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

编辑
本词条由“百科小编” 建档。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位于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千米处的鹿原陂上。炎帝陵被称为“神州第一陵”,总体规划面积为122.5平方千米,1988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旅游区面积为3.6平方千米。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又因起与烈山,号烈山氏,也被称为连山氏,是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功绩是多方面的,他首创种...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位于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千米处的鹿原陂上。炎帝陵被称为“神州第一陵”,总体规划面积为122.5平方千米,1988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旅游区面积为3.6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编辑

文化背景

炎帝神农氏

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又因起与烈山,号烈山氏,也被称为连山氏,是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功绩是多方面的,他首创种植业,种植五谷让原始先民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制作耒耜(lěi sì),发明了农业生产工具,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还曾遍尝百草以医民恙,制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剡木为矢以安民居,重演八卦以探天象等。他所开创的农耕文明,改变了原始先民们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炎帝神农氏晚年在南巡的过程中为民治病采药,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株洲市炎陵县的鹿原坡。炎帝神农氏功垂寰宇,恩泽神州,数千年来被人们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陵早在西汉即存在,唐代对其祭祀达到兴盛。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于茶陵置县,而茶陵之“陵”,因炎帝陵而得名。有关炎帝神农氏崩葬处的记载,最早见之于史籍记载的是晋代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之后记载较详细的是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另有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中记载:“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炎帝陵

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为中国历史上的农业立国和中华民族的始兴奠定了基础。炎帝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贸易文化、文字(图腾)、建筑艺术、墓葬、瓷器文化、服饰文化、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它以“天下共富”为基础,以“公耕而食”为主要标志,以偶婚制、公推制、乱伦禁忌、“公耕而食,妇织而衣”、以姜为姓、崇拜火神和太阳等为主要特征。在原始宗教观念上,炎帝文化首先表现为对火与太阳等自然物的崇拜。炎帝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血缘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过程。这种认同仍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牢固精神纽带。在炎帝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形成了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勇于奉献、变革创新等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美德。

兴建历程

宋元时期

宋代以前,没有炎帝神农氏祀像,只有五谷神位。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同时宋太祖制定了“三岁一举”“每岁春秋各一次”祭祀制度,由朝廷亲遣大臣或地方官员去炎帝陵进行祭祀的规定。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一984年),因炎帝庙地偏路险,不便前往祭拜,所以朝廷在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新建了一座炎帝祠庙。此后的二百年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都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阪炎帝庙几近湮没。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拆除了炎帝陵前的佛寺,重建炎帝庙。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朝廷将茶陵县的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为酃(líng)县。此后,炎帝陵的所在地鹿原阪,隶属衡州府管辖。宋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朝廷为炎帝陵设守陵户,禁樵牧,并对炎帝祠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元代,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未有诏修炎帝陵庙的记载,炎帝陵也因年久失修,日益破旧。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对炎帝陵庙有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炎帝陵庙庙貌也因此大为改观。第一次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诏令遍修历代帝王陵寝,炎帝陵也在这次的修葺行列之中,得到了全面修葺。第二次是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都县知县易宗周重修炎帝祠庙,这次重修是在炎帝庙旧址的基础上拓宽兴建,基本改变了旧庙的原貌。第三次是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酃县县令派人募款重修炎帝陵庙,庙貌也因此大为改观,东阁大学士道南为修复炎帝陵撰有《重修炎帝陵庙碑》一文。

清代对炎帝陵庙的修葺,有据可查的约有9次。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因南明将领盖玉时在炎帝陵庙之侧屯兵,炎帝陵庙遭到破坏。当地官民士绅虽及时进行了补葺,但由于战争频发,资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直到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派遣太仆寺少卿王绅前来炎帝陵告灾致祭时,炎帝陵庙才得以整修,但仍未能恢复明代规模。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炎帝陵按清王朝公布颁行的古帝王陵殿统一格式进行重建,陵庙统称陵殿而正其名。此次修复奠定了炎帝陵殿的基本形制,形成了“前三门一行礼亭一正殿一陵寝”的四进格局。之后在清王朝统治的数百年间,对炎帝陵殿进行了多次修葺翻新。其中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的修复规模最大,历时八个多月建成,不仅重修了炎帝陵殿,还建造了午门、碑亭等附属建筑。

近现代修复

近代战争不断,导致炎帝陵几近倾倒。公元1923年,湖南省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修葺,并于公元1936年组建了修复炎帝陵筹备委员会。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对炎帝陵的修复计划未能实施。直到1940年,日军进犯中国西南,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将省政府迁往都县炎陵山同时拨款于炎陵山修建省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修筑了茶陵至部县炎陵山的简易公路,同时对炎陵殿宇进行了全面修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炎帝陵因香客祈祷时不慎失火,主殿被焚,只剩下行礼亭、午门和围墙。1966年—1976年期间,炎帝陵被全部摧毁,成为一片瓦砾。直到1986年,中国政府按照清道光十七年的格局,对炎帝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此次修整工程历时两年,于1988年10月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10月30日,湖南株洲炎陵县举办“世界华人华侨炎帝陵祭祖大典”。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炎帝陵位于中国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境内,距离炎陵县城17千米,距离株洲市224千米,。炎帝陵南临洣水,西与安仁县毗邻,北与茶陵县交界,东邻垄坑。景区总体规划面积122.5平方千米,对外开放的旅游区面积为3.6平方千米。

炎帝陵

气候

炎帝陵地处中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高温多雨,寒冻时节短,春季回温时间快,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在12.1—17.2摄氏度之间。炎帝陵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761.5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1500小时,无霜期288天。

地质地貌

炎帝陵景区内多为丘陵冈地和溪谷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南面最高峰为海拔1383米的云秋山,最低处为北面海拔503米的矮基岭。景区周边形成群山环抱的地貌特征。其地质构造以变质岩为主,主要是砂质板岩和浅变质岩石英砂岩。岩石性硬,风化壳较厚,跨度性适中。

生物多样性

炎帝陵陵区及其周围长江的植物群落有樟树群落、红豆杉群落。陵区盛产茶油、香菇、竹笋干、桐油等林副产品,还有杜鹃花、海棠、兰花等观赏性花木。陵区及其附近有穿山甲、苏门羚、獐等野生动物,同时炎帝陵一带还是白鹭、白鹇等候鸟的栖息地

景区布局

编辑

炎帝陵景区主要包括陵寝大殿拜谒区、神农大殿公祭区、“神农园”缅怀区、皇山生态游览区四大功能区,共有8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炎帝陵殿是炎帝陵区的主要建筑,以南北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中轴线上有午门、行礼亭、主殿、墓碑亭、陵寝等建筑,形成五进院落格局。在炎帝陵殿南北中轴线的两边建有附属院落,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子“三朝五门、东西两宫”的建筑格局。景区以炎帝神农氏墓冢为中心,其北部辟有、九鼎台、御碑园、皇山碑林、白鹭亭等景点建筑,其南部有炎帝陵殿、圣火台、咏丰台、华夏广场、神农大殿等景点。

主要景点

编辑

阙门

阙门位于炎帝陵祭祀大道的入口处,为仿汉制三出帝王阙,选用南方花岗岩石材建造,意寓纪念炎帝陵“汉代有陵”。主阙高17.09米,是迄今为止最高之仿古皇城石阙,被誉为"中华第一阙"。2011年5月,该工程荣获株洲市"十大标志性重点工程",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石材干挂工艺建造而成。

炎帝陵

阙门

炎帝陵殿

炎帝陵殿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布局,东西两侧配以碑房,亭殿相间,均衡对称。陵殿南北长104米,东西宽40.5米,占地面积为4212平方米,分为五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五进为陵墓。

午门

午门又称端门,是炎帝陵殿的第一进,也是陵园的大门,位于炎帝陵殿中轴线的最南端。午门为拱券门,门高4米、宽2.6米,门左右分列两个拱形戟门和长方形掖门,共五个门洞。门上嵌有汉白玉门额,上书正楷“午门”二字。门前为朝觐广场,是清朝时祭祀活动的集散之地,清代规定,只有举行御祭典礼时才能打开午门。午门内建有门廊,廊前正中台阶上矗立着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书陵款“炎帝陵”汉白玉石碑,石碑高3.3米、宽1.2米、厚25.5厘米。碑前前有巨首盘龙龙陛,左右立有花岗岩石雕白鹿山鹰雕像。

炎帝陵

午门

行礼亭

行礼亭位于午门以北,是炎帝陵陵殿的第二进。行礼貌亭为庑殿顶,前后檐各四柱落脚的三开间长方亭,亭高8.33米,宽14.03米,进深5.53米。行礼亭的正上方悬挂手书匾额“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亭前嵌双龙戏珠龙陛,亭中设置香炉、烛台,供人们进香、祭拜、行礼之用。行礼亭两侧为碑房,立有历代告祭文碑原碑。碑房宽15.3米、进深5.6米檐高6.4,为硬山黄琉璃瓦屋面,由18根直径30厘米朱红木柱支撑。正面有6扇木花格页门,方砖铺地,片金天花,额为旋子和玺彩面。

炎帝陵

行礼亭

正殿

正殿位于行礼亭以北,是炎帝陵陵殿的第三进,也是炎帝陵陵殿的主要建筑。正殿为重檐庑殿式结构建筑,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饰,面宽21.16米,进深16.94米,占地358.5平方米,殿高19.33米。正殿由30根直径为60厘米的花岗岩大柱按四排前廊式柱网排列支撑,上下檐为单翘昂头五彩斗拱,正脊檐角饰鳌鱼兽吻。殿内饰以金龙和玺、龙草和玺、龙凤和玺及旋子式、苏式等彩绘。大殿门额高悬匾额“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殿中设须弥座神龛,内供炎帝神农氏金身祀像。殿外设花岗石护栏,1.5米高的须弥座式台基,台基正中设汉白玉卧龙龙陛,龙陛两侧是阶级式御道,是人们入殿拜谒炎帝祀像的必经之路。

墓碑亭

墓碑亭位于正殿以北,是炎帝陵陵殿的第四进。墓碑亭为四方攒尖式屋顶,檐角高翘,屋顶上覆盖黄色琉璃瓦。墓碑亭亭高7.1米,长宽各6.4米,由12根直径为30厘米的红木柱支撑,为水泥地面,梁坊为金龙和玺彩画。亭中立有一块汉白玉墓碑,碑高1.9米、碑冠高0.4米、宽1米、厚0.17米,碑面刻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手书“炎帝神农氏之墓”。

墓冢

炎帝墓冢位于正殿以北,鹿原陂南麓,毗邻斜濑河,是炎帝陵殿的第五进。墓冢封土高4.58米,进深6.64米,宽28.9米。墓面石碑为清道光七年酃县知县沈道宽所书并立。陵前两侧立有湖南省、株洲市各界公祭炎帝陵文碑4块。冢丘四周植有花木等植物。

御碑园

御碑园位于炎帝陵陵殿中轴线以北,墓碑亭两侧有拱门道路可通。御碑园于1996年建成开园,是具有神农文化特征的建筑群,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其主要景点有碑廊、九鼎台、回归碑和《神农功绩图》壁画等。

炎帝陵

御碑园

碑廊

碑廊位于御碑园的东西两侧,各长40米,是御碑园的主要建筑。碑廊为硬山卷棚式仿清建筑,廊宽3.3米,高4.5米,前柱后壁。壁上嵌有着明清时期的51块御祭文碑以及自宋朝以来各历史时期具有有代表性的5块记事碑。因碑廊中的原碑大多散失,故碑廊中所立的御祭文碑大多为今人按照旧制原文重新刊刻而成。

炎帝陵

碑廊

九鼎台

九鼎台位于御碑园的中心,是为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而建。九鼎台为双层结构,外圆内方,圆台直径18米,高90厘米,台面铺砌鹅卵石。台上筑方台,方台边长约10米,高约60厘米,台面镶水磨花岗石石板。方台上厝置九尊花岗石方鼎,每尊重1.2吨,九尊石方鼎以三行平行均等排列。九鼎是中国古代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而这里的九鼎台寄寓着祖国统一,民族昌盛,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之意。

炎帝陵

九鼎台

回归碑

回归碑位于九鼎台北面花池平台的东西两侧。回归碑为两块汉白玉纪念碑,分别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碑和“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纪念碑。回归碑全高3.3米,碑身高2.2米,宽1.2米,厚25.5厘米。因回归碑正面刻有九龙云图,故又称“九龙碑”,其背面分别刻有香港、澳门行政区划图和邓小平、江泽民语录。

炎帝陵

回归碑

《神农功绩图》壁画

《神农功绩图》壁画镶嵌在御碑园北面的弧形照壁中。照壁全长40米,高1.5米,由268块黛青辉绿岩石板和12块花岗石毛板组成。壁画画幅为60平方米,共刻画了99个人物、60种动植物、60种器物,以及10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场面。因壁画具有传音扩音效果,也被称为“神农传音壁”。壁画两端为圆雕花岗石半圆轴捧。“行首”题壁画名——“神农功绩图”,变隶字体,“拖屋”刻宋代史官罗泌所作《炎帝赞》诗。整体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壁画融传统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于一体,以绘画手法表现题材,以线雕造型手段丰富绘画的艺术效果,以粗狂写意的手法表现了炎帝神农氏“剁木为矢、弦木为弧”“重八卦为六十四卦”“遍尝百草宣药疗疾”“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耕种,种植五谷”等十大主要功绩,展示了上古社会的自然风貌和社会风情。

天使馆

天使馆位于炎帝陵陵殿殿西北方400米的山坡上,又名天使行馆,是中国古代皇帝派遣的钦差大臣来炎帝陵进行祭祀活动所居住的地方。天使馆为三层重檐式混砖结构建筑,占地513平方米,青砖墙、黄瓦顶、大红柱花格门窗,采用有南方风格的如意斗拱为支撑,配以杜英、桂花、女贞、松柏等园林环道。天使馆始建于明朝初期,旧址位于洣水河畔,后被水淹,清道光十七年另择高阜进行了重建。1989年又在原天使馆旧址上往南移数百米处重建天使馆,并于1991竣工。天使馆已成为为炎帝陵管理局办公所在地和游客下榻的宾馆。

皇山碑林

皇山碑林位于御碑园的东侧,与御碑园相连。皇山碑林的入口处竖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上刻着舒体鎏金行楷大字“皇山碑林”。在皇山碑林的山腰处,有一个宽6米、长40米的北廊,靠山壁的一方有一通嵌有省级以上领导为炎帝陵题字题词的手书碑刻,以及一些社会知名人士的炎帝文化书法作品。皇山碑林中还有有咏邮亭、九龙印、白鹭亭等主要景点。

神农藏药洞

神农藏药洞位于石碑“皇山碑林”以北。相传炎帝神农氏暮年南巡在鹿原陂采药时,将所采的草药洗干净后便藏在这个洞中,以便保持草药的新鲜以及方便附近群众治病用药。

咏邮亭

咏邮亭位于皇山碑林的北侧,从御碑园东门往左侧拾阶而上大约50米即至达咏邮亭。咏邮亭为庑殿顶结构建筑,上盖黄色琉璃瓦,单檐翘角,是为纪念发行《炎帝陵》特种邮票而建。亭高5.2米、宽6.05米、进深4.3米,前后各列4柱,柱间嵌万字图案挂落,前后匾额题刻亭名“咏邮亭”,于1998年10月28日对外开放。亭中置有一座汉白玉“炎帝陵特种邮票发行纪念碑”,碑座高0.68米、碑高1.28米、宽2.40米、厚0.25米。纪念碑中间刻有小全张邮票图案,背面阴刻着有关炎帝神农氏的碑文。

九龙印

九龙印位于皇山碑林以北山坡上的一个印台上。印台宽6米、长10米,台面铺有鹅卵石,中间放有一枚汉白玉巨印。印章印面为1平方米,印身长1.5米,因印纽为浮雕九龙戏珠,故被称为“九龙印”。九龙印上刻有湖南籍金石书法家李立于1998年书写并篆刻印模的“神州第一陵”字样。九龙印的南侧为崇德坊,是当今为炎帝陵建设的30块捐碑。其北侧是用汉、蒙、藏等13种文字的13块手写碑。

白鹭亭

白鹭亭位于九龙印东北方约40米处,为圆柱圆顶的六角亭。亭顶覆盖红色琉璃瓦,圆柱为花岗岩石柱。白鹭亭始建于1997年10月,是为纪念株洲市社会各界捐款建设炎帝陵而建造的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株洲市各界的捐款情况。在亭子上可俯瞰炎帝陵陵区,可以看到炎帝陵“白鹭守陵”的胜景。

鹿原亭

鹿原亭位于炎陵山海拔308.4米的峰巅,白鹭亭的东北方,为六角攒尖顶式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该亭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亭高11米,石柱上绘有蝙蝠、祥云等彩绘,亭子四周置有四只花岗岩石鹿。亭额上悬有匾额“鹿原亭”,亭前立有一通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始作未帮伊氏,终得修复炎帝陵”14个甲骨文字。

洗药池

洗药池又称天池,位于炎帝陵炎陵山山顶,鹿原亭以北,面积约6428平方米,池中有7根象征中草药的石柱。相传洗药池曾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洗药的地方,旁边植有花木。因炎陵山开挖煤炭,洗药池因失水而逐渐荒废。2017年,炎陵县对洗药池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划定保护区域,洗药池才得以恢复,同时还复建了味草亭。

神农大殿

神农大殿位于炎帝陵殿中轴线的东侧,是炎帝陵祭祀区的核心建筑。神农大殿于2001年动工兴建,2002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80平方米。

神农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结构的仿清建筑,由主殿、配殿、连廊和方亭组成。其中主殿面宽37米、进深24米、高22.9米。大殿外廊树立着10根高5.4米的浮雕盘龙石柱,石柱为福建花岗岩所制。大殿正中檐前悬挂着匾额“神农大殿”。殿堂中间厝立着福建光泽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炎帝神农氏坐式石雕祀像,雕像高9.7米、宽4.7米,基座长8.9米,重397吨。雕像两旁卧有山鹰和白鹿雕像。大殿墙壁上嵌有炎帝神农氏十大功绩的浮雕壁画。东西配殿由大殿前后两道走廊相连,配殿进深4米,南北长40米,分大小5间厅房。东配殿设炎帝廉风建设展厅、配电房等,西配殿设省级以上领导干部拜谒炎帝陵行迹展厅等。大殿前设有三层祭台,一层为歌祭台,是大型公祭典礼颂唱《祭炎帝》等歌曲之地。二层为文祭台,是献花篮、敬高香、颂祝文之地。三层与神农大殿的廊基相平,是敬献五谷三牲、时鲜果蔬之地。在二层祭台与三层祭台之间的台阶正中央,嵌有一座镂雕九龙辉绿岩石雕。每层祭台外沿都立有花岗石雕花栏杆和花板。

炎帝陵

神农大殿

龙脑石与龙爪石

龙脑石和龙爪石皆为炎帝陵的自然景观,分立在洣水河的上下游,两石头相距200米。龙脑石是古“炎帝陵十景”之“石龙鼓髻”,位于炎帝陵神农大殿的西南角。因数石偃伏,状如龙首,河水上涨之时,水流喷薄宛如鼓髻欲飞,故被称为“龙脑石”。龙爪石位于炎帝陵陵殿西侧,由3块矗立在江中的巨石组成,因巨石状如龙爪而得名,其中一块巨石上镌刻着行草体的“龙爪石”3个大字。2018年,炎帝陵景区新修的“幸福栈道”经过了龙脑石和龙爪石。

咏丰台

咏丰台位于神农大殿以南,是炎帝陵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场所。咏丰台始建于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为砖木结构的台式建筑,该名取自炎帝神农氏“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之意。咏丰台上建有八角重檐式的咏丰亭,顶高7米,四周有石栏围护,亭额悬有“咏丰台”匾额和“台记丰年咏,亭留旧日香”的楹联。亭前竖有“耕不尽”石碑。2002年建于现址,咏丰台石碑由花岗岩整石制作,碑高两米,四边长1米,重约5.5吨,碑顶雕有四方龙陛,正面镌刻“咏丰台”三个隶书大字,背面镌刻《咏丰台记》。

圣火台

圣火台位于神农大殿以南的龙珠山上,与咏丰台隔谷相望。圣火台台高40米,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其中央为三层圆台,每层高60厘米,直径分别为9米、6米和3米,取天圆地方之义。圆台中心矗立着一块高3.9米的点火石,石头正面刻有1.5米高的“炎”字,外护正方形花岗石栏板,边长100米。1993年8月15日,首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在此燃取圣火火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点燃炎帝圣火火炬。圣火台可远眺炎帝陵殿全貌。

其他看点

编辑

神农园

神农园是一座“以盆景为主体,凸显炎帝文化,展示湖湘特色”的文化园,位于阙门西侧,于2015年11月建成开园。神农园由中心岛精品盆景区、炎帝部落石雕群、名贵盆景培植区、滨江风光带等主题景观组成,占地面积约93000平方米。园区内有各类特色盆景1000余盆、景观树3000余株,在其主入口处矗立着“神农教耕”红色花岗岩石雕祀像。中心岛由“邑有圣陵、橘子洲头、天下南岳、桃源仙境、武陵风光、崀山丹霞、巴陵胜状、九嶷翠微”等八大微缩景观构成,被称为“新潇湘八景”。

华夏广场

华夏广场位于阙门的正南方,是炎帝陵景区的门户景观,是为纪念炎黄二帝开创中华文明之光而修建。华夏广场于2017年建成,总面积48600平方米,主要由百姓祈福广场、石刻中国地图、华夏一统印、文化景观墙、枯山水等景观构成。

炎帝陵祭祀

编辑

炎帝陵祭典是后人为缅怀炎帝神农氏丰功伟德的一套祭祀活动,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等。“炎帝陵祭典”在历史的发展中已成为一个涵盖音乐舞蹈文学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在祭奠现场的圣火台上,九条龙以圣火石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开,自龙口喷出火焰点燃圣火石顶端的炎帝圣火,以纪念炎帝神农氏普及火的应用。随着炎帝陵在华人界影响力的不断加强,参加“炎帝陵祭典”已成为炎黄子孙寻找民族认同,企盼国家统一,抒发爱国情感的重要方式。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祭祀方式

炎帝陵祭祀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官方祭祀又被称为公祭或告祭,主要包括朝廷祭祀和地方祭祀、专项祭祀等。民间祭祀大多选在春节、清明、冬至、谷雨等时令节气的日子或是炎帝生日时举行,以求农业生产丰收和消灾避难。朝廷祭祀始于后晋,而有迹可查的民间祭祀始于秦汉时期。无论是官方祭祀还是民间祭祀,主要的祭祀方式有文祭、物祭、龙祭、乐祭、火祭等,以下是相关介绍:

方式

概况

文祭

祭祀炎帝陵以“颂祝”为主,即用读祝文的方式祭祀炎帝陵,读祭文的方式一般安排在祭祀议程的第七、八、九项

物祭

物祭主要包括实物祭祀、熟食祭祀、酒类祭祀、香烛祭祀等,祭品多为牲畜、鞭炮、果品、香纸等

火祭

火祭主要是为了纪念炎帝神农氏对火的普及,火祭首先是使用古法采集圣火,然后将圣火传递至祭祀现场点燃现场的火堆或火盆,而燃烧的火炬随祭祀典礼的礼成而熄灭

乐祭

乐祭是祭祀炎帝的重要形式,包括乐祭、歌祭、鼓祭,以及与音乐相关的舞祭等

龙祭

龙祭是炎帝陵中最具特色和独创性的一项祭祀活动,是指以舞龙的方式祭祀炎帝,其种类和表现形式有三人布龙、草药火龙、阴阳龙、56节长龙、五色龙还有现代竞技龙、人龙、飞龙等各种特色舞龙

古代祭祀

古代祭祀炎帝陵的议程首先是“声鼓”,然后乐舞生各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第三项是承祭官就位、陪祭官就位。第四项是瘗毛血,第五项是迎神(举迎神乐,司乐唱《迎神》之章)。第六项是上香,第七项是颂读《祝文》。第八项是饮福受胙(饮食敬神的酒肉),一跪三叩首奏乐。第九项是撤馔,第十项是辞神送神)举送神乐,行三跪九叩首礼,最后至燎所焚祝帛,举乐,望燎。礼毕。

原始的炎帝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祖、祭神,后晋开始有朝廷御祭。最早记载的炎帝陵官方祭祀是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且制定了“三岁一举,率以为常”的规定。之后各朝代均有对炎帝陵的祭祀记载,每次官方祭祀都会刻碑文昭示后人。据相关记载,明代15次,清代38次。清朝之前每年春秋二季的第二个月,地方县令会挑选吉日去炎帝陵进行地方祭祀活动。

现代祭祀

现代祭祀炎帝陵的典礼中相比较古代的祭典而言省去了“唱赞”环节,祭祀文辞相较古代而言具有时代气息。现代祭祀典礼有政府官方祭祀活动、社会组织主持的祭祀活动、行业和企业主持的祭祀活动和节庆日举办的祭祀活动等。政府官方举行的炎帝陵祭典从1993年8月15日到2011年9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共举行公祭炎帝陵活动8次。从1995年10月2日到2009年10月26日,株洲市人民政府共举行公祭炎帝陵活动6次。各社会组织主持的祭祀活动从2000年5月27日起有炎帝陵基金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世界华人协会、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世界华人华侨、湖南省佛教协会、湖南省道教协会及港澳台、德国、法国、美国等10余个道教组织和近20个省(区、市)道教协会等社会组织都组织或参加过公祭大典。

由行业和企业主持的祭祀有2005年1月2日的广州本田5×5自驾车湘粤之旅炎帝陵祭祖大典;2005年10月11日,海内外中药业界首次共祭始祖炎帝神农氏典礼;2006年4月5日的炎陵县及社会各界祭祀炎帝陵典礼。节庆活动举办的祭祀有2005年9月12日的中国湖南旅游节开幕式暨炎帝陵百龙祭始祖大典,2010年4月4日的庚寅年清明社会各界祭祀炎帝陵大典。其他主题的专门祭祀有2008年5月19日下午,数万群众和游客来到始祖陵寝炎帝陵祭祀广场,举行社会各界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及为灾区人民祈福活动;2009年5月26日,以“祈福五岳·平安中国”为主题的“平安大典”。

开发与保护

编辑

开发

在湖南省旅游发展“十五”规划中,炎帝陵是湖南省定为的全省10个世界级旅游品牌之一。1989年成立了炎帝陵管理局,负责炎帝陵配套工程的建设和接待事宜。1993年,炎帝陵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政府投资建设炎帝陵景区,建成了炎帝陵神农大殿等一批景区。2002年,炎帝陵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随着炎帝陵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宣传,炎帝陵逐渐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2001年,116个国家的280多位华侨代表举行了“全球华人公祭炎帝大典”,在随后的几年中,湖南省各级政府在加大开发炎帝陵的同时,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公祭炎帝”活动,以此提高炎帝陵的知名度。2012年,炎帝陵成功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3年,株洲市正式启动炎帝陵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2015年炎陵县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为炎帝陵景区提升出谋划策,并聘请北京知名规划设计院为景区提升制作方案。景区先后完成了17个建设项目,新建了游客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在皇山上修建了游步道和景亭,供游人攀爬休憩。同时景区还加入了现代化元素,实现了Wifi全覆盖,可随时免费上网,安装了智慧系统,实现监控全覆盖,提供实时服务。2020年1月,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保护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1959年,炎帝陵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省政府拨专款对其进行修复,并于两年后正式对外开放。

1996年,炎帝陵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年后被确定为中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13年,炎帝陵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炎帝陵建筑为清代皇家陵寝建筑形制,由于古建筑自然老化、年久失修和受到白蚁侵蚀等因素,本体建筑受损严重。2016年按照文物保护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修缮。这次修缮工程包括本体修缮、消防、安防三大项目,分阶段进行。

相关活动

编辑

2020年6月至11月,湖南省举行了“中华炎帝神农文化创新创意大赛”,大赛以“崇敬中华始祖弘扬炎帝文化”为主题,设炎帝神农文化祭典LOGO类、IP形象传播设计类、产品设计类三大征集类别,围绕炎帝神农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外延内容进行创作。最终在5286件作品中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胜奖共34名。

相关文化

编辑

学术研究

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开展了有关炎帝陵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激发了有关炎帝文化的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的创作生产,有效传承了“炎帝陵祭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行炎帝文化,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主编了《炎帝文化读本》,扩大深化了炎帝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同时,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还会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陵基金会联合举办全国炎黄文化学术研讨会。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已连续七届共同组织、组团出席由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等中部六省联合举行的“炎黄文化论坛”。2011年,由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湖南工业大学等单位以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湖南神农氏炎帝研究会成立。该研究会定期主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文化论坛”,创办内部学术会刊,为各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

相关诗文

题目

作者

朝代

相关内容

炎帝赞

罗泌

火德开统,连山感神

炎帝庙

江存礼

自昔神光耀九垠,何年来脏楚江滨

至炎陵作

沈庆

远山白云屯,古今苍烟集

晓行鹿原驶

王炯

莫问茫茫大九州,鹿原上古风留

大祀炎陵礼成恭纪

杨汝谷

鹿原坡上树龙葱,万古农皇想像中

参考资料:

重要事件

编辑

重大事件

1993年,“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龙舟系列赛在炎帝陵举行取圣火仪式。

重要荣誉

1992年,国家旅游局将炎帝陵列为寻根朝敬之旅国际旅游专线。

1993年炎帝陵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6年,炎帝陵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中宣部确定炎帝陵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2000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确定炎帝陵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炎帝陵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炎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0年1月,炎帝陵被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0年,炎帝陵被中国侨联公布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参考资料

编辑

展开[1]炎帝陵概况.中共株洲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株洲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2023-05-24].

[2]炎帝陵[J]. 新湘评论, 2021, (09): 65.

[3]炎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炎陵年鉴 . 1999.12: 291-297. (2)

[4]炎帝文化 寻根篇.炎陵县人民政府. [2023-05-23].

[5]罗翔. 中国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洣水河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6]易含岭. 炎帝陵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SWOT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 (09): 260-262. DOI:10.16663/j.cnki.lskj.2019.09.115.

[7]刘艳. 炎帝文化与炎帝陵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8]定了!炎帝陵升5A.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5-23].

[9]杨范中. 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农耕文化[J]. 理论月刊, 1991, (2): 31-34.

[10]湖南炎陵发现西汉古墓 棺椁盖板完好无损(图).中国新闻网. [2023-05-23].

[11]炎帝陵祭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5-23].

[12]四省五地争夺炎帝故里 投资规模史无前例.经济观察网. [2023-12-07].

[13]景区概况.株洲炎帝陵景区. [2023-05-23].

[14]罗翔. 中国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洣水河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15]旅游攻略.湖南炎帝陵微信公众平台. [2023-05-23].

[16]炎帝陵景点历史.炎帝陵景区. [2023-05-23].

[17]政协炎陵县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编;欧阳鹏志主编;. 炎陵风物《炎陵文史》第10辑. 2019.12: 287-308.

[18]政协炎陵县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编;欧阳鹏志主编. 炎陵风物《炎陵文史》第10辑. 2019.12: 275-286. (2)

[19]炎帝陵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信息资料.炎陵县人民政府. [2023-05-23].

[20]政协炎陵县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编, 欧阳鹏志主编, 黄建林. 炎陵民俗《炎陵文史》第11辑[M]. 2020: 263-265.

[21]陈明文. 民间信仰传统文化再造中的功能转换——以湖南株洲炎帝陵为例[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 100-107. DOI:10.16480/j.cnki.cn43-1326/c.2019.01.013. (2)

[22]【文化地标】候选地标——炎帝陵.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5-23].

[23]刘艳. 炎帝文化与炎帝陵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24]张广酃. 炎陵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25]炎帝陵成为株洲市首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5-23].

[26]创5A,炎帝陵年底前将换新颜.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5-23].

[27]炎帝陵国家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启动.株洲市人民政府. [2023-05-23].

[28]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更新《中国国家自然遗产、 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 [2023-05-23].

[29]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湖南举行中华炎帝神农文化创新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23-06-12].

[30]湖南日报. 中华炎帝神农文化创新创意大赛背后的故事:当远古炎帝“走进”现代生活.百家号. [2023-06-12].

[31]建设炎帝陵景区 传承炎帝神农文化.中国民族宗教网. [2023-07-04].

[32]株洲市修复炎帝陵筹备委员会,酃县修复炎帝陵工程指挥部编. 炎帝和炎帝陵.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11: 78.

[33]中国侨网. 炎帝陵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百家号. [2023-06-10].

内容由百科小编提供,本内容不代表global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全球百科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lobalbaike.com/3371/

(47)
词条目录
  1. 历史沿革
  2. 文化背景
  3. 炎帝神农氏
  4. 炎帝文化
  5. 兴建历程
  6. 宋元时期
  7. 明清时期
  8. 近现代修复
  9. 地理环境
  10. 位置境域
  11. 气候
  12. 地质地貌
  13. 生物多样性
  14. 景区布局
  15. 主要景点
  16. 阙门
  17. 炎帝陵殿
  18. 午门
  19. 行礼亭
  20. 正殿
  21. 墓碑亭
  22. 墓冢
  23. 御碑园
  24. 碑廊
  25. 九鼎台
  26. 回归碑
  27. 《神农功绩图》壁画
  28. 天使馆
  29. 皇山碑林
  30. 神农藏药洞
  31. 咏邮亭
  32. 九龙印
  33. 白鹭亭
  34. 鹿原亭
  35. 洗药池
  36. 神农大殿
  37. 龙脑石与龙爪石
  38. 咏丰台
  39. 圣火台
  40. 其他看点
  41. 神农园
  42. 华夏广场
  43. 炎帝陵祭祀
  44. 祭祀方式
  45. 古代祭祀
  46. 现代祭祀
  47. 开发与保护
  48. 开发
  49. 保护
  50. 相关活动
  51. 相关文化
  52. 学术研究
  53. 相关诗文
  54. 重要事件
  55. 重大事件
  56. 重要荣誉
  57. 参考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