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英文名:Zhenglan Banner),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部。东邻多伦县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正蓝旗总面积10182平方千米,下辖4个苏木,3个镇,全旗常住人口为7.08万人(截至2022年末)。政府驻地在上都镇乃日音希热区广场北街政综合办公楼。
名称由来
编辑正蓝旗地处清八旗蓝旗辖区,在清康熙十四年被编入蒙八旗,因旗号为纯蓝色而得名正蓝旗,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编辑先秦
早在一二十万年前,正蓝旗范围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燕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国以秦开为将,破东胡,扩地千里。之后、筑长城,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以防东胡再度南下。燕长城从今锡林郭勒盟(后简称锡盟)多伦县、正蓝旗境内经过。公元前相当长的时间到公元一世纪,这里是匈奴统治的区域。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绝大部分属匈奴辖地,今旗境南黑城子属上谷郡。西汉时绝大部分为乌桓统辖区,南部黑城子“造阳”属上谷郡、渔阳郡辖区。东汉至西晋时为鲜卑所辖。
东晋十六国时期,代建国元年(公元338年)以后,今旗境属代政权统辖地。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属前秦(氐族)统辖地。魏登国十年(公元395年),属魏政权统治区。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今旗境属御夷镇镇戍区内。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今旗境为柔然与东魏之间拉锯地区;北齐武平三年(公元572年),今旗境为北齐与突厥之间争夺地区。
隋唐至宋元
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今旗境东部属奚族统辖范围;西部属涿郡辖地。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今旗境属桑乾都督府管辖。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今旗境属饶乐都督府管辖。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今旗境属奚与契丹之间拉锯地区。
五代时,今旗境属契丹辽统辖。辽代,今旗境属西京道奉圣州管辖。金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建桓州城(历史上称新桓州城,在今正蓝旗上都音高勒苏木四郎城嘎查古城遗址),属西京路桓州管辖。西北路招讨司曾移驻桓州城。
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南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招天下名士组建了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蒙古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在今旗境修建一座新城,初名开平。忽必烈“营建城廓宫室于滦水北”(今旗五一种畜场境内双山水库北)。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此继蒙古汗位。升开平为府,建为国都。
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世祖始建大都(今北京),诏开平府上升为上都,以取代漠北哈拉和林,改燕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
南宋咸淳八公元(公元1272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共有十一位皇帝在上都城称帝,其中有六位皇帝在上都城登基。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
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时,置有桓州(治所今旗上都音高勒苏木四郎城嘎查古城遗址),隶属上都路。
明清
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着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诸部的领地。
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察哈尔林丹汗之孙布尔乃举兵反清,兵败身死,清廷将察哈尔余部编入八旗序列,设总管治之。正蓝旗与镶白旗、正白旗、镶黄旗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翼,从义州迁移到此地被安置在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统治。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清朝康熙皇帝召集喀尔喀外蒙古左翼土谢图汗、车臣汗部贵族及右翼札萨克图汗部贵族和内蒙古十六部四十九旗封建贵族,在多伦淖尔举行会盟,并敕建藏传喇嘛教寺院一一汇宗寺,成为漠南、漠北蒙古宗教中心。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封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首的章嘉活佛为“灌项普善广慈大国师”,赐予敕印。命令内蒙古四十八旗,每旗选派一名品行高尚的喇嘛僧常住多伦汇宗寺。这样就从实际上确定了章嘉呼图克图在内蒙古地区喇嘛教中的领袖地位。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雍正帝为庆贺内外蒙古部归附清朝,强化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下诏书在汇宗寺西南一华里的山丘上,建造一座更为华丽的喇嘛寺院,赐名“善因寺”,并亲书“慈云广被”的匾额和御制碑文,请章嘉呼图克图二世一并管理“汇宗”“善因”两大寺院。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朝在多伦诺尔地方设多伦诺尔直隶厅,辖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等旗民事务。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沿袭清制。1914年,正蓝旗和明安牧群等归察哈尔特别区管辖。1928年,改隶察哈尔省。1936年2月,日伪将察哈尔明安牛羊群(原七个牧场)改建为明安旗;将太仆寺右翼牧群改为太仆寺右旗,隶属察哈尔省察哈尔盟。
1937年秋,察哈尔省沦陷,上述三旗随察哈尔盟划属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5年8月,日本投降,复归察哈尔省管辖。
1946年3月27日至4月1日,察哈尔盟在明安旗道英海日罕(今正蓝旗宝绍代苏木)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议,选出察哈尔盟民主政府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察哈尔盟分会(主任)驻道英海日罕。同期,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正蓝旗、明安旗、太仆寺右旗支会相继成立。同年12月,正蓝旗在那日图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议(因战争转移到浩力图庙)选举产生旗民主政府(旗长)。
1947年5月,正蓝旗(那日图)、明安旗(宝绍代)、太仆寺右旗(黄旗大营子)三旗随察哈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政府领导。1948年11月,将明安旗与太仆寺右旗合并,改建为明安太右联合旗(驻宝沙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9月11日,撇销明安太右联合旗,将其区域(除布拉根陶亥苏木外)并入正蓝旗的行政区域,旗人民委员会由那日图迁驻黄旗大营子,隶属察哈尔盟。并将正蓝旗扎格斯台淖尔苏木的西部地区划归正镶白旗。
1958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10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通知)察哈尔盟撤销后,将正蓝旗划归锡林郭勒盟管辖。1966年,正蓝旗人民委员会迁驻上都河浩特(1969年曾为上都河浩特镇)。1979年,正蓝旗革命委员会迁驻敦达浩特镇。
1981年6月,正蓝旗行政区域划分为16个人民公社,辖103个生产大队,5个居民委员会。1983-1984年,旗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在全旗进行改革农村牧区“玫社合一”体制,以原城镇、农村牧区人民公社的行政区域为基础,调整建立各镇、苏木、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1997年,全旗辖17个苏木(乡、镇)。2001年,辖8个苏木、3个镇。2006年,辖3个苏木、3个镇。截至2019年,正蓝旗辖4个苏木、3个镇。
地理
编辑位置境域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部。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之间。东邻多伦县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旗南北直线约138千米,东西直线宽约122千米,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千米。
正蓝旗政区图
气候
正蓝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短促,秋季凉爽湿润,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能充沛。年平均气温1.5℃,1月平均气温-18.3℃,极端最低气温-36.6℃(1981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35.9℃(1987年7月29日)。年日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59天,年日均气温0℃以上的持续时间为195天。全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蒸发量为1925.5毫米。降雨季节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于6~9月份。全旗平均日照数2947~3127小时,年平均风速4.5米/秒,无霜期110天,冬季平均积雪期180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20厘米。
地质
地质构造
正蓝旗位置属华北地台与内蒙古自治区地槽褶皱带的结合部,地台地槽界限呈东西向切过辖区南部哈毕口嘎镇、上都镇一线,以南为地台的内蒙台隆冀北断陷构造带,以北为地槽区的温都尔庙至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多伦淖尔复背斜构造带。南部经吕梁运动抬升以后,长期裸露地表,整个古生代到侏罗世之前一直未接受沉积。北部地槽区自晚志留世到二叠世地壳活动一直比较强烈,总的趋势为下陷,接受沉积,形成上万米的海相沉积建造,为典型的地槽型沉积。到华力西期地槽生命结束,代之地层褶皱活动强烈,伴随大规模岩浆侵入及岩浆喷发。辖区内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从北东向,因地表为中生代火山岩及现代沉积所覆盖,辖区构造发育。南部构造主要有:上都河断陷、阿尔善图山向斜和罕乌拉向斜、上都河至正蓝旗燕山期大断裂等。北部构造体为腾格尔凹陷的东段部分,其间发育有贺日斯台断陷和扎格斯台断陷次级构造。
地层
正蓝旗北部地表被现代沉积层全境覆盖,基本为全掩盖区。高处多见火成岩裸露,少数有太古界古老地层、古生代及中生代火山岩和沉积岩层露头。有上太古界乌拉山群、下元古界二道洼群、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二叠系下统三面井组等,其中上太古界乌拉山群主要出露于辖区南部及上都河谷两岸。岩性由灰蓝色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斜长变拉岩、灰白色石英岩组成。其上界被侏罗系上统张家口组火山岩系不整合覆盖,下限未见出露。出露厚度大于626米。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在黄旗大梁(上都镇黄旗嘎查)附近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其上部夹石灰岩,产丰富的腕足和蜒类化石。上限被第四系覆盖,下限不整合于志留系上统之上,厚度大于519米。
地形地貌
正蓝旗地处阴山山脉北麓东端,整体地势东高西低,主要由低山丘陵和沙地两种地貌构成。海拔高度1200~1600米。最高峰为乌和尔沁敖包,海拔1673.9米。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中段腹地,系沙地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66%;南部为低山丘陵,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南缘的低山丘交汇地带,草甸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34%。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正蓝旗境内主要有两大水系。南部为滦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上都河、惠温河等;北部属查干淖尔水系,主要河流有高格斯台河、芒克敖里木河等。全境大小河流21条。境内河流总长283.9千米,密度每平方千米0.02788千米,径流总量5100万立方米。
上都河
上都河也叫闪电河,流经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南境金莲川草原,位于滦河上游,在正蓝旗境内长186.31千米,流域面积1325平方千米,流经黑城子示范区、上都镇和五一种畜场,下至吐尔其山向东北流至多伦县炮台营子,转向东南到白城子水文站与黑风河汇合称滦河,改为南流。因流经元代的京城——上都而得名。
上都河
高格斯台河
高格斯台河,亦称巴音河、昌都河,河长223.7千米,流域面积5145.4平方千米,发源于正蓝旗北端沙地,赛音呼都嘎苏木园里子山东南山处。海拔高程1448米,北纬42°42′,东经116°33′,向西北流至阿尔善塔拉,与发源于正蓝旗北端伊和陶来图的辉腾河汇合,继续向西北流至阿巴嘎旗的格和尔注入呼日查干淖尔。入口高程为1018米。
高格斯台河
湖泊
正蓝旗境内湖泊有147处,湖泊总面积110.43平方千米,全部为内陆湖,主要由风蚀形成,其中较大的淖尔由河水流入汇集而成,部分是以地下水露头的形式形成,大部分由大气降水形成,多分布于北部沙地区。其中淡水湖泊6个,咸水湖泊79个;常年性湖泊89个,季节性湖泊58个,蓄水量9101.7万立方米。绝大多数是靠大气降水补给水源,水量的增减也随之发生变化。最大的淡水湖为扎格斯台淖尔,最大的咸水湖是浩勒吐音淖尔。
扎格斯台淖尔
小扎格斯台淖尔是淡水湖,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与低山丘陵的交汇处,水面面积约4.47平方千米,其南部为乌和尔沁敖包林场次生林区,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以小扎格斯台湖为中心,周围十几个小湖和水泡子汇入后,形成湖群,水源由地下泉眼和雨水补给,集水面积5.2平方千米,水面面积3.1平方千米,水量395.3万立方米,淖中水位最深处2.58米,平均水深1.5米,水量增减随年度降水变化而变化。
扎格斯台淖尔
地下水
正蓝旗地下水的埋藏形式和分布规律,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影响。南部上都音高勒流域有地下径流流入境内,慧温高勒河流域和高格斯台河流域以地下径流的模式流出境外,其余地区地下水均以蒸发的形式排泄。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南部低山丘陵区,以第四纪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二是浑善达克沙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纪风积沙层和湖积—冲积沙层中,三是上都音高勒河谷地带,属第四纪孔隙潜水。地下水总资源量32669.52万立方米,其中浑善达克沙地22901.51万立方米,南部丘陵区3824.12万立方米,滦河水系流域区5943.89万立方米。
水利
截至2010年,正蓝旗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计建设25处,新建24处,续建1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2处,供水基本井1处,降氟设备2处。工程建设水源井22眼,管道122千米,防氟改水设备76套。2010年的沙源治理项目节水灌溉工程50处,建设地点为桑根达来镇图古日格嘎查和宝绍岱苏木白音宝力嘎查,上都水库为正蓝旗境内水库。
上都水库
上都水库工程位于正蓝旗境内黑风河一级支流羊肠子河下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湿地供水的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主要建筑物由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及取水泵站四部分组成,坝型为碾压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顶长520.81米,坝顶高程1286.60米,最大坝高18.64米,设计总库容770.8万立方米。
上都水库
土壤
正蓝旗土壤大概可分为六大类型,即黑钙土、栗钙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和石质土。风沙土分布于正蓝旗北部沙地区,面积约为4082.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0.09%,主要由第四纪风积组成,颗粒均匀、松散、可塑性差、渗透性强,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物;栗钙土分布在北部沙区多分布于沙丘间的平原,面积为3786.6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37.2%。,南部低山丘陵区多为暗栗钙土;草甸土分布于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和淖尔周边,面积为42.5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0.42%左右;沼泽土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沼泽地带,面积92.4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0.9%,一部分淡水淖尔附近多为沼泽土;黑钙土分布在沼泽地表层,面积42.9平方千米左右,占总土地面积的0.4%;石质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坡状丘陵地区,面积97.7平方千米,占总土地面积的0.9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正蓝旗第三次国土调查。截至2022年1月7日,正蓝旗有耕地30796.17公顷,主要分布在五一种畜场、黑城子示范区、哈毕日嘎镇、上都镇;林地251514.29公顷;草地655148.15公顷;湿地27004.4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033.99公顷;村庄用地5491.13公顷,占68.35%;采矿用地988.17公顷,占12.3%;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0.18公顷,占0.62%;交通运输用地9461.8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78.82公顷。
矿产资源
正蓝旗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20年底,发现煤炭、地热、石油、天燃气、铁、铜、铅、锌、银、金、钛、石英、萤石、冶金用石英岩、天然碱、建筑用石料、建筑用砂、矿泉水18种,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北部浑善达克沙地地区资源分布较少。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塞音呼都嘎苏木、那日图苏木北部,全旗共有煤炭上表单元2处,均为褐煤,保有资源储量为2.78亿吨;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在上都镇西部,全旗共有钛矿上表单元1处,保有资源储量为33.4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上都镇、桑根达来镇区域,全旗共有水泥用灰岩上表单元1处,保有资源储量为260万吨,玻璃用石英岩上表单元1处,保有资源储量为161万吨;建筑用砂石类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桑根达来镇、哈毕日嘎镇、上都镇和黑城子示范区等区域。
水资源
正蓝旗地表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5100万立方米。保证率P=50%,为4735.0万立方米,P=75%为3701万立方米。地下水总资源量32669.5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731.84万立方米。其中浑善达克沙地22901.51万立米,可开采量3699.00万立米;南部丘陵区3824.12万立方米,可开采量719.04万立米;滦河水系流域区5943.89万立方米,可开采量3313.80万立方米。地下水矿化度0.5-1克/升。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1月7日,正蓝旗林业用地有251514.29公顷(3772714.35亩)。其中,乔木林地30586.31公顷(458794.65亩),占全旗林地12.16%;灌木林地68187.51公顷(1022812.65亩),占27.11%;其他林地152740.47公顷(2291107.05亩),占60.73%。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北部沙区和中部低山区;南部低山丘陵有相当数量的天然榆树林、疏林和灌木林相间分布。树种以沙柳、小红柳、山杏、山榆、山杨、白桦为主。经济林中,以山杏、沙棘为大宗,有樱桃等分布于中部低山区。用材林树种以杨树、榆树、山杨为主。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正蓝旗境内野生动物具有蒙古高原动物特色。有20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有200余种,节肢动物近1800种。其中鸟类有:楼燕、家燕、金腰燕、灰沙燕、山斑鸠、大杜鹃、池鹭、大白鹭、红角鸮、麻雀、渡鸦等,哺乳类动物类有:狼、狐狸、沙狐、白鼬、梅花鹿、狍子等;爬行类动物有:幔蛇、虎斑游蛇、黄背游蛇、丽斑麻蜥、荒漠麻蜥等;两栖类动物有:花背蟾蜍、黑斑蛙、金线蛙等。有已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马鹿、狍子、天鹅、野猪等珍禽、稀有动物200余种。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