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滦河,渤海独流入海河流,一般归入海滦河水系的滦河水系。古名渜水,因发源地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渜后讹为濡。濡、滦音相近,后唐朝演化为滦,元朝又称“御河”或“上都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流经沽源县、正蓝旗、多伦县、隆化县、滦平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迁西县、迁安市、卢龙县、滦县、昌黎县、在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888公里。 滦河古称濡水,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巴彦图古尔山麓骆驼沟乡东部的小梁山(...

滦河渤海独流入海河流,一般归入海滦河水系的滦河水系。古名渜水,因发源地有众多温泉而得名。渜后讹为濡。濡、滦音相近,后唐朝演化为滦,元朝又称“御河”或“上都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流经沽源县正蓝旗多伦县隆化县、滦平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迁西县迁安市、卢龙县、滦县、昌黎县、在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全长888公里。

干流概况

编辑

河流走向

滦河古称濡水,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巴彦图古尔山麓骆驼沟乡东部的小梁山(海拔2206米)南麓大古道沟。向西北流经坝上草原沽源县转北称闪电河,经蒙古自治区正蓝旗转向东南,经多伦县南流至外沟门子又进入河北省丰宁县。在内蒙古境内有黑风河、吐力根河(吐里根河)汇入后称大滦河,至隆化县郭家屯会小滦河后称滦河。

河流蜿蜒于峡谷之间,至潘家口越长城,经罗家屯龟口峡谷入冀东平原,流经迁西县、迁安市、卢龙县、滦县、昌黎县、至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河流全长888公里(《河北省志·地理志》称877公里),流域面积4475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4394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4.23亿立方米。流域长度435公里,平均宽度103公里,流域平均比降5.17‰,河道平均比降2.65‰。

滦河

滦河水系及位置图示

河道特征

河源段:外沟门子以上为河源段。河床海拔从源头1800米以上降到1145米,落差近700米,平均比降为2.5/1000,河谷宽浅,主要流经内蒙古草原地带。

上游段:张百湾以上为上游,河床高程由1145米降到423米,落差达720米,平均比降达3.1/1000,由于水量小,水力资源并不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0万千瓦,单位蓄能仅有424千瓦/公里。本段河流穿行于坝缘及冀北山地区,河流下切剧烈,河曲发育,弯曲系数为2,凹岸多为悬崖陡壁,凸岸多为砾卵沙滩,河床多由卵石粗沙组成,河漫滩不发育,河谷呈“V”型,水面宽度平水期35-45米,是典型的年轻河谷地貌。

中游段:从张百湾到滦县为中游段,河床高程由423米降为25米,落差近400米,河道比降仅1/1000。但由于水量增大,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0万千瓦,单位蓄能758千瓦/公里。本段横穿燕山,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地貌,在山岭处形成山地峡谷,多为“v”型,在盆地区则形成宽谷,宽谷与峡谷外貌相差很大,如迁安盆地和附近桑园的滦河河谷就完全不同。潘家口以上河谷较窄,以下的河段宽阔,河床处于中老年期,河曲发育,多分汊,江心洲,边滩众多,为辫状水系,水面宽,河床组成物质较细,多沙卵石。

下游河口段:滦县以下为下游河口段,此段基本上属滦河三角洲地区,河宽平水期400米,洪水期2000米,河谷宽阔,曲流漫滩发育,多分汊,河床主要由细沙组成,河漫滩多由亚粘土,亚沙土组成。由于河道比降小(仅0.28/1000),流速减缓,水流挟沙能力减低,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向“地上河”发展。且泥沙不断在河口区堆积,使三角洲逐渐向外推进。

滦河

滦河流经坝上草原段

河道形成

公元前15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滦河由迁西向南,经照燕州、新河山、台头、北观,从北观沿今还乡河南流,在丰润出山后,形成了滦河洪积一冲积扇。另有人认为,除去上述河道外,还有其它几条河道。大约在公元前15万年左右,滦河被古沙河袭夺后,便在迁西县城北折而东流,经忍字口,至印字峪,循古沙河河道由迁安向南流,形成了大致以迁安为顶点的晚更新世(公元前15万年~前1万年左右)洪积—冲积扇。

约在公元前2万~前1万年的晚更新世末期和全新世初期,青龙河西支夺了滦河河道,迫使滦河由迁安向东改道,从白各庄向东南流,至卢龙会青龙河,至滦县出山。公元前7500~前3000年的中全新世,海岸线在渤海湾北岸已上升到丰南、小集、大佟庄、胡各庄、乐亭、刘台庄、团林、大蒲河一线,滦河在乐亭以北形成冲积平原,以南入海并建造了三角渊。中全新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海岸线又后退到新寨、蔡庄、胡家坨一线,滦河也随之深入到蔡庄一带。其时,滦河就是现在的溯河。

滦河

滦河乐亭县入海口段

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海岸线又后退到新寨、蔡庄、胡家坨一线,滦河也随之深入到蔡庄一带。其时,滦河就是现在的溯河。

河道变迁

秦—宋代之间,有关滦河的文字记载不多。据《水经》记载,“濡水(今滦河)从塞外来,东南过辽西令支县(约在今迁安县西)北,又东南过海阳县(约在今滦南县)西,南入于海。”这说明三国、晋时的滦河位于今河道以西、溯河以东,由乐亭南入海。又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濡水(今滦河)又经牧城南分为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也,东经乐安亭(今乐亭东北1公里)北,东南入海;濡水东南流,经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这说明北魏时的滦河下游已在乐亭南北分流,但主流仍到乐亭以南入海。

另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从秦至宋,滦河均在乐亭以南,基本是随着海岸线的后退而延伸,河道摆动幅度不大。至700年前的南宋末年,海岸线已后退至阁楼坨、闰各庄、汤家河、董庄一线,滦河河道也向南伸至王滩、赵滩附近。

元代以后,滦河河道的变迁改道开始频繁。据《元史·河渠志》、《滦县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记载,元时,滦河主流经过今城、史家口、徐家店、乐亭、毛庄、胡家坨,循老滦河故道,于东麦港附近入海。其中,元泰定元年(1324年)以前,滦河曾从其西岸的王家闸(今马庄东北2.5公里许,已湮)分出支河叫青河。青河又分东西两支,西支青河从王家闸,经蔡家营、许家坟、南闸头(今暖泉)、破桥(今城子)、南套、沙沟、宋道口、泽头(今泽坨)、陶头、大杨各庄、公安桥(今公案桥)、坨里、薛各庄,曹岭,于蚕沙口(今柳赞西)附近入海。这条河道就是“由芦台经黑羊河、蚕沙口、青河至滦州”的运粮河故道(《滦河志》),也即《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说的“秦汉以来漕运故道。”该河道从暖泉至公案桥,河身犹存,曰青河;从公案桥至坨里,东西向古河道残存,可能是新河故道;从坨里至蚕沙口为今溯河故道。东支青河不见文字记载,但据明天启年间的《乐亭县志》记载,“景泰壬申(三年,1452年)大水,滦河徙(河旧在城东,其城西故道,水可徙涉),至是竟至汀流河南流徙于城西。”由上可知,“河旧在城东”指乐亭以来的滦河主流(今老滦河),而“城西故道”可能就是青河东支,从王家闸与西支青河分流后,南下经任各庄、汀流河、杜林、刘海庄子,于古河附近入海。刘海庄子的古河道至今仍残存,以南为今青河河道。

另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的古河道,仅有滦河主流和青河西支,而未有青河东支。

明代初期(永乐四年至景泰二年,1406~1451年),青河西支已湮没,东支也逐渐变浅,但仍可徙涉,曰淀流河;主流是流于乐亭正东的滦河(今老滦河),曰葫芦河。

景泰三年(1452年)大水,滦河由沙窝铺(相当于今前沙铺附近)决口,到汀流河南流,又经乐亭城西的青河东支河道,但下游在刘海庄子以南东移至大清河,在马头营入海。而城东旧河名为乾滦河,《中国历史地图集》万历十年(1582年)的图幅中仍称葫芦河,此河势一直沿续到天启元年(1621年)。

天启二年(1622年),滦河在汀流河决口,向南经石各庄、杨各庄、小圣庙、青坨,在新寨入景泰三年以后的青河东支下游(今大清河),在马头营入海。以后历经129年,直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这条河道没有大的变化。现新寨以北仍留有古河道的遗迹,汀流河以南的决口扇及石各庄、杨各庄、边流河一带的大溜沙质高地,地面上依稀可辨。

乾隆十七年(1752年),滦河决于大杨庄,分东西两支南流入海。西支从大杨庄,经三合庄、闫各庄、前芦河,于新开口附近入海;该河身仍很明显,名为小河子。东支从大杨庄,经苑庄、王滩,在王滩以南入海;现在河道仍存,名为胡林河。以后,滦河多次决口,如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史家庄决口,东入昌黎,但不久堵塞。

嘉庆十六年(1811年),滦河决于淀流河,东南流经乐亭西关、蔡庄、汤家庄,在海田村附近入海。现在古河道遗迹仍很明显,聂庄以上称消凌河,以下称长河。此河身一直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仍有水。十八年大水,滦河在沙窝铺决口,乐亭城乡尽成泽国,主流行元时的滦河故道(今老滦河),取道老米沟和狼窝沟入海。

光绪九年(1883年),滦河在蔡家庄(可能相当于今马城以北的蔡营)决口,向南分成数股,于长凝汇合后到南套入青河西支故道,名曰二滦河。蔡营决口扇及其以南的分流故道,今仍清晰可辨。十二年,此河淤塞,又行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河道。

民国4年(1915年),滦河在史家口(可能是今昌黎县小史家口)决口,大致循现河道东南流。民国27年(1938年)以前,滦河由甜水沟入海,以后由今河道入海。

水文特征

编辑

径流量

根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至1984年滦河年径流资料的统计,滦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46.1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为129亿立方米,出现在1959年,最小年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出现在1981年,频率为20%的年径流量为63.7亿立方米,预率为50%的年径流量为39.9亿立方米,频率75%的年径流量为26.9亿立方米,频率为95%的年径流量为15.8亿立方米。

滦河流域为典型的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下,高空受西风槽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降水很少。夏季受北太平洋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多雨。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极锋,但西来槽、切变线、西北涡、西南涡、台风等都能形成降水。若遇两个以上天气系统相互配合,而且水汽丰富时,常可形成雨量大、历时长、雨区广的暴雨。春季基本仍是冬季环流系统控制,降水少,多风沙。加上气温回升快,常形成春旱。秋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退却较快,除退却过程中形成阴雨天气外,一般是秋高气爽天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特别是7S两个月,全年降水又往往集中在几次暴雨上。

滦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径流变差系数多在0.5-0.8,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多在8倍左右,有的站甚至达10倍以上。支流兴洲河、伊逊河、蚁蚂吐河、武烈河瀑河、潵河等均在10倍以上。仅河源处于支流如大滦河、兔力根河、小滦河等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0.5,极值比为3-5倍。滦河不仅水量丰枯变化大,且常出现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

滦河径流主要来自降雨,因之,径流年内分配和降水的年内分配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汛期自6月底到9月初,7、8月份内出现最大洪峰,冬春水量很少,3-4月由于融冰及融雪常形成不大的春汛。5、6月则因干早而出现历时不长的枯水,虽历时不长,但流量常低于冬季枯水期,而为全年最小值。

含沙量

滦河流域山区占90%以上,且大多是石质山岭,植被保存较好(植被覆盖度为30-60%)。各河含沙量在河北省各河中是比较小的。上游干支流包括闪电河、大滦河、小滦河等含沙量多为1-2公斤/立方米。自张百湾以下的中游各支流,包括伊逊河、武烈河、长河等流域,有较多的黄土分布,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垦殖,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加大。伊逊河围场站,伊逊河支流不澄河边墙山站及蚁蚂吐河下河南站含沙量都在20公斤/立方米以上,成为滦河泥沙主要源地之一,其它支流老牛河、瀑河、潵河等含沙量略小,一般为3-4公斤/立方米,青龙河含沙量只有2-3公斤/立方米。桃林口站为2.88公斤/立方米,是滦河含沙量小的支流之一。滦河流出燕山,至滦县站含沙量为4.76公斤/立方米。滦县以下流入平原,流缓沙沉,含沙量又有所减小,但因下游河道甚短,很快到达入海口,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形成滦河三角洲。

滦河的输沙量比海河小,滦县站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2270万吨。但输沙量年际变化大。滦县站年输沙量最大值为8790万吨(1959年),最小值为235万吨(1951年)。最大值为最小值的37倍。

各河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大约90%集中在汛期(6-9月),尤其7、8月沙量最大。汛期以外各月特别是冬春枯水期沙量很小。个别河段接近于零。

主要支流

编辑

滦河源远流长,沿途接纳了众多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9条,即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潵河及青龙河。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是伊逊河,长度和水量最大的是青龙河。

小滦河,蒙语称“库尔奇勒河”,因它是滦河上游一条主要支流。故得名小滦河。

瀑河,亦名“宽河”,又名“豹河”,古称“高石水”。《明史·地理志》载:宽河守御千户所“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承德府志》载:豹河,一名瀑河。“源出州境之密云沟黄土梁,蜿蜒一线,贯穿石罅,合诸山涧水始汇成川。(按:指平泉州)又南迳宽城之东,亦名宽河”。“瀑河洪水凶猛,声似虎豹,故名。”瀑河源于平泉县石拉哈沟乡七老图山西麓,由北向南穿过平泉县,再进入宽城县,至宽城县瀑河口入滦河。

伊逊河,一名“伊松河”,俗名“羊肠河”。即古索头水。据《钦定热河志》载:“伊逊”是蒙语“九”的意思,是说这条河弯曲多,即“九曲河”、“羊肠河”或“伊逊河”。伊逊河是滦河较大支流。发源于围场县哈里哈老岭山麓。流经围场县,于隆化县存瑞乡山咀村与蚁蚂吐河汇流,南下入滦平县,至承德市滦河乡汇入滦河。支流蚁蚂吐河又称“山羊河”。“蚁蚂”蒙语“山羊”之意。蚁蚂吐河发源于围场县的燕格柏、桃山及石桌子三个乡,流经围场县西北部,从山咀村注入伊逊河,蚁蚂吐河水量变化较大,枯水期几乎干涸,洪水期洪量很大。

武烈河,发源于隆化县太后梁一带山谷中,上游有鹦鹉川、毛沟川及石洞子川,三支汇合于承德县下中官村,始称武烈河,过承德市纳入行宫温泉,故名热河,后南流至王宝盖注入滦河。河道在下中官村以上,宽仅500米,下中关村以下,宽500-1000米,河床为沙卵石,间有河滩地,两岸山势较低,黄土硕盖较厚,耕地不少,且山坡亦多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老牛河,发源于承德粗子沟分水岭,在山咀以上汇流了个支流后,始称老牛河,南流有野猪河及白马河注入,至承德县下板城北注入滦河。河道上游宽约500米左右,至下游逐渐展宽至1000米左右,河床为沙卵石,三沟以上两岸山势较高,多有林木,三沟以下山势渐缓,林木少而耕地较多。

柳河,原名“流河”。《大清一统志》载“柳河在府南,源出马兰关外雾灵山下,东流至板谷岭,迳府南境又东至柳河口入滦河,亦名流河。”柳河发源于兴隆县南双洞乡六里坪山麓,八品叶岭西麓。向西北流经兴隆县北侧后折向东北。在兴隆县柳河口入滦河。常年有水。枯水季节水流平缓,汛期水大流急。河道迁回山岳之间,急弯甚多。

潵河,有人写成“洒河”。发源于兴隆县石庙子乡的东八品叶。源头为一清泉,称“石井子”。泉水一年四季不停地向外喷洒,汇集成河,故名“洒河”。潵河自源地由西向东流,经石庙子、牛圈子、小子庄、半壁山、蓝旗营、洒河南、三道河等7个乡进入迁西县境内。潵河处于燕山山脉的暴雨中心地带,洪峰较大。由于流域内水土流失较轻,除洪水期7、8月份外,河水清澈见底。

洲河,俗称“牤牛河”。《承德府志》载“以在古宜兴州地得名”故称兴州河。后“州”演化为“洲”字。兴洲河发源于丰宁县化吉营乡境内冰郎山(史称沙尔呼山)的南北两侧,二源在化吉营村南汇合后水势渐大,由西北向东南流经丰宁县,南流入滦平县,至张百湾入滦河。常年有水。易改道。

青龙河,为滦河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南侧的台头山,流经凌源(属辽宁省)、平泉、宽城、青龙等县,于卢龙县北桃林口穿过长城,经卢龙、迁安,于滦县石梯子注入滦河。青龙河支流很多,在长城以北有大北河、五道河、头道梁河、汤道河、都源河、星干河、起河、广茶山河等,在长城以南有沙河、白羊河、蚂蚁河、徐流河、凉水河、野河、翁家沟和教场河等。青龙河在桃林口以北为燕山山脉的深山区,干流迁回于深山峡谷之间,坡陡流急,河道坡降在1/430-1/600之间,河谷宽一般为400-1000米,砂卵石河床。河流出桃林口后进入丘陵区,河宽平均500米,砂砾卵石河床,海拔70米左右,坡度约1/1000。青龙河在桃林口以北的燕山深山区恰是暴雨中心地带,所以青龙河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势猛、历时短”等特点。洪峰流量可达600立方米/秒以上,多出现在7、8月份。历史上青龙河洪水曾多次造成严重灾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930年、1949年、1959年、1962年的洪水,沿河均有部分村庄被洪水冲走,洪水还曾侵入卢龙、滦县、乐亭的城廓,损失惨重。

流域概况

编辑

滦河为河北省第二大河。流域位于东经115°30′-118°45′和北纬39°10′-42°40′。流域南北长500公里,东西平均宽90公里。上游最宽处1175公里,下游最窄处12公里,流域面积4488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44070平方公里,平原810平方公里。

流域西南以燕山山脉与潮白-蓟运河为界,北部和东部以苏克斜鲁山、七老图山和松岭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相邻,南面东侧为洋河、饮马河流域。西侧为泝河流域。分水界不明显,南临渤海。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由于流域所跨纬度大,因而自然地理条件南北差异较大。

滦河上游发源地为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表微波起伏,相对高度200米左右,低洼处为碟形洼地,以风积风蚀作用为主,滦河流过坝上高原后,进入冀北山地丘陵区,海拔1300-1500米,岭谷高差500-800米,坡陡流急,河流下切强烈,地表破碎,黄土分布广。中游主要流经燕山山地,海拔800-1200米,向南逐渐降到200-500米,包括中、低山、丘陇及盆地等地貌类型。下游主要流经平原,包括燕山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滦河三角洲,海拔大部分在20米以下,地表平坦,河谷宽浅,曲流发育。

滦河流域气候南北相差也很悬殊。年平均气温由1℃增至11℃,1月气温由-2℃增至-5℃。月气温由17℃增至25℃,1月积温由1600℃以下增至38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气候类型由寒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过渡到暖温带半湿润气候。自然植被由干草原向南依次为森林草甸草原、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到落叶阔叶林,丘陵坡地上多为灌草丛。相应的土壤有栗钙土、黑土、草甸土、灰色森林上、棕壤、褐土及沼泽土、盐土。在一些较高山地,又具有不同的垂直带谱。

开发治理

编辑

蓄水工程

1979年滦河干流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先后蓄水投入运行,78.60%的汇水面积得到了控制。其中潘家口水库控制面积3370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2.930×10⁹立米;大黑汀水库位于潘家口水库下游,控制潘家口至大黑汀区间面积160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3.370×10⁸立米。1998年底,位于滦河支流青龙河上的桃林口水库投入运行,控制面积506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8.590×10⁸立米。至此,滦河全流域89.90%的汇水面积得到了控制。1998年位于滦河最大支流青龙河上的桃林口水库启用后,控制了滦河流域89.9%的汇水面积,调蓄了滦河下游(滦县站)63.6%的径流量,也使其泥沙量减少了99.3%。

引水工程

主要是引滦入津工程。主要为解决天津城市城市用水问题而建。1981年9月经国务院于决定兴建,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转输水明渠,引入天津市区。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遵化县及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234公里。沿线筑有隧洞、泵站、水库、暗渠、管道、倒虹、桥闸等215项工程。工程于1982年5月全线开工,翌年9月11日通水,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竣工。引滦入津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可输水10亿立方米,为天津市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水源,缓解了天津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结束了天津市民喝咸水的历史,改善了工业用水条件,从而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一工程还产生了一定的环境效益,为恢复海河排水功能,控制地面沉降,为城市绿化创造了条件。

河道治理

迁安市滦河生态防洪工程,2003年4月正式开工,2005年8月,黄台湖景区正式开放,2007年5月,滦河生态防洪续建工程开工,2008年4月迁安三里河改造工程景观工程开工,当年5月工程全面竣工,投资22亿,实施各种工程总量7500万立方米,加之这项工程延伸项目投资6亿元的三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达到28亿元。这项工程竣工形成的近万亩黄台湖景观,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河北省第一家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这项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新增保护土地面积6.5万亩,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到100年一遇。内容包括:在滦河迁安中段修筑25公里长的防洪左堤,在东、西支流沙洲之上修建6公里长的防洪撤退路,沿左堤修建4道橡胶坝,在东、西支流交汇的滦河湾处第二、第三号橡胶坝之间挖湖筑岛。在大堤左侧修筑黄台山公园及周边工程。

生态治理

2007年,河北省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在海滦河流域建设5座污水处理厂及约200公里的配套管网建设,项目贷款额度为8236万美元,以增加54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能力,改善项目市以及下游地区的水资源质量。涉及唐山、承德、张家口(宣化)、保定4个城市。

编号洪水

编辑

2021年7月,海河流域滦河潘家口水库13日14时入库流量239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编号为“滦河2021年第1号洪水”。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2021-07-13].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8837/

(30)
词条目录
  1. 干流概况
  2. 河流走向
  3. 河道特征
  4. 河道形成
  5. 河道变迁
  6. 水文特征
  7. 径流量
  8. 含沙量
  9. 主要支流
  10. 流域概况
  11. 开发治理
  12. 蓄水工程
  13. 引水工程
  14. 河道治理
  15. 生态治理
  16. 编号洪水
  17.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