾数次上书劝阻或以重金贿赂,均被拒绝。不久后,侯景以一封伪造的东魏来信,试探出梁武帝决定以侯景交换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之意,侯景大怒,遂萌生了反意。

太清二年(548年)间,镇守寿阳的侯景,私自扣留税赋,强募城中居民为军士,并强制将百姓子女分配给军士为妻为奴。他还不断向朝廷提出要求,先是求娶高门大户王、谢宗族的女子为妻,被梁武帝拒绝后,又上书索求一万匹锦布为军人做战袍,还要求朝廷派遣锻工到寿阳打造更为精密的武器。侯景还暗中勾结对朝廷愤恨在心的临贺王萧正德。尽管朝中如羊鸦仁、元贞、裴之悌等大臣多次报告侯景有异心,但梁武帝却不以为意,认为侯景手下仅有几百名降兵,根本没有实力反叛。侯景便利用梁武帝的绥靖政策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太清二年(548年)八月,侯景以奸臣乱政为借口发兵造反,率先攻下了头(今河北省邯郸市冀南新区马头镇)、木栅(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白芒铺镇)两地,并俘获太守刘神茂,驻军头领曹趚等人。梁武帝下诏,委任邵陵王萧纶掌符节,督率众军,共同讨伐侯景。

九月时,侯景听说官军前来,诈称游猎,出寿阳城,突袭谯州(今安徽滁县)、历阳(今安徽和县),引兵渡江,奔建康城而去。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萧正德却以载运芦荻为名,派出数十艘大船,暗中接济侯景军辎渡江。侯景渡江后,分兵偷袭姑孰城(今安徽当涂),随后兵至慈湖(今安徽当涂西北)。当侯景到达建康以南的朱雀航时,驻守宣阳门的萧正德将其迎入台城。

太清二年(548年)十一月,萧正德称帝,年号正平,任侯景为相国、天柱将军。与此同时,侯景率军攻陷了东府城,包围了台城,与誓死抵抗的太子萧统率领的官军僵持不下。时间一长,两方均面临缺衣少粮的困境。为防军队溃散,侯景纵容兵士对百姓烧杀抢掠,一时间城内死尸枕藉堵塞道路,百姓无米可食,只能以人肉为食。

侯景围困台城之时,朝廷的援军也已到了建康城外,但由于互相之间猜疑,关系如同水火,兼无心作战。太清三年(549年),侯景趁援军不合,假意向梁武帝求和,趁机进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文德殿。五月,忧愤交加的梁武帝被饿死在文德殿。

傀儡皇帝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临贺王萧正德怨恨侯景出卖过自己,密召郡阳王萧范,要他带兵攻打侯景。侯景得知消息后,勒死了萧正德,改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又自封为大都督,控制梁朝政权;七月,侯景以朝廷的名义给自己进位相国,封地泰山等二十郡,号为汉王。十月,侯景又借皇帝萧纲之名,加封自己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的封号。大宝元年(550年)十月,侯景逼迫简文皇帝驾临西州的私宴,并借其名,自封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

大宝二年(551年)四月,侯景废杀简文帝,改立豫章王萧栋为帝,改元为天正。十一月,萧栋被迫禅让,侯景自封为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在他的汉国内设置丞相以下百官,在庭堂上陈设仪仗祭器等物。

侯景之死

承圣元年(552年)初,王僧辩从江州出发,率军破南陵(今安徽繁昌西)、鹊头(今安徽铜陵),进至大雷(今安徽望江),与从南江(今江西赣江)北上的陈霸先会师于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东)。侯景急命侯子鉴率水师抵抗,双方在战鸟(今安徽繁昌北)展开激战,侯子鉴不敌,败奔淮南(今安徽当涂)。王僧辩和陈霸率兵抵达芜湖,不战而据城,并与据守姑孰、南州(今当涂江中)的侯子鉴再次激战。侯子鉴先是闭营不出,后派兵挑衅,王僧辩假意败走,转头以大舰截断其归路,大败侯子鉴。王僧辩占领姑孰,后继克历阳(今安徽和县),入秦淮河。侯景为阻拦王僧辩进入,命人用石头装满船只,再并排停靠,以堵塞秦淮河口,又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西)至朱雀航10余里沿淮筑垒。陈霸先从北岸登陆,筑营包围石头城,王僧辩乘机进军招提寺北(石头城北)。侯景担心退回西州(今南京西南秦淮河东侧)的路被截断,于是派人在石头城东北连筑五营以控制道路,并亲自率兵士万余人列阵在西州的西面。陈霸先佯退诱敌,同时安排2000名弓弩手潜回到侯军后方。王僧辩的大军朝石头城发起进攻,侯景部将卢晖略开门迎降。

承圣元年(552年)四月,侯景在西州被陈霸先、王僧辩击败后,企图向东逃亡投奔郡(今江苏苏州),被部下羊鹍杀死在去京口的船上。侯景死后,南徐州刺史徐嗣徽把盐放进侯景的肚子里,然后把他的尸体送到建康。王僧辩砍下他的头送到江陵;又砍下他的手送到齐国;剩余的尸首曝晾在市街上,任百姓兵士抢着吃。侯景的大儿子侯和被高澄剥皮后用锅烹煮致死,其余4个儿子被齐显祖阉割后烹杀掉。

侯景之乱使江南及三吴等地区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南朝梁的经济、文化基础不复存在。同时,侯景的野蛮统治,给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人口锐减严重,政治动荡不堪。而萧氏的皇族们为获得权利,不惜以南朝的主权、领土,换取东魏、西魏、北齐的“援助” ,这一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东魏、北齐、西魏趁火打劫强占地盘,导致南朝丧失了大片领土,生产力被大大削弱。侯景所侵扰的区域为建康、三吴等地,正是江南士族聚居之地,侯景之乱直接破坏了士族所依赖的地主庄园经济,严重地打击了士族的利益,加速了他们的衰亡。侯景乱梁, 导致萧梁中央政权濒临土崩瓦解之际,江南的土著豪强乘机竞起,各据坞壁, 并成为政治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政治格局。

政权频替

承圣元年(552年)十一月,在部下王僧辩、陈霸先等的劝进下,萧绎在江陵称帝,是为梁世祖。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即位不久,他即令宣猛将军朱买臣秘密处死萧栋、萧纪等兄弟四人,又将萧纪父子革除宗籍,改姓饕餮,继而又饿死萧纪的儿子萧圆照、萧圆正。两年后,西魏进攻江陵,梁军不敌,城池被攻陷,梁元帝被杀。梁元帝死后,太尉王僧辩及司空陈霸先奉迎梁王萧方智回京,意图扶持为帝。

北齐乘机想控制南朝梁政权,于承圣四年(555年)发动战争,以武力逼迫南朝梁改立贞阳侯萧渊明为帝,南梁大败于北齐,尽管陈霸先强势反对,但王僧辩不得不仍旧屈从于北齐势力,以萧渊明为帝,萧方智为皇太子,改年号为天成。陈霸先苦争无果,痛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于九月,举兵起义,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萧方智为帝。萧方智正式登基,改年号为绍泰,是为梁敬帝。任命贞阳侯萧渊明为司徒,封为建安郡公,食邑三千户。司空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同年,宇文泰立梁武帝萧衍的孙子萧詧为梁主,管辖江陵一州之地。于是萧詧在江陵称帝,年号大定,史称西梁或后梁,并追尊其父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南梁灭亡

侯景之乱以来,南梁内乱不断,各路刺史间或秘密勾结,或与他国勾结作乱,陈霸先借机发展自己的势力。经过约十年的战争,陈霸先基本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太平元年(556年),陈霸先进位司徒,加中书监;两个月后,再进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扬州牧,封为义兴郡公;太平二年(557年),加丞相陈霸先黄钺,监太傅,佩剑着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供给羽葆、鼓吹;次月,尊丞相陈霸先为相国,总领国政,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位居王公之上,加相国,设陈国百司。十月,敬帝禅位于陈霸先后,被贬为江阴王,南梁灭亡。

南朝梁

陈霸先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萧詧在江陵称帝,后传明帝萧岿、后主萧琮,开皇七年(587年),西梁被隋朝灭亡,存世三十三年,历三主。西梁作为西魏的附庸政权,历代事奉西魏、北周、隋朝,萧岿之女嫁与隋炀帝杨广为后,因此国废之后,仍在隋朝中央政府与江陵保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梁宣帝萧詧的曾孙萧铣率岳州校尉董景珍、沔人张绣等人在江南起兵反隋,意图复辟萧梁。萧铣进据巴陵后,称梁王,建元鸣凤。次年称帝,迁都江陵,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璇为文宪王。隋朝将领张镇州、王仁寿等人先后归降萧铣,后又夺南郡,定岭表(今岭南地区),辖区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兵力达到四十万。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命李孝恭、李靖等合兵攻打萧铣,萧铣不忍连累百姓,开城投降。到长安后,萧铣被李渊斩首。萧铣的复辟前后共历五年。

疆域

编辑

南朝梁的疆域起初与萧齐后期相仿佛,天监中时,有23个州、350个郡,1222个县。后趁北魏衰乱时向北扩张,至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时,州增加至109个,一度恢复到刘宋初期的疆域。中大同后期,南梁大举北伐,一度收复淮北若干城镇和汉中一地。侯景之乱后,长江以北沦陷于北齐,巴蜀地区沦陷于西魏,又放弃掉云贵高原的当地土著民族,后又丢失掉襄樊一带、江陵一带。

梁全盛时期政区建置数

朝代及标准年代

州名

州数

郡数

中大同元年(546年)

扬、东杨、南徐、南兖、北兖、泾、武、西徐、东徐、南谯、豫、南豫、湘、霍、豫、北徐、安、安丰、义、汴、仁、睢、潼、建、光、西豫、淮、朔、郢、湘、沙、楚、华、南荆、陈、青冀、南北二青、广、江、衡、嬴、新、高、成、罗、合、建、双、石、东宁、龙、静、南定、桂、安、越、黄、崖、交、兴、爱、利、明、德、荆、宜、郢、新、北新、北郢、定、土、富、洄、泉、濠、应、义、北江、北司、南司、雍、宁蛮府、湘、北梁、东梁、南洛、洵、岐、绥、益、东益、北益、南益

109个

405个

人口

编辑

梁初建的数年间,经代齐及对各地反对势力平定的战争,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在籍人口处于低谷状态。梁武帝萧衍在位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在位期间致力于社会的安定,维系各方势力的均衡,并采取了一系列安集人户、促进生产的措施,梁朝人口逐步回升。大同九年(543 年)张缵为湘州刺史,“在政四年,流人自归,户口增益十余万,州境大安。”侯景之乱造成的杀戮是巨大,据《南史》记载“都下户口百遗一二,大航南岸极目无烟。”又“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据《梁书》记载太清三年(549 年)“九江大饥,人相食十四五。”侯景之乱使王朝四分五裂,整体户籍无法统计。而梁中央政权所能掌控之地,著籍者尚不足三万。这种情况随着陈霸先代梁而起,再次统一江南,户籍数量才再次恢复。

内政

编辑

官制

选官

梁武帝重视统治阶级内部门阀大族与寒门素族之间的矛盾,在用人上采取调和政策。一方面,采用国子学学生经考试而入仕的制度,从源头上限制了入仕的阶层,维护了门阀大族的地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同时,对不限以权贵的五馆生可策试入仕,对寒门仕人采取的明经策试取仕的制度,有利于更多的寒门投入到经史的学习中来,有利于政权基础的稳固。但在萧梁一代,由策试之途入仕的人当中,国子生占了绝大多数。

官品与官班

南朝梁时期仿晋朝官制,官制完备。南朝梁官班制不同于官品,由梁武帝于天监七年(508年)进行官制改革后,确定的不同于九品官制之外、独立发展起来的官阶制度,史称“十八班”。南朝梁的官班制包括流内十八班、流外七班、三品蕴位及勋位、州职六班、郡职十班、县职七班、一百二十五号将军十品二十四班、不登二品将军十四号八班、施于外国的一百九号将军十品二十四班。班多者为贵,同班内的官职按优劣排列。

萧梁官职的官班与官品

梁官职

梁官品

梁官班

尚书仆射

十五

尚书左丞

尚书右丞

尚书五都令史

尚书郎中

尚书正史令

三品勋位

侍中

十二

给事中

门下令史

三品勋位

中书令

十三

中书主事令史

三品勋位

中书令史

三品勋位

秘书监

十一

秘书丞

秘书令史

三品蕴位

著作郎

著作佐郎

太史令

光䘵卿

十一

太仆卿

廷尉卿

十一

廷尉正、监、平

廷尉丞

廷尉主簿

流外四

鸿胪卿

司农卿

十一

少府卿

十一

大匠卿

太舟卿

太子洗马

太子门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舍人

法律

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下诏修订律令,并任命蔡法度为尚书删定郎,制定律令,尚书令王亮、侍中王莹、尚书仆射沈约等人参议律令修订。八个月后,蔡法度团体在晋律的基础上,完成了修订活动,共撰写完成《梁律》二十卷、《梁令》三十卷、《梁科》四十卷。

《梁律》的删去了《晋律》中的“诸侯”一篇,增设了“仓库”篇,后为隋唐宋元明清的律典所沿用。《梁律》在用词上更为准确,如将“请赇”改为“受赇”,着重强调处罚官员受赃枉法;将“盗”篇扩展为“盗劫”,“贼”篇扩展为“贼叛”等等,进一步扩大了篇目法条的覆盖面。《梁令》删去了《晋令》中的“军法”六篇、”杂法”两篇、“军水战”、“军战”、“俸廪”、“赎” 各一篇,增设“劫贼水火”、“军赏” 两篇,总篇目减至三十篇。此外,律令的名称也进行了改动,如将《晋令》中的“佃”改为“公田公用仪迎 ”,新设“劫贼水火”篇,整体更为简洁准确。

《梁律》里,形成了完备的刑罚体系。死刑二等,耐刑四等,短期自由刑及鞭杖刑共九等,赎刑十等。对于官员犯罪,梁律又规定了八种特定的处罚方式。除刑罚体系完备外,梁律令对于刑罚的执行及工具也进行了详备的规定。

教育

南朝梁时期,由于政权相对稳定,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繁荣的景象。梁武帝建立不限贵贱的五馆,打破了仅以士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局面,在维持了中央官学发展的基础上,也促使了地方私学的发展。其次,朝廷开办以培养专门人才为教育的学馆,使得儒学思想一统天下的的局面被分化。

国学

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下令修复国子学,主要讲授《五经》《孝经》及梁武帝亲自编撰的《制旨孝经义》,为此还专设了胄子律博士,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他还设置了五馆,教授《五经》,每馆设置《五经》博士一人,招收的对象主要为寒门俊才,且不限人数。为解决外地学子求学问题,梁武帝又于天监五年(506年),开设了集雅馆,主要招募外地学子。天监九年(510年),梁武帝下诏储君及宗室子弟需入国子学学习。然而在此时期,五馆中随着主馆学官的相继逝世或迁任他职,五馆名存实亡。 大同七年(541年),在国学外,梁武帝又下令建立士林馆,用于聚集学者讲学。侯景之乱时,士林馆被烧毁。

地方官学

梁武帝深谙以兴学建校来加强的道理,他制礼作乐,广开馆寺,兴建学校,又分遣博士祭酒到各州郡开设地方官学。忠武王萧憺、安成康王萧秀、梁元帝萧绎为刺史时,都曾在辖域内开立学校,劝课就业。

私学

南朝梁的私学教育同样繁荣。据史料统计,私学教授多达二十余人,生徒在千余人以上。私学主要分成初级教育(蒙学)和高级教育。初级教育的内容多为字书和一般经书。高级教育不光包括儒学教育,也涵盖玄学、佛学、文学、史学等多科目。除了以儒家、道家、佛家为主的私学教育外,南朝梁也有各家兼综、合流的私学。

户籍

户籍早期分为黄籍和白籍,后期废除白籍,统称为黄籍。户籍上要登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名字、关系及年龄,死、逃、服役、犯病等情况也要在户籍中注明。其次,宦和婚的状态也要注明,以明确能否享受免役的优待。户籍中还要登记民户的门第等级。与黄籍相联系的是用于登记各民户财产的资簿,资簿是确定征收税赋的依据。

经济

编辑

农业

南朝梁时期,由于国家对峙,农业的重要地位突显。为了保障重农政策的实施,梁武帝时积极实行屯田制,军屯是在沿边各州郡县,规模较大,仅南北司二州,就开垦荒田二千顷,两年之后,仓廩充足。

南朝梁的疆域内农业自然条件好,农作物种植业以水稻、豆麦麻粟等作物为主。桑蚕业在农业生产中有得到逐步发展的趋势,麻布成为主要的衣着材料。畜牧业除了牛以外,小型家畜如猪、羊、鸡、鸭也很普及。

为保证水利灌溉,南朝梁还相继修建了宿预堰、曹公堰、寒山堰等水利工程

手工业

南朝梁时期,纺织业有着显著的发展。如梁世祖萧绎发表的檄文中提到:缚侯景及送首者,封万户开国公,绢布五万匹。南朝梁大臣死后,朝廷都会以布作为赏赐,数量从几十匹到几百匹不等。 以此可见,当时南朝梁的纺织业是处于兴盛的地步。

商业

魏晋时期,受汉末的影响,商业正在逐步复苏,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商业扶持的政策。南徐州所辖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下辖区)就曾是当时繁华的都会之一,是当时南方的一个经济和商业重心。

南朝和海南诸国通商,在梁时商业尤盛。输入货物多是象牙、犀角、珠玑、琉璃、吉贝、香料等,输出的货物多是绫绢丝锦等。王僧孺为南海(即今广州)太守时,南海郡每年都有高凉国的人和海船到来,外国商人在这里进行商品贸易。,过去州郡官员用半价买下货物随即转手卖出,赚取几倍的利钱。以前历任官员都这样做,并习以为常。

西域商人通过河南道来中原贸易的也不计其数,益州、建康等地均为西域商贾云集之处,特别是在刘宋和萧梁时期。西域商贾以商业为主要谋生手段,其商业规模大,且经营的品类都是利润较高的丝绸、香料、珠宝等东西。

货币

国家货币

萧梁一朝,战乱不断,为弥补政府开支和军费的不足,梁武帝萧衍在建国之初开始铸行新钱并强制流通。梁武帝天监元年发行了五铢钱,以是否带有轮郭而区分为天监五铢和公式女钱。由于民间私下习惯用古钱进行交易,且屡禁不止,于是梁武帝下令废止铸造铜钱,于普通四年铸造铁铁,并发行了铁五铢、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大富五铢,这四种钱币大小轻重相仿,钱背多带有四出文。梁武帝太清年间,又在局部地区试铸推行了新货币太清丰乐钱。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7232/

(32)
词条目录
  1. 国号
  2. 历史
  3. 建立梁朝
  4. 建梁初期
  5. 国势渐崩
  6. 侯景起乱
  7. 傀儡皇帝
  8. 侯景之死
  9. 政权频替
  10. 南梁灭亡
  11. 疆域
  12. 人口
  13. 内政
  14. 官制
  15. 选官
  16. 官品与官班
  17. 法律
  18. 教育
  19. 国学
  20. 地方官学
  21. 私学
  22. 户籍
  23. 经济
  24. 农业
  25. 手工业
  26. 商业
  27. 货币
  28. 国家货币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