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华南地区(英文名:SouthChina),简称华南,位于中国南部,北与华中区、华东区相接,南濒南海,西南与越南相邻。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7%。该区经纬度范围为18°一30°N,96°一118°E。全区海岸线长约1万千米,岛屿数目不低于2200座。该区在行政区划上普遍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全部,福建省东南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南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

华南地区(英文名:South China),简称华南,位于中国南部,北与华中区、华东区相接,南濒南海,西南与越南相邻。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7%。该区经纬度范围为18°一30°N,96°一118°E。全区海岸线长约1万千米,岛屿数目不低于2200座该区在行政区划上普遍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全部,福建省东南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南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

位置境域

编辑

华南地区位于南岭南麓以南,中国最南部,北与华中地区相接,南面包括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来西亚等国相望,西南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相邻。北回归线穿过该区,经纬度范围为18°一30°N,96°一118°E,跨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该区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4.7%。该区海岸线达1万千米,岛屿数目不低于2200座。根据赵济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第3版》,华南地区在行政区上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全部,福建省东南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南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

当代关于华南地区行政区划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华南五省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或者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云南省和福建省。

华南四省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云南省;或者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

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

华南地区

历史变迁

编辑

华南地区地块其东及东南部为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地区,出现板块俯冲、岛弧形成及大陆增生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同时形成伸展沉积盆地;而西部则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推挤形成一系列造山带,引起岩石圈内部变形的构造特征。同时,西部形成挤压型大型克拉通前陆沉积盆地。

该地区以扬子克拉通为核心,不断向东南生长。太古宙扬子地块在拉张减薄条件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随后等温面继续明显上隆。晋宁期由于地幔柱到达岩石层底部,部分融熔。同时地壳扩张形成火山活动的热点,幔柱内部高热物质喷出地表之前,则发生快速地壳上隆,发生裂解,软流层部分熔融物质在86千米深度形成铁镁质岩浆池,不断向上运移的超基性岩沿着裂解带进入下地壳,大致从桂林,经邵阳、娄底,延至宜春、弋阳、诸暨,存在大规模深度达250千米以上的岩石层凹陷,这一岩石层凹陷带向东南迁移。

加里东晚期,华南区域构造运动主要是古扬子块与武夷块的拼贴,此时幔柱作用的地壳生长方式不明显。早侏罗世,在闽、粤、赣三省交界一带,形成一系列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同时发生海陆交互相环境喷发。

燕山中期,华南及其西太平洋大陆边缘进入太平洋构造域的伸展走滑一拉张裂解体系,深部地幔柱构造引起地壳上隆和往东的伸展减薄,大陆岩石层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底侵于下地壳,并诱发中下地壳广泛熔融。燕山晚期,整个华南大陆的岩浆活动已向东迁移至浙闽粤沿海及其海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壳生长方式为突发向东的裂解生长。

早第三纪,印度板块开始向东朝欧亚板块推挤碰撞,该区由此进人大陆裂谷期,热幔柱头部物质上升,促使大陆岩石层地幔熔融,并在东南大陆约45一50千米深度内形成一厚薄不同的高导电层,成为岩浆的主要聚集带。晚第三纪,华南大陆发生区域性抬升,并影响整个中国东部,南海北部陆缘断陷遭受剥蚀,造成区域性分离不整合,继而南海扩张并发生旋转,形成东西向中央海盆。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核幔边界因为超额热转移而产生高温岩浆,构成了中国东南部新的构造层。

地理特征

编辑

气候

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夏长冬暖,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台风频繁。台风影响大,是华南气候一个重要特色。该区北回归线横穿台湾岛,使台湾的气温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性质。

气温

华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1月等温线的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但东侧和西侧的等温线均稍向北弯曲。一般来说,该区冬季不见霜雪。

华南地区

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1月以后,气温逐步回升,3-5月回升最快,每月上升3-4℃。东部7月平均气温为28.3-28.5℃,西部7月平均气温多在23-25℃。7月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东部等温线分布稀疏,西部等温线分布密集。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8月份。9月以后,气温下降急剧,9-11月平均每月下降3-4℃。12月下旬以后到2月中、下旬以前,该区可出现日平均气温<10℃的日子,但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超过300天,东部沿海及云南边境一带可达350天以上。

降水

华南地区雨量丰沛,降水强度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为1400~2000毫米,一年中有半年左右是雨日,暴雨是常见的降水形式,80%以上的暴雨强度都在90-150毫米/日。

区内降水分布不均匀,大致呈沿海、岛屿少于内陆,平原少于山地,背风坡少于迎风坡,台风活动频繁的地方降水充沛的规律。该区东部,降水量东多西少;而西部则西多东少。本区大部分地方70-8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5-10月,且从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例方面来看:南部比北部大,西部比东部大。

夏秋之交,华南地区常因台风,带来较大雨量。台风对华南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有很大关系,台风雨占华南地区年降水量10-40%。其中台湾周围环海,特别是黑潮暖流的影响,无论是冬季的东北季风或是夏季的东南季风都有可能在台湾山脉的迎风坡上行云致雨,所以降水量丰富(尤其是东北部迎风坡)。

光照

该区大部农区(≥10℃)年日照时数在1300~2600小时,光照条件在长江以南是相对较好的。1961—2007年,华南地区年日照时数总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分布特征。

华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频发区和严重区,其中台湾岛的东部更是台风侵袭的要冲。台风带来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大风。在该区登陆的台风路径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大体是5月在广东省汕头以南,6月在该区沿海登陆次数增加。7月在该区北面沿海活动次数增加,8月返回华南沿海,11月仅限于广东省汕头以南。12月除台湾偶然有台风登陆,华南沿海基本上无台风登陆。

地质

地质构造

该区位于欧亚板块,西与印度洋板块、东与太平洋板块交接,是整个欧亚板块东南边最前缘的地区。其中,台湾省属于台湾褶皱系,海南省属于延边褶皱系,福建省东南部和该区中的部分广东省属于东南沿海褶皱系,该区中的另一部分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属于华南褶皱系,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属于三江褶皱系。以上褶皱系大部分位于滨太平洋地槽褶皱皱区,是从古生代到新生代一直强烈活动的地区。从构造单元的空间分布来看,它具有从西向东褶皱时代逐渐变新的特点,说明了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之间的俯冲带逐渐向东迁移。

地层特征

该地区古扬子块前寒武系基底以灰色片麻岩古元古代科马提绿岩、新元古代蛇绿岩、绿岩为特征。在震旦纪-奥陶纪,该地区扬子板块的岩石以碳酸盐岩为主,火山物质较少,华夏板块则以含凝灰质和碳质板岩千枚岩、硅质岩、杂砂岩为主,富含火山碎屑物质。加里东晚期,该时期广泛出露为壳源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印支期岩体出露局限,仅在广西钦防和一些构造边界带产出,如同安岩体,三叠纪为马山、伍村岩体。在早侏罗世,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一带为海陆交互相环境喷发的玄武安山质与流纹英安质双峰式岩石组合,且以玄武安山质岩石为主。燕山中期,在下扬子块为高钾富碱粗安质一粗面质一流纹质火山一侵人杂岩,在武夷块,为高钾钙碱性英安质一流纹质火山一侵人杂岩。燕山晚期,在武夷块的闽粤沿海地区,为不对称双峰式低钦玄武岩一英安岩一流纹岩组合。晚白垩世,在浙闽粤沿海产出碱长(性)花岗岩带。

早第三纪,古武夷块则主要为拉斑系列的玄武岩一粗面岩一碱流岩,如广东三水和河源盆地,台湾西部则以碱性系列玄武岩为主。晚第三纪该地区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碱性玄武岩系列共存,主要出露在广东三水、河源,南海海域,福建明溪、龙海,台湾澎湖等地,晚第三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比较均一。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着中、新生代玄武岩和火山一侵入杂岩构成的中国东南部新的构造层,全新世碱性系列玄武岩局限分布在南岛和雷州半岛。

矿产资源

华南地区地块岩石圈在形成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大型和特大型矿产资源。

该区是世界上花岗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并且在其地质演化的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其中与燕山期花岗岩所一同伴生的是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而在粤西等地区还在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中广泛发育有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此外在粤北和粤东等地区还存在着与沉积盆地发育过程相伴的块状硫化物矿床;而在桂南同岩浆热液所一同伴生的则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在桂中所出产的黑色金属矿床、白云岩矿床以及贵金属矿床则是由于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桂东的花岗岩、大理岩则是同岩浆热液一起形成的。

福建省的滨海矿产资源砂、花岗石、叶蜡石等探明储量居中国前列,饰面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玻璃用石英砂在中国占重要地位。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现已发现的矿产有14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6种,其中共生、伴生矿床约占31%。该省有6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中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储量分别居中国前3位。此外,台湾地下的煤、金、铜、石油和硫磺等矿藏都很名。

地形地貌

该区总的地势是东西部海拔高,其间形成丘陵谷地、平原交叉分布的地貌。海陆交界处,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海洋上,海域完整,地形多样。

该区以广西的左、右江为界,华南西部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东部为东北-西南。越向东西两侧,山的脉络越清楚、越高大。西部的大雪山、无量山,哀牢山,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东部的台湾山脉,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海拔高度也在3000米以上,其中玉山3997米,是华南地区最高的山峰。中部诸山,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

东部闽粤桂一带,大部分地面为海拔500米上下的丘陵地,平地狭小,只有在河道的两旁或河流人海的地方,有一些断断续线宽狭不等的河谷平原和面积不大的河口三角洲。其中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分别为1万平方千米左右和1200平方千米。还有其他沿海地带的海岸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很星散。该区内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平原,面积不广,分布却很普遍,与丘陵互相穿插,成为丘陵与平原交错的地貌特色。

滇南,大部分地面为海拔1000一1500米的切割高原,由多级的地形面和宽敞的河谷盆地相间组合,成为山间宽谷地貌。平原以河谷冲积成因类型为主,海拔高度在500一1000米(河口海拔84米),与周围山地相对高差在500米以下。平原面积也不大,断续分布,面积较大的有蒙自(370平方千米)、盈江(340平方干米)、陇川(240平方干米)、孟遮、孟混(230平方千米)、瑞丽、潞西、孟罕等,其余多为10平方千米以内的小平原。平原内部有多级阶地,周围高原面上有多级夷平面,阶地和夷平面多被侵蚀成丘陵起伏的形态。这种平原中的丘陵性阶地和高原面上的丘陵性夷平面,相对高度多在200米以下,所以整个地面也显得起伏破碎。

华南地区海岸线长达1万千米,曲折率约为1:4.33,其中福建省部分海岸曲折率达1:62,居中国第一位。从海岸形态来看,华南地区以山地海岸类型为主。大体上以鉴江为界,以东为山地海岸,以西为台地海岸,山地海岸和台地海岸中,在河流出口处都发育成不同规模的河口三角洲海岸,其中较大者有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海岸。珠江三角洲岸线为多岛屿的湾头三角洲堆积海岸。沿岸残山、岛屿罗列,岸线曲折,湾内沙质粘士和淤泥沉积旺盛,不断向海推进。韩江三角洲岸线为扇形三角洲堆积海岸,前缘为多列平行于海岸的沙堤,堆积速度没有珠江三角洲迅速。

该地深入内陆的港湾岸线与东北向构造线平行。福建岸段和广东大亚湾、大鹏湾等岸段,山地直逼海岸,岸线曲折成方形深入内陆成港湾,湾内水深、滩窄、岸陡,成为山地港湾岸;粤东的海门-大星山门、粤西的崖门口-鉴江口等岸段,也是山地直临海岸和岸线曲折多湾,但湾内水浅,沙滩、沙堤发育,港湾深入陆地程度较浅,海浪侵蚀作用集中在突出的岬角部位,成为山地岬角岸;广西的大风江口-北仑河口岸段,台地逼近海岸,岸线曲折,海湾呈溺谷形态深入大陆,湾内发育有泥滩,岬角处受侵蚀有砾滩,构成了台地溺谷湾岸;同样是台地逼近海岸的雷州半岛岸段,因岸线较平直,台地受蚀成海崖,崖前为海滩,成为台地陡崖浅滩岸。

华南地区面向南海海域,海峡、岛屿众多,有构造复杂的大陆岛,数目不低于2000座,还有许多构造单一的珊瑚岛、沙岛。其中,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最狭处仅18千米。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海峡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1300多千米,最宽处200千米,最窄处130千米。除了台湾岛、海南岛及其周围的岛屿外,大陆沿海还有平潭、南日、湄州、金门、厦门、东山、南澳、香港、大濠、万山群岛、三灶、高栏、上川、下川、海陵、南三、东海、硇洲、斜阳、涠洲等岛屿。在地形上,都属于低山丘陵性质的山岛,平原很少,且多数山岛是由花岗岩组成,球状风化和石蛋地形甚为常见。

海洋岛主要是指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组群岛,由二百多座岛屿、沙洲、沙滩、礁滩组成。这些岛屿,绝大部分呈圆形、椭圆形,面积都不大,其中大于1平方千米的为数甚少。南沙群岛露出海面的岛礁总面积不超过2平方千米。岛的周围,环绕有50一100米左右的沙提,岛的中部,为封闭式潟湖,岛的水下基础部分,多数有一个庞大的礁盘。

水文

华南地区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水文类型有河流、湖泊以及海水。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4085立方米,仅次于人口稀少的青藏地区,位居第二位。据计算,本区本地区河流的特点:水量丰富、涨水期长、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小。

主要河流

珠江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马雄山,自西向东横跨华南大地,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干流河道全长为2320千米,流域面积446768平方千米。流域年均径流量为3412亿立方米,水量丰富,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该河流基本上由三条独立水系东江、北江、西江汇流而成,自广州市汇入南海。

华南地区

珠江水系示意图

怒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吉热格柏峰南麓安多县境内的将麦尔岗多楼冰川,流经云南省西部,云南省境内段长650千米,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的8.7%。在流经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后,出境流入缅甸改称“萨尔温江”。

澜沧江

该河流从滇西北入云南省境内,从云南省最南端勐腊县出境。干流长为2161千米,集水面积为167487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平均径流深为456毫米,年平均流量为2070立方米/秒,径流量为652×10立方米。

元江

元江是红河干流,发源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茅草稍,自西北向东南流至河口县出境。该河流在云南省境内干流长692千米,流域面积3.75×10平方千米。

鉴江

鉴江上游位于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云开大山和云雾山之间,发源于信宜县虎豹坑,流经高州、化州、川县沙角旋注入南海。河流长232千米,集水面积为9464平方千米,河流平均比降为0.374%,年径流量977.1毫米。

南流江

古称合浦水,发源于广西北流市大容山最高峰莲花顶北面的草甸溪涧,向南流经玉林、博白、浦北等县,最后到达合浦,注入北部湾。南流江全长287千米,流域面积9704平方千米,每年年均流量166平方千米每秒,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独立入海,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

主要湖泊

肇庆星湖

星湖是由仙女湖、里湖、中心湖、波海湖和青莲湖组成,总面积达62400万平方米,蓄水量1250万立方米。在山崖湖堤间建有亭台楼阁40余座,各湖之间有堤桥相连。

华南地区

肇庆星湖

万绿湖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位于京九铁路线上,距河源市区6千米。水域面积370平方千米,总蓄水量139.8亿立方米。

华南地区

万绿湖

海洋水文

华南地区面向辽阔的南海海域,热带性特征明显。海城水温与盐度都比较高,年变化较小。南海海流具有热带季风漂流性质,其路径、方向、强度都随季风交替而变化。5-6月,随着西南季风的兴起,南海水开始向东北漂流,8月达到鼎盛时期。东北漂流沿南海西部流向北部后,大部分经巴士海峡汇入黑潮,小部分经台湾海峡入东海。10月开始受东北季风控制,一部分黑潮从巴士海峡冲入南海北部,与南下的东海沿岸流和南海沿岸流汇合流向西南,成为西南漂流,12月达到强盛时期。4-9月为季风过渡期,风向多变,流系混乱。但是,在广东外海冬季期间,海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并非总体都是如此,在较深的水深处,有一狭窄的逆风向海流,且流速较大。

南海沿岸以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为主,其中汕头至海门、珠江口至雷州半岛东部、海南东北部、南海诸岛为不正规全日潮。雷州半岛南段和广西沿海为正规全日潮。南海潮差较小,近岸约3米,北部湾可达4米以上,湾顶的北海潮差最大可达7米。台湾东部海岸属太平洋潮汐区,潮差仅2米。

土壤

华南地区分布着砖红壤和赤红壤,它们是在红色风化壳母质上发育起来的。该区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地表岩石(除碳酸盐岩类外)造成强烈的风化,原始矿物分解透彻,淋溶作用十分迅速。除了铁、铝相对积聚外,易移动的元素(K、Na、Ca、Mg)都遭到强烈的淋溶。次生矿物主要是高岭土、三水铝土矿和铁的氧化物。该区在现代生物气候条件下,在红色风化壳上,生物积聚过程和脱硅富铝化过程同时进行,发育成砖红壤和赤红壤。砖红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香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地。赤红壤是南亚主要分布在台湾、闽东南,两广南部、云南的德宏和临沧地区。

此外,台湾大约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地带,大多为低丘红壤。500—1800米高度上,土壤由红壤渐变为黄壤。1800一3000米高度上,土壤由山地黄壤演变到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暗棕壤。华南地区还有水稻土、黄壤等土壤类型,其中水稻土、黄壤和一些自然红壤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平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地区。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华南地区森林动物中,最特殊的是灵长目种类,如分布在云南、广西和海南岛的长臂猿和叶猴等。长臂猿是似人猿类在中国仅有的代表。灵长目现存种类中最原始的树鼬分布于云南、海南岛及其附近地区。树栖的啮齿动物较多,翼手目也相当繁盛。食肉目以灵猫科最常见,此外,还有华南山獾、貉、印度豹、华南虎、黑熊、云豹等。印度象群在华南动物界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自然保护区中。热带性鸟类种类繁多,如鹦鹉、阔嘴鸟等,是华南特有的动物资源。西双版纳和滇西南还有绿孔笛等珍贵鸟类。爬行动物繁多,尤其是龟鳖类和蛇类可称为中国之冠。特有的种类有的盲蛇、蟒蛇等。北部湾海中的儒民是华南动物中颇有神奇传说的“美人鱼”。华南地区的珍稀兽类野生动物有:亚洲象、华南虎、犀牛、鹿类等。其中华南虎,是中国特有虎亚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十大濒临灭绝物种之首。

其中,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有774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其中兽类110种、鸟类507种、爬行类112种、两栖类45种。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这些动物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151种,其中国家一级25种,国家二级147种。长喙真海豚为该自治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南省有陆栖脊椎动物660种,其中海南特有种23种,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海南坡鹿、海南黑冠长臂猿、云豹、巨蜥、海南山鹧鸪等18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5种。

福建省已记录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1686种,已定名昆虫10000多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37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9种。

云南省动物种类数为中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珍稀保护动物较多,如蜂猴、滇金丝猴、野象、野牛、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白尾梢虹雉等46种,均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熊猴、猕猴、灰叶猴、穿山甲、麝、小熊猫、绿孔雀、蟒蛇等154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台湾省有鸟类约400种,哺乳类62种,爬行类92种,鱼类约2000种,昆虫约15000种,蝶类约400种。还有许多台湾特有种和特有亚种,主要有台湾猕猴、台湾黑熊、台湾水鹿、台湾云豹、兰屿角鸮、黄裳凤蝶、珠光黄裳凤蝶,均属亟待保护的动物种类。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18252/

(28)
词条目录
  1. 位置境域
  2. 历史变迁
  3. 地理特征
  4. 气候
  5. 气温
  6. 降水
  7. 光照
  8. 地质
  9. 地质构造
  10. 地层特征
  11. 矿产资源
  12. 地形地貌
  13. 水文
  14. 主要河流
  15. 珠江
  16. 怒江
  17. 澜沧江
  18. 元江
  19. 鉴江
  20. 南流江
  21. 主要湖泊
  22. 肇庆星湖
  23. 万绿湖
  24. 海洋水文
  25. 土壤
  26. 生物多样性
  27. 动物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