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油茶(学名:CamelliaoleiferaAbel),别名野油茶、山油茶、单籽油茶,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灌木或中乔木。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老挝、缅甸、越南、美国等地。在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栽培;海南省800米以上的原生森林有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亦有部分为中山和高山。 油茶(Camelliaspp.)泛指山茶属(Camellia)中种子含油率...

油茶(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别名野油茶、山油茶、单籽油茶,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灌木或中乔木。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老挝缅甸越南、美国等地。在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栽培;海南省800米以上的原生森林有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亦有部分为中山和高山。

相关历史

编辑

栽培历史

油茶(Camellia spp.)泛指山茶属(Camellia)中种子含油率较高,具有生产价值的油用物种。据考证,明代才开始有油茶的相关记载,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小果油茶(C. oleifera var. monosperma)的选种、种子贮藏、育苗、整地和造林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取油茶果榨油可能始于元代后期(约1310–1360年间),而油茶作为油料作物栽培则始于明代后期,发展于清代中后期。因此, 油茶作为油料作物的栽培历史,现存确切记载不到1000年。

学名由来

油茶的属名(Camellia)是为了纪念德国耶稣会在菲律宾的传教士乔治-约瑟夫-卡梅尔(1661-1706),他为东方植物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种名(Camellia oleifera)具有含油(oil-bearing)的意思。

形态特征

编辑

油茶为灌木或中乔木;高2-8米,树冠偏球形或卵球形,树皮光滑,黄褐色,小枝为褐色,有灰白色或褐色短毛。

油茶

油茶的茎与叶子

单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7厘米,宽2-4厘米,有时较长,叶背网脉不明显,呈绿色,中脉两边均稍突起,表面中脉有淡黄色细毛,侧脉在上面能见,在下面不很明显,叶表面有光泽,边缘有细锯齿,有时具钝齿,叶柄长4-8毫米,有粗毛。

油茶

油茶的叶子与果实

花顶生,近于无柄,花瓣白色,5-7片,倒卵形,长2.5-3厘米,宽1-2厘米,有时较短或更长,先端凹入或2裂,基部狭窄,近于离生;雄蕊长1-1.5厘米,外侧雄蕊仅基部略连生,花药黄色,背部着生;子房有黄长毛,3-5室,花柱长约1厘米,先端不同程度3裂。

油茶

油茶的花

果实与种子

蒴果球形或卵圆形,直径2-4厘米,3室或1室,3爿或2爿裂开,每室有种子1粒或2粒,果爿木质,中轴粗厚;苞片及萼片脱落后留下的果柄粗大,有环状短节。种子三角形和棱形,黄褐色、茶褐色或黑色,有光泽。种仁白色或淡黄色,胚微突,与种子同色。

油茶

油茶果实

物种分布

编辑

世界分布

油茶分布于中国、老挝、缅甸、越南、美国等地。

中国分布

油茶在中国从长江流域到华南各地广泛栽培。海南省800米以上的原生森林有野生种。

生长习性

编辑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4-21°C,最低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C,最高月平均温度31°C。相对湿度在74%-85%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油茶幼龄时耐阴,随着树龄增大对阳光的需要逐渐增强,成年接近阳性树种,要求全年日照1600-1900小时。油茶适应性强,耐瘠薄,pH5-6的微酸性黄壤、红壤、灰化红黄壤都适宜。在土层疏松、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较好。

繁殖方式

编辑

自然繁殖

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油茶花属虫媒两性花,靠昆虫和风媒传播花粉,主要授粉昆虫为大分舌蜂等。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选取颗粒饱满、粒大且无病害虫害的成熟种子,浸种1-3天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多菌灵浸泡5分钟后捞起,清洗干净,通过沙藏催芽,露白后播种即可。在播种时,应采用春播或冬播形式,可将种子播种到苗床容器袋。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能保持油茶优株的优良性状,一般以夏秋插为辅,冬春插为主。选取健壮、结果油茶的树冠外围中部或上部的当年木质化或半木质的枝条当作插穗,所选插穗要保证有饱满和健壮的腋芽,且采下的插穗存放时间不应超过三天,期间注意防晒保湿。

芽苗砧嫁接繁殖

芽苗砧嫁接是利用未出土,或刚出土未展叶的幼嫩芽苗作为砧木,嫁接胚芽、嫩枝和成熟枝条。一般以夏接为辅,冬春接为主。穗条随采随接,选取有饱满顶芽或腋芽的穗条作为接穗。接穗嫁接在油茶芽苗砧后,直接定植在容器中进行培育。

栽培技术

编辑

水肥管理

在培育油茶时,应确保排水良好,保持土壤湿润,苗床供水可采用喷灌,根据苗床实际情况加强土水肥和湿度管理。在幼苗生长后期,应适当控制水量。待实生苗长出2-3片展开叶后便可追肥,待芽接苗苗木接口愈合,且大部分植株萌芽展叶后可追肥。扦插苗自移栽至其根系恢复长出新根后开始追肥。施肥时,需选择晴天时的早上或晚上进行,同时应配合喷灌。

病虫害防治

病害及防治

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煤烟病)等。油茶炭疽病可在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可通过百菌清、退菌特和三环唑等药剂防治。油茶软腐病可通过在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退菌特、多菌灵防治。油茶煤污病可通过氧化乐果涂干防治。还可通过黑缘红瓢虫中华显盾瓢虫、多毛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油茶

油茶炭疽病

虫害及防治

油茶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油茶尺蠖又称量步虫、造桥虫。可通过尺蠖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鸟类中的白头翁鹑雉、竹鸡,寄生蜂中的姬蜂、土蜂,菌类中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化学防治可通过印楝素乳油、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油茶毒蛾又名茶黄毒蛾、茶毒蛾、茶毛虫。可通过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可通过功夫菊酯、联苯菊酯、辛硫磷等药剂防治。

功用价值

编辑

药用价值

油茶种子可入药,为中药油茶子。味甘、苦,性温。具有润燥、滑肠,杀虫的功效。主治大便秘结,蛔虫,钩虫,疥癣。

油茶叶可入药,味微苦,性平。具有收敛止血,解毒的功效。主治鼻衄,皮肤溃烂瘙痒,疮疽。

油茶花可入药,味苦,性微寒。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子宫出血,烫伤。

油茶根或根皮可入药,味苦,性平。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止血,活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胃痛,牙痛,跌打伤痛,水火烫伤

营养价值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中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由油茶籽加工提炼得到的油茶籽油,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食用后易被人体吸收,还可促进人体对脂溶性纤维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同时,油茶籽油还具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营养。此外,油茶肉质化果实和肉质化叶片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钙、镁含量相对较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所必需;还含有6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和叶酸含量较高。

经济价值

油茶皂苷又称油茶皂素,是从油茶饼粕(茶籽经过加工提取油脂后的残渣))中提取出的一种皂类,是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广泛用于化工、食品等行业,生产洗发膏、洗涤剂、食品添加剂、净化剂和灭火器中的起泡剂等。油茶皂素还可用作虾、蟹等专业养殖场的清场或有害鱼类的毒药剂。此外,油茶饼粕中含有蛋白质糖类,可作植物蛋白饲料;粉碎加工后可作为高级车床的抛光粉。油茶果壳可提取糖醛、木糖醇、皂素、栲胶等工业原料,还能制作活性炭和食用菌类培养基等。

油茶

油茶皂苷

生态价值

油茶属于深根性植物,根系分布深广,树冠截留力强,是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油茶还是较好的生物防火树种,可作为防火林带树种进行配植。同时,油茶抗二氧化硫、抗氟和吸氯能力都很强,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降尘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油茶

观赏价值

油茶枝叶浓绿,四季常青,10-12月开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应用广泛,可用作庭院和公路绿化树种。

油茶

相关研究

编辑

药理作用

有研究发现,油茶肉质果和肉质叶含量丰富的维生素C,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有效延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造成的损伤,同时对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有抑制作用,表明油茶肉质叶、肉质果可能在防衰老和抗炎方面有一定功效。

油茶籽油

油茶籽油是中国特色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抗氧化效果好。有较多研究分析了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能,认为油茶籽油的保健功效与其含有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多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Siger等认为酚类化合物存在于所有植物油中,对植物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根据对油茶籽油进行紫外线吸收实验得知,油茶籽油在310纳米波长处对中波紫外线(UVB)有很强的吸收;刘静等认为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和防紫外辐射活性与其多酚含量相关。

油茶

油茶籽油

生物农药

油茶皂苷可用作生物农药,对菜青虫具有胃毒和忌避作用,且浓度越高,忌避越强;可用于毒杀福寿螺、蜗牛和钉螺;也可用作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线虫。以油茶皂苷作为主要原料制备的杀虫剂、杀菌剂可用于柑桔、水稻的大面积杀虫;与农药混合使用还能改善农药的理化性能,有助于农药有效成分在虫体和植物体内的渗透,杀虫效果更佳。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油茶 Camellia oleiferaEB/OL.植物智. [2023-02-16].

[2]Camellia oleifera Abel.EB/OL.World Plants (Complete List). [2023-03-08].

[3]油茶EB/OL.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2-16].

[4]谭云峰主编. 油茶高效栽培技术与加工[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2,14,18,197,201-202,204,207,210. (9)

[5]Camellia oleiferaEB/OL.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23-03-08].

[6]李远发, 胡灵, 王凌晖. 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40(04): 450-454. [2023-02-19]. (3)

[7]贺桂先, 李林松, 徐林初等. 油茶的生长特性及其功能价值[J]. 江西林业科技, 2007, (04): 39-42. [2023-02-19]. (4)

[8]王斌, 王开良, 童杰洁等.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02): 11-15. [2023-02-16].

[9]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中药大辞典(上册)[M]. 第二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6: 2051-2053. (4)

[10]束庆龙,张良富主编 . 中国油茶 栽培与病虫害防治[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3,5-7. (4)

[11]庄瑞林主编 . 中国油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8: 3.

[12]秦声远, 戎俊, 张文驹等. 油茶栽培历史与长江流域油茶遗传资源[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04): 384-395. [2023-03-08].

[13]韩宁林.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 2000, (01): 10-13. [2023-02-19].

[14]王湘南. 油茶物候期及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2023-02-19].

[15]许碧果, 冯清柳, 陈运贞. 油茶育苗技术与后期管理措施分析[J]. 热带林业, 2022, 50(02): 41-43+40. [2023-02-19].

[16]李志刚, 于卫平, 李健. 我国油茶研究与产业化现状综述[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06): 8-11. [2023-02-18].

[17]陈守常,曾大鹏编著. 油茶病害及其防治[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38,44,60-61,64. (5)

[18]朱必凤, 彭凌, 罗莉菲. 油茶肉质果、肉质叶提取液的保健功效[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7, (01): 46-50. [2023-02-19]. (2)

[19]魏征, 郭咪咪, 王雅朦等. 油茶籽油多酚化合物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1, 42(03): 311-320. [2023-03-15]. (3)

[20]力.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08, (01): 37-40. [2023-03-08]. (3)

[21]林欣, 李杨, 詹淼等. 油茶籽乙醇提取物代谢物组成及其抗炎活性[J]. 食品科学, 2023, 44(02): 304-311. [2023-03-08]. (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5日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24112/

(17)
词条目录
  1. 相关历史
  2. 栽培历史
  3. 学名由来
  4. 形态特征
  5. 果实与种子
  6. 物种分布
  7. 世界分布
  8. 中国分布
  9. 生长习性
  10. 繁殖方式
  11. 自然繁殖
  12. 人工繁殖
  13. 种子繁殖
  14. 扦插繁殖
  15. 芽苗砧嫁接繁殖
  16. 栽培技术
  17. 水肥管理
  18. 病虫害防治
  19. 病害及防治
  20. 虫害及防治
  21. 功用价值
  22. 药用价值
  23. 营养价值
  24. 经济价值
  25. 生态价值
  26. 观赏价值
  27. 相关研究
  28. 药理作用
  29. 油茶籽油
  30. 生物农药
  31.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