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

编辑
本词条由“G1343225080” 建档。
雅鲁藏布江(藏语:ཡར་ཀླུང་གཙང་པོ;英语:BrahmaputraRiver),又被称为“央恰布藏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是中国西藏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该河发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流,经西藏日喀则等四个地市23个县,围绕南迦巴瓦峰构成马蹄形大拐弯,转向南流,切穿喜马拉雅山,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于巴昔卡附近流出中国国境、流入印度和孟加拉国,最...

雅鲁藏布江(藏语:ཡར་ཀླུང་གཙང་པོ;英语:Brahmaputra River),又被称为“央恰布藏布”,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境内,是中国西藏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该河发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流,经西藏日喀则等四个地市23个县,围绕南迦巴瓦峰构成马蹄形大拐弯,转向南流,切穿喜马拉雅山,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于巴昔卡附近流出中国国境、流入印度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长2057千米,流域面积约为24.1万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

命名

编辑

在藏语中,“藏布”等同于汉语的江、河之意。雅鲁藏布江(ཡར་ཀླུང་གཙང་པོ)于古代藏文中被称为“央恰布藏布”,其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而在西藏拉孜地区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为“达卓喀布”,藏语之意是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该江流至山南一带叫雅隆(因山南地区有条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称这条河流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区念作“雅鲁”,因为“鲁”藏语确切语音称“隆”,意即从曲水以上流经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总称雅鲁藏布江。

位置境域

编辑

雅鲁藏布江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南面为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经纬度范围界于北纬28°05′~31°16′、东经82°50′~96°40′之间,干流长2057千米,流域面积约24.1万平方千米。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流经中国西藏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四个地市23个县,沿途接纳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主要支流,后切过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的珞瑜地区(旧称“洛渝”,藏语译音,意为“南域”),向南流入印度萨地亚及孟加拉国,河水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与恒河汇合,最终与梅克纳河交汇、共同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后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后又改称为“贾木纳河”,都属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组成部分。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全长3057千米,年径流量约为618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约为53.6万平方千米。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流域图

成因

编辑

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末和侏罗纪初期,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壳与北部地壳被特提斯海隔开。其后,由于印度洋海底扩张,藏南陆壳以每年100毫米的速度向北漂移。至4000万年前的第三纪始新世,藏南地壳与藏北陆壳碰撞合并致使岩石破碎,成为地壳表面水流的通道,雅鲁藏布江就是在这个地壳上的巨大裂缝中发育起来的河流。因仍受到南北方向长期的挤压力,令地壳东部抬升比西部快、幅度大,沿结合带发育的雅鲁藏布江由东向西流,并通过阿里地区的噶尔河流入印度的印度河,由于河流向下侵蚀能力弱,未能造成巨大的流水地貌。

中新世后,青藏高原地壳变动日趋剧烈,出现大幅度抬升的差异性:在日喀则、阿里交界的普兰县及冈仁波且峰一带,出现了南北方向隆起;普兰、冈仁波且峰以东,逐渐出现河水东流的倒淌现象;东部桑日、米林一带,河水仍向西流,日喀则、仁布一带开始蓄水成湖,湖水盛盈时,西达马泉河、东到加查。后雅鲁藏布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进一步抬升,促使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北侧支流沿巴昔卡、日嘎、墨脱一带的构造破裂带发生溯源侵蚀,河流源头不断向北延伸,一直到南迦巴瓦峰北侧,雅鲁藏布江开始形成现今雏形。与此同时,米林到桑日一带河水由东向西逐渐改向的倒流现象出现,雅鲁藏布江逐渐由向西流的河流演变成内流湖。而随着雅鲁藏布江水位迅速降低、青藏高原节奏性抬升,以日喀则、仁布为中心的内流湖开始解体,雅鲁藏布江最终变成一条长达2000多千米、由西向东流的巨型倒淌河。

流域水系和特征

编辑

水系组成

雅鲁藏布江属印度洋水系,既是中国第七大江,也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河流。传统意义上来说,可把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每一河段的面积、流量等水文特征不一。而汇入雅鲁藏布江干流的支流众多,共计有14条一级支流。其中,5条支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自东向西依次为帕隆藏布、尼洋河、拉萨河、年楚河与多雄藏布。拉萨河流域为雅鲁藏布江支流的面积最大者,为32896平方千米。

干流河段

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由杰马央宗曲和库比藏布两河组成,正源为中国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曲。于中国境内,从主源杰马央宗曲至西藏里孜为雅鲁藏布江上游段,段内河长约268千米,占总河长的13%;集水面积约2.66万平方千米,段内集水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1%;海拔高度4530—5590米,水面落差约1060米。西藏里孜以下,至日喀则、曲水、泽当到米林县的派乡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段,全长1340千米,占总河长的65%,集水面积约16.40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68%;水面落差1200米,河床海拔高度在2800—4600米之间,汇入该河段的支流主要有多雄藏布、年楚河等。从西藏米林县的派乡到巴昔卡附近是雅鲁藏布江下游段,全段河长496千米,占总河长的24%;集水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21%;水面落差2725米,占全河总落差的50.1%,该河段的支流多由干流河道的拐弯处汇入,江水流速平均8米/秒,局部流速16米/秒。

重要支流

多雄藏布

多雄藏布是雅鲁藏布江中游西部左岸第一条大支流,位于中国西藏中南部偏西。其发源于冈底斯山脉格布日西南麓,源头海拔5800米,分有南北两源:北支强雄藏布河长50千米,流域面积830平方千米,以冰雪融水及泉水补给;南支洛雄藏布河长38千米,流域面积589平方千米。多雄藏布朝东流经萨嘎、昂仁、谢通门、拉孜等县境,沿途汇集美曲藏布、昌拉普曲等主要支流,最终于拉孜县的彭错林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309.8千米,总落差约1872米,总流域面积83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该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海拔5200米以下为草原和高山草甸等,海拔5200米以上则主要为高山寒冻带和高山冰雪带。

雅鲁藏布江

多雄藏布

帕隆藏布

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北侧。其发源于中国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然乌乡然乌湖,主要由两条二级支流汇合而成,流向自东向西,经波密、通麦等地后,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岗朗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最后在门中村和扎曲河之间流入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该流域是中国三大原始林区之一,是藏东南林区的重要分布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分布区。帕隆藏布全长332千米,平均流量1009立方米/秒,流域面积约为2.9万平方千米。其最大支流为易贡藏布,全长295千米。

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

拉萨河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其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北岸,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南麓的彭错孔玛尕山,流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西藏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域东西长约551千米,流域面积32471平方千米,平均径流量约333立方米/秒,年平均含沙量0.098千克/立方米,属降水补给为主类型的河流。其主要支流有桑曲、拉曲等,干流可分上、中、下游三段:从河源至桑曲汇入口为上游段,长约256千米,地形主要为丘陵宽谷盆地;从桑曲河口至直孔为中游段,长138千米;直孔至曲水县雅鲁藏布江入河口为下游段,长157千米,为典型的宽谷河段。拉萨河流域是西藏最主要的农牧业生产地区之一,其干流段水能蕴藏量171.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各支流中位居第三位。

雅鲁藏布江

拉萨河

尼洋河

尼洋河,西藏工布人民的“母亲河”,同时也是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最大支流。其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源头为古冰川作用的围谷,海拔在5000米左右。尼洋河经中国西藏工布江达县,由西向东流,最后在林芝县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河全长307.5千米,落差2273米,总流域面积约1.75万平方千米,平均流量53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20亿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可达208万千瓦。尼洋河的最大支流为巴河。巴河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东端,全长89千米,流域面积达4177.9平方千米,平均流量为178.8立方米/秒,落差768米,水能蕴藏量为38.85万千瓦。

雅鲁藏布江

尼洋曲

年楚河

年楚河,又称娘曲,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该河流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境内,经纬位置在北纬28°10′~29°20′和东经88°35′~90°15′之间。其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康马县境内的冲巴雍措,向北流经江孜县、白朗县等,至日喀则市区北汇入雅鲁藏布江。年楚河全长217千米,流域面积1113平方千米,总落差1322米,年均流量46立方米/秒,河水年平均含沙量1.25千克/立方米,干流段水能蕴藏量为10.15万千瓦。其上游为河源至达巴(又名湟如藏布,古名章鲁河)河段,长74千米,河谷宽阔,谷内古冰川遗迹以冰川湖排列;中游为达巴至冲巴年楚河涌曲汇入口处河段,长40千米,多为峡谷段;下游为冲巴涌曲汇入口以下河段,长103千米,属宽谷河段,河谷两侧有阶地发育。年楚河支流有冲巴涌曲、丹雄曲等,其整个流域呈东南——西北向狭长形,为西藏自治区主要的粮食产区和牧业生产基地之一。

雅鲁藏布江

年楚河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雅鲁藏布江年平均流量约4.4万立方米/小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60亿立方米,年径流深的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相近。按雅鲁藏布江奴各沙、羊村、奴下3个水文站1956—2015年的相关数据研究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6—9月径流分配最丰,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65%以上。一般来说,5—9月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雨季,干流的雨季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73%左右。其中,从下游到上游,径流高值在流域西部仅集中在8月份,在中部主要在7—8月,在东部地区则多为6—9月,最大径流出现的月份逐渐延后且持续时间变短。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中上游汛期为6—10月,下游汛期为5—10月份。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份,因受气温低、冰雪融水和降水少的影响,此河流域多会出现枯水期。

水质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其干流与支流均具有pH值适宜、矿化度低、总硬度小等特点,是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良好水源。2020年,雅鲁藏布江水质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2022年,雅鲁藏布江水质为中国规定的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补给类型

雅鲁藏布江径流以降雨来源为主、冰雪融水为辅,基流是稳定的补给来源,但不同河段补给类型有一定的区别。在丰水期上游及中游上段,主要受地下水补给;中游下段以及下游上段,主要受雨水和融水的混合补给,而大峡谷以下,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

河流泥沙

雅鲁藏布江的平均年含沙量0.284~0.737千克/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1450吨。其中,在雅鲁藏布江上游,泥沙来源主要是冰冻物理风化物,河水含沙量一般在0.2千克/立方米以下;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段,两岸因风化强度大,常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河流泥沙不断增加。2022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各沙站1972年至2008年水文数据,得出“近几十年来,雅鲁藏布江流域河流输沙量以每10年增加18.9%的变化率显著增加,且尚未检出突变拐点”的结论。

水能资源

据中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在中国境内,雅鲁藏布江的长度居第五位,流域面积居第六位,水资源量居第三位,水能技术可开发量居第二位,水能理论蕴藏量居首位。其干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蕴藏量约1.1x10⁸千瓦,每平方千米为460千瓦,约等于中国国水能总蕴藏量的六分之一。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热能资源也非常可观。据地热资料介绍,森格藏布(即狮泉河)至雅鲁藏布江有水热区1289处,除常见的温泉、喷泉外,还有喷气孔、沸泥泉、热水河以及间歇喷泉等。

水温

由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势高、气温低,以及各河流的径流补给中冰川融水占一定的比重,因此河流的水温普遍偏低。其全年以夏季水温最高,年平均水温6℃~11℃,冬季大中河流为1℃~2℃。截至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支流水温的年内变化一般较大,月平均水温的变幅一般在10~15℃,年内日水温的最大差值一般在15~20℃。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温除了有垂直分布变化外,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水平变化规律,大体上是东南部高、西北及西部低。

冰情

雅鲁藏布江的冰情,主要在中游地区及其支流上,其干流和其所有支流的冰期从上而下逐渐减少,即河流结冰期随高程降低而减少。雅鲁藏布江上游海拔较高,冬季严寒,冰情发育,在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萨噶县以上河段每年均出现稳定的封冻期;中游冰期起迄变化存在差异,以日为变化周期,冰情发育与河段水流湍急与否相关联;下游地势低,气温较高,冰情较少出现。

其他地理特征

编辑

气候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上,一共拥有4个气候类型,分为上游处高原寒温带半干旱气候、中游处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下游处山地亚热带热带气候。其中,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气候寒冷,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中游地区气候温凉,年平均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介于4.8~8.4℃之间,干湿季节明显;下游地区低谷气候温热,湿润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4000毫米以上。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太阳辐射强,光照强烈,日照时间长;全年无夏,春秋相连,冬季漫长;气温年差较小,气温日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介于-1~8℃之间;流域年均降水量为300~5000毫米,降水主要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不同地段降水量差异明显;流域内年平均风速1.6~3.3米/秒,以大风和扬沙居多,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5月),风蚀作用强烈。

降水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为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其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毫米为一个降水日,以下所称“降水日数”皆如此计算)与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在中国西藏境内,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至藏东南边缘,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西藏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从加查、嘉黎、丁青以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年降水量一般在600~800毫米之间,是西藏降水量较多的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段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

雅鲁藏布江河段地区不同,降水量情况以及降水日数也不同。在雅鲁藏布江的日喀则河段地区,年降水量为431.3毫米,降水量最大月份为8月、最小月份为12月,年降水日数为79天;在雅鲁藏布江的拉萨河段地区,年降水量为412.9毫米,降水量最大月份为8月、最小月份为1月,年降水日数约为89天;在雅鲁藏布江的泽当河段地区,年降水量为381.4毫米,降水量最大月份为7月、最小月份为12月至次年2月,年降水日数约为91天;在雅鲁藏布江的林芝河段地区,年降水量为660.2毫米,降水量最大月份为6月、最小月份为12月,年降水日数约为166天。

气温

雅鲁藏布江流域气温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气温低、各地气温差异较大。其流域内,贡嘎、加查、泽当地区海拔高度均在3600米以下,平均气温超过8.0℃;海拔高度在3600至4000米之间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0~8.0℃之间。在空间上,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温总体分布趋势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气温较高、较暖,西部及北部海波较高地区则气温较低且寒冷。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日喀则、拉萨、林芝三市,全年平均气温依次为6.3℃、7.6℃、8.5℃,6月份为气温最高月,1月份为气温最低月。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还有气温日变化较大、年变化较小的显著特点。

日照

因大气透明度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大多数地区日照多、辐射强,太阳总辐射量呈由东向西渐增趋势。其中,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日喀则、拉萨、泽当及林芝地区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别为7938.7兆焦耳/平方米、7394.9兆焦耳/平方米、7472.8兆焦耳/平方米、4787.3兆焦耳/平方米。

日照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地理纬度和云量,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云量分布是东部多于西部,日照时数则是由东向西递增。在雅鲁藏布江的日喀则、拉萨、泽当及林芝四处河段,其年日照时数依次为3233.5小时、2973.6小时、2937.8小时、2059.2小时,月日照时数属5月份最多。

根据西藏地区太阳能分布的特点,结合可开发利用的情况,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河谷地区每天日照时数≥6小时的年平均天数在275-330天,是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雅鲁藏布江的林芝河段年每天日照时数≥6小时时的天数在150-215天之间,是光能资源较贫乏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大部分地区每天日照时数≥6小时的年平均天数在125~150天之间,是光能资源贫乏区。

气压

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西藏高原地区上,平均气压场和流场都可分为冬、夏两种基本相反的结构:冬季高原主体部分距地面1千米以下是一个浅薄的冷性高压,或另一个位于昌都至拉萨一线上的热低压;夏季高原区域主要为热低压。其中,在雅鲁藏布江的日喀则、拉萨、泽当及林芝四处河段地区上,年平均气压值分别为637.9百帕、652.1百帕、660.3百帕、706.4百帕。这四个地区的月平均气压最低值皆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压最高值则皆出现在10月。

于空间分布上,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其日喀则、拉萨、泽当及林芝四处河段的月平均风速数值不一,年平均风速数值依次为1.7米/秒、2.0米/秒、3.1米/秒、1.7米/秒,泽当地区居高。论及风能资源情况,雅鲁藏布江中段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00~170瓦/平方米,属风能较大的区域。

地质

地质构造

雅鲁藏布江位处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的缝合带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一直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产物,西起阿里地区的狮泉河,向东经日喀则至南迦巴瓦大拐弯,以北为拉萨地块,以南为喜马拉雅地体,全长近2000千米。该缝合带内广泛发育蛇绿岩,根据其中蛇绿岩的地域展布特征,从东至西大致可划分为三段,即东段(曲水—墨脱)、中段(昂仁—仁布)和西段(萨嘎至中印边境)。

其中,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自中国西藏萨嘎以西起,分为南北两支,即萨嘎—达机翁蛇绿岩带(北亚带)和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南亚带),其间被北西西向的仲巴微地体分隔,南北两支的蛇绿岩形成时间多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中段,蛇绿岩出露的主要地点是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形成时间比较集中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侵位时间在晚白垩世到古近纪之间。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岩体主要出露在中国西藏墨脱、朗县等地,呈长条状或透镜状,与三叠系、白垩系呈断层接触,大多构造侵位于三叠系与白垩系之间,形成时间主要为在中晚侏罗世。

此外,雅鲁藏布江流域上还有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又称达吉岭—昂仁—仁布—朗县断裂带,为冈底斯-腾冲微陆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分界断裂。该断裂带的断裂面总体倾向南,东段(朗县以东)倾向北—北西,倾角较陡。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宽数十米-百余米,带内发育断层泥、构造片理化带等不同脆性碎裂岩系列,断裂主要表现为向北逆冲的逆断层,以脆韧性-韧脆性为主。

地层特征

在雅鲁藏布江地层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体由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深海相至次深海相活动型碎屑岩、火山岩及蛇绿岩组成,上白垩统碎屑岩复理石及第三纪磨拉石分别不整合于其上。雅鲁藏布江地层区包括蛇绿岩、仲巴-札达及拉孜-萨嘎小区,发育三叠系复理石建造、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系蛇绿岩和混杂岩建造等。

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分布有南迦巴瓦群、大拐弯群和冈底斯群三个岩石地层单元。南迦巴瓦群位于大拐弯腹地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岩石地层可大致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石英岩、变粒岩和云母片岩为主,下部以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片岩等为主;大拐弯群则主要由变玄武岩辉绿岩、辉石岩、镁质橄榄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特征与蛇绿岩套类似。冈底斯群位于大拐弯的外围地区,地层层序上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片岩为主,有夹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下部以片麻岩为主,有夹片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及少量大理岩。

岩石特征

从总体来看,雅鲁藏布江的岩性特征以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和碎屑沉积岩为主,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镁铁质岩石、片岩、变质沉积岩蛇绿岩。其中,在雅鲁藏布江的宽谷地段及其一级支流两侧和中下游谷地,地下含水层岩性一般为砂质砾石、砂卵砾石和泥质砾石等;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地下含水层岩性以砂页岩为主;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地下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片岩、酸性花岗岩类、闪长岩类等。

地形地貌

雅鲁藏布江属于世界上海拔最高、明显适应断裂构造带发育的大河,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东南部最低,海拔垂直差异大,地形多为峡谷、河谷,大体可分为上游高原宽谷区、中游宽窄相间的河谷区、下游峡谷等三大地貌类型区域。其中,雅鲁藏布江上游段河谷形态为高原宽谷类型,谷宽1000—2000米,汊流、江心洲、沼泽和湖泊广为分布,流域两侧地形以新月形沙丘为主。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内峡谷宽窄相间,呈串珠状,于宽谷河段,谷底宽达2~8千米,即有河漫滩,也有高出水面10~20米的阶地;于峡谷段,河谷呈“V”型,两岸山体陡峻,谷底宽50~100米;由支流冲积的拉萨、日喀则等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宽2~3千米或6~7千米。雅鲁藏布江下游内有连续的高山峡谷段,包括深切型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海拔7151米的加拉白垒峰和海拔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

在地貌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具备有东西流向的严格方向性、流域面积的不对称性、支流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性。其宽谷中有许多地方出露湖相沉积,这表示在地质历史上它是以河湖贯通的。而由于沙源充足、风动力强劲等条件,雅鲁藏布江内河谷附近尤其是河流宽谷段堆积了广泛的风成沉积。其中,在河流阶地和部分山顶及坡麓发育黄土沉积,在河谷低地如河漫滩和南北两岸山坡处则主要堆积风沙沉积,塑造出各类沙丘地貌。

土壤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土壤类型有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草甸土、潮土、山地棕壤等。因地势结构、生物气候环境与垂直自然带谱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其不同河段及地区的土壤亦有不同。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属藏东川西山地针叶林区,主要有高山松及部分高山栎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棕壤带和云、冷杉暗针叶林—漂灰土、暗棕壤,部分干旱谷地为白刺花等有刺灌丛禾草—褐土带;在中游的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区里,土壤为山地灌丛草原土和亚高山草原土,都有碳酸钙积聚特征,质地粗,部分有盐渍化现象;该流域的河流低阶地上,则主要分布着潮土。

生物

植物

雅鲁藏布江流域具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等11个植被型组及21个植被型。其上游地区发育着高寒草原、草甸和灌丛等,中游地区发育着灌丛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下游地区则分布着少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等森林类型。其中,针叶林主要为亚热带和热带山地针叶林,阔叶林包括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硬叶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等,森林植被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1.5%。

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中国植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其中生长的植物珍稀度高,且稀有性和特有性极其明显。截至2021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已发现维管束植物5039种、苔藓植物512种。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有大量西藏特有种植物,其中40多种以墨脱命名,另外还包括喜马拉雅崖爬藤、西藏柏木、林芝云杉、巨柏等;有20余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包括滇桐、长蕊木兰、穗花杉等。

雅鲁藏布江

长蕊木兰

动物

雅鲁藏布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有着典型的青藏高原特点,物种多样性不高但特有种多。根据较早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鱼类已发现有3目5科37种,其中土著种类31种,外来物种6种。土著鱼类全为骨鳔鱼类,其中鲤形目的种类最多,有3科12属23种,鲇形目有1科7属8种,很多都是雅鲁藏布江的特有鱼类,如异齿裂腹鱼、巨须裂腹鱼等。

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小范围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大型食肉动物最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峡谷内有长尾叶猴、羚牛、熊猴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14种,小熊猫、猕猴、水獭等国家II级保护动物22种,以及16目46科232种鸟类。此外,还有不少珍稀活化石物种,如动物中的羚牛、林麝、孟加拉虎、雪豹等。2021年11月,经拍摄纪录,于峡谷内还发现了狗獾、黄鼬、黄腹鼬、棕熊等物种。

雅鲁藏布江

熊猴

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正式建立,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经纬度范围界于N28°39′~30°00′、E87°34′~91°54′之间,总面积为4310.42平方千米,涉及中国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等多个市县。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为主要保护对象,至2023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黑颈鹤越冬地。保护区内除了黑颈鹤外,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盘羊、金雕等和二级保护动物棕熊、岩羊等,并有着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经纬度范围在北纬29°05′~30°20′、东经94°39′~96°06′之间,南以高尤拉与丹巴江北部分水岭为界,北直到纳雍嘎簸雪山、迫龙藏布江和哽日嘎布山脉主脊,西以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至白努弄巴和则巴弄巴西侧为分水岭,东边直达哽日嘎布主峰。其以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完整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前身为墨脱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正式更名为此。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9168平方千米,由聂拉藏布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布裙湖风景保护点和德阳沟羚牛保护点三部分组成。

截至2021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已知青藏高原高等植物种类的2/3,哺乳动物的1/2,昆虫的4/5,以及中国大型真菌的3/5。这里孕育了从热带到寒带几乎所有的陆生植被类型,稀有性和特有性显著,包括巨柏、墨脱冷杉等诸多本区特有种,被誉为“天然植被博物馆”。此外,该保护区还属于中国乃至世界有蹄类与食肉类动物类群种类最丰富而独特的地区之一,有虎、云豹、赤斑羚、豺等濒危物种的种群共同生存,并有孟加拉虎栖息于其中。

自然灾害

风沙灾害

雅鲁藏布江中游属于风沙灾害比较严重的河段,风动力条件特点和该段河流宽谷区广泛分布的风沙沉积物是形成该区风沙地貌空间格局、导致沙尘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气候以及人为活动也是风沙灾害形成的因素之一。自1981年以来,该河段年平均风速明显降低,在河流—山地复合系统的影响下,风向复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截至2022年,沙尘天气增加趋势依旧明显。其中,河岸和河漫滩具有形成风沙灾害的物质条件,是该河段风沙灾害的主要物源。风沙灾害不仅使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山南等市县地区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还破坏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生活。 

洪水灾害

1998年,雅鲁藏布江爆发洪水灾害。在雅鲁藏布江泽当河段处,洪水冲过1.5米左右高的土堤、进入城区,沿江公路靠江一侧的农田、房屋等均被洪水淹没。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拉孜县,洪水淹没农田超200平方百米,86%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水渠也被冲毁。

洪水是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山南等市县地区内主要灾害之一,每年洪水给河流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日喀则、山南等市县地区洪水灾害的形成,大约受雨水与融水补给、串珠型河谷地形、人为利用不合理的影响所导致。

2018年10月17日,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冰崩—碎屑流—堰塞堵江”事件于西藏米林县加拉村爆发,松散冰碛物一路奔涌堵塞雅鲁藏布江河道、形成堰塞湖,上下游数万群众被迫撤离。

泥石流灾害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日喀则、山南等市县地区山高坡陡,沟谷纵比降大,风化物质丰富,加之阵性暴雨和人为破坏,致使区域内泥石流灾害广泛分布且爆发频率较高。泥石流灾害不仅影响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还严重破坏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大量埋淤农田草场、埋塞河道、抬高河床等负面作用也极大。

2022年5月11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的色东普沟突发冰川泥石流灾害,造成雅鲁藏布江堵塞,形成灾害链,堰塞湖水位24小时上涨了约2米。

人类活动

编辑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劳动、生息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汇流处的林芝村。公元前4世纪,雅鲁藏布江支流雅砻河流域地区形成悉补野部落,即雅砻部落,聂赤赞普为该部落的第一代首领,也就是史籍记载中初代赞普(藏语,意“王”)。6世纪,悉补野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到了第31代赞普朗日松赞时期,悉补野部落兼并了苏毗部落,雅鲁藏布江南北统一。

7世纪初,在雅鲁藏布江支流雅砻河流域地区之上,悉补野部落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即位。641年,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645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等地区建立吐蕃王朝,后划分辖境,建立军制,健全官制,制定刑律,规范文字。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在877年被正式推翻。

截至13世纪前半期,雅鲁藏布江流经而过的吐蕃地区持续处于分裂状态。13世纪中叶,西藏即吐蕃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此后,历经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包括雅鲁藏布江两岸等区域在内的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003年,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此自然保护区刚成立不久,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峡谷深处的鲁固、八登等门巴村落迁居到大峡谷旅游区居住生活,而后以降洛村为主的门巴族民俗和文化旅游区逐渐形成。

人口和语言

人口

雅鲁藏布江流域聚居着藏族、汉族、回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居多。根据较早资料显示,1991年末,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与年楚河流域,属于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口密度10人/平方千米以上。其中拉萨平原、年楚河中下游平原、泽当平原等地的人口密度为50人/平方千米左右,拉萨城关区附近人口密度达100人/平方千米以上。截至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为156.03万人,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51.4%,人口密度达6.45人/平方千米,其中城镇人口35.45万人,占西藏自治区城镇人口的51.5%。

语言文字

雅鲁藏布江

文石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藏语言文字属于通用的语言文字。藏语主要分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区,方言各异,读音不同;藏文具有统一性,书面语通用于整个藏族地区。

藏文由吞弥·桑布扎创制,曾历经多次改革,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共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藏文字形结构均以一个字母为核心,其余字母以此为基础前后附加和上下叠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字表结构。通常藏文字形结构最少为一个辅音字母,最多由6个辅音字母构成,元音符号则加在辅音结构的上、下以及正中处。

少数民族

门巴族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上珞渝地区,有门巴族聚居生活。“门巴”的意思为“生活在门隅的人”,既是自称,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对该民族人民的称呼。大约在吐蕃王朝统一西藏诸部以前,门巴族已经形成。1964年,门巴族被中国政府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雅鲁藏布江

门巴族人民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但是方言差别较大,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大都通晓藏语。该族人主要信仰苯教(西藏的原始宗教)和喇嘛教,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在日常生活中,门巴族的主食主要有荞麦饼、玉米饭、大米饭和鸡爪谷糊,饮料有酒和茶两大类别,如“邦羌”、酥油茶等。

门巴族人民服饰独具民族风格,且有地区差异。其中墨脱门巴族崇尚白色,男女上衣均以白色为主。门巴族民居主要有碉房式石楼和干栏式木屋两类,门巴石楼和木屋一般都分为三层。门巴族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音乐歌体有萨玛体、卓鲁体、加鲁体和喜歌体等,传统乐器有“里令”(双音笛)、“塔阿让布龙”(五音笛)等,舞蹈有“巴羌”、“颇章拉堆巴”和牦牛舞等,戏剧(俗称门巴戏)的传统剧目有《卓娃桑姆》和《诺桑王子》等。2006年5月20日,山南门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门巴族的文学艺术亦众多,主要门类有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

珞巴族

珞巴族聚居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珞渝地区,多以部落或氏族划分,内部部落众多,主要部落有义都、米古巴、米辛巴等。“珞巴”,本是藏族对居住在珞渝地区古老居民的习惯称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民族意愿,正式将该民族定名为珞巴族,取“南方人”之意。珞巴族人以珞巴语进行交流,珞巴语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种独立语言,各部落之间方言差别较大,没有形成本民族文字。

雅鲁藏布江

珞巴族老人

狩猎是珞巴族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业是其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族人擅长制作弓箭、编制竹器。烧烤是珞巴族最常见的一种加工食物的方式,其烹调蔬菜的方法也很简单,用水将菜煮熟后,加入调味的食盐和辣椒即可。珞巴人多数部落一天吃三餐,他们喜欢在两餐之间饮酒。

珞巴族各部落男女都喜佩戴耳饰、项饰等各种饰品,但各部落服饰及发式皆有不同,部分部落有文身习俗。珞巴族地区的房屋建筑多是干栏式,中间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各个氏族都建有公房。珞巴族各地年节日期不一,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珞巴族文化艺术独特,民间世代口耳相传着大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音乐以演唱歌谣为主,舞蹈大多表现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

宗教

苯教

苯教又称苯波教、黑教,是藏区最为古老的宗教,曾为吐蕃“国教”,吐蕃王朝早期的27代赞普皆以苯教治其国。苯教崇拜日月、星辰、雷电等神鬼精灵和自然万物,尊丹巴辛绕为始祖,注重祭祀、占卜等活动,曾先后呈现出过笃苯、恰苯、觉苯等三种形态,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最初的活动中心在今西藏阿里噶尔县门士区一带,早期主要仅限于一些祈福消灾、祓邪祛祟的原始仪式。在东传入雅鲁藏布江流域之后,苯教逐渐成为在西藏高原居主导地位的宗教势力。至公元8世纪后半期,受“兴佛抑苯”的影响,苯教慢慢东徙至中国四川一带。据统计,截至2016年,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中仍有苯教寺庙,其中日喀则地区6座、林芝地区2座,拉萨地区1座。

藏传佛教

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中国西藏县市,藏传佛教的影响较大。公元7世纪,佛教从中国中原地区以及印度和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地区,后与苯教相融合而形成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在体系上属大乘佛教,但又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该宗教藏文经籍颇多,教理教义丰富,寺庙组织结构完整,学经制度和修习次第严格,并保留着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曾形成了众多流派及支派,现存派系主要有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和格鲁派(俗称黄教)等。

在藏传佛教中,格鲁派以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为最大的两个转世活佛系统,其形成的历史虽短,却已成为藏传佛教各派别中居主流地位的一支。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区,位于中国西藏拉萨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以及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就属于格鲁派的四大寺院。此外,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也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地域兴盛而起。该派系主寺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内,在历史上有南寺、北寺之分,现萨迦北寺早已被毁,萨迦南寺则已成为极有威望的佛教圣地。

藏传佛教盛行时,要求每个多子女家庭都要有人出家。1959年,中国实行民主改革过程中,西藏各寺庙也进行了民主改革,从此,西藏民众有了当或不当僧尼的自由,僧尼也有了还俗的自由。

伊斯兰教

在雅鲁藏布江流经的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多数回族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截至2016年,拉萨市仍有清真寺4座,其中河坝林清真寺是最著名的一座。世居拉萨的穆斯林教徒们的语言与服装都已经藏语化,他们在保持自己宗教信念和生活习俗的同时,与当地的藏族僧俗也相处得和谐友好,在做礼拜时会用阿拉伯语和藏语先后诵经。

经济发展

雅鲁藏布江流域及其支流拉萨河、年楚河和尼洋曲两岸,属于中国西藏著名的“一江三河”地区,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市和山南市均在这一地区。2022年,拉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7.5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7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1.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9.58亿元;日喀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92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82元、16396元;林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2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1.8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43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345元;山南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248亿元、增长3.4%,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8.7亿元、增长1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410元、20740元。

水利工程

自1990年起,中国西藏自治区开始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主要有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直孔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湘河水利枢纽等。

直孔水电站

直孔水电站位于拉萨河中下游交界处,于2002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9月23日正式投产发电。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总库容2.25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4.07亿千瓦时,主要为中国西藏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地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4个地市提供骨干支撑电源,同时保障青藏铁路等大耗电量单位用电。另外,它还有保持羊湖生态平衡、防洪、灌溉等功能。  

藏木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出口处,是雅鲁藏布江中游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电站。该水电站于2014年11月23日正式投产发电,集水面积达157668平方千米,水库正常蓄水位3310米,正常库容8660万立方米。此外,藏木水电站还具有日调节性能,调节库容可达1310万立方米。其主要功能为发电,但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

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

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和桑珠孜区境内,是中国国务院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雅鲁藏布江右岸一级支流夏布曲干流上的控制性水利工程。该工程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发电,由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组成,具有灌溉、供水、发电、防洪和生态扶贫点建设等综合效益。其中,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泄水建筑物、电站、灌溉引水隧洞等,水库总库容为2.95亿立方米;配套灌区包括申格孜、扯休、曲美、聂日雄四大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45.39万亩。

湘河水利枢纽

湘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城上游、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湘河流域中部,海拔在3790~4950米之间,为日喀则市首个采用代建模式的大型水利工程。此水利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两大部分,开发任务以灌溉、供水、改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为主,同时兼顾发电。工程总库容1.1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供水量1.118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49万亩,电站装机容量40兆瓦。2023年6月30日,湘河水利枢纽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正式进入商业运行,为藏中电网(特别是枯水期)提供电力支持。

雅鲁藏布江

藏木水电站

交通建设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汇集了其主要支流,江宽水深,为高原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皮船和木船可以从西边的拉孜,通至东边的泽当,长约400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河段。公元一世纪前后,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上,人民以牛皮船作为航运工具。牛皮船用柳条支撑牦牛皮制作而成,具有很强的柔韧性,不怕礁石和险滩,一只船大约能运载四百千克左右的人畜和货物。

1430年,第一代曲水大桥——曲水铁索桥于雅鲁藏布江之上建成,建造者为中国西藏“桥梁之父”唐东杰布。该桥曾是西藏拉萨往来山南、日喀则的交通要道,现桥墩遗址位于拉萨河南岸的乃东香卡村。1966年8月1日,雅鲁藏布江上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公路桥梁——曲水雅鲁藏布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738.04米。2020年6月20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的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主梁顺利合龙,全长525.1米,主拱跨径430米,横跨雅鲁藏布江。2021年,拉林铁路上的第一座跨雅鲁藏布江特大桥(即贡嘎雅鲁藏布江特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5726.54米,是拉林铁路最长的桥梁。

科考研究

1971年,中科院组建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开始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在此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与湿地相关的科学考察主要围绕湖泊、沼泽和沼泽植被等展开。1973至1979年间,科学考察队在藏南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首次进行了沼泽考察,通过对青藏高原11种不同类型沼泽的分布、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考察,阐明了青藏高原典型沼泽植被类型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分布特点与成因。此外,这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活动还探明了杰马央宗曲为雅鲁藏布江的正源,确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重要水汽通道,论证了水汽通道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991年和1993年,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先后前往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考察探险。1994年,地质学家刘东生等人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并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分享了这个消息。1998年4月,中国科学院经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考察后,认定其为世界上最深及最长的峡谷。同年9月,中国国务院正式命名大峡谷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式启动,其中包括了雅鲁藏布河谷水汽输送结构的综合性气象科学考察活动。2018年10月8日至14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科考分队长)带领“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队研究骨干前往藏东南的雅鲁藏布、帕隆藏布大峡谷,进行实地考察,并部署沿线各类观测设备,确认观测设备位置及其总体布局方案。2023年6月20至29日,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组成第二次青藏科考“水系固体物质源—汇过程与演变”科考分队,来到雅鲁藏布江西藏日喀则段,针对相关河谷区域的地质演化、地貌、生态和环境演变展开走访调研。

环境问题与保护

编辑

环境问题

雅鲁藏布江沿岸气候干旱,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主要支流年楚河下游等地区。其中,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是高原高寒风沙类型区,土地沙化情况严重,在1967年区域内沙化土地已占其总面积的60%。此外,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雅鲁藏布江沿岸土地沙漠化也日趋严重,已处于沙化及沙漠化的加速过程。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沙漠化

环境保护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林业部门采取修筑“丁字坝”、大苗深栽等办法,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沙滩上进行试验性造林。雅鲁藏布江防护林建设初期,以义务植树和林业部门补助性造林为主,之后以“一江两河”、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造林。造林主要采取“封、固、造、播”等举措:一方面,生物治沙与工程治沙相结合,采用枝条草方格固沙、砾石压沙等治沙措施,共同遏制风沙流动;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栽植砂生槐等当地沙生植物,积极引进花棒、沙柳、柽柳等沙生植物,在雅鲁藏布江河谷成片栽植4500万株。

2004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被列为中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山南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区。2015年,中国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围绕日喀则市雅鲁藏布江沿岸土壤沙漠化问题,开展防沙治沙改善生态实践工作,启动日喀则桑珠孜区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建设防沙治沙生态林示范展示基地。截止到2019年,日喀则桑珠孜区防沙治沙工程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建成防沙治沙生态林示范展示基地,完成防沙治沙71.33万平方米,乔木保存率达85%以上,灌木和草本覆盖度达50%以上。

2023年5月,雅鲁藏布江河谷防沙治沙人工林已成体系,山南市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总面积已约有5万亩,示范区核心桑耶镇已实施治沙面积1.5万多亩;雅鲁藏布江河谷流动性沙地与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减少,土壤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沿岸45万多亩的沙滩地已成为绿洲。同时,防沙治沙还有效地保护了雅鲁藏布江沿岸的农田、草场及交通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其中,贡嘎机场年灾害性风沙天气由过去的60多天降到了10多天,101省道也多年未发生因沙堵路现象;“人进沙退”的局面正逐步形成,过去沙害严重的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近一倍,并持续带动了群众增收。此外,山南市也在雅鲁藏布江的贡嘎县至桑日县河段两侧筑起了绿色廊道。该廊道宽600米至1500米,长160千米,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

雅鲁藏布江

风沙中植树场景

风景名胜

编辑

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西藏日喀则、拉萨等4市23县,上游湖塘星罗棋布,中游峡谷段两岸山体陡峻,下游高山峡谷连续,内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布达拉宫、雍布拉康等多个风景名胜。

自然景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藏语:ཡར་ཀླུང་གཙང་པོ་འི་གྲོག་རོང་ཆེན་མོ;英语:Yarlung Zangbo Daxiagu),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林芝市境内,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段,主体在墨脱县。峡谷全长504.6千米,平均深度2268米,谷底最深处达6009米。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北高南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带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特征,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峡谷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地区植物有多种树蕨、罗汉松、穗花杉等珍稀孑遗品种以及有150多个本地区的特有种,包括滇桐、长蕊木兰、穗花杉等2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地区动物有白尾稍红雉和绿孔雀等一级保护动物、双角犀鸟和棕颈犀鸟等二级保护动物,还有林麝、多种树蛙等不少珍稀活化石物种。

雅鲁藏布大峡谷,原称“雅鲁藏布大拐弯”,是雅鲁藏布江经过东喜马拉雅山最高峰南迦巴瓦峰脚下形成的一个马蹄形大拐弯峡谷。1994年,该大拐弯峡谷被中国科学家发现。1998年,它被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同年4月18日,经中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2003年,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2005年,该保护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首。2020年,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景区被授牌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大峡谷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简称:羊湖),其藏语意为“上部牧场的碧玉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中国西藏三大“圣湖”。羊卓雍错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境内,湖水面积63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441米,湖水均深20~40米。该湖的形成与演化是地质构造运动、近期地貌发育与气候水文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属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也属于高原堰塞湖,四邻有沉错、空姆错、巴纠错等小湖泊。羊卓雍错的形状极不规则,若从空中俯瞰,很像一只引颈昂首、展翅翱翔的天鹅飞向蓝天。而其湖域时宽时窄,湖汊峡湾众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卓雍错是集高原湖泊、雪山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自然风景区。其以水色清碧著称,盛产高原裸鲤,素有“西藏鱼库”之名。同时,羊卓雍错也是西藏著名牧场之一,栖息着成群的赤麻鸭、棕头鸥等候鸟,以及雪豹、盘羊等国家一、二级哺乳类保护动物。湖中岛屿较多,其中一较大岛屿上修建有红教寺庙;湖泊四周重重山峦,往西还可眺览到终年积雪的宁金抗沙峰。

雅鲁藏布江

羊卓雍错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别名:木卓巴尔山),处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5°3′31″、北纬29°37′51″,其下有雅鲁藏布江流经。在藏语中,南迦巴瓦有多种解释,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雷电如火燃烧”“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亦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其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山峰。

因常年积雪,云雾缭绕,峰体不轻易露出,南迦巴瓦峰也被称作羞女峰。该山峰地形结构复杂,三角形峰体巨大,处处山壁陡峭耸立。峰内气候异常多变,原始森林密布,拥有着世界上唯一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自然资源丰富,有龙脑香、含笑、云杉等珍贵植被,也有羚羊、小熊猫等国家保护动物,因此也被称为“绿色的宝库”。

雅鲁藏布江

南迦巴瓦峰

人文景观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坐落于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名胜古迹。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经过1300多年的历史,布达拉宫占地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为115.7米,是一座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宫内珍藏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是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12月,布达拉宫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位列第6名。

雅鲁藏布江

布达拉宫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中国西藏第一座宫殿,亦传是西藏最早的建筑,处于有雅鲁藏布江支流雅砻河流经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县境内,具体方位为距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11千米的扎西次日山山顶。藏语“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日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它由石块垒砌而成,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这座王宫在两千多年前雅隆部落第一代赞普即聂赤赞普时期已完成修建,为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后经扩修改建,雍布拉康逐渐演变成了一座集佛殿、寺庙于一体的建筑。1962年,雍布拉康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雍布拉康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人物的壁像,并保存有生动描绘着西藏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农田历史故事的壁画。但历经两千多年,雍布拉康宫殿的原貌风采已受到了严重毁坏,现存建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位于东端的碉楼式建筑,是聂赤赞普时期所建的最早建筑;第二部分为殿堂,是松赞干布时期所建;第三部分是僧房和一些附属建筑。雍布拉康宫殿依山而建,属碉式建筑风格,为西藏宫堡建筑的一大特色,其形制和选址对中国西藏后来的宫堡式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

雍布拉康

萨迦寺

萨迦寺的位置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属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地域,是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的主寺,也是中国西藏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内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以经书、佛像、瓷器和壁画著称于世,号称“第二敦煌”“雪域敦煌”。“萨迦”在藏语中意为“灰白土”,萨迦寺在历史上被分为南寺、北寺,北寺由萨迦派创始人昆·贡却杰布1073年主持修建;南寺则由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1268年主持修建,在元代曾是全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今日的萨迦寺,多指萨迦南寺,因为萨迦北寺早已被毁。

萨迦寺是一座城堡式的寺院建筑,建筑布局鸟瞰似曼陀罗(坛城形),寺城墙涂有黑、白、红三道不同颜色的图案。寺中大经堂总面积有5700多平方米,正殿高约10米,可容纳近万名喇嘛诵经,内供三世佛、萨迦班智达及八思巴塑像;经书墙高10米、长60米,西墙正面及南、北两墙壁上摆有约8.4万卷手抄本经书,经书架由地面直达殿顶,人称“天成神妙殿,倒墙不覆经”。在萨迦寺内所藏经卷中,有一部夹板式经书《布德甲龙马》重达千余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此外,萨迦寺里还藏有世间已存数极少、历史悠久的《贝叶经》。2007年,萨迦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景区。

雅鲁藏布江

萨迦寺

相关文化

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沿岸的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留存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囊玛和堆谐,合称囊玛堆谐,是西藏民间歌舞发展到较高层次、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珍贵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过去数百年间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城镇地区。2008年,拉萨囊玛经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拉萨堆谐被列入第四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截至2023年,拉萨市内非遗项目涵盖传统技艺、舞蹈、音乐、戏剧、美术、民俗、竞技、医药等十大类,已逐步形成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拉萨市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06项及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1名: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0项,省级非遗项目31项,市级非遗项目104项,县级非遗项目5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5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9名。

歌曲作品

2012年1月15日,歌手乌兰图雅发布歌曲《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这首歌曲由薜西语作词作曲,内含纯净而动感的草原节奏,被收录于乌兰图雅的个人录音室专辑《金色的草原》中。2020年9月5日,在中国央视音乐频道(CCTV—15)播出的《民歌·中国》栏目里,乌兰图雅发声献唱《雅鲁藏布江》。

2021年6月15日,儿童歌手李家鸿推出歌曲《走进雅鲁藏布》。此歌由李幼容作词、晓丹作曲,是为了宣传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重要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特别创作的青少年歌曲。

影视作品

2015年4月18日,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在北京开幕,由中国山东省威海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刘军伍导演执导拍摄的纪录片《雅鲁藏布江边的通灵者》,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该纪录片于2013年10月份正式开始拍摄,刘军伍导演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并自费20多万元资金独立制作,总共拍摄了200多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成了48分钟的成片。《雅鲁藏布江边的通灵者》以客观真实地纪实拍摄,记录和呈现了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南伊沟珞巴族日常的生产生活状态、精神世界和宗教信仰。此外,该片已于2014年11月获得“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中片银奖,还先后入围了2015年多哈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展映影片及2015年韩国电影节。

2015年9月6日至11日,纪录片《天河》(别名:《寻访雅鲁藏布江》)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晚间黄金时段连续播出。这一部纪录片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摄制,一共有6集,单集片长为50分钟。《天河》为大型涉藏题材,首次以全球视野对雅鲁藏布江流域进行全程拍摄,全方位地展现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

雅鲁藏布江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选送纪录片《天河》剧照

文学作品

2010年1月1日,李坚尚和郭翠琴联合著作的书籍《雅鲁藏布江传》由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华夏江河传记系列丛书之一,总计410页、11个章节,主要内容为赞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江——雅鲁藏布江。

2014年4月11日,图书《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发布。这本书由西藏户外协会编著、北京出版集团出版,既是一本科普知识手册,也是野生动物、植物观测爱好者来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备的观察手册。该书记载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周边地区重要的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和植物类共850多种,并收录600多幅珍贵的动植物图片。《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从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充分而生动地展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动植物资源,对于大峡谷地区的生物科考和研究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重大事件

编辑

河流水情

2018年10月,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附近河段发生严重堵江,回水淹没岸边的农田,并掀翻上游的一座跨江大桥。此灾害发生后,青藏所十几位应急科考队成员奔赴现场,细致分析、迅速判断出这次堵江是自然冰崩引起的,且有很大几率会再次发生。两周后,同一地点又出现严重的冰崩堵江事件,但当地政府已根据相关评估报告对该区域村民进行了及时疏散。

2021年3月22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加拉村色东普沟发生冰崩灾情,导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位上涨十余米,对沿岸居民及交通线路构成极大威胁。该地区为2018年10月两次大规模冰崩堵江事件发生之地,尚存在继续发生堵江灾害的风险。

中印水利工程争议

关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资源方面,中国和印度因地缘问题一直存有矛盾。随着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水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受中国和印度政治互信缺失及水资源分配等情况的影响,印度媒体不断炒作并散播“中国水资源威胁论”,中国和印度水资源开发争端已变成国际焦点。2020年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董事长晏志勇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表示,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进行开发。2021年9月10日,印度媒体《今日印度》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何中国计划建造的水电站引发了印度的担忧》的文章,就中国雅鲁藏布江大坝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事进行讨论。该文章污蔑中国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了高原地带的一系列河流系统,并幻想中国一定会利用“水源地”这一身份来“胁迫”印度等其他国家做出让步。

注释

编辑

展开[a]

特提斯海,是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古陆间长期存在的古海洋。“特提斯”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河海之神妻子的名字,由奥地利地质学家E·修斯于1893年首度提出。因其类似残存的现代欧洲与非洲间的地中海,故又称“古地中海”。

[b]

原为中国西藏自治区米林县,2023年4月,经中国党中央与国务院批准,撤销米林县、设立县级米林市,以原米林县的行政区域为米林市行政区域。

[c]

在地下水的直接影响下,河流冲积物经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即为“潮土”。潮土大部分起源于草甸土。

[d]

2015年,中国撤销西藏林芝地区和林芝县,设立地级林芝市,下辖原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和新设立的巴宜区。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雅鲁藏布江.《中国名山大川辞典》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23-07-24].

[2]Brahmaputra River.WorldAtlas. [2023-08-14].

[3]赵健,李蓉. 雅鲁藏布江流域土壤侵蚀区域特征初步研究[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06, 25(3): 42-45. [2023-08-12].

[4]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主要河流介绍.新浪. [2023-08-07].

[5]雅鲁藏布江.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 [2023-08-10].

[6]雅鲁藏布江.西藏在线. [2023-07-24].

[7]地理科学与资源网. 雅鲁藏布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8-14].

[8]水信息网. 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资源量特性分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3-08-11].

[9]市委党史办. 水利.林芝市人民政府. [2023-08-11].

[10]闫昭宁. [中印关系下的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争端问题研究[D]. 郑州大学, 2019[2023-08-29].

[11]《中国藏学》2015年第4期, 仁增. 藏语地名汉译规范化研究.藏人文化网. [2023-08-07].

[12]雅鲁藏布至拉萨.甘孜日报. [2023-08-07].

[13]西藏自治区地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3-08-14].

[14]杨逸畴. 八进雅鲁藏布大峡谷三——奇特的大拐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8-30].

[15]中国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形地貌特征.OSGeo中国中心. [2023-08-12].

[16]市委党史办. 地形地貌.林芝市人民政府. [2023-08-13].

[17]西藏米林文旅微信公众号, 西藏旅游在线. 除了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还有如此神秘容颜!.微信公众平台. [2023-08-30].

[18]4月18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被确认最深的峡谷.中国政府网. [2023-07-24].

[19]江科.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2023-08-12].

[20]李海东;陈斌;叶尔纳尔·胡马尔汗;曹学章.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植物物候变化及其海拔效应.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 (12): 48-54. [2023-08-13].

[21]赵亚辉,张春光,张洁. 中国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鱼类多样性及其保护[C].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7[2023-08-14]. ConferenceArticle/5aa19592c095d72220910974..

[22]杨辉麟. "世界屋脊"上,一条大江和民族的史诗极地"天河":雅鲁藏布江[J]. 中国民族, 1995, (4): 48-50. [2023-07-31].

[23]藏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 [2023-07-31].

[24]中国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经济社会概况.OSGeo中国中心. [2023-08-14].

[25]南方周末. 雅鲁藏布江大坝开发拉开序幕 西藏进大水电时代.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3-08-13].

[26]中新网. 提升藏中电网电力保障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工程投产发电.北青网. [2023-08-13].

[27]跨越600年 三座曲水大桥架起“幸福坦途”.拉萨晚报. [2023-07-31].

[28]从影像中的桥梁看西藏交通巨变.新京报. [2023-07-31].

[29]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藏域-西藏旅游. 去西藏之前,看看这篇西藏旅游攻略!.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08-14].

[30]中国青年报. “她力量”绽放在科研征途上.新浪财经. [2023-08-14].

[31]地震波分析揭示2021年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冰崩堵江事件的发生过程.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官网. [2023-08-14].

[32]资讯看板. 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大坝,印度媒体却狗急跳墙,有本事别喝中国水.人民资讯/人民科技. [2023-08-29].

[33]初冬雅鲁藏布江:江水澄澈 风光秀美.中国新闻网. [2023-07-21].

[34]张文敬. 走进邪念鲁藏布大峡谷. 科学启蒙, 1999, (01). [2023-08-29].

[35]珞瑜-《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西南地区卷》.中国知网. [2023-08-07].

[36]光明日报. 古地中海海底遗迹在新疆喀纳斯首次发现.人民网. [2023-08-09].

[37]【极地天河】——雅鲁藏布江,世界屋脊上的“天河”(上篇).《极地天河》第一章上篇. [2023-07-31].

[38]关于批准撤销米林县设立县级米林市的公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3-07-13].

[39]中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主要支流的自然特征.OSGeo中国中心. [2023-08-10].

[40]多雄藏布.西藏在线. [2023-08-11].

[41]市委党史办. 河流湖泊.林芝市人民政府. [2023-08-10].

[42]帕隆藏布江.巴宜区政府新闻网. [2023-08-10].

[43]拉萨融媒. 拉萨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幸福河.拉萨市人民政府. [2023-08-11].

[44]拉萨河.西藏在线. [2023-08-11].

[45]年楚河.西藏在线. [2023-08-11].

[46]巴桑仓木决. 西藏年楚河流域水生态法治建设的困境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 3(015): 177-179. [2023-08-11].

[47]徐宗学,班春广,张瑞. 雅鲁藏布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分析[J]. 水科学进展, 2022, (4): 519-530. [2023-08-11].

[48]新华社. 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中国政府网. [2023-08-11].

[49]刘天仇. 雅鲁藏布江水文特征[J]. 地理学报, 1999, (B06): 157-164. [2023-08-12].

[50]新华社.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大江东流!瞰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中国青年报. [2023-08-11].

[51]2022年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优良.中国西藏网. [2023-08-11].

[52]刘久潭,李颖智,高宗军等. 雅鲁藏布江丰水期河水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冰川冻土, 2019, 041(003): 697-708. [2023-08-15].

[53]地理科学与资源网. 雅鲁藏布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8-11].

[54]中新社.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雅鲁藏布江流域输沙量每10年增加18.9%.中国新闻网. [2023-08-12].

[55]西藏旅游. 诸神之所:太阳与月亮的传说.阿里地区普兰县人民政府. [2023-08-12].

[56]中国雅鲁藏布江干支流水温的年内变化.OSGeo中国中心. [2023-08-12].

[57]中国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均水温的分布.OSGeo中国中心. [2023-08-12].

[58]刘天仇. 雅鲁藏布江冰情[N].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37-42. [2023-08-11].

[59]萨嘎县基本概况.萨嘎县人民政府. [2023-08-11].

[60]中国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候条件.OSGeo中国中心. [2023-08-13].

[61]靳鹤龄、董光荣、张春来. 雅鲁藏布江河谷黄土的沉积特征及成因[J]. 中国沙漠, 2000, 020(001): 14-19. [2023-08-13].

[62]杨浩, 崔春光, 王晓芳, 张文刚, 王斌. 气候变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研究进展[J]. 暴雨灾害, 2019, 038(006): 565-575. [2023-08-30].

[63]杨军怀, 夏敦胜, 高福元等.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035(008): 863-877. [2023-08-30].

[64]西藏自治区地方编纂编纂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志·气象志[M].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07: 16-23. 7-80057-774-0. (18)

[65]赵慧, 杨经绥, 刘飞, 熊发挥, 连东洋, 姚虎, 董玉飞.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错不扎铬铁矿特征及形成环境[J]. 中国地质, 2019, 46(1): 115-125. [2023-08-12].

[6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放射虫研究新进展.人民号. [2023-08-12].

[67]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23-08-15].

[68]张万平,袁四化,刘伟.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质意义[J]. 西北地质, 2011, (1): 1-9. [2023-08-15].

[69]刘昭. 雅鲁藏布江拉萨—林芝段天然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11[2023-08-15].

[70]耿全如,潘桂棠,刘宇平,郑来林.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初步研究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年, (1): 28-43. [2023-06-29].

[71]马冰洁,张全发,李思悦. 中国跨境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第四纪研究, 2023, (2): 425-438. [2023-08-13].

[72]夏敦胜,杨军怀等.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J]. 地学前缘, 2023, 162(04): 229-244. [2023-08-13].

[73]土壤.西藏在线. [2023-08-12].

[74]青藏高原.西藏在线. [2023-08-12].

[75]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国家发展门户网. [2023-08-02].

[76]西藏开展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调查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3-06-14].

[77]央视国际. 雅鲁藏布大峡谷 真正的世界之最.央视网. [2023-08-14].

[78]央视网. 探秘地球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稀有动物让人大开眼界.中国新闻网. [2023-08-14].

[79]西藏主要新闻,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雅鲁藏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3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光明网. [2023-08-14].

[80]姚建. 雅鲁藏布大峡谷野生动物考察 . 《生物学通报》, 1999年, (8): 41-42. [2023-06-28].

[81]杨逸畴. 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年, (4): 7-11. [2023-06-29].

[82]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大美中国:层林尽染雅江秋.人民网. [2023-08-14].

[83]西藏日报. 西藏自治区林业局.凤凰网. [2023-08-14].

[84]西藏日报. 生灵草木皆诗意 人鹤相融入画来.西藏林业信息网. [2023-08-14].

[85]半月谈. 这些高原上的“精灵”,你认识吗?.光明网. [2023-08-14].

[8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13].

[87]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西藏在线. [2023-08-14].

[88]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开展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调查 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入镜.中国西藏网. [2023-08-14].

[89]雅鲁藏布江中游风沙灾害形成过程与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 [2023-08-01].

[90]刘淑珍, 范建容, 朱平一, 文安邦, 周麟. 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环境灾害成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10(002): 25-30. [2023-08-29].

[91]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高能溃决洪水.腾讯网. [2023-08-29].

[92]探矿工艺所积极开展西藏色东普沟冰川泥石流堵江灾害应急调查.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 [2023-08-29].

[93]光明日报.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光明网. [2023-08-11].

[94]新华网. 西藏忆,最忆是山南.新浪网. [2023-08-07].

[95]吐蕃王朝.西藏在线. [2023-08-10].

[96]悉补野部落.西藏在线. [2023-08-10].

[97]西藏历史.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 [2023-08-11].

[98]西藏米林文旅微信公众号, 西藏旅游微官网. 雅鲁藏布大峡谷——访地球上最后的秘境.微信公众平台. [2023-08-30].

[99]西藏分类概况.央视网. [2023-08-12].

[100]中国网. 漫述墨脱门巴族雕塑.大众网. [2023-08-13].

[101]门巴族.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2023-08-13].

[102]墨脱县旅游资讯网. 门巴族简介.墨脱县人民政府网. [2023-08-13].

[103]珞巴族.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2023-08-13].

[104]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信仰民俗.拉萨市人民政府. [2023-08-15].

[105]苯教:一个古老宗教在康区的历程.四川民族学院. [2023-08-15].

[106]藏传佛教.西藏在线. [2023-08-15].

[107]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中国佛教协会. [2023-08-15].

[108]萨迦县基本概况.萨迦县人民政府. [2023-08-07].

[109]中国社会科学报. 萨迦寺 海拔最高的学术重镇.中国西藏网. [2023-08-07].

[110]“西藏江南”林芝撤地设市.中国新闻网. [2023-07-13].

[111]《山南年鉴2018》. 行政区划.山南市人民政府. [2023-08-14].

[112]印象.拉萨市人民政府. [2023-08-14].

[113]西藏仁布公安微信公众号. 划重点!赶紧看过来!.微信公众平台. [2023-08-14].

[114]2022年林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林芝市统计局. [2023-08-14].

[115]山南报. 财政金融.山南市人民政府. [2023-08-14].

[116]新华社. 西藏水利发展史上投资最大工程实现大坝截流.中国政府网. [2023-08-13].

[117]新华社. 西藏目前单机容量最大水电站直孔水电站投产发电.中国政府网. [2023-08-13].

[118]2014年11月23日 藏木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科普中国网. [2023-08-13].

[119]藏木水电站.中国电力招标信息网. [2023-08-13].

[120]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正式发电试通水.中国水利网站. [2023-08-13].

[121]水利部网站. 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下闸蓄水.中国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 [2023-08-13].

[122]拉萨河,从古远流来.中国西藏网. [2023-08-13].

[123]四川日报. 川藏铁路藏木雅江特大桥主梁合龙.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3-08-13].

[124]川藏铁路拉林段第一座跨雅鲁藏布江大桥铺轨.新华社. [2023-07-31].

[125]拉林铁路第一桥“守桥人”.光明日报. [2023-08-13].

[126]整装再出发,踏上新征程 | 第一次青藏科考始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3-08-14].

[127]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成果盘点:阿里及邻近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保护.科学出版社. [2023-08-14].

[128]“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科学考察水汽输送观测网络布设完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3-08-14].

[129]玩转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西藏网 . [2023-06-14].

[130]地形地貌.林芝市人民政府. [2023-06-15].

[131]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二次青藏科考国际合作科考队调研雅鲁藏布江演化过程.环球网. [2023-08-14].

[132]青藏高原的沙漠化.中国科普博览. [2023-08-10].

[133]人民日报. 开展植树造林、退耕休牧,加大雅鲁藏布江保护力度 守高原生态 护大河奔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08-10].

[134]中国西藏新闻网. 雅鲁藏布江(山南段)两岸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综述:从“造林禁区”到“绿色长城”.阿里地区行政公署. [2023-08-10].

[135]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 雅鲁藏布江沿岸沙漠化整治见效:昔日飞沙漫天,今日止沙生绿.澎湃新闻. [2023-08-10].

[136]西藏日报. 防沙治沙 构建雅鲁藏布江绿色廊道.西藏党员教育网. [2023-08-10].

[137]西藏日报. “内外兼修”筑牢绿色屏障.中国西藏网. [2023-08-10].

[138]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藏语翻译. 2023/7: 1-1. [2023-07-13].

[139]雅鲁藏布大峡谷:寄情山水的名片.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3-07-13].

[140]东方传奇,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传奇身世”. 西藏米林文旅. [2023-07-13].

[141]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6-13].

[142]钟珺,文华翎. 特殊气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探析——以雅鲁藏布大拐弯地区为例 . 桂林理工大学, 2009年, (3): 16-19. [2023-06-29].

[143]肖祥. 神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城市与减灾》, 2001年, (2): 46-48. [2023-06-29].

[144]喜马拉雅的绝世秘境.文明杂志. [2023-06-28].

[145]雅鲁藏布大峡谷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2023-06-12].

[146]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新闻网. [2023-06-13].

[147]冬日西藏“羊湖”风光壮丽.中国新闻网. [2023-08-01].

[148]新浪旅游. “圣湖”羊卓雍错:绕湖一圈来年吉祥如意.央广网旅游. [2023-08-07].

[149]李明森. 灿若明珠的羊卓雍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08-07].

[150]羊卓雍措.西藏旅游网. [2023-08-07].

[151]王新同. 西藏羊卓雍措湖 神女散落的美丽“蓝宝石”[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7, (04): 64-69. [2023-08-07].

[152]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南迦巴瓦峰.林芝市人民政府. [2023-08-07].

[153]陈亚宁.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冰川作用的初步观察[J]. 干旱区地理, 1984, (03): 9-13. [2023-08-07].

[154]图:“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峰.中国新闻网. [2023-06-14].

[155]探秘地球上最大最深最美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图).国家旅游地理. [2023-06-13].

[156]【林家故事】南迦巴瓦:藏在云巅的“绿色宝库”.林草科学数据中心. [2023-06-14].

[157]拉萨概况.拉萨市人民政府. [2023-08-07].

[158]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官方网站. [2023-08-01].

[159]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博. 焦作三景区入选全国AAAAA景区百强品牌.光明网. [2023-08-07].

[160]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 瞰中国·世界遗产|布达拉宫.新华社. [2023-08-08].

[161]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中国西藏网. [2023-08-07].

[162]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雍布拉康.拉萨市人民政府. [2023-08-07].

[163]国际在线专稿. 探访千年历史的艺术殿堂——萨迦寺.中国西藏网. [2023-08-07].

[164]新华全媒+|西藏:古老非遗“活态”传承.新华社. [2023-08-30].

[165]人民网. 拉萨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金台资讯. [2023-08-30].

[166]雅鲁藏布江.qq音乐. [2023-08-01].

[167]金色的草原.qq音乐. [2023-08-07].

[168][歌声里的中国·西藏篇]歌曲《雅鲁藏布江》 演唱:乌兰图雅.央视网. [2023-08-01].

[169]走进雅鲁藏布.qq音乐. [2023-08-07].

[170]林芝市波密县委宣传部. 走进雅鲁藏布.澎湃新闻. [2023-08-07].

[171]威海网·威海晚报. 刘军伍:站在影像人类学的角度记录生活.纪录中国. [2023-08-08].

[172]西藏商报. 《雅鲁藏布江边的通灵者》入围2015韩国电影节.西藏在线. [2023-08-08].

[173]天河 (2015).豆瓣电影. [2023-06-27].

[174]雅鲁藏布江传.西藏在线. [2023-08-01].

[175]雅鲁藏布江传.豆瓣读书. [2023-08-08].

[176]《西藏人文地理》杂志. 《雅鲁藏布的眼睛》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新浪旅游. [2023-08-08].

[177]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中国西藏网. [2023-08-08].

内容由G1343225080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0282/

(110)
词条目录
  1. 命名
  2. 位置境域
  3. 成因
  4. 流域水系和特征
  5. 水系组成
  6. 干流河段
  7. 重要支流
  8. 多雄藏布
  9. 帕隆藏布
  10. 拉萨河
  11. 尼洋河
  12. 年楚河
  13. 水文特征
  14. 径流变化
  15. 水质
  16. 补给类型
  17. 河流泥沙
  18. 水能资源
  19. 水温
  20. 冰情
  21. 其他地理特征
  22. 气候
  23. 降水
  24. 气温
  25. 日照
  26. 气压
  27. 地质
  28. 地质构造
  29. 地层特征
  30. 岩石特征
  31. 地形地貌
  32. 土壤
  33. 生物
  34. 植物
  35. 动物
  36. 自然保护区
  37.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38.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9. 自然灾害
  40. 风沙灾害
  41. 洪水灾害
  42. 泥石流灾害
  43. 人类活动
  44. 历史沿革
  45. 人口和语言
  46. 人口
  47. 语言文字
  48. 少数民族
  49. 门巴族
  50. 珞巴族
  51. 宗教
  52. 苯教
  53. 藏传佛教
  54. 伊斯兰教
  55. 经济发展
  56. 水利工程
  57. 交通建设
  58. 科考研究
  59. 环境问题与保护
  60. 环境问题
  61. 环境保护
  62. 风景名胜
  63. 自然景观
  64. 雅鲁藏布大峡谷
  65. 羊卓雍错
  66. 南迦巴瓦峰
  67. 人文景观
  68. 布达拉宫
  69. 雍布拉康
  70. 萨迦寺
  71. 相关文化
  72. 非物质文化遗产
  73. 歌曲作品
  74. 影视作品
  75. 文学作品
  76. 重大事件
  77. 河流水情
  78. 中印水利工程争议
  79. 注释
  80.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