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狗蕨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金毛狗蕨的中文学名为金毛狗(拉丁学名:Cibotiumbarometz(L.)J.Sm.)又称狗青、金毛猴、百枝、金毛狗脊等,为蚌壳蕨科金毛狗属多年生常绿中型树状蕨类植物,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广泛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包括中国、泰国、印度支那、马来亚、及印度尼西亚。金毛狗蕨生于山沟及溪边林下酸性土中,喜温暖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畏严寒,忌烈日,喜明亮的散射光线。 蕨类植物是最原始的维管植...

金毛狗的中文学名为金毛狗(拉丁学名:Cibotium barometz ( L.) J.Sm.)又称狗青、金毛猴、百枝、金毛狗脊等,为蚌壳蕨科金毛狗属多年生常绿中型树状蕨类植物,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热带地区,包括中国、泰国、印度支那、来亚、及印度尼西亚。金毛狗蕨生于山沟及溪边林下酸性土中,喜温暖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畏严寒,忌烈日,喜明亮的散射光线。

历史演化

编辑

蕨类植物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较低级的一门。根据《浙江植物志》记载:金毛狗蕨为大型树状陆生古老蕨类植物,起源于侏罗纪,在原始森林中是“辈分”最高的“活化石”。

形态特征

编辑

根茎

金毛狗蕨根状茎卧生、粗大,根茎顶端生长着一丛大叶。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根、茎、叶等形态特征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的根状茎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的根状茎

金毛狗蕨叶柄棕褐色,较粗大,可达1米或1米以上,直径在2~3厘米左右。基部被长10厘米以上大丛垫状金黄色茸毛,上面光滑具光泽。叶卵状三角形宽,长可达1.8米,分裂成三回羽状。下部羽片长圆形,宽20~30厘米,长80厘米。蕨柄长3-4厘米,互生,离柄较远。一回小羽片宽在2.5厘米左右,长15厘米左右,小柄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羽状深裂达数条小羽轴。末回裂片有浅锯齿,形状为呈线形镰刀形,宽在3毫米左右,长在1~1.4厘米之间。侧脉两侧隆起,中脉两侧凸起,单斜出,但在不育羽片上呈二叉状。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干后叶片下面灰白色或灰蓝色,上面褐色,两面光滑有光泽,或在小羽轴上下两面微被短棕毛,疏被。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叶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的叶子

孢子囊群每末回裂片1~5对,生于下部小脉顶端,囊盖坚硬,横长圆状,棕褐色,两瓣状,外瓣较内瓣大,成熟时如蚌壳裂开,孢子囊群裸露,孢子透明,呈三角状四面体形。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孢子囊群

物种分布

编辑

世界分布

金毛狗蕨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包括中国、泰国、印度支那、马来亚、及印度尼西亚。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致分布(标红区域)

中国分布

金毛狗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两广、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南岛、浙江、江西和湖南南部(江华县)。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在我国分布地区的代表点位

生长习性

编辑

金毛狗蕨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对土壤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差,只能在肥沃的土壤和60%的遮荫下生长,常生于海拔900米以下的山沟林荫阴湿处的酸性土壤上,喜阴、喜湿,忌阳光直射,喜散射光,土壤含水量和群落郁闭度较高才能使其正常生长。适宜生长的条件:空气湿度60%-80%,夜间气温10~15摄氏度,白天气温21~26摄氏度。

自然繁殖

金毛狗蕨的自然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和旁孽繁殖。野生的金毛狗蕨靠孢子繁殖,其孢子等到成熟后会自然脱落在地上,经过雨水浸泡,来年地上又会长出新的。金毛狗蕨成熟的根状茎上能产生数量很少的孽芽(或称为“旁孽”),可以靠分生孽芽进行繁殖。

人工栽培

分株

将金毛狗蕨块茎切成带有一定数量不定根和叶片的根茎,并修剪叶片,以利于成活。用药液浸泡后,利于其块茎生根。部分带叶柄的根茎较老,没有生长点,不利于其分株繁殖,因此选择合适的根茎部位,有利于金毛狗蕨的成活和生长。

金毛狗蕨

分株

栽植

将分割好的块茎进行浅栽,浅栽时以有绒毛的根茎裸露在地,栽植后用适当的水量浇足,在苗床上方架起遮阳网,使其处于温暖、湿润、凉爽的环境中。二月份分株培养的金毛狗蕨幼苗,在播种后10天左右开始发芽,15~20天时展开叶片,20天后达到萌芽高峰,25天左右新根萌发,栽后一个月即可到达展叶高峰。

环境管理

适当的水分和光照管理是金毛狗蕨的分株栽培技术的关键。大多数蕨类植物都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分株幼苗要及时浇水,以保证土壤不会有积水。如果浇水太多会引起土壤积水,很容易引起腐烂。而且,金毛狗蕨是一种阴生植物,喜欢强烈的散射光线,特别是不能直接照射到太阳,所以在播种后要在苗床上面盖一层遮阳网,防止太阳直射。金毛狗蕨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多见于林间、溪谷等地,不喜炎热,但对空气的湿度有很高的要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

物种保护

编辑

物种现状

金毛狗蕨在中国分布范围较广,但由于生存环境破坏严重以及人为大量采挖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其人工繁育技术与栽培管理方法相对落后,无法实施人工大规模种植,市售金毛狗蕨药材均为野生资源,其野生资源不断减少。

致危因素

第一,金毛狗蕨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较高,通常在土壤酸性、含水量高、郁闭度高的沟渠旁,其栖息地生存环境发生急剧的改变,导致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

第二,随着人们对其药用、食用、观赏价值的认识,人为私挖乱采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原生境片段化以及破碎化,野生种群和个体数量急剧下降。

保护等级

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规定,金毛狗蕨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于2021年8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并未更改。

保护措施

金毛狗蕨

县林业局查获的金毛狗蕨

第一,金毛狗蕨对生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应加强栖息地的保护,使其在正常的生长和繁殖条件下进行自然更新。

第二,利用其根状茎、叶、孢子等组织,构建了植物资源的种质保存基因库。

第三,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濒危植物的科普教育,提高民众对濒危植物的认识。

第四,在对野生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的前提下,寻找能使其获得优质、高产的繁育途径。

金毛狗蕨

上海铁检院查获某花鸟市场非法销售的金毛狗蕨

功用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金毛狗蕨实重要的药用植物,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药用历史,主以根状茎入药。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其味苦,性甘、温。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强腰膝、补肝肾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金毛狗蕨

药用价值

生态价值

从生态学角度看,由于金毛狗蕨的生长习性特点,可以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具有科研价值。

观赏价值

金毛狗蕨是树状蕨类植物,树形古朴优美、坚挺有力、株形高大、叶姿优美、而且四季常青,非常有中国南方地区或者雨林风光的意境,是著名的室内观赏蕨类。

金毛狗蕨

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叶红环,董燕,韩见宇,任启飞,袁茂琴,张梅,黄凤燕. 珍稀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的研究进展[J]. 贵州科学, 2020, 38(05): 28-31. [2022-11-10].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国植物主题数据库. [2022-11-10].

[3]《中国植物志》 第2卷:金毛狗[EB/OL]. .

[4]谷昌旺. 南京金陵花市首现金毛狗蕨[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9, (2): 55. [2022-11-10].

[5]彭黎立. 环境因子对金毛狗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影响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2022-11-10].

[6]蔡时可,梅瑜,陈炜玲,史广生,李静宇,王继华. 金毛狗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9(06): 1390-1396. [2022-11-10].

[7]张朝芳,章绍尧. 浙江植物志[M].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8]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金毛狗[EB/OL]. .

[9]雷胜勇,杜红,赵红,邓洪平,华波,乔元宝. 濒危植物金毛狗群落的数量分类及排序[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03): 25-29. [2022-11-10].

[10]张祖荣,张绍彬.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毛狗的孢子繁殖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5): 2330-2332,2353. [2022-11-10].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0.05.047.

[11]苏钰琴,莫燕兰. 金毛狗脊种苗繁育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08): 47+49. [2022-11-10].

[12]文和,谌金吾.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毛狗分株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 2016, (6): 62,64. [2022-11-10].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224页.

[14]雷胜勇,杜红,赵红,邓洪平,华波,乔元宝. 濒危植物金毛狗群落的数量分类及排序[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 38(03): 25-29.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8243/

(12)
词条目录
  1. 历史演化
  2. 形态特征
  3. 根茎
  4. 物种分布
  5. 世界分布
  6. 中国分布
  7. 生长习性
  8. 自然繁殖
  9. 人工栽培
  10. 物种保护
  11. 物种现状
  12. 致危因素
  13. 保护等级
  14. 保护措施
  15. 功用价值
  16. 药用价值
  17. 生态价值
  18. 观赏价值
  19.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